海考网>考生写作>观后感> 观《海上钢琴师》有感

观《海上钢琴师》有感

时间:2024-09-29 08:02:19 观后感 我要投稿

观《海上钢琴师》有感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 观《海上钢琴师》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观《海上钢琴师》有感

观《海上钢琴师》有感1

  用了三天的时间,慢慢地静静地看《海上钢琴师》。

  不断地回放,不断地思索。

  在思想的过程中,悲哀的是:铺垫、衬托、人物形象特点、人物之间的关系、环境、结构、主题这些词像小丑一样地在我的脑海里跳荡乱舞,我为自己的固化思维恶心。

  1900是个象征,是希望?是梦想?是自由?是世界中的孤独?是决绝?是坚守?……文学作品鼓励“合理误读”,从文艺学的角度来看,这也是被允许的。在一定范围内,允许读者有自己的思考,让读者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将他们的想法带到作品中去,对作品进行解构与再创造。或者,这也叫多元解读,或者,这就是《海上钢琴师》生命力巨大的原因:每个人都从它那里读出了一些什么。

  我喜欢1900一脸的清澈,喜欢他沉迷的样子,喜欢他静静地用音乐和心与自己对话。喜欢他说的话。他说:“我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并不是无限的,音乐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喜欢。可是走过跳板之后,前面的键盘,有无数的琴键。无限大的`键盘怎奏得出音乐?——不是给凡人奏,是给上帝奏。我生于船,长于船。这艘船每次只载客二千,既载人也载梦想,但范围离不开船头与船尾之间,我过惯那样的日子——陆地?对我来说,陆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条太长的航程,是瓶太浓的香水,是篇无从弹奏的乐章。我没法舍弃这艘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反正,世间没有人记得我,除了你,只有你知道我在这里。你属于少数,原谅我,朋友,我不能下船。”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近来天气寒冷,下班晚上回到家闲时就宅在床上看电影,IPAD被我看得一天一充电,看过的多部电影中,唯有《海上钢琴师》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是忧郁、单纯的1900个人非凡的钢琴天赋?是为了坚守精神家园而舍弃爱情的勇气?……或许都是,或许都不是。

  该片以回忆和现实交叉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位被命名为1900的钢琴天才,在一艘远洋客轮上的传奇一生。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心灵深处,影片采取最极端的浪漫主义风格,以娴熟大气的拍摄手法,时而气势磅礴,时而温柔抒情的音乐,让我这个乐盲的人都感到绕梁三日,非常好听。

  1900年,在一艘豪华游轮的头等舱里一个被遗弃的男婴,被一个手水收养,由于不知道他的爸爸和妈妈叫什么,所以按年代给他取名叫1900,随着小1900在船上一天天的长大,展示出非凡的钢琴天赋。长大后,在船上的乐队当钢琴手,他把这艘弗吉尼亚号船当作唯一的家,他也不想从这个船上走下去,来到船所停靠的繁华都市。他身边有个朋友吹小号的,叫麦可斯,多次劝他,“你钢琴弹得这么好,应该到外面的花花世界,到陆地上去。”而1900坚持自己的看法,不下去,甚至为此错了自己一生中唯一的一段爱情,他不肯下船。

  后来隔了多年以后,麦可斯早已经从船上离开了,他得到一个消息,说这个叫弗吉尼亚号的游船要被炸掉,他才想起了1900是不是还没有下船,他回到这个船上,放起当年1900弹奏的曲子,这个1900真的从一个角落里出来了,和他见面了,他说,“我生在这条船上,死也要在这条船上,我不下去。”后来麦可斯很无奈地离开这条船,远远的看着1900和这条弗吉尼亚号船被炸的粉碎,沉入大海。

观《海上钢琴师》有感2

  每个人都有一艘船,承载着自己的梦想和生活。有一天,到了必然要舍弃它的时候,就会恐惧迷茫,彷佛自己的世界坍塌了。未知的世界看不到的无限的可能,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太多的选取,让他失去了方向,他害怕离开了自己的船,害怕再也演奏不出音乐了,他的性命还有什么好处呢。当他的兄弟姐妹听了他最后的告白后,独自离开,他的性命火焰随着船的残骸湮没于海洋的深处。海上钢琴师用决绝的方式回到了天堂,回到了大海的灵魂深处。他的'音乐到过很多地方,但是他的身体从未离开过大海,最后,当身体没有了能够寄托的角落,他选取和船一齐毁灭。也许有一天,我也要离开自己的船,我也会恐惧,但是我不会选取和船一齐毁灭,我会选取新的生活,以更大的勇气应对未知的旅程。有时候,选取勇敢地生存远远比选取勇敢地死亡来得更难。

  有些人认为,1900选取死亡是悲观的一种表现。我觉得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多面体,选取什么样的生存方式,旁人无从定论,正因每个人的思想不一样,所追求的东西也不一样。因此,在那里我并不想评论1900选取死亡是对还是错。有些时候,两种选取方式都是对的,刻意去扭转一些东西会浪费很多时刻,而且没有好处。1900没有父母,没有兄弟姐妹,一辈子都生活在船上,他有的只是钢琴的天赋,他从钢琴读懂每个人的内心世界,他用钢琴带给贫苦人们最简单的愉悦,一切都是即兴之作,不为功名利禄。心灵的纯净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在影片中,1900说过:我停下来,不是正因所见,是正因所不见,你明不明白?是正因看不见的东西,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没有尽头,我看不见城市的尽头,我需要看得见的世界尽头。这是他的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在一片心灵的净土上生根、发芽。

  看了这部影片,自己成长了许多。虽然自己已经是大学生了,有很多事情都能够试着去思考,个性是自己以后的人生。但是自己却从不认真思考,对未来也只是充满恐惧和迷茫,和1900相比,自己就逊色了许多。起码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也一向都在坚持自己的理想,单纯地弹自己喜欢的音乐,直到性命的尽头,哪怕和船一齐毁灭,依然坚持。而我自己呢,虽然以前胸怀大志,但是都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再也没有一丝波澜。很多时候,我都在问自己,难道我的人生就只能平平庸庸地度过吗?难道我的理想就只能石沉大海吗?不,我要重振旗鼓,重新扬帆起航,哪怕迎接我的依然是失败。像《海上钢琴师》的最后结局时,1900说:我无法舍弃这?船,我宁可舍弃自己的性命。当看到1900应对即将爆炸的船时,他淡定地笑了,那时,他的双手还在做着弹钢琴的动作那一刻……他的笑,我至今无法忘记自己在那一刻心中曾有过的呐喊,而我只能做的也只是在心底默默地为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自己呐喊。

  大海,音乐,钢琴,人生。1900以纯粹的性命方式展现了自己的生命,咱们能从他的生命中受益匪浅。《海上钢琴师》给我的性命指明了方向,为我的人生注入了动力,使我对性命有了全新的思考。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我都会坚持下去—正因我坚信只要灵魂在,一切都在!在《海上钢琴师》的音乐声中,我仿佛看到了不断前进中的自己……

观《海上钢琴师》有感3

  《海上钢琴师》不愧为一部经典影片。它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生在船上,长在船上,死在船上,只为钢琴而生的人的一生。他将一生所有的光芒撒在个这艘船上,短暂而凄美。

  主人翁(名叫1900)对于这艘船的爱恋不舍,可能类似于我们对于故土的一种眷恋。生于斯,长于斯,故土赋予我们生命以及生命里的一切,这艘船同样赋予他人生的全部价值和情感。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不愿离开他的故土,纵然那土地贫瘠,荒凉,甚至充满危险,纵然外面的世界纷繁多彩,金银遍地,他们从不离开故土一步。对于1900,一个孤儿,他的全部世界就是这艘船,那里就是他的的家,他的全部快乐悲伤梦幻激情。能够说他对于这艘船的感情比任何一个人来的都更深沉,更灼热。所以即便是最后一刻,他仍然不会选取离开。

  片中最后一段,有主人翁的一段独白,他说他不走,不是因为他站在船板上看到的那些建筑让他感到畏惧,而是因为他看不到世界的尽头。是啊,钢琴的键有始有终,船的甲板有始有终,他能够用有限的键盘奏出无限的乐曲,他能够驾驭这种“有限”,在那里,他就是他。而这个世界呢,没有开始,没有结束,错综复杂的街道,星罗棋布的高楼大厦,有太多的路能够选取,他没有办法去驾驭。驾驭他的人生,他的情感,他的音乐。他只能选取他能够选取,能够驾驭的方式生活,这种方式与世无争,平静自如,不受功名利禄的纷扰。如果一种生活方式,他无法驾驭,他宁可不要!我想这也许是他不选取离开的第二个理由。

  他内心的孤独,音乐可知,就如同他的语言,他用它来述说生命,表达情感。其中有这样的一幕,夜晚,在船的酒会大厅,他演奏着,钢琴随着在飓风大浪中左右摇摆船艘,在光洁的地板上,合着音乐的节拍,乎左乎右,时而转圈,时而滑行。让你感受到仿佛他整个人的身心和这音乐,这艘船,这大海早就融合在了一齐。他说过,他的音乐和他的人不分开,所以拒绝发布他的音乐胶片。我想,他的内心里,也必须这样笃信,他的.这艘船和他的人,不能分开。生命仿佛自他被抛弃的那一刻起,就和这船联系在了一齐。音乐,船,他,是“一”,永远无法分开。船的生命结束了,相信他的生命结束,也似乎成为了必然。这也许是他不离开的第三个理由。

  对家的深深眷恋,对生存方式的抉择要求,以及早就融为一体的共同的生命,促成了他的杯具。

  然而这真的是杯具吗?就像戏曲在最高潮处嘎然而止,人生在颠峰时刻隐退,情人们相拥着步入婚姻,我们看到了最完美的一幕,之后呢?看戏曲渐渐索然无味,人生逐渐走向低谷,感情继婚姻之后埋葬在数不清的家庭琐事里,这就是最真实的世界。他的死,至少震撼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我们谁也无法想象这样的一位旷世奇才,走下船舶,是怎样开始他平凡的人生,开始变得庸俗乏味,追名逐利。我们不忍心看到那里,导演自然也不会忍心拍到那里。所以从某种好处上讲,这也许算不得是一幕杯具。

  现实生活中,对于别人的选取,我们会感到匪夷所思,就像这部影片一样,可能很多人也不解他的这种选取,但是,我想说,无论是谁,作出怎样的选取,无论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荒谬,多么的不明智,多么的让人不解,这都是他的选取。这个选取必须有他的理由,他的思考,你不是他,你没有经历他所经历的,你没有了解他所想的,那么我们唯一能够作的事情,不是述说我们的不解,而是握住他的手,微笑着说一句,Goodluck!

  喜欢这部电影,喜欢1900,喜欢音乐,喜欢这一片湛蓝的大海。

观《海上钢琴师》有感4

  重温电影《海上钢琴师》,又有了些许体会,这是一部关于音乐、关于命运、关于困境中成长的影片。

  《海上钢琴师》讲述了一个被抛弃在“弗吉尼亚号”头等舱钢琴上的弃婴“1900”在蒸汽船上成长成为一名以海为家的天才钢琴师,并最终殉船于海底的故事。这看似虚构了一名悲剧的艺术家的人生,其实电影充满了对生命和存在意义的思考。他在海上出生,在陆地上却是个从未存在的人,没有亲人,没有户籍,大海便是他的摇篮。他随着弗吉尼亚号往返靠泊各个码头,逐渐长大。他有着非凡的钢琴天赋,吸引了愈来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1900”从出生到船被爆破拆除的时候至始至终未曾离开大海,一生与钢琴相伴,他认为外面的世界非常不着边际,上岸的话怕迷失了自我。

  虽然有人看过后会说,这是一个懦夫,但我不这样认为,反而被主人翁的那份信念所打动,现在社会太过浮躁,很多人忘记自己当初的梦想,能坚持信念的人是伟大并需要偌大勇气的。也许有人会觉得“1900”有点固执,不懂变通。要是他下船了,以他的才华,肯定能有很好的生活,干嘛非得和一艘船共存亡呢,这不正是他的与众不同之处嘛?纵使外面的世界有着千千万万的诱惑,他依旧追随着自己的内心,一生都只为自己热爱的事情而活。

  “1900”宁愿离开自己的生命也要守住自己初心,带着音乐与船共存亡,让我感触万分——生命不在于长短,有的人活了一百年,但却像只活了几十年一样唯唯诺诺,可有些人,虽然只活了几十年,却勇敢的活成了一百岁的样子。

观《海上钢琴师》有感5

  从那个婴儿开始,世界上多了一位没有国籍,没有知识,没有见识的“三无”孩子。没有人了解过他,可能爱她的“爸爸”老Danny也没有,但从第一滴音乐流泻出的却是无限的完美,从一个孩子的眼睛看世界,从这个孩子的眼中看这条船,没有风浪,或常有风浪都是那一般怡人,从命名“1900”的那一天是否就是给了这孩子天赋的一刹那呢?我们什么都不明白,只能听一些他抚出的音乐才能了解。

  每一滴音乐的味道·1900与麦士

  能够说,这孩子没有什么朋友,从小到大,从来到去,最好的朋友就是这个朝夕相伴的船和这位永远无法分开的朋友麦士,一个好朋友,一生的友谊,没人了解过1900,但麦士能够,麦士“喜欢”这个和蔼的孩子。其实,友谊来的总是让我们不知所措,这一切,美而幽,有着一股心的味道。麦士最能体会他的音乐,麦士也是他最愿意为其奉献出它音乐的味道的人,一对朋友,小号与钢琴一样,一样和谐的搭配,因为有了这个世界的音乐,才有了这世界上的这一段真挚的友谊。

  每一滴音乐的味道·1900与钢琴大师

  没有比自我更伟大的人了,自我可能很卑微,但人生是不允许这种卑微的。比赛,在1900眼中对“它”总是很陌生,让爵士乐的始祖对自我进行次次的“侮辱”,可能在最终他才能展现出它的才华:一只手,两只手的天才到三只手,四只手的怪才,我们渐渐承让了这个孩子的本事,这个不会为人和感情束缚的本事,我们的语言中有对万物的'挚爱,而他能把这种感情弹奏出来,一曲又一曲,激烈而强劲的音乐,每一滴音乐都伴着每一滴汗水滑过。这就是音乐的真谛:学无止境,乐无极限,要胜利仅有更棒,1900就做到了:每一滴音乐的味道,就是他从小到大的味道,一个伟大的力量,一个好似曲名的“1900”

  每一滴音乐的味道·1900与女孩

  “人生的幸事就是有了你,见了你。才明白心带来的感情,每一滴音乐都是为你而来,为你而去,没有你怎会有这‘柔情似水’。我1900,是无法表达爱的孩子,船是我的家,也会是我的监狱,禁锢着自由……把包含对你的爱带入一点一滴的的音乐,我唯一的礼物,可能你不会喜欢,但这的确是我的心境,一张刻录着我音乐的模版,我的心的模版,期望带来欢乐。我明白,我~爱~你,为了你,我向往陆地;为了你,我向往未来。但我没有胆量,总还是迷失了,我想在愚蠢一次,做你的海上钢琴师,但我明白,爱你是个错误……”1900就又远离了即将看到的美景!“船儿,就让你禁锢我吧!船儿……”

  每一滴音乐的味道·1900与死亡

  麦士与1900的对白是最终的诀别。乐观的孩子明白,生在哪里就要葬在哪里,这就是1900的海葬,没有一个观众却有儿时的乐感,我明白了为什么说“尽头”是下一个“开头”!音乐的曲调会飘扬,1900葬在了那里。最终一曲,爆破的声音,为他最终一次鼓掌,可能对船的依恋,可能对海的依靠,可能对音乐的痴迷让他走不了啦,让他留在这,每一滴音乐的味道,最终的终章,死亡……

  每一滴音乐的味道·麦士与他的故事

  从乐器店出来,百感交集的麦士缓缓前进~~理解的话语“好故事值过旧喇叭”,每一滴音乐的味道都是真情实感没有丝毫偏差,麦士与“康牌”静静的思念……1900在哪?

  后记:没有人能把一生过的这么完美,友谊,对抗,感情,死亡,流传,我明白的,他弹奏的,一个那样的孩子——海上钢琴师。

观《海上钢琴师》有感6

  电影主人公1900是一位在弗吉尼亚号船上生活了一辈子的孤儿,刚出生就被父母遗弃在船上,由锅炉工人抚养长大。长大后的1900,展现出惊人的音乐的天赋,钢琴演奏深受众人喜爱。马克斯是弗吉尼亚号上乐队的一名小号手,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感受到了1900惊人的钢琴演奏技艺,并为之折服,两人成为挚友。

  影片主要的篇幅都是描写发生在船上的故事。一天,爵士乐的发明者杰利,在岸上听闻了1900的故事,不服气众人对1900的追捧,于是决定去船上跟1900来一场音乐决斗。决斗的过程很精彩,结果不出所料,杰利输了,而且输得没有脾气。由此可见1900虽然没有接受正规的音乐学习,但是他对于钢琴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是纯粹的。在这里,导演仿佛在传达着这样的一个观点: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梦想足够热爱,即使没有登上更高的舞台,也会是最棒的,哪怕是世人公认的专家或者名人也不能把你击败,因为你的梦想只属于你自己,别人无法轻视。

  一天,正当1900在进行录音演奏时,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出现在1900的眼前,那一刻,1900深深地被眼前美丽的姑娘所吸引,她的眼睛如此迷人。面对如此佳人,1900即兴弹奏了一曲美妙的音乐并有幸被留声机完美记录了下来。我相信,在那一刻,1900一定深深地喜欢上了眼前的这位美丽的姑娘。但是美好总是短暂,美丽的姑娘只是弗吉尼亚号上众多旅客中的一员,船靠岸之后终归是要上岸的。在不久之后,1900终于决定要下船去找深深刻在自己心中的姑娘了,他一切都准备妥当,即将第一次走下舷梯踏上陆地的时候,他看到了望不到边的城市建筑,他放弃了,他没有踏出那一步。那一刻,1900的心里一定是很痛的,他的转身回头,意味着放弃了追求自己心爱的姑娘,我想那一定心如刀绞吧。

  故事的最后,马克斯再次见到弗吉尼亚号的时候是它马上就要被炸毁了。虽然船上的所有能用的物件都已经被拆除了,但是马克斯坚信1900一定还在船上,此刻的他还不知道1900在坚守着什么。当他带着那张唱片进入船舱播放的时候,终于见到了1900。他看见1900安静地躲在角落静静地聆听这熟悉而又陌生的音乐。那一刻,1900一定又见到了他心爱的姑娘吧。马克斯极力劝说1900下船,他认为以1900的才华,到了陆地上一定能够大获成功。

  面对马克斯的劝说,1900说出了这样一番话:“那座城市,根本没法看到尽头。那天在舷梯上一切都很好,我也感觉很棒,穿着那件大衣,的.确很帅气。我是真的打算下船,一切都不是问题。阻止我的不是能看到的东西,而是我看不到的东西。城市不断蔓延,包含一切,除了尽头。它是无边无尽的。我怎么也看不到,到底哪里是尽头。我出生在这艘船上,世界经过我的身边,开始每次航程只有两千多人,这里也有人们的梦想,可是梦想的范围就在船头跟船尾之间,你可以尽情的表达欢乐。我只学会了这样生活,陆地对我来说是一艘太大的船。太美丽的女人,太漫长的航程,太浓郁的香水,它是一段我不知道怎么演奏的音乐。我离不开这艘船,大不了我可以离开自己的生命。”

  只有对音乐热爱到极致的人才会说出这样一段话吧,准确地说应该是对梦想有着最热烈最纯粹的喜爱的时候,才会在生命与梦想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吧。我没有1900那样对自己梦想有那么热烈那么纯粹的喜欢,我甚至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梦想,但是,他给了我一个机会去反思这一切。我们不需要像1900那样为了自己的梦想放弃生命,但是,在现在紧张的工作与生活之余,是否可以抽空去好好理一理幼年时深埋在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一刻梦想的种子。她不一定能够开花结果,不一定能够为我们带来物质生活上的提升,但我相信,她的样子一定是美好,美好到我们忍不住去保护她。

  希望,在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时代,我们能够多留一些时间去好好欣赏自己内心深处那一抹曾经出现过的美丽风景!

观《海上钢琴师》有感7

  在苍茫的海上,是谁将心深埋于波澜?是谁谱一曲传奇与绚烂?是谁奏响海洋的心跳?是一位孤独的行者,一位执着的追梦人,一位海上钢琴师。1900不仅是他的名字,也是一个开始,一个起点,一篇乐章的前奏。高潮的悠扬,是他内心的祷告,是从海洋深处呼唤天际的歌声。他如海一般宁静深远,也如海一般变幻莫测,大陆的纷繁扰乱了他的眼,所以他选择留下,用黑白的旋律与浪花共舞,谱下属于自己的传奇。

  意大利著名作家亚历山大德罗.巴里科的独角剧本《十九世纪》上演成功后,被改编成电影《海上钢琴师》,让人永远记住了那位非凡而孤独的钢琴家T.D.林蒙,人们喜欢称他为1900。

  一位小号演奏家麦克斯回想起当年海上浮城遇到的音乐知己。当年,麦克斯就是吹奏着一首爵士小号曲登上船的。他满怀希望,就像去参加一场盛大的聚会一样,但是,很快他就尝到颠簸大海的痛苦滋味。正巧,他遇上了1900,邀请他坐在钢琴边听他演奏,随着大海的波澜自由滑动,他们享受着这颠簸中带来的美妙时刻。从那以后,船上的贵客们在1900钢琴声的伴奏中度过海上时光。有时,他也会来到下层客舱,为那些贫穷的'欧洲移民者演奏。他手在琴上,心在海上。只要有人给他几个音符,他就能演奏塔兰台拉的舞曲。人们随着欢快的乐曲翩翩起舞。美国到了,曲终人散,所有人都踏上了新大陆,只有1900一人孤独地留下。他为什么不上岸呢?世界近在咫尺,他完全可以征服世界。可是1900认为,陆上的人总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许多光阴,就像冬天忧虑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天的将至,总是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他并不羡慕。

  1900是独一无二的,他认为,就像钢琴一样,琴键有始有终,有限的琴键可以奏出无穷的音乐。他的音乐不仅给凡人演奏,还给上帝演奏。上岸后,该何去何从?太多选择让他无所适从。他来自海上,也必将回归于大海。这艘船不仅载着人,也载着他的梦想。他生活的范围离不开船头和船尾,在有限的范围内,他习以为常,他自得其乐。陆地对他来说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美女,是条太长的航程,是瓶太浓的香水,是无从弹奏的乐章。所以,他无法舍弃这条船,他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这真的只是传奇,属于1900一个人的传奇。他从不奢望在陆地上开始新的生活,用他至美的琴声征服惊艳的世界,他只是默默地在海上,在漂泊中谱写自己的音乐人生。他的生命始于此,也终于此,1900永远地享受着世间少有的孤独,他把弗吉尼亚号船视为永恒的家,他的摇篮,他的精神的寄托,他的音乐的归宿,孤独感也造就了他一生的传奇。

  世界宛如一座舞台,音乐是一束闪亮的聚光灯,能射入我们内心深处,也能给我们一线光明。“为升进天堂而努力,当然是壮丽而崇高的,但是活在这可爱尘世同样是美好无比!既然如此,那就让我们做人吧。”能在每分每秒中,以开阔的心来演绎世界,是一门艺术,一颗心永远向未来开启的海上钢琴师。

观《海上钢琴师》有感8

  时隔20xx年,“弗吉尼亚号”重新响起航行的汽笛,“1900”再次手抚琴键开始了他的永恒表演。

  4K修复版《海上钢琴师》于11月15日登陆全国院线,这部公认的影史传奇,在技术修复后重新焕发出了光彩。作为首席营销平台,淘票票也在今年连续推广《绿皮书》、《波西米亚狂想曲》、《何以为家》、《徒手攀岩》等奥斯卡获奖(提名)影片之后,再次将一部影史经典推荐给中国观众,为电影市场提供了多样化的优质外片内容。

  “谢谢你们,在20多年后赋予我的电影新的生命。非常感激!”作为一手缔造《海上钢琴师》的传奇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此次特地为中国观众写了一封亲笔信并录制问候视频。他在视频中表示,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海上钢琴师》可以进入中国的电影院和中国观众见面,是给了电影第二次生命,他感到非常的幸福。

  上映以来,《海上钢琴师》展示出了其作为经典的.魅力。这部于1998年首映的影片,此次在登上淘票票平台后开分即达到9.6分,收获了超过45万的想看人数,目前累计票房近5000万元。不少淘票票用户留下评论道:“哭晕在了电影院,这辈子看过的最好的电影”、“这是我为数不多愿意‘N的n次方’次重温的影片,难得有4K修复”。

  在这个周末,除了去影院重温《海上钢琴师》带来的感动,影迷们还可以借助淘票票“爱艺之城”平台,去回顾更多的影史经典影片。在《海上钢琴师》重映之际,“爱艺之城”向影迷们推荐了20xx年20部高清修复片单,在优酷平台上提供了包括《人鬼情未了》、《闻香识女人》、《霸王别姬》等影史杰作,带影迷走入“爱艺之城”,重拾经典记忆。

  今年8月,淘票票联合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简称“全国艺联”)推出了“爱艺之城”,旨在为喜爱艺术电影的影迷打造一个独特的线上社区,为用户提供电影资讯、社区交流,以及包括周边产品、参与官方活动在内的用户权益。“爱艺之城”将盘活存量全国艺联用户,并利用大数据精准触达更大范围目标人群,推广、普及艺术电影,打造全国最大的艺术电影社区。

【 观《海上钢琴师》有感】相关文章:

《海上钢琴师》 观后感05-15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03-15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经典)02-18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08-24

(优选)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1-16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模板05-21

(优秀)《海上钢琴师》观后感03-10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实用]10-23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