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
评选活动的最后,班主任也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关于电影的看法。作为一名从教十多年的教师,他更多的站在教师的角度分析了自己对电影的感悟。
侯老师首先从影片的片段讲起,他问同学说:“这部影片哪个片段最让你们感动?”。同学们都说有很多很多的片段。那么侯老师认为最令他感动的片段是老师对学生的真爱,在真爱下,老师找到了帮助学生改变的有效方式——合唱。在这个影片中,音乐是贯穿是始终的。那么音乐的魅力在哪?音乐以它优美的歌词、神奇的音律打动人心。它直通心灵,我们要善用音乐去实现一些教育目的。在电影中,马修独特的教育技巧绽放出了光芒,比如他对那个音乐男孩的`教育技巧,取消他的独唱,让他明白合唱中不是少他就不行,但又在关键场上给他机会唱。这部电影倍受追捧的原因,还在于它奇妙的思路。首先是平凡中演绎出了不平凡,抓住了观众的心。其次是对学生的真爱。其貌不扬、秃顶的学监,怀着真爱之心,用大合唱优美的旋律和歌词来启迪、净化孩子们封闭的心灵,引领他们追求美好、积极的生活。用音乐将学生们从苦难中拯救出来,改变了他们的精神气质。影片中还有一个细节体现在任务的塑造上,它不是中国传统的扁平的脸谱式人物,善即善,恶即恶,而是符合人性复杂的特点,将人物立体化。
就如校长,在音乐的感染下,也会有瞬间的温情,坏人并非坏到底。最后,侯老师讲述了他心中教师的含义:教师应是学生个性的发现者,是学生心灵的引领者,是学生追求真、善、美的示范者。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
你知道5月25日是什么节日吗?对,是我们学校的心理健康节。我们全班一起看了心理电影《放牛班的春天》。
电影中,马修老师来到一所学校。他教的班级里有很多孩子都是十分调皮,还欺负老师。在大部分的老师眼里他们是无药可救的。第一天,马修来到教室,这里十分吵闹,一个孩子叫着:“秃头来了。”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了。刚走进教室,一副骨架赫然出现在了他的眼前,嘴里还抽着烟,十分滑稽。马修对骨架说:“上课不许抽烟,包括你。”说着便把烟抽出来,扔掉了。顿时,他的`幽默引起了全班的哄堂大笑。这时我也忍不住笑了出来,我觉得这位老师真是又有趣,又有胆量,那一刻我突然有理由相信,这位老师一定会把这个混乱的班级教好。
过了几天,马修和学生们熟了起来。他教给大家许多音乐知识,一个叫皮耶的男孩唱得特别好,还在一次表演上大显神威。此时,这个班的情形也在慢慢变好,学生们的脸上渐渐有了真心的笑。他们时常在一起玩,像一只只活泼可爱的小麻雀,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阳光明媚的春天。同学们也不欺负老师了,这让校长也感触很深。一次,校长路过,不小心被球碰到了,马修立刻说:“这是一个意外的球。”校长不但没生气,反而一起玩了起来。我看着开心极了,马修真的把这个班教好了,太神了!如果没有这位老师,没有此时和谐的氛围,也看不到这群孩子一步步地成长。
最后,马修因一次火灾被冤枉而被赶出了学校,临走之前,他突然看到一架飞机飞出了窗外,他知道这是他的学生写的。一个皮比诺的孩子还请求老师把他带走。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知道了:用一种爱来关心孩子,能让坏孩子变成好孩子。坏孩子只是一些曾受过严重的心理打击的孩子,他们用强硬的行为对抗外部环境。让这样的人产生心理变化十分困难,但马修却真正做到了。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
在国庆的八天长假里,我看了许多部电影,有《我和我的家乡》《夺冠》《姜子牙》……但最让我意犹未尽的是《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
看完电影,我才知道“放牛班”不是真正的放牛,而是指一帮有问题的少年,他们的'性格、脾气都表现了他们对这个学校有多恨,对这个学校的院长有多恨!而“春天”在这里指“重新”的意思。就像冬天离开了,春天又来了,万物复苏的情景。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克来蒙·马修是一位失业的音乐家,来到了一所名叫“池塘畔底”的学校,这是一所由粗暴残忍的哈善院长、一帮有问题的少年和一些稀奇古怪的教师组成的平静而又冷漠的学校。这个学校有一条规矩:一犯错,就处罚。曾经有一位学生,因为三次逃学,经常被院长打骂,最后跳楼自杀了。
马修老师改变了这一切,他在自己的班级里组了一个音乐合唱团。在调查学生是否会唱歌时,一句都不会唱的贝比诺做了他的指挥助理;一位五音不全的同学被光荣的任命为“乐谱架”。
马修老师对自班学生犯错的处罚方式是不一样的。有一次,班级里有一位学生刺伤了麦神父的眼角,马修老师没有把这位学生的姓名告诉院长,而是叫这个学生每天都陪在麦神父的身边,直到他的伤全愈合才行。
这部影片深深地感触了我,让我懂得了:打、骂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而是用爱或其他方式去净化孩子们的心灵。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只要给予他阳光、土壤和水分,他就能迸发力量破土而出,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而这些阳光、土壤、水分则是爱,是鼓励、是尊重、是宽容……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4
这是一个发生在“池塘底”教养院的故事,一位“失败”的音乐家和一群问题少年,却给人带来了久违的感动。
主人公马修是一位热爱音乐的乡间教师,任命到“池塘底”教养院去教育一群在别人看来无药可救的孩子,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这里混乱暴躁。这里的校长老师愁云惨淡,脸上都是刻板乏味的线条,谩骂和体罚是师生之间唯一的交流。可爱的'新学监马修无何奈何的看着学生恶作剧一幕幕上演,直到某一天偶然发现孩子漂亮的嗓音。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孩子,他热爱音乐创作,他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很自然,难得的共鸣,歌唱中的孩子眼神恢复了清澈干净,师生在欢娱的五线谱上学会了理解、宽容和爱。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幕发生在影片的最后,反复回放着安睡前宿舍里合唱的片段,主唱男孩皮埃尔眼波流动的感恩,马修离职时窗口飘飞的载满孩子幼稚字体和深沉思念的纸飞机,一张张像被时间氧化变黄的旧照片。他们是应该相互感谢的,孩子们帮助马修迎来了“自己的创作春天”,料想更是让他收获了看到他们改变的成就感;孩子们该感谢这样一位伯乐,挖掘出美丽的歌声,还有比歌声更美的崭新的自己。当马修神情黯然地离开学校大门时,收到了曾经是顽劣甚至邪恶的学生在卡片上写满了的思念与祝福,那一双双挥舞着的手诉说着留恋与不舍,这一刻,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脸;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一部好的影片是不需要强加修饰的,《放牛班的春天》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没有夺人的漂亮演员,没有花哨的特技拼凑,几个稚气未脱的“问题”孩子,一位已经秃头的老师,再加上干净简单的音乐,涓涓的流淌故事……
声色具备的100多分钟后,耳畔还回荡着孩子们天籁般的歌声,一段简单的快乐,陶醉了他们,又迷醉了多少回自己。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5
今天我看完了“放牛班的春天”,讲的是一所专门教育调皮学生的学校,这个学校的院长非常坏,只要一不遵守院规就要关禁闭,受罚,有一个学生叫皮埃尔他把麦神父的眼睛打伤了,麦神父住院了,皮埃尔被罚关禁闭、劳动一个月,这时学校来了一个新老师他叫马修,他是一个音乐老师,有学生给他起外号叫光头老师,因为他的头有的地方没有头发,马修老师要组建一个合唱团,但院长不同意,想尽了主意要阻止马修老师建合唱团,但还是没有阻止成功,突然有一天马修老师发现正在受罚的学生皮埃尔在悄悄的.练唱歌,并且他唱的很好,惩罚结束后皮埃尔也加入了合唱队,他唱的非常动听而且成为乐队的主唱,院长下令解散合唱队,但是马修老师并没有执行,而是悄悄的坚持练唱,学校新来了一个很调皮的学生叫孟丹他不但不听老师的话而且还做了更可怕的事——放火烧了学校,原因是院长诬陷他偷了二十万法郎把孟丹送到了警察局,但确实不是孟丹做的,孟丹为了报仇才放了火,而这时马修老师正好带着所有学生去山上捉迷藏了,所以没有人受到伤害,但院长还是把马修老师开除了,马修老师走的时候他的学生们都叠了纸飞机来给老师送别,纸飞机上都写着学生们对老师的祝福,所有学生都唱起了马修老师教他们的歌,给老师送别,在马修老师要走的时候学院里最小的一个孩子追来了,他是一个孤儿,他要马修老师带他走,一开始马修老师不同意但后来还是同意了,最后院长也受到了惩罚他被开除了。
马修老师用他的爱感化了这些学生,让他们喜欢唱歌,改变了它们的性格,这部电影的主人公皮埃尔成为了一名著名的指挥家,这一切都是因为马修老师的影响,改变了一个调皮孩子的命运,通过这个电影我知道了,每个人都是有天性的,而且我认为师爱是最伟大的。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6
在十一期间我又回味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经典的法国电影,让我有了十分大的感触。
这个电影主要讲了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昂克,在出席了自己母亲的葬礼后他的旧友佩皮诺送给他当年他的音乐启蒙老师克莱蒙·马修遗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细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忆童年回忆也从脑海中浮现……在48年前,才华横溢的马修到学校池塘之底担任学监,这所学校之所以叫“池塘之底”,是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一些顽皮的儿童。到任后马修特发现学校的校长用残暴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残酷的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马修于是用音乐来引导他们的心灵。最终是音乐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也让他们的人生有了很巨大的改变。
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不论多顽皮的问题少年只要有人引导也一定会成功。
这个假期,我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是那么阳光与健康,那么引人入胜,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
这个被称为“池塘之底”的学校,有着一群放任自流的孩子,调皮捣蛋不守纪律,在学校的严厉制度下,放牛班的孩子们自暴自弃。整个学校如同一池死水,孩子们就是池底淤泥中的小草。他们需要阳光,渴望春天。
这时,马修老师的到来给孩子们带来了阳光,带来了希望。马修老师用一颗仁爱之心对待孩子们,用他亲切的目光,感化了孩子们的心灵,拉近了他与孩子们的距离。那群放牛娃在马修的带领下,有了巨大地变化,马修老师根据孩子们的特长,用音乐激发了孩子们的才智,孩子们在马修老师地指导下,在音乐的引导下,看到了希望,最后走上了一条音乐之路。比如:莫安琪在音乐的领域里,成了一个世界著名的指挥家。
真心地付出,爱心地回报,当马修老师离开学校的时候,那从窗口飞出的无数架纸飞机和挥动着的小手……看到这里,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放牛娃们遇到这位富有爱心的老师是他们最大的幸福,像马修这样的老师,他教的学生一生都会感激他、怀念他。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7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没有激动人心的情节,没有各种滑稽的特效,但却让我难以忘怀,尤其是剧中有魔力的马修先生。
影片中有一个特别的坏小子莫翰奇,被其他老师称为“天使的脸庞,魔鬼的心肠”。他外表酷酷的,因为好玩,在哈森校长巡校时,冷不丁把脚伸出来,害得校长摔倒,只听见扑通一声,脑门上多了一个“包”。马修先生刚来时,他曾偷偷地潜入马修先生的寝室,偷了马修先生皮夹里的所有乐谱,和另外两个男孩躲在男厕所里商议这些“破纸片”,因为看不懂这纸上的音符,误认为这些是电报、机密信件……马修先生没有关他禁闭,没有罚他劳动,只是尽心地理解和帮助。有魔力的马修先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观察,他竟然发现莫翰奇不是无可救药的孩子,而是个音乐的天才种子!马修先生一次又一次给莫翰奇创造机会:晚上陪他练习,鼓励他做主唱……莫翰奇也很努力,晚上偷偷到教室看乐谱练唱……后来,他成功考进里昂音乐学院,最终称为优秀的大音乐家。
没有马修先生就没有优秀的莫翰奇。同样,马修先生也打开了所代课的班级中所有孩子的心灵之门。虽然以前孩子们个个调皮捣蛋,但自从马修先生的到来,犯错的'孩子的不是惩罚,更多的是马修先生的鼓励。在课余时间,马修先生创立了合唱团后,走廊上,操场上,地下教室里……处处都能听到他们的歌声,甚至在被校长罚劳动时,也会不时地哼起小曲。孩子们有了音乐的熏陶,犯错的人越来越少,在行为上变得自觉多了,不再戏弄老师,这是音乐的魔力,更是马修先生的魔力。
没有老师的魔力,就没有优秀的学生。可能有些有潜力的学生,一开始像种子,并不出色,但经过“园丁”——老师的细心浇灌,定会发芽生长,变得引人注目。不过,我认为虽然老师优秀很重要,但我们自己还是需要努力的。就像一匹千里马,没有伯乐就无法成功,同样没有自身的努力,也无法成功。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8
今天我看完了“放牛班的春天”,讲的是一所专门教育调皮学生的学校,这个学校的院长非常坏,只要一不遵守院规就要关,受罚,有一个学生叫皮埃尔他把麦神父的眼睛打伤了,麦神父住院了,皮埃尔被罚关、劳动一个月,这时学校来了一个新老师他叫马修,他是一个音乐老师,有学生给他起外叫光头老师,因为他的头有的地方没有头发,马修老师要组建一个合唱团,但院长不同意,想尽了主意要马修老师建合唱团,但还是没有成功,突然有一天马修老师发现正在受罚的学生皮埃尔在悄悄的练唱,并且他唱的很好,惩罚结束后皮埃尔也加入了合唱队,他唱的非常动听而且成为乐队的主唱,院长解散合唱队,但是马修老师并没有执行,而是悄悄的练唱,学校新来了一个很调皮的学生叫孟丹他不但不听老师的话而且还做了更的事——放火烧了学校,原因是院长他偷了二十万法郎把孟丹送到了局,但确实不是孟丹做的,孟丹为了报仇才放了火,而这时马修老师正好带着所有学生去山上捉迷藏了,所以没有人受到,但院长还是把马修老师了,马修老师走的时候他的学生们都叠了纸飞机来给老师送别,纸飞机上都写着学生们对老师的'祝福,所有学生都唱起了马修老师教他们的,给老师送别,在马修老师要走的时候学院里最小的一个孩子追来了,他是一个孤儿,他要马修老师带他走,一开始马修老师不同意但后来还是同意了,最后院长也受到了惩罚他被了。
马修老师用他的爱了这些学生,让他们喜欢唱,改变了它们的性格,这部电影的主人公皮埃尔成为了一名著名的指挥家,这一切都是因为马修老师的影响,改变了一个调皮孩子的命运,通过这个电影我知道了,每个人都是有天性的,而且我认为师爱是最伟大的。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9
在《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里,有这么一群孩子们,他们在生活中碰到了挫折而被放逐,到了一所名为“池塘之底”的学校里。在那里,他们遇见了一位改变他们人生命运的老师——马修。
马修老师是“池塘之底”新来的校监。在别人的眼里,这群孩子已经无药可救了,连这所学校的校长拉齐也对孩子们很冷酷。但是,马修老师却不放弃他们,给他们成立了合唱团,用音乐来打开他们封闭的心灵,同时让他们找回真正的自己。
影片中塑造了一大群个性鲜明的孩子们形象。可怜又可爱的派皮诺在二战中失去了爸爸妈妈,他经常将自己封闭起来,不与别人沟通,同时也经常受到别人的欺负。在合唱团,派皮诺虽然不会唱歌,但善良的马修老师并没有放弃他,而是将他委派他为合唱团的副指挥。找到了存在感的派皮诺,封闭的心灵逐渐被打开了。在影片末尾,当马修老师离开学校的时候,是派皮诺冲出了学校,央求马修老师把他带走。他的坚持感动了马修老师,马修老师热泪盈眶地抱起派皮诺上了大巴,开启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在我遇见挫折时,我的身边同样有马修老师这样的人,对我进行着言传身教,提升着我人生的境界。这次期末考试,我的成绩与上一次比较下滑了很多。于是,除了我的亲人外,还有我的语文课外班刘老师,都在给我鼓劲。当我告诉刘老师这次期末没考好的时候,他有些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当确认我真的.没有骗他时,刘老师温和地对我说:“没关系,这次考试已经成为过去了,把注意力放在下一次考试,老师一定不会放弃你的。最关键的,还是自己不要放弃自己,不可妄自菲薄。”老师的一席话,让我如沐春风,我也重新找回了继续努力的信心。
影片结尾处,当熟悉的音乐声响起,当孩子们的纸飞机纷纷落在马修老师的脚边时,当马修老师捡起纸飞机看到孩子们温暖的留言而微微一笑时,当马修老师把派皮诺抱上汽车开始一段新的人生旅程时,那种无尽的爱中所包含的永不言弃的精神,让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
影片中的“池塘底”,本来就是一个没有多少生机的地方。可马修的到来却仿佛一粒石子投入水中,可那一粒石子,却溅起了层层涟漪,使“池塘”渐渐富有生机。
马修来到了这个学校,还没有开始上课,他就得到了一个大大的惊喜,一位学生把在学校工作多年的麦神父弄伤了,马修知道后,却没有说穿,只是让他去照顾麦神父。一天,麦神父病情加重,被送往外面诊治。那时孩子们有多么喜欢他,他是一个多么好的老人。后来,麦神父健康地回来了,大家都很高兴。
在马修来之前,这个学校一直以严罚而出名。他们总是轮流关禁闭,直到犯错的孩子站出来承认。马修却在这样一个学校,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他成立了一个合唱团,想用自己对音乐的热情来感化同学们,在马修老师的努力下。大家也被这种热情带动了起来,将一切烦恼的事抛在一边,尽情地演唱着。
因为这个合唱团,让原本严厉的校长也开始变得有温情起来,我们可以看到,他站在椅子上永远也飞不高纸飞机的窘相,还有他愉快地回踢了一个踢中了他头的球的.快乐。
最后,校长差点就能升迁,但由于学校的一次认为火灾,他的愿望泡汤。他决定辞退了马修泄愤,最残酷的是临行前,校长还不让学生们去送马修。当马修老师走到校门外时,忽然不断有纸飞机从窗口上飞下来,每一个纸飞机上都有孩子们写给马修老师的临别赠言,阳光下还有孩子们从小窗口伸出的整齐地挥舞着的手臂。马修老师已经给池塘底带来了春天。最终小不点比皮诺逃了出来,和马修老师在属于他的礼拜六下午走了。
马修在一片雪地中嘎吱嘎吱地走到池塘底,却在一片阳光明媚的春光中微笑着离开。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1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无比感人的好电影。1949年,一个名叫克莱蒙·马修的音乐老师走进了一所管教寄宿学校担任代课老师。在他上任的那一天,他亲眼目睹了学生们可怕的恶作剧和学校对他们的.严厉惩罚。后来马修老师发现了孩子们爱唱歌,就用这能净化心灵的音乐把学生们纯净的心从地狱深处拉了回来。
面对这一群行为和思想极端恶劣的学生,马修老师并没有恨之入骨,对他们进行严厉的惩罚,也没有把他们交给穷凶极恶的拉齐校长,而是不断的包容、宽容,给予他们无私无限的爱,这种爱,就是音乐。这音乐把学生们感动,把他们拯救。
这部由音乐贯穿始终的电影,采用倒叙手法,生动地讲述了一个好老师用音乐感化一群学生的故事。看着这部电影,曾经对着能净化人类心灵的音乐嗤之以鼻的我羞愧得恨不能从地缝钻下去,可转念一想,这事就只有我一个人知道,怕什么?现在,我就要把它说出来。
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妈妈总觉的要学一门艺术才好。学什么呢?不如就学唱歌吧!在我4岁那年,我和我的发小在妈妈的要求下无奈地去学习唱歌。
一开始,我根本不想唱,只是草草应付了事。第四周时,老师让我去预习一首歌,可到第五周时,我完全把此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老师叫我唱,可我唱得五音不全,被老师批评了一顿:“你不学就算了,还胡唱一气,音乐这么美妙的东西就被你破坏了。”我顿时无地自容。
后来,我认真地学起音乐来,才发现音乐原来是这么美妙——音乐陶冶了我的情操,净化了我的心灵。
如果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音乐就是当之无愧的净化人类灵魂的清洁剂。无论是马修老师,还是我的音乐老师,他们用音乐净化了我的心灵。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2
很有幸,借着继续教育的机会我能和老师们一起欣赏了这部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一起感受着一个学监和一群问题学生之间发生的一些平淡又令人感动的故事。这是我第一次看,看完之后真的让我好感动!
这部电影虽然没有华丽的服饰和背景,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简单,干净的音乐贯穿着整部影片,使观众在天籁般的童声中欣赏着电影,是本影片的一大特色。
《放牛班的春天》感动了很多人,这就是电影艺术的魅力,好电影就是能让人感动,因为电影里面有我们在现实中很难得到甚至得不到的东西,比如一个能为你人生指引的老师或者是一个伯乐。马修是一个秃顶的老师,他其貌不扬,但人倒是不坏。他服从制度,但能在制度下尽自己所能为孩子干点事情。他喜欢音乐,于是他便开始用音乐来教化那些问题少年们,艺术的确有其自身的魅力,但尊重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课堂上他蹲在课桌旁和学生讲话的那一镜头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一小小的举动包涵着对学生的尊重,真正看到了平等的`师生关系,而现实中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能蹲在课桌旁和学生讲话呢?
而马修老师以其温和的作风改变着什么,让整座学校师生之间的对立缓缓消散,除了那个刻板的校长,但在某一刻他那冷酷僵死的心何尝没有松动过呢?这就是尊重的魅力、温和的魅力、情感的魅力、爱的魅力!用爱心可以试着感化迷失的羔羊,否则只能驱使迷失的羔羊步入极端,那个被冤枉的孩子蒙丹最终用同样极端的方式来回赠给寄宿学校。毁损的不止是校舍,还有那个孩子早已残缺的心灵,这便是以暴制暴的结果。马修不是圣人,他无力坚持自我的真理,他只是一个不成功的小人物,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当他矮小的背影转身离去,我们何尝没有一份无奈的苍凉。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3
开片的第一个镜头就是世界著名的指挥家皮埃尔回法国参加他母亲的葬礼,与此同时,他收到了他的好友戴迪亚给他了一本日记本,这正是他的音乐启蒙老师克莱门特的日记。这勾起了他无限的回想——
克莱门特是一个刚刚失业的音乐教师,到了一所学校,刚刚进门,就被马上要走的老师叫住了,告诉他他的遭遇后让克莱门特吓了一大跳,这个学校还有个外号叫“水池底部”,里面的学生全是那些有障碍的,不仅校长极其残暴,蛮不讲理,学生们还十分调皮,不分是非,这让克莱门特十分不知所措。更关键的问题是这个学校没有音乐可,克莱门特一直相信音乐可以改变人们的性灵,终于,在他与孩子们的努力下,终于成功地组成了一个合唱团,特别是领唱皮埃尔,就这样,他将皮埃尔这个底层学生带入了艺术的殿堂……
这个电影中有许许多多令我感动的细节,首先是克莱门特对孩子们的怜爱以及可怜,在他刚进学校的时候,虽然孩子们都一直在对他开玩笑,他却丝毫不生气,被校长发现以后,他还极力想要让孩子们免受惩罚。他一直希望用音乐来感化这些孩子们,皮埃尔是最调皮的一个,他拥有天使一般的嗓音与面孔,但却是那么地调皮,不分任何场合。在一次偶然的事情中,皮埃尔知道了母亲的用心良苦,这时老师又与皮埃尔的母亲发生了一种微妙的关系,这使皮埃尔彻底地改变了,不再是那么调皮,变得十分懂事,处处为别人找想,终于他还是成功了,成为了有名的指挥家,这与克莱门特还有他的妈妈的`关系都是分不开的。
这个故事是以一个喜剧结尾的,感动了成千上万的观众。是什么让这些在别人看来都可以说是“废物”的孩子们重新做人,成为上进的人呢?是音乐,音乐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可以润化人们的心灵,让人们感受到温暖。要相信这个世界上是没有不可能的。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4
司马光曾言:“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大道至简,能以精湛的专业知识传授他人并不难,而能以高尚的人格修养教育如何做人实属不易。唯美师爱,知行合一,以爱感人,以理服人,筑美天地间。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师爱是人梯,给予攀登者无穷的帮助。
十年支教路,坎坷不平;一对夫妻档,比翼双飞。李万军、刘延利,伉俪情深,对农村教育更是爱得执着,怎不令人感动?无声世界,忍着汗水打出生命的节拍;绚丽舞台,抹干汗水让每颗星星都出彩。董晶晶陪伴着聋哑孩子,默默奉献青春,怎不令人敬佩?他们一如马修老师,用爱走进每一位学生的心灵世界,共同谱出最美乐章。
师爱让孩子们感受到温暖,即使是身在“池塘之底”,也能一跃而上,在阳光下自由呼吸。
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师爱是绿叶,衬托桃李之花,尽情开放。
抬起眼,仰望那理想的峰巅;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人梯。张永华透支了自己,成就了学子,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在实地,怎不绽放光彩?危急关头,义无反顾;大难面前,以身挡车。女本柔弱,为师则刚,李芳尽父母之责,书师者担当,生前桃李不言,身后万古流芳,怎不熠熠生辉?正如马修老师用师爱保护着一颗颗脆弱的心灵,大爱之花处处开放。
让孩子在幽晦中看到希望之光,感受单调生命深处的热忱,即使多么叛逆的孩子,也会在师爱中慢慢改邪归正,逐渐走向成熟。
反观之,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老师如同剧中院长一样,只顾自己的.前途,只为自己的利益,不惜残暴高压,最终使可爱的孩子变成了问题儿童。这样的老师没有师爱,又怎能担起为人师表的重任?
唯美师爱,知行合一。爱是教育的出发点,亦是教育的归宿点,是永远不朽的师魂。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放牛班的春天莺啼阵阵,我们的思索柳絮纷飞。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
放牛班的春天,我看了几次。每次看都很有感触。被马修感动。在这里面我觉得孩子是天使,也是恶魔。因为他们是非观还没完全形成把无知当成好玩的却也非常的让人头疼。所以我觉得应该要有处罚。但处罚绝对不是校长那样,没弄清楚真相就那么的狠心打一个孩子,看着真让人厌恶至极,很心痛……马修老师也是有处罚的,他的处罚温柔,但不失严厉。车子里面。孩子是聪明的。你真正为他好,爱他他是感受得到的。所以马修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她的学生又变回纯真美好的天使。面对那么一群“恶魔”,马修自始至终是爱他们的,当孩子犯错误,他不是犯错——处罚(这两个词在剧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可能校长的教育是多么的粗暴)而是温柔且严厉的批评、警告、原谅。当然。这样大多数孩子都没有再犯错。
马修还有双善于发现孩子优点的双眼,他帮助孩子放大优点,尊重孩子的差异性,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在他的合唱队里,每个孩子都有事可做,不会唱歌的,拿乐谱当指挥助理。看着让人非常暖心!这就与我们神墨教育理念完全契合,平等、尊重、信任、赏识、关注、激励在马修老师身上随处可见,这是我们作为老师该学习并实际践行的!
电影的最后小男孩向老师跑去,乞求老师带他走,虽然他在剧中是最小、被校长定义为“笨”但他却知道谁最好,当第一次老师上车了,我以为不会带走他,眼泪好像流……那么小的孩子呆在这么黑暗的地方很恐怖,还好带走了,能想象他以后的生活将是光明、温暖的,同时真的很为马修感觉到伟大!
一个好老师真的能改变很多人,带给他们光明与方向,而剧中那个放火学校的孩子真的被校长那类人毁了……让人惋惜。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愿自己时刻以克莱梦.马修为榜样———平等、尊重、信任、赏识、关注、激励每一个与我有缘的孩子。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相关文章:
放牛班的春天作文范文07-31
(精选)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7-06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精选】07-06
[精选]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7-06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7-02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0-11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1-29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07-02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优秀12-11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参考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