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观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江大河》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电视剧《大江大河》的起点,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恢复高考开始的。这个时段,正是改革开放的前夜。高考恢复,既是教育界的一件大事,同时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紧接着,便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以此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起步,涉及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就像无数小溪奔腾向前,继而汇成浩浩荡荡的时代大潮。
小溪的行径从来就是蜿蜒曲折的。
在乡下养猪的男主角宋运辉高考成绩全县第一,他姐姐宋运萍待业在家,其考试成绩也过了录取分数线,姐弟俩却在同一件事情上遇到了难题——政审。
他们家的成分不好。他们的父亲解放前曾被抓壮丁,在旧军队中当过两年兵。
家庭成分在那个年代,是划分阶级的重要依据,也是个人身份地位的一种标识。出身在这种家庭的子女,别说当兵、上大学、参加工作没有机会,就是到了结婚年龄,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对象。我老家有一个同学,长得一表人才,能干会唱,就因为父亲是右派,在家找不到对象,只好到附近的农场去当了上门女婿。
宋家姐弟俩的政审材料送到公社就搁浅了。在一些公社干部的脑子里,家庭成分不好的子女是没有资格上大学的,哪怕你成绩够了,哪怕你考了全县第一,那又能怎样?他们认为,社会主义的大学,是给成分好的人上的。
尽管有招生政策规定,有官方报纸说明,但在改革初始阶段,过去长期形成的阶级观念根深蒂固,仍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成为时代进步的绊脚石。
姐弟俩通过问进程、找领导、背社论相关内容给别人听、请人帮忙,她们的父亲还给人送礼,好不容易才将两人的政审材料送到县里,结果是两人只能一人去上大学。姐姐宋运萍忍痛割爱,将指标让给了弟弟,两人的命运从此改变。
时代转折阶段,个人经历艰难,集体经济转型也困难重重。
另一个男主角雷东宝当了几年兵回到家乡小雷家,看到的仍然是几年前贫穷落后的老样子。儿时的好友都长大成人,但一个个还是光棍。一天的劳动只有7分钱的报酬,没有姑娘愿意嫁到这个村子里来。
农村联产承包经营的政策下来了,老支书不清楚内容是什么,如何操作,更不敢冒险。人民公社制度已经实行多年,尽管人们看到了其中的很多弊端,早已失去了劳动热情和对土地的热爱,但那是上面确定下来的制度,涉及到集体经济的性质,没有人敢动。
老支书让副支书雷东宝去了解政策情况,巧遇宋家姐弟。已是大学生的宋运辉给雷东宝通俗讲解了国家的农村政策,并回答了操作上的一些疑惑。
凭着在外当兵几年的见识和改变家乡面貌的一腔热情,雷东宝带领小伙伴们将队里的土地分了下去,接着又将荒废多年的砖窑恢复运营,集体经济好转起来,个人收入明显增加。
有人看到好,也有人看到不好,尤其在社会转型初期。
公社接到举报,小雷家生产队私分集体土地,工作组将老支书带走,村里一时风声鹤唳,人心动摇。雷东宝思前想后,组织社员大张旗鼓地直接到县里反映情况,得到县长支持,危机才得以过去。
改革起步是艰难的,既要摸索前行,还要解放思想。姓资姓社的问题,从一开始就争论不休。曾经反对的,现在要拿来用,单凭说理是难以服人的,尝试去做会冒很大的风险。凤阳小岗村的那份鲜红手印契约,那十几个村民是作了最坏打算的。
其实更大的风险是长期贫困会动摇人们对这主义那主义的信念。好在大家的共识是: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老百姓想过上好日子。
何为好?只有去实践,看结果怎样,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检验后,思想观念上才有可能更新,才能摆脱那些教条的东西,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来。
小雷家村民的收入大幅度增加,雷东宝追到了宋运萍,并办了一场热闹风光的婚礼,跟随他一起干的年青人也谈起了对象。农业管理方式的改革,让农民得到了实惠,改善了生活状况。
起步艰难,难在以前的东西阻力太大。既然是改革,就要改变这些东西,走出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这涉及到政策、认识、资金、技术、人才、环境等多方面的要素,注定会遇到阻力,走一些弯路。
农村改革如此,城市改革更是如此,因为后者更为复杂,也就更加艰巨。
【《大江大河》观后感】相关文章:
《大江大河》观后感11-29
大江大河观后感11-12
弱点观后感《弱点》观后感11-20
《高三》观后感 高三的观后感11-17
知心法官观后感,知心法官观后感11-15
《风雨哈佛路》观后感风雨哈佛路观后感12-23
风之谷观后感07-16
《八佰》观后感09-11
孔子观后感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