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观后感>可可西里观后感

可可西里观后感

时间:2024-02-18 08:50:10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可可西里观后感

  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会观看欣赏许多优秀的作品,相信大家增长不少见闻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可可西里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可可西里观后感

可可西里观后感1

  周五晚上,我和父亲母亲一齐去年代影院看电影《可可西里》,虽然在此之前,母亲说过好屡次这部电影怎么美观,但知道不多的我并不以为然。

  进入影院,我便看到一幅长约五米的黄色横幅,粗心是“万人签名支撑《可可西里》冲击奥斯卡金像奖活动”,上方已经有了鳞次栉比的签名。母亲也让我签,我觉得别扭:干吗要我签名?签名能马马虎虎吗?

  我一扭身,进了影厅。

  但在影厅的这90分钟,我被深深震慑了。

  由陆川导演的这部电影是依据一个实在故事改编而来,故事发生在可可西里。这是一部反映历险的故事片,它透过猎杀藏羚羊和阻挠猎杀藏羚羊这个进程,叙述了人在绝地中的'生计挣扎和人与自然的彼此反抗,而关于这个论题,则是个世界性的。

  可可西里,坐落我国地图的西部、青藏高原的中心地带。1985年曾经,可可西里生活着大约一百万只保重的高原动物藏羚羊,可是跟着欧洲和美洲商场对莎图什披肩的需求添加,导致了其质料藏羚羊绒价格暴升,我国境内的可可西里无人区爆发了对藏羚羊的血腥残杀,各地盗猎分子纷繁涌入可可西里猎杀羚羊。短短几年间,数百万藏羚羊简直被屠戮殆尽,此时可可西里大约只残存有不到两万只藏羚羊。

  材料说,从1993年起,可可西里周边地区的藏族人和汉族人在队长索南达杰的领导下,组成了一支名为野牦牛队的巡山维护队,自愿进入可可西里进行反盗猎举动。在前后五年多的时间中,野牦牛队在可可西里内地和盗猎分子进行了无数次短兵相接,两任队长索南达杰和扎巴多杰先后献身。

  我觉得《可可西里》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实在。特性是刘栋堕入流沙的镜头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看到这个镜头时,忍不住热泪盈眶,从影片中我看到了生命的无法,人们不知何时何地会面对生死离别……

  整部影片像一则新闻报道,以一个随队采访的记者的视点,叙述了这个故事。从他们八个人进山,到只要四个人活着出来,在这个进程中他们要跟盗猎分子作战,跟环境作战,跟赤贫作战……荒芜的无人区,残杀藏羚羊的场景,严酷的自然环境,凶横的猎杀藏羚羊的杀手……关于残杀和维护藏羚羊的情节,影片都像一部记录片相同实在而不加润饰地记录了下来。

  走出影厅,我毫不犹豫地在横幅上签上了自己的姓名。

可可西里观后感2

  周五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时代影院看电影《可可西里》,尽管在此之前,妈妈多次说过这部电影如何好看,但认识不多的我开始并不以为然。然而在影厅的这90分钟,我被深深震撼了。

  由陆川导演的这部电影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的,故事发生在可可西里,它通过借杀藏羚羊和阻止猎杀藏羚羊的故事,讲述了人在绝境中的生存挣扎和人与自然的相互抗争,而关于这个话题,则是世界性的。

  1985年以前,可可西里生活着大约一百万只珍贵的高原动物藏羚羊,不过随着欧洲和美洲市场对莎图什披肩的需求增加,导致了其原料藏羚羊绒价格暴涨,中国境内的可可西里无人区爆发了对藏羚羊的血腥屠杀,各地盗猎分子纷纷潜入可可西里猎杀藏羚羊。短短几年间,数百万藏羚羊几乎被杀戮殆尽,现在可可西里大约只残存有不到两万只藏羚羊。

  可可西里周边地区的藏族人和汉族人在队长索南达杰的领导下,组成了一支名为野牦牛队的巡山保护队,志愿进入可可西里进行反盗猎行动。在前后五年多的时间中,纾牦牛队在可可西里腹地和盗猎分子进行了无数次浴血备战,两任队长索南达杰和扎马多杰先后牺牲。

  我觉得《可可西里》这部片子最大的特点是它的真实性。刘栋陷入流沙的镜头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看到这个镜头时,禁不住热泪盈眠,从影片中我看到了生命的无奈,人们不知何时何地会面临生死离别^整部影片像一则新闻报道,从一个随队采访记者的视角,进述了这个故事。从他们八个人进山,到只有四个人活着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跟盗猎分子作战,跟坏境作战,跟贫穷作战……荒凉的无人区,屠杀藏羚羊的场景,恶劣的自然环境,曲残的猎杀藏羚羊的杀手……关于屠杀和保护藏羚羊的情景,影片都像一部记录片一样真实地不加修饰地记录了下来。

  走出影厅,我亳不犹豫地在倡议保护生态环境的横幅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可可西里观后感3

  星期三那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可可西里》,我看后有很深的感触。

  一名北京的记者。得知西藏要保护稀少的藏羚羊后,决定去采访一下。他来到西藏后,认识了那里的队长日泰先生。记者提出要采访。起初日泰先生拒绝了他的采访。可他看了看这位疲倦的记者还是答应了。他把那位记者留了下来,让他去房间好好休息一下。他们当天晚上充足了精神。晚上他们就坐着车去了大公路上。拦那些运羚羊皮的人,不久他们拦住了一辆大卡车,车里装有大量的羚羊毛皮。日泰等人把羊皮没收了,把运羊皮的他们给放了。记者问他为什么?因为他们只是运货的一些下手。真正要捉的是他们的.老板。第二天,他们把死去的羚羊骨全烧掉了。第三天他们开始了辛苦的捕捉。在一路上,他们吃了不少苦头,不是没有了粮食就是没有了水,最后在找到了老板的时候日泰和记者却离了队。日泰和记者找到了老板他们。日泰和老板讲清楚后。日泰叫老板收手不要干了,谁知那老板却不允诺。还杀死了日泰队长。为什么日泰队长为了一点羚羊皮就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呢?那是为了要保护家园。所以我们也要像日泰先生一样爱我们的家园。要保护家园,就人人都要行动起来。

  当记者在采访日泰时,问他什么是可可西里,日泰说美丽的青山美丽的少女就是可可西里。

  环境是为我们而造的,所以我们要全力好好保护它。如果不保护环境,那我们未来的生活该怎么办。如果我们这里也变得像西藏一样是沙漠。没有草,没有树,也没有美丽而多姿多彩的鲜花。到时我们也应该会十分后悔。所以我们应该在5月6日环保日那天,一起来保护环境。有些话说得很好:保护环境从自我做起等等。

  我们应该学一学怎样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多植树,多种花,多种草,少建工厂,不要乱丢垃圾,不要乱砍伐树木。我想你们应该知道了吧,那就请你照着我说的去做吧!我们的祖国就一定会很美丽的。祖国是大家的母亲,她像我们自己的母亲一样关爱着我们。可爱可亲的人们我们就从此时此刻就保护我们大家共同的祖国吧!

可可西里观后感4

  《可可西里》是一部真实的影片,真实的让人窒息。“砰”,一个生命结束了,没有任何渲染,原来生命的结束竟如此的简单。神鹰的盘旋,喇嘛的颂经声,那是对生命的提示,尘世与天堂,究竟有多远的距离?

  巡山队员刘栋一脚踏进流沙,流沙渐渐的吞噬着他,他挣扎着,挣扎着,没有了挣扎,最后一缕头发也淹没在流沙中。生命的消失就这样残酷呈现在眼前。

  强巴走了,那个独自在不冻泉守了三年的汉子,愣住了;刘栋走了,那在雪地里挣扎的洛桑也哭了:“我们走不出去了”。马占林和他的同伴在生命线上挣扎,一个倒下了,同伴甚至连头都不会回,“走出去了,但死了不少人”。

  在生命线上,人无法用“好”与“坏”来评价,所谓的好与坏可以在瞬间转换,追马占林与他儿子的巡山队员倒下,救他的是马占林的儿子。最后,救下尕玉也是那个盗猎者的帮凶。

  可可西里,没有“好”与“坏”,道德屈从于生存。盗猎者为了生存而盗猎藏羚羊,而巡山队员为了治病也卖藏羚羊。“转山的人的手和脸很脏,但他们的心是很干净的”,有多少人能说自己的心比那个马占林干净呢?扒一张皮子5元钱……

  可可西里,暴力,血腥,对生命的'挑战,那里不属于女人,“好姑娘多的很”,那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冷雪离开了,会有其他的女人在刘栋的身边吗?日泰死后,那影片最后一个女人——日泰的女儿,她会去哪儿?

  日泰的死,是向着这个没有偶像的年代的最后呼喊,面对着枪口,依然挥出他那一拳,“砰”,倒地,抽搐着,一梭子弹,不再抽搐。漫天飞雪中,一个队员一个队员的消失,日泰队长最后也躺在那,那样的安详。

  “可可西里,是天堂,是地狱,还是见证生命与信仰的圣地?因为,可可西里的故事难以诉说,只有真正走过的人才能体会!”导演陆川如是说。

  尕玉去了可可西里,他体会了。体会终将改变可可西里。人类踏上地球的第一个脚印不该带着罪恶。“再走五里,那里是公路”。

可可西里观后感5

  十一假期,观看了《可可西里》。可可西里在藏语中是美丽的青山,美丽的少女,预示着美好。电影开篇就是巡山队员强巴被盗猎分子捉住并眼睁睁看着他们猎杀藏羚羊,随后被枪杀的悲惨故事。报社紧急委派一名记者前往采访。巡山队的艰难现状与悲惨境

  遇公之于世。

  巡山队缺人、缺钱。因为缺人,竟让阿旺独自一个在大漠中看守藏羚羊3年之久。因为缺人,队员刘栋在独自执行任务时被流沙吞噬,可惜了一个年轻生命,假如再有一人,他便能得救。因为缺钱,队员达瓦在执行任务时患肺水肿,没钱治病,挪用罚款,刘栋找自己的女人要钱,还是不够,最终不得已卖皮子。若果不是缺钱,缺人。在追上盗猎分子头目时也不至于只剩队长一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盗猎团伙有钱,有人,还有枪。不仅不怕巡山队,残杀落单的巡山队员,甚至最终队长日泰也惨遭毒手。

  帮盗猎分子带藏羚羊绒的人很多,因缺少有力的制裁规定,巡山队只能没收,没权利捉人。巡山队员普遍生活艰难,他们把一切都交给了可可西里,甚至是生命,竟然没有编制。他们一年没工资了,没有人提出离开,没有人抱怨。而是发自心底的敬业,队员刘栋在看守盗猎者时因为早晨5点钟睡着跑掉3个人,内疚不能自已。队长让队员平措回去,他说自己肩膀上的伤没事,他可以修车,可以看人,请求留下。队员伊西来巡山队时女友也与之分手,但他坚定无比,把一切奉献给了可可西里。

  如果说是什么让他们坚持下来,那就是对可可西里最真挚的热爱。正如队员伊西所说,“每次巡山到了最后,就发疯似的想回去,见到公路上的.灯就像见到家一样,可回去没两天,就又想着可可西里。”

  在缺钱、缺人、生活艰难的情况下,巡山队意志坚定,艰苦奋斗,为了保护藏羚羊甚至不惜牺牲生命,他们缴获了大量藏羚羊皮,立下汗马功劳。

  时至今日,虽然已经是上世纪末的事情,但他们的敬业精神依然是我们的学习的楷模。我们不需要抛家舍业,不需要担心没有编制,不需要担心没有工资,不需要担心人手不足,更不需要担心被流沙吞噬,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巡山。需要的只是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可可西里观后感6

  在没有观看影片之前,可可西里对我来说如同香格里拉一样神圣,充满了向往,向往她的完美,向往她的纯净。

  “可可西里,中国境内最后的原始荒原。”我绝对不会去触碰那纯洁的雪山,绝不会去追逐那美丽的生灵,绝对不会去践踏流淌的河水,绝对不会去阻挡匆忙的风沙。

  在影片中给我最大感触的莫过于人性的思考。人类的贪婪能战胜一切,残忍的忽视生命的'价值。我们总是对生命充满了无上的崇敬之情,当你看到那漫山遍野的藏羚羊的尸体时,你会不会对佛说的“众生平等”产生怀疑呢?为什么看到那一个又一个生灵倒下时,有人笑有人会流眼泪。是的,地球在不停的转动,我看到了世界的另一面。邪恶之因此让人深恶痛疾,是正因正义是它变的卑微。在影片中,我始终不明白的是是什么力量让可可西里的守护者,应对死亡,寂寞都不退缩的到底是什么。影片中的阿旺在山上独自守护了3年,当看到他望着远去的车还在举着他的双手时,我想危险和寂寞对他来说,他更怕寂寞。如果说生命的崇高让他们义无返顾的话,可每次正义与邪恶的较量都是用生命做赌注的,他们怎样换奋不顾身呢?人类的自私与无私在此表达的淋漓浸透。想起席慕容的一句话“对于这个美丽的世界,知道的太多了以后,也必然会爱的太多,担忧的太多。”

  人类已经是一种很孤独的动物了,如果没有那些鸟语花香的陪伴,那我们活着还留恋什么,不会是变成沙漠的地球吧!“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藏羚羊从1000万只到此刻的3万多只,又有多少人为之付出?人们贪图的享受,总有一天会为之付出代价。保护生态环境的呼声在已响彻大地,可我们不知道的杀戮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中。此刻看着影片,因感动和气愤而流泪,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因人类的残忍所付出的代价而流泪。

  可可西里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我想她的美丽不仅仅在于她的神秘,更重要的是她换醒了我们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可可西里观后感7

  周五晚上,我和父亲母亲一齐去时代影院看电影《可可西里》,尽管在此之前,母亲说过好多次这部电影如何好看,但认识不多的我并不以为然。

  进入影院,我便看到一幅长约五米的黄色横幅,大意是“万人签名支持《可可西里》冲击奥斯卡金像奖活动”,上方已经有了密密麻麻的签名。母亲也让我签,我觉得别扭:干吗要我签名?签名能随随便便吗?

  我一扭身,进了影厅。

  但在影厅的这90分钟,我被深深震撼了。

  由陆川导演的这部电影是根据一个真实故事改编而来,故事发生在可可西里。这是一部反映历险的故事片,它透过猎杀藏羚羊和阻止猎杀藏羚羊这个过程,讲述了人在绝境中的'生存挣扎和人与自然的相互抗争,而关于这个话题,则是个世界性的。

  可可西里,位于中国版图的西部、青藏高原的中心地带。1985年以前,可可西里生活着大约一百万只珍重的高原动物藏羚羊,但是随着欧洲和美洲市场对莎图什披肩的需求增加,导致了其原料藏羚羊绒价格暴涨,中国境内的可可西里无人区爆发了对藏羚羊的血腥屠杀,各地盗猎分子纷纷涌入可可西里猎杀羚羊。短短几年间,数百万藏羚羊几乎被杀戮殆尽,此刻可可西里大约只残存有不到两万只藏羚羊。

  资料说,从1993年起,可可西里周边地区的藏族人和汉族人在队长索南达杰的领导下,组成了一支名为野牦牛队的巡山保护队,志愿进入可可西里进行反盗猎行动。在前后五年多的时刻中,野牦牛队在可可西里腹地和盗猎分子进行了无数次浴血奋战,两任队长索南达杰和扎巴多杰先后牺牲。

  我觉得《可可西里》最大的特点是它的真实。个性是刘栋陷入流沙的镜头让我的情绪久久不能平静。我看到这个镜头时,禁不住热泪盈眶,从影片中我看到了生命的无奈,人们不知何时何地会面临生死离别……

  整部影片像一则新闻报道,以一个随队采访的记者的角度,讲述了这个故事。从他们八个人进山,到只有四个人活着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跟盗猎分子作战,跟环境作战,跟贫穷作战……荒凉的无人区,屠杀藏羚羊的场景,残酷的自然环境,凶残的猎杀藏羚羊的杀手……关于屠杀和保护藏羚羊的情节,影片都像一部记录片一样真实而不加修饰地记录了下来。

  走出影厅,我毫不犹豫地在横幅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可可西里观后感8

  大家都知道,人的一生是少不了诚信,少不了道德,更是少不了环保的。环保是大家都应该做的,如果每人在沙漠种一棵小树苗,把它扶养长大,那每年不知减少了多少次沙尘爆,不知减少了多少回水灾。只要大家一起同心协力,什么事都难不到我们这勇敢的,团结的队伍。观看完后,它使我留下许多深刻的印象。在西藏的土地里,人人知晓,人人皆知。有一种叫做“藏羚羊”的动物,它的皮,绒应为比黄金还贵。所以藏族人总是到处去捕捉它,把它的皮,绒扒下来拿去卖,因此这种叫做藏羚羊的.动物就不断的稀少了。难道这样不残忍吗?

  今天,我观看了一部与环保有关的电影,题目为《可可西里》。《可可西里》这部电影主要讲了西藏人们不断地捕捉藏羚羊来赚钱,从而有一支志愿巡山队在山里到处捕捉犯罪团伙保护稀少珍贵的藏羚羊,这才意味着: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逼近它燃烧的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至此,志愿军队采集了许多藏羚羊的贵品种,也把藏羚羊给保护下来,使藏羚羊不会牺牲。这难道不是劳动的好结果吗?

  想起此时,我便想了当年我读三年级学的一篇课文叫《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小村庄里后面有一个山坡,山坡上郁郁葱葱种满了树支,而村民为了做某些东西,使用锋利的锯子把树一棵一棵的砍了下来,不久,山上裸着平地,这时洪水便来临了,因为人们不保护树木才把水灾给请来了。到了以后,人们又把树种上了。过后,村子又变回原来的样子了,又没来水灾了。难道这不是环保和劳动的好处吗?

  环保是不可以少有的,有了它,等于是人类的“卫星”相信大家也都有懂活着为了的是替整体做点事,滴水必加入河海,才能成为波海。这句名言相信大家都有深刻的了解了它的含义吧!

可可西里观后感9

  在《可可西里》这部影片中,我认识了西藏一种特有的动物—藏羚羊。它们是那么可爱,那么善良。而那些丧尽天良的盗猎者为了钱,不惜残杀藏羚羊,剥下它们的皮毛去卖。眼看藏羚羊日渐锐减,保护站上的巡山队员誓死与盗猎者搏斗到底。最后,巡山队员用生命换来了藏羚羊可以在可可西里继续宁静地生活下去,延续了家园纯朴美丽的面貌。

  看到一幕幕生死搏斗的场面,真是让我惊心动魄。守护家园是巡山队员不可动摇的信仰,他们负起了义不容辞的责任。那种可贵的精神真叫人钦佩。然而在我们的家乡—东莞,并不是每个公民都负起保护家园的职责。工厂里的烟囱日以继夜地往天空喷黑烟;人们生活富裕了,家家户户都买了小轿车,一股股废气不约而同地从排气筒中排出。渐渐地,原本湛蓝的天空变得污烟障气,云朵里流出酸涩的“泪水”。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积聚,形成温室效应,使气温上升,夏天,人们为了免受酷热的煎熬,不分昼夜地开着空调,谁知人们已经近进入一个像漩涡一样的恶性循环中去了。工厂的老板为了赚到更多的钱,不惜把含有毒素的废水排进江河里。昔日清澈见底,河岸绿树成荫的'寒溪河、东莞运河,今天已经面目全非,河水黑如墨水,发出阵阵恶臭,令行人却步,或者捂住鼻子匆匆离去。东莞本来是个鱼米之乡,处处绿禾如海,人们为了建更多的厂房,更多的漂亮的新房子,一片又一片的良田变成了石屎森林。看到这一切一切,我的心像被刀割一样痛。巡山队员为了保护自己美好的家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难道我们就不能为美丽的东莞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吗?

  大人们请你们醒悟吧,不要再破坏我们家乡的环境了。小朋友们,我们行动起来吧,拣起地上那块碍眼的垃圾,扶起路边被狂风吹斜的小树,关上哗哗流水的水龙头……因为我们是家乡的“环保小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