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观后感>电影《人生》观后感

电影《人生》观后感

时间:2024-03-18 10:15:2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电影《人生》观后感

  观看完作品之后,内心会产生很多感慨,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电影《人生》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电影《人生》观后感

电影《人生》观后感1

  大年初二,看了《交换人生》。

  这部电影可以算是典型的贺岁片啦!热闹又搞笑,像是和朋友冬天围着热腾腾的火锅说说笑笑一样。适合一家人去看。

  演员都挺不错,像能坐到一起吃火锅喝啤酒的朋友一样,可以说我每个都挺喜欢(这在看过的电影里也是异数了)。

  先说女主角张小斐。自从她在《你好,李焕英》里演妈妈,私人给她的定位是“咱妈”(她是长脸,也确实不显嫩)。然而这次看了她演的女主我简直好感拉满,原来她穿上现代装穿梭在上海街头是这样子的,这么大方得体又时髦,这么温柔和气又有主见!虽然只是出入弄堂、通勤买菜,却暗合最近流行的“老钱风”呢。有人研究认为:现在审美有稚龄化倾向,所以长得显嫩的演员更有市场。但是看了她,你也会觉得,哪怕不是萝莉脸、建模脸,也可以是很好看的,再说,虽然她二十几时候未必有人家显嫩,可是她花期长、气质好、能镇场子啊!在戏里,她刚下律师雷佳音的车,雷佳音立刻载了一个整容脸,呵,一对比之下,她的相貌太端正自然了吧!她的演技也是非常舒服和自然,无论是对工作的糟心和抗拒,对妈妈的反抗和爱,对雷佳音的讨厌和喜欢,都演得入情入理。似乎整个故事围绕着她就顺了,她就像牧羊女把羊聚拢在自己周围一样。

  这部戏里的张小斐真的好好看!

  她在戏里演一个上海女孩金好,被老妈压着,和中年律师雷佳音相亲。这个老妈和张小斐的对话,老妈给的压力,真会引起很多孩子的共鸣。老妈是个小市民,不但贪小便宜,还智商不高屡贪屡败,但幸好最后被女儿说服,带着良心和证据,去法院作证,扬眉吐气了一把。说真的,一个贪心愚蠢的人是很难战胜自己的贪念的,这种转变在现实中的可能性很小,可是这个阿姨演得真是活灵活现,居然说服了我这个观众。回家我一查,啊,原来这个阿姨是丁嘉丽,丁嘉丽啊!哪怕给她逻辑再不通顺的角色她都可以演到让你信服的!丁嘉丽啊!这么自然又搞笑的'演技,让你不由自主喜欢上这个上海阿姨!

  丁嘉丽,真正的演技派

  再说说电影里真正的主角雷佳音。雷同志还是挺厉害的,作为一个方头大耳有小肚子的中年人,他愣是没什么油腻感,还自带一种朴实清新可靠的气质,演一个占据中年人身体的少年灵魂……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对劲……还有人说雷同志自带神奇的cp感,和任何女演员演对手戏都和谐……我想一想好像也是。然后他真的很有喜剧天分,贡献笑点毫不手软。哎,我一想到丁嘉丽拉他耳垂、拍他头、夸他长得有福气,就笑到不行。

  演原本陆小谷的那个男孩子看起来也很不错,有少年感也有演技,回来后查了一下,真是大跌眼镜:演员叫张宥浩,1995年生,也就是说他演这个少年的时候是27岁!真的完全看不出啊,超有少年感的!他演那个有着中年邪恶律师灵魂的自卑少年,也演得非常好,我心底暗暗希望他的暗黑戏份更多,这样这部戏会更加丰满。

  少年陆小谷的家庭成员,也是个个演技拉满。沙溢演爸爸,刘敏涛演妈妈,爸妈总是腻腻歪歪的,爸爸给妈妈表演《上海滩》,简直酸掉人大牙(哪怕你没看过呢,可以脑补一下发福版沙溢扮演周润发版上海滩……)。奶奶气质特好,往那里一坐,还没开口,都让你觉得“占满屏幕”。回家一查,奶奶叫吴彦姝,也是宝藏演员,出生于1938年,国家一级演员,多次在人民大会堂演出话剧《刘胡兰》,20xx年退休,刚刚获得天坛奖最佳女主角……演小姑娘的演员也好灵,查她资料发现,这个生于20xx的小姑娘杨恩又已经演了不少片儿,并且除了拍片,居然还玩摄影,还获得过好些这奖那奖的。怪不得在电影里的设定是一直透过DV看世界!总之这一家子个个都叫人喜欢。

  哪怕是小配角的选择,也是相当精心,比如医院小护士,看电影的时候就觉得这小护士皱着八字眉噘着嘴的样子好可爱,还有点眼熟,回家一查,啊,这是《武林客栈》的莫小贝啊,长大了的莫小贝!其他好多演员都挺有来头的,像陆小谷的小胖子同学啊、隔壁水果店的小丽阿姨啊,我都看过他们的其他作品。还有岳文鹏、徐志胜、傅首尔等也都打了酱油——基本上,本片是做到了每个演员都挑得很讲究。

  总之,从头笑到尾地看完了,然后你会觉得:对于这部电影你是“平视”的,电影里的人都挺亲切可爱,像朋友一样。如果他们走出银幕,你会招呼一句:“喂,要不要一起吃火锅啊?”

电影《人生》观后感2

  《交换人生》是一部充满欢乐,又带点童话色彩的喜剧电影,让人看得时候会开心快乐,充满了轻松舒适的氛围,同时也会引人深思:在我们的人生里,什么是我们真正应该值得珍惜的?

  年轻的陆小谷有着幸福的家庭,蜗居在一个小弄堂里,他的理想是希望能够走出弄堂。

  他是个比较内向的少年,一旦紧张就没有办法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有一起玩耍的好兄弟,也有一直暗恋着的姑娘金好。

  像所有年轻的内敛的男孩子一样,在憧憬的人前面,陆小谷总是手足无措,笨嘴笨舌的。直到有一天,他“捡到一个奇怪的东西许愿机”,一夜之间从少年陆小谷变成了与暗恋的姑娘金好相亲的大叔仲达,于是有了一段啼笑皆非的换身之旅。

  表面是中年律师,但内心是小谷灵魂的“仲达”,听从好兄弟的建议,精心安排了一系列减龄感十足的约会:超大杯的奶茶、游戏厅的畅玩、KTV的嗨歌等等,让一直活在妈妈的期待中的金好弥补了很多童年时想做但是没有做的遗憾,放肆地做了一回自己。

  干练的精英律师仲达没有带给金好的快乐和满足,这个带着少年心的“仲达”做到了。在这里,你会很容易感受到一种年轻的美好,没有走进社会,没有接触过太多社会的东西,也没有原生家庭的伤害,更没有太多被名利诱惑的赤诚的简单的男孩子一腔热忱的与你约会的那种纯粹,在那一刻深深的打动了我。

  “我希望你喜欢的,是我的灵魂,而不是我的肉体”换身成仲达的陆小谷,不希望顶着别人的身体去接触喜欢的姑娘,慌乱的推开准备接吻的姑娘时,我看到了纯真的美好。

  在如今的时代,爱情慢慢退场,快餐式的情侣每天都在上演着分分合合的戏码,倘若有人对着你说一句“我希望你喜欢的,是我的灵魂,而不是我的肉体”,大概多数人会觉得搞笑,不可理喻。

  当我们高喊着,如果爱我,就给我钱花的时候,我们也需要问问自己,爱情最本真的模样该是怎么样的

  仲达是个非常精明成熟的.律师,表面是在为原告打官司,背地里却收了被告公司的款项,很显然他绝不是第一次做这种违背职业道德的事情,在电影里和金好的第一次出场,也是以借钱给金好来拿她的银行卡去接收贿赂款,对身边的人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利用,以一个负面的人物形象出场。

  换身之后,生活在陆小谷温馨和煦的家庭期间,被陆小谷的父母温柔的对待,仲达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经历,透过这些微的场景,理解了仲达的冷漠自私是由于家庭环境导致的。父母从小离异,母亲只顾打牌忽视他的存在,父亲重组了家庭觉得他是多余的人,没有得到太多的家庭温情,在缺爱的环境里长大的他,才会在最后愿意放弃财富地位和陆小谷一直互换身份下去,想要拥有陆小谷的温馨的家庭。

  曾经的陆小谷最大的梦想是希望能够走出弄堂,而如今的他,愿意为了奶奶的药而放弃机会,永远的做仲达,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因为这两位的选择,才让我们深刻的知道,人生中,有温暖的家庭是一大幸事,也是我们值得珍惜的事。

  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三个风格迥异的原生家庭,一个是仲达孤身一人的单人家庭,一个是金好母女二人相互依偎的单亲家庭,还有陆小谷一家五口温馨幸福的大家庭,原来幸福的家庭并不是说不存在困难或苦楚,而是家人之间相互信赖扶持鼓励充满了爱的能量,才让人感觉幸福。在陆小谷的家庭里,也有一些实质的困难,比如不清醒时常要吃药的奶奶,逼仄的居住环境,不富裕的经济条件......但父亲会在母亲喊累的时候,变着法子哄母亲开心,在母亲喊吃饭的时候大家齐心协力整理餐桌开心吃饭.......处处充满和谐的氛围。

  在我们的生活中,家家都会有一本难念的经,但只要大家都能意识到家庭的重要性,珍惜自己的家庭,用耐心和包容来经营,让家庭散发出爱的氛围,这样我们永远都会有一个心灵的避难所。

  正如电影里说的那样“被家人安稳的爱着,就会有战胜一切的勇气!”

  金好出场的第一幕,从街道走到上班的培训教室,一路走来,给人留下了那么美好的遐想,温婉似女神般的存在,但是她可以速度完成“女神”和“女神经”之间切换。这样的金好充满了喜剧的色彩,逗得我哈哈大笑。但后来,在和换身的“仲达”约会的时候,在KTV的金好感慨地吐露心声,“这么多年,活成了我妈期待的样子”,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在一个人的身上会有从“女神”和“女神经”之间切换的这个矛盾搞笑体。

  因为她也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慢慢失去了自己。

  她不喜欢仲达,但母亲很喜欢,所以她多次出去面见仲达。和母亲吵架,母亲喝令她站住,她就站住,让她坐下,她就坐下.........在单亲家庭里相依为命的两个人,彼此自然会有很强的牵扯,如果母亲是比较强势的人,女儿自然会做出更多的牺牲或妥协,而这个过程同时也是慢慢的失去自我的过程。

  在这个电影的最后结尾,那位奶奶说:“我希望这个艰难复杂的世界,不要改变你。”

  我们的一生中也会有无数个时刻会妥协,但希望自己每一次妥协的时候,可以提醒自己,要成为自己喜欢的那个人。

  这部电影不仅在大年初一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欢乐,更重要的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你想交换的人生也许正是别人羡慕不已而又缺失的。往往都是在失去的时候才晓得弥足珍贵。而家庭,比我们想像的对我们还要重要。可能这也是为什么每一年的春节,祖国大地都在上演各种回家的征途。

  感恩这部电影,让我再次意识到生命中最珍惜的是家庭!

电影《人生》观后感3

  讲得是早几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种扼杀人们生命强手的疾病:“非典”,内容讲的就是关于疾病的传播和面对这种疾病时医护人员的各种心理。

  这种疾病不但传播速度快且范围广,因此受到这种疾病感染的人逐渐增多,死于这种疾病的人也不少,包括医院里的医护人员,使得医护人员对此产生了恐惧感,在抗非典期间,有几名医护人员相继倒下,有名医生见状,怕自己被感染所以申请调职,但遭拒绝,最后他也真的被感染了,另一名护士在照顾他时,他叫护士在未被感染之前去辞职,以免造成同样的后果,在医生的劝告下和在非点面前,她有点犹豫不决,是否真的应该辞职呢?如果每个医护人员都像她一样在病人急需时辞职的话,谁来抢救病人呢?

  最后她没有辞职,而是选择与非典对抗下去,因为她明白,作为医护人员就要为病人服务,与病人共存亡,是啊!人是有血有肉的,更是有感情的,包括医护人员,别的不说就说在非点期间吧,当病人躺在病床上呻吟时,何不担心自己再也不能站起来与家人朋友团聚?

  正因为这样,为了能让病人重新站起来,医护人员才日以继夜地为病人解除痛苦此时,你又何曾想到其实医护人员也是想家的,他们也有亲人也要团聚,因为责任的存在,使得他们没有因此而放弃救护工作,宁愿用自己离开亲人的痛苦来换取病人的健康,这是何等的`伟大?

  在这里我开始自问,自己读的护理专业是不是一个错误的选择?我们都知道,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危险的潜在性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更应该明白,无论干什么都是有危险的,视情节的轻重罢了,既然这样,与其埋怨自己错误的选择,不如努力干下去,坚持到底,胜利始终都是属于自己的,遇到困难,临阵退缩,在医学方面就等于扼杀了他人生命的同时也扼杀了自己的生命,作为医护人员就有救护病人的责任,并不能为了保存自己而去扼杀他人的生命,最后,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战胜了非典,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附:电影的观后感怎么写

  要“会看”电影

  要写观后感,首先要“会看”电影。也许有人会发笑:只要眼不瞎耳不聋,谁不会看电影?可是为什么许多人看完影片留不下印象呢?更不必说写出感想了。因此,老师在此提醒各位同学在看电影时要“投入”,要让自己沉浸在影片所营造的情感世界里,与主人公同悲欢、共休戚。同时,还要并用眼、耳、脑各种感官,留意细节。

  所谓细节,就是影片画面中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的变化进行精要细致的描绘。细节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道具的运用,色彩的调度,声音的变化等。典型的细节对展现人物性格、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都起着积极作用。观众观看影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视听享受的过程,既是视觉美感逐渐积累的过程,也是情感刺激不断深化的过程。只有聚“睛”会神,我们在观看时获得的感受才能愈丰富、强烈,对影片内涵的理解也就愈深刻、透彻,写观后感就更有基础。

  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写观后感,要从自己观赏影片的感受出发。可是,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应强调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五六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

  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有个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观后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观后感属于评析性的议论文一类。电影观后感,即对影片发表评论,抒发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它又有别于影评:影评--重在“评”,在挖掘了主题之后,应当对主题的成功与否、主题的表现所依赖的环境是否真实,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否符合现实生活以及电影语言的运用是否成功等方面展开评价与论述;观后感--重在“感”,表达方式以抒情、叙述为主,内容多为电影对观众的启发,观众看了影片后的感想等。

电影《人生》观后感4

  第一次看电影《人生》,是上中学的时候。那时的我,年少无知,懵懵懂懂,对许多看过的电影早已淡忘。但看完电影《人生》,却感受到从未有过的震撼……

  忘不了巧珍的温柔善良,她的勤劳朴实令人赞叹,为了不让高加林难堪,她主动帮他做着做那,任劳任怨;

  忘不了巧珍的多情纯洁,她对美好爱情的向往让人感伤,无奈他嫁时,红盖头下频频回望的含泪的双眼,令人心酸;

  忘不了一曲《叫一声哥哥你快回来》,那一声声深情的呼唤,至今仍在耳边回荡……

  因着一份厚重的记忆,我又一次看了电影《人生》,体味着其中的苦辣酸甜……

  镜头在陕北特有的黄土地、曲折的山路以及一片窑洞式的贫瘠的山村中开始了“高加林” 和“刘巧珍”的爱情故事和人生的选择!加林高中毕业回到村里当上了小学的教师。好景不长,加林就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顶替了,这时,加林不得不回到了土地,但这是他不愿意的,他觉得自己有文化有知识,不该在黄土凹里呆一辈子。正当他失意甚至有些绝望的时候,善良美丽的巧珍闯进了他的生活。刘巧珍没有文化,真心真意地爱上了加林。她的爱质朴纯真,她以她的那种实际的做法表达着她的炽烈的爱。而随后,机遇再一次降临到在了加林的身上,他终于真正的回到了城市。

  城市生活给了高加林大显身手的机会,他遇到了他的同学黄亚萍。与巧珍相比,黄亚萍是位现代女性,她也对加林产生了爱,他们相同的知识背景,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同时,生活也让加林进入了一种艰难的选择之中。亚萍已经是有着家室的人,但是亚萍给于加林的承诺是可以让她父亲给加林一个很好的工作。在经过反复考虑后,他接受了黄亚萍的爱,决定一起生活。这确实是一个“不幸的'决定”。

  好梦难圆。高加林以托关系走后门的事被亚萍的婆婆告发,此时的加林不得不重新回到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负如同过眼云烟难以挽留了。而此时巧珍也已经嫁给了别人……

  高加林和巧珍的爱情悲剧,或许早已注定。有文化的高加林始终想的是怎样走出贫瘠的山川,而高加林接受巧珍,更多的原因有可能是出于他的困顿和失意。困境下的爱情,往往徒有其形而无质。精神世界里的差异是他们之间最大的障碍。试想一颗总是在想着怎么才能飞得更远的心,又怎么能与“生了几只猪崽又死了几只”这般平淡的生活心心相印呢?他想要做的事,也许就是做一只“翱翔的大雁自由的去爱每一片蓝天”。(我愿你是只翱翔的大雁自由的去爱每一片蓝天。——亚萍写给加林的诗)

  爱情是无常的,幸福却是真实的。对于巧珍来说,马拴的一句话 “ 我一辈子就是当牛做马,也不能委屈了你。咱乡里人能享多少福,我都要叫你享上…… ” 这样的求婚誓言能算海誓山盟吗?以前在杂志上看到说西方国家结婚的时候新郎会在教堂里对新娘说:我们的爱能走多远,我就会有多忠诚,我们的爱能到我们分手,我会愿意知道你不愿意为止。相比之下是不是有一点平淡呢?但这何尝又不是一种真正的幸福?幸福千千万,存于心而不是显于形。对于高加林来说,也许是做了场好梦,猛摔下来。他不该惋惜失去的爱情,他的爱情不在这里。可是,一个“爱”字又该怎么写? 我苦苦思索……

  闭上眼,高家林端着馍筐慌忙地走过,睁开眼,骑毛驴、盖红纱的刘巧珍在泪光中频频回头。

  我看了难受,为巧珍那真诚的、无私的爱而难受。 20 多年了,《人生》还是以这样刻骨铭心的方式,屡屡带着一些木纹样厚重的记忆回到人们眼前,最终留给了我无尽的思考。就像当加林知道巧珍已经嫁人而自己一无所有要再一次回到农村的时候,是不是该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呢?

  看过这部影片,带给我人生中第一次强烈的生命震憾!它第一次将命运的选择摆在眼前,让你体验选择的痛苦与艰难,更让你体验命运的无奈与辛酸。只有看过它才能理解人生的苦涩,令你变得更成熟。看到它,就让我想到无数拥有梦想的年轻人,在实现梦想的挣扎中,面对一次次的选择,会不会因为有了多样选择而蹉跎流金?如今,怎样评价那种沉重和深沉,我只能沉默不语,如同最后黄沙路上慢慢走着的主人公 —— 与整个人生漫无尽头的忧郁相比,其它的一切都是过往云烟。

  我忽然想,如果高加林不被举报,继续有一份很好的工作,并顺利地和黄亚萍结婚,他会幸福吗?他会不会时常想起深爱着他的巧珍?会不会有着深深的失落和遗憾?结果似乎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是,影片似乎也给了我们答案:当他被举报没有工作时,他把巧珍为他纳的鞋子拿在手里,仔细的抚摸着,伏在桌上抽咽;当黄亚萍去找他,哭着说要辞去工作和他在一起,他却说了一句:凭心而论,我更喜欢巧珍……这到底是他因为不能待在城里的无奈的说法,还是他发自心底的心灵感悟?我们不得而知……

  是啊,那个时代,那个环境,那种心情,我们还能说什么呢?逝者如斯,往者已矣,留给我们的,除了种种遗憾,还有苦苦思索。所以,影片永远定格在高加林回村的画面上,看着脚下曾经熟悉的土地,想着前路漫漫,爱情是什么?幸福在哪里?人生的路在何方……

电影《人生》观后感5

  昨天晚上一个人看完了整部电影,感慨不至于万千,但也有一些,以下∨是整部电影的概述,以及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故事的开始是一对小情侣住在出租屋,虽然屋子不大,但是蛮温馨的(?ε` )女主李可去商场看上了一身裙子买不起,这时候出来一个人就给她把帐结了,抬头一看是多年不见的同学,据同学透露李可和男主肖飞已经好了十年,还说:“你和肖飞要是不能结婚,我都不会相信爱情了”,同学一抬手摆弄头发,李可看见了她手上的大钻戒:“你结婚了?”“没有,这个啊,是我男朋友送我的”。可能女孩子本身对钻戒、新衣服、化妆品等等都比较感兴趣一些,那应该也是后来李可和肖飞感情的导火索……李可意外怀孕,是同学陪她去医院检查的,不幸,碰上了同学男友的妻子,李可这才知道同学是傍了大款,还是有妇之夫。

  这时的肖飞还是一家保健品的推销员,在楼房里挨家挨户的敲门,很多数人对上门推销是很抵触的,但终于他签下了第一单5w,是个留守老人,儿子英年早逝,孙女在国外读书,家里只有一个人,巧的是公司倒闭了,老板圈钱跑路了,肖飞是个善良人,把自己的存款给了大爷,还骗他说这是老板打给他的。回家之后李可说在郊外看了一套房子,首付只要九到十万,但是肖飞磕磕绊绊还是把事情的实情说了出来,他俩第一次大吵……

  这肖飞没了工作,还把自己的钱搭进去了。李可开始收拾自己去酒吧上班,本来肖飞是不同意的,但迫于经济压力以及女友的坚持,她还是去了。一天晚上肖飞去接她的时候看见她上了一个男人的车,回家之后再次吵架……第二天,房东把他们赶出去了,只好搬到旧居民楼了,虽然李可不太喜欢,但基于爱情还是住下了。肖飞也干起了外卖,俩人也还算可以,一天路上看见多人围观(←←)肖飞凑上去看见一小姑娘昏迷了,赶紧送去医院自己垫的医药费,结果小姑娘醒过来说自己没有钱,给了他几箱卫生巾抵钱,肖飞还挺愿意,回家之后李可更是不高兴,说是杂牌子没人买。但还是陪着肖飞去摆地摊,不但没卖出去,好几天之后还被城管发现了,货收了不说,还要了500块钱罚款。本来就不富裕的生活,压力更大了。李可一个人在家吃泡面,越吃越难受,留下一张字条走了,大概内容是这样:“明天是我们10周年纪念日,我用3649天证明我爱你,用一天捍卫我在爱情中的尊严,我们在一起十年,我等了你十年,可是你一点希望没给我,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走了……

  肖飞也是蛮坚强的,依旧工作依旧生活,但是美团老板突然打电话说他虽然工作努力,带病上班,但是现在要求食品安全,好多顾客投诉,所以,肖飞再次失业。面试了很多公司,各种原因都没有成功,一天在路上有个男人钱包掉了,肖飞捡起来追上去,男人已经上了车要启动,被他拦了下来钱包还给他,男人为了表示感谢拿了几百块钱给他,肖飞拒绝了,又给他自己的名片,还说有事给我打电话。接下来肖飞就去他(张总)的公司上班了,当然了,公司不是他的,也只是个主管,但老板是个女的.(李总),张总对李总早就安安喜欢了,但李总的心并不在他身上,李总看到肖飞的勤恳和敬业给他报了英语速成班,买了一身像样的西服,张总因为吃醋离开了。又遇上公司股东撤资,肖飞抵押了老家的田园成为第二大股东,效益越来越好,肖飞回到老家远远的看着小芳已经结婚生子,应该就是她想要的生活了,他还是很替他欣慰的。

  巧的是,这个李总就是开头老大爷的孙女,留学回来了……故事的结局也算是美满这部影片虽然评分不是很高,但是我觉得它很贴近现实,现实中的一切都是那么不尽人意,但也有很多人为了自己的梦想拼搏着,对于幸福的定义不尽相同,但也都在追求着。

  很多人说现在社会中好人少了,所以自己也要做个坏人,要不难以在社会立足,我始终相信: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我们只需要做自己,剩下的交给时间。还有对于李可的选择来说,我觉得没有对错,有的人追求大都市的繁华,有的人喜欢乡村的安逸;有人喜欢楼房的高大,有人喜欢平房的欢乐……不是所有贫贱夫妻都是哀,我承认现在贫富差距很大,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钱。有人说你没钱的时候,生病试试。事实证明有钱人的钱不够医院消费的,没钱的人也花不到医院,当然你要是没钱,还不好好照顾身体,谁也没有办法。

  这部电影题材真的蛮好,里边有你的故事,也有ta的故事,有无数”漂族“的故事,人生如赌,由你主宰,加油^0^~陌生人!

电影《人生》观后感6

  我们很容易因为艰难苦恨而麻木,而看不清当下的生活和前方的路,并因此而抱怨而妥协,这何尝不是一种堕落?毫无疑问,这是一种与人生要旨背道而驰的情绪。很幸运,校长推荐观看印度电影《嗝嗝老师》,原声版看了两遍,普通话版又重看一遍,每看一遍都有灵魂抽搐的感觉,都有久违的泪花在苍老的脸庞上闪烁。

  电影讲的是一个罹患妥瑞氏综合症的名叫奈娜的美丽女子,幼年时在被嘲笑和歧视的氛围中蒙受可汗校长的关爱和启迪,内心植下了一个当老师的“宏大愿望”,她一路坚持,拿了教育双学士和理科硕士学位,可是在谋求教职的过程中,磨难重来,她一再地受挫,但她不改初衷,最终以一种屈辱的方式在母校圆梦——接任一个问题班级的班主任。她用爱心包容,用智慧引领这十四个来自贫民窟的问题学生,完成了一次令人感动不已的逆袭,取得教育人生的极致辉煌。

  这是一个知恩图报的故事,是一帮问题学生成功逆袭的故事,更是一个教科书式的励志故事。故事中的奈娜老师,则毫无疑问,是可供借鉴的好老师样板。

  万千感慨,由触痛灵魂的三处泪点引发。

  泪点一,可汗校长的无边大爱。

  故事中,小女孩奈娜在礼堂里不合时宜却不由自主的“嗝嗝”声引来众人瞩目,我们可以想象小女孩当时内心的惶恐不安与茫然无措,她以一种无力承担的方式成为人群的焦点,想必那正是她人生的冰点,何况,她的亲生父亲对她也有几分嫌弃,此刻,可汗校长的无边仁爱和教育情怀适时出场。他亲切的问询和激动的宣告(我们将会平等地对待你),在观众心中激起怎样的波澜不得而知,但是,有现场的掌声作证,有荧屏内外观众的泪花作证,可汗校长用公平正义的`教育精神,完成了对小姑娘的心灵救赎。就在那一刻,小姑娘的人生一下子清晰起来,并且,终生未改。

  泪点二,学生良知被纸飞机唤醒。

  世间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教育,小姑娘奈娜终于当上老师之后,迎接她的是喧闹的课堂,这里当然有嘲笑、不屑,更有故意弄坏座椅的恶作剧,有荒诞的赌局,有不合时宜的宠物老鼠,有群体的尖叫,有震碎教室玻璃窗的爆炸……观众早都愤怒了,绝望了,可是我们的奈娜老师没有。她的信念有多坚定,我们尽可以去想象;她的意志有多坚强,我们也只能去想象;她的智慧有多深远,我们更是不得不去仰望。她用鸡蛋点名,变操场为课堂,她让学生把内心的担心和恐惧写在纸上,让纸飞机托着学生的恐惧和梦想飞翔。尽管如此,头号问题生阿蒂什和他的小跟班依然没有触动。当阿蒂什在火箭班老师那里受到不公正对待之后,当他因自己出格举动导致全班学生被学校遣散之后,当他被良知未泯的同伴指责之后,他的良知终于被唤醒,十四个孩子找到被他们牵连的奈娜老师,以一种最虔诚的方式,表达他们对像北极星一样引领他们的奈娜老师的崇敬和感激,那一刻,教育的功效产生了,学生的麻木灵魂被唤醒,观众的眼泪如泉奔涌。

  泪点三,作弊事件沉冤得雪,奈娜老师苦尽甘来。

  故事令人百感交集的情节出现在结局部分。火箭班的学优生自作主张,替老师完成“赶走9F学生及奈娜老师”的计划,指使校工透露假的数学和科学考题,阿蒂什中计了。他兴致勃勃地向同学宣布这一喜讯,大家无动于衷,仍然潜心复习,诚实应考,考试结果出来,全班十四人全部及格,欧露同学还得了年级最高分,这当然令人不能接受,尤其是火箭班班主任,他断定这是一次集体作弊,因为这些学生的解题过程和常规的不一样,主要还是因为他内心的成见——他们曾经那么差,怎么可能在短短四个月内脱胎换骨?何况,他们后来被赶出学校。他不知道的是,这些学生在奈娜老师的激励下,自发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他更不知道的是,学生的心灵,已经彻底被奈娜老师的人格所触动,目标一致,众志成城,他们要为奈娜老师争口气,也为自己争气,他们做到了。火箭班班主任最后也从自己的得意弟子那里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当9F班全体学生被请上主席台,当欧露被戴上“PERFECT”徽章时,故事进入全片最高潮,所有人的脸上,泪如雨下……

  这是一部最适合所有老师观看的电影,因为当下的教育环境在发生变化,教育生态前所未有地复杂而不可把握,老师们感觉教书育人千难万难,理由成堆,牢骚满腹,然而,认真看完这部影片,我们的思绪却迟迟无法从故事中拔出。学生不听话?想想奈娜老师的课堂!老师难当?想想美丽的智慧的坚韧执著的被可怕顽疾缠身的奈娜老师,她的疾病几乎宣告她教书育人理想的破灭,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奈娜老师身边几乎所有人都这么认为,只有她自己不这样认为,事实证明,只有她是对的,其他人全部错了。她在教育这条路上“抽搐”二十五年,从当老师“抽搐”到当校长,抽取成功无数,荣誉无数。她说,抽搐是一种生活方式,想必充满哲理,笔者至今还不甚明了,只好留待智者,留待教书生涯中漫长的风雨晨昏。

  岁月作证,来日须当无悔!

电影《人生》观后感7

  路遥对我的影响最大。18岁时,我是蹬天轮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马云

  30年阅读史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路遥的《人生》。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是个上中学的孩子。这么多年我看过很多作品,都对我的电影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对我帮助最大的反而是这本《人生》,它让我开始对社会有了新的认识,开始思考我的人生。——贾樟柯

  1984年7月高中毕业后,我独自外出闯荡江湖,先去北京,又去保定。正好电影《人生》首映式,我有幸最先看了这电影,当时很受启发,感触很深。昨晚我从网上搜索,又看电影《人生》,又又很多启迪,值得深思和借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虽然时代不同,但发生在高加林身上的事,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在经历着呢?每个人的人生总是在经历着这样那样的意外,有喜有悲,不能叫你处处满意,但我们还是要热情的生活下去。

  《人生》是路遥的一部中篇小说,发表于1982年,它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叙述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主人公是高加林,他高中毕业回到村里后当上了民办小学的教师,很满足这个既能体现他的才能而又对他充满希望的职业,但是好景不长,他就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顶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正当他失意无奈,甚至有些绝望的时候,善良美丽的农村姑娘刘巧珍闯进了他的'生活,刘巧珍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却真心真意地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她的爱质朴纯真,她以她的那种充满激情而又实际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炽烈的爱。而实际上她所得到的爱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高加林在她的眼中是完美的,而她对于高加林来说只是在他失意时找到了精神上的慰藉。当机遇再次降临到了高加林身上,他终于抓住了这次机会,重新回到了城市。

  人生,好像一片海,时而波涛汹涌,叫嚣着仿佛要吞噬整个世界;时而又平静死板,似乎星球毁灭也打不破它的安宁。也许有时,平静的海面下却暗暗蕴藏了凶猛的海啸;也许有时,狂暴的风雨却预示着和平的讯息……当高加林的民办教师工作被村里一把手明楼的儿子三星给无理的顶了,他对人生啊只有怨恨:三年前的高考落榜如果说是挨了一巴掌的话,那下岗无疑是一闷棍了。然而,落榜了起码还当上个民办教师,也算是生活补偿自己一个甜枣,心里不至于太绝望。况且这两年自己一边认真教学,一边刻苦学习,既赢得了学生娃的尊敬和全村老少的爱戴,又给自己继续上进打下了坚实的铺垫。一切都蒸蒸日上的时候,偏出了这么一挡子事儿,心里能不难受么!可是生活好像永远会追求一种“中和”,不让苦命的人太悲惨。于是,村口路上,善良的姑娘巧珍的深情表白终于给了这受伤的心灵一块灵异的膏药,况且这膏药的愈合作用真好,好到可以让高加林放弃曾经的理想,甘愿作一个农民。在此时,生活似乎又归到了平静,却想不到,又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高加林的叔叔回乡当了领导,村里干部为了巴结他,走后门给加林谋了个城里记者的职位。高加林曾经的已经变灰色的梦想,又鲜活的闪在眼前了!这先抑后扬的手段用的真好,高加林对生活感恩戴德了,并且拼尽全力,很快闯出了一番事业,成了小镇的明星人物。生活的泡沫很容易迷失一些人的眼睛,让他们在缥缈的梦境中忘了自我,开始追求空中的楼阁。加林不就是这样吗?经历一番挣扎,他最终辜负了对巧珍的只跟她一人好的誓言,跟城里姑娘黄亚萍在一起了。一切似乎都异常的圆满,然而,正如前面提到的:“生活追求一种“中和”,不让苦命的人太悲惨”,它也决不让幸运的人太圆满。一纸状子,剥夺了高加林到手的一切,然生活转了一个圈子后,又回到了农村。好像黄粱一梦,虚幻一场,然而不同的是,物是人非,他已经失去了巧珍,那最可爱的姑娘,拥有金子般心灵的姑娘。

  人生,无非短短几十年。静心冥想,百分之几的生命赢得了快乐与精彩,百分之几的生命耗费在患得患失的恐惧中?生活是充实的感恩,还是不满的惶恐?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当我们旅途不顺时应该怎样调节?当我们面对这一系列的艰难抉择时,该怎么办?在一些诱惑面前,我们是否能够把握好自己?人生这条路曲曲折折,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电影《人生》观后感8

  路遥对我的影响最大。18岁时,我是蹬天轮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

  ——马云

  30年阅读史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路遥的《人生》。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是个上中学的孩子。这么多年我看过很多作品,都对我的电影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对我帮助最大的反而是这本《人生》,它让我开始对社会有了新的认识,开始思考我的人生。——贾樟柯

  1984年7月高中毕业后,我独自外出闯荡江湖,先去北京,又去保定。正好电影《人生》首映式,我有幸最先看了这电影,当时很受启发,感触很深。昨晚我从网上搜索,又看电影《人生》,又又很多启迪,值得深思和借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虽然时代不同,但发生在高加林身上的事,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在经历着呢?每个人的人生总是在经历着这样那样的意外,有喜有悲,不能叫你处处满意,但我们还是要热情的生活下去。

  《人生》是路遥的一部中篇小说,发表于1982年,它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叙述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的变化过程。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主人公是高加林,他高中毕业回到村里后当上了民办小学的教师,很满足这个既能体现他的才能而又对他充满希望的职业,但是好景不长,他就被有权有势的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顶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正当他失意无奈,甚至有些绝望的时候,善良美丽的农村姑娘刘巧珍闯进了他的生活,刘巧珍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却真心真意地爱上了高加林这个“文化人”,她的爱质朴纯真,她以她的那种充满激情而又实际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炽烈的爱。而实际上她所得到的爱从一开始就是不平等,高加林在她的眼中是完美的,而她对于高加林来说只是在他失意时找到了精神上的慰藉。当机遇再次降临到了高加林身上,他终于抓住了这次机会,重新回到了城市。

  人生,好像一片海,时而波涛汹涌,叫嚣着仿佛要吞噬整个世界;时而又平静死板,似乎星球毁灭也打不破它的安宁。也许有时,平静的海面下却暗暗蕴藏了凶猛的海啸;也许有时,狂暴的'风雨却预示着和平的讯息……当高加林的民办教师工作被村里一把手明楼的儿子三星给无理的顶了,他对人生啊只有怨恨:三年前的高考落榜如果说是挨了一巴掌的话,那下岗无疑是一闷棍了。然而,落榜了起码还当上个民办教师,也算是生活补偿自己一个甜枣,心里不至于太绝望。况且这两年自己一边认真教学,一边刻苦学习,既赢得了学生娃的尊敬和全村老少的爱戴,又给自己继续上进打下了坚实的铺垫。一切都蒸蒸日上的时候,偏出了这么一挡子事儿,心里能不难受么!可是生活好像永远会追求一种“中和”,不让苦命的人太悲惨。于是,村口路上,善良的姑娘巧珍的深情表白终于给了这受伤的心灵一块灵异的膏药,况且这膏药的愈合作用真好,好到可以让高加林放弃曾经的理想,甘愿作一个农民。在此时,生活似乎又归到了平静,却想不到,又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高加林的叔叔回乡当了领导,村里干部为了巴结他,走后门给加林谋了个城里记者的职位。高加林曾经的已经变灰色的梦想,又鲜活的闪在眼前了!这先抑后扬的手段用的真好,高加林对生活感恩戴德了,并且拼尽全力,很快闯出了一番事业,成了小镇的明星人物。生活的泡沫很容易迷失一些人的眼睛,让他们在缥缈的梦境中忘了自我,开始追求空中的楼阁。加林不就是这样吗?经历一番挣扎,他最终辜负了对巧珍的只跟她一人好的誓言,跟城里姑娘黄亚萍在一起了。一切似乎都异常的圆满,然而,正如前面提到的:“生活追求一种“中和”,不让苦命的人太悲惨”,它也决不让幸运的人太圆满。一纸状子,剥夺了高加林到手的一切,然生活转了一个圈子后,又回到了农村。好像黄粱一梦,虚幻一场,然而不同的是,物是人非,他已经失去了巧珍,那最可爱的姑娘,拥有金子般心灵的姑娘。

  人生,无非短短几十年。静心冥想,百分之几的生命赢得了快乐与精彩,百分之几的生命耗费在患得患失的恐惧中?生活是充实的感恩,还是不满的惶恐?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当我们旅途不顺时应该怎样调节?当我们面对这一系列的艰难抉择时,该怎么办?在一些诱惑面前,我们是否能够把握好自己?人生这条路曲曲折折,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电影《人生》观后感9

  前几天有一对好友来看我,因为天气太热不能到户外活动,就请他们夫妻俩吃了饭然后带他们去看了最近热映的《人生大事》,整部影片充满了温情,是一部值得人深度思考的电影,特别是莫爸的那句人生除了死无大事,给我很多的思考,促使我写下这部观后感。

  电影讲述的是殡葬师莫三哥和孤儿小文之间发生的温情故事。在一次葬礼上,殡葬师莫三哥遇见了不知自己父母是谁由外婆抚养的小文,小文的出现,改变莫三哥对殡葬师这个职业的认知和对生活的态度。

  莫三哥是一个不曾被生活温柔以待的人,从小失去母爱,被父亲忽视,被女友抛弃、被怀疑、被伤害、加上被嫌弃的职业,他的人生孤独且没有目标,更谈不上活着的意义和价值了。

  小文也是一个被母亲抛弃,被舅舅抛弃、被舅妈嫌弃被折腾的一个小孩,就连唯一爱她的外婆也离她而去。

  两个被生活苦待的人相遇了,小文的外婆在一个清晨意外去世了,小文并不外婆去世的意义,当身为殡葬师的莫三哥前去为小文的外婆料理后事,小文认为是他偷走了她的外婆,小文一路追赶到莫三哥的家,命运将失去外婆的小文与莫三哥连接到了一起,两个人一同经历了一次次悲喜交加的温情故事,随着时间的累积接触的增多,让原本互相嫌弃充满敌意的两个人转变成相依相伴的父女。

  让我感动的情节是莫三哥放下个人恩怨为遭遇车祸的情敌恢复遗容的情节,莫三哥为女友打架坐牢,后来女友却嫌他穷背叛他,但当情敌出车祸面目全非时,莫三哥却愿意放下个人的恩怨和他们对他的伤害,为死者保留了最后的尊严,去为他的情敌做遗容恢复。殡葬师这个被人嫌弃认为不吉利的职业,却因着莫三哥的温柔让人对这个职业重新审视重新定位,从此尊重!他演绎出一个小人物大胸襟和大爱的情怀。

  这个社会不缺说服我们面对困难的坚强词汇,不缺说服我们保持善良事迹,缺的是劝人对人的宽恕与和解,莫三哥放下个人恩怨,选择宽恕女友和情敌对他的伤害,给死去的情敌最后的尊严,这就是这部电影能量的所在。

  这个社会人内心有太多的戾气,缺的就是这种宽恕的胸襟和温柔的情怀。就像此前对一个67岁的老人的死亡充满了幸灾乐祸,对那些为老人之死而掉眼泪的人充满了指责,只因他是我们之前仇恨多年国家的人,哪怕这个老人还曾为我们在疫情的苦难里亲自募捐,说着感动无数人的话:‘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另一个让我感动的画面是莫爸说他的二儿子为了打捞一具尸体而死,“一个活人为一个死人而死。”在人看来难以理解,但从他们对自己的'这份职业的尊重和对死者的角度来看就不难理解,所以莫爸说:人生除了死无大事也应该是这个道理。

  殡葬师这个职业被人嫌弃被人瞧不起,但是他们却用生命里的至真至善至诚至纯的职业操守,演绎着这个卑微职业人性的光辉,这个职业虽是一份不被尊重的职业,用莫爸的一句话说有本事的看不上,没本事的人了,但这份职业却是给死者带去尊严给生者带去安慰的职业。他们这群卑微的人用生命守护着死者的尊严,让人对这个职业和对做这个职业的人不由自主的产生尊敬。用老莫的一句话说:“给死人办事,微小但不卑微。”

  就像我们身边那些朴素的的农民,他们付出最多的时间、最多的体力、拿着最少的工钱、在最热的太阳下认真努力诚实地工作着,因着他们的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安稳的生活,他们一点也不比那些坐在办公室里吹着冷气的人卑微,相反他们更值得我们的尊敬,他们身上充满汗臭味的衣服,在向我们见证着他们真诚工作的态度。他们每一个人都值得我们尊敬值得我们温柔以待。

  《人生大事》贯穿的始终是人对生命的敬畏,不论生命到哪一站结束,殡葬师都会给死者以最大的尊重。而这份尊重里,承载着发自内心的善良。

  人们对生命的尊重也引发我们思考死亡,老莫临死前对儿子说的那句,人生除了死无大事!对于如何生,不用教我们天生本能知道要活得好、活得有体面、活得有价值。可对于死人们都是避之不谈,可是死亡就是死亡,即使你在回避,它也确实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和我们息息相关,我们更应该知道死也是我们不能回避也无法避免的一个命题,如何死,死了以后到哪里去?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经书上说:“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这句话就告诉我们,我们死后要接受审判,这句话还告诉我们死后有两个地方是我们要去的,那就是天堂和地狱,所以我们要为我们死后的灵魂寻找安息之所,你是愿意到福乐之地,还是到永远的沉沦之中,盼望诸君慎思慎辨慎行。

  莫三哥是社会最底层人的代表,然而像他这样一个被边缘化的人,却活出了少有人活出的温情和善意,他虽不曾被善待过,但他却用一颗善良之心对待他生命中的每一个人,这份善良和悲悯的心值得学习。

  看到网上一段话:当我们习惯于将道德放在一边只以成败论英雄时,莫三哥就是这些人价值观里的傻缺,当你不以利己为人生的准则时,你就是那个不合时宜不识时务的人。可如果人人都以利己为人生准则时,这个世界将会变成寒冬,当人与人之间没有了温情,没有善意,人类社会就会变成弱肉强食的丛林。请问诸君,你希望这个社会变成这样的社会吗?

电影《人生》观后感10

  曾经有人说:如果你爱一个人,就把对方送去纽约,因为纽约是个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你把对方送去纽约,因为纽约是个地狱。同一个地方,用不同的生活方式,用不同的感触内心来展现人性的天性。这段话是我在百度看到的一篇文章,是作者在看完电影《交换人生》的观后感被我引用的一段,他认为这部电影说明了事物在你得到前或许很让你羡慕,但得到后却又没那么好,反倒开始留恋起原来的生活和自己。

  而我们的主人公便是如此:主人公叫小谷,是一个刚满十八岁的男孩。他的妹妹、奶奶、父母一起陪伴着他,但他好像仍不满足。他喜欢一个女孩金好,他发现金好有一个男友了,他很不服,老天给了他一个机会,阴差阳错,他被金好男友开车撞了,掉下了大桥,可他非但没有死,反倒掉入了一个奇怪的地方。在这个地方,小谷获得了一台许愿机,到家之后,小谷偷偷在被子里用了许愿机,他许愿变成金好的男友,结果就算怎么按,许愿机都没有反应,小谷也因太困睡着了,一觉醒来,小谷发现自己和金好男友仲达交换了身体,还误打误撞交换了家人。紧接着,小谷下了楼见到了他的家人,可他的样子已经变成了仲达,父子相见却难相认,实在好笑。于是乎,他被赶出了家门。

  小谷一面想与金好约会,但又需毁坏仲达形象,树立自己形象,于是小谷就开启了六天奇妙旅程……(注:许愿机规则:1、一人使用后,下一人须在上一个使用者许完三个愿望后,方可使用;2、使用者在六天后方可许第三个愿望,若提前或超限定时间使用,则视为无效或作废。)

  再来看仲达这边:他因为撞到了桥的护栏上,被送进了医院,然后小谷又使用了许愿机与他互换了身体,他又以小谷的身体出现在了医院中,小谷父母接到消息也是第一时间赶到了医院,将“小谷”接回了家。

  仲达还有一个官司没打完,准确的来说是有一个假官司,有一个老人因为穿了名为“暖心鞋”的一个鞋产品而死亡,他的'老伴儿请了律师仲达来替他打官司,被告呢则是三无产品“暖心鞋”的黑心老板。但是这个黑心老板花三百万私下买通了黑心律师仲达,也就是说只要仲达让原告老太太败诉,让“暖心鞋”躲过一劫,仲达就可以拿到三百万。

  但是现在仲达和小谷互换了身体,可开庭在六天后的下午,要想变回来,必须要在开庭四小时后许愿,但许愿机被仲达骗走了,仲达的要求是小谷要用仲达的身体完成这次假官司,拿到三百万,仲达就把许愿机还给小谷,小谷答应了。

  第二天开庭,小谷按仲达所说的上了法庭并按仲达所说的做了,再说最后一句就能使原告老太太败诉的时候,小谷的良心发问了,他犹豫了,在失去良心与换回自己的身体之间,他犹豫了。在历经了痛苦的思想斗争后,他选择了舍己为人,放弃了换回自己身体的机会,帮助了原告老太太,揭穿了“暖心鞋”黑心老板的罪行,且证据充足,黑心老板得到了相应的惩罚。

  虽然小谷帮助了老太太,但他违背了他与仲达的约定,仲达销毁了许愿机,小谷再也回不到那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家了。

  可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事情似乎出现了转机,小谷再一次掉入了那个一开始拿到许愿机的奇怪空间,看到了自己和家人的点滴,在亲情的力量下,小谷变回了原来的自己,并与家人团聚。

  影片的最后,小谷一家其乐融融、欢欢喜喜地谈了心,影片也是到达了尾声。

  看完此片,我也是悟出了许多道理:

  第一,人要为自己而活,自己内心所想固然自己说了算,但一定是个有自己决定的独一无二的人生,可以适当的模仿他人,但绝对不是嫁接,绝对不是临摹,要有自己的内心决定。

  第二,认可剧中的一句话:幸福的一家人才是真正的远方,家人需要相互照亮。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家人以及我们浓浓的年味。

  我和我的家人在每个春节都会回到老家,陪伴家里老人过年。电影的素材灵感都来源于生活,《交换人生》中的小谷对应的便是远在他乡的父母和我,我的家乡在甘肃,离湖南十分遥远,见爷爷奶奶的机会比较少,陪他们的时间也很短,所以每次从甘肃回到湖南我都十分不舍。

  今年我们一家又回到了甘肃,要说有什么“年味”的话,倒是有许多的。回到了老家后,姥姥姥爷也是第一时间蒸了“花馍馍”“包子”“过火”和很多很多好吃的“年味”食品,也就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年货”。“年货”出炉的当天,我清楚记得我吃了七个包子,三个“花馍馍”和两个“过火”。见到奶奶,我品尝了炸带鱼和溜肉段等美食,也是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不光是在“吃”这方面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在“穿”这方面,家人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年味”。每年新年都有“辞旧迎新”的传统习俗,衣服鞋子也要参与其中,全都要换新,我也买了比较多的新衣服,我不追求多,只想着有点仪式,过年的仪式必须要有。

  当然,我还与我的家人一起看了新年贺岁片:《流浪地球2》《交换人生》《无名》《满江红》,基本上受到大众好评的电影我们都看了,并且我、我哥和我爸分别写了《交换人生》《满江红》《流浪地球2》的影评,这应该也算我们家一种独特的“年味”吧!

  这次的年和以往没什么不一样,唯一遗憾的就是爷爷走得太早,没有和我们一起过年,也许爷爷正在另一个地方过年,又或是在我们身边以另一种形式一直保佑我们一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好好活儿。爷爷变成了万家灯火,天上繁星,以后过的每个年,爷爷都能以繁星点点的姿态陪着奶奶和我们一大家子。

  有亲人在,就是幸福的,那便是浓浓的“年味”!

【电影《人生》观后感】相关文章:

人生大事电影观后感11-17

电影美丽人生观后感12-15

电影人生大事观后感12-01

天堂电影院电影观后感12-13

电影观后感11-20

电影观后感11-04

初中电影观后感11-26

电影观后感英语11-22

电影孔子观后感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