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观后感>观《奇葩说》有感

观《奇葩说》有感

时间:2024-03-30 14:55:2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观《奇葩说》有感

  看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奇葩说》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观《奇葩说》有感1

  《奇葩说》,一个我不知道是否看全了过往四季的节目,但是留在我心里的感觉很舒服:一个有温度又有趣的节目。开头跟录制背景不会很长,也不会说太多录制难度跟学员心酸的幕后经历,说到底,这是一个不用太多的刻意来博取同情的节目,我想这就是它的特别之处:用欢笑代替辛劳,呈现给观众最好的一面。

  本期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样一道辩题:

  面对女友的“求生欲”测试,演戏还是做自己?

  正方李思恒:听完很舒服还有逻辑,完全跟辩手表现出来的气质不一样,出人意料。

  反方臧鸿飞:这是个老奇葩,从节目中也能看出这是一个有故事、有话题跟有羁绊的人。一个真实的人但是表情中透露着哀伤;一个想要表达太多但是没有贴近观众的心;一个努力做自己却有些孤独的男人。尊重、理解、平等、说谎、指鹿为马、尊严和卑微等这些词出现在他的辩论中,一下子就把题目的基调定的非常的压抑和沉重,我觉得这不是我们观众想要的,观众来看这档节目是为了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顺便看看羡慕下别人的才华和想要偶尔听到一些貌似深奥的人生哲言,但是我们却不想在3分钟里听到的全是道理。说实话,看完他的这段,我内心是抵触的。不是觉得没有道理,是觉得太有道理了,就像初中老师在对我的解题步骤指三道四,但是态度中没有对我解题过程有足够的耐心和理解,没有试着在我的角度去给我指导,所以我并不感激。

  把怒发冲冠说成兴奋,是没有多少人会买账的。

  自己认知、相处模式、商品化、物化自己,全部是严肃的.字眼,很少有人会喜欢整天跟这些词打交道,李思恒完全是以一个普通人的正常反应一一回绝了他的严肃邀请,观众的投票也刚好说明了人追求欢乐躲避痛苦的特点。

  总结的时候:臧鸿飞依然强调平等,其他的言论并没有打动观众。

  他输给了人性和分寸。当然,主持人的人情给了他机会,能够理解,这才是人性:我们都希望身边的人能过的好一点,不希望他们过早的被生活淘汰。

观《奇葩说》有感2

  《奇葩说》第二季带着种种意外和变数落幕了,邱晨与肖骁对决,开辩还未过半,肖骁已经处于半放弃的状态,最后蔡康永救场才让决赛不至于那么难看。毕竟不是正经八百的辩论赛,蔡康永也解释了自己解围的原因。结果并不重要,在这样的节目当中,展现自己的过程比较重要!

  从决赛来看,两位留到最后的选手其实不是一个量级或者说不是一个频率的,其实奇葩说的选手也分成几类,一类是真的`奇葩(娱乐圈的边缘人),一类是能说的(辩论比赛出身的)。诚如马东所言,如果这档节目单纯地做成一个“严肃的辩论节目”,我猜想这个节目不至于想现如今有话题讨论性,如果单纯地做成一个类似江苏卫视某档标榜“国际青年圆桌会议”式的节目,估计所谓的思辨性是不足的,最终会变成闹哄哄的、博眼球的那一类综艺型的节目。

  小编和网友从第一季开始便注意这个节目,当时还是马东、蔡康永和高晓松主持的节目,关注的原因是因为蔡康永在内地接下的节目第一时间考虑不是传统的电视台而是一个网站的自制节目。后来看了两期节目,我便明白了蔡康永的选择。相较于传统的电视节目,这样的节目具有更大的空间和尺度标准,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这些选手本身的标签属性,这样的一个团队应该会让他有一些些归属感和认同感。

  随着高涨的点击率、超越传统媒体收视率,奇葩说也成了传媒行业当的一个“现象级”的节目,大概也是传播学领域可以用以作为例子来引导专业学生去思考的现象。大型视频网站的自制节目其实早几年便有了,但现如今如此密集地出现的超越传统电视媒体的节目,大概奇葩说可以说是一个标志性的引领。

  我们大多在一个沉闷刻板的团体里工作,有些时候,我们和金星的状态差不多,就是想开开年轻人开脑洞能到一个什么程度,也许正是一些超出常规的想法才使这个社会不断前进!

观《奇葩说》有感3

  忘记是传播学的哪一节课,老师无聊问起我们现在都爱看哪些综艺,下面的人七嘴八舌地回应,我才一下子惊悚地发现,原来现在的娱乐电视产业已经发展到这样的程度,旅游类的,相亲类的,音乐类的五花八门,每一类都有好多档。这和我十年前每天都只能坐在电视机前眼巴巴地看超女的日子怎可同日而语!

  印象很深刻的是一次周末在图书馆上网,亲眼见证了坐在我旁边座位的女生从早上开始,看真正男子汉/看跑男/看花少/看爸回,然后就这样过了一整天。综艺产业如此发达,甚至我们似乎都不用其他的娱乐,周末只需要看看综艺在上网讨论一下吵两句,就可以打发完自己闲暇的休息时间了。

  而奇葩说,在百花齐放的电视节目中犹如一朵奇葩花在我面前盛开。

  他最值得鼓励的地方在于,中国的综艺节目终于不用再照搬韩国的版权啦!从爸爸哪儿到奔跑吧兄弟再到世界青年说,纵然有再精良的制作水平,再富有话题性的舆论炒作,但就其整个建构的体系而言仍然少了一些本土的特色。

  而奇葩说,作为爱奇艺自制的一档网友原创投递的综艺节目。本土打造,本土制作,有笑点有泪点,培养了一些网络红人,也小范围地掀起了一阵辩论的热潮。如今,带着观众我无限的期待第二季再度回归了。

  作为是我为数不多喜欢的综艺节目。不仅仅是出于娱乐的目的。我对于我所喜爱的事物评判的标准是,他带给我怎么样的感触。

  第一季的节目,我的确是出于好奇和试探的心理观看的。而且我必须赞扬的一点了,这档节目没有狗尾续貂,而是渐入佳境。

  一开始,说实话我觉得节目的综艺性多过辩论性,无论是几位辩手身上的话题性以及他们的辩论风格,总觉得不痛不痒地戳不到我的痛脚。一些选手似乎过度强调自身的综艺性,虽然常常语出惊人,但却离题万里。立论不够新颖不够突出,仿佛隔靴搔痒,抓不出最有力的点,看得我心里那个不舒爽啊。特别是应不应该看“伴侣手机的那一期”,过于片面地解读侵犯他人隐私的这一行为,一味鼓动广大的女性同胞们紧迫盯人的恋爱策略,甚至我觉得下一秒“世界上的'男人就没有一个好东西”这样一种极其落后带有偏见的观点就要脱口而出了,实在不敢苟同,虽然在气势上确实很强。(吐槽就到这里......

  辩论的意义便在于此。他不是泼妇骂街,不是要把对手逼至死角,而是为我们提供了看待事物的另一个角度。其实,每一场辩论的时候,我都更喜欢听与我自身观点相悖一方的论述,并期待着他们能提出怎样的说话将我说服。

  一如曾经某人说过的那样,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什么理所当然,没有什么众所周知。同样,也没有什么理念是绝对的,不可驳斥的。

  每一件事物的存在必然是有其必然性的,而辩论就是将这样的必然性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将那些我们心中隐晦的情感,那些我们所认为的禁忌,以一种客观而理性的方式放到台面上来讨论。当我们能够以宽容的态度听取不同的意见,来探讨不同的观念,那便是认知前行的一大步。

  很多事,很多理念。我们可以不接受,不喜欢。但我们却可以试着理解并且承认他的存在,因为偏见和抵抗不会致使任何事物的覆灭,存在的永远存在。

观《奇葩说》有感4

  "昨天看了《奇葩说》关于如题的辩论,哭了,为了里面真实的故事,也为了世间难得的真情!

  现代的社会是一个自由恋爱的社会,也是造成了巨多剩男剩女的社会,为什么这么多人害怕进入婚姻的.殿堂呢?仔细思量一下,是不是因为爱情太过沉重,很多人负担不起?恋爱的过程是美好的,是浪漫的,但是步入婚姻的殿堂之后就要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现实,而这些需要的是责任感,需要的是活生生地付出,这需要的就不仅仅是爱了。

  这两天和老公因为小事闹矛盾了,冷处理了2天,其实心理憋屈的很,真想不要他了,就自己坚强地生活下去,但是每每想到他,心就隐隐地痛,这种感觉太难受了,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爱,虽然他太多的缺点,可是免不了地就是喜欢他,不知道前辈子和他两个人之间发生了什么,需要这辈子和他在一起度过。

  就像奇葩说里的观点一样,吵架,貌似不爱了,其实心里是深爱对方的,正因为爱着对方,才那么在乎对方,所以才会吵架。其实当初两个人能走到一起,步入婚姻的殿堂,就是因为对方有吸引自己的特质,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只要不忘初心,一定会相伴到老的。男人就要负起男人的责任,女人要负起女人的责任,家才会像家,爱才会持久。不能仗着爱的名义逃避责任。

  希望老公能真正爱我一辈子,能为这个家去努力奋斗,我也要多多关心他的身体,照顾好他!

【观《奇葩说》有感】相关文章:

爱廉说_观后感06-18

《说出你的爱》观后感11-10

说出你的爱观后感11-10

说出你的爱观后感5篇12-27

《说出你的爱》观后感3篇11-10

我的奇葩好友-写人作文02-15

观戏剧有感01-14

观《雨果》有感09-09

观《阿童木》有感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