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志愿军》有感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志愿军》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观《志愿军》有感1
《志愿军:雄兵出击》以志愿军参加朝鲜战争的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志愿军战士们在战火中英勇奋战的故事。
影片中,战士们面对敌人的强大火力和艰苦的环境,展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他们舍生忘死,不畏艰险,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守护着祖国的尊严和民族的荣誉。他们的英勇事迹令人敬佩,也让人为之动容。
电影中的战斗场面非常真实,气氛紧张刺激。尤其是最后一场战斗,战士们用自己的生命和敌人进行了最后的搏斗,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影片也展现了志愿军战士们的人性光辉,他们不仅关心战友,还尽力帮助当地的平民百姓,展现出了志愿军战士的高尚品质。
通过这部电影,观众可以深刻感受到志愿军战士们的英勇和牺牲精神,也能够更加珍惜和爱护现在的和平生活。
观《志愿军》有感2
《志愿军》,记录的是抗美援朝,刻画的是铮铮铁骨,传递的`是红色基因。
看前线战士抛头颅洒热血,以身体为盾守护脚下阵地;看外交智士掷地有声,以自信的底气发出中国声音,“今天的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
听着战场上冲锋的号角,望着血泊中烈士的身影,对着朝阳下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我肃然起敬,而今的和平来之不易,值此国庆佳节,向所有“最可爱的人”致敬!
观《志愿军》有感3
晚上,我躺在床上,听着爸爸在外面看电影《长津湖》中战火纷纷的声音,沉沉的睡去,梦中又看见了电影《志愿军》中的画面……
这部电影讲的是在抗美援朝中,第38军刚开始没有团灭敌人,而在后面三所里战役中全歼美军的故事。
其中我最为震撼的是38军113师在14个小时内跑74公里,什么概念?相当于现在开车要一个半小时,这期间不可以停止这不但是对时间的`较量,更是对战士们意志的较量。后面就是敌人不跑步肯定会被杀,只有跑才有生路!这一路上有的人活活跑死,吐血而亡,还有人跑着跑着就可以睡着,可谓伤亡惨重。但是结果总是好的,剩下的将士领先敌人5分钟到达3所里,及时埋伏。成功将敌人围住。但是毕竟敌人是美军,武器十分先进,纵使可以将他偷袭人家的飞机与坦克还是可以进行反攻的,于是美军在几天内进行了四次进攻,中国志愿军也不是好欺负的,他们上下一条心攻击敌人,真的是战友顶不上了自己顶每个人都在想着战友少牺牲一点自己多顶一会儿,所以即便敌人来了四次反攻,志愿军们也一一化解,最终为了保守,美军退了兵。此次战役也为整个抗美援朝打下了基础,同时,38军也被称为了万岁军……
我慢慢睁开眼,窗外一片光明,为什么我们可以生活在这么和平的生活内?正是因为无数革命先烈舍身用了血和肉。打造出了美好的生活想到此处我不禁心潮澎湃!
观《志愿军》有感4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神州大地一片安乐祥和,这盛世,得之不易。
看完《志愿军:雄兵出击》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为何要打这场如此残酷的战争?那一幕幕战火纷飞的镜头,沉浸在这段用红色鲜血填充的历史中不能自拔,向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
战争,永远不是个人的英雄主义,那么多无名战士都是“最可爱的人”,每一位都值得雕刻!当他们跨过鸭绿江时,每往前一步,都是在和故土亲人告别,有股悲壮从屏幕中溢出来……当连长站在山峰上大喊“还有能打的没有?”焦黑色土地上颤巍巍举起一只只血迹斑斑的手,以及他们抬起的焦黑的面庞;联合国大会上伍修权举起了手,和他庄严的侧脸,两处景象的交织和照应,让我为之震撼,一个是枪炮战场,一个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下同欲者胜”,这可能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最好诠释吧。戴如义连长独臂架机枪,最后遗体成了一座屹立不倒的`雕像;指导员杨少成重伤被敌人包围后,毅然拉动了身上的手榴弹;敌军用燃烧弹将不大的松骨岭来来回回炸了几遍,38军三连的战士们从最初的150人,到最后只剩一人,这些烈士有的我们可能都不知道姓名,但是我们永远铭记,因为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胜利绝不是轻描淡写的一个词,其中有过“争执”、有过慌张、也有过挫折,但都被一个个钢铁般的血肉所抵抗,被所有人顽强的意志所克服。什么是中国面孔? 风雨砥砺,责任如磐,千击万磨,使命在肩。中华民族的复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这些生动的面孔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的牺牲精神,奉献精神,面对侵略者永不屈服的斗争精神!他们的样貌就是中国面孔!就如同电影中唱的“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一般,志愿军们用他们沸腾着的热血谱写了属于他们、属于新中国的华美乐章。
奋斗正当时,青春正当势。勿忘中国面孔,学习时代楷模!以吾辈之青春,护盛世之中华!
观《志愿军》有感5
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中志愿军战士们血战的悲慨令我数次落泪,也让我更深刻地领悟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苦与卓绝,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惨烈。
此外,电影里新中国首次亮相联合国这一幕也令我印象非常深刻。身为一名外语学生,看到新中国同声传译事业的开创者唐笙在电影中出现,看到她戴着耳机第一次让联合国听到并听懂中国的声音,看到外交先辈们为国家尊严昂首站在国际舞台上,那一刻,我深有共鸣,同时也更能感知生活在和平时代的幸福,和平来之不易。
观《志愿军》有感6
昨天晚上去电影院看了《志愿军》这部电影,这场电影令我深有感触。其中,松骨岭战役,最令我震撼。美军根本没料到我军的伏击,但是仗着大炮飞机和坦克的多重加持,连续发动了五轮进攻,我们的战士奋力死守到底。当连长站在山峰上大喊:“还有能打的没有?”尸横遍野的焦黑色土地上颤颤巍巍举起的一只只血迹斑斑的手,以及他们抬起的`焦黑的脸庞;联合国大会上伍修权举起了手,和他庄严的脸……两处景象的交织和照应,让我为之震撼,一个是枪炮战场,一个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下同欲者胜”,这可能就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最好诠释吧。
戴如义连长独臂架机枪,最后遗体成了一座屹立不倒的雕像……指导员杨少成重伤被敌人包围后,毅然拉动了身上的手榴弹……敌军用燃烧弹将不大的松骨岭来来回回炸了几遍,38军三连的战士们从最初的150人,到最后只剩一人,这些烈士有的我们可能都不知道姓名,但是我们永远铭记,因为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观《志愿军》有感7
今天,我观看了由陈凯歌导演指导的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抗美援朝类的电影我看过一些,比如《金刚川》和《长津湖》,但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给我别样的感受。
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向观众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从决策出兵、以及入朝后首战两水洞、奔袭三所里、血战松骨峰等关键战役在影片中次第呈现。1949年建国初期,新中国面临“内忧外患”局面,美军屡在中朝边境挑衅,平民惨遭轰炸。为了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为了世代长久的安稳,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抗美援朝”战争拉开帷幕。这是一场“举国之战”——朝鲜战场,即使军备实力对比悬殊,我军却用壮烈牺牲换回节节胜利。
有一段对话让我记忆犹新。进入朝鲜的第一仗,本该是主力的'38军,却没能按时抵达熙川,延误了战机。彭德怀大发雷霆,痛斥38军军长梁兴初。梁兴初没有辩解,坦然接受处罚。被问到他具体错在哪里,他一句话,令愤怒的彭总司令都陷入沉默:“我听说熙川有一个美军团,我想准备准备,再准备,准备结实了我再打。我想尽量减少伤亡,我们牺牲的人太多了,太多了,战士们仗都已经打到看见新中国了,看见好日子了。”他不是贪生怕死,他只是想准备得再充分一点,好让那些枪林弹雨闯出来的兄弟,都能活着回去。好不容易盼到了新中国成立,盼到了和平,谁又忍心看着同生共死的战友,再次面临危险?彭总司令没有生气,他只是说:这场仗,你不打,就是儿子打,孙子打。我们一身血,两脚泥,还是我们打吧。这一句话,引出了我的眼泪,为了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为了世代长久的安稳,展现了抗美援朝战争为什么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
70年倏忽而过,许多亲身经历战争的人早已不在人世,对于我们10后来说,“志愿军”也成为书上和耳边一个模糊的概念。但是,我们不能忘记,今日之盛世,是无数英勇的战士,一拳一拳打出来的;如今的辉煌,是数不尽的热血和身躯,一点一点托举起来的。光荣与悲壮,牺牲与光明,交织在一起,组成一首响彻寰宇的战歌,无论过去多久,依然动人心魄。致敬“最可爱的人”!
观《志愿军》有感8
《志愿军雄兵出击》是一部展现志愿军战士英勇无畏、保家卫国精神的电影。这部电影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志愿军战士的成长历程,展现了战争年代中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最近,我作为一名中学生观看了这部电影,以下是我的观后感。
在这部电影中,志愿军战士们为了保卫祖国,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形象深深地打动了我。他们面对敌人的炮火和飞机的狂轰滥炸,从不退缩,而是奋勇杀敌,为祖国的安全而奋斗。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勇气,让我感到非常震撼和钦佩。尤其是那些为了完成任务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他们的事迹让我为之动容。
对于那些敌人,我感到愤怒和憎恨。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侵犯别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无辜的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和不幸。在电影中,敌人的残忍和无情让我更加憎恨他们的行为,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要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信念。
观看电影的过程中,我被志愿军战士们的精神和勇气所感动。他们不仅在战斗中表现出色,更在面对困境时,坚定不移地选择了保卫祖国。这种爱国精神和英勇无畏的表现,让我感到非常敬佩。此外,电影中的视觉效果和音效也让我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惊险。
这部电影所传递的'价值观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我们要学习志愿军战士们的勇敢、担当精神,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敢地迎难而上。同时,我们也要牢记历史,珍惜和平,不断地为祖国的繁荣和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更加努力地学习知识技能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观《志愿军》有感9
11日上午,我们专程赶赴安州祭扫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向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敬献花篮并默哀。他瞻仰了英名墙,并仔细考察了修缮一新的烈士墓区、纪念碑、纪念广场等设施。
在朝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纪念设施,记录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生死相依、浴血奋战的'卓绝历史,是见证和传承中朝友谊的重要载体。在中朝双方共同努力下,位于朝鲜安州和开城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修缮一新。祭奠英烈、追忆历史,是为了警示世人、珍视和平、开创未来。
我们要倍加珍惜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和平环境,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携手促进亚洲乃至世界和平发展。
观《志愿军》有感10
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将抗美援朝从历史中拉出,生动形象的将这段艰难而惨烈的保家卫国仗展现在我们眼前。由于美国的无端挑事和霸权主义,迫使我们不得不在新中国一岁之际出动回归祥和生活的先烈们保家卫国。
让我印象最深的场景是38军113师所体现出来的中国人的'坚强毅力,纵使知道任务艰巨、距离悬殊,也依旧为了国家和人民必须抢占先机而做出的牺牲,一直跑,一直跑,一直奔赴;是团长朱月华、连长戴如义、指导员杨少成等等战士为了大局将敌人装进“口袋”粉碎他们圣诞节的阴谋而做出的壮烈牺牲;是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为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洒出的热血。
走出电影院看杭州城璀璨星光、万家灯火,真挚地感谢革命先烈的牺牲与奉献,是他们的信念打造了如今这繁华盛世、安慰生活。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学习先烈们的精神,牢记心中信念,肩负担当。
观《志愿军》有感11
走出电影院,我的心依旧久久不能平静,心里像压着一块巨大的石头,沉甸甸地令我喘不过气来。虽然外面阳光明媚、风和日丽,虽然车水马龙、人潮涌动的街面上热闹非凡,可我的心依旧沉浸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抗美援朝的战争之中,眼前依旧浮现出志愿军战士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英勇无畏鲜血淋漓血肉模糊的悲壮场面……我不再去想今天的电影院与我小时候的电影院相比有着天壤之别的奢华环境,不再去回忆当年简陋电影里座无虚席人山人海拥挤不堪的画面,更不会去想四十年前电影院的座位与今天电影院的座位相比是多么的简陋……我只想到那场战争的惨烈、牺牲了我们多少中国人民的好儿女、牺牲了多少年轻力壮青春焕发的年轻人。他们中间有的还是尚未长大的孩子,他们是那样一群朝气蓬勃热血沸腾的年轻人。当战争快要打到家门口的时候,他们忘记了自己还是没有长大孩子,忘记了自己是父母的希望,忘记了自己是妻子等待回家的丈夫,忘记了自己是还没有出生婴儿的父亲……多少父母在这场战争中永远地失去了他们的儿子,多少个妻子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她们心爱的丈夫,多少个孩子在这场战争中永远地失去了他们的父亲……
我的泪伴随着心痛默默地流出眼眶,我的泪在一次次的呜咽中流向心里生生地咽了下去。我知道我笨拙的笔端无法描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无法让那些倒下去的生命在我的文字里让他们安详地回到新中国的怀抱,我抑不住内心对美帝国主义悍然出兵朝鲜挑起这场战争的阴谋与以此来侵略我中华领土的愤恨,任由涩涩的泪水一遍又一遍地流淌。我听见电影院里有微弱的声音在哭泣,我听见人们与我一样偷偷地用纸巾擦拭着眼角的泪水。
1949年,新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百业待兴”的局面,朝鲜内战爆发以来,美国军队屡屡在中朝边境上蓄意妄为地挑衅,民宅民居遭轰炸,贫民百姓无辜惨遭枪杀,尸首异处遍地硝烟,苦不堪言。为了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为了捍卫新中国长久的稳定,1950年10月,在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英明果断的决策下,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抗美援朝”战争拉开了序幕。这是一场举国之战,更是一场保家卫国之战。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致使朝鲜内战全面爆发。9月15日以美国军队为主的联合国军(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17个国家)在韩国仁川登陆,开始了大规模的反攻。9月30日北京怀仁堂,毛泽东主席在军事地图面前神情凝重地吸着烟,机要秘书一路小跑不断地向主席递交朝鲜方面的军事情报。10月19日彭德怀奉毛泽东主席令亲自率领并率先从与朝鲜有着一江之隔的辽宁安东(今丹东)跨过鸭绿江,大批志愿军也由此集合过江。
历史记载的松骨峰战役,是入朝志愿军打响的第二场战役中的战斗。在1950年11月寒冷的冬天,志愿军38军112师335团1营3连奉命抢占松骨峰北侧的无名高地,其目的是拦截和击退南逃的美军,为主力部队围歼敌人、夺取第二次战役中的胜利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这场战斗,英勇无畏的志愿军战士面对冰天雪地的寒冷和美国天上的飞机、地上的大炮从不畏惧,他们面对美国先进的武器装备、优质的'作战服装,以一当十百千的力量,在无险可守的情况下,像一群勇猛的雄狮,躲飞机的轰炸、滚坦克的碾压、刺刀见红的肉搏战……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啊,杀红了眼睛也要和美军同归于尽。我的心在猛烈地跳动,我在心里不停地叫喊:快跑、快躲,快疏散、快趴下……
当影片放映到最后,1950年11月28日,伍修权将军作为新中国派出的特派代表,走上联合国安理会坐在发言席上,用义正言辞的口气严厉地指出:“我现在带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命令,代表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人民,在这里控诉美国政府武装侵略中国领土台湾是非法的和犯罪的行为”时,我的泪水再一次溢出眼眶。
这是一部极其有教育意义的爱国主义影片。光是在这些数字上,我们就应该记住这段光荣的历史:1950年11月30日,3连以百人之力,击退了数千人美军的5次进攻,为第二次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松骨峰战役全连牺牲111人,仅7人幸存。他们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被作家魏巍写成了著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他们,也只有他们才配有这样殊荣。
“若有战,召必回。”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观《志愿军》有感12
通过观看,我知道了抗美援朝的重大意义。影片讲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经历了八年抗日战争,三年国内革命战争,在新中国成立后,又在我国边境进行了一次抗美援朝战争。这部电影把人们的思绪带回了七十年代,那个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们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打出了中国人民的气志,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尊严,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站起来了!最终的`胜利是解放军叔叔用鲜血换来的,是几十万年轻战士的牺牲换来的而那些牺牲的战士永远被留在了异国他乡!这让我感触很深,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知不易,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观《志愿军》有感13
我看完了《志愿军·雄兵出击》。我看到了志愿军叔叔们在朝鲜战争中不畏风雨,不怕牺牲,奋不顾身的爱国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去学习和继承。我看到了雪地里埋伏,死伤惨重,血肉模糊,尸体被炸得满天飞,就这样,他们也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他们为了什么?魏巍已经回答了我的问题——《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们就是最可爱的人,为了祖国,为了我们的未来,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我要向他们习继他们的爱国精神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奉献我自己给我伟大的祖国和人民。
观《志愿军》有感14
这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历史价值的电影。它通过展现志愿军的英勇事迹和战争的残酷,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段历史,也传递了爱国主义情感和珍爱和平的价值观。
在电影中,我们也看到了志愿军的团结一心和共同战斗的精神。他们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最终取得了胜利。这种团结一致的精神不仅让人感动,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通过展现志愿军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交流,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军营生活。通过展现志愿军的`英勇事迹和牺牲精神,向我们传递了爱国主义情感和珍爱和平的价值观。志愿军的英勇事迹和不屈精神,不仅让人感动,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的。
观《志愿军》有感15
在观看了《志愿军》电影后,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毛主席说的这句:“上下同欲者胜!”1950年,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彼时,中美差距之大,不仅表现在经济实力悬殊,更直接体现为中美双方的军事实力的天壤之别。现代战争是制空权之争,当美军的飞机肆无忌惮地飞跃鸭绿江,炮轰中国无辜的东北民众时,中国人民,中国军队,无一不对此深恶痛绝,又深深地认识到这场抗美援朝战争的必要性和艰巨性。但是,中国战胜了美国,中国打响了反战抗战的呼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声音,坚定而热烈地回响在联合国的会场。这一切,靠的不是朝鲜的坦克,不是俄国的飞机,靠的是中国三十万志愿军的`英勇无畏,是中国和朝鲜三十万人民的支持与信任。为什么中国军队可以在十四小时内行军七十公里,可以在寒冷的冬夜趟过冰凉的江水,可以在没有一手战线资料时决心深入敌军后方作战。中国军队之所以有如此机动性,是因为中国军队纪律性强,服从命令,坚持真理,改正错误。上下同欲,军民同心,这是中国的法宝,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观《志愿军》有感】相关文章:
《志愿军》观后感11-17
志愿军雄兵出击观后感04-17
观《心曲》有感02-05
观《八佰》有感02-03
观戏剧有感01-14
观《阿童木》有感12-23
观《雨果》有感09-09
观夏洛特的网有感02-28
观《大国工匠》有感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