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观后感>协同育人观后感

协同育人观后感

时间:2024-06-13 13:15:41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协同育人观后感15篇[精选]

  当观看作品时,我们会沉浸在情节之中,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协同育人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协同育人观后感15篇[精选]

协同育人观后感1

  今天,听了殷飞教授的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讲座,非常精彩。讲解中的每个场景都来源于生活,我们都似曾相识。

  “将平凡的生活过出教育的味道”是一种充满意义的`追求。家庭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规则,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在平凡的生活中,家庭教育的安排和规则可以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自律和责任,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引导和支持是关键,通过积极的沟通、正面的激励和明确的规则,让家庭成为孩子教育的温暖港湾。

协同育人观后感2

  洪明老师在会上提出,儿童是人,与父母一样,与成人一样,有完整的人格,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要尊重他的意志,满足他的`情感需求,而不仅仅是关注他的学习。现代社会家长存在四个误区:喜欢攀比、注重分数、喜欢抢跑和过度学习,这很容易打击孩子自信心,只看到孩子的短板,边缘化德育体育美育和劳育。不是最高的期待才是最好的期待,适合的期待才是最好的期待。

协同育人观后感3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期望,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到一名优秀的中学生,陪在孩子身边时间最多的是父母,家庭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认真观看了《家长要承担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在孙秀梅老师深入浅出的分析讲解后,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

  孩子的思想是第一位,孩子的心理是第一位。当刘慧老师问:“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我呆立当场,我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日常生活中,每次下班回家我都会问孩子,你写完作业了吗?每次孩子看到我都好像我的脸上写满了作业。我总是以自己的水准要求孩子,希望他成长为父母希望的样子。刘老师让我从梦中觉醒,我以后要静下心来认真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引导孩子说出内心真正的渴望,给孩子足够多的时间去表达,才能真正的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帮助孩子内心真正的成长,让孩子成长为自己心中的样子。作为父母,我更应该完善自我,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特长,让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独一无二的自己,引导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过度关爱造成过度依赖,过度操心造成过度懒惰。大多数的家长都有这样的烦恼,早晨家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孩子依然慢条斯理起床,磨磨蹭蹭洗漱;到了放学家长急着催孩子赶紧写作业,孩子依旧我行我素,能拖一会是一会。孩子无法独立,就无法真正的走向社会,也无法脱离那种“小我”走向“大我”,更不能走出“舒适区”冲向更加有趣的“价值区”,体验独立自主带来的乐趣。作为家长,我应该在孩子表达基础上给予一些指导,并对孩子进行鼓励,为孩子的独立思考进行表扬,帮助孩子远离依赖。父母的鼓励可以帮助孩子缓解自卑,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作为家长,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家庭教育,为孩子的未来创造良好的环境,相信一定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精心编织美好的未来。

协同育人观后感4

  今天的线上教育主要议题是家校社协同育人,学习了以后我受益匪浅。之前我们的家庭教育并没有生活化,只是一味的关注孩子单方面的表现,结果孩子学习也没学好,其他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双方都很疲惫且不快乐。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作为家长首先要组织好家庭生活,要有作息规律,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提高生活积极性、主动性与自控力,提升生活技能,让他在平凡的生活中快乐成长。

  另外,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引导孩自律自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对电子产品手机游戏的管控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不然孩子就容易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和游戏中。针对这一问题,家长可以多组织户外活动,让孩子在运动和户外活动中体会到不一样的精彩世界,要把平凡的生活过出教育的味道。

协同育人观后感5

  陈默老师分析了“双减”教育新政下父母焦虑的症状以及产生原因,深入浅出地讲述让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观念。一直以来,我们秉持“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观念,这是错误的.。孩子们就像花儿,不同的孩子就像不同的花朵,拥有着不同的花期,父母只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支持,静待花开就好!过度地催逼孩子、不自觉地拿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不仅使自己焦虑,还给孩子带来焦虑和压力,这对孩子的身心成长很不利。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快乐成长!

协同育人观后感6

  家校社,顾名思义,指的是家庭、学校、社会。家校社协同育人就是三方联合起来共同教育我们的孩子。由此可以看出,教育好孩子,不是学校单一方面的责任,而是需要我们家长以及社会团体共同参与进来,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指导我们家长要多多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目前我们的孩子还是属于身体和智力的发展阶段,是不成熟的,孩子在学校的时间,接受到了正确的教育,那么离开学校,回到家庭的时间呢?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来自哪里呢?没错,是父母,是我们的言传身教。

  作为父母,在用语言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为孩子做好的榜样。必要且真诚的沟通,是打开孩子内心的`钥匙;时常的谈心,能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如发现有问题,要及时和学校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同学的相处等等各种情况。时刻掌握孩子的第一手资料,和学校共同努力,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在看直播的过程中,有一个情况很有感触,就是稳定和谐的父母关系,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无疑,孩子是聪明的,同时也是敏感的,能觉察到周围的变化,而稳定的生活环境,是孩子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协同育人观后感7

  今天,我看了孙云晓和刘可钦两位老师的家庭教育公开课“寓教于生活,成就美好童年”让我受益匪浅。

  家庭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影响孩子一生的是家庭关系和积极丰富多彩的生活。美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相亲相爱,儿童优先(做事考虑孩子的'感受),自主自强,共同成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但也是不稳定的榜样,消极的态度会给人一种悲观和绝望,积极的态度能带来自信和乐观,这将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尽量都是乐观向上的,充满张力,活力,动力,追求和目标。

  寓教于生活,不仅仅是讲讲道理,而是在生活中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良好的习惯。家庭中的劳动教育,最好持之以恒,生活技能不止于做饭,还有扫地拖地,洗衣服,洗碗,擦桌子等,热爱家务劳动的好习惯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责任心,还可以调节家庭氛围和情趣,父母不要怕麻烦,以培养孩子的劳动热情(认知认同劳动,劳动给人光荣,使人快乐)为目标,完成该完成的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

  好的教育就是与孩子共同成长,一起长大,共同创作美好的生活。

协同育人观后感8

  父母要读懂孩子“怪异”行为背后真实的愿望,在亲子交往中,一个重要的原则是“遇事善为先”。看了教育公开课第二期,我很赞同这个观点。

  在孩子出现了与往常大不相同的`行为时,家长应该及时对其进行耐心询问,而不是急于追究,要发现孩子内心的善意。孩子有属于自己的情感世界,他们有时候看似过激或令人生气的行为可能只是为了求得家长和老师的关心和注意。家长要静下心来,了解孩子的真实意图,理解孩子们这些行为背后的实际需求和善意举动。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更多关注孩子的心里,走进孩子的世界,让孩子们在呵护关爱下健康成长!

协同育人观后感9

  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我时常反思什么样的教育和陪伴才是最好、最合适孩子成长的'。期待是一种目标,投入是一个过程。学习只是一方面,我们更希望孩子有坚强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灵。我们要学着跟孩子交流,在孩子不能完全辨别好坏时,我们可以适当让他自己去尝试,实践见真知!一次真实的经历远超千叮万嘱。让我们以期待为目标,耐心面对,用心陪伴,将孩子慢慢引入一个适合他的轨道。

协同育人观后感10

  王殿军校长关于家校政社协同共育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与学校应该是互相支持、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学校教育会影响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也会反过来影响学校教育的成果,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双减”政策下,相信家校共育的成果会更显著,孩子们的能力会得到更多、更全面的发展。

协同育人观后感11

  校家社协同教育,一切以孩子健康成长为中心。学校提供专业知识,家庭教育树立孩子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习惯、好人格,社会为孩子教育创造和谐环境。

  作为家长的我们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可以主动寻求专业帮助,在家校教育产生摩擦和矛盾时,保持理性不要情绪化,多带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学会从生活中获取知识。

协同育人观后感12

  观看了各位专家和教授关于家庭教育的.讲座后,我深受感动。当前社会,教育内卷严重、家长普遍焦虑,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减轻孩子学业课业负担。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才能助力孩子全方位发展。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孩子先成人,再成才;我们需要改变唯学习论、唯分数论的价值观;我们需要静心浇灌,静待花开。

协同育人观后感13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庭教育至关重要,殷飞博士的这节课,让我们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有了更清晰的目标和方向,并积极落实于行动!

  作为家长,首先我们要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传承优良家风,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平时要注重安全教育,提高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同时要正确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控制使用时间,防止孩子网络沉迷,同时更要保护孩子的视力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积极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职业体验等,让孩子亲近自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个人素质。我们家长要组织好家庭生活,全家协同,制定家庭作息时间表,在生活的点滴中培养和提升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控能力,以及他作为家庭成员的归属感。

  我们要把平凡的'生活过出教育的味道,同时也要做好和学校以及班主任老师的配合教育,协作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协同育人观后感14

  听了陈默老师“双减”之下父母如何应对的讲座后,我有以下感受:首先,家长不要给孩子传递过多的'焦虑,不断催促孩子学习,传递焦虑会导致孩子压力过大,学习时难以集中注意力;

  其次,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要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投射到孩子身上,要承认个体差异;最后,家长要做好角色定位和情绪管理,帮助孩子做好心理调节,可以多陪孩子去图书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协同育人观后感15

  观看完《家庭教育的责任与未来》的专题讲座,我获益匪浅,感触颇深,明白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意义非凡。“家庭是孩子永远眷恋且永不停课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教师。”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正如讲座中与疑问,认真观看了《第五届新家庭教育文化节云上大会》,感触很深,也找到了答案。

  曾经以为是孩子的'问题才造成了家长的焦虑,听完陈默老师《“双减”之下父母如何应对》的演讲,认识到是家长自己的焦虑、虚荣、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才导致孩子们缺乏学习、探索的兴趣和糟糕的亲子关系,让父母无法为孩子们充满乐趣的主动学习和良好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陈默老师的演讲告诉我们要放下焦虑,回归到父母该有的样子,从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开始,多关注孩子的日常起居,不要三句话不离成绩考试,静心的多陪伴孩子成长,陪孩子运动阅读,以身作则做好道德榜样,带领孩子们在生活劳动中积累智力和社会经验,让孩子拥有治愈一生的童年。

  这是一场优质的教育思想碰撞,给予我们的启迪是深刻的,当然关键还是在思考后的落实和执行,我们应该庆幸遇上“双减”政策,也要借着“双减”的东风,引导出一场持续的良好教育和美好成长!

【协同育人观后感】相关文章:

协同育人观后感06-07

家校共育协同育人观后感05-24

家校社协同育人观后感200字05-25

幼儿园家校协同育人工作方案范文11-15

家庭教育中家校协同观后感11-16

大国工匠进校园资助育人观后感05-27

家校携手共同育人观后感500字06-07

全员育人工作总结03-07

小学育人工作总结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