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5篇
观看一部优秀作品之后,我们会受益匪浅,你有什么总结呢?观后感就是把我们观看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写下来的文章。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
刚起先美军想占据朝鲜朝鲜向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发出求救电报,可运输电报机和译电人员的火车被美军的轰炸机给炸毁了,团长伍千里之好带着大家步行启程,在路过枯槁河床时,大家又遇到了美军战斗机,大家只好装死,然而敌军却突发奇想竞赛炸死尸,中国士兵还没开打就死伤多数。
几天后,它们遇上正和美军打的剧烈的第九团,大家合力缉获了一辆坦克扭转局面,帮第九兵团完成任务,接着又胜利运输电报机和译电人员,又拿下一个个占据要地,在片尾,美国军队力挽狂澜,可杨根思同志又拿着炸药包打破了他们的幻想,和他们同归于尽。
电影中有两个瞬间让我特殊感动,其中有一个战士在口哨上刻字,口哨上只刻了两个字:和平。那位战士一边刻一边想:盼望我们的下一代能上火在一个没有硝烟的时代。还有一位战士对团长说:“我刚走的时候,我女儿问我爸爸为什么要去打仗。”爸爸是这样答复她:“假如我不去,那么这仗就只能留给我们的.下一代打了。”我听了特殊感动。
我知道我们此时此刻的生活是多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换来的!毛主席说过:“洋人瞧不起我们,那么尊严只能在战场上获得!”我听了深有感受,我们生活在一个自由,又没有硝烟和战乱的时代,我不能为祖国的军事出一份力,那么我就为祖国的建立出一份力!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2
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是以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为背景,为大家讲述了中国志愿军在极其糟糕严寒的情况下,志愿军们以钢铁般的意志、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狠狠地灭了敌军的气焰,击碎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扭转了战场形势,打出了我国的军威及国威。
电影全片都很震撼人心,情结环环相扣,结束的时候,我以为就我哭了,没想到原来大家都和我一样都落泪了。这或许就是作为一名中国人,能产生的共鸣吧。
电影给我最直接的震撼就是志愿军和美军的装备相差悬殊简直太大了,美军喝咖啡,大鱼大肉,穿的又厚又暖,而我们的志愿军只能啃土豆,还被冻起来了,没有棉衣,挨饿在和平年代,是用他们的鲜血筑建的'。
电影开始,跟随镜头来到伍千里的家乡,伍千里作为七连团长带领刚打完胜仗的战士回家探亲,在和父母见完面后,当晚收到紧急通知停止探亲,外出打仗,年迈的父母只能目送孩儿,希望他胜利归来。为了不要美国军队越过“三八线”、跨过“鸭绿江”,伍千里带领一百多名战士奔赴朝鲜战场。由于美军飞机不停的在山间巡视,我们的军队火车被发现后不得不转移阵地,保护电台、背起装备徒步前行。在前进的过程中,中国士兵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忍饥挨饿,在严寒的冰雪天气中纹丝不动,随时观察美军的飞机,及时隐蔽,最终把电台送往前线阵营并抵达战场。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个场景:一个是伍千里带领百名士兵徒步前进到达战场时,为了躲蔽美国的巡查飞机,他们在前后无草无树无山遮挡的情况下,躺在一堆石头上面,假装"尸休"躺在上面纹丝不动。美国人的两架飞机不停的在上方飞行巡视,由于没有发现敌人,他们为了一己之乐,便在他们以为是“尸体”的地方投放炸弹。此时,伍千里眼看着身边的战士被炸死,内心十分难受,但为了以少保多不被全军覆没,安全抵达战场,战士们遵守纪律,只能默认忍受。另一个是最后的场景,在美国军队误以为是敌人时,他们走近一看,竟然是冻死在山上潜伏的中国士兵。当我看到那一个个被冻僵的士兵端着步枪趴在雪地上时,在忍受着零下40多度的严寒天气下,他们甘愿化成冰雕,也丝毫不愿退缩,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全部来自烈士们对于新中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因为他们相信中国一定会胜利。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3
《长津湖之水门桥》讲述了七连士兵们乘胜追击,切断美军逃跑路线炸毁水门桥的故事。
在炸毁水门桥的任务中全体士兵们一次又一次地发起进攻,但士兵们却一个一个倒下,但他们的意志从不被磨灭,哪怕拼尽自己的生命也要完成任务。最终他们完成了炸桥任务但团队中却只剩下一个人,也是损失最多的团队。
故事结束了,我意识到了现在平安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是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必定珍惜!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4
“没有打不死的英雄,也没有冻不死的英雄,但军人的荣耀永存。”近日,我观看了《长津湖之水门桥》,被抗美援朝战士们钢铁般的意志和保家卫国的精神深深感动。
在长津湖战役中,水门桥是通往长津湖地区以外的车道桥梁,是美军的退路,只要炸断这座桥,位于长津湖地区的敌军都有可能被围歼,因此水门桥十分重要。但那时敌我军事力量相差太大,作战环境恶劣,我军炸毁水门桥难上加难。面对敌人凶猛的火力,面对严酷的条件,志愿军毫不退缩,勇猛向前,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的`猛烈进攻。
这部电影中令我最为感动的是:当战斗结束后的伍万里的一句台词:报告,第七穿插连应到157人,实到1人,报告完毕。”看到这一幕,我感动万分,热泪盈眶。我体会了战争的残酷,战士们的英勇无畏。还有一幕让我印象深刻并为之动容:敌我两军交战过程中,一辆敌军坦克气势汹汹地向我军逼近,危急时刻,为完成任务、保护战友,其他志愿军们不顾性命之危,一个接一个地抱着炸药包冲向坦克,以生命与鲜血来进行着抗争。看到他们用血肉之躯冲向坦克,那种视死如归的气魄、那种大无畏的精神如一簇火焰点燃了我的血液,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志愿军战士那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精神。可能现实比电影中的情节更残酷,更震撼人心。电影中战争的场面十分逼真,那一声声的枪响,一颗颗的手榴弹爆炸,机枪,飞机的轰鸣声也让人们倍感紧张。我不禁感慨,如果不是志愿军奔赴战争,为我们创造了和平年代,可能我们就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都是先辈们一次又一次地战争,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保卫国家领土和人民的安全。曾经,有无数的英雄为我们今日的美好生活牺牲自己,血洒疆场;今天,我们更应继承他们的精神,接过属于我们的接力棒,守护抗美援朝志愿军以及所有为国牺牲的将士们铸就的荣誉,让英雄的精神永不磨灭。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5
大年初一,我和家人去电影院观看了《长津湖之水门桥》,我本是怀着无聊的心情去观影,回来时,却带回来了两个词语:震慑和感动!
影片讲述的是朝鲜战争末期,美军开始撒退,而第七穿插连举命去炸毁美军撤退主要地点:水门桥!在水门桥战役中,第七穿插连一共进行了三次炸桥,虽然最后美军还是撤退出了边境,但他们——第七穿插连在朝鲜半岛上,留下了最深远的属于他们的伟大信念。
他们虽然失败过,但他们团结,顽强抗战过,他们不怕摔倒,他们勇敢冲锋,这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精神!第一次炸桥失败,他们换一种方案,继续进行任务:第二次的炸桥,七连人数还不比之前的`一半,伤亡损失惨重,可大桥却依旧坚固;第三次炸桥,第七穿插连以自己坚韧的生命去面对敌人的坦克,飞机却没有丝豪的退缩,依旧勇敢冲锋!这就是军人精神!
余从戎,一人斗敌军十几架轰炸机,毫不害怕,只为保住七团!
伍千里,单兵闯入故营,面对敌人的炮火、军团也毫不退缩,以一己之力完成炸桥!
梅生,开车火烧敌兵营。
他们不怕吗?不,他们也害怕见不到家人。可他们为何还要拼上自己的性命?因为他们,抗战烈士们都明白一个道理:“我必须上,我们勇敢冲锋,才能守住祖国边疆!”
“只要桥还在,我们的任务就还没有完成”!正所谓:“祖国疆土,不可予半寸于他人!”
他们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人,但更爱国!
而我们,虽没有上阵杀敌的坚强身躯,但可以用知识的力量武装自己,守卫祖国!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6
今天我们去电影院看了一部电影,名叫“长津湖之水门桥”里面很多英雄为了保护战友而牺牲,还有些英雄为了帮队友拖延时间,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机枪的扫射
当中国人攻下下碣隅里机场后,宋时轮得知美军将逃向水门桥时,下令七连穿插连速赶往水门桥将美队撤退的必经之路炸掉,阻断美军行动。
然而,美军在桥面设下重兵。九连先到,可惜计划失败,炸药掉在了桥下面,并没有爆炸。虽然士兵用火箭筒引爆了炸药,但因火力不够,只炸了一个小洞。
七连也开始行动,他们制定了行动计划,首先破坏敌人的指挥部七连的平河顺着水管发射了一枚火箭弹,只听轰的'一声,水泵室里烟尘滚滚。其他人从水管中进入水泵室将指挥部占领。擒贼先擒王,逼美军指挥官投降后炸桥,减少伤亡。可在战斗中,指挥官炸死了,这个计划失败,七连只能继续炸桥。
七连的军人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用血肉抵挡攻击,终于将桥炸断了。然而美军的保障能力很强一会儿就把断桥修好了。经过七连的连续努力,桥再次被炸断。但美军又把修好了,美军已经被拖了一天一夜。不惧生死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气概。七连最后剩下的伍万里得以生还,但每名牺牲的战士都是大英雄,值得敬佩,值得怀念。
通过这部电影,我明白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战士们用命、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好好学好本领,将来报效自己的祖国,为祖国做贡献,为自己的国家争光,不要辜负了战士对我们的希望。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7
1950年10月27日,在长津湖,中国军队向北极熊团的美国机场发起总攻。
在七连中,连长叫做伍千里,其中的第六百三十六名军人叫做伍万里,他们牺牲的长兄叫做伍百里。那年,伍万里仅十九岁;那年,七连一共才一百余人;那年,美军曾夸下海口说在圣诞节之前就能获得胜利;那年,我军十九余万烈士壮烈牺牲;那年,我们把敌人从鸭绿江击退到三八线;那年,是无比庄重的一年,是无比艰苦的一年,是无比绚烂的'一年。
美军撤退时,曾发现了埋伏的敌人。他们上前查看,才发现那些人已经被冻死了,但他们手里的枪依然没有放下,他们的身体依然挺立,他们的信仰依然如故。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美国人曾给予评价:像这样一个有着这般强大毅力的军队,我们永远都打败不了。
从那时美军战斗机肆无忌惮地闯入中国的边境,到现在海上的一声:你已经进入中国边境,请立即驶离!请立即驶离!肉眼可见,质的飞跃。我国从100年前的建党,到今天的全面小康,东方的雄狮不仅醒了,而且一醒就是震动整个世界!
电影《长津湖》中有几句话让我影响深刻:“我女儿问我,爸爸你为什么要去打仗啊?我们如果不打仗,那打仗的就是下一代,我们如今打仗,就是为了让他们不在生活在销烟之中。”“一个蛋如果从外面被人敲开了,那它注定要被吃掉,但如果它自己从里面啄开了,说不定,它能是个鹰。”“让敌人看得起你那才算本事。”“就算只剩一个人,也要守住阵地。”“如果我有一天也和大哥一样了,那也请你帮帮我。”
有些人笑着笑着就哭了。为什么我的眼眶中总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请让我们致敬革命先烈!山河已无恙,请烈士回家。今天,20xx年9月30日,是英雄纪念日。那年红旗下的炮火,变成了今年红旗下的花朵。谢谢你们的付出,吾辈定自强。
我所追寻的——是那五角星发出的光芒。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8
《长津湖之水门桥》自首映以来,就像x最近的天气,一直高温不退。它以抗美的援朝中的长津湖战役为题材,给大家讲述了建国之初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长津湖位于朝鲜东北部盖马高原上,与我们首都的地理纬度大致相当,但由于受到地形、地貌和海陆位置的影响,长津湖地区冬季与x相比,气温要低很多而降雪要多很多。
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在这里与美国王牌军陆战一师进行了一场异常惨烈的战斗。
在战斗中,我志愿军穿着单薄的棉衣、啃着冻硬的土豆、端着步枪抗衡着手中握有原子弹、装备精良的世界头号强国美国。电影真实地记录了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气候极度严寒、后勤补给极其困难、军需物资异常缺乏的`环境下,东线作战部队官兵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奋勇杀敌,打出了军威国威。这是钢铁意志和钢铁装备的较量!尤其是影片中三个冰雕连和志愿军一个个前赴后继的惨烈镜头无不让人震撼和泪奔!
痛定思痛,尽管抗美的援朝我们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但是,用思想武装起来的志愿军战士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硬是把美国鬼子赶出了三八线以北地区,逼迫不可一世的美军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议书上签了字。对历饱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民族来说,对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中国来说,这一战赢的是中国人民的尊严,这一战是中华民族的立威之战,是新中国的国魂之战!同时,用行动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不惧怕任何强敌!
更重要的是,也正如影片中所说的: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后代就不用打了,这一战打出了几十年的和平年代,为我们赢得了几十年的发展机遇!
此时,我想起了大家常说的一句话,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致敬英雄,烈士千古!祖国人民不会忘记你们!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9
《水门桥》的故事脉络与《长津湖》相承接,七连志愿军在结束了新兴里和下碣隅里的战斗之后,前往美军从长津湖撤往后方兴南港的必经之路——水门桥,他们接到的任务是炸毁水门桥进而阻止美军顺利撤离。
不同于上一部作品《长津湖》,《水门桥》开篇即聚焦于战场,将观众迅速带入到紧张的战争环境中。《长津湖》在战争正式打响前,还着墨于战士行军前的准备以及伍千里和伍万里兄弟的故事,既有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也可以看到七连战士行军途中的种种生活细节,文戏与武戏相得益彰。随着战争的逐步深入,伍万里的个人成长成为一条重要的叙事线索,影片清晰地勾勒出伍万里从桀骜不驯的新兵到爱憎分明的投射手的转变。而《水门桥》则将镜头直接对准最核心的水门桥之战,用绝大部分的篇幅来表现这场规模并不算庞大的战役,叙事逻辑更加清晰明确。在敌我双方军队规模、武器装备、军事后勤等条件对比悬殊的情况之下,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不畏强敌,三炸水门桥,书写了在残酷战场上英勇牺牲的英雄史诗。影片不仅强化了从战略规划到战术配合等大量对于战争细节的表现,更着重刻画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为了国家利益拼搏牺牲的集体主义精神。
在《长津湖》中,梅生出发时将女儿的照片带在了身上,因被战火烧掉了一角而自责落泪,《水门桥》里的梅生最终衔着这张残缺的照片,驾驶着燃烧的战车一起消失在熊熊烈火中;同样,为了掩护其他战友,余从戎用生命吸引着美军飞机,随后即牺牲在枪林弹雨中;还有狙击手平河,为了完成炸桥任务,用身体将炸药包送到美军坦克的下方……如果说《长津湖》塑造出了梅生、余从戎、雷公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让观众看到了残酷战场外志愿军战士生动鲜活的一面,那么《水门桥》则让这种个体的魅力与集体和国家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水门桥》的主角不局限于某一个个体,而变成“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整个中国人民志愿军集体。影片塑造出的英雄群像丰富而完整,将个人的家国情怀与集体的爱国主义精神交织在一起。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0
当伍千里把鱼鹰哨交给伍万里,是种怎样无畏的精神!
当伍千里带着胜利的`微笑和对美敌的嘲笑引爆炸弹!
那微笑啊!笑到了我们心里!
然而,当伍万里报告“应到一百五十七人,实到一人”,并要求重新建制时,坐在我旁边的小年轻伙子在吸鼻子!
而我,竟然全场忍住了眼泪,哪怕是看到伍万里报告他们穿插连实到一人时,一直忍着的眼泪,也忍住了,在眼里转了又转,转了又转!我还是看“你好。李焕英”哭一路的那个我啊!
先辈们那么英勇,那么无畏,用年轻的生命换来现在的和平,我们要向先辈辈学习,有泪也不轻弹!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1
看《长津湖之水门桥》时想到70年前我们的英雄面对武器装备火力十分强大的美军硬是靠这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和他们抗衡,面对一次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靠着坚强的意志去战胜困难和敌人。为实现我们的'民族独立和捍卫国家尊严做出了丰功伟绩。今天幸福安定的生活来之不易,永远缅怀先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2
20xx年档首选电影无疑是《长津湖之水门桥》,影片上映后一路领跑档,且票房更是一路飙升,刷新多项记录,所以毫无疑问《长津湖》将会是今年档的票房冠军。
截至影片上映第四天21 点左右,《长津湖之水门桥》累计票房破15亿,单日票房再次破4亿元,继续刷新内地影史战争片单日票房纪录。在高口碑的加持下,影片期间的排片占比一天比一天高,且上座率高达38%,足以看出影片的火爆。
《长津湖之水门桥》讲述了抗美援朝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近3小时的时长,让观众们看到了志愿军们迎难而上、奋勇杀敌的壮举,也对极寒环境下战士们的.归宿表示惋惜,然而影片带给观众的并不止这些,片尾还有一个神秘的彩蛋。
影片里有句非常深刻的台词,“这场仗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所以他们的出生入死,只为下一代能够生活在没有硝烟的年代。
看到这里,很多看完电影的观众,在走出电影 院,看到灯火阑珊,街道旁红旗飘扬,热闹非凡,这一刻,才突然意识到,《长津湖》结尾并不是没有彩蛋,如今的美好盛世就是《长津湖》的彩蛋。
当下的美好生活与影片形成强烈对比,现在的生活是那时他们的奢望,也是他们为之奋斗的目标。活在当下的我们,也意识到,如今的和平年代,是战士们用生命换来的,更应该倍加珍惜,好好生活。
有网友说道“如今这盛世,如你所想,我们没有制空权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看到这里,相信很多观众都已破防了。
影片的最后,雷公壮烈牺牲了,临终前他说“不要把我一个人留下”,这句话令多少人泪目。现在想想,那时的他们谁都不愿活在战争年代,更不愿活在痛苦的土地上,只有家才能给予温暖,在这里也希望所有的战士都能回家。
战士们的勇敢与无畏,造就了如今的繁荣昌盛。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不再听到万里长空中飞机的轰鸣声,没有了紧张与惧怕,有的只是满满的骄傲与自豪,与此同时也要铭记那些英雄们,向他们致敬!
《长津湖》上映后,恰逢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我们看到了父辈的牺牲精神,同时也让战士们看到如今的繁华盛世,想必这也是对他们来说的告慰。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3
《长津湖之水门桥》讲述了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第七穿插连与九连共同三次破坏美军撤退要地——水门桥的故事。虽然最后没能达成阻止美军撤退的目标,但志愿军战士艰苦卓绝的斗争与灵活的战术,仍然给了守桥美军以沉重的打击,并在心理上给了美军巨大的冲击,使美军不再敢低估志愿军的强大意志力。
水门桥战役是在美军具有绝对火力优势的情况下进行的,美军不仅掌握着制空权,还在桥的四周布设了多个重火力点,甚至拥有数辆坦克来把守水门桥。与此相反,志愿军的火力严重不足,每次进攻都始终处在美军的火力压制下,连基地都面临被美军空袭的危险。
为了与优势美军作战,志愿军斗志昂扬,并开发出各种新战术,例如通过管道直接进攻到敌人内部。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志愿军战士们展现出顽强的斗争精神,不怕牺牲,一次次击退敌人的反击。尽管损失惨重,但志愿军仍然得以两次用炸药包破坏了桥面,占领全桥,并用手榴弹炸死了守军指挥官。可惜,美军援军突然赶来,用重火力逼迫志愿军撤退。
撤退后的志愿军战士们又遭到了美军的空袭。美军凭借强大的空中力量,用燃烧弹和机枪多次扫荡。但是,看着美军渐渐修好桥梁,伤亡惨重的志愿军毅然决定发动最后一次进攻。在这次进攻中,志愿军战士们舍生忘死的精神完全展现出来。即使弹药用尽,他们也奋不顾身地冲上前,与敌人做最后的斗争。一名战士驾驶着火的卡车撞上美军坦克,吸引火力,让七连连长伍千里有机会带着缴获的炮弹来到桥面。面对美军的挑衅劝降,伍千里不为所动,以生命为代价击发炮弹,炸毁了水门桥。
虽然志愿军炸毁了水门桥,美军仍然决定继续撤退。美国凭借强大的国力,命令工厂连夜制造出一座钢桥打在水门桥上。最后,美军仓皇撤退。为了破坏水门桥,第七穿插连的战士们几乎全员牺牲,只剩下连长的弟弟伍万里一人幸存。
三炸水门桥是长津湖战役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如果水门桥被彻底摧毁,志愿军就有机会全歼美军,取得一场重大胜利。但是,美国还是靠经济上的优势扭转了局面。这也让志愿军认识到,强大的国力也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在整部电影中,志愿军战士们也多次感慨于敌我国力之间的差距,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志愿军战斗的条件是十分恶劣的。他们不仅在严冬中没有足够的棉衣保暖,食品供应也难以保证。在水门桥战役中,第七穿插连经过了艰苦的长途跋涉才到达了水门桥前,身心都已十分疲惫,三次战斗中,没有一次志愿军战士们不是咬着牙作战的。这一点在影片中数次出现的单人格斗中可以看出来。面对补给充足,还有咖啡提神的美军士兵,志愿军战士们常常处于下风,付出严重的`伤亡代价。
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使没有强大的国力作支撑,志愿军战士们凭借超人般的意志和不怕牺牲的精神,一次次在战斗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志愿军三炸水门桥的毅力,是敌军难以想象的。这次战斗,也让国外势力重新认识了中国军队顽强拼搏所产生的强大力量。
最近,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电影突然大增,这可能与近年来中美关系紧张,竞争激烈有关。为了增强中国人的民族信心,许多描写朝鲜战争的电影应运而生。《长津湖之水门桥》一片尊重历史,选择道具严谨认真,场景刻画细腻,是众多类似题材电影中的佼佼者。
时至今日,中国的国力相较抗美援朝时已经有了极大的进步,在军队装备上也焕然一新。我相信,当代中国军队一定能继承志愿军战士们的优良精神,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4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去看了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
电影主要讲了七连的战士们在长津湖战役胜利后,又接到命令前往水门桥阻拦要撤退的美军,任务是把水门桥炸毁,让美军无路可逃。
可现实总是残酷的,之前为了给炮营抢大炮,七连只剩下了70多人。在冒着严寒,顶着风雪前往水门桥的路上,还受到敌机射击,但好在无人伤亡,在跋山涉水后七连终于来到了水门桥。刚到水门桥,他们就发现九连的战士正在与美军战斗,并处于危险的境地。伍连长立即率领七连的战士冒着生命危险救下了他们,原来九连接到的任务也是炸毁水门桥,他们一起继续执行任务。
可因为敌人火力太强,所以第一次行动只摧毁了小部分桥梁,很快就被美军修好了,七连和九连只好再次制定计划炸毁桥梁,可因为人手不够,他们的.计划完全把个人的生死置于度外,只以完成任务为最终目标。
最终战士们把水门桥的桥梁炸毁,完成了任务,但代价却是两个连的战士都牺牲了,只有伍万里一个人活了下来。但是炸毁的桥梁却被美军用飞机运来的钢架很快的修好了。
影片结束后,我问妈妈,这么多人牺牲了,桥还是在,不是白白牺牲了吗?妈妈告诉我,我军的战略是正确的,只是因为那时候我军的装备比较落后,完成任务才会有这么惨烈的牺牲。我志愿军正是凭借着这种勇于牺牲的精神,才最终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5
我去看了《长津湖》,看老一辈革命者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换得如今我们没有硝烟的幸福生活,又比平日里更多了一份感慨。
我遇到了两拨人让我印象深刻,一拨是年轻的父母带着两个小男孩来看这部电影,结束后两个小孩站在海报前举着少先队员敬礼手势一起合照,没有嬉皮笑脸而是满脸认真;一拨是我原来初中的.数学老师和他儿子,他年轻时候当过兵,现在他儿子也是一名优秀的海军战士。我想这就是传承!这就是永垂不朽的精神! “我们现在不打,下一代也要打这场仗,我们现在是替下一代打”。被这部电影深深触到,战争场面拍的真的是太棒了,场面宏大气势很足,人物群像也展示的很深刻,中段炸通信台那段很激烈,心都被扣着,紧张感拉的很好。还有食物对比,心里酸了,战役的补给装备差别实在悬殊,最后的冰雕更是绷不住了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啊!《长津湖》还是很可以的,值得一看呐,准备好纸巾吧。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相关文章: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1-18
长津湖之水门桥的观后感11-07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1-05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04-22
《长津湖之水门桥》电影观后感11-06
长津湖之水门桥电影观后感11-09
长津湖之水门桥电影观后感【经典】10-08
《长津湖之水门桥》的电影观后感05-21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5篇12-03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5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