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观后感>《长津湖》的观后感

《长津湖》的观后感

时间:2024-06-20 18:10:25 观后感 我要投稿

《长津湖》的观后感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津湖》的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津湖》的观后感

《长津湖》的观后感1

  昨晚,我和好朋友去电影院观看了《长津湖》这部战争史诗般的影片,感触很深!这场规模宏大的战役,再现了当年中国人民抗美援朝的战争场景。

  1950年10月19日,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率领下,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

  不论是毛泽东,还是当时的任何一位中国领导人都不会事先预测到,新中国刚刚建立,便要经受如此严峻的考验。当时,中国刚刚成立,百业待兴,而且面对的敌人是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这几乎意味着要同大半个世界进行战斗!

  即便困难重重,中国人民志愿军还是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出发了。在这部电影之前,人们对朝鲜战争的了解已经越来越多:松骨峰战斗、上甘岭战役等,但论艰苦残酷,论敌人之强大,丝毫不在它们之下的“长津湖之战”却鲜为人知。

  如今这个遗憾,终于被展示到了国人的面前,令人震撼。

  当时,作战条件非常严苛,天气就是志愿军面临的第一个“敌人”。

  1950年的冬天,朝鲜气温在夜间达到零下三四十度。9兵团里战士们连“衣食”都难以保证,有的战士还未投入战斗,就被活活冻死,有的战士冻成了冰雕。然而,美军当时毕竟是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军队,当中国志愿军连吃个土豆都必须用身体暖化之后一层层硬啃时,美军却可以在感恩节吃火鸡大餐。后勤上的如此差距,换了其他任何国家的一支军队,恐怕都会绝望。

  哲学家萨特曾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一旦怀抱信仰,相信未来,就会无所畏惧,创造奇迹。因此,拥有坚强信仰的志愿军,创造了奇迹!他们在几乎没有补给、严格进行隐蔽伪装的.情况下,在严寒的境地中,连续行军10天、平均日行军30公里。这样的军队,让世界震惊!

  虽然一切都已成为过去,但永远值得我们铭记的是:唯有坚定的信仰,才能撑起民族的脊梁!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为新中国的发展付出生命的战士!

《长津湖》的观后感2

  还有两天国庆假期就要结束了,爸爸妈妈要带我去看电影,太高兴了。我们最后选了长津湖这部电影。电影差不多三个小时的时间,我看的津津有味儿,而且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这部电影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这场仗我们不打,就会由我们的下一辈来打”,让我特别感动。伍百里,伍千里,伍万里三兄弟的`被迫成长史就是一场战争的残酷史。如果不是当时的志愿军奔赴战场,保家卫国,为我们创造出和平的发展条件,可能我们就要面对被迫的残酷成长!致敬志愿军。只要我们记得,他们便会永生。

《长津湖》的观后感3

  《长津湖》穿越时空而来,把71年前冰天雪地里的一场硬仗呈现在当代观众面前:零下40度的极寒天气下,飞机追迫、子弹横扫、炮火连天、到处血肉横飞、各种断肢残腿……但看完之后的感觉,却如烈日当空、热血沸腾。倒在冰雪之中的战士,终将长留于一个民族的内心,这,便是历史的温度。

  这是一场不得不打的仗,如毛泽东所言“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是新成立的共和国站立于世界之林的必然之战。战争戏,是《长津湖》最重磅的看点。影片结构宏大、立体、多维,覆盖战略、战术、战役全视角,以入朝遇袭、遭遇战、长津湖大战的三幕式展开,火力轰炸四处开花、乱石滩战士们被残忍扫射、近身肉搏战、总攻大场面……无一不令人血脉贲张,带来极具逼迫感的视觉冲击。

  战争戏的燃,是为了表现钢铁意志下的必胜信念。炼狱一般的生存环境中,极度饥饿、疲乏、寒冷之下,一次次遭遇坦克战、阵地战、歼灭战、肉搏战……志愿军死战到底、视死如归。片末,为伏击敌军而冻成冰雕的战士群像甚至连敌军首领都大受震撼、深深敬礼。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他们一次次无畏冲锋又让他们甘愿“冰雪埋骨”?这部片子,首先解决了一个价值观的问题。

  藉由片中人的口,道出了“为什么而打”的原因:一是才给咱分了土地,有人又要抢走咱们的,这个不能忍;二是我们这一代把仗打完了,下一代就可以不打仗了。片中,梅生看着女儿的照片说:“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我们的下一代要打”;伍千里对伍万里殷殷期许:“我和大哥把仗打完了,你就不用打仗了。”说的都是同一个道理:战争不是赴死的,是为了更好地活下去。片中用如诗如画的笔触展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江南水乡“江枫渔火”的平静美妙,都是为了衬托军人出征的必胜决心。“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家国情怀,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价值追求。

  71年前的战士来到我们面前,却有着可感可触的温度,这温度,来自于人情味。那些冲锋陷阵威震敌方的、表现出撼人气魄的,其实也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伍千里是英雄,却也是千千万万农民的典型代表。外表刚强内心柔软的他,劝说雷公战争结束后跟自己回家,说个媳妇;的愿望是“带万里回家,盖房子,再给他说个媳妇”……都是很朴素的农民理想。片中有个小情节很动人:伍千里数次把弟弟伍万里的脸弄成包子脸。对于不听话的弟弟跟来部队,他的希望也只是雷公“教他怎么活下去”而已。这一些,都让细腻猛男伍千里显得如邻家哥哥一般可亲,突破了以往“战狼”式的表演。

  片中每一个人物都有成长,尤其以四字弟弟的成长最为显著。一开始,他是又黑又脏、眼睛里冒火的野孩子。然后,他是不听命令的新兵蛋子,接着,他目睹身边的战友被炸死,历经战场上的肉搏战、百发百中的手榴战……被战争的巨轮碾压过,经历了生死蜕变之后,他一步步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战士……而这个过程中,无处不在的情感温度十分暖人。梅生、余从戎、雷公、平河……一个个人物,丰满生动;父母情、兄弟情、师徒情、战友情……这一部纯粹的男人戏,聚集如此密集的情愫,非常动人。

  难得的是,片中对敌军的刻画也并不呆板。除了压倒性的装备优势,他们也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陆战一师师长最后关头下令直升机运走伤员,自己带队冒险从陆路撤退,中级军官也大多能够身先士卒;美军士兵也在憧憬战争结束后“你到我家来看看”……敌人也有人情味,影片的情感浓度才更具说服力。

  作为国产电影有史以来规模的战争片,筹备7年之久、拍摄近200天、总调动达9万人次的《长津湖》既绚丽壮美、阔大深沉,又细腻活泼、张弛有度。这是一部史诗级手法、全景式展示的壮阔巨制。血肉和钢铁交织,完成情感和视觉奇观的共振。而最后完成对观众的心灵震撼的`,还是这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值得一提的是,这支队伍是我志愿军第九兵团,19xx年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讲述的就是这支纪律严明、战斗经验丰富的精锐之师。而伍千里所率领的钢七连,与《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等有着钢铁意志的“钢七连”,都出自编剧兰晓龙之手,可以说是完成了一个绵延有序的革命力量的架构与传承。保家卫国,他们,一直都在。历史,也终将铭记他们。

  国产战争片,从《上甘岭》、《英雄儿女》到《高山下的花环》、《血战台儿庄》再到《集结号》、《八佰》、《金刚川》、《红海行动》、《战狼》等等,涌现了大量表现我热血中国男儿、扬我国威的佳作,但就影片的史诗气质、人物塑造的丰满度以及中国电影工业发展的水平而言,《长津湖》确实到了一个新高度。这也是71年前的故事为何能拍出时代精神的原因之所在。

《长津湖》的观后感4

  国庆节,我看了电影长津湖。这是一部政治、爱国、战争的电影。

  我最感动的是战士们被冻成冰雕的一段。

  当志愿军八团全部被冻成冰雕的时候,他们依然保持着战斗的姿态。当美国军队发现他们呢活活冻成冰雕时,也被深深感动了,并敬了一个军礼,说:面对如此有决心的敌人,是永远打败不了的。

  志愿军这种意志坚强的精神令我佩服不已;这种不怕死的.精神令我感动不已。

  我们永远不要忘记为和平而战的战士。

《长津湖》的观后感5

  近日,抗美援朝战争题材影片《长津湖》正在热映,为弘扬爱国主义教育,感受中国力量,学习中国精神,公司党总支组织观看了《长津湖》这部战争史诗般的影片。

  电影看完以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一帧帧不怕牺牲、奋勇抗敌的画面浮现在我眼前:

  电影开始,跟随镜头来到伍千里的家乡,伍千里作为刚打完胜仗的战士回家探亲,在和父母见完面后,当晚收到紧急通知停止探亲、外出打仗,年迈的父母只能目送孩儿,盼望他胜利归来。为了不要美国军队越过“三八线”、跨过“鸭绿江”,伍千里带领一百多名战士奔赴朝鲜战场。

  由于美军飞机不停的在山间巡视,我们的军队火车被发现后不得不转移阵地,保护电台、背起装备徒步前行。在前进的过程中,中国士兵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忍饥挨饿,在严寒的冰雪天气中纹丝不动,随时观察美军的飞机,及时隐蔽,最终把电台送往前线阵营并抵达战场。

  在美国军队误以为是敌人时,他们走近一看,竟然是冻死在山上潜伏的中国士兵。那一个个被冻僵的士兵端着步枪趴在雪地里,忍受着零下40多度的严寒天气,他们甘愿化成冰雕,也丝毫不退缩,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来自于他们对新中国的热爱,来自于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来自于他们坚定的信念:中国一定会胜利!

  正如电影中美军首领所说:“面对如此有决心的敌人,我们永远无法打败他们。”如今我们生活在国泰民安的和平年代,但永远不能忘记我们的国家是那些先辈们甘于奉献、无所畏惧、抛头颅、洒热血替我们打下的'。那些为了保卫祖国而拼死战斗的战士,才是我们心中真正的英雄。

  何其有幸生于华夏,国家繁荣昌盛。在祖国发展的今天,我们更要不忘过去、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用我们的决心和努力献出自己力量,创造祖国美好的未来。

《长津湖》的观后感6

  10月1日小长假期间,爸爸妈妈领我去电影院看了一部催泪的电影——《长津湖》。

  长达三个多小时的电影,讲述的是抗美援朝的故事,我记得影片中有一句是这么说的:“如果我们这一代不打仗,那么我们的'下一代就会替我们打,为了我们的下一代没有硝烟,所以我们要打完所有的仗”!当炮兵连的雷爷爷,为了引开美军的飞机,独自开着汽车拿着信号弹引开了飞机,却死在了飞机的导弹下,他临死的时候说:“不要把我一个人丢在这里”。这句话体现了战士们是多么渴望的回到故乡啊!

  以麦克阿瑟为首的美国军队,想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看到中国战士用血肉之躯抵挡枪口,甚至在雪地里坚守岗位纹丝不动冻死的冰雕连,深深打动了他:“这样一群有毅力的中国军人,他们是打不败的……”所以,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杜绝过圣诞节!

  战士们在气温零下40度的地方,吃着硬掉牙的冻土豆,打了整整28天,结果去的240万人只回来了六千多人!这是一个不忍直视的画面,但是我们胜利了……

  那段沉重的历史让我看的泪奔,当时的我都绝望了,烈士们!祖国不会忘记你们,我更不会忘记你们!

  吾辈当自强,少年强,则国强!勿忘国耻,致敬英雄!致敬先烈!何其有幸,生于华夏,不经战乱,不缺衣食,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目光所致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山河无恙!

《长津湖》的观后感7

  “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下一代就不用打了。”电影《长津湖》中,这句热血的话,久久回想在我脑海中。

  这部电影以抗美援朝战役为背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惨烈的战事,恶劣的环境,坚韧的意志,赴死的决心。

  志愿军战士即使被冻成冰雕也不忘将枪口对准敌人,这种勇敢的精神让人敬佩。美国军队津津有味吃着火鸡腿的时候,志愿军战士却在冰天雪地里啃着冻得硬邦邦的土豆。这土豆硬得能把牙齿磕掉;这土豆焐在战士们的怀里,进行爱的传递;这土豆,是苦,是爱,是勇!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陷入了沉思:中国战士真不容易。不管敌人有多强大,武器有多先进,中国的志愿军仍然永不退缩。“没有冻不死的英雄,也没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军人的`荣耀。”我们的美好生活是无数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国家不强大就会挨打,民族不自强就没有希望。作为一个小学生,我应该努力学习,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社会。

《长津湖》的观后感8

  上个星期六,作文班的老师带着我们到龙城影院观看电影,看的是《长津湖》,看后,感悟颇深。

  1950年是朝鲜有记录以来最冷的一个冬天,最低温度—54度,由于从东南沿海紧急入朝,未能配备御寒冬装,志愿军第九兵团此役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28954人,冻死4000余人。

  现在这样和平的年代,我们可能没有见过战争模样,是有多么的恐怖,多么的残忍,这部电影讲述了,志愿军七连战士和美军攻打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让人清晰地感受到了那些革命战士的伟大和战争的残忍。

  在当时,美国装备可算是最厉害的,看看那些在天空中的战斗机,一个个小小的口子却能放出如此多的炸弹,你们可别小看它,碰着地就能炸出一个大大的蘑菇云,稍微一碰到你就一命归天了。想想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我军与美军装备相差那么大,是那么悬殊,但是那些志愿军战士们,以一种让我们想不到的`毅力和意志完成了一个个奇迹,将美国军队击退。

  还有那些让人感动的人物,如伍千里,伍万里,雷排长。记得雷排长为了大家的安全,敢于牺牲,冒着生命危险,第一个冲向标识弹,最后牺牲在了战场上。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次次的胜利。还有一个连的战士们为了坚守岗位一直没有动,就这样,他们的身体被冻住了,也依然拿着步枪,冻成了最美的冰雕。看完这些,我被深深地感染了……

  在生活中,我们要不断的战胜自己的不自信,懒惰等缺点,让我们变成更完美,更优秀的自己。

  我们今天的大好河山,繁荣昌盛,是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流血牺牲换来的,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

《长津湖》的观后感9

  在当今社会,也许对先辈们是幸福的,没有战争,没有饥饿,但生活在现在社会更多的人并没有太多幸福感,更多的是生活的压力。生活的不美好,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便是那一瞬间的幸福感。

  在电影中,我看到志愿军和敌人打得不可开交,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凭着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利用地形抵御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猛攻。

  在一座高山旁,有一个名叫“北极熊团”的美国军团。他们和志愿军战斗的'过程中手忙脚乱拿武器,可因为志愿军的速度太快了,他们被打得措手不及,落花流水。我还看到杨根思抱上炸药包冲向敌群的场面。像杨根思这样的英雄还有很多,比如有用胸口堵住敌人机枪的黄继光,有在烈火中一动不动的邱少云……

  身处和平年代,重温烽火岁月,回忆苦难与辉煌,我们当不忘初心,在为民服务中要强化宗旨意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将人民群众所期盼的努力实现,将人民群众所忧虑的尽心解决,为人民群众的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看完电影《长津湖》,我才知道今天安宁、祥和的生活真的是来之不易,它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加倍珍惜。看看过去,比比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里,是在父母、学校和社会的呵护下长大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长大之后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

《长津湖》的观后感10

  《长津湖》围绕伍千里、伍万里兄弟俩展开,真实还原了_多年前_,保家卫国的那段激情历史,至今依旧令我们热血沸腾。

  新中国刚刚成立,伍千里一家刚刚吃上团圆饭,一声军令就再次重披军服上战场。当感恩节到来,美军在阵营享受山珍海味时,中国战士们却在山崖下,仅能吃到硬如石头的土豆;雷公为了战友安全将标识弹运送,而自己却因此牺牲;杨根思为守阵营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冰雕连的战士们坚定不移的信念使一位美国军官心生敬意。这些战士们,名字许多不为我们所知,但他们都是英雄。

  什么是英雄?这是年方十九的新兵伍万里曾所疑惑的。当他听到打二十名敌人才算英雄时感到有些遥不可及。毛岸英“上了战场就是英雄”一句触动了我。无数名朝鲜战场上勇当先锋的中国志愿军怀着理想之光和信念之光,以保家卫国的民族气节与敌人战斗,他们心中都存在着这样一种信念:“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_的每一位中国志愿军以平凡,显示出了他们的英雄本色。平凡铸就伟大。

  最终胜利,离不开这些平凡英雄。他们用生命换来了现在这个没有硝烟的年代。176分钟之长的《长津湖》,看完仍意犹未尽。

  伟大的'_精神历久弥新。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永垂不朽。

  致敬为我们的幸福而奋斗的志愿军。

《长津湖》的观后感11

  今天,我们看了《长津湖》,片中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他说“几百万老百姓的孩子,一个命令,说上战场就上战场去了,我有什么理由不去。”让我想起,我们现在的太平盛世,抗洪抢险,共同对抗防疫,不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身先士卒,为我们承受了很多很多。

  新中国刚成立,为了稳固国家,不让新中国毁于一旦,必须将美国军队阻挡在鸭绿江,毛主席振臂一挥,百万大军跟随命令,带上使命直赴朝鲜,为的是我们的下一代不在打仗,为的.是下一代能住的上大房子,为的是父母能安享晚年,承膝下之欢,为的是不让自己的亲朋好友遭受战争之苦。

  剧中最让人感动的一幕是,雷公为了让强大的轰炸机找到部队的位置,他开车装着标识弹,引开敌军,却被灼伤,最终被炸伤,伍万里抱着他血肉模糊的身躯,痛苦不已,想起他带着哥哥伍万里的嘱托,教自己活下去,为了自己的安全,给自己的护目镜,潸然泪下,我也是被感动得一塌糊涂,有时很难理解战友情,看到这一幕,我终于知道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用他们的铮铮铁骨,超人的毅力,满腔的热血也换来了强大敌军的肃然起敬,皑皑的白雪下,他们保持着蓄势待发的姿势,却已是一座座的冰雕,一个个硌牙的土豆,却是他们的干粮。在经历艰苦的战斗后,终将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军队逼回三八线,保护了新中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你们值得我们骄傲。

《长津湖》的观后感12

  看完抗美援朝电影《长津湖》后,心里有许多的感想。

  抗美援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战!自1840年至1945年这一百多年的历史,不是被八国联军侵略,就是被日本鬼子侵略。多少亿两白银被掳走,多少珍宝被豪夺,多少生灵被涂炭?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才使中国有了今天的地位,抗美援朝一战保证中国的70年和平。新中国成立后,没有一个列强把新中国看在眼里,就连战败的小日本也没有把中国放在眼里,但抗美援朝一仗,让日本对新中国刮目相看。

  朝鲜战争还起到了威慑作用,在中苏交恶最严重的时期,苏军边境陈兵百万中苏境,都不敢轻举妄动。结束了苏联最后的幻想。直到前苏联解体,都没有任何一个苏联领导人,敢跟中国军队在正面战争一较高下。

  1840年以后我们屡战屡败,1949年以后我们战无不胜。抗美援朝不仅仅是一场战争,更是一种精神,那种精神是不信邪、不信神不怕鬼的自信精神,敢于亮剑的'英雄精神。它说明,貌似凶猛的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的确是一只纸老虎。中国人从那时开始,就不再害怕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支军队。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当前国际形势下,尤其不能相逢勇者胜,保家卫国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的神圣义务与光荣使命!

  就如今的中美关系而言,这个纪念章颁发的时机恰逢其时!这是向以美国为首的、蠢蠢欲动的一切反华势力发出的一个强烈信号:美国非要把我们当敌人,我们一定要做个合格的敌人

《长津湖》的观后感13

  影片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全景式再现了这场惊天动地、艰苦卓绝的战争。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的重要拐点,此战之后,不仅将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回了三八线以南,更彻底扭转了战争态势。同时,这也是中美两国王牌军团一场载入史册的.殊死决战。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为了让我们后辈不用再打战,再面对苦难”,电影里寥寥几句话,已经交代好,我们先辈为什么要打这场战争:为了让外国人觉得中国人不好欺负,给后辈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除此之外,对于我们的先辈在战争路上吃过的苦,也都有细节一一展现出来。当看着美国兵吃着炸鸡和咖啡,而我们的先辈却只能在零下几十度的山头啃硬邦邦的土豆时,我的心情是难以言表的。

《长津湖》的观后感14

  电影《长津湖》是一部缅怀先烈以抗美援朝为主题的抗战片,提醒着我们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是几十年前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用一个又一个鲜活生命换来的,先辈们想打完仗,和平了人民就幸福了。

  我想所有看完这部影片的人,心灵都会受到一种敬畏和震撼,这是何等崇敬的爱国情怀啊。志愿军战士在面对武器装备强大的美军面前,一次又一次地冲向敌人阵地,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打开了一条条血路,战斗的场面震撼着观众的心灵。

  志愿军战士在雪地里遥望着祖国的方向,他们想家了,但想的是国家。他们的脸上、手上全是冻伤的痕迹,触目惊心,那一罐从美军那里缴获的罐头大家还互相推让。

  当看到平河在战友第一次炸桥失败后,他钻到了桥面上的坦克下方,却被坦克压住了身体,无法点燃近在咫尺的炸药包。他眼含泪水,要伍千里向他身边的炸药包开枪时,我的眼泪怎么也无法控制,真的是泪流满面,戴着的口罩一下全湿了。

  为了引开敌机的火力,余从戎站在山顶朝着战士们隐蔽的相反方向奔跑,几架敌机追随着他的身影,扔下了几十发炮弹,他的身子顿时炸的如纸片在火光中飞舞,此情此景我只觉得心在战栗,这是何等的一种情怀啊。

  还有噙着女儿照片、开着冒火的履带车冲向敌阵的梅生,那翻滚着的车子被不断炸响的一刻,半截照片在炮火中轻轻飘落,梅生再也看不到可爱的女儿了。

  被密集的子弹击中但在坠桥前打中炮弹并炸桥成功的`伍千里,更是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战斗结束时伍万里在报到时说的那句“第七穿插连,应到一百五十七人,实到一人”,我想这个数据再一次撕裂了观众的心。

  看完电影《长津湖》,我才知道今天安宁、祥和的生活真的是来之不易,它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加倍珍惜。看看过去,比比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里,是在父母、学校和社会的呵护下长大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长大之后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

《长津湖》的观后感15

  大年初二晚上,我迫不及待地观看了期待已久的《长津湖之水门桥》,这部电影讲述了抗美援朝朝时期敌军后退,水门桥是美军后退的唯一出路,七连战士奋力炸桥的故事,看完之后我热血沸腾,泪流不止。

  影片中志愿军战士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的场面一直萦绕着我。七连的士兵个个都是钢铁般的战士,为了突围钢丝网防线,前面的士兵手握带刺的钢丝,让后面的人踩着自己的身体过去,一位炮手,手臂炸没了,就用胳膊开炮,炮架炸坏了就用肩膀当支架,继续向敌人开炮。神勇的七连一路打下了机场,摧毁了几十架飞机,可他们正准备休息时,却突然接到命令,让他们和九连战士一起把水门桥炸掉,由于供给不足,七连的志愿累冒着极度严寒,缺衣少食在风雪中艰难地跋涉,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水门桥1801高地,和敌人展开了惨烈的战斗。

  最让我感动的是炸桥过程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平和为了完成炸桥任务,除掉坦克这个最大的障碍,拿着炸药包冲到坦克下面,身子被压在坦克下,他却让队友引爆炸药包;徐从戎为了掩护战友,把敌人引到另一个山头,自己却被敌机投下的燃烧弹活活的烧死,在烈火中永生;伍千里像钢雕一样为了炸桥被美军的无数颗子弹打中……他们为完成炸桥任务一个个都抱着必死的决心,克服一个个困难,一次次地炸桥,美军凭借着高科技的装备,最终还是过了桥,但他们钢铁般的意志创造了战争史上的神话,让美军也不由得对中国志愿军肃然起敬!

  走出影院,耳边还回响着伍万里的一句话:“报告,第七穿插连应到157人,实到一人!”看到此处,全场的观众泪流不止,我的眼泪更像断线的珠子,志愿军们钢铁般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保家卫国的决心,让我们感动!让我们震撼!让我们敬佩!我真正体会到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今天我们幸福平安的.生活是先烈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和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哪有今天的谐和美好?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继承先烈们的遗志,勇往直前,保家卫国,使我们伟大的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

【《长津湖》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长津湖的观后感12-13

长津湖观后感04-26

长津湖观后感05-15

《长津湖》观后感05-15

《长津湖》的观后感11-26

《长津湖》观后感04-17

[精选]《长津湖》观后感07-24

电影长津湖的观后感11-26

电影《长津湖》的观后感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