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观后感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佰》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八佰》观后感1
1937年的战役,很快被打响,让全中国人都铭记这历史,在一条河的两岸,一面是奋勇杀敌的中国士兵,一面是尚未觉醒的中国士兵,还在苟活着自己的生命,我相信,沉睡的狮子也终将回觉醒的。一场奋战后,还在收拾残局,那一夜,日本鬼子从水下,从楼墙上沿木梯偷袭,死伤加剧,有的人还在顾念家人,有的人还不敢开枪,有的人还枉顾生死,仍有的人举起长枪打向敌人,炸药绑在身上,以血肉之躯与日军同归于尽,只留下慷慨的几个字。那一刻是勇敢的`开始,也是生命的终结,但是我相信,他们无悔无畏。从胆小怕事到冲锋陷阵,他见证了亲人的离去,同胞的勇敢,国家的危难,他不敢再退缩,护起来那面国旗,打中了敌人的飞机,仓皇而逃,捍卫了最后的尊严,明知道国旗升起来会加剧日军的侵略,为了捍卫中国的决心和无畏,毅然决然的升起了国旗,他也因此腹部受伤流血不止而含笑牺牲了,世界上本没有无畏的人,无畏的人多了,也就变得无畏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八佰》观后感2
最近,最火的电影非《八佰》莫属了,也经常看到同学写《八佰》的观后感。正好妈妈单位发了两张票,趁今天下午没事,就把电影看了。
《八佰》改编于真实事件,电影取材1937年发生在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讲述了中日淞沪会战交锋近三个月,彼时的国民心中遍布恐惧和迷惘,军人畏战,人心涣散。在上海濒临沦陷的时候,第88师524团团附谢晋元奉命带领420余人驻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为迷惑日军、壮大声势,他对外谎称仓库内有800人,“八百壮士”因此得名。
一面天堂,一面地狱。当时还有英国等国家的租界,所以日军打的时候,不能打租界,轰炸也是如此。苏州河把1937年的上海一分为二,虽只有一河之隔,但有天壤之别,一面到处是硝烟、废墟、千疮百孔的`建筑,衣衫褴褛的人们,而对面灯红酒绿,有唱戏、赌场玩牌,人们有时髦的发型和名贵的衣物。
日军用钢板阵掩护工兵爆破墙体,手榴弹无法击破,壮士们就将炸药捆到自己身上,从楼上跳到日军的钢板阵中。一位赌场老板说:“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一个女孩冒着生命危险,从河对面游了过来,送中华民国国旗,升旗必定会激怒日军,可在自己地盘上,为什么不升?民国国旗升起来了,日军战斗机扫射,人肉来挡,死一波,上一波,无论如何,国旗不能倒!
致敬英雄,中国人民永远会记住你们!
《八佰》观后感3
国人皆如此,国恒兴
愿有朝一日,晨曦映照,终还乡!
——《八佰》
霓虹灯下大红灯笼高挂,柏油公路上汽车川流不息,城市的上空纷扬一片繁华似锦,欣欣向荣的气息……中国,正以矫健的步伐迈向绚烂的未来。回首,国人倾尽点滴力量,乃至生命,铸就我中华之昌隆盛世。
枪声四起,浓烟滚滚,烈火愈弥,有八百壮士逆光而行,用生命拉起保卫祖国的防线。视角拉回1937年10月,聚焦于四行仓库,注视在每一位士兵的脸上,或有无奈,或有苦痛,但绝无放弃阵地,逃离战场的丝毫怯意。这,是国人的坚守!
纵身一跃,为崇高理想奋斗。我看到陈树生敢于先破铁壁,我看到中华儿女无所畏惧,走在前方。光芒照射在四行仓库的断壁残垣上,那一刻,那一跳,曙光万丈;光辉映照在抗日的每一个角落,那一次,那一冲,黎明破晓。古往今来,我中华从不缺少为国请命的人——文天祥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为国献身精神;谭嗣同有“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深刻警醒;李文亮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义无反顾……历史,总是在前赴后继中前进,你也是,未来也是。
命悬一线,我把旗帜屹立。那一次升起的不仅是简单的旗帜,也是国人的时刻奋争,更是八百将士最后的倔强。几近倾颓又昂然屹立,几近灭亡又重焕生机,只要旗在,信念就在,国人就在。放眼未来,路途还很遥远,全国上下必须树立远大理想,在党的指引下,向未来进发。
我于隔岸观火中,看到他们的努力。相对于所谓的达官贵人,他们才是爱国的永久拥护者——筹钱筹粮为坚守四行仓库的`将士送去希望。每一个举动,每一份努力,无一不诠释着深沉的爱国情怀。或许你做不到以身殉国,但你的努力,也让观影者潸然泪下,饱含敬意。
在高楼上焦急观望的知识分子也向敌人开火,巴蜀商会“刀子”如利刃出击,穿越火线。当电话线被抛出的那一刻,他牺牲了,却将千万中国人的心紧紧联结在了一起。一串电话线,仅此而已。
战机划破寂静的天空、喷射出千万发子弹、穿梭在硝烟之中、打在了四行仓库的断壁上、刺进每一位将士的胸膛。血汩汩而流,染透了军装,顺着肢体,浸入了祖国大地……国人觉醒啦!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日本鬼子魂飞了,魄散了,世界寂静了……我听见有人掷地有声的说:“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这一声悠长,悠长,悠长,荡进了祖国的四方。
83年过去了,我看到过和平鸽飞越残窗破瓦,也会流连忘返;我看到过国人的祭拜,也会沉默不语;我看到过历史的烙印刻在四行仓库的角角落落,一处,两处,处处……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国人无畏艰难险阻、风雨侵蚀,用豪迈的气概冲破一切束缚,以坚韧的毅力顽强斗争,用热血洒满祖国每一寸土地,用青春铸就祖国不朽诗篇!
国人皆如此,国恒兴!
《八佰》观后感4
今天是8月22日,老师组织我们看了一场电影,电影的名字是《八佰》,这是一部抗日战争题材的电影,7:10分开演,我们早早的去集合,看完后,我们大家都热血沸腾。
电影《八佰》讲述了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看这部电影的心情十分复杂,全程神经紧绷,一秒都不想错过。苏州河隔开的是“两个世界”,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但中国人抗日的热情是一样的,中国人的心不会被分开,只会更加紧紧相连。这场电影让人震撼人心的战争场面很多,当敌人发起进攻时,为保卫仓库,战士们腰缠炸药跳到楼下的日军中,一个接一个,让人看的热泪盈眶;还有升旗时,为保护战旗能够矗立不倒,几个军人也献出了宝贵生命,还有民族英雄谢晋元,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撤军时内心的挣扎感,让我们大家看着很揪心,能感受到军人的血性,但又能在他对下属的关怀中看到身上热血浪漫的一面。
历史上10月27日至30日的四行仓库保卫战硝烟弥漫,六层楼钢筋水泥筑,墙厚楼高,易守难攻,有粮食、牛皮和丝茧,准备持久作战。敌人放的毒气,要过桥,水战,空袭,递送电话线,步步逼近,以小化大刻画了一张张生动的脸。在年轻战士身捆炸药跳下楼的片段我们大家都热泪盈眶。
看完后,我感觉抗日英雄不畏强敌,视死如归,我们大家要向他们学习,这一场电影让我们看的振奋人心,一会兴奋,一会紧张,一会悲痛。抗日战争进行了很多年,最后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最终打败了日本人。我明白了,只有国家强大了,人民才会活得有尊严。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八佰》观后感5
战火绵延,硝烟弥漫,人仰马翻,血染中华大地······
“东北沦陷了,华北沦陷了,但是现在因为有你们,上海还在!”老鸹在尸横遍野的土地上凄惨地叫着,阵阵喘息声在四行仓库蔓延·······从而四行仓库成了最后的希望······
对面是天堂,而我们这儿是地狱,对面租界歌楼的商女在唱戏,对面租界的富家太太在打麻将,对面租界的叫卖声彻夜未宁·······“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狱唱后庭花。”所有人都迷住了,“快,快,加固南墙防御·······”对面的光照亮这里的夜,相顾无言,却胜似万语千言,他们不得不被拉回现实,“我在老家读过私塾,没出过县城,就想看一眼上海长什么样。”“我就是害怕,我怕我死掉了,死了什么什么都没有了。”很多人害怕着,但山河破碎,男儿许国,日本人宣言称三小时内完胜仓库,可他们奋不顾身绑着炸药,用自身的重量砸进日方钢板阵来阻止形成,看到这儿我的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想到现在我们的小康社会都是他们先前在负重前行,他们肩上不止有家庭还有身后几十万百姓同胞们。
“明天,我们将接受更猛烈的.攻击”他们决定在第二日一早升上国旗,背水一战!“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换来国旗不倒,只要人在,国旗就不能倒!中华人民就不屈服!“国人皆此,倭寇何敢?”
记得,有一个片段,租界为仓库送来物资,当时女记者问:“再这样抵抗下去的意义是什么?”“意义?这里是我们的家!”
“委员长之所以让你们留守至今,本来就是给西方诸国看的 !”洋人们知道这次战斗中国人根本不可能赢,但他们依旧被国人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所打动。
他的名字叫“端午”,家人一定有个让他安康的祈愿,家乡的晚稻还没收,他却永远留在四行仓库。家书会泛黄,相片会暗淡,唯有那些曾用生命守护过去,会誓守在时光中,始终荣耀········英雄不死,祖国无殇,故土燃烧,战士誓卫家园。手足同心,共享和平之梦!
勿忘国耻,为国所用!
《八佰》观后感6
一条苏州河,一边是天堂,一边是地狱。——题记
一声枪响,我来到了1937年的淞沪会战战场。
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我看到了老葫芦对租界的向往,一心的向往却扑了个空,最后惨死日本人的手下。
我不想死,但总有人会死。我看到了端午从稚嫩的新兵锐变成坚强的老将,从怯怯怯怯懦懦到浴血奋战,誓死抵抗。他亲眼目睹了叔叔的死,亲眼看着战友去世而又无能为力。一幕幕让他明白,如果退缩,才是真正的死。
人各有命,军人有军人的命。我看到了羊拐在扶着国旗那一刻坚定的`眼神,看到第一个站出来,并在请战书上决然签下一个羊头那一刻的无私。军人的命,就是用来保家卫国的!
为了我家那小子,我怎么死都成。我看了老铁在战场上被人叫瓜怂,看到了一个大块头被吓得抱头痛哭,我也看到了在战友撤离时选择掩护后方敢死队,唱着定军山走向死亡。
我还看到了家国破碎之际,以军人之身报效先人的谢晋元;看到了流尽最后一滴血与敌人拼到底的朱胜忠;看到了立好牌位为国献身乃早晚之事的山东兵
这就是电影《八佰》为我们带来的一幕幕震撼人心的场景。400多位战士,为了扩大声势,报上去了八百人。一位位战士死守四行仓库,抛头颅,撒热血,为了攻破敌人的铜墙铁壁,不惜一个又一个的自负炸药一跃而下。他们也是人,或儿女或父母。但是他们终究愿意丢下儿女情长拾起家国情怀,为祖国贡献出青春与热血。四行仓库一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缩影,也是中国最屈辱的一段历史的缩影
我们忘不了那一句东北沦陷了,华北沦陷了,但是现在,因为有你们,上海还在,更忘不了那一句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再也难忘一边是山河破碎,男儿许国一边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勿忘国耻,耀我中华这就是《八佰》让我永远铭记的!
《八佰》观后感7
“炮声隆隆,震撼大地,晨星闪闪,迎接黎明”
那时,枪声四处弥漫,勇敢的战士用尽生命守护着四行仓库,守护着中国。俗话说的好:“天堂离地狱仅有一步之距”那电影中的800壮士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们此刻在如地狱一般的地方浴血奋斗着,只为守护上海,保卫国家。
1937年,正是抗日时期,中国派了一个师的军力去压制上海的日军,最后却只剩了几百人。那时他们只有420人,却对外宣称有800人,他们的勇气和力量远不止800人,日军想尽一切办法,甚至动用了重炮飞机及一切危险的.武器,他们一次又一次的扛下来了,他们以付出生命为代价告诉全世界:中国大不可侵!他们也用自己的行动向大家宣言:中国人不会放弃!
这部电影也是对历史的真实还原,电影中的每一个人都同仇敌忾,虽然他们也有想过放弃,甚至已经从排水口处游了出来,但他们又坚定的游J回去,在那里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生死的历练,成为了不畏牺牲,勇敢奋斗的英雄们!他们一心为中国,一心为人民!
电影中这样一个场景更让我惊讶不已。当日军准备摆好钢板阵,向四行仓库进攻时,英雄们为了守住上海,一个接一个地绑着炸药跳了下去,一个又一个的人民战士只为击退日军,而不惜自己的生命,一声又一声爆炸的声响,使我们以及租界内的人震惊不已,日军三小时攻下四行仓库的想法也不了了之。
800壮士的无畏是我十分惊讶,他们可以放下一切去保护国家,他们也可以放下一切赶走日军,即使家中还有年迈的双亲和幼小的孩子,也要为了人民,为了国家付出一切。
他们之中虽然没有多少人存活下来,但他们无坚不摧的精神早已改变了战局,改变了一切。他们用鲜血染红了国旗!激起中国人民充满热血的心,他们谱写了新的历史,造就了新的辉煌!
他们代表的不仅仅是四行仓库,不仅仅是上海,而是整个中国,是所有中国人在对付外来敌人时的那种决心!他们的英勇无畏给中国千千万万人民做了代表,他们就像那升起的五星红旗一样,充满希望。
五星红旗承载着希望,承载着光明,他们用生命守护着这面旗帜,永远也不让它倒下。
中国历史悠久绵长,数千年来,一位又一位的壮士抛头颅,洒热血,为自己的国家而战!叫他们一声英雄,理所当然!这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荣誉,用努力换来的证明,用生命创造的辉煌!
他们的精神被其他革命先辈传承,他们坚定的信念印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他们的鲜血洒在那飘扬的五星红旗里……
《八佰》观后感8
看完《八佰》之后,非常心酸,非常震撼。
首先,不得不说电影的开头,警笛声从无到有,越来越大,我内心渐渐感到压抑,仿佛回到了抗日战争的年代。之后老奶奶的自述把我带入了她观看的八百壮士的故事。
剧中所用的对比是非常多的`。老葫芦从贪生怕死到被日军凌迟处死时还要告诉端午和小湖北好好活着。端午从连杀人都害怕,还带着同伴去下水道探路企图离开,直到最后自己挺身而出保护军旗壮烈牺牲。人们都有贪生的本能,但是在国家受到威胁的时候,爱国之心是永远不可泯灭的。
最触动我的是壮士们一个一个从楼口跳下炸日军的场景。他们虽然只留下了自己的名字,甚至有的什么也没留下,带给后人的却是无限的光辉,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这部影片演绎最真实的是士兵们疲惫不堪、贪生怕死、软弱无助的一面。因为它真实揭露了人性的背面,在危难面前,人们都会想方设法去生存下去,而不是舍身报国一类看起来高尚的行为。但在最后时刻,得知自己不可能活下去时,也便没有了这种想法。此时便有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尚举动。
最悲壮的场景是当将士们撤离四行仓库时,一批敢死队主动赴敌。羊拐和老算盘走在前,老铁在楼顶挥刀高唱《定军山》。即使他们知道自己即将牺牲,仍然主动走了上去,忽然生出一种悲壮的感觉。
这部影片让我想起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苏州河的对面是天堂,而这面则是地狱。开始,对面唱着戏,大街上熙熙攘攘,也有一些人如看戏一般观望对面的将士们拼死厮杀。是啊,四行仓库何尝不是一个舞台?可是渐渐地,人们都被触动了,甚至有些外国士兵开始打对面的日军。人们也开始筹款、捐赠物资,也有一些人为对面的将士加油鼓劲,甚至有一些人不顾性命,冒着枪林弹雨飞奔到河对岸参与战斗。最后“后庭花”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人们的慷慨赴死。
如果有时间和机会,我一定要去影院再看一遍《八佰》。
《八佰》观后感9
今日我怀着一颗激动的心,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观看了一部振奋人心,令人动容的电影《八佰》。 这部电影中的每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不畏牺牲的英雄。它主要讲述了淞沪会战时期,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与英租界仅有一河之隔,孤军奋战四个日夜,誓死保卫祖国防线的事情。整个过程扣人心弦,还有许多情节让我们不由的流下了泪水。
这一段是最让我振奋的——当时四行仓库已被日军包围,并且到处都是激烈的轰炸声,然而驻守仓库的国军就连一面国旗都没有,这时河对岸有人把国旗绑在自我的身上,冒着生命危险把它交给到了战士手中,国军英雄不惧牺牲把国旗在四行仓库的顶层高高升起,民众们也为此而感到振奋,他们在不停地欢呼,每个人都咬着牙,含着泪!
这时日军也发动了更加疯狂,残暴的进攻。为了应对日军的进攻,英雄们也组织了敢死队,他们把炸药绑在自我的身躯上,前仆后继,用自我的血肉之身阻挡了日军的一次次进攻。对岸的民众看到此景都愤怒的攥紧了拳头,真想冲上去同他们一齐战斗,此时的人们心中是多么的愤怒,多么的悲痛!而我们的.英雄又是多么的英勇,多么的无畏!
日军眼看久攻不下,又开始用轰炸机对仓库狂轰乱炸,他们的目的就是想炸掉我们的国旗,摧毁我们的意志,而我们的军人毫不退缩,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保住了旗帜,他们也用自我的行动告诉全世界:中国不会倒,中国不会亡。
影片结束时,我的心一向是激动的,愤怒的,拳头也是紧握的!
最终我想说:同学们,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父母、教师把最好的都给了我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珍惜当下,努力学习,懂得感恩,报效国家!向为了和平而流血牺牲的先烈致敬!
《八佰》观后感10
管虎导演的《八佰》上映后,我一向密切关注着,近日有幸参加了公司组织的观影活动,也算圆了观看《八佰》的心愿。
电影讲述的是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率四百二十余人,孤军坚守最终的防线,留守在上海四行仓库。“五人为伍,百人为卒”,于是影名《八佰》。伴随着灯光的关掉,电影开始:一支保安团穿梭在杂草丛生的荒原,几个人嘴里念叨着湖北方言,“迅速打扫战场,秋收前回家收庄稼”。怀着疑惑的想法随着镜头一拉,不远处便是黑烟滚滚。断壁残桓。满目苍夷的.上海城,心里一窒,他们此去必凶多吉少。镜头一转,保安团被日军发现,没有组织起有效的反击,不得以以逃兵的身份误打误撞被编入了四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随着镜头一暗,一条苏州小河分隔了四行仓库与英法租界地,一面是天堂,一面是地狱,构成强烈比较,南岸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北岸炮火连天。尸横遍野,给人印象深刻。
影片中战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无法控制自我的情绪,尤其是日军组队扛着钢板阵冲到最薄弱的西墙下,爆破楼体,我方手榴弹又不起作用,在这最万分危急的时刻,一个从电影一开始就没出现的小主角却让我记住了他的名字—陈树生。他脖子上挂上两捆手榴弹,冲向被日军炸开的墙口,拉开弦又身中数枪,毅然决然的纵身跳了下去。嘭!之后一个又一个战士捆着手榴弹跳了下去,听到那声“娘,孩儿不孝了!”我已经控制不住眼泪,握紧的的拳头一向没松开过,正所谓“我以我血荐轩辕”。国难当头之际,看赌场的小刀哥。台上的戏子。女童子军。没了工作的教师,都成为了英雄的化身。恰恰是这样一群卑微的普通人克服了对死亡的恐惧顽强的抗战,宁死守护国旗不倒。
这部电影观看完,我迟迟不能从悲伤中缓解过来。能够说电影中的许多片段让我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生命的脆弱。还有来自民族苦难的同情,也来自同胞向死而生的勇气,小人物在家国大义面前的舍生取义。
电影之中的那匹大白马,在如此混乱的战争环境中,通体雪白。长鬃飞扬,它代表的是期望和未来,也是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无畏不屈精神的延续。历史虽然过去了,可是我们要牢记历史,要努力变得更加强大,才不会让历史重演。向逝去的先烈们,致敬!
《八佰》观后感11
8月14日陪朋友把电影《八佰》看完了,的确是部好电影。最近有些忙,又有些懒,因此今天才写这篇文章。
主要讲述的是为了掩护大军撤退,同时为了在九国公约会议上博取大家的同情,希望国际社会可以制裁日本侵略者。88师524团在四行仓库多次阻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电影是根据真实历史改编而成,在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当时的将士也就400人左右,为了壮大声势,对外宣称800人。
导演管虎,由众多明星演绎。其中有王xx,张译,姜武,黄志忠,张俊一,欧豪,杜淳,魏晨,张宥浩,唐艺昕,李晨,俞灏明,郑恺,侯勇,黄晓明等等。
我看这部电影,感人之处有三:
1、当侵略者用坦克进攻的`时候,眼看仓库即将倒塌,毁于一旦,这时候众多壮士纷纷捆绑炸药,一个接一个的跳下去,炸毁坦克,打消了敌人用坦克进攻的步伐。
2、在护国旗的时候,侵略者采用空军作战计划,那么多壮士奋起献身护国旗,当国旗要倒的时候,又有更多的人去支撑国旗屹立不倒。
3、过桥送电话的时候,很多人跑的快,明知道是在众机关枪扫射,九死一生的情况下,仍然冒死前进。
这几种大无畏的献身精神,真的很感动的。
影片2个半小时,八佰壮士成功的阻击敌人4昼夜的进攻,有陆军,有水路,有空袭,有坦克。最终撤离到租界。这场战争的最大意义就是唤醒广大群众,让他们奋起抵抗。
影片开始的时候,世间百态尽收眼底。一边浴血奋战,一边歌舞升平。一河之隔,两边却大不相同,热闹,冷寂,那么多人看热闹,租界却没人帮忙,甚至打赌三小时能不能守住四行仓库。当时间的推移,众多壮士为了守住阵地,护住国旗,无畏献身精神彻底影响了租界的人们。他们开始捐粮捐物,甚至敲锣打鼓叫醒壮士,因为敌人开始进犯了。
壮士一共坚守了四天。第一天,两次进攻,分别是陆地和水路,第二天是坦克进攻,第三天是升旗并护旗,第四天是壮士安全撤离。
在这过程中影响了不少人,有三个人逃跑,看到了日军从水上进攻,两个人为了自己保命,却间接把同伴害死了。其中一个人最终成了战士,另一个(张译饰)第二次成功逃跑后,最终也舍命帮助壮士撤离。而姜武饰演的也从老兵油子加入了积极抵抗侵略者的队伍中。
从租界来帮忙的有三个学生,有的勇敢,有的害怕,明明自愿过来的。可见,现实和理想还是有些差距的。
喜欢影片里的两句话:
1、靠我们区区四百来人是扛不住的,得靠身后这四万万人来抗。
2、关公讲的是兄弟情谊,而赵子龙不一样,他护着国呢。
《八佰》观后感12
周五下午,我看了《八佰》,感触颇深。
第一是国难当头的牺牲精神
影片第1个打动我的镜头,是战士陈树生抱着炸药跳下去与敌人同归于尽,在跳下去的那一刻,他大喊出自己的名字。随着一声巨响,我甚至都还没来得及看清他的面庞,他就从我的视线里消失了。紧接着,战士们一个接一个的跳下去,仿佛不是去赴死,而是去赴约,赴一场慷慨之约。历史上真实的陈树生也是这样,牺牲的时候年纪只有20多岁。在影片的最后,屏幕上一个个介绍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这800壮士。原来他们都曾经在那个离我们很远的战争年代,切切实实的用生命为民族奋斗过。“国人皆如此,倭寇岂敢?”他们视死如归的的精神令敌人胆寒,令后辈敬佩。
第二是唤醒民众的信心与尊严
一面属于中国的旗帜,一位小姑娘从世外桃源的天堂,带到如魔鬼地狱般的地方,这面旗帜的递送者是租界一个衣食无忧的赌场女老板,而她的弟弟为了给战士们送电话线,牺牲在桥上。升起的'那一瞬间,我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了仪式感的力量。升旗会引起日军的注意,他们会疯狂攻击四行仓库,但是战士们这样说:“不能让国旗倒下,要让全中国的人们知道我们还在战斗!”一个个的战士为了保护旗帜倒在旗杆下,他们用血肉之躯支撑着旗帜巍然屹立。
看完这部电影,我有深深的感想: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一定要记住那些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先烈们,虽然他们已经远去,但是我们会永远记住他们,他们的精神永不磨灭。
《八佰》观后感13
这里是1937年日军进攻上海时中国人民拼死反抗,史称淞沪会战。
10月26日中国革命军第88师524团余400人,在团长谢晋元的带领下,守着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
当时为了保护大部队撤退,这400人留了下来,上面命令是死守四行仓库,这一年前原繁荣的地方,现在已经被战争残害,变得死气沉沉,因有英租界的存在,这是地狱,那边是天堂。因为是断后,所以他们没有援军,也就意味着他们只有死。
10月27日,日军大肆进攻,投毒,凿墙来势汹汹,战士们抵抗了一天,筋疲力尽,晚上要休息,日军又突然进攻,平静了一段时间后,有人送来一面旗子和补给,也决定了明天要升旗,日军飞机不惜代价要击倒旗子,而国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给洋人们见证了我们的“威严”。
这是历史上千万战争的一场,最后虽然失败,但也证明我们国家有希望,让外国知道,中国是怎么站起来的。
《八佰》观后感暑假里,妈妈带我去看八佰这部电影,这个影片选材于1937年发生于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此战为淞沪会战最后一役,故事围绕“八佰孤军血战四行仓库”展开。
这部电影最令我震撼的地方是几位战士身系炸药包,舍生忘死的从几层楼上跳下去并念着自己的籍贯和姓名的时候,说明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怀着对祖国深厚的感情,对父母、亲人的.思念,肩负着身为军人保家卫国的责任义无反顾的往下跳时,忘记了死亡的恐惧,舍生取义。
回想整部电影,还有很多让我热泪盈眶的场景。这些平凡的人,这些普通人,这些平时根本不起眼的人,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候选择了宁死不屈,用宝贵的生命守护着祖国的荣誉。
看完《八佰》这部影片,使我对这些用生命守护着国土的军人,宁死也不让国旗倒下英雄气概无比的崇敬!我们一定要延续英雄们的光荣,作为祖国的花朵,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使祖国更强大,成为世界之巅。
《八佰》观后感14
今天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观看了电影《八佰》。在这之前,听朋友们谈论说这部电影很精彩,当我在影院坐了两个多小时从头到尾看完后,内心更是久久不能平静。
电影讲述的是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的历史,继东北沦陷、华北沦陷后,国民党军队大规模撤退时,谢晋元团长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军团却坚决地留守上海四行仓库,孤军奋战杀敌,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中国军人的骨气和血性!
留守的人中还有一部分是来自其他县市支援的人,有的人意志不坚定,有的人想回家娶妻生子,有的只是想看看大上海的繁华……他们却不知,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整个中华大地,硝烟四起,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日军的铁蹄践踏着祖国母亲的'每一寸身体,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人类数千年历史长河中的不变法则!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这是怎样的家国情怀,当国民党军队都在撤退时,这群人却是当时的逆行者!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没有充足的粮食储备,却有让全世界都敬畏的信念,那些浑身捆绑手榴弹,纵身跳入敌人钢板阵中的一个个“陈树生”,早已抱着必死的决心投入这场敌我力量悬殊的决战,国难当头,他们用血肉之躯,铸就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不朽丰碑!
在战斗之初,生活在依旧歌舞升平的租界里的同胞,似乎还觉得此次战斗与己无关,但看到壮士们一个接一个跳入敌阵,与敌人同归于尽后,中华儿女骨子里最深沉的民族精神被激发了出来,捐款、捐物……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积极支持前线的战士们!爱国是需要传承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江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无数先辈们前赴后继的奉献才有了如今的太平盛世!
电影中令人感动的地方很多,看完后我的内心很受触动,被那个年代的人们所感动,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愿我们珍惜幸福生活,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愿世界没有战争。
《八佰》观后感15
管虎导演的《八佰》上映后,我始终亲密关注着,近日有幸参与了公司组织的观影活动,也算圆了观看《八佰》的心愿。
电影叙述的是淞沪会战末期,中日双方激战已持续三个月,上海濒临沦陷。第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率四百二十余人,孤军坚守最终的防线,留守在上海四行仓库。"五人为伍,百人为卒',于是影名《八佰》。
伴随着灯光的关闭,电影开头:一支保安团穿梭在杂草丛生的荒原,几个人嘴里叨念着湖北方言,"快速打扫战场,秋收前回家收庄稼'。怀着怀疑的想法随着镜头一拉,不远处便是黑烟滚滚、断壁残桓、满目苍夷的上海城,心里一窒,他们此去必凶多吉少。镜头一转,保安团被日军发觉,没有组织起有效的反击,不得以以逃兵的身份误打误撞被编入了四行仓库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
随着镜头一暗,一条苏州小河分隔了四行仓库与英法租界地,一面是天堂,一面是地狱,形成剧烈对比,南岸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北岸炮火连天、尸横遍野,给人印象深刻。
影片中战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无法掌握自己的心情,尤其是日军组队扛着钢板阵冲到最薄弱的西墙下,爆破楼体,我方手榴弹又不起作用,在这最万分危险的`时刻,一个从电影一开头就没消失的小角色却让我记住了他的名字陈树生。
他脖子上挂上两捆手榴弹,冲向被日军炸开的墙口,拉开弦又身中数枪,毅然决然的纵身跳了下去。嘭!接着一个又一个战士捆着手榴弹跳了下去,听到那声"娘,孩儿不孝了!'我已经掌握不住眼泪,握紧的的拳头始终没松开过,正所谓"我以我血荐轩辕'。
国难当头之际,看赌场的小刀哥、台上的戏子、女童子军、没了工作的老师,都成为了英雄的化身。恰恰是这样一群卑微的一般人克服了对死亡的恐惊坚韧的抗战,宁死守护国旗不倒。
这部电影观看完,我迟迟不能从哀痛中缓解过来。可以说电影中的很多片段让我感受到了战斗的残酷,生命的脆弱。还有来自民族苦难的怜悯,也来自同胞向死而生的士气,小人物在家国大义面前的舍生取义。
电影之中的那匹大白马,在如此混乱的战斗环境中,通体洁白、长鬃飞扬,它代表的是盼望和将来,也是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无畏不屈精神的连续。历史虽然过去了,但是我们要牢记历史,要努力变得更加强大,才不会让历史重演。
向逝去的先烈们,致敬!
【《八佰》观后感】相关文章:
八佰观后感09-19
《八佰》观后感09-11
(精选)《八佰》观后感07-07
八佰观后感06-07
《八佰》电影观后感01-06
八佰电影观后感11-25
《八佰》观后感(优秀)07-06
《八佰》观后感(精华)07-06
电影《八佰》观后感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