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观后感>《为了和平》观后感

《为了和平》观后感

时间:2024-06-24 17:13:4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为了和平》观后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为了和平》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为了和平》观后感

《为了和平》观后感1

  每个人看待事情的角度不一样,因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跟想法,有一句话咋说:“一千个读者里面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看便会有不同的结果,同一件事有人认为是对的也会有人认为是错的。在平常的生活中这是无足挂齿的小事,但是倘若是在国家跟国家之间便会引起一场大的波动。

  我们中国经历的战争,抗日战争不管是哪个国家来看我国都是受害者。但日本却没有为这件事情道过一次谦。抗美援朝战争也是如此,这场战争是我国以志愿军的身份参加的.,因此我国的历史书中没有什么记载。参加战争的韩国和朝鲜的书中也是找不过记载,不过在美国的教科书中将这件事情描述的却是非常的详细。

  但是我国跟美国是对立的双方,这场战争美国也是失败的一国,不过美国没有战败就篡改历史,反而把这场战争非常详细的描述了出来。美国的教科书中有这样的记载:这场战争是朝鲜先挑起来的,韩国开始不想参与不过因为苏联的推波助澜因此也参与其中。书中还写了我国是因为担心朝鲜沦陷美国之后会偷袭我国,因此我国才会参加战争。

  我国是为了不被美国偷袭,因此我国必须要保住朝鲜。还有另一种说法:我国当时正是在大力的发展外交朝鲜当时是打不过美国的,于是请求我国帮助,因此我国便出兵帮忙了。

  除了这些美国也是用大量的语言来描写我国战士的英勇。例如在上甘岭战役的时候我国的士兵为了不让美国的士兵发现即使冻死也不在乎,美国的教科书还对我国的作战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记录。美国没有因为失败就随意胡写乱写这也是我们应该欣赏的!

《为了和平》观后感2

  弘扬和光大了为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有机组成,是激励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的重要动因。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中国坚持和倡导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既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又坚持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既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又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朝鲜半岛同中国山水相连,抗美援朝既从中国的安全和发展利益出发,也从朝鲜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需要考虑,更着眼于维护和促进世界的和平。

  抗美援朝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第一场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对的除数十万美军和韩国军队外,还有英国等16个国家的军队。美国政府妄图以“联合国军”的名义为出师朝鲜正名,然而其纠集的国家再多,也无法洗刷掉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历史罪名。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是高扬着国际主义精神的正义之战,绝不仅仅是

  为了中国自身的安全。这场正义之战既激发了志愿军将士愈战愈勇的旺盛斗志,也得到全世界和平国家和人民的同情、支持和援助,最终正义之师赢得了战争胜利,打乱了帝国主义扩张势力范围的部署,维护了亚洲以及世界的和平。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深刻影响和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乃至世界的政治格局。

《为了和平》观后感3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一年后被迫进行的一场全局性

  大规模反侵略自卫战争。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次战役。这出其不意的当头一棒,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从此,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一起进行了为期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从中朝边境鸭绿江开战,连打三次战役,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回了三七线,攻占汉城,将战线向南最远推进了五百公里,最终在朝鲜中部三八线实现了停战,达到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目的。

  新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了完全的'伟大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组织及其领导人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发展中国家被压迫人民群众为此欢欣鼓舞,他们纷纷走上了争取民族独立民主解放的革命道路,从而动摇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改变了世界的战略格局。

  从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之后,有许多国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新中国真正迈开了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坚实步伐,这也为1971年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访华和第三世界广大国家把新中国“抬进联合国”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

  总之,抗美援朝战争对我党来说是夺取全国政权之后的立足之战,对我军来说是走向世界战场的立威之战,对我国来说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功德无量,永彪史册。

《为了和平》观后感4

  作为一个生活在和平时代的80后,我虽没机会经历过那些战争,没有经历过那些混乱的时代,但在小时候经常会听爷爷讲那些兵荒马乱的年代,所以我对战争也是深恶痛绝,但我也知道,有些战争我们不得不参与,有些仗我们国家不得不打。比如抗美援朝战争,这场爆发于朝鲜的战争夹杂着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阴谋,也让我国的热血男儿,血洒异国他乡。

  在残酷的战争年代里,我们的精神支柱是为了美好的明天而战斗,甚至可以牺牲,这在如今听起来似乎像是口号,但是,那个时代的人呢,只有这样美好的理想,才能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党指哪里就打哪里。从来没有想过失败,一直充满了胜利的`信心。我们不能亲历战争的残酷,不能亲历抗美援朝的艰辛,我们如今的和平都是有无数英雄负重前行,这些英雄值得我们铭记,值得我们为他们的英雄事迹喝彩。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个激荡时代的口号,深刻反映出中国人民的家国情怀、爱国精神。朝鲜战争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悍然派兵进行武装干涉,侵犯中国东北边境领空,大举向中朝边境进犯,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威胁中国安全。保平安,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高举爱国主义大旗,团结一致迎战野心狼。

  正是中国的统一,中国人民的团结一致,才让我们能获得抗美援朝的胜利。而《为了和平》这部纪录片让我们重新回忆起,志愿军那神一样的存在,他们在那样的条件下,却依然部畏惧、不动摇,已经超越了认知!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那些逝去的英雄!

《为了和平》观后感5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分别从丹东、长甸河口、集安跨过鸭绿江,向朝鲜境内开进,开始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

  面对敌我装备的极度悬殊和美军越过三八线后的形势,毛泽东与彭德怀在志愿军出动前的10月13、14日研究确定,志愿军入朝后,先打防御战再打反攻战。可当志愿军于10月19日开始入朝后,朝鲜战场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

  战争指导因势而变。毛泽东和彭德怀多次往来电报分析形势,决定改变原定战役计划以运动战方式歼灭敌人,“在稳当可靠的基础上争取一切可能的胜利”。同时,中共中央和志愿军总部判断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对志愿军的出动没有任何察觉,麦克阿瑟根本没把中国放在眼里,不相信中国真的敢于抵抗。他部署了“圣诞节前凯旋攻势”,断言“在圣诞节前让部队班师回家”。毛泽东当时说,麦克阿瑟越狂妄、自负、好大喜功,越对我们有利。

  随后,志愿军迅速把握战场特点,及时抓住敌人判断失误和不适应我军之夜战、近战及包围迂回作战等弱点,发挥我军长处,迅速在局部地区集中优势兵力,连续行军、作战13个昼夜,把疯狂进攻的敌人从鸭绿江边一直打退到清川江以南,歼敌1。5万余人。志愿军粉碎了麦克阿瑟感恩节占领全朝鲜、结束朝鲜战争的.狂妄企图,取得了初战胜利。

  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我军制胜的法宝,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劣势装备战胜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的有力武器。历史证明,与强敌较量,必须避其锋芒,击其软肋,因势而变,借力打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之长处,以快速聚集的局部优势打击和消耗敌人,直至取得胜利。

《为了和平》观后感6

  《为了和平》纪录片反映了抗美援朝是一场伟大的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处于危急关头,战火即将烧到鸭绿江边的情况下,党中央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明决策,以彭德怀同志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百万中华优秀儿女先后入朝作战。

  在纪录片中,刚刚获得解放的中国人民,万众一心、节衣缩食、全力以赴支援朝鲜前线。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人民志愿军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国侵略者,以钢铁般的意志创造震惊寰宇的英雄业绩,终于同朝鲜人民一起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打败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侵略者侵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图谋,保卫了新中国革命果实,维护了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极大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大大鼓舞了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在世界反侵略战争历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纪念战争是为了珍爱和平,纪念英雄是为了守护正义。70年来,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穿越时空,始终放射着璀璨的光芒。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告诉我们,一个敢于亮剑的国家和民族,才能在世界上赢得尊严。英雄们代代相传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英雄气概、必胜信念,正如矗立在民族复兴航程中的灯塔与坐标,召唤着中华儿女在逐梦路上奋勇前行。

《为了和平》观后感7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此刻,我们来追忆6位志愿军烈士,周少武,侯永信,冉绪碧,陈曾吉,许玉忠,方洪有。

  去年,有关部门在599位归国志愿军烈士的上千件遗物中,以24枚刻有个人名字的印章为线索,通过查找档案,发动社会力量,进行DNA检测等方式,最终确认了这6位烈士的身份,得以让他们在阔别半个多世纪后,与家人“团聚”。

  只是,时光,已经过去七十年。他们牺牲时,没有一个人留下后代,他们的生前事,已经知者寥寥,在家中第二代甚至第三代晚辈的讲述中,那些模糊的记忆碎片,很难拼出一个个完整鲜活的人生。

  所以,这里记录下的故事,不离奇,不曲折,或许,也不生动。但我们还是想如实地呈现给读者,因为,这6位烈士的身后,还有那些即使回到祖国怀抱却仍没有找到家人的'593位无名英烈,以及那些至今仍长眠在异国他乡的烈骨忠魂。这些几经转述的“碎片”,不仅仅是一个个家族的记忆,更是一次穿越时光的回望,可以帮我们勾勒出那段烽火岁月在一代热血青年身上烙下的时代印记,让我们感悟他们在“舍与得”抉择中映照出的家国情怀。

  “煌煌烈士尽忠臣,不灭光辉不朽身”。谨以此文,致敬那些在异国他乡为国捐躯的志愿军烈士。

《为了和平》观后感8

  纪录片《为了和平》讲的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抗击美帝侵略者的一次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八连已经在山上坑道里坚持战斗了一个月。由于敌人的封锁,部队严重缺水,战士们的嘴唇都干裂了。上级领导派来送水的小分队,队员们一个个牺牲。为了保存实力,八连战士们又得下山去抢水。但是,战士们刚装好水,就被敌人的流弹打中了。后来,师长派人历尽千辛万苦才送上一些萝卜,并特意送给连长两个苹果。虽然连长自己是那样干渴,却把两个苹果分成许多片,分别送到全连每个战士的手上……

  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战士们在那样饥渴的情况下,没有忘记自己的战友,连长把苹果切成小片,送到每个战士的'手中。这种阶级友爱是多么高尚啊!他们真正做到了“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此时,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同学和同学之间一定要团结友爱,而像我平时那样——————今天同这个吵嘴、明天同那个打架,根本谈不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就会没有朋友,会变成“离群之雁”。我从今往后一定会学习八连的“上甘岭精神”,和同学们友好相处!

  让我们重新捡回那些已经被我们忽视了的东西,让“上甘岭精神”一直发扬下去吧!同学们,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未来的中国属于我们,我们要发奋学习,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战胜一切困难,想想上甘岭精神,还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困难呢?我们用自己的辛勤努力,在学习生涯上留下闪光的一笔!为学校增光,为祖国增光!

《为了和平》观后感9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用短小精悍的话语表达着中国人民大无畏精神与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

  出兵朝鲜,是毛主席做出的两个最艰难的决定之一,不论从军事,经济还是综合力量来看,双方的力量是何等的悬殊:对面是牛排加大炮,我们是小米加步枪;对面是棉袄加钢盔,我们是布衣加军帽,新中国面对美帝国主义近乎是以卵击石。但为了避免敌方将三把尖刀插在中国身上的险恶意图,志愿军义无反顾地跨过鸭绿江。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些援朝战士,用他们的今天换来了祖国的明天,换来了我们如今的岁月静好。虽然我们无法辨认他们的形象甚至他们的.名字也无从得知,但我们从来未忘记,今后也永远记得。我无法想象,到底是怎样的力量,让他们绝不后退一步,松骨峰的“火人”,长津湖的“冰雕”……中国军队的血性是不容小窥的,这就是爱国的力量吧!

  今天,我们的祖国一天比一天强大,作为中华儿女,我们不应该忘记抗美援朝战争,更不应忘记那些战争中最可爱的人,志愿军,是他们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是他们保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让中国免遭外国侵略者的侮辱。

  七十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怀着为了和平的坚定信念,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承担起保卫和平的历史使命。七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缅怀先烈,铭记历史,在生活中弘扬先辈不怕牺牲的精神。

  在和平年代中成长的我们应铭记这段历史,以他们为榜样,时刻以祖国的强盛为己任,用知识武装头脑,为中国的发展做贡献。

  让我们铭记曾经奋不顾身的志愿军吧。

《为了和平》观后感10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9月,美国等国以“联合国军”的名义在仁川登陆,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场打到了朝鲜半岛北方,战火迅速向中朝边境鸭绿江边蔓延。当时新中国百废待兴,正面临着巩固政权和恢复经济的重任,不过党中央高瞻远瞩,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明决策。在这场异常残酷的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创造了人类战争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核。在长津湖、龙源里、松骨峰、大同江、上甘岭……志愿军战士们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在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中纵横驰骋、浴血奋战,以劣势装备实行殊死搏斗,面对敌人飞机的密集轰炸,志愿军坚守阵地,决不后退一步。这场战斗不但是武器装备的对抗,更是钢铁意志的对决。

  铭记历史,缅怀英雄,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坚持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直面挑战,勇于创新,在新的起点上,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作出应有贡献。作为高校工作者,我们应该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激励着我们把“忠诚”二字深深镌刻在心中,时时刻刻做到对初心使命的坚守,对理想信念的笃定,对崇高责任的担当。

《为了和平》观后感11

  他们,战无不胜;他们,毫不畏惧。把生命的滴滴鲜血点缀在伟大的祖国母亲身上;他们,永远把祖国放在第一位。他们就是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们。

  食物,对于他们来说,吃到一碗米饭。就是他们最大的奢望了。听着曾爷爷在我们讲他过去打土匪、打日军、打美军的故事。曾希贤爷爷作为部队的大当家,想想当时的.战友们吃的是什么?玉米粥。玉米粥听起来还不错,但事实上却是少许的玉米和熙熙攘攘的野菜。每一个人也吃不到多少。即使这样艰苦的生活,曾希贤爷爷照样带领部队的几十名战友英勇战斗。来到了土匪的领地,曾希贤爷爷把战友们分成了三排。“一排上!从东北方攻进寨里。二排上!主攻大门。三排上!来掩护所有成员。”他们毫不畏惧,冲锋在前。最后把那些烧杀抢掠的土匪们打的落花流水,为人民立了功。

  曾希贤爷爷如今85岁了。他还与我们分享了许多伟大的,感人的故事。生命垂危的战士,在临死的时候,都还想着任务,想着祖国。最后曾希贤爷爷还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争做四有新人。我联想到我的期中考试,对于抗美援朝的战士们所面临的困难。我是微不足道的,我要继续努力。

  曾爷爷还说:我们小学生是祖国的接班人,现在没有战争了,但是我们要努力学习,要把自己学习中的困难当做敌人。你战胜了困难就等于战胜了敌人。听了曾爷爷的话,我满怀信心,也希望自己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明白如今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曾爷爷他和他的战友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但,我们始终不会忘记你们:那些用生命来捍卫祖国的战士们!

《为了和平》观后感12

  战争是什么?是噩梦,是苦难,是罪恶的深渊,他带给人民的是无限的忧患,是巨大的伤害,是沉重的打击。

  今天观看了《为了和平》纪录片,看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先烈们的英雄壮举,感到敬佩,正如那首歌所唱:“在征服宇宙的大军里,那默默奉献的'就是我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那永远奔腾的就是我,不需要你认识我,不渴望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进融进祖国的江河”,祖国的繁荣昌盛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伟大的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离不开千千万万革命先烈人民英雄的前赴后继,烈士当中,有抱炸药冲敌阵与敌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有挺胸膛堵枪眼视死如归的黄继光,有战友伤、自己上、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伍先华,有双腿伤、忍痛爬、捐躯开路的许家朋,有子弹打光拉响手榴弹冲向敌人的孙占元,有卧火海忍剧痛、维护潜伏纪律的邱少云,有抢修桥梁保畅通英勇献身的杨连第,有战终日、歼顽敌、屡建战功的杨春增,有冒严寒跳冰窟救少年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流血牺牲共和国的旗帜上都有都有他们的风采,都应该让我们铭记在心。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我们一定要像先烈们一样勇敢地用生命或保卫和平。

  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那已经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为了和平》观后感13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至今仍飘荡在鸭绿江旁,从来没有销声匿迹过。70年前,一批批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他们为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一年后进行的一场全局性、大规模、反侵略自卫战争。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次战役。从此,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一起进行了为期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从中朝边境鸭绿江开战,连打五次战役,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回了三八线,最终在朝鲜中部三八线实现了停战,达到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目的。新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取得了完全的伟大胜利。

  70年前,一群满腔热血的赤子,背负着肩上的责任,踏上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征程。他们义无反顾的穿上了军装,担起了军人的使命,奉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党的一声号召,他们就毫不犹豫的奔赴自己最忠爱的革命事业,第一个奔赴朝鲜战场的最前线,用生命去保卫身后那片广阔的土地。

  战场就是他们最好的舞台,嘹亮的军歌就是青春最美的声音。他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冲在最前线,是为了保卫身后的这片土地和千千万万个朝鲜的家人们!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战争,激发了无限的爱国情怀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座丰碑!

《为了和平》观后感14

  记录片《为了和平》讲述了党中央艰难决策、志愿军秘密赴朝、历次重大战役、朝鲜停战谈判、志愿军凯旋归国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全过程。

  70年来,我们始终没有忘记在抗美援朝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一条条生命冒着枪林弹雨向死而生,用一次次冲锋捍卫着和平与正义;70年的今天,作为后来人的我们,更当秉承这份意志,不断奋进。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70年前,他们谱写了一曲抗美援朝英雄战歌。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正如《为了和平》所展示的:前方将士不畏牺牲,浴血奋战;后方人民万众一心,积极支援前线战斗,热情建设社会主义家园。抗美援朝战争,激发了无限的爱国情怀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座丰碑。

  在影片中,我们结识了那些最可爱的人:用年轻的身躯为冲锋开辟道路的黄继光;在“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战斗小组长”吕松山······他们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谱写了生命中最辉煌的篇章,我们的`敌人也不得不对他们无比的畏惧和佩服。

  中国志愿军用他们的顽强而无畏的精神战胜了敌人,也震慑了那些曾经侵略过我们的人。这是史无前例的战争;是中国军队打出国威、打出军威、打出骨气、扬眉吐气的战争;他们谱写了中华民族战争史上最光辉的一页,他们不愧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让我们铭记那些最可爱最可敬的人,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为了和平》观后感15

  中国抗美援朝的主要原因就是出于祖国安全需要、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0年9月15日,侵朝美军纠集15个国家的军队,组成所谓“联合国军”,在朝鲜西海岸仁川登陆,截断了朝鲜人民军的补给线并使其腹背受敌。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越过三八线,继续向中朝边境进攻。同时派遣空军侵入我东北领空,进行轰炸、扫射,严重威胁中国安全。10月1日,金日成致信:“极盼中国出兵援助人民军作战。”

  1950年10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和祖国安全的需要,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决定抽调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部,由原边防军的4个军及50、60军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并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为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对敌发起第一次战役。

  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

  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10月25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为了和平》观后感】相关文章:

为了和平观后感11-07

《为了和平》观后感11-04

为了和平观后感15篇11-14

为了和平观后感(15篇)11-14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11-14

为了和平观后感(集合15篇)08-30

为了和平纪录片观后感3篇11-15

为了孩子的明天观后感11-10

《战争与和平》观后感11-12

渴望和平日记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