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观后感>萨利机长观后感心得

萨利机长观后感心得

时间:2025-04-18 07:00:05 观后感 我要投稿

萨利机长观后感心得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萨利机长观后感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萨利机长观后感心得

萨利机长观后感心得1

  《萨利机长》这部电影我上周已经自己买票看过一次了,一刷的感受就是好久没看这么质朴简洁的电影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长也刚刚好,很喜欢这种冷静克制的风格。

  今天参加这场观影活动就算是二刷了,IMAX的版本的确能看到更多细节(也可能是因为之前看过一遍了,第二次看就能注意到更多东西)。事实上我一直认为IMAX2D是最好的配置,比3D看着舒服多了。

  汤姆汉克斯今年应该是正好六十岁,这个角色也很适合他,他的风度和气质都表现得很棒(当然与片尾出现的机长真人相比还是略微逊色,但是他已经足够好)。想起今年他的另一部新片《但丁密码》中的兰登教授这个角色就没有那么理想,大概是电影剧本的质量对角色魅力的.确影响很大,所以《萨利机长》这部电影和汉克斯这位演员应该算是互相成就了。

  电影中间有一段情节我印象很深,是萨利在一家酒吧里跟老板和两位客人交谈,电视里恰好在播出他的新闻,媒体在歌颂他的英雄事迹,老板向他举杯“敬1月15日,一年中最好的一天”,机长表情复杂。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觉得这仿佛跟《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一样,是一个"有人来表扬你这辈子最惨的一天"的故事。但是看到结尾又觉得不是了。听证会上萨里机长和副机长离场休息时在门口的对话真的令人肃然起敬。

萨利机长观后感心得2

  正所谓不破不立,片子基于艺术需求黑了一丢丢审查委员会,让英雄的火苗颤颤巍巍,但最终,也是审查委员会的半反面塑造以最公正无情的方式重造英雄。

  东木就是可以把叙事拍得那么高级,毫不煽情,阶段闪回,落脚点都在人性上,在丝毫不做作的情况下,把真善美都传递了。这是86岁的东木,这几乎就是如出一辙的萨利气质即视感。

  片子中段摇摇欲坠的设计太好。人物自身的惶恐,外部环境的盲目崇拜,都是在一条坚固的空中绳索中行进的。主轴是过程正义,是不含人情味的'深究,是后英雄阶段中的上帝视角。虽然它那么繁琐和冷漠,但我相信大多观众都被感动着,甚至感到安全。一个国家不造神,这是对民众的保护,也是让善恶真正分明的渠道。在这个氛围中,一个完全立体,用细节取胜的机长,他的焦虑,他的害怕,他内心对过往的捍卫和对未来的无措层层加码,使观众如同机上乘客般投以感激,由使观众如同知情人般心怀同情。

  整部电影,直到片尾过渡为真实世界,我们已经不仅仅为具体的个体鼓掌了。片子以一个凶险的情景开始,却以一个庄重的群像收场,幸存者重聚,表达感激,像一次次修正活着的定义。痛苦和死亡无可回避,哪怕每一步向前都是通往终点,至少我们清醒的爱过彼此和周遭(再一次为整个机组人员在灾难面前的神发挥点赞)。

  世界上居然有一种美好经得起公式推敲,一想到这里,就安心。

萨利机长观后感心得3

  暑假是一个闲暇的时间,我利用这个时间看了大量的电影与书籍,写观后感成了必不可少的事情。

  《萨利机长》取材于2009年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迫降事件中,航班机长切斯利-萨利-萨伦伯格的真实英雄事迹。当年,这架空客飞机在爬升过程中遭到加拿大黑雁撞击,导致两具引擎同时熄火。飞机完全失去动力后,前美国空军飞行员萨利机长,确认飞机无法到达附近机场后,决定于纽约哈德逊河河面进行迫降。最终,他成功地令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生还,创造了空难史上著名的“哈德逊奇迹”。然而,在萨利机长被媒体捧为英雄时,他却遭到了NTSB(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调查。

  “哈德逊奇迹”的创造,并不是出于偶然,也不是因为运气,他是一个优秀的机长毕生专业素养的呈现,同时也与他对于生命的敬畏以及高度的责任感有关。

  在电影的片尾,当此次空难生还的乘客露出一张张大难不死后的喜悦的笑脸时,当他们自豪的报出自己的座位号时,传来了萨利机长的一段话:“155只是一个数字,可当你去对应一张张面孔时,那就不只是155张还有其他面孔,妻子们、女儿们、儿子们、父亲们、兄弟们,数字立马可观起来。”在现实中,当年那些机上的乘客表示,自己的生活因为这次迫降改变了。而萨利机长说:“1549航班不仅仅是5分钟的飞行经历,而是我的一生让我安全地把飞机降落在哈德逊河上。”

萨利机长观后感心得4

  这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电影——《萨利机长》。

  20__年1月15日,由萨利机长驾驶的飞机不幸被鸟群击中,在生死关头,萨利机长急中生智,降落在哈德逊河,机上155人全部获救。然而安全委员会却极度怀疑他的做法。最终,机长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这部影片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其中令我记忆犹新的还是萨利机长。他有着一头蒲公英一般的白发,眼神犀利,神情严肃。影片运用插叙的手法,插入了机长曾经开过农用飞机、战斗机的镜头,可见他的经验丰富——毕竟,人家有42年的光辉历史嘛!

  萨利机长的冷静也着实令人佩服。仅几十秒的时间内,他竟然能作出如此重大的决定,从而保障了机上155人的性命,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在飞机急速下降的途中,他并没有慌乱,吓得发抖,也没有一味地执行塔台地命令,冷静分析,真可谓冷静过人。

  萨利机长还拥有超强的责任心。在他安全回到渡轮上时,他并没有顾着自己的身体,要求拿毯子来,对别人指手画脚,他只是着急于机上155名人员的生命。他不希望因为自己而连累别人的性命。

  除了影片的主角萨利机长,副机长杰夫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飞行的途中,即使他对于萨利机长迫降河面的决定深感惊讶,但他也没有提出疑意,只是服从机长的`安排,尽量不给团队拖后腿。倘若他不服从命令……后果将不堪设想。

  尽管面对委员会的质疑,萨利有过自我怀疑,但他仍然坚持于自己的正确做法,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面对困难不慌张,面对质疑不动摇,相信该相信的。或许,这就是萨利与他的团队的成功秘诀。

萨利机长观后感心得5

  暑假是一个闲逸的光阴,我运用这个光阴看了洪量的电影与书本,写观后感成了必不行少的工作。

  《萨利机长》取材于20xx年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迫降事情中,航班机长切斯利-萨利-萨伦伯格的可靠豪杰业绩。昔日,这排挤客飞机在爬升过程当中受到加拿大黑雁撞击,致使两具引擎同时消弭。飞机全面遗失能源后,前美国空军翱游员萨利机长,确定飞机没办法归宿临近机场后,-决策于纽约哈德逊河河面施行迫降。最后,他胜利地令155名搭客和机组职员所有生还,制造了空难史上有名的“哈德逊奇妙”。但是,在萨利机长被媒体捧为豪杰时,他竟然受到了NTSB(美国国家输送安全委员会)的观察。

  “哈德逊奇妙”的制造,并非出于偶尔,也不是由于幸运,他是一个出色的机长终身专科素养的显现,同时也与他对生命的热爱和高度的肩负感相关。

  在电影的片尾,当这次空难生还的搭客显露一张张劫后余生后的欣喜的笑容时,当他们夸耀的报出本人的'坐位号时,传来了萨利机长的一段话:“155不过一个数字,可当你去对应一张张相貌时,那就不止是155张还有其余相貌,妻子们、女儿们、儿子们、父亲们、伯仲们,数字立马可观起来。”在实际中,昔日那些机上的搭客表示,本人的生活由于此次迫降改观了。而萨利机长说:“1549航班不单单是5分钟的翱游始末,而是我的终身让我安全地把飞机下降在哈德逊河上。”

萨利机长观后感心得6

  几个月前在某电影公众号上看过这个电影的推荐,加上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导演,汤姆·汉克斯主演,本身就是质量的保证,所以一上映就去看了。

  影片根据全美航空1549号班机水面迫降的真实事件改编,格局虽小,视角却很独特,没有将重点放在机长如何冷静处理突发状况和如何迫降,而是围绕事件发生后的事故调查过程展开,期间穿插主角的回忆还原事件全貌。听证会是全片的高潮,当电脑模拟画面证实机长所说是正确的时候,真是激动万分,好想站起来为他鼓掌。

  汤姆·汉克斯几乎是独角戏一般,将一位经验丰富的机长演绎得近乎完美。迫降时他沉着冷静,从容果断,和副机长配合默契,成功拯救了所有人;调查中,在同时面对外界的'歌颂、调查组的指控、家人的忧心忡忡三方巨大压力时,他内心又是无比的焦虑和煎熬,甚至是强烈的自我怀疑,表演非常成熟到位。影片叙事手法也值得称道,稳重简练,不花哨,不过分煽情,一部英雄题材的主旋律片能这样很难得,结尾在副机长的一个诙谐玩笑中戛然而止,干净利落。

  看完最大的感受,除了法治社会的严谨和正义,还有面对灾难时人的反应,就像机长所说,并不是没了他这件事就不成立,而是各个部门协同配合才能达成最后的圆满结果。很感人。

【萨利机长观后感心得】相关文章:

《萨利机长》观后感12-26

萨利机长的观后感01-02

《萨利机长》观后感8篇12-21

中国机长观后心得09-10

《中国机长》的观后感12-22

观后感中国机长01-30

中国机长的观后感11-22

《中国机长》观后感02-07

中国机长观后感03-05

中国机长观后感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