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观后感>追风筝的人观后感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

时间:2025-08-18 09:37:25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追风筝的人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1

  为你千千万万遍”看电影之前不止一次听这句台词,以为是爱情片勒,好吧,我承认我又肤浅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忽然想起了傲慢与偏见里女主的台词“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和你一样,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样。这是我的心灵在跟你的心灵说话,就好像我们两人已经穿越了坟墓,站在上帝的脚下,我们是平等的。”是的,我们是平等的,爱情上是平等的,友情上也是平等的,可是真的就平等么?无论是这个世界还是人的心里,总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我们总是调侃一句话,某某虐我千万遍,我待某某如初恋,说来简单,谁又知道这需要多大的勇气。人生难得有人为你倾尽所有,信任你,尊重你,爱护你,当知道且行且珍惜。

  在孩子的世界里,是看不到世界纷乱,人心纷繁的。他们心灵的一方净土只有阳光倾城,花开满园,那里是人性至善的地方。可是,这至善之地却未必会开出万恶之花。

  当人性至善遇到人性至恶呢,又会是怎样的光景呢?依稀还记得最后一次两个小男孩见面时,哈桑的眼神,那眼睛里没有怨恼与仇恨,只有留恋与不舍。他倾尽所有,只为这一个朋友,可是换来的确实陷害与生疏。在那个还存在等级地位的国度里,哈森站在阿米的脚下,可是在灵魂的天平上,哈森却是高高在上的。也许只是因为这样,哈森才会遭到阿米的妒忌与陷害。

  世间最可怕的事情不是丑陋,而是因为丑陋而让自己产生对美好的畏惧之心。阿米对哈森的远离就是源于自己的恐惧,对美好的恐惧,哈森的美好让自己的丑陋与鄙薄显露无疑。其实又何止是阿米,谁不是这样呢?如同一步之遥中项飞田非要致马走日于死地,所以阿米必要要让哈森远离,这也是人性。有人说,这是由于阿米的懦弱,其实我看来也不是懦弱的问题,而是一种嫉妒与恶意的逃避。许多东西都是越逃避反而越是避无可避的。只有真正面对的时候,自己才能够变得足够强大,去克服你内心本有的恐惧。

  美好是因为克服美好的'恐惧,只是一句歌词,却是很有道理的。直到最后,阿米重回故园,重拾自己的勇气,面对自己的内疚与羞愧,救了哈森的儿子,也救了自己的灵魂,完成了从人性至恶的超脱和对灵魂的洗涤。

  最后,要感谢哈森自始至终对友情的信任与坚持,让我看到这个世界尽管充满丑陋与背叛,但是依旧值得我们去努力与奋斗,也告诉我们就算在看不到阳光的地方,心里也该开满太阳花。不要因为这个世界的冷漠与自私而改变自己善良的初衷,这是最高尚的品格。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2

  我强烈推荐看《追风筝的人》,真的很好看!电影也很好看!

  《追风筝的人》这本书以风筝为线索,讲的是男主人公阿米尔与朴实坚强的哈桑之间的故事,以追风筝展开的故事情节,将友谊、赎罪、亲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我被书中的很多情节都感动到了。阿米尔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哈桑是他的忠诚仆人(但其实也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兄弟)。哈桑对阿米尔很好,什么事都愿意为他做。但在阿米尔心中,由于阶级的关系吧,他始终没办法把哈桑当作很好很好的朋友。哈桑在一次帮阿米尔追风筝的过程中被几个坏小孩欺负,阿米尔当时是目睹了这一幕的',但是他并没有勇气挺身而出,阿米尔无法忍受自己的懦弱、不够义气带来的折磨。于是事后阿米尔为了让自己不要那么愧疚就以骗父亲说哈桑是小偷为名想办法赶走了哈桑。阿米尔以为这样做他就不会那么痛苦了,但是不是的。成年后的阿米尔一直都被童年的回忆所唤醒,他的懦弱,他的自私一直折磨着他。他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来弥补哈桑。他从美国回到阿富汗,尽管那个时候他知道回阿富汗可能意味着死亡,丢掉性命(那时候阿富汗在打战)。但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人都应该那样做的,愧疚感会让一个懦弱的人重新变得勇敢。他回到阿富汗发现哈桑已经死了,但是找到了他的儿子。阿米尔带着哈桑的儿子,替哈桑承担起了一个父亲的责任。阿米尔与当年侮辱哈桑的那伙流氓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中找回了当年的勇气,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也为心灵受到严重创伤的哈桑之子重新找回了生命的意义。

  我想很多人都会很喜欢哈桑这个角色,他在里面的地位是一个弱者,他需要被保护,但是他却很勇敢很善良,他很忠诚地在保护着他的主人,尽管他的主人并没有像他一样对友谊对朋友毫无保留付出,奋不顾身。也许是阶级地位的关系,让阿米尔无法像哈桑对他那样对哈桑。阿米尔儿时的懵懂、无奈、矛盾以及对父爱的渴望,让他犯了一个又一个错。但哈桑小时候在阿米尔心里种下的善良的种子还是在阿米尔心中发了芽的。阿米尔最后还是做回了我们心中渴望见到的阿米尔。在成年的阿米尔身上,我们能看到小时候的哈桑的影子,那么正义,那么勇敢。人都会犯错,但只要能够真心悔改,我觉得没什么错误是不可原谅的。人生是一个过程,有痛苦有快乐,我们每个人生命中都有一只风筝,在命运的安排下我们追逐着,义无反顾,在幸福与痛苦的反复交替中渐渐地感悟着生命的真谛。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3

  风筝,是美好与憧憬的象征,就像来人间的一只天使。

  这或许是个美好的故事。我想。我怀着期待进入了作者用淡柔的文字细腻勾勒的情景,进入了阿米尔和哈桑的人生,我一口气把书读完了。现在细细品来,却又觉得意犹未

  在阿米尔十二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告诉他:“世界上只有一种罪行,那就是盗窃,当你杀害一个人,你偷走一条性命,你偷走他妻子身为人妇的权利,夺走他子女的父亲。当你说谎,你偷走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当你诈骗,你偷走公平的权利。”

  文中充斥着不同人的谎言,而谎言并不都是恶的,一些谎言是为了保全,一些谎言是为了私利,一些谎言是为了逃避,一些谎言是为了沉默,我们无法断论这些谎言是善还是恶,但有一点“事实”却是明确的:一旦我们说谎,我们也就剥夺了某人得知真相的权利。而阿米尔一生都受着谎言的影响,在真相揭示之前,他当然不会知道父亲对哈桑——一个仆人的儿子为何如此照顾,他当然也不会知道自己的谎言到底会带来什么改变,他唯一清楚的是:时机不到,他宁愿生活在“蒙蔽”中!

  可当我们欺骗,愚弄着一个人,一个愿对你说:“为你,千千万万遍。”的人的时候,那个人面对你的谎言,不会对你埋怨甚至敌视,反而一如往常的“真诚的忠贞”,那种永恒的忠贞为让我们窒息,没有人会因为对别人说谎后受到这种毫无责备的宽恕而心安,反而那种深深的愧疚感愈来愈烈。哈桑,却是这样忠贞的人,他习惯于“仆人”的地位,习惯于逆来顺受,于是,阿米尔开始惧怕,因为哈桑的忠贞只能显示他的胆怯,懦弱,卑劣与自私,最终他选择了逃避和说谎,他的`选择,因为他是个孩子,也许他能得到大人的宽恕,但却无法获得自我救赎!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让我看到了在如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里,非常稀缺的一种纯洁无污的情感——友情。

  那又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他说

  一条终结轮回的路。

  阿米尔在犹豫,他在逃避与救赎中犹豫,最终他踏上了这条据说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去实现自我救赎,去减轻罪责,阿米尔,鼓起勇气,收拾懦弱,在枪林弹雨中,在死神前救出哈桑的儿子索拉博。

  获救的不单是索拉博,更是阿米尔自己。

  合上书,故事跌宕起伏的情节就像那风筝一样,在它高飞时承载着阿米尔与哈桑美好的快乐时光;落地时是阿米尔对哈桑的背叛,对谎言的逃避;再次飞起是阿米尔解救了索拉博,解救了自己,让哈桑失去的快乐,让索拉博找回……

  故事始于风筝,也止于风筝。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4

  开始看这本书是因为,在听闻这本书的介绍后,记住了一句话:“为你,千千万万遍。”

  “为你,千千万万遍。”这是仆人哈桑对少爷阿米尔的最真挚的话语,这是一句催人泪下的话,这是一句孩子对孩子的承诺。这两个男孩从小一起长大、一起生活、一起玩耍。哈桑是一个衷心的仆人,他爱少爷阿米尔胜过爱他自己。他为了阿米尔打架,甚至付出了自己的最宝贵的一切。而阿米尔清清楚楚目睹了这一切后,却因自己的懦弱害怕和胆怯而背叛了于他情同手足的哈桑。阿米尔的懦弱改变了他和哈桑的一切与将来的命运。当友谊出现裂痕时,他挽回了吗?不!懦弱似乎吞噬了他,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他不愿去挽回,不愿去赎罪,并千方百计的赶走哈桑,好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一丝可笑的慰籍。

  难道生活也是如此?一开始犯错,一错再错,最后错无可错时终于去逃避。在我看来,只有挽回,只有弥补,只有赎罪,为自己的犯罪担起责任,方能得到心灵的解放。

  于整体而言《追风筝的人》讲述了阿富汗少爷阿米尔和他的仆人的儿子哈桑的故事。作者讲述故事的方式并不华丽,他只是用十分朴实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家庭的.悲剧。阿米尔年轻时的亲情与友情,成长过程中的背叛与最后的救赎。作者用一个一个小小的例子,给我们讲述了哈桑这个灵魂人物的坚强、勇敢与忠诚。

  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哈桑真是悲剧年代的产物,他身上有一个少年的所有美好品质,但他的人生却比绝大多数的人活得都要凄惨。

  《追风筝的人》中的故事或许只是一个小家庭的经历,但确是一个大社会的缩影。拥有如此高超写作技巧的卡勒德·胡赛尼在这本书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向来只为一个读者写作,我自己。”这里不仅仅蕴藏着这本书亦或是这个人成功的秘密,而且揭露了写作要先取悦自己,而后才能取悦他人的道理。古人有云:玉不琢不成器,言不休不成章。写作在我看来是发自内心的抒怀,亦是一种认识自我的提升。同样的,余华在其《活着》一书的前言中写道:“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的告诉我,我的自私,我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我真实的了解自己,一旦了解自己也就是了解世界。卡勒德·胡赛尼也是如此《追风筝的人》反映其内心的纯真和救赎。

  风筝,带着世间所有的美好象征飘向远方,我们要做的,就是终其一生去追逐它,它是我们生而为人的意义所在。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相关文章:

星空下放风筝的人高中作文10-13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追风筝的人读后感03-31

《追梦》观后感12-17

追梦电影观后感03-07

电影《追光》观后感01-10

追梦的山里娃观后感07-20

追梦小学作文11-15

追梦初中作文02-16

追梦初中作文11-17

追梦高中作文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