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观后感>长津湖电影的观后感

长津湖电影的观后感

时间:2025-09-06 07:41:2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长津湖电影的观后感

  当观看作品时,我们会沉浸在情节之中,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津湖电影的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长津湖电影的观后感

长津湖电影的观后感1

  国庆节那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电影《长津湖》,今天我仍然对电影中的画面记忆犹新。

  《长津湖》以抗美援朝中“最艰苦的一场战役”——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因为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进攻朝鲜,并多次对中国丹东地区进行轰炸而出兵朝鲜,与敌军作战的故事。里面有很多战士让我感动:七连指导员梅生开着一辆载着很多手榴弹的越野车向敌军坦克冲去,他冒着生命危险拉了手榴弹,然后跳下车去,用手榴弹将坦克炸毁;七连炮排雷排长英勇地把敌军的标识弹搬到一辆运兵车上,然后冒着枪林弹雨把车开进敌军的'坦克群里,让敌军飞机炸了自己的坦克,但他自己也中弹牺牲了……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指导员梅生在战斗结束后,在一堆废墟中找到自己一直带在身边,已被战火烧毁一半的八岁女儿照片时内心的一句话:“你问我‘为什么爸爸要去打这场仗?’因为如果我不打这场仗,就要你这一代来打。”当时我并不太理解这一句话,直到看到长津湖战役最激烈也是最惨烈的时候,我才真正理解了这句话。如果当时抗美援朝的仗不打,战火就会蔓延到中国境内。梅生女儿那一代人便会走上战场打一场场像长津湖那样惨烈、牺牲无数人的仗。有可能梅生的女儿也会在战场上牺牲!为了不让下一代人上战场,志愿军战士们宁愿自己冒着生命危险,去抗美援朝打仗!

  看完这部电影,我不禁陷入沉思:正是因为有了无数像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一样的革命先烈无畏的付出和牺牲,才有了我如今的幸福生活。因此,我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将来用自己的行动让祖国变得更加繁荣、强大。

长津湖电影的观后感2

  勿忘过去,铭记历史,珍惜今天。近日,我和朋友一同观看了《长津湖》这部战争史诗般的影片,感触颇深。这场规模宏大的战役真实、客观地再现了当年英雄人民抗美援朝的战争史实。电影看完以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一幅幅不怕牺牲、奋勇抗敌的画面浮现在我眼前,让我再次感受到如今的和平年代,是用他们的鲜血筑建的。

  每看到一个战士倒下,花名册都会用红笔划一个圈标识,心真的很痛,无数先辈们用他们的身体血肉之躯,用智慧与敌人周旋,看到雷爹为了引开标识弹被车压的情形,看他用最后一口气很“痛”时,我心如刀割。他们完全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在敌军比我们实力不知强多少的.情况下,最终发起总攻去取得了胜利,把敌军打退了,这真是一个太激动人心的场面。

  如今我们的国家是强大了,可是在强大的同时也经受了无数的考验,我们并没有可以高枕无忧,对日益严峻的国际形式,各种各样的糖衣炮弹上,各种各样的经济制裁,为了更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的国家今天能够有这么安宁的环境,一切都在向更健康更快乐的方向发展,谁又可以脱离关系?通过观看将激发我们每个国人的爱国热情,让我们能够感受和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需要信仰,需要力量,无数的先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当然不会忘记,也不能忘记。国家是由我们一个个体,一个个家庭,一个个社会组织等团结进取,共同努力创造的,我们需时刻牢记国家是我们的家,国家好我们老百姓才会好,国家强大了,我们小伙伴才能够处于和平共享的年代。

  我们生活在如今的盛世之中,难以想象当时比电影中更恶劣的环境,先辈有着多么坚定信念才能忍受的了,被火活活烧死而不动,宁可被冻成冰雕也不愿意撤退。这样的信念值得我们学习,去磨练。

长津湖电影的观后感3

  电影《长津湖》是国内战争大片,再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津湖之战的惨烈场景。其阵容之强大,拍摄技术之高超可谓一流。说他是一部优秀战争题材的电影是不为过的,何况其主要演员乃是著名的电影明星大腕呢?电影《长津湖》的看点很多,令人震撼受益匪浅的地方也很多,譬如,志愿军战士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精神,那种互相救助,患难与共的担当精神等。但是,令我最受感染的还是其中的几句经典台词,道出了战争中人精神意志的本质。

  电影《长津湖》的经典台词很多,最打动人心的台词就是这几句:“让你的敌人瞧得起你,那才是硬气。”,“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后代就不用再打了。”“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第一句是战友对新兵伍万里说的,第二句是连长对战士们说的。第三句是英雄烈士杨根思说的。虽然这些话都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特定的背景,但是其意义却非常广博,超越时空。

  第一句的意义,我们可以引申为,人是需要自身强大自力更生的,靠别人的帮助是不行的'。在战场上是这样,在生活中也是这样。在战场上,只有自己长本事,打败敌人,让敌人折服,才能让人看的起。否则说什么都是毫无意义,因为战争是残酷的。其实生活中也是如此,人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只有自己坚强,学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才是生存之道。所谓求人不能求己。不要指望人家的怜悯和帮助,否则就只能被人瞧不起和欺负。

  第二句的意义和主席讲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基本上是一个意思。也就是说,这一仗是一定要打的,早打比晚打好。我们今天的流血牺牲是为了以后的和平安宁,是很有意义的。这一句的引申意义也是很广泛的,可以理解为,遇到困难不要绕着走,该当下做的事情不要往后推。如果一味地退却忍让或者说一味地推推拖拖,那么将来就会造成更大的被动。正如常言说得好,“早晚捆住有挨的打,”,“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所以,凡事不能拖。

  第三句的意义就更深远了,表现了一个具有坚强信念大无畏革命精神的人,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什么任务都能完成,什么敌人都能战胜。对人具有强大的启示和激励作用。我们一般人往往在干事创业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往往会打退堂鼓,以致于半途而废。其原因就是缺乏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必胜信念。只要具有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必胜信念,就没有攻不破的难关,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不成的事情。

  一部好的电影给人的教育是多方面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和情节也是很多的,但是一些经典的台词往往令人刻骨铭心,并深深地影响着人的人生。电影《长津湖》的这几句经典台词就有这样的作用。

长津湖电影的观后感4

  山林间日夜行军,冰天雪地里埋伏,敌人轰鸣的飞机,乱石堆里血肉模糊的尸体,就算这样,战士们也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异国他乡,鸭绿江前,喋血守山河,军人无悔,见者落泪。志愿军战士们缺少制空权,物资贫乏,装备不足,天寒地冻,是同美军较劲,也在和老天爷较劲。

  长津湖战役描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三个军,在艰苦的条件下与世界武器装备一流的美军第十军,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的直接较量。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饥寒交迫的环境下,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一路追击,奋勇杀敌,最终扭转了战场态势,为长津湖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感人历史故事。

  在观看的过程中有很多非常震撼、非常感人的'场面和片段,比如志愿军在坦克火炮及枪林弹雨中冒死炸毁美军信号站的场面和雷公一个人开着吉普车载着标识弹,敌军的战火不断往他周围轰炸,他的脸被烧焦,手不断颤抖时,大家都泪目了,这些情节让我记忆犹新。

  我看完《长津湖》这部电影后,热泪盈眶,眼泪一直在眼睛里打转,可是一直没有落下来。从那时起到现在,七十多年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先辈用血肉和钢铁意志为我们铸就下来的,新时代离战争很遥远,是因为祖国边境有一群可爱的人在守护我们,守卫国家,那时的他们为了下一代不再经受战争摧残,不顾安危、不辞劳苦、不计代价在枪林弹雨中穿梭,在战争中赢得和平。

长津湖电影的观后感5

  观看影片时,我们会和先辈们一起度过那段艰苦的时光,在经历中体味什么叫英雄,什么叫顽强不屈,什么叫爱国主义。

  英烈们的精神触动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自尊情怀、尊崇英雄情怀。我们不但能切身体会到先辈们真实的精神状态,也能把这种精神和今天的情感结合在一起、撞击在一起、凝结在一起。更加明白,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谁也不能阻止中国人民对和平生活的追求,谁也不能够侮辱中华民族的尊严。

  英烈们以生命写就的精神史诗,正如明灯般照亮后人前行的路。在先烈们精神的.鼓舞下,当我们民族危机的时候,需要我们拿起枪走向战场的时候,我们必定能够舍生忘死去作战,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安全与荣光。

  没有哪一个春天会迟到,但是有人却永远留在了寒冬。

长津湖电影的观后感6

  今天同学去看了长津湖之水门桥,我不得又一次感叹和平的来之不易,以及抗美援朝军人们的英勇善战。

  中间有几个片段令我记忆犹新,其中一个就是勇士们在准备炸水门桥前出发时一同凝望祖国的方向的场景——那座高高的雪山。是啊!祖国的方向,太阳升起的方向,是那么的明亮,可是他们要向相反的方向走,去迎接黑暗,迎接战斗,迎接牺牲。目的'就是为了保护那东边升起的阳光,那近在咫尺的祖国。

  或烈火烧身,最后一步也要赶到机关枪前,堵住枪眼。或不顾生死,看着扔来的手榴弹,为了保护队友,果断扑上去抱住。或不知疼痛,腿断了,也要把信号传给传令人。我在脑海里一遍又一遍的浮现政治老师的话:这道题要回答的是抗美援朝精神——前赴后继,不畏死亡,坚持不懈,无私奉献……

  有的英雄长眠于雪山之下,被折磨人的暴风雪摧毁,也许至今他们还在异国他乡。不过,我们带回来的,我们要默哀,要崇敬,没带回来的,也希望他们能够去往极乐净土。感谢你们,是让你们让新中国在国际上有话语权;感谢你们,是你们保住了家门口,让全国人民安全的生活;感谢你们,是你们珍贵的抗美援朝精神,让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深受感染,永久铭记你们——我们的英雄。

长津湖电影的观后感7

  约年轻人一起看电影《长津湖》,是我这个国庆节假期最期待的节目,没有之一,因为渴望一场轰轰烈烈的洗礼,来驱除这世上的不正义和负能量,来启迪我们的成长……

  影片中有一个重要的小人物——伍万里,他大哥伍百里在新中国的解放战争中英勇牺牲了(骨灰被带回家);他二哥伍千里是个连长,在战场上见到他大哥最后一面时,大哥已被炸掉双腿,血肉模糊;他父母没有土地,没有房子,且已年迈力衰,靠打鱼勉强维持生计。

  可能就因为没书读,没地种,没工做,没钱理发……伍万里即使成年了也没个样子(全然不像个男子汉),他成天跟一邦穷人家的孩子混在一起玩耍、捣乱、恶作剧,凭着自己的机灵劲儿,成了“孩子头”。

  这不,他二哥回家探亲搭乘的小渔船临进港时,他冲着船夫就扔石子,说哪打哪,还挺准。这野惯了的孩子,平时打人、打灯,应该也是不看日子、不择手段的吧,只为了好玩或过瘾。戏弄完船夫,他又打了一路悠长的“水漂”,显然是在显摆(表演+展示)给人家看他有能耐嘛……

  (十九岁前的伍万里:俨然一个“四不”青年)

  身为家长或同是青年的人,我们可能都会感同身受,并为这个“野小子”捏一把汗:都十九岁了,还是这模样这状态这德行,他几时能真正长大成人?

  可真就有那么一段经历,让这个“野小子”遇见了人生的另一条路,满足了他那颗不太安分守己的心,也促成了他的快速成长。

  遇见“英雄”二哥抱着大哥的骨灰凯旋归来探亲,他蒙生了要当兵立功当英雄的念头,希望因此可以让哥哥刮目相看(原话是“瞧得起”)。心动不如行动,他就瞒着家人、尾随二哥到了正在集结的部队。

  遇见出征朝鲜(抗美援朝)的部队,得以被他哥认可,他乖乖地理了发,换上了军装,开始了他“圆梦”计划的成长之旅。

  遇见战友的调侃或捉弄——在出征的火车上,他感到难堪(尽管他入伍前最能耐的就是捉弄人),于是想到了退缩——跳火车走人不干了。(一个乳臭未干又有着强烈自尊心的大小伙子,一时间竟全无了在家混玩时的成就感,如何能马上面对并接受?于是,他在自己“打不赢就跑”、“我不跟你们玩了”的思维导航下要选择“逃避”或“放弃”,多么幼稚的心智啊!以至于他竟然将自己要当兵立功成为英雄的“初心”都抛之脑后不管不顾了啊!典型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啊!难怪他哥会瞧不起他!)

  遇见夕阳下美丽的长城——在伍万里拉开车门要跳火车走人而被拽住的那一刻,他看见了传说中的真实壮丽的长城,他定住了,应该也惊到了;这时他耳边传来了一些议论——祖国大地这么美丽,却面临被抢走的危险,这样的话,二哥回乡探亲时告知的“百姓可以分到田土自己耕种”的好消息就要成为泡影了啊!这一刻,伍万里心目中开始有了“祖国”和“保家卫国”的概念,也就把“逃跑之心”收敛起来了。

  遇见死尸——在火车站领取棉衣棉被等装备时,伍万里吓得拔腿就跑。看见了吧,曾经天不怕地不怕还那么爱捉弄人的伍万里,竟会怕一具死尸!这也难怪,他虽家境贫寒,但毕竟有父母兄长呵护着,何曾遭遇过什么厄运或生离死别,甚至都没受过什么委屈吧,自然会胆怯会恐惧,但他毕竟已长得年高马大,所以不至于像屁小孩那样惊叫或哭泣,他有镇定的一面。

  遇见战斗武器——枪,也是在出征的火车上,他真以为是往空弹壳上装好弹头就能打仗了!逗得大家伙一阵笑。典型的没见过世面吧!要是在他的家乡他的地盘上,他还不得挨个儿揍那些笑话他的人啊!

  人就是这样,当“孤陋寡闻”被一层一层地揭开来给人看给人议论,他她反倒安静了老实了,为什么?事实胜于雄辩,自己得反省自己的不是或不足,并想办法迎头赶上,才能不再那样被人评议和嘲笑啊!

  遇见空袭和死尸——在一片石滩上,七连的行动被敌机侦察到,躲避已来不及,只好都就地躺倒(装死)。忙乱中,伍万里的左手碰到一具尸体,他吓得面目狰狞、直往旁边挪(翻滚或跑开都会暴露目标),但表现得还算镇定。空袭过去后,他回望了一眼刚才被炸得皮开肉绽的战友以及之前牺牲在这石滩上的同胞,他眼里开始有神了。他在一点点地褪去“野小子”的那张皮!

  遇见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与饥饿——在雪地上待命,伍万里把怀中捂着的温热的土豆递给了哥哥。他开始懂冷暖、有人情味儿了!他哥就是在类似的战争环境中成长起来,成为连长和“英雄”的呀!略为犹豫之后,他哥接受了他的土豆,吃完后,又从自己怀里掏出一个土豆来递给弟弟。这一刻,几乎没有对话,全用眼神和微笑传递信息,传送温暖,传达鼓励。

  遇见敌情而被命令跟随雷排长继续护送电台及译电人员——在赶往大渝洞的路上,伍万里悄然违抗命令、留在了战斗现场。这一留,不仅没添乱,还多多少少起到了协助的作用。伍万里果然机灵,他在见习在成长。

  遇见真枪实弹的战斗时,他先是躲在一个小木屋里观望,他确实没经历过战斗,他不知所措,所以他得先观望(观摩学习)但战场上都是你死我活的,由不得你驻足观望,他因此险些被一个美国兵掐死。

  遇见真正的敌人——企图把他掐死时,他挣扎着抓起他二哥用脚踢过来的枪,果断且利索地把敌人毙了,这是他杀死的第一个敌人(他的目标是杀死20个敌人当“英雄”)。生死关头的实战果然能给人磨炼与成长。

  遇见军令如山的“惩罚”——伍万里要写一份《违抗命令检讨书》,他驯服地趴在凳子上写检讨,边写边磨铅笔芯,他的“野小子”的皮褪得差不多了。他因写不出字来而狂磨铅笔芯的举动,被路过的刘秘书(毛岸英)看见并关照给他用了一回当时的高级钢笔。

  遇见刘秘书(毛岸英),他得知“上了战场都是英雄”,更坚定了当英雄的信心,但他似乎还是更愿意相信指导员余从戎的话——杀够20个敌人才算英雄。可见他心里已住着一个强烈的愿望——杀敌立功当英雄!(甩掉十九岁前“野孩子头”的帽子,让英勇善战的.二哥也瞧得起自己。)

  遇见长津湖战役的对敌总围剿,他追上被他二哥打得奄奄一息的美军北极熊团团长(麦克阿瑟),举起机就要抠板机(利索之极)。被他哥叫停时,他还在嘀咕自己只差八个就(杀敌)二十了。可见他是铁了心要杀敌当英雄的。如此有目标,有计划,有决心,不也是一种“初心不改”嘛!

  遇见雷排长的壮烈牺牲——在长津湖战役的总攻战中,美军又用“炮轰掩护法”对付中国志愿军,这时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撤离,而中国志愿军希望将他们围歼。当标识弹落在伍千里所在七连的阵地上,雷排长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去拔出标识弹,扛到一辆车上,开着车就往外跑,希望用自己一条命换更多战友的保存。当被追着炸得车翻人倒,雷排长被重重地压在了车轮下,疼得他上气不接下气,最后英勇牺牲。

  目睹这一幕,伍万里少见地流泪了。雷排长可是七连的十七号,是自己和大哥、二哥的师傅,堪称“雷爹”的大英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