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观后感>唐山的大地震电影观后感

唐山的大地震电影观后感

时间:2025-09-12 07:31:59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唐山的大地震电影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观后感需要表达真实的情感,不能虚假刻意。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唐山的大地震电影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唐山的大地震电影观后感

唐山的大地震电影观后感1

  今天的天气闷闷的,热得人们都不敢出来了。我们一家人在华元电影院里观看了一部令世界人民震撼的电影——《唐山大地震》。

  唐山原本安详、井然有序。但是在1976年,7月27日夜晚,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打破了这片寂静。建筑物全部倒塌,一阵阵“轰轰”的声音,有些人还在沉睡中,有些人还不知道危险降临,有些人跑来跑去寻找自己的亲人,还有些人因为要救亲人牺牲了。

  大强和元妮拼命往楼里冲,想救出方登和方达,可是地震太猛烈了,再加上人们都从楼梯挤出来,他们根本进不去。这时,年仅7岁的方登在窗口大声喊着“妈妈,救我,救我……”元妮不顾一切地想冲进去救女儿和儿子。大强却把元妮使劲往后一推,自己冲了进去。然而房子突然倒塌,大强被压在了废墟下,“大强——”元妮撕心裂肺地朝天大吼,

  震后,元妮疯了似的在废墟中寻找方登和方达,双手不断地挖着废墟,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双手也不断地滴着血,可是一无所获。元妮发泄似的朝着天空大声吼:“老天爷,你这个王八蛋!”说完,顿了顿后,又开始找方达和方登。这时不知道是谁叫了一声:“元妮,找到方登和方达了!”话音刚落,元妮已经朝那跑去。“方登、方达,坚持住啊,妈在这呢,妈在呢,一定要坚持住啊!方登、方达……”由于方登和方达同时被压在一块水泥板下面,撬这头,那头的得被压死,撬那头,这头的得压死。“元妮,两个中只能救

  一个呀!”“两个都救!”又是一声大吼,“元妮,我们也没办法,快选吧。”“我求求你们,两个都救,两个都得救呀!”元妮一边哭一边说道。“元妮,快点啊,不然两个都保不住了呀。”元妮沉默了,而村民还在催着。“救弟弟……”声音小得连元妮自己都听不到。元妮的这个决定被头脑清醒的方登听到了,这件事在她心中留下了深刻的阴影。

  之后,元妮以为方登已经不在了,每天都深深自责自己。被救援者从废墟中救出来的方登被放在了死人堆中,可是一场大雨冲醒了正在昏迷的方登,她奇迹般的醒来了。在大雨中迷茫地走着,被一位志愿者救走,后来又被一对好心的解放军夫妇收养。方登一看开始不怎么说话,别人都以为方登已经失忆了,可是方登却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当年妈妈做出的决定。事后,方登几乎天天做噩梦,梦见爸爸带着弟弟和妈妈,在街上逛,她向妈妈招手,妈妈好像没听见一样,连理都懒的理她,直接从她身边急驰而过,这使方登更记恨母亲。后来方登的养母病死了,方登毅然转入医学科。后来与一位外国人结了婚,日子过得很平静。直到2009年5月12日的.512汶川大地震。

  方登在地震中当了志愿者,恰好方达也过去支援。晚上,方登正吃着方便面,方达就坐在她的一边,由于两人的容貌和小时大不相同,所以都没认出对方来。当方登听见方达诉说着唐山大地震的情景时,才知道原来当年母亲也是万般无奈,万分自责,顿时感觉自己很对不住母亲,在心里早已原谅了妈妈。

  方登和弟弟相认后,方登和方达回到了娘家。方达第一反应就是把姐姐的遗照给丢了。方登看见在一张桌子上的一个脸盆里,放着4个新鲜的西红柿,她顿时惊呆了,回想起地震前:她和弟弟都说想吃西红柿,可是西红柿只剩下一个了,妈妈让她把西红柿让给了弟弟,并答应下次一定给她买,从那起,方登便觉得妈妈偏袒弟弟,有些对妈妈不满了。“这西红柿我给你留着,我没忘记那天答应给你买西红柿。”母亲的话把方登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母亲说完,“扑通”一声跪下了:“登啊,妈对不住你,可是当时情况危急,妈真的没法了,妈对不住你啊!”方登的眼圈红了,也跪在母亲面前,说:“妈,我没事,我什么都知道了,妈,我不怪你!”说完,母女俩紧紧地抱在一起。

  走出放映厅,我看见妈妈和阿姨眼睛都哭红了,可是我连泪都没流,可能我们还小,有些事不亲身经历是不会明白的。

唐山的大地震电影观后感2

  一直很想去看这部电影,周六下午特意排队去买了晚上21:10的电影票,可是人太多,我们的坐位被排到了前三排,所以视觉效果不如后坐,看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哭了多少次,但每一次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包括我隔壁的女生,哭的声音都变了,还一个劲的抱怨男友不应该带她来看!我看过以后心灵触动真的很大,眼前总是浮现电影里的场景!

  《唐山大地震》讲述了一个“23秒、32年”、一个家庭悲欢离合的故事。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7.8级大地震将唐山在23秒之内变成一片废墟。地震发生时,姐姐方登和弟弟方达被压在一块水泥板下,母亲元妮面对的却是只能救一个的痛苦选择(任何一个母亲做出这样的选择都会崩溃),说实话,在我把整部电影全看完的时候,我才发现,忏悔其实可以在坚定不移的信念之中,潜移默化成爱。那个母亲,在救孩子的时候,不停地重复,救两个,救两个。可是,人类之前对上帝犯下太过于严重的错误,救一个孩子是应得的。

  可能是因为那个时候重男轻女,冯小刚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在救人的时候母亲毅然选择了弟弟。在奶奶要把他抱回去的时候,为什么不在之前活生生的时候?被母亲放弃的小登,在奇迹般生还并被解放军收养的32年间,对母亲当初的选择一直不能释怀,而她的母亲同样在失去丈夫和女儿的巨大阴霾中,苦行僧般生活了32年。32年后家人意外重逢,心中的裂痕等待他们去修补。

  我哭了几次已经记不清了,里面的每一次哭,都有不一样的情绪酝酿,不是为哭而哭,而是细腻体味某种苦楚后,发自内心的真切痛感。比如方达要被奶奶带走,妈妈目送汽车渐远,流下了无助的泪水,儿子跑回来后抱着唯一的骨肉痛苦失声时;我完全能够理解此时母亲这种撕心裂腑的痛。比如小登的养父大吼:“这些年你去了哪里”后的嚎哭;比如小登与母亲重逢时的欲哭无泪以及后来在墓地的那次痛哭。几乎所有的'哭戏都在精准把握人物命运的脉搏以及观众的泪腺后,自然而然宣泄而出,让人感同身受。

  剧中妈妈元妮断然拒绝追求者,而坚守着自己的爱情:谁能拿命来对我好?甚至放弃了搬进楼房的机会,一直住在小平房里,怕老公和女儿的魂儿回来找不到家。也许只有经历了那样的生死场景才会有刻骨铭心的爱,才会甘愿从一而终。震后的家园几年间就建好了,而且越来越好,而经历了地震的人们心灵的重建却需要几十年甚至一生,心灵的重创都难以愈合!

  电影看到一半的时候,我突然发现时间过得太快。我才猛然感觉,电影取名为《唐山大地震》讲述大地震的时间连一半都没有、只有那么几个片断和场景。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想问。我认为这部片子的中心思想在于:亲情撕裂以后,怎样去挽救,怎样去抚平伤口,是一部温暖心灵的电影。电影本身的特技效果让我很震撼,内容也不能说不好看,只是在我眼中,能够让我有所感触,情感元素比较到位。而且它是一部灾难真实的记录片,这种活生生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记录片,包括里面5.12的镜头也在其中,在大地震之后,痛苦流涕,向死去的人忏悔。忏悔之后,就开始清醒,要将自己的家重新建成,重新发扬光大。

  由于时间背景,影片中许多的道具看了都特别有感觉:冰棍是用纸包着的、暖壶、茶缸子、电风扇、缝纫机、自行车、自行车把上挂着的篮子(是用包装条编的),把思绪带回到了童年!我想,可能很多朋友都会有同感,亲人永远是亲人,家,永远是你疲惫时停泊的港湾!就像剧中母亲元妮常说的一句话:没了,才知道什么是真没了!23秒可以改变一切,要珍惜现有的幸福,不要给自己留有遗憾!

  在近几年里,自然灾害不断发生,2020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和今年发生的青海玉树大地震,冯小刚此时拍摄《唐山大地震》具有时代意义,使我们对自然灾害的残酷性和破坏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能激励更多的同胞以各种方式去抗震救灾,不仅是剧中身在加拿大的小登,不仅是经历过地震而幸存的唐山救援队,更多的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尽自己所能,奉献爱心、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第一次,电影结束了,观众寂静的离开,面对最后一个镜头:20多万逝者名字的纪念碑,我相信大家都会陷入自己的沉思——活着真好!

唐山的大地震电影观后感3

  一:“救弟弟!”——李元妮

  一块石板,压着两个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换做是谁都无法来做这道二选一的生命选择题。但是,李元妮知道,选择一个,至少还留下了一个希望,如果耗下去,她的心中可能最终连瓦砾都不会剩下。因为对于一个母亲而言,当他的所有亲生骨肉都离他而去的时候,就是她自己的心灵步入地狱的一刻。

  最终,在死神的最后通牒下达之前,李元妮选择了方达。而直到多年之后的2008,直到与女儿重逢的一刻,她才知道,因为当时的决择,她留下了一个幽怨了32年的孤独灵魂,而这一切,全都是因为生死边缘的无奈选择。相信在元妮面对方登跪下的时候,她会觉得如果方登真的没能幸存,也许反而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解脱。

  二:“我是唐山人,我是在运尸体的卡车上醒过来的,你根本不懂!”——方登

  被抛弃过的人,才会懂得如何去珍惜。杨志并不是唐山人,他没有经历过那场刻骨铭心的灾难,换言之,他根本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牺牲。被母亲所抛弃的方登,当发现自己即将成为母亲的时候,宁可用名誉的代价来换回自己养育的生命。只因她不想让自己身上曾经发生过的悲剧重演,那样才是真正痛苦的牺牲。

  三:“这一生,还有哪个男人会拿命换我?”——李元妮

  元妮的生命是被另一条生命从死神手中交换回来的,所以,从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她的`内心就撕开了一道难以弥合的裂痕,那是方大强留给他的唯一纪念。

  32年来,元妮始终不愿搬离这座老宅,并非因为甘于清贫,而是因为心灵深处的愧疚。她觉得她没有资格抛开丈夫独自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因为那不仅是对方大强在天之灵最无情的亵渎,也更将是自己有生之年最深重的罪孽。

  四:“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李元妮

  1976,1987。四口变两口,两口再变一口。家庭成员的减少,折射的是元妮生命中一次又一次的离别。有暂时的,有永远的,但它们留下的痛,都是一样的。

  只有离开过,失去过,方能领会拥有的可贵和温暖。唐山,恰恰就是这样的一座城市。

  五:“我不是不记得,我是忘不掉!”——方登

  对于一个幼小的生命而言,真正的毁灭不是天降的灾难,而是亲人的背叛。在方登生命的临界点,她最爱的人和她坚信最爱她的人,竟会把她推向死神的魔掌。血泪流过,痛彻全身。她无法理解,更不能原谅。这是她与母亲之间似乎一生都难以填平的鸿沟。因为一个孤独的、被背叛的灵魂,是仇恨的最初起点。

  然而,身为一名医生,一个女人,方登并不冷血,更不冷酷。对于母亲曾经的背叛,她只是不愿面对,却从未选择过报复。多年之后,当同样的悲剧在另一群人身上重演,她更不会袖手旁观。而上苍,因为她心中留存的那一道光芒而被感动,将人世间最美的礼物赠与了这个善良的女孩,让一颗在风雨中蹒跚了32年的心,终于找到了依靠。

  六:“你怕我担心?我天天担心!”——方登养父

  一颗心灵从被抛弃到被重新接纳,就是亲情之塔从倒塌到重建的全过程。王德清和董桂兰,两个相伴多年,身后却无子女的军人夫妻,因为一场浩劫而意外得到了感受和给予亲情的机会。幸存的方登成为了他们的养女,有了一个新的家庭,虽然我们知道那终将不会是她心灵的最后一站。

  方登有没有把这个新家当做自己的归宿,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养父所给予她的亲情,是无可争议的真情。面对这样的父亲,即便方登记得自己不堪回首的身世,也已无关紧要。在他们彼此的心中,为对方所做的付出和牺牲,也许,早已超越了亲情的范畴。

  七:“妈没骗你……”——李元妮

  这也许是世界上最漫长的一个明天,原本只需要8个小时的一觉,却因为一次背叛整整睡了32年。那个在脸盆里被唤醒的西红柿,对于元妮,也许只是一种无力甚至苍白的赎罪。但对于方登,它却让一切曾经的偏见与淡漠都随风而逝。

  那个让方登曾经觉得无比遥远的“明天”,最终还是在他长大成人的那一刻到来了。在亲情的种子沉睡的32年里,方登也许不再奢求,甚至不再记得这个西红柿。

  殊不知母亲从没忘记过,在她的心里,这个水灵灵的西红柿,也许比金属还要沉重。

  于是,当“明天”真的成为今天的时候,方登也终于放下了过去,找到了真正属于她的那个全新的自我。

唐山的大地震电影观后感4

  带着对唐山地震那场浩劫追思的想法,看完这部片子,真是令我感动得无法自已。借用别人点评的一句话“真实情感。一个母亲的本能,两个孩子的眷念,几个家庭的真切。”任何一个有正义感,有善良心地,有血有肉的人,看过都会热泪盈眶,没有原因,只有顺着音乐与情节落泪,这是真情,这就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它讲述了一个“23秒、32年”的故事。

  1976年,唐山,卡车司机方大强和妻子李元妮、龙凤胎儿女方登、方达过着平凡幸福的生活。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了大地震。为救孩子,方大强死了,方登和方达被同一块楼板压在两边,无论人们想救哪一个,都要放弃另一个。元妮选择了从小体弱多病的弟弟方达,而头脑清醒的方登听到了母亲作出的抉择。

  震后,元妮独自抚养儿子,坚强地活了下来,劫后余生的方登被军人王德清夫妇领养,进入了全新的世界。母女、姐弟从此天各一方

  对于个人来说,在灾难中生存下来是一种幸运,但不可否认的是,地震所带来的后遗症,不仅仅是震后的生存问题,更可能是伴随终身的心理问题。电影《唐山大地震》表现了人在灾难面前的脆弱,同时也关注了灾后人们如何释怀并摆脱心灵的枷锁。

  我们回头再看看那段历史吧:

  唐山,一座上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已经在一场没有预报的特大地震中夷成废墟。中国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地球的震撼》一书,公布了以下数字:死亡242769人,重伤164851人,轻伤544000人。本世纪世界最惨痛的地震灾难发生了计算下伤亡:951620人。 地质灾害,是人类难以抵抗的灾害。尤其是地震,辐射面非常的广泛,地震什么时候来,来的时候有多大,这是根本无法完全预测和抵抗的。地震来临了,人们只有接受和面对灾难,死亡是必然,人间悲剧是必然。真的要好好珍惜活着的日子,健康的生活,做个对社会,对人类有益的事情!

  电影,只是给我们一个回忆的导火索,再高超的技术也无法还原地震时的现实。不过该片给我们留下了很多难以忘怀的情节。

  主演徐帆演绎的李元妮,在震后长期自己独立生活,拒绝了再婚,她的一段台词叫我很感动——儿子问“妈你为什么不再找个人?”她回答:“对不起你爸!”儿问:“可是爸已经没了很多年了!”母亲回答:“你知道啥叫没了?没了才知道没了”。母亲说:“你爸是用生命换回了我!不是她推我一把冲进去的人就是我,死的就是我!哪个男人肯用生命救护我呢!”她的这段话,很感人。作为弱势群体的女人,尤其是震后那种重建,一个女人是多艰难,可想而知!但是她为了自己的男人选择了一辈子独守空房!这种选择,让我理解了父辈们的爱情观是那么的质朴但却如此的忠贞!

  让我非常感动的还有最后去公墓的时候,当打开女儿那座墓室,里面整齐的码放着一摞课本,小学到高中的,只要弟弟方达有的,母亲心中已经死亡的.姐姐“方登” 就一定有,这些书是给地下的方登买的,母亲当时无奈,在只有选择救助一个的时候,最后她的“全部都救”被打垮后她无力的呼出“救弟弟”。

  这三个字,母亲愧疚了32年,在这32年里她是最难过的。 这三个字,女儿听到了,在她等待死亡的时候绝望过,在她被陈道明主演的王德清领养后也一直记着这个仇恨,她恨母亲这句话,她恨,所以32年她打消了王德清夫妇多次告诉她该回唐山找找亲人的建议。可是,当女儿32年后看到母亲为她所做的这一切之后,她跪下了,她哭了,“对不起”又是三个字她说了不下20回。 世界上,没人任何力量可以超过“亲情”这两个字!

  携手在忙碌中知道去看一次《唐山大地震》的所有同胞,我们的眼泪淹没了商业利益浓重的电影院的同时,我们的心灵在世界的各个地方有过了1次碰撞。在我们这些有感情的人们的努力下,这个地球才得以净化,才会得以世代延续和繁衍!我们改变不了别人,我们就继续我们自己。

唐山的大地震电影观后感5

  走进影院之前,就已经知道这是一部“催泪弹”式的电影。看到检票台上的纸巾时,我暗自揶揄道:冯小刚还来这一套呢!影片开幕前,我特地调整一下情绪,自我感觉“泪点”已经上升到比较安全的高度,没想到影片结束时,还是用掉了半包纸巾。

  《唐山大地震》讲述的是1976年7月发生在唐山的大地震引发的故事,故事围绕丈夫方大强、妻子李元妮和他们的龙凤胎儿女姐姐方登、弟弟方达展开。地震来临的时候,丈夫推开妻子,自己冲进大楼救孩子时不幸遇难。李元妮痛失丈夫后,还要面临更加残忍的选择:两个孩子被同一块楼板压在两端,只能救一个,她选择了方达。方登虽奇迹生还,但妈妈的选择成为她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宁愿被收养也不愿意回自己的家。地震以后,单身的李元妮、被收养的方登、残疾的方达,仍然要迎接扑面而来的日子,要面对生活、工作、学习、感情等一系列的问题……

  影片没有花过多的笔墨去渲染地震场景,而把重点放在地震中、地震后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中。导演分别以李元妮一家、方登养父母一家为主线推进故事的发展,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肢体动作展示生活细节,让观众在这些细节中体会到人世间的真情,并为之动容。

  夫妻情深

  夫妻之情是影片感人至深的重要元素。生死瞬间,方大强把妻子李元妮推到了安全地带,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却永远留住了妻子的心,以后的日子里,元妮就守护着对丈夫的爱过日子。当观众看到荧幕上的元妮边烧纸钱边向丈夫唠叨着回家的路,当观众听到元妮既伤感又自豪地说出“有哪个男人能用命对我好啊?我这辈子就给他当媳妇儿,我一点都不亏!”的时候,有几个能够不动容?片中关于方登养父母感情的戏份不多,但是导演通过有限的几场戏、几句台词,渲染了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真情,令人感动。

  母子、父女情真

  亲情也是影片打动人心的重磅武器。方大强不幸遇难后,年迈的母亲从山东老家赶到唐山,字字句句透漏着母子情深,转而想把对儿子的爱寄托在孙子方达身上,把他带回山东抚养;而方达是地震后元妮唯一活着的家人,如果儿子再被带走,元妮生活中的希望将彻底破灭。这场戏将中国家庭中婆婆、媳妇、小姑子之间的微妙关系表达得干脆透彻,既符合中国家庭的'伦理,又让人于心不忍,长途汽车载着方登离开时,荧幕上的元妮悲痛欲绝,电影院里有几个孩子大声哭起来……

  成年的方登回家跟母亲团圆的片段,蕴含着浓浓的母女情。元妮在盆里泡了几个西红柿等着女儿回来吃,终于实现了32年前“明天买给你吃”的那个承诺;这个内心强大的女人,用整整32年的回忆和一个下跪,来弥补自己的愧疚,让人萧然泪下。方登的养父在与她失去联系多年后再见面时,一句“怕我担心?我日日夜夜都担心!”,一个苍老的大手拍打沙发扶手的动作,让观众感受到了父亲对于女儿的爱和情。

  手足情浓

  手足之情也是影片中不可或缺的感人要素。少年的方达在街上被人欺负后,姐姐方登虽然明显打不过对方,但还是义无反顾地为弟弟出气,然后一起奔逃,眼里一直看着弟弟,手里始终紧抱着电风扇。多年以后,在汶川地震救灾现场,他与弟弟不期而遇,后来见到她对母亲时说,“我从看到方达的第一眼,就开始后悔!他是我的弟弟啊,他活着,多好啊!”,这时的方登已经意识到,如果姐弟俩遇到危险,她一定会舍身去救弟弟,而母亲不过是没经过她的同意,做了一个她也会做出的选择。正是因为对弟弟的爱,才让方登意识到自己对母亲的“残忍”,最终找回32年前那种对母亲的感情。

  影片大团圆式的结局,让几度落泪的观众们得到一丝安慰。人间处处有真情,尤其是在地震那样的特殊背景下,除了影片中的几种情,更多的还有军民鱼水情、同胞互助情等等,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汶川地震救灾现场的一位子弟兵说的话“求求你让我去吧,我还能救一个”……

  特别佩服徐帆,用精湛的演技诠释了一个女人生命中的多样真情。正是人世间的这种种真情,温暖着我们每个人,凝聚着我们的力量,激励着我们的民族互帮互助、勇敢前行。写到这里,泪水再次濡湿了双眼。

【唐山的大地震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10-21

电影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2-12

电影唐山大地震观后感03-11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11-28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07-17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10-25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1-01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0-16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0-03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