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应用文>教学反思>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时间:2021-02-13 09:59:5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1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赞许的。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

  这篇课文的切入口在哪里?通过反复朗读,揣摩思考,最后决定还是从题目中的“住宅”入手吧。

  1、利用动物和人类的“住宅”的联系与区别,造成悬念,引起孩子学习的兴趣。说说动物住处的称呼,那么作者为什么把蟋蟀的住处称为住宅呢?让学生在拓展中积累,在比较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2、从“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并结合课文内容的学习进行拟人句的学习,拟人句其实是文章很大的亮点,它奠定了此文不仅是科学说明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地位。文章语言乍看平实,其实是涵盖着作者浓浓的情怀。当学生找出拟人句时我趁机进行朗读指导,很好地把握了语感训练的机会。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学习观察,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自然的教育。

  3、让孩子成为蟋蟀住宅的开发商,把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带入课堂,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衔接,语文与实践的融合。因为刚学过的《鸟的天堂》一课,曾有过写“导游词”的练习,这样把“广告词”的训练纳入课堂不会太难。

  4、为了开阔眼界,增加阅读量,搞好课内外结合,学完本课后,让孩子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培养孩子善于观察的习惯,热爱大自然和敢于探索大自然的激情。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2

  没有个性就没有鲜活的人的发展,就没有创造性人才的出现。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背景下学习,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学生天性得到保护,个性得以张扬。

  在学习《蟋蟀的住宅》一课时,我鼓励学生把书中描写的蟋摔的“大厅”、“平台”、“卧室”画了出来,而且还把想象出来的蟋蟀的“储藏室”、“卫生间”等也画了出来,把对课文的理解、孩子的童真童趣用笔墨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并把他们的创作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让他们结合课文一一介绍画画的意图和独创之处,使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为了张扬学生的个性,我们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充分地结合自身爱好特点,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表现手法,自己给自己设计特色作业。学生的创造空间有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再也不像过去那样,面对单一的语文、数学、英语等作业题,感到枯燥乏味了。学生的兴趣有了,自己本身的潜在力也就发挥出来了。如学生自己给自己设计的课内特色作业,“比比谁的手最巧”、“生活中的语文”、“生活中的数学”、“给文配画图”等。学生给自己设计的课外特色作业,“美丽的童年文选”、“双语手抄报”、“照片积累”、“数学乐园”、“小课题日记”、“小课题研究报告”、“书画天地”、“我的画像”、“我的设想”、“我的童话”等。看着学生这些富有个性特色的作业,我们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和高兴。我们知道,这些特色作业是学生怀着极大的热情去精心设计的,这里闪烁着孩子的创造和智慧的火花。随着特色作业的不断出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不断丰富,课堂学习变得更加生机勃勃,多姿多彩,为新教学注入了旺盛的活力。?通过实践探索,我们帮助学生构建了一些符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式,合作交流式,体验感悟式,操作实践式,发现质疑式,问题探究式等,从而实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一“封闭型”向多样“开放型”的根本性转变。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3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让学生抓住重点,纵横对比,以点带面来理解课文: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一个伟大的工程?老师的住宅比蟋蟀的住宅大得多,装修也好得多,为什么反而没有蟋蟀的住宅出名呢?学生从课文中找了大量的例子来证明蟋蟀挖掘住宅的不易,还指出老师的住宅虽然好,但全是别人完成的。

  学生找得高兴,我也教得轻松,在快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就突破了难点。

  在教学“随遇而安”这个词语的时候,我采用对比的方式,把其他小动物的选择住宅的方式与蟋蟀做比较,从而体会蟋蟀在选择住宅时总是“慎重”。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4

  《蟋蟀的住宅》是法国著名作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赞许的。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

  这节课设计是首先目标引路,利用课件让学生自学课文,重点让学生理解蟋蟀住宅特点和住宅修建过程,同时领悟作者在介绍时的运用说明方法;接着让学生提出问题后进行协作学习,对比学习,学生把生活中人们的住宅和蟋蟀的住宅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悟到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然后采用变换角色的教法,让学生扮演蟋蟀工程师来介绍自己如何建筑住宅,住宅有什么的特点等,通过学生当主角,老师充当一位听者,师生的角色互换,这样反馈练习,解决了难点;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蟋蟀的资料,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长了见识,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5

  那天,上《蟋蟀的住宅》这节课时,我按一贯的步骤进行教学:导入新课,检查预习;细读课文,深入理解;再读课文,质疑解惑的步骤进行着。只要完成最后一个问题“谈谈学了这课后的感想”,这节课就顺利结束了。

  当我抛出问题后,一个学生举手说:“老师,我认为蟋蟀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有个地方住不就行了!一个小小的洞,竟从初冬忙到初春。看来不肯随遇而安并不好”。他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就似开了锅。极力反对这个观点的、同意这个看法的各说不一,有些好争议的学生脸都争红了……

  一节原本设计好了的、即将结束的“正常”课,出现了这样的局面。看着这场面,简直叫“乱堂”了。是压制学生的发言,按原计划结束本课,还是借此给学生一个空间,来个“自由”谈?看着这课堂我迅速的思考着。

  我拍拍手示意学生静下来,说:同学们,有想法、有感受这是好事,但如此“以声压人”,既解决不了问题,别人也难以听到你的高见。这样吧:如果想继续谈论,我们可分成三方:认为随遇而安“好”的为一方;认为随遇而安“不好”的为一方;中立者为一方,发表自己的感受,要有理有据。行不行?

  学生当然是拥护的。三方学生各举了不少了例子:什么麻雀的、喜鹊的、寒号鸟的、燕子的,甚至有学生还说到了“鲁宾逊漂流记”的故事……总之都大谈阔论、直抒胸臆。

  这是自我教学这篇课文以来从没出现的一种局面。听着他们的辩论,我也在重新思考:我应该给学生一个怎样满意而正确的答案?我难以给学生一个标准的答案。这时,我突然从他们的争议想起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们听,让他们自己去判断、比较、做结论会怎么样?我决定马上开讲:

  同学们,生活中的许多事,往往难以用一个‘好’与‘不好’去评判,我就给你们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听完后你们再去评判‘蟋蟀’吧。

  记得那年八月,我和另一学校的一名老师乘船去大连学习,为了给学校节省开支,我们没买卧铺票只买了便宜的座号。当时船舱里有许多空座号,那位老师吃好喝好后就着相邻的两个椅子,头枕提包蜷缩而睡。两三个小时过去了,她依然睡得很香。快到大连了,我叫醒她,她起来后精神饱满,而我因难以适应这样的“卧室和床”,在晃荡的船上硬坐了六、七个小时,感到头昏脑胀,非常劳累。我对她说:真羡慕你,这样的环境下都能睡上一觉。她说:这算什么,去年我们几个去西安,火车上挤得要命,我在别人的座椅下铺上一张报纸,美美地睡了一觉,下火车后,同去的人个个喊腰酸腿胀,而我精神饱满的按自己的计划去游览……

  老师讲这个亲身体会,是想让你们思考:对不同的环境、条件、困难,应持不同的看法,正确看待、理解,并做到“不肯随遇而安”而又能够“随遇而安”,让我们树立一种既是积极的又是健全的人生观。

  教室里立即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想:从自发的掌声中判断,学生听懂了我的故事,也理解了“蟋蟀”的精神。

  这是一节“打乱”了“常规”的课,然而我感谢孩子们,是他们那没有“禁锢”的思想,转变了我“固有”的教学思路,让我的教学从今后“多出一条”逆向的走法。吃苦耐劳的精神固然是值得我们学习,但怎样辩证的看待“不肯随遇而安”与“随遇而安”?我们是否一定要让学生只知道、只接受“不肯随遇而安”的人生启蒙教育?

  是啊,有道是“任何一门学科的任何教学大纲只是包含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围的知识,而没有包含活生生的儿童”。 教材只能作为一个范本,一个例子,而教学引用的“教材”应该是多样、丰富、宽泛、灵活的。对于类似的问题,我们完全可采用与学生进行一分为二的探讨,引导他们树立辩证看问题的意识。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真正做到: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关注的是“人”,而不是让教与学去适应教材。阅读的开放,学生就会有多元的阅读、多元的思考,伴随着情境性问题的产生,学生往往会持不同的观点,会有难以解决的“冲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同时,在认真倾听他们的基础上,给他们一个引导、判定、建议和解决的思路。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假如我们仅仅把知识局限在这个教科书中,课堂教学将会成为脱离生活,不能反映生活,不能适应生活,不能被生活所应用的一种“空洞”的教育。在对于学科知识的传授中,一名教师万万不能把“知识”与“现实生活”;“科学”与“人文关怀”相脱离。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6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经典的科学小品文。

  今天用了两个课时跟孩子们一起把课文学完了。从教学策略的选择上,仍坚持“读议结合,以读为主”的原则,把大量时间放在了引导学生读课文上面。

  根据课文的层次,或以自然段为单位,或者按照意义段来读,考虑到教学时间不宽裕,在朗读要求上没有提出过高的标准,只是强调要读准确、读整齐。读完之后,让孩子们议一议段落的基本大意,这样做是为了训练孩子概括段意的能力,是课程标准明确要求的。议了段意,通常会由我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

  如读完本课前第二自然段,我设计的问题是“蟋蟀选择住址的标准是什么?跟其他动物相比,蟋蟀的做法体现了什么?”,孩子们很快就找到了“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不肯随遇而安”、“慎重”等关键词,在集体探究了随遇而安、慎重两个词语的意思之后,孩子们对蟋蟀选择住址的标准和讲究程度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而后再读课文,感觉就明显不一样了。讲到蟋蟀住宅的特点时,根据课文的表述,我跟孩子们一起在黑板上画出了蟋蟀住宅剖面图,洞口的位置在哪里,平坦的平台以及九寸深、一指宽的隧道,都被直观呈现了出来。我感觉这样做效果不错。

  蟋蟀是怎样建造住宅的,也是解读课文的一个重点。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这部分内容讲得有些局促,对教材的挖掘不太够,只重点帮助孩子们理解了前足扒土、后足踏地、两排锯推土等内容,缺少了对蟋蟀弱小与建造住宅工程量巨大的分析对比,也没能对作者细致入微、极富耐心的观察加以提示,更不要说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了。而这个是本单元教学的重中之中。因此,我对这两个课时总的自我评价是:教学目标达成度低,教学效果不理想。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7

  本文教学时我注重一个“趣”字,在了解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后,我让学生给蟋蟀的住宅设计广告词,学生有的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蟋蟀的是自己住宅的建筑师。”有的说:“我的住宅有阳台、有卧室、有客厅,非常舒服,快来看啊!”在了解蟋蟀是怎样挖掘的时候,我让学生找到相关的动词:“扒、推、抛”等词,让学生边做动作边理解,学生手动起来了,思维也动起来了,在最后学完本课时, 我还各学生一起把课文编成了儿歌。

  蟋蟀和蝉

  啊门啊前一只小蟋蟀,啊正啊正在挖住宅,

  工具柔弱又简单哪,一点一点往下挖。

  啊树啊上有两只蝉,啊嘻啊嘻哈哈在笑它。

  现成的洞穴到处有啊,何必辛苦自己挖。

  啊蝉啊蝉儿你不要笑,自己造的住宅才最舒服。

  这首歌儿一唱,学生不仅兴趣高涨,也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记忆。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8

  这是一篇说明文,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真实地介绍了蟋蟀住宅地址的选择、蟋蟀的住宅特点和怎样修建住宅的,赞扬了蟋蟀不辞劳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本节课教学重点是住宅的特点和怎样修建这两部分。

  1、在本节课的导入部分,安排介绍蟋蟀的相关知识背景,设法激起孩子的学习兴奋点。同时根据“住宅”这个词语的运用,引导学生理解整篇课文中拟人手法的运用。同时,初步感知作者对蟋蟀的特殊感情。

  2、让学生在反复的读课文和预习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每段的大意,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后,可以把课文分为几部分,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这篇课文。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概括课文的大意时,有些难度,需要老师在引导上下功夫。

  3、对于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围绕着“随遇而安”这个词语展开,首先让学生说一说这个词语的意思,然后,在课文中找到这个词语,想一想,“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然后,逐步引导学生思考蟋蟀选址的特点。这部分的学习较为容易,学生很好理解。

  4、对于蟋蟀住宅的特点,这部分的学习概括难度较大,我主要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反复地读这一部分的内容,然后再在小组里讨论,学着用一个词语概括,然后把概括的词语写在黑板上。这种方法,学生都很积极,找了很多的词语,基本上都概括出来了。有些较为隐蔽的特点,引导的基础上再进行补充。当然,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很活跃,但是,需要老师很好地控制课堂秩序。对于这一部分,还要提到的就是语言的生动活泼,这里需要老师较高的基本功,语言的魅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朗读把它表现出来。这里拟人句的运用,都是学生日后写作文可以用到的。

  5、但是在教学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我认为有些课文,我们很难把它完全地分为几部分,比如说《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我经过反复地推敲,查阅了相关的参考资料,我认为,这篇课文的前面一部分和后面一部分内容很难进行严格的划分,这样在整体感知课文的时候,学生理解就存在困难。最大的困难

  还是情感方面,我认为,现在的小学生很难理解当时作者写文章时候的情感,因为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兴趣、爱好也产生了变化,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很难深入体会。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9

  这是人教课标版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二单元——观察与发现主题单元的一篇课文,而蟋蟀,是我最喜欢的一种昆虫,学校操场的草地上可以经常看见,也应该是每位学生喜闻乐‘道’的,因而,我选择了这一课参加学校的公开课比武。

  为了上好这一课,我做了大量的准备。首先我再次熟悉课文和教参,翻阅以前多次上这课的记录,回忆学生昔日的表现,还上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努力寻找新的突破点进行创新教学。在重难点确定好之后,我给这一课设计了两课时:第一课时,我主要是教学生字,读通课文,了解作者;第二课时抓住课文内容,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既能轻松学到知识,又能学到作者的观察方法。可怎么突破重难点呢?我考虑必须要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之中。而要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直观的课文教学录像和课件应是首选。于是,我又在网上进行了大量的搜索,“皇天不负有心人”,还真让我找到了一个生动清晰的全文动画教学录像。接下来,我开始认真的设计第二课时教案:开始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摈弃了以前带实物上课的教法,选择以出示蟋蟀叫的录像开头,然后质疑课题,辐射全文,自然过渡到课文的教学重点上。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两个重点,我把前面在网上找到的全文动画教学录像分割成了两部分,即蟋蟀住宅的特点和蟋蟀建宅过程,引导学生边看边思考前面提出的问题,看完录像后,让学生再次进行文本阅读,进一步寻找答案,在交流时,我并不满足学生找到的答案,而更注重他们读后的感悟,设计了“从这里你能体会到……读出了什么,你是从课文哪里知道的?”这样的既紧密联系文本,又启发学生思维的话语,努力突破重点。为了突破难点,我除了精心设计启发式教学语言外,还设计了模仿蟋蟀,在音乐声中进行动作体验和角色转换,广告创意的环节,同时还自己制作了一些课件,如:为了让学生理解“伟大的工程”一词,我在网上搜索了长城、鸟巢、颐和园、天坛、人民大会堂等建筑物的的图片制作了直观精美的幻灯片,这样的一些教学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真正的进入文本,入情入境,在快乐体验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课的最后,除了简短的总结外,我还设计了一个跟着熟悉的音乐齐唱《蟋蟀和蝉之歌》的收尾,目的是照应开头,整体归纳,进一步突出重难点,激发学生对蟋蟀喜爱和敬佩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学习蟋蟀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10

  在讲解蟋蟀的住宅特点的时候,我先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5、6、7自然段,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然后通过“寻找蟋蟀真正的家”评画活动调动学生的探究欲。通过四幅画的观察和比较,让学生或多或少的加强了对蟋蟀住宅特点的了解,最后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对这些特点进行概括和归纳。这种活动表面上是评画,实际上是学文。学生全身心的投入,饶有兴趣的评讲,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另外,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伟大的工程”这句话的含义时,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古今中外人类所创造的一些伟大的工程图片。在轻松的乐曲中,学生不仅欣赏到了优美的画面,赞叹人类的智慧和劳动,更多的是从中深刻的领悟到了“蟋蟀的住宅也是靠它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创造的,同样也是一座伟大的工程”的深刻内涵,从而对蟋蟀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产生敬佩之情。

  在为了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思维拓展,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假如你就是蟋蟀工程师,要参加昆虫王国的住宅设计大赛,你能为自己的住宅设计广告词吗?广告词要简洁明了,琅琅上口,最好能抓住蟋蟀住宅的特点。”听了我的引导,学生们跃跃欲试,思考交流一会儿后,争先恐后的站起来,绘声绘色的介绍、讲解。他们抓住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构造,通过自己编写广告词形象、生动的描述出来,那一举手一投足的动作神情仿佛自己真的就是一个蟋蟀工程师,完全进入了角色。听得同学也是津津有味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由于形式新颖,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说、大胆说、创造说的兴趣,又容易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任何一节课都是一节遗憾的艺术,它不同于普通的艺术,可以预先一遍又一遍的排演,它潜伏了更多的随机性和多变性,既要有专家般深邃的眼光,又要有逢“场”作戏的应变能力。在我的课中也存在一些美中不足之处。如:在教学“随遇而安”一词时,虽然我在教学设计中安排了通过引导学生对本段中的重点词句进行分析或者结合生活实际来帮助理解,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忽视了学生感情朗读的训练和对蟋蟀不辞劳苦、不肯随遇而安精神的感悟。另外从整体上看,教师让学生充分研读课文的时间安排较少,学生获得的知识比较零碎。在课堂教学快结束时,教师也没有对整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概括。

  最后,非常感谢迎江区语文教研室给我这次锻炼和施展的机会,感谢各位领导、老师对我的关心和培养。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争取不辜负领导、老师们对我的鼓励和期望。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11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赞许的。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这是一篇说明文,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真实地介绍了蟋蟀住宅地址的选择、蟋蟀的住宅特点和修建经过,赞扬了蟋蟀不辞劳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本节课重点研究选择地址和住宅的特点两部分 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这一节课,感慨颇多,提炼点滴并整理如下:

  1、引题设法激起孩子的学习兴奋点,利用动物和人类的”住宅“的联系及区别,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说说动物住处的称呼,让学生在拓展中积累,在比较中感受作者的感情。

  2、课堂伊始,利用孩子强烈的好奇心理,设计为: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出示蟋蟀的图片)谁认识这个小家伙?说说你对它的了解。此举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因为农村的小孩对蟋蟀大概了解一些,已不足为奇,尤其夏天到来时到处可见,同学们纷纷举手竞相猜测回答,为学习新课营造了积极的心理氛围;在解释”暴雨“一词时,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当中我们经历过的又急又大的雨,正好我讲课的前天晚上下了一场大暴雨,同学们立刻想到了那是怎样的情景,()于是联想的遇到这样的雨蟋蟀的住宅也会马上变干的,接着追问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地势,是朝着阳光的堤岸上,理解”堤岸“这个词,有一个同学说出了自己的理解,我认为很好,为了全体同学都能理解我特意准备了两张图片示意学生观看,这样更直观。由此一步一步学生联想到小蟋蟀的聪明,仔细,有头脑。联想到作者是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才发现的这青草丛中隐蔽的隧道。

  3、从”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并适时地进行拟人句的学习,这其实是文章很大的亮色,它奠定了此文不仅是科学说明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地位。而我则显然是重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因为这语言乍看平实,其实是涵盖着作者浓浓的情怀。当学生找出拟人句时我没有重点地来指导朗读,失去了很好的语感训练机会。如果有再一次的教学,我一定要加强对感情的体会和朗读指导,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学习观察,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自然的教育。

  4、但是在教学中还是存在着于都问题,多元化的朗读没有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文中我,亲自用板画演示的住宅的样子,但是可惜的是,没有让学生亲身去体会一下,还有留下了一些小小的遗憾,在充分激发学生兴趣上多下功夫!当然,任何一节课都是一节遗憾的艺术,它不同于普通的艺术,可以预先一遍又一遍的排演,它潜伏了更多的随机性和多变性,既要有专家般深邃的眼光,又要有逢”场“作戏的应变能力。而我这点还不能够应对自如,总之还是有一些小紧张,希望在更多的平台得以锻炼,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5、感谢教育组组织这样的活动,活动中我们锻炼着,成长着;感谢各位校长、主任不辞辛苦任劳任怨的全程陪伴认真评价;感谢给予我帮助的所有的朋友们、同学们,真心谢谢!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大家的智慧和自己虚心的态度。高一英语教学反思高中数学教学反思美术教学反思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12

  首先目标引路,让学生自学课文,重点让学生理解蟋蟀住宅特点和住宅修建过程,同时领悟作者在介绍时的运用说明方法;

  接着让学生提出问题后进行协作学习,对比学习,学生把生活中人们的住宅和蟋蟀的住宅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悟到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然后采用变换角色的教法,让学生扮演蟋蟀工程师来介绍自己如何建筑住宅,住宅有什么的特点等,通过学生当主角,老师充当一位听者,师生的角色互换,这样反馈练习,解决了难点;

  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蟋蟀的资料,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长了见识,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安排学生小练笔,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写一种小动物。

  首先目标引路,让学生自学课文,重点让学生理解蟋蟀住宅特点和住宅修建过程,同时领悟作者在介绍时的运用说明方法;

  接着让学生提出问题后进行协作学习,对比学习,学生把生活中人们的住宅和蟋蟀的住宅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悟到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然后采用变换角色的教法,让学生扮演蟋蟀工程师来介绍自己如何建筑住宅,住宅有什么的特点等,通过学生当主角,老师充当一位听者,师生的角色互换,这样反馈练习,解决了难点;

  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蟋蟀的资料,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长了见识,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安排学生小练笔,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写一种小动物。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13

  《蟋蟀的住宅》是小学六年制第七册第二组中的第三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赞许的。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资料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因此,在这节课上,我尝试“自主探究,点拨启导,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运用,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1、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质疑。

  在学生细读课文,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在读懂的文字旁边写上见解和感悟。标记出不理解的句段并提出问题。小组交流并解决问题、老师归纳关键疑问。根据小组交流的状况,老师归纳出具有共性的重点问题。如:法布尔为什么不把蟋蟀居住的地方称作“巢、洞、窝”,而是把它称作“住宅”呢?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它是怎样选址的?它的住宅有什么特点?蟋蟀是怎样挖的?他的住宅为什么能够算是“伟大的工程”?

  我循着作者的思路,带着学生好好地去欣赏住宅,对住宅做进一步的了解和新的发现,在不断的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这是伟大的工程,情感的升华水到渠成,而不是给学生一个“伟大工程”的结论,要学生去论证这个结论。这样就极大的尊重了学生的主体,真实地做到了让学生自主探究。

  2、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

  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方法,这节课我是十分重视读的。除此之外,我还运用了多种读的方法。

  比如在联系上下文读、比较读中抓住关键词品“随遇而安”。蟋蟀不肯随遇而安,这一点和大多的昆虫不一样,那么蟋蟀是怎样做的?其他昆虫又是如何做的呢?谁能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我读课文的体会说一说“随遇而安”的意思?反复读“蟋蟀和它们不一样,不肯随遇而安。”这一句,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在读思议结合中品草“半掩”的高明;在读写迁移中品“巢穴”“住宅”“家”之间的不一样含义及文字背后的不一样情感。教师创设情境,请学生“听话想象”,蟋蟀会唱些什么呢?孩子们浮想联翩,一个会劳动会生活的小蟋蟀深深印在了他们心上。课外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写自我喜欢的小动物。这都是在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正因为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意识,课堂显得和谐并充满生命的活力。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14

  一、备课

  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备课前上网搜集了一些教学实录和视频片段,虽然非常精彩,但总感觉无法融入自己的感受。

  二、上课

  对于课文的讲解详尽到位,但应该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要注重教学方式,要注重交流,特别是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形式交流;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问题不要过多,要有价值。

  课堂结构不够完整,下课前应强调本节课的重点,课堂小结要及时到位。

  三、课后练习

  对于配套练习要及时准确的练习、讲解、检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把课文的学习转化为一种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四、板书

  要了解学生的学龄特点,在书写板书时要规范准确,切忌连笔。

  板书设计要精炼、到位,起到概括课文内容的目的。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15

  课堂教学中的许多情况往往有着很大程度上的随机性。课标中指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阅读教学是个性化的行为。”

  今天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学完后,我总结到:蟋蟀只是一个小小的昆虫,可是却凭着它柔弱的工具建造了伟大的住宅,那么,你从它的身上学到了什么呢?学生一个个都很踊跃。

  生:我以后要学习它坚持不懈的精神。

  生:我要向它学习,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

  生:我要学习它吃苦耐劳的精神。

  生:蟋蟀用柔弱的工具去挖掘泥土,住宅建好后还不断修整,力求最好,我以后也要像它一样,精益求精。

  通过学生的回答,我看到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本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些回答都在我的意料之中。这时,我班的小调皮张文宇站起来说:“老师,我不向它学习,蟋蟀是害虫,它们每年都要毁害好多庄稼,农民都想消灭它们。”听了他的话,我没有立刻急着去辩解,只是笑着说,张文宇同学考虑得很周到,你们认为他说得对吗?同意他的观点吗?

  同学们议论纷纷:

  生:老师,我觉得他说的有点对,庄稼对农民伯伯来说太重要了。

  生:我觉得他太片面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蟋蟀是害虫,但是它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去学习呀。

  这时,更多的同学举起了手,课堂气氛更活跃了。

  生:老师,我认为刚才那个同学说得很对,人也是这样,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不能因为他的一些缺点就说这个人不好。就像张文宇一样,虽然他平时很调皮,但是他在学习上特爱动脑筋,爱思考问题,这点非常值得我学习。

  生: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是这个道理。

  还要我说什么哪,同学们一个个精彩的回答不就是最好的答案吗?这节课比我预想的要生动得多,价值更大。

  反思

  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注重生成与建构,淡化预设与讲解。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的疑问入手,体现以学定教,因需施教。教师应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做适当的调整,让自己的设计意图融进学生的思维。

  上面的案例中,学生对蟋蟀产生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是教师没有想到的,如果这时老师只是遵循备考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驳,我觉得这不是“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不是以学生为本的体现。教师充分利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让学生去想,去发表自己的见解,才得出一个个精彩的回答:看事物要一分为二;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缺点,要学习别人的优点

  《蟋蟀的住宅》的教学让我感悟到,教师要与课堂一起成长。对学生的意外之举要给予关注,这样,课堂中才会出现更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2.《蟋蟀的住宅》说课稿

3.《电脑住宅》教学反思

4.《蟋蟀的住宅》读后感

5.蟋蟀小学作文

6.蟋蟀观察日记

7.鸟语的教学反思

8.《anenin》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