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应用文>教学反思>《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时间:2022-11-11 08:21:4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15篇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1

  《我要的是葫芦》一课,语言生动形象,十分贴近儿童生活,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这篇寓言讲述的是有个人种了一课葫芦,他一心盼望葫芦快快长大,但是却全然不顾葫芦叶子上的蚜虫,最终导致蚜虫越长越多,那些可爱的小葫芦一个个全落下来的结果。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识字和积累词汇,体会人物心情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并懂得与课文有关道理是难点。

  课后我做了一下几点思考:

  一、充满童趣

  《我要的是葫芦》中种葫芦的人让人觉得可笑、可气,又可怜。可笑的是他的无知愚昧,可气的是他不听邻居的劝告,可怜的是他那么喜爱葫芦,结果却一无所获。

  在第一课时,请学生给那个人取了一个雅号:葫芦先生。叫起来既顺口又亲切,让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不少。在课文教学的最后,我问:那个人那么喜爱葫芦,所以给他取了一个雅号叫葫芦先生,现在你看看,他还可以称做葫芦先生吗?不。他做事那么糊涂,该称他?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糊涂先生。”他不听劝告一意孤行,是?固执先生。与此同时,课堂上发出了一阵笑声,我觉得学生在笑糊涂先生的同时对文本所蕴涵的道理一定有所感悟。

  二、在语境中识字学词。

  “盯”字是本文的生字,又是一个帮助理解课文的重点字,教学时可以紧抓这个“盯”字“大做文章”。遗憾的是我在课堂上处理不够到位。

  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爱葫芦?

  生:盯着。

  师:盯字怎么记?

  生:目+丁。

  师:目和什么有关?

  生:眼睛。

  师:葫芦先生,你用眼睛看着谁啊?

  生:葫芦

  师:只看着葫芦没有东张西望吗?

  生:没有。

  师;认真地只看着一样东西就叫盯着。

  (可以这样修改)

  师:盯着葫芦干什么?

  师:为什么用盯而不用看?

  师:你能把他对葫芦的喜爱读出来吗?

  反思:字词学习是低年级的重点,如何让识字学词更有效?那就要重视联系上下文,进行言语训练,在具体的语境中帮助学生理解了词语。适时引导运用,不搞机械的、单一的识字读词。在教学“盯”字时,我虽然有这样的意识,可是并没有处理好,只解决了“盯”的字义,没有起到理解课文的作用,如果在此基础上追问:盯着葫芦干什么?为什么用盯而不用看?我想这样的设计更能使学生理解葫芦先生对葫芦的爱。在具体的语境中学词语,不仅能帮助学生解读文本,而且能培养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三、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朗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

  理解:“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师:听了邻居的劝告,他是怎么说的?

  生: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叶子上的蚜虫还用治?”读着这句话,猜猜葫芦先生的心里想的是什么?

  生:长了蚜虫没关系的,我才不在乎。

  生:我不怕蚜虫。

  随机教学“治”。

  师:葫芦先生认为用不用治?

  生:不用。

  (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师:读一读上面两个句子,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句是还用,标点是“?”第二句是不用,标点是“。”

  师:句子不同,语气也不同,可是它们的意思是?

  生:一样的。师:谁能读出它们不同的语气呢?

  (指名多个学生读,齐读。)

  师:那你们认为要不要治呢?

  生:(要治)

  反思:

  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因此,可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这也是本文的重难点所在。朗读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思维,特别是对低年级的学生,在理解句子前首先要读,不止是读通,还要设计一个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的问题,读懂句子。所以在教学时我没有直接出示两句话,告诉学生反问句该怎么读,陈述句该怎么读,而是先让他们读懂“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葫芦先生认为用不用治蚜虫?在明白葫芦先生的意思是不用治之后,再出示“叶子上的虫不用治。”通过对比,让学生明白虽然句子不同,语气也不同,可是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同时也体会到葫芦先生不听劝告,不治蚜虫,才导致最后葫芦都落了。对“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这句话的教学如果能用上这样的方法,我想学生的理解会更加到位。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2

  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藤、哇、盯、邻”等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4、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若干葫芦贴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它是——小葫芦(生答)

  (课件:葫芦动画跳出)

  2、咦,小葫芦怎么不高兴啦?(课件:葫芦不高兴)

  原来你们把它的名字叫错了。它叫——葫芦hu lu (生答)

  (课件:图变成字,加上拼音)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课件出示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4、齐读“我要的是葫芦”;小声读“我要的是葫芦”;边读边想,不出声地读“我要的是葫芦”。你想到些什么问题?

  生:“我”是谁?

  生:为什么说我要的是葫芦?那不要的是什么?

  生:那要到葫芦了吗?……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答案藏在课文里。我们赶快打开书,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两遍。

  2、“秋天到,葫芦香,摘个葫芦大家尝”,我们来摘葫芦吧。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学生自由认读)

  2、调皮的汉字宝宝摘掉了拼音小帽,着急地跑出来和大家交朋友。仔细看看哪些生字容易读错,请能干的小老师提个醒。

  3、课件:葫芦藤谢哇蚜盯邻治赛

  师:老师也给大家提个醒儿,“葫芦”的“芦”单独念lu,组成词念轻声。

  来,和他们打打招呼吧!

  三、图文结合,自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孩子们,让我们带着生字词,走进课文,走进葫芦园!(课件:葫芦图)

  配乐声中学生观察葫芦生长过程。

  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喜欢吗?你特别喜欢哪一句?

  自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听出来了,你有点喜欢小葫芦。有更喜欢小葫芦的吗?

  生:再读。师:哪些词语你特别喜爱?

  老师还欣赏一个词“挂”。每次读到“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我仿佛看见挂在藤上的小葫芦随风摆动,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课件:挂)

  3、来,我们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配乐朗读)

  4、比我们更喜爱葫芦的人是——(种葫芦的人)。你从哪句体会到?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

  师:看一次?生:看几次。

  师:对,强调看几次。生再读。

  5、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你盯着小葫芦会说什么?

  7、你还想怎样表达你对小葫芦的喜爱?

  8、让我们带着心中的喜爱再美美地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让葫芦在我们脑海里生根、开花、结果。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出来了同学们太喜欢小葫芦了。——可是……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消息:那些可爱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课件:小葫芦变黄,落了)你有什么感受?

  2、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3、是呀,看着小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来,我们再来读读这句。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我们学到这儿,你的脑海里一定出现了几个问号,你有什么问题?(课件:)

  板书:葫芦图|?

  师:是呀,这么好的葫芦,叶子上爬满了蚜虫。好心的邻居劝他快治一治。

  生:(读)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师:种葫芦的人听完有什么感觉?

  生:奇怪。

  生:(奇怪地、惊讶地)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师:(惊讶地、夸张地)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师:什么意思?

  生: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师:同学们看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

  生: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不屑地)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什么意思?

  生: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师:同学们读一遍。

  生:(齐读,不屑地)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

  师:(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请男生读一、三句,女生读二、四句。

  男: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女: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男: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女: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师:同位互读一遍。

  生互读。

  (四)拓展延伸,感悟哲理。

  师: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师:(稍停顿,面向学生)好心的邻居呀,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怎么就要了我的小葫芦的命啊?这是为什么呀?

  生:咳,你呀,为什么不听劝,后悔了吧!

  生:他们是一体的。

  生:叶子给小葫芦提供营养,没有了叶子小葫芦怎么生长啊。

  师:我明白了,我不该不听你的话,谢谢你。

  师:(播放录相)请同学们看屏幕,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

  四、想象拓展。

  1、“小糊涂”听了同学们的劝告,已经不糊涂了。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在坐的老师,同学听,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联系

  葫芦图----------------------------------- 葫芦叶图

  《我要的是葫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是新课标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生动有趣,简短精悍,学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就能读通课文,也很容易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也能发现这个人得不到葫芦是因为他不治虫.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课文紧紧围绕“葫芦”不断发展下去。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讨论: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喜爱葫芦?2、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突出了文章的重点。那个人爱葫芦表现在:1、“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图,观察那个人的神态,想像他的心理活动,揣摩他的语言,体会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再通过表情朗读表现出来。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最后却没有得到葫芦,一是因为他不懂“叶--虫--葫芦”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个道理;二是因为他不听邻居的劝告。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除了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还应该深化下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不懂这个道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1、他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2、当邻居劝他时,他感到很奇怪:“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里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人物的语言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通过讨论,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3

  1、理解教材:

  备课前教师要准确的理解教材,知道教学的重难点,知道每段、每句、甚至每字的含义和意图,了解训练重点,这样在上课时才能把握住学生的回答,给与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的能力得到训练,收获知识。我们所有老师一起钻研教材,为了弄清楚每句话的意思,查资料,请教自然老师有关植物的知识,确保教给学生知识的正确性;为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意思,自己一遍一遍的练习朗读,好给学生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为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到处找葫芦,制作教具。能想到的我们都认真去做。

  2、确定好教学思路。

  一开始我们考虑到学生以前都是按顺序分析课文的,就想按照课文的顺序进行教学,可是经过研究这篇课文更适合倒叙,孩子们应该也可以接受,只要精心设计问题进行引导即可。所以就决定还是用倒叙来讲课文,随即制定出介绍葫芦导入——学习生字——分析课文(先说结果,再分析原因)的环节。课上完后,觉得这样决定是非常正确的,教师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只要教师做出适当的引导,学生就能说出你想要的答案。

  3、逐字逐句推敲。

  框架是基础,而往里添血和肉却是一件非常艰巨的任务。要设计好每一句话,想象学生有可能怎样回答,我要如何引导。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却难得很,为了缕顺这些话,领导和我们语文组的老师挖空心思,一句一句的斟酌。反复修改,试讲完再修改,如此反复,直到满意为止。尤其是重点段落,为了让学生弄清种葫芦人只想要葫芦,不想要叶子的心里,老师们一遍又一遍的设计问题,一遍又一遍的演示应怎样让孩子理解种葫芦人想的、说的话的含义,以及怎样读出。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读法,进行研究,怎样使他们读正确。正因为这些都预想到了,上课时学生遇到问题,教师也就能临危不乱,做出正确的引导了。所以说课上的精彩源于课下的钻研。

  4、环节设计优化

  为了使学生更好理解更好的接受知识,我们对每一个环节,每一句话都是改了再改,变了再变的。就拿倒入介绍葫芦这段来说吧,刚开始想画简笔画,这样既显示教师的功底,又能引起学生注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可是画简笔画,速度太慢,不能显示出葫芦长得很好很茂盛的样子,也不能变黄,我们就决定去掉画画,这样一上课又觉得不够吸引人;于是改画葫芦为贴葫芦,费心费力的还请别的老师帮忙,终于弄出了三幅长得茂盛又有颜色变化的葫芦。大功告成心里格外高兴,可一实践却弄了一个手忙脚乱,贴上去,换背面难度比较大,还浪费时间,我们犹豫再三,不得以只能忍痛割爱把这个环节去掉,改为出示图片让学生看。真是费了一番周折又回到了原点。浪费了很多精力,最终也没用到,看似是无用功,可实际上却是经验的积累,相信以后再有类似的问题,我们会随机应,及时做出正确的选择的!

  5、过渡语精心设计。

  这课中的过渡语一环扣一环非常自然,很好的起到了课文上下衔接的作用。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大环节里的每个小环节都定好了的缘故,根据环节编出过渡语,让每句过渡语中都存在下一步的任务,简洁明了就非常自然了。

  6、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

  课上表扬能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表扬要针对学生的回答,根据教学选择词语。这些词语教师也都是事先准备好的,准备好了,遇到合适的机会,就有的表扬,这比单单一个你真棒要管用得多。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积极的回答问题,听到老师用很有水平的话表扬自己的孩子,心里都很高兴。

  7、课上教师要真情流露

  课上得好坏,还有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的感染。教师理解课文,爱学生,上课时就能把这些流露出来,自然就会变得语言亲切,表情自然,制造出气氛,使学生受到感染,自然被带入其中,从而更好的理解了课文意思,读出了非常有感情的课文。所以教师的表现能给学生很大的感染,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

  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5

  本课学习中学生读书的兴趣很高,感情很投入,读得个性到位,教后我感到十分满意,学生的表现让我很兴奋。

  我觉得这堂课上得扎实,主要在于利用了观察法和范读法。

  观察法

  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我没有对课文进行繁琐地分析,而是结合课文的插图让学生在观察中走进课文描述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葫芦的可爱,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朗读时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为后文与邻居的对话情感打好铺垫,后文的感情朗读水到渠成,不用再进行指导朗读技巧,学生却能掌握并熟练运用朗读技巧来传递感悟到的文字间包裹着的思想感情。

  范读法

  除了运用课文形象的插图外,教师的范读也起到不小的作用。教师范读时的情感就直接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一些朗读的技巧渗透到教师的读中,学生在无意地模仿中就学会了朗读的技巧,在多次地练习里构成朗读的技能。这样做比纯粹地教给学生空洞的朗读技巧的效果要理想得多。教师教得简单,学生学的愉快(精神的愉悦)。

  在这堂课上,教师范读的地方不少,谈话煽情的地方也有几处,但是并没有妨碍学生学习的用心性、主动性,学生学得很自主。

  教学的资料比形式更重要,范读、谈话,这些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运用得当,同样让学生学得自主。在课改的这天,在崇尚新形式的课堂上,却得不到好效果的困惑里,我们该反思什么才算真正的自主学习。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4

  在设计《我要的是葫芦》一课前,定位其基本思想就是多尝试、多思考。这源于假期读书富脑行动,想把从书中学到的教育思想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于是有了这一课的设计,写下收获几点:

  一、打破常规,有选择地预习

  预习的好处多多,不用思考就能脱口而出。以前为了追求相对完美的教学效果,避免课堂上的意外冷场,布置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成了教学之前的铺垫。的确,有了预习的读书,课堂上各个环节就会顺畅很多。这对于有深度的、有难度的或者长篇阅读文来讲是有益的。而《我要的是葫芦》一文,篇幅短,内容浅,唯一的教学难点就是“明白那个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略有难度的阅读内容就是第一自然段关于葫芦的描写,只要处理好这两个问题,整篇课文就会通透。想到平铺直叙的课堂是乏味的,于是决定放弃预习环节,尝试不提前读书,让学生们充满新鲜感、怀着期待上课,当然,我也是。

  在处理第一自然段关于葫芦的描写时,由实物葫芦引入,出示在黑板上,不认识的“藤”字标注了拼音,在充足的时间里,让学生反复练读,由于是起点相同的初读,每一个学生都是那么的投入,在读准字,读通句子后,再略加指导,一部分同学就读出味道了。如果把读书比做走步的话,我真实地感受到学生们从蹒跚学步到疾走如飞这一质的转化过程。这种尝试是喜悦的,因为有选择地预习也收到了预约的精彩。

  《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难点是:那个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实质上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我猜测这个植物知识学生知道的可能性很小,如果知道,学生能不能表述清楚?怎样化难为易?我想到了打比方。把叶子比作人的嘴巴,把葫芦比作人的身体。人通过嘴巴传输营养供身体生长需要,叶子传输的养分就是供葫芦生长需要,叶子被蛀好比嘴巴不能吃饭,身体会垮掉,葫芦也如此。课前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充分考虑验证了,一个显而易见的打比方把这个难点解决了。对我来讲,课前的多思考让我对文本的处理胸有成竹,对学生而言没有预习的收获也是难忘的。

  二、转变人称,降低表达难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强与生活的联系”。于是,书中设计了的文本扩展以学习小伙伴“你想对种葫芦的人说些什么”的提问方式呈现。对学生来讲,种葫芦人是第三人称。蓦然记起有一位名师曾谈到,同一个问题,学生更善于以第一人称表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知识的应用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于是我把学习小伙伴的提问改为“假如,我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你们想对我说些什么?”,果不其然,学生有话可说,乐于表达。有向“我”提出批评的,提出合理建议的。只是转变了人称,学生的表达内容就清楚了,丰腴了。

  为了培养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我又设计了课后的一个练习“假如,你们是种葫芦的人,冬去春来,转眼到了第二年,又开始种葫芦了,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下节课大家再交流。”话音刚落,学生就纷纷举手,欲编写。无奈,课以下,但学生的喜于表达的愿望丝毫掩饰不了。是啊,难度降低了,又有谁不乐于展示自己呢?让学生在自信中学习,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快乐!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5

  《我要的是葫芦》是新课标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生动有趣,简短精悍,学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就能读通课文,也很容易了解课文大致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也能发现这个人得不到葫芦是因为他不治虫。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课文紧紧围绕“葫芦”不断发展下去。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喜爱葫芦?

  2、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突出了文章的重点。那个人爱葫芦表现在:

  1、“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

  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图,观察那个人的神态,想像他的心理活动,揣摩他的语言,体会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再通过表情朗读表现出来。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最后却没有得到葫芦,一是因为他不懂“叶——虫——葫芦”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个道理;二是因为他不听邻居的劝告。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除了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还应该深化下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不懂这个道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

  1、他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当邻居劝他时,他感到很奇怪:“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里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人物的语言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通过讨论,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6

  今天,我们学习了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这个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开花后结小葫芦了,可是叶子上也有蚜虫了。而这个人一心一意只想着要“葫芦”,不听邻居的劝告,不去治蚜虫,最终导致小葫芦变黄且都落了。

  课堂学习时,我们学生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早读也读了这篇课文。直接揭题后,相机学习“葫芦”,且“芦”单独时是二声,在词语“葫芦”中,“芦”读轻声。而后,理解课题:

  “我”指谁?“葫芦”又指什么?“从前的那个人”即种葫芦的人。“葫芦”是果实。

  这篇课文,我们采用了变序阅读,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找,“那个人”喜不喜欢小葫芦?(喜欢,从‘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为什么喜欢小葫芦?学生都能说出“小葫芦很可爱”。我再次追问:哪些词句说明了小葫芦的可爱。学生会从第一自然段中的第二、第三句话中,找出“细长的葫芦藤长满绿叶雪白的小花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来说明小葫芦的可爱。

  接下来,让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那个人要成葫芦了没有?为什么?

  学生知道,那个人没有要成葫芦,因为小葫芦慢慢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其实,这个答案在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即第四自然段。

  再次,追问学生,“小葫芦为什么一个一个都落了呢?”师生一同探究,学生得知因为葫芦的叶子上爬了蚜虫。学生张馨冉还说:“因为葫芦叶子能给小葫芦提供水分与养分,葫芦叶子没有了,那么小葫芦没吃的没喝的,就会营养不良,就会变黄、落地的。在此期间,相机指导朗读,一是对话,二是比较体会其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不同的语气。同时,进行了拓展练习。如: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总结拓展环节,使学生明白:植物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是个系统工程,前一个环节出错,那么后一个环节直接受到严重的影响。从而懂得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另外,还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假如你是文中的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罗仪琳说:“我想我应该听邻居的话,给叶子喷洒一些农药,那样,我就能得到小葫芦了。”

  胡宇轩说:“我想我应该接受邻居的建议,先治蚜虫。”

  高雅宁说:“我想是我错了,我要是听了邻居的话去治蚜虫,就好了。”

  李雅欣说:“我想邻居劝我治蚜虫时,就得赶快去治。我想捉一些七星瓢虫,让它们来消灭蚜虫。”

  陈佩霓说:“我想,今后,我应该多听听他人的意见或建议,多向他人学习,我不懂的更应该多问问,多学习(求教)了。”

  课堂上,我们还练习写了生字词。

  叶子与小葫芦,使我们探秘其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让我们知道了不能只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即知道了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7

  教学目标:

  1、 通读课文,正确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读准音,认清形,会写“哇、挂”两个汉字。

  2、 学习课文的第一,第四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感受葫芦的可爱及葫芦枯萎的样子。

  3、 初步了解葫芦枯萎的原因。

  教学重点:生字词、感情朗读葫芦可爱的样子和枯萎的样子;

  教学难点:葫芦枯萎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板书:葫芦(hu lu),指名读,注意轻声

  2、 你认识葫芦吗?(出示图片,认识)

  3、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这棵葫芦长得如何呢?咱们去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认识生字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朋友。

  2、 检查反馈

  分组出示:

  (1)葫芦藤(teng) 盯(ding) 邻(lin)居 哇(wa)

  ①自读,指名读,②理解意思

  (2)细长的葫芦藤 雪白的'小花 可爱的小葫芦

  长满了绿叶 ,慢慢地变黄

  ①自读,展示读;②感情读

  3、 过渡:这个人种的葫芦到底长得如何呢?文中的那一段写到了?找出来读一读。

  三、学习课文一、四段

  (1)1、 指名读第一段,(正确、流利)

  2、从哪看出长得很好?(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

  (学生说到了就请她上台板画,教师帮助)

  3、出示这段文字,长得多么好的一棵葫芦啊!能用你的朗读体现吗?

  学生练读,展示读,齐读

  4、 过渡:我们大家这么喜欢小葫芦,那种葫芦的人,他喜欢吗?从哪看出?

  5、 出示句子: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①理解“每天”,即天天

  ②天天都去看,而且一天还看好几次呢!

  太喜欢这可爱的小葫芦了!(出示插图)

  ③他每天看着这可爱的小葫芦,你们说,他心里在想什么呢?

  6、 过渡:可是有一天,他再去看小葫芦时,哎呀!你们看————

  (2)1、(出示枯萎的葫芦)怎么了?

  2、学生说:叶子上有蚜虫,叶子变黄,葫芦也变黄落地

  3、文中的那一段写到了?指名读

  4、出示这段文字,看到这发黄的叶子,落在地上的小葫芦,这种葫芦的人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感情朗读

  5、此时此刻,他的心里又会在想些什么呢?(引导观察表情)

  过渡:是啊,为什么那可爱的小葫芦会变黄落地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下节课再学习。

  四、指导写字

  五、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可爱的小葫芦 ——————?——————变黄、落

  这篇课文是二上年级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引导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而这篇寓言则是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围绕单元目标,结合本课特点,从观察两幅插图的不同为切入口,然后分别学习一、四两段,了解现象及结果后,准备第二课时再探究其缘由,学习二、三两段。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汇和培养语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课上下来了,我的收获很多。作为一篇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

  1、要努力在语境中落实字词的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对于本课的几个生字,我做到了词不离句,但是却一味地由老师自己在运用着这些字词,学生呢,会运用了吗?没有。可以说,在字词教学中,我剥夺了学生的语言运用、积累的权利。

  2、要充分利用好课文插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课教学中,我以前后两段为切入口,并以两幅插图为辅助,形成鲜明的对比。应该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兴趣的,可是课堂中,学生对这么美的葫芦藤,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却是难以入情,追其原因,是我对第一段的教学浮在了表面,那么美的描述,我没有引导学生好好的结合画面感受,因此,朗读起来的情感也是那样苍白无力,学生根本就没有体会到葫芦的可爱。以致到后面的葫芦变黄、落地也没那么大的惊奇与不解,因此也就难以体会种葫芦人那惊讶的表情,朗读自然也提不起来了。

  3、细节之处要时刻注意。本节课的教学中,有部分细节自己非常疏忽,不该犯的错误还是又出现了,比如说词语的出示,比如说对“邻居”这个词的理解,比如说对课题的引出等,小小的一个环节,却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小小的一个细节,折射着一个老师对一节课的把握与解读,折射着一个老师对每一个环节的驾驭与周密的考虑。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8

  开设精品课程建设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强队伍、精管理、优课堂、兴科研、重人文、铸品牌”内涵发展的要求。

  当“精品课程建设”的春风席卷而来时,我校语文低年段根据本年段的实际情况,确立精品课程研究的课题。从科研的专项研究、理论学习、课堂试验几个方面来看,精品课程研究初见成效。现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教学课例,对课题研究小结如下:

  一、专家指导,深入学习

  自确立研究课题后,我校领导多次组织科组里的成员深入学习精品课程的有关理论,并分别邀请镇教办肖主任、沅校长莅临指导,使教师们更深入地了解“精品课程”的意义、内涵和研究的方法,让我们加快了推进精品课进程研究的脚步。

  二、扎实推进,初见成果

  ①、有效的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然,它能更好地提升教师的语文素养和驾驭课堂的能力。精品课程的研究更是离不开教师们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因此,每次教研活动,我们都把教学的反思放在研究的首位,希望通过有效反思来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

  ②着力打造精品课。为了更好地落实精品课程研究,9月份进行了“课堂教学大比武”。比赛中,教师们不断创新,想方设法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了有效的激发。

  ③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提高识字量。《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要想办法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教给学生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开展了读书活动,鼓励学生做读书卡,写读书心得,当读书之星。10月初还进行了《识字竞赛》,从各种活动来看,学生们自主识字能力提高了,识字量也相应得到增加。11月份进行青年教师精品课研讨,并让陈老师的课例作为研究,大力推进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

  ④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教研能力有所提高。随着精品课程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教师们教学的方式方法日趋新颖,驾驭课堂的能力有所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

  ①识字教学定位偏。从老师的课例来看,还存在着对教材把握教材不透的情况,所展示的课例既不像阅读课,也不像识字课。

  ②识字课忽视对汉字的运用,片面追求会读、会认、会写;写字环节要从实际出发,应该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描红、仿写中落实写字训练,而且写字的时间不够充足,有点像走过墙的感觉。

  ③没有把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放在首位。语文课的教学始终要把语言的学习、体会、感悟作为重点,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个人的感受。

  ④课堂上学生读得比较多,但感悟比较少,很多时候学生是漫无目的地读。有经验的老师会善于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读,让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读训练语感,丰富学生的表象,使学生在读中渐入佳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四、困惑

  1、识字教学该如何定位?

  2、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更有实效性?

  “精”就意味着“少而精”,因而,精品课程研究要走“删繁就简”的路,才能形成“领异标新二月花”的语文教学新局面。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9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会读、会写要读、要写的生字。

  2、能用正确的语气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并能联系学习和和不知 实际切实体会。

  第一课时

  一、读题激趣,自由发表感慨。

  学生自由用自己喜欢的语气和喜欢的方式读课题,读后自由发表意见,读中你有何发现?

  (我要的只是葫芦,不要别的。我只要葫芦,别的我不管。我只要葫芦,你明白吗?……)

  1、随机学习生字“葫芦”告诉学生“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2、观察课文插图,认识“藤”字。

  3、观察课文插图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交流识字的方法。

  3、找出带生字的句子来读一读,要求读通顺。

  三、读文、巩固生字

  1、看课文插图,自读课文找出有联系的你喜欢的句子来读一读。

  (如: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

  哇——哇——娃——洼

  盯——丁——叮

  谁会读:言 每 治 棵 挂 哇 怪 慢

  谁会看:观察老师的范写,说说要注意些什么?

  左窄右宽的字:治 挂 棵 哇 慢 怪

  从上到下的字:言 每

  谁写得好?

  学生练写,互相评价。重点讲解;“每”的笔顺。

  挂和哇的右边,言字的字形书写注意重心要稳。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看图读文理解,两幅图有什么不同,找出书上的句子来读一读。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2、叶子上长了蚜虫,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思考:一个藤上的葫芦怎么会有前后不同的结果呢?你能帮种葫芦的人想想这其中的原因吗?请你再认真读读课文,找出书上有关的句子来说一说。

  1、他第一次看到叶子上有蚜虫时,心理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只想自己的葫芦快点长,长得赛过大南瓜。

  2、当邻居劝他快给葫芦治一治虫时,他感到很奇怪,说什么,我要的是葫芦,叶子上的虫还用我治吗?

  3、他只想要果子,不管叶子,不知道叶子和果子是有联系的,叶子上长了虫,果子就不可能有好结果。是不对的。

  二、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1、朗讯比较以下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体会每组的两句意思是一样的。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3、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

  4、从对话中,你感觉到了什么?

  5、整体欣赏感悟。多媒体配乐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1、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首先是他不懂叶子和果子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其次是他不听邻居的劝告。)

  2、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三、实践活动:在课外找几个成语送给这个种葫芦的人。

  四、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细长的藤 绿叶 叶黄了

  雪白的花

  多 可爱的小葫芦 落到地上

  教学反思:学生通过自学,能够提出好多问题,有的很值得探究。比如:“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我就以此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重点朗读中间两段,让学生感悟问题的原因。本节课学生读得很有感情,讨论得也很激烈,并在有序的争论中得出了结论:种葫芦的人,只人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10

  我教学的是第一课时,从整个教学流程看,自己的设计是比较完整的,但是从孩子们的课堂表现看,我的教学还是不够扎实,还充在许多问题,俗话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方可使自己有所进步,下面是自己的教后反思:

  1、首先抓题眼,质疑问难是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选择解决方案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体现课堂的民主。在导入环节,孩子们的问题是很有价值的,为我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2、在识字环节,孩子们能运用自己已有的识字方法小组进行合作交流识字记忆字形,教师省了很多的字形分析和讲解,只是在扩词训练上没有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进行说话训练。

  3、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达到他们会读书的目的。在<<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设计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分组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最终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4、如能将课文内容排成课本剧让孩子们来演一演,孩子们的个性会得到张扬,学习氛围会更浓,对文本所蕴涵的道里理解会更深刻。

  总之,在学校组织的这次平行研讨课活动中,我们又得到了一次锻炼和学习的机会。我深感上好一堂课是多么得不易,不仅要深专教材,紧扣目标,还要根据学情因材施教。从这几天的讲课情况看,我校的教学水平在稳步提升,我发现了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应迎头赶上,努力专研教材,认真备课,关注每一个孩子,虚心向别人请教,多看有意的书籍,多进行课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11

  昨天是学校教学开放日,来了好多家长和外校的老师,我准备的课是《我要的是葫芦》第二课时。反思如下:

  一、满意之处

  1、准备比较充分。

  2、课堂生成比较精彩。我努力做到了孩子们会的我不说,我只给孩子们补充和适当点拨。突出了重点,将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的区别及朗读方式交给了大家,孩子们激情澎湃。

  3、多角度学习这篇课文。不但练说了主要内容,还从低年角度着想,降低难度,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再连起来说大意,水到渠成。扩展了一篇文章《啄木鸟与大树》,让孩子们更加认识到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并且结合我“十二五”科研内容的训练,扩展阅读,提高快速阅读能力。

  4、学生能够收集资料,并在课堂积极发言。

  5、德育多角度。教学本课我从事物联系、学科学、听人好言相劝等方面引导孩子们总结道理,很顺畅,收获多。并且让孩子们学会查资料的方法,从而也告诉了家长怎样指导孩子查资料。

  二、不足之处

  1、毕竟是刚上二年级,小组学习搞了不久,还没有大规模的积极发言,学习过程中有溜号的现象,也有在一起学了,却说不出来感受的同学。小组汇报时,最好再有一组来汇报就好了。似乎有点少。不过很真实,我感觉还不错。

  2、读的训练时,一着急,感觉还是单独读的人少了,集体读的时间多,应该改成多叫单人,那样适合个体提高,有序不乱。

  3、当时在对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进行一下书写练习就好了,因为课后册子上有许多同学会变换,却忘了加标点符号。这个内容应该深入练习,落实到笔上。

  三、努力方向

  1、小组合作学习更实效,汇报时语言更激烈。

  2、培养孩子积累成语、名言,多读书。

  3、课前的鼓励和热身要激发热情。

  4、注重课上的读,努力提问更多的孩子读,读出感情。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12

  在《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的设计中,我始终把语言的学习、体会、感悟作为重点,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结合各自生活的实际赋予其不同的内涵。比如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请你自读第一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用线划出来,并美美地多读几遍。学生们都认真地读着,并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这句话中的许多个很美的词语。从“细长的葫芦藤”我们可以知道葫芦是又细又长的,从“长满”可以看出绿叶长得很多很密,由“雪白”会想到像雪一样白。孩子们有话说,他们自己能读得懂。在课上时,我处理“雪白”时有点疏忽,应该可以再引导一下,像“雪白”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火红”就是像火一样红,也可以再问问孩子们能不能再想几个这样的词语。由于教学经验不足,白白错失了这样的教学点。

  而对语言感受的最重要手段就是“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可以训练学生的语感,多读可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多读可以丰富孩子的表象。但这所谓的“读”必须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匠心设计下,有针对性地去阅读。是为着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更深层次的感受语言而选择的最佳途径。在《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自言自语”“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男女生合作读、教师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但真正实施起来,却又产生了好多问题。在引导两个重点句子的时候,我居然一紧张就把两个句子进行比较着读的环节给忘了,这真是上课的大忌啊。我想这个问题的解决还需要我更大胆地教学,更仔细地准备,冷静而大方地处理。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13

  本课学习中学生读书的兴趣很高,感情很投入,读得特别到位,教后我感到非常满意,学生的表现让我很兴奋、我觉得这堂课上得扎实,主要在于利用了观察法和范读法、观察法、范读法

  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我没有对课文进行繁琐地分析,而是结合课文的插图让学生在观察中走进课文描写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小葫芦的可爱,学生发自内心地对小葫芦产生喜爱之情,朗读时自然地加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为后文与邻居的对话情感打好铺垫,后文的感情朗读水到渠成,不用再进行指导朗读技巧,学生却能掌握并熟练运用朗读技巧来传递感悟到的文字间包裹着的思想感情。

  除了运用课文形象的插图外,教师的范读也起到不小的作用、教师范读时的情感就直接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一些朗读的技巧渗透到教师的读中,学生在无意地模仿中就学会了朗读的技巧,在多次地练习里形成朗读的技能、这样做比纯粹地教给学生空洞的朗读技巧的效果要理想得多、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的愉快(精神的愉悦)。

  在这堂课上,教师范读的地方不少,谈话煽情的地方也有几处,但是并没有妨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学得很自主。

  教学的内容比形式更重要,范读、谈话,这些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运用得当,同样让学生学得自主、在课改的今天,在崇尚新形式的课堂上,却得不到好效果的困惑里,我们该反思什么才算真正的自主学习。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14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寓言故事。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课文生动有趣,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易于学生理解。文章第二自然段有这么一句话: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在教学这个部分时,我请一个学生来解释一下什么是“自言自语”,这个学生由于预习不够充分,一时语塞满脸通红,其实这个这个词从字面也可以了解大概意思,于是我就拿出一个小葫芦,对这个学生说:“那就请你上来,给我们演一下这个种葫芦的人吧?”他摆脱了这一尴尬局面,也松了一口气,接着上台,做出盯着小葫芦的样子。我让其他同学评议,有的同学说,他虽然做出了一动不动的样子,但没有做出自言自语的样子,表现种葫芦的人着急的心情,然后我顺势指导他们读种葫芦的人说的这句话,然后我再问那位学生,“这句话是种葫芦的人在对谁说的?”学生们纷纷说:“对葫芦说的”“对自己说的”,在其他学生的提议示范下,他最终准确地表现出了种葫芦的人自言自语的样子,在学生的掌声中走下了台。我就抓紧机会说:“这种自己对自己说话,就是自言自语,老师就曾有过这样的体会:有一次,我的笔不见了,我自言自语地说:我明明放在桌上的,怎么一会儿功夫就不见了?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过这样的体会?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纷纷应用

  “自言自语”说出自己的经历。

  这样,我通过巧妙地创设情境,使得课堂气氛活跃了,这一小插曲,反而使学生对自言自语这个词语理解的更为深刻了.。

  看起来,这是一个很小的教学环节,但由于我处理的灵活富有创意,因而就有了特别的意义。首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相信学生会感谢老师给他解了围。其次,通过这次表演,不但这个学生,全班所有学生都对这个词语印象深刻。第三,调剂了单调的课堂氛围,用短短的几分钟的时间,让孩子表演一下词意对于活跃课堂气氛作用很大,可以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15

  语文课堂教学是儿童心灵成长的反映,它是童眼观察世界、童心感悟世界、童心描绘世界的自然产物。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自由的、宽泛的,是没有什么规矩可言的。这一点,在我教学了《我要的是葫芦》后,更是深有感触。

  记得在本课快要结束时,我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想象的空间:

  师:那个种葫芦的人由于不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还不听邻居的劝告,没有得到可爱的小葫芦。假如你明年也种了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你会怎么做呢?

  生1:老师,我会听邻居的劝告,治一治叶子上的蚜虫。

  生2:我会请爸爸妈妈来帮忙。

  生3:我会及时买来农药打死虫子。

  师:你们在课文中受到的启发还真不少。想想看,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生1:我还会用杀虫剂杀死虫子。

  生2:我会网来七星瓢虫,放到叶子上去吃蚜虫。

  师:看来,大家懂得的知识还真不少。把我们语文教学联想到实际生活中去了。真值得夸奖。(全班夸奖说得好的同学)

  生:老师,我还有办法。我会发明一种吸虫的机器,专门吸叶子上的蚜虫。

  师:你的想象真是与众不同,夸夸他。(全班一起夸)谁还有办法?

  生1:我会用开水烫死虫子。

  (教室一片哗然,议论纷纷:那不把叶子烧枯萎了吗?葫芦和叶子可是有很大的联系的。)

  生2:我会亲自用手捉虫子,然后踩死。

  (众多学生反问:你捉得完吗?)

  生3:我会重新种葫芦。

  (一部分学生笑了,说:那叶子上又生了蚜虫怎么办呢?那个学生不好意思地笑了)

  生4:我会找来专门消灭蚜虫的书来帮忙。

  师:你真是一个肯钻研的学生啊!一起夸夸他。

  人们都说,孩子就是天真的幻想家。与成人相比,儿童是充满想象和幻想的时代,而且儿童的想象总能给人以美妙神奇的感觉。我以为,儿童在想象中是自由的,在儿童的字典里是没有“不可能”一词的,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用想象力去创造一个充满神奇的世界。所以,在上述的片段中,我放手让学生去想,放手让学生去说,虽然他们的想象有些是不切和实际的,但我认为,儿童的想象是不能以合理来衡量的,而是在于他们敢不敢想象。语文课堂首先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让孩子们敢于想,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向属于他们的王国。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15篇】相关文章: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11-02

《我选我》教学反思10-22

我的老师教学反思11-09

《我不能失信》教学反思11-07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1-02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反思11-01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10-25

《我选我》语文教学反思10-21

我的长生果教学反思10-12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反思(15篇)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