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应用文>教学反思>《燕子》教学反思

《燕子》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05 11:49:1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精品]《燕子》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燕子》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品]《燕子》教学反思

《燕子》教学反思1

  【教学片段】

  教学第三自然段

  师: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作者写了燕子哪方面的特点?

  生: 这一段写的是燕子飞行时的情景。

  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找出有关的句子慢慢品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

  生: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

  师:“斜”字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的什么?“掠过”在字典里是怎么解释的?轻声读读句子,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从“斜着”、“掠过”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斜”字不但可看出燕子飞行时的轻快,而且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的优美姿态。

  生:“掠过”是轻轻地擦过。

  师: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生:可看出燕子飞行时的轻快。

  生:“一转眼”,燕子便从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飞得快极了。

  师:那么“沾”在这里应作什么讲?能换个词吗?

  生:能换成“碰”或“撞”

  师:那作者为什么不用“碰”、“撞”而要用“沾”字呢?

  生:“碰”、“撞”不能显示出动作的轻快了。

  师:好,这就叫读书!这就读出味道来了!

  ……

  【教学反思】

  《燕子》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优美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湖面上飞行、在电线杆上歇息的情景。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感悟燕子优美的外形、优美的飞行姿态、歇息时美妙的意境,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和鉴赏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课文第三自然段作者通过“斜、掠、沾”等几个动词十分准确传神地写出了燕子优美的飞行姿态。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几个动词反复咀嚼体会,感悟燕子飞行时的优美姿态。

  首先,我让学生细读课文,感知这一自然段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回到课文中去,找出有关的句子慢慢品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在学生的.交流中我把“斜、掠、沾”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品词。经过老师的点拨和细读想象,学生领悟到了燕子斜着身子飞掠的优美姿态,并通过比较、品味,学生感悟到了作者十分准确地写出了燕子飞行之轻,体会到了作者用词之精确,同时学生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也深深地体会到了燕子飞行时姿态的优美。学生领悟之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增加领悟的效果。咬文嚼字是品味课文内涵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咬文嚼字,反复诵读,使学生充分感悟到了燕子飞行时的动态之美,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悟力。

《燕子》教学反思2

  《燕子》一课中,著名作家郑振铎将燕子写得十分传神。这篇文章描绘了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这些从南方飞回的燕子,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天点缀得更加美丽。作者借赞美丽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可爱的外形,飞行的轻快、休息时的优雅,都一一跃然纸上,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春天的喜爱和燕子的喜爱之情。我在教学中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再现课文所描绘的场景,促进教学的形象性。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直观的表象更具吸引力,更易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我在教学一开始,就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明媚春光的录相,学生观看后都不由自主地发出阵阵赞叹:这真是一个烂漫无比的春天呀!在教学中,我又播放了燕子飞行和休息时的.情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燕子飞行的轻快和休息时的悠闲。又如:在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时,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的燕子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再通过合理的想象,一下子就领悟到了作者为什么说像五线谱,为什么说它们就像唱着春天的歌。这样,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分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读懂了课文。

  二、充分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教学的自主性。

  在本课教学中,能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尽可能地创设条件,提供了各种吸引学生个体,学习、自主参与的机会。如:在观赏了春天美景以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并通过自学的方式,从文中找到反映春天烂漫的词句,通过朗读来感悟到春天的美丽和充满的勃勃生机。在学生学习第二段课文时,让学生自己来说说你是从哪儿看出燕子飞行的轻快的?并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这样,学生就能比较灵活地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展示。

  三、不断丰富学生想象,链接生活实际,促学生的语言积累。

  人们常说,文学作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篇课文是有名的散文,要读懂它,必须要与生活联系起来学,才能学得灵活,觉得透彻。如:在理解“赶集”一词时,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去赶集时的感受,再想想课文中是说谁赶集?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通过与生活联系,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开之多,给人以热闹的感觉。在学生观赏了春天美景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谈谈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赞美春天;在让学生感受春风、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泼可爱时,让学生联系已学到的一些古诗词来说说。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学生说出了:“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等优美的诗句。这样不仅拓展了课堂的教学,更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四、学以致用,指导习作。

  学生对燕子并不陌生,可是像作者这样从多个角度去观察燕子,描写燕子,学生是做不到的,所以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有意识地渗透习作的教学。我带领学生按顺序学习完课文后,适时地引导学生根据本课的描写方法,来描述一下自己熟悉的小动物。刚开始,大部分学生都用很简短的语言来描述动物的外形,最大的缺点是说的不全面,语言也不够准确。我出示燕子图片,让学生观察,然后对照课文第一段的内容,看一看作者是怎样观察燕子,描绘燕子的。再出示一只小狗让学生观察后用语言描述,这样一来,学生对小狗的描述就生动了许多。

  教学中我还指导学生把燕子和春天的景色联系起来观察,想象燕子给春天带来了什么?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喜爱燕子是因为燕子是春天的代表,为春色增添了勃勃生机。同时我指出描写小动物也要结合平时的生活,不仅要形象地写出小动物的外形特征,还要描写关于它的具体事例,从生活中来感受小动物带来的乐趣。

  课后我布置小练笔:模仿《燕子》写一写熟悉的小动物。有了课堂上口语练习的基础,学生仿写的非常成功。

《燕子》教学反思3

  当学生对燕子的感情有了进一步提高时,我再培养锻炼了学生书写小练笔:你想对文中的谁(瑞士政府、小贝蒂、广大居民、小燕子)说些什么?再让学生夸夸小贝蒂:如用下面的句式,联系课文来夸一夸贝蒂:贝蒂不在乎冰天雪地的寒冷,只在乎——;贝蒂不在乎漫天遍野寻找的`疲劳,只在乎——;贝蒂不在乎饥饿、寒冷、疲劳的三重困难,只在乎——。可以任选一句或几句话练习说话最后,再出示呼吁人们保护燕子的寄语,让学生大声的呼吁:“朋友,请爱护动物,爱护所有的生灵,尊重所有的生命,因为我们同在一个地球上!”起到小练笔的练习和感情升华的效果。

《燕子》教学反思4

  本学期开始,我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预习习惯。从搜集资料,字词,课文三个方面让孩子学习正确的预习。在学习第一课之前,我先引导学生如何利用预习本完成预习任务,昨晚布置了《燕子》的预习任务,今早检查孩子的预习本,发现有些学生领会的比较好,但仍有些学生还不知道怎么操作。我结合几本比较好的作业,重新提出要求,希望在第一单元结束后,孩子们能真的做到课前充分预习。

  今天学习了《燕子》一课,这是将学生引入春天的第一课,孩子们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味其表情达意的作用。我主要抓住关键的词语,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体会用词的准确传神,在读中想象、品味、欣赏,直至背诵,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内化。

  第一段是关于燕子外形的描写,我引导学生勾画出“羽毛”、“翅膀”、“尾巴”,出示去掉修饰语的句子,引导学生比较两句话的异同,让学生在品读中体会将句子写生动的方法,达到学习语言文字的目的。

  第二段,抓住春天的七种景物写出了春天的美好。我让学生逐句找出,勾画,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描述春天的方法,为观察春天,描写春天的练笔做准备。

  抓住关键词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作用是课标对我们中年级的要求,在学习燕子的飞行一段时,抓住“掠”字,让学生反复体会语言的精妙。如果这时候让学生闭眼想象一下,或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去说一说,可能效果会更好。

  总体来说,书中处处皆点,细细品味文本语言,挖掘读写训练的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就是我教本课的初衷。相机布置了写喜欢的小动物的练笔的作业,希望明天看到精彩。

《燕子》教学反思5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比较满意的地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研读文本,走进语言深处。

  针对三年级教材特点,着重借助对“料峭”、“纷纷”、“一点不在乎”三个重点词语的理解组织教学。通过多种理解词语方法的渗透,经过多角度、多层次的语文训练,包孕着丰厚的情感、丰富的内涵,实现语言训练立体化,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二、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如何让学生不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了解故事,而能入情入境地体验课文。我想方设法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小燕子,设身处地地自主阅读,交流感受。这样,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融入其中。

  三、创设一个个情境使学生融入文中,把孩子们带进文中。

  《新课标》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学生理解政府号召居民拯救燕子时,让学生当电台主持人、记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呼吁居民救助燕子;在感受小贝蒂一心救燕子时,让学生看图说说贝蒂的动作、神情她好象在说些什么?在送燕子的站台上,让学生想象,假如你就是车厢里的一只幸福的小燕子,你想对送行的人说些什么?如果你是送行的居民,你又会对小燕子说些什么?这些情境使学生更快的融入课文中,感受到人和动物间的美好情意,充分理解了课文。这些动情的语言把孩子们引入了课文中的世界,在那里,他们激动着,感受着主人翁的感受。这样就少了一些生硬的剖析,增加一些语文味。

  四、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关注,营造了一个“情感的课堂”、“感悟的课堂”、“对话的课堂”。

  摒弃了繁琐的分析,将静态的文字链接成动人的情境,在反复品读中丰富着语言的内涵,丰富着人物的精神,丰富着学生的人生体验。引导学生于潜移默化中修身化性,于文字品味中弘扬人文精神。

  五、整个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读书方法,如做批注、画重点句子、圈重点词。

  六、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不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让每一次读都有目的性,每一次读都有收获,每一次读都能使自己与文章的情感更贴近。这样多种形式的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七、整节课围绕“爱”之主题构建课堂,理解层层推进,情感步步升华。

  课堂教学结构疏密有致、粗细结合。对整个教材的处理新颖、简洁、深刻。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是,由于相对紧张,我上课上考虑的只是教案、环节、过程。其实,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状况,应根据课堂上生成的情景,推动教学的进程。视学生的学情,一边上课,一边调控、创造、发展、适应。对学生各方面了解得越充分,教学的主动性就越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认真钻研教材,整合课程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把课改专家的思想转化为教学实践。

  每次公开课都使自己受益匪浅,不仅对教材挖掘得更深,还能通过公开课取他人之长,寻找自己的不足,此次教学发现自己离收放自如的境界,还有一定的距离。平时还要不断积累,注重课堂的生成资源,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

  俄国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说过:“对于我,作曲是一种灵魂的表白。”音乐,是一门心灵的艺术,语文教学,是一门塑造心灵的学科。它们共同打动人心灵的东西便是“情”。善于“抒情”、“煽情”的语文老师,会使他的语文课堂魅力无穷。当我们在课堂上用心灵去拨动孩子的心灵时,我们的课堂中就会流淌出音乐般美妙的旋律。

《燕子》教学反思6

  《燕子》这篇课文写的是在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这些从南方飞回来的小燕子,有的正在湖面上飞行,剪刀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飞到了柳枝间,有的停在了远处的电线上歇息燕子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学习本课,一是要让学生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的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激发学对充满活力的春天的向往和热爱的感情;二是要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丰富的想象

  及一些表达方法。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因此,在教学前我作了以下设想:

  一、学生在课前独学时读相关资料了解燕子及春天的特点,并认识生字、新词,学会写14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生在群学讨论、全班交流展示中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并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结合教学设想与导学案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1、 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燕子,一说起来,学生就兴致勃勃,都非常喜欢。因此课前,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插图再现课文里的春光美,增强教学的形象性。教学伊始播放学生耳熟能详的音乐视频《小燕子》将孩子们带进美好的童年,带进充满生机的春天,并巧用课文插图,使燕子的形象和明媚的春光更具吸引力,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2、课堂检测、落实课前独学

  上课前,我首先检测学生认字词、朗读课文情况。在检测过程中,我发现有少部分学生在课前独学不到位,如本课字词不能全认识,课文朗读不正确不流利,更不用说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理解课文内容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的,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没有充分地朗读熟课文,就无法轻松地理解课文内容了。如何让课前独学落实到位,这是我们值得深思地地方。

  3、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教学中,结合导学案,学生在小组内突破独学过程遇到的难题后,确定中心发言人进行全班交流展示导学案中“导学引领”中的任务,通过全班各小组的展示交流、补充,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时在教学中我还适时的插入课件,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学习写作方法。

  4、研读感悟、以读促情

  为了在学中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以读促感,彰显师生的风采。教学中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抓住每一个可以展示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读、说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及时的给与鼓励。如抓住第一和第三自然段,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到小燕子的活泼可爱,让学生体验到读书的乐趣;在学习拟人句的时候鼓励学生说出积累的或是自己创编的拟人句,并分析这句子的好处,让他们在合作的基础上集中汇报交流,不仅增强了合作意识,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信,锻炼了语言能力,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

  5、丰富想象,写作指导

  在课堂交流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借助插图想象春天的美好,抓住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借助具体语句来想像燕子的优美姿态,并把想象的内容,让学生用自己语言来描述,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感受作者的细致观察,从而达到教学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此外,教学语言是一种艺术。教学语言的凝练,精准,富有感召力、吸引力是我追求的一个更高的目标。

《燕子》教学反思7

  《燕子》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在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可爱的外形,飞行的轻快,休息时的优雅,都一一跃然纸上。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该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3自然段。

  2、理解课文,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

  3、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词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

  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3自然段。

  教学难点是: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

  我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教学策略的实施:

  一、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想象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

  二、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学生对课文叙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调动起学生的各路感官,让他们在情境中积极地观察、感受、操作,才能实现对语文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本课教学中我在情境的创设上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

  1、以生活体验情境。这课要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春天的特点。我播放了燕子飞行和休息时的情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燕子飞行的轻快和休息时的悠闲。可见,学生获得的体验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课文。

  2、画面再现情境。根据教材和学科的特点,这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精美的画面和恰当的音乐,加深了对课文描写的意境的直观感受,比如,青草、柳叶、鲜花、小溪流水、青山绿水、燕子、蝴蝶等,让学生体会到春天的特征和美丽。由此看来,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这些生活经历有限、生活感受粗浅的低年级学生,不仅眼里有语言文字,还有相对应的形象画面,“符号”对应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三、遗憾之处:

  学习第三自然段中的比喻句,教学中,我觉得学生能够很容易领会,没有带领学生加以引导或想象,部分学生对对“正待谱写一曲春天的赞歌”根本不理解,因此对教学效果略有影响。

  教学调控不够灵活有效,教学机智有待提高。今后在这方面要加强学习。

《燕子》教学反思8

  《燕子》是一篇散文。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燕子》这篇文章不仅词好,更重要的,那燕子被作者写“神”了。他把燕子写神了,文中用的那些词来自于平时的阅读积累,来自于不断地观察,来自于多层面的感受,少了这些,怎么可能有这篇美文?

  读第一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细细去品味“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两句,引导学生明白,作者先整体写羽毛,再写前部翅膀,然后写后部尾巴,这是整体到部分,从前到后部,条理非常清晰。“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三个词语准确地描绘了每一方面的特点,是“活泼机灵”的具体体现。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品味出“吹拂”、“洒落”写出了春风、春雨的柔和,“烂漫无比”表达了春天里万物萌发,颜色鲜明美丽,到处呈现出勃勃生机。在理解“赶集”一词时,我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去赶集时的感受,再想想课文中是说谁赶集?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通过与生活联系,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开之多,给人以热闹的感觉。在学生观赏了春天美景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谈谈你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赞美春天;在让学生感受春风、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泼可爱时,让学生联系已学到的一些古诗词来说说。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学生说出了:“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等优美的诗句。这样不仅拓展了课堂的.教学,更进一步丰富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在细读最后一自然段时,我问同学们作者把什么比作五线谱,把什么比作音符,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这段话写的非常生动、形像,表达作者对春天和小燕子的喜爱与赞美。

  通过这篇文章学习,我让同学们学习作者写作的特色,但而对于好多学生来说,许多可爱的动物,同样不能变成文字。这是一种熟视无睹。我告诉学生不要熟视无睹,虽然我们暂时做不到作家的写作水平,但我们能大胆把自己看到的一些动物入文,多多观察,不放过一些细节,多多用自己的双手记录,用自己的大脑思考,属于我们自己的文章也会自然出现。

《燕子》教学反思9

  小练笔把阅读、表达相互联系起来,以课内带动课外,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如《燕子》一文,第一自然段用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羽毛乌黑光亮,翅膀俊俏轻快,尾巴剪刀似的,作者郑振铎准确地抓住燕子外形中典型的部分以及这些部分的特点,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了燕子的形象,栩栩如生。教学时,我在学生体会了燕子的形态美之后,回头再看表达:为什么作者只描写燕子的羽毛、翅膀和尾巴,而不写眼睛、嘴巴呢?把学生的注意力牵引到在学习表达上。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写动物的外形不用面面俱到,抓住特点写就行了。然后进行辨析,如果要写白兔的外形,可以抓住哪些外形来写?学生交流:长耳朵、红眼睛、短尾巴是白兔最典型的特征。接着指导学生找到白兔整体的外形特点:乖巧可爱、文静秀气等,再抓住典型特征进行相应特点的描写,但要能与总体特点相对应着来写。最后就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这样的指导比较细致实在,学生写起来比较容易。

  “小狗乐乐长着一身黄色的毛,脖子却是白色的。它耷拉着的耳朵显得懒散。钢针般的胡子,摸摸还挺扎手。”这是写小狗的。

  “两只红红的眼睛晶莹透亮,像两颗红宝石。长长的耳朵一会儿竖起一会儿耷拉。那张三瓣嘴整天合不拢,总是露出两排玉牙。这就是温顺乖巧、性情温和的小白兔。”这是写小白兔的。

  “小乌龟长着三角形的脑袋,两只小黑豆似的眼睛东张西望。它穿一件深褐色格子的‘外衣’,油光闪亮,就像身披盔甲的大将军。”这是写小乌龟的'。

  “头上顶着一丛鲜红似火的鸡冠,身上长着黑黄色的羽毛,脚上长着锋利的爪子,这就是神气的大公鸡。”这是写大公鸡的。

  “鹦鹉披一件彩色衬衫,一张勾字形的嘴巴,小黑眼睛滴溜溜的,又调皮又可爱。”这是写鹦鹉的。

  依据教学经验,小练笔安排在课堂上完成时比较有效的,如果放到课后,一部分学生的思维已经停顿,一些学生的思路被打乱,有效的练笔所剩无几。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思考一方面要保证课堂练笔的时间,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达到以阅读理解促进表达的目标。另一方面要要挖掘阅读课中的练笔素材,如典型处仿写、概括处拓写、情境处激写、空白处扩写、结尾处续写、古诗改写、写写读后感等。把练笔有机地引入课堂。

《燕子》教学反思10

  教学过程:

  学习完课文《燕子》,我还有些兴致未完,总觉得缺少点什么。

  检查背诵课文的时候,爱多嘴的吴迪琛已经有开始自言自语了:“这篇课文这么短,这么简单,还得全文背诵,有什么好背的?”虽然照他平时自言自语的惯例,这已经是最小分贝了,可是还是被耳尖的我听到了,虽然我用一瞥使他感到后悔,但是我也深受启发:既然是疑问,为什么全班同学不能讨论一下这篇课文的价值?于是我把他的困惑向全班同学提出来:“同学们,这篇课文这么短,仅仅有四个自然段,可是换了几次教材,这篇课文却一直保留着,为什么呢?你能猜出其中的原因吗?”

  虽然这个问题与课文内容毫不相干,可是同学们的好奇心却被激发,很多同学说,这篇课文一定有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才会保留至今。“那么有什么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呢?”我进一步追问。

  伶牙俐齿的王昭华立刻举起了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小燕子时,从局部写到整体,构成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而且介绍的几个部位分别用一些四字词语概括了特点。我们写作文、介绍某一个事物的时候可以运用这个方法。”“你说得太精彩了。”我及时表扬她。王佳佳也不甘示弱,“作者观察燕子的时候,变换了许多地点观察,而且描写它飞行特点的时候,用了许多生动的动词,像掠,用得很好。”“你也很善于发现。”王晓鸿也举起了手,:“作者写燕子这种小动物,既写了它的动态特点——飞行时的样子,也写了它的静态特点,一动一静,值得我们学习。”“你的观察力很敏锐。”在我的鼓励下,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课文对春天场面的描写很好,很热闹,由场面写到燕子,更加说明燕子时春天的使者。”“课文用了许多比喻句,说燕子像音符,电线杆像五线谱,很生动。”“课文里还写了拟人句,说花儿草儿像赶集似的.,很好。”“课文里有很多词语用得很准确,比如‘几痕电线’‘掠过湖面’‘落在电线上’,说明作者认真推敲了,值得我们学习。”……

  大家七嘴八舌,把这篇短文的种种优点分析得头头是道,我不停地点头,给大家种种赞许,这些小家伙还挺会说的。突然,我话锋一转:“既然这篇课文有那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我们能不能学习这些优点,运用到我们的作文中,写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全班同学信心百倍地回答:“能!”

  在习作中,同学们把这些方法积极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笔下的小动物活灵活现。这篇课文的学习是成功的,这篇习作的写作也是成功的。

  教后反思:

  阅读教学的切入点读写结合符合系统科学,读写结合强化听读说写系统训练,克服了过去语文教学中杂乱无序的现象,读写结合符合学习迁移定律,读写结合符合阅读心理过程,读与写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

  阅读是自外而内的意义吸收,写作是由内而外的思想表达。就阅读的心理机制而言,存在着两个心理“回合”:一是从语言到思想,从形式到内容,从外部到内部,从部份到整体的心理过程;一是从思想到语言,从内容到形式,从内部到外部,从整体到部分的心理过程。前一个“回合”是基础,后一个“回合”是提高,特别是后一个“回合”又恰好与写作的心理过程相吻合。因此,就这一意义而言,阅读教学已包含了作文教学的指导。

  当前,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制订之后,已加强了改革的力度。在“课标”前言中有一段话:“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说明这一次的语文教学改革,任务是艰巨的。改革的核心是改教育理念,要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的系统改革中,都要体现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教育。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不是那么容易的,也是长期的。我们的态度是积极的,但做起来应该是稳妥的,要稳中有改,固中求新。

  我国的语文教学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积累了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中,有许多已体现出语文教学 规律和原理,规律性的东西是不能改变的,原理也是不能轻易改变的。传统的语文教学很重视语言感受,不大注意语言规律和方法的应用。学习语言不能专靠教师讲解,主要靠学生自己的语言实践。从读书中学会读书,从作文中学会作文,从说话中学会说话,从听话中学会听话。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学习方法,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积累丰富的语言,就会大大提高语言水平。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一方面需要学生大量的语言实践,一方面也需要适当地指点一些语言规律和学习方法,这是使语文教学走向科学化的途径之一。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好语言实践和学习语言规律和方法的关系。我认为对小学生来说,必须以语言实践为主,要多读多写,但还要适当给予语言规律和方法的指导。所谓语言规律,对小学生来说,主要是指句法和文章的结构方法。句法,主要是句子的通顺,而不在语言修辞方面;而文章结构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一些观察事物、组织材料的方法。重要的是不能抽象地讲语言规律和方法,必须结合语言实践,体现语言规律和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语文既要多读多写,又要懂得语言是有规律的,读和写是有方法可循的。学生的语言实践,必须要有教师的指导。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语言实践,就是语言训练。所以说,合理的语言训练是不能去掉的,我们反对的是那种机械的、重复的、无效的语言训练。

  兴趣的培养是写好作文的必要前提。利用课文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是一条捷径。

  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作文教学要注意读写结合。读写结合也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这是不能改变的。阅读教学的两个过程,前一过程着重学读,后一过程着重学写。当然读写结合有各种结合法,一般是自然结合,就是我们常讲的“熟读成章”“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有根据迁移规律,按不同的训练项目,使读写相结合的,这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些方法是不能丢掉的。大家都认为作文教学难教,学生作文水平不高。我认为主要是在阅读教学中贯彻读写结合不够,忽视了阅读课中的写作指导和小练笔活动。我一直主张作文课不要指导过细,否则,学生写出的文章就会千篇一律。作文的课前指导就是阅读课,课后指导就是作文批改和讲评。此外,在作文方面还有许多有效的原则和方法,如由说到写、由仿到创、由放到收、观察积蓄、发挥想像、条理思路、语言修饰等,都是需要坚持的。

《燕子》教学反思11

  今天学了燕子一课,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本来以为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可是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积极性不高。只有几个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显得死寂,没有生气。有可能是开学初,学生还没有进入学习的氛围中。但是,回响上一个学期,学生的发言还是有些被动。有时,课上,发言的积极性也都是经过反复的鼓励,甚至是物质性的奖励所起的`作用。就如体会小燕子飞行这一段内容时,我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只要是发言学生的回答的确令人满意,学生能抓住“斜着身子”、“掠过”、“一转眼“横掠”……等体会到燕子飞行的轻快。有的也能从中体会到燕子喜欢春天,高兴了,还会变着花样飞行。这些固然令人满意。然而大多数学生当的陪客却让人揪心。这也应该是我课堂教学中需要突破的。如何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讨论,从而提高语言的组织能力和阅读的理解能力?

《燕子》教学反思12

  苏教版语文《燕子》是一篇文字优美的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优美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湖面上飞行、在电线杆上歇息的情景。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感悟燕子优美的外形、优美的飞行姿态、歇息时美妙的意境,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力和鉴赏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画、话结合,感知燕子的外形美

  课文第一自然段作者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准确生动地描写了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知燕子美丽的外形,我先让学生细读课文,再闭上眼睛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燕子,让燕子在自己的脑海中浮现出来,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脑海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燕子的外形美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一边听课文的录音,一边把燕子在纸上画出来,(请一位同学画在黑板上)。画好以后,再让学生把自己画的燕子介绍给同学听。最后让学生把感受到的燕子优美的.外形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通过由话到画,再由画到话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知力。

  二、咬文嚼字,品味燕子的动态美

  课文第三自然段作者通过“斜、掠、沾”等几个动词十分准确传神地写出了燕子优美的飞行姿态。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几个动词反复咀嚼体会,感悟燕子飞行时的优美姿态。

  首先,我让学生细读课文,感知这一自然段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回到课文中去,找出有关的句子慢慢品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在学生的交流中我把“斜、掠、沾”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品词。“斜”字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的什么?“掠过”在字典里是怎么解释的?轻声读读句子,再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从“斜着”、“掠过”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经过老师的点拨和细读想象,学生领悟到了燕子斜着身子飞掠的优美姿态。)那么“沾”在这里应作什么讲?能换个词吗?(碰、撞)那作者为什么不用“碰”、“撞”而要用“沾”字呢?(通过比较、品味,学生感悟到了“沾”字十分准确地写出了燕子飞行之轻,体会到了作者用词之精确,同时学生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也深深地体会到了燕子飞行时姿态的优美。)学生领悟之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增加领悟的效果。

  咬文嚼字是品味课文内涵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咬文嚼字,反复诵读,使学生充分感悟到了燕子飞行时的动态之美,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感悟力。

  三、运用想象,欣赏燕子的静态美

  运用想象可以使文中描述的事物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表象,这是感悟课文内涵的重要方法之一。

  课文第四自然段描写了燕子歇息时与春天景色互相映衬的美丽画面。文中把燕子落在电线杆上歇息的情景比喻成五线谱,学生较难理解。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说说燕子飞倦了怎样休息?启发学生想象:对照一下插图,再闭上眼想象,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杆上的燕子变成了什么?那几根电线呢?书上哪个词表示出了看不清楚?谁能把它画出来?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先画了几根若有若无的细线,又在细线上画了几个小黑点。我随手在画上添了几根线,把学生画的小黑点连成了一组五线谱。问:“这像什么?几只燕子变成什么了?”仔细读读句子,品味一下,联系刚才想到的,又能体会到什么?再闭上眼睛,把烂漫无比的春天和燕子歇息时的情景联系起来,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通过想象,学生不仅感悟到了燕子歇息时的静态美,而且领悟到了活泼可爱的燕子与春天景色互相映衬的美丽意境,培养了学生对美的欣赏与鉴别的能力,而这也正是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祖国的语言文字魅力无穷,我们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说画表演等来体会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意和情,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

《燕子》教学反思13

  通过《燕子》两课时的教学,让我感悟到在教学散文时,还是要回归课本语言,让学生一遍遍地去读、去品读、从读中他们自然会有所悟。在朗读中,读出春天的美丽烂漫,读出燕子的.活泼机灵。而在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的教学上,我过于放手了,假若能够第三自然段我来引导,然后让学生学习到品读的方法,从而自己去品悟第四自然段,这样子教学应该会更加流畅。至于多媒体的运用我觉得也是有必要的,这样可以丰富教学的形象性,避免一些枯燥乏味的分析,图文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读好课文、读懂课文、读悟课文。

《燕子》教学反思14

  《燕子》一课中,著名作家郑振铎将燕子写得十分传神。这篇文章描绘了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这些从南方飞回的燕子,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天点缀得更加美丽。作者借赞美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教学中,我从燕子入手,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第一段从近处看燕子:乌黑的羽毛、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合成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燕子。第二三段由远处看到的燕子各种飞行姿势。最后从远处看到像音符般的燕子。

  学生对燕子并不陌生,可是像作者这样从多个角度去观察燕子,描写燕子,学生是做不到的,所以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有意识地渗透习作的教学。我带领学生按顺序学习完课文后,适时地引导学生根据本课的描写方法,来描述一下自己熟悉的小动物。刚开始,大部分学生都用很简短的语言来描述动物的外形,最大的缺点是说的不全面,语言也不够准确。我出示燕子图片,让学生观察,然后对照课文第一段的内容,看一看作者是怎样观察燕子,描绘燕子的。再出示一只小狗让学生观察后用语言描述,这样一来,学生对小狗的描述就生动了许多。

  教学中我还指导学生把燕子和春天的景色联系起来观察,想象燕子给春天带来了什么?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喜爱燕子是因为燕子是春天的代表,为春色增添了勃勃生机。同时我指出描写小动物也要结合平时的生活,不仅要形象地写出小动物的外形特征,还要描写关于它的具体事例,从生活中来感受小动物带来的乐趣。

  课后我布置小练笔:模仿《燕子》写一写熟悉的小动物。有了课堂上口语练习的基础,学生仿写的非常成功。

《燕子》教学反思15

  《燕子》是一篇散文。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作者把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作者用词准确传神,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味文章内涵。我抓住重点词语,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品味、欣赏,直至背诵,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内化。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再现课文所描绘的场景,促进教学的形象性。我在教学一开始,就为学生播放课件,学生观看后都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后来我又播放了燕子飞行和休息时的.情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燕子飞行的轻快和休息时的悠闲。在本课教学中,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学的自主性。能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尽可能地创设条件,提供了各种吸引学生个体、学习、自主参与的机会。并不断丰富学生想象,链接生活实际,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如:课文中,作者用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生活中你看到过这样的画面吗?学生通过与生活的联系,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来得很快,到处是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我还让学生试着说说自已看到的场景由此展开联想,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兴趣。

  整节课气氛较活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我引导学生从观察画面入手,激发学生阅读动机,再到组织学生自读交流,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平等参与者,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我适时点拨,为学生的思维起着“搭桥引线”的作用。同时让同学们运用本课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锻炼孩子们的创造思维,提高写作水平。

【《燕子》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燕子教学反思04-05

燕子教学反思04-05

《燕子》教学反思10-08

《燕子》教学反思12-19

《燕子专列》教学反思02-18

《燕子》教学反思[热门]07-05

《燕子》教学反思[优选]07-05

燕子教学反思(15篇)06-15

《燕子》教学反思15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