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应用文>教学反思>幼儿园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08 11:24:34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热门)幼儿园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幼儿园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学反思1

  一、主题活动的来源

  每每与孩子闲聊时,总会时不时地听到孩子们说:“老师,你看,这棵树多高呀。”“老师,我长大了,以前好多衣服都不能穿了。”“老师,小学的操场比我们幼儿园的大。”等等。每当这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问问:有什么办法知道它们到底有多高,多大呢?孩子们的答案是多样的。有用尺子,绳子、木棍等量,还有的小朋友想出用倒影来量。所有的这一切都说明了孩子对测量有一定的兴趣和认识。这次的数学活动:“铺垫子”,帮助幼儿更好的了解了这些长度、高度,培养了幼儿对测量产生兴趣,尝试借助工具测量周围物体,进一步了解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活动中是应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测量,还是让他们在测量中发现问题?如果他们不能从中自己发现问题,这是这个活动上下来发现的问题。大班幼儿对图形守恒的判断,往往会受形状大小以及数量的影响。在他们看来,相对于两个一样大的图形拼摆位置发生改变,他们的大小就不一样。针对幼儿这样的一种错误认识,我们应该如何引导他们做出正确判断呢?经过认真的思考和反复的探索,我设计了本活动。

  二、材料选择的原则

  在数学活动中,材料选择的恰当与否,往往哪个会影响甚至决定整个教学活动的成败。一般来说幼儿是通过操作活动材料来获得相关经验的。因此,如果教师提供的活动材料能有效暴露幼儿某些认识误区,又能在最后帮助幼儿获得正确认识,那么,了这样的材料就能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提供有力保障。因此,在设计该活动时我选择了塑料的相同大小的正方形和三角形,进行桌面的操作,两个三角形又可以拼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也可以借助它来比较发现图形的守恒。活动结尾部分又选择了大小相同的塑料垫子,进行铺场地的活动来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形状不同的场地大小相同,使活动进行深化。

  三、环节设计的思路

  环节设计应围绕活动目标,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逐步展开。就该活动而言,我首先选择了相同大小和数量的正方形,通过拼摆不同图案,面积大小一样大。其次,进一步感知不同数量的正方形和三角形拼摆的不同的图案,而面积大小相同。最后又通过比较场地的大小,用铺垫子的方法来判断,活动难度初步加深,让幼儿通过操作以获得正确的认识和经验。整个活动过程又借助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贯穿始终用闯关的形式,更能激发幼儿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四、活动过程的指导

  当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拼摆图案时,幼儿的积极性一下子被有效的激发出来了。面对不同的图案,幼儿在评判图案是否一样时,产生分歧并激烈的争论起来,面对这样的热闹场面,我并没有做出什么结论,而是诱导幼儿讨论和动手验证找到正确的结论。尤其是铺垫子活动更激发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五、不足与改进

  操作活动结束后没能及时的帮助幼儿总结提炼方法,幼儿分组闯关比赛的图表应该提前准备好,最后几组的比赛结果也没有说清楚。

幼儿园教学反思2

  一、带托班的感想

  带托班这么长时间以来,我和孩子们一直配合的很默契。记得刚开始时,我特别没经验,认认真真地准备了一节课,可孩子们似乎一点也没兴趣,活动中间各种状况都有,尿尿的,打闹的。是内容不新颖,还是形式不灵活呢?弄得我没有了信心。但仔细想想,觉得还是没有抓住托班孩子的特点,他们这个阶段的学习是倾向于无意识的`呀!

  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不再为孩子们的“不听话”而感到烦恼,而是跟着他们的思维走。结果到后来我发现,寓教育于游戏中,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才是托班教育的重要途径。

  于是,我带孩子们拾拣树叶、树枝、石头等,和他们一起玩。在玩中,幼儿充分触摸了各种东西,还学会了清理、分类和收藏。而且,吃饭、睡觉也是幼儿学习的内容。吃饭时,我们不再是把饭盛给孩子,让他们“不能说话”地吃了,而是和孩子一起先来认识今天的饭菜,和孩子一起用右手拿勺子,盛起饭,热了就吹一吹.......等等。这样,不但养成了很好的就餐习惯,而且也对个别幼儿做到了照顾。

  总之,做到“教得有意,学得无心”才是托班教育的根本。一点体会,愿和大家一起讨论。

  二、一次有意义的观察活动

  今天刘魁志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一个塑料瓶,里面装着许多虫子,我们俗称的“瞎眼碰”。乍一看,瓶子里黑乎乎的,脏脏的,真想让他扔了,可是看到他像宝贝似的,就随他去吧。

  可没想到的是孩子们都围了上来,有的用手碰一碰,有的干脆把它抓起来。我看孩子们这么有兴趣,就走过来说:“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长得什么样?”

  家成说:“有翅膀呢!”

  赫羽说:“有腿!”

  梅永旭说:“有两只眼睛呢!”

  这时,我拿起一只虫子,告诉大家,这是一种昆虫,有两只触角,六条腿,两对翅膀,它和小蜜蜂、蜻蜓是一样的。

  听了我的话,孩子们似乎更大胆了,更仔细地观察起来,这时琦琦小朋友突然说:“啊,老师,这只虫子刚才还爬,怎么现在死了?”小朋友们听她这么一喊,都跑过来了,我拿起来一看,啊,触角轻轻动了一下,呀,装死,我高兴地告诉大家,“它是害怕了,以为我们不喜欢它,会伤害它,它就装死!我们把它放在一边,别打扰它,看看会怎样。”孩子们出奇地安静,终于奇迹出现了,它真的突然地一动不动到飞快地爬起来了。孩子们着下更兴奋了大声地喊起来:“活了,活了!”

  看到孩子们的样子,我真恨自己懂得不够多,我下决心,去搜集资料,和孩子们一起科学地认识昆虫。

幼儿园教学反思3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教育评价”部分指出,“教师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以教师自评为主”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这实际上指明,对于作为评价主体的教师来说,教育评价的过程就是反思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过程。

  反思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改进教学,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幼儿主动发展。“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究”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包括目标、内容、组织、教学策略、师生、互动等)存在的问题,并努力设法解决这些问题。具体而言,也就是教师借助于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来分析、判断自身所确定的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采用的组织形式,投放的材料及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指导策略等是否适宜,等等的这些,都要求我们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换言之,教师要善于观察。

  一、观察让我们更多的了解孩子的需求。

  以往的教学活动,我做了很大的努力,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可孩子们在活动中还是觉得枯燥乏味,怎样才能让孩子轻松快乐的在活动中获得发展,成了我思考的的问题。通过反思,我认识到:我们确定的教育措施、制定的教育工作计划应基于对幼儿的了解,也就是“了解先于教育”。了解幼儿是充分激发幼儿活动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前提。

  在“物体的沉浮”活动中,我准备了一些小木片、塑料球、牙膏盒等材料,让幼儿探索如何使沉在水底的物体浮上来,活动中孩子们只简简单单地把它们放入水中,有些物体就浮在水面上了。尽管材料很丰富,但孩子们探究的欲望没有深入,整个活动下来,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活动后,我对此活动进行反思:反思孩子们活动前是否具备“玩水”的相关经验,是否对“沉浮”现象感兴趣,是否有强烈的探究欲望。其次,对自己本身也进一步作以反思,反思自己在活动前是否已交待清楚活动的目的、要求,在活动过程中是否充分发挥了引导作用,如:是否认真观察记录孩子的表现,提供的材料是否真的有启发幼儿的探索欲,真正富有启发性,是否在需要帮助时提供帮助,是否为孩子们相互探讨创造了机会等等。于是,我对活动进程作了改进。首先我进行了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如带领幼儿玩水,让他们初步掌握水的性能;其次,我又对教学活动安排做了一些调整,重新精心准备了活动材料。在活动开始,就引导幼儿去观察两个马铃薯在两个不同水杯中的沉浮现象,结果发现:一个马铃薯浮在水上,一个则沉在水底。这时,我又让幼儿讨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最后,教师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尝试,使马铃薯浮在水面上。这时,镔镔小朋友惊奇地发现:“老师,我往水里加了盐,马铃薯就浮起来了。”我用怀疑的口气问,“真的吗?”“真的!”“那我们大家一起来试一试!”

  所有的小朋友都一起动手,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马铃薯在盐水中浮了起来,是因为加了盐的水与清水的水质不同。我又问:“还有其他的办法吗?”于是,小朋友又开始尝试了,有的幼儿将马铃薯掏了个洞,放在水里浮了起来,有的幼儿在水里加糖,马铃薯也浮了起来……

  反思使我找出了活动中的不足,并吸取经验教训,使我在今后的活动中,积极引导幼儿主动有效的开展活动和学习。

  二、观察让我及时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

  在以前教育教学中,我常常只对孩子的行为做出自己的.判断与分析,总认为教师就是传播知识的人,在孩子面前要有威严,老师说的孩子一定要听,老师教的一定要学,巴不得全班孩子都一个样——懂事、听话,不管孩子有什么需要,只要照着我定好的计划按部就班的执行就对了,以至于教学活动枯燥、乏味。新《纲要》提出“我们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我逐渐认识到:要以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中的不足或工作中的失误。

  比如:以《马路上的汽车》为例。

  活动方式:集体

  预设目标:1、通过观察认识马路上的各种车子,了解汽车在马路上行驶的实况。2、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的能力及口语表达的能力。3、培养幼儿初步的交通安全与意识。

  活动预设:

  1、观察活动前组织谈话,引起幼儿参观的兴趣,并告诉幼儿到马路去看什么,怎么去,并提出注意事项。

  2、带领幼儿步行到马路边进行观察活动。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马路上种来来往往的车子。

  看看自己认识哪辆车?它叫什么名字?它的样子是怎样的?外形大小怎样?颜色怎样?有什么用?车子是怎样在车道上行使的……

  (2)引导幼儿观察红绿灯、人性横道线及当时车辆、行人过路口的情景,对幼儿进行交通安全知识教育。

  3、鼓励幼儿大胆的将自己观察到的所见所闻和同伴、老师、家人交流分享。

  [延伸活动:请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以幼儿口述、绘画、家长文字纪录的形式学做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

  1、由于是第一次集体外出,所以孩子们都显得高兴及兴奋。在听完我介绍后,他们纷纷议论“哇,到”“嘻嘻,真好啊!”(我特别叮嘱几个特别活泼的小男孩要遵守纪律,他们一脸认真地点头答应。)

  2、“出发了”“到了”“哇,好多车!”走了一段路后,我们顺利地来到了目的地——九堡公园。

  不用我多提醒,孩子们一直认真地观察、议论一辆辆过往的车 ,从颜色、名称、车速……无所不谈。

  由于当时位置看不见“红绿灯亭”,所以一些幼儿自言自语:为什么这些车一时好多,一时没有车过?涛涛小朋友听见了便说:“当然了,路口有红绿灯控制的啊!”

  在孩子们的提议下,我们等前面的车流量小的时候便前去观察了路口的车辆行驶情况,并观察了人行横道线、红绿灯、车拐弯……

  3、第二天,便有大部分幼儿一回到幼儿园便把口述作业交到班上了,还一脸的高兴与回味。

  活动反思:

  在这个《马路上的汽车》教学活动中,以往教师仅仅出示图片或图书等,让幼儿观察这些汽车有什么不同,但这样的教学方法收效不是很理想,因此,我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在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带幼儿外出实地观察参观,实地看、现场地说,比教师空洞的说教更有实际意义。看着孩子们高兴地和同伴议论,高兴地向家长讲述,我心里也很高兴,这是成功的一次外出参观,尽管时间很短,但意义与作用却很大。

  看见幼儿对此活动兴趣如此之大,我又设计了《我是小司机》、《我喜欢的车》、《到车子里看看》等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玩起来很容易进入角色,教师不仅是他们的设计者、支持者,还是他们的监督者。在发现孩子违规时给予指出,使孩子不致于把游戏规则丢弃。教师也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引导者。当出现孩子的需要时,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

  能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还学会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些活动成功在于是幼儿所熟悉的、喜欢的,他们在活动就表现积极主动,会的帮助不会的孩子,从中学会互相帮助,互相体验成功的喜悦。所以,课的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更易提高幼儿与教师的能力。

  在这些主题活动中,我们和孩子们一起通过观察、欣赏各种各样的车子,玩形象逼真的玩具车,共同分享玩车、坐车的经验。让幼儿从中认识到不同的车子,知道它们的名称,认识它们各自的外形及主要内部结构,并了解它们的用途,还学习了按照车子的特征进行分类,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车子的认识,还知道了为什么要遵守交通规则及如何遵守交通规则,建立了基本的交通安全观念,并养成良好的过马路、乘车习惯。

  我经常在教学前进行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在每一次活动前,我都会对前一次的活动进行反思,想想自己是否与孩子亲近尊重了孩子的发展;是否适时的介入活动,有效的引导幼儿;是否对孩子的问题、行为做出了及时的反馈……除此之外,我还会对孩子在本次活动中的一些表现进行估计,孩子对这个游戏的兴趣会怎样,如何较好的引导;回答问题时孩子会回答哪些方面的内容,考虑各种答案的可能性等。

  我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提高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活动中我常常会对孩子的一些表现、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的反思、调整。如在活动“全家福”中,一开始孩子可能有些紧张,活动氛围较严肃。发现这一情况后,我觉得可以适当的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气氛活泼一些。于是,我就马上把孩子们熟悉的歌曲“我家有几口”加入到活动中,通过歌唱活动调动气氛,使孩子们不再感到拘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下面的活动中,为之后的活动提供了较好的活动氛围。

  教学后的反思更是重要,它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提高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因此每一次活动之后,我都会对活动中自己的教学语言是否恰当、是否调动每一个孩子、指导策略是否正确、对孩子的表现问题是否及时反馈等进行反思,总结本次活动的优缺点,使其成为今后活动的一个借鉴。

  不管在主题活动,还是在生活活动中,我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上,放在了材料的投放与形式的选择上。与以前相比,我忙了许多,可是孩子们的兴趣和求知欲,一直推动着自己去尽心尽力地工作,每当看到孩子们在我精心组织的活动中表现出“自由自在”和高涨热情,我就觉得自己那么多的辛苦没有白费。通过不断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我感觉自己在各方面进步了很多,对孩子的了解更深入,更准确了,对活动的把握更成熟了,发现问题的眼光也更敏锐了……所以我自己的收获也是很大的,应该说是反思帮助我更好地促进了孩子的发展,同时也使自我自身获得了进步,我在反思中学会了观察,学会了了解孩子,也学会了怎样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学会了从只关注教育目标逐渐关注孩子的表现的转变,教学计划从单纯地静态执行逐渐向动态调整转变。

  反思是对过去的一种思考,从中吸取教训,也可以总结经验。因此,善于反思是当今教师一种重要的教育素质,是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未来的路上一定还有很多的“困惑”在等待着我,我会不断加强反思,和孩子们一起快乐地成长。

幼儿园教学反思4

  

  1、用研究者的眼光,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身边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审视、反思、分析、探索,每周要求写出一篇教育笔记,使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2、"反思"是一种习惯,在园本教研活动中更要粗竟教师的反思意识,能真正将"反思"运用于平时教学、家长工作之中,使教师收益于"反思"。

  3、教师要自觉、积极的反思自己学习的教育理论及他人的经验,在吸纳的同时,要有追问的意识,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4、活动后,根据自己的课堂教育情况进行反思,写出教学评析。在游戏活动或要及时写出游戏反思。

  

  1、为构造一种机制营造一种氛围,使读书、思索、探究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特制定本制度1、理论的学习使促进教师专业提高的有效保证,每位教师每学期要有计划的安排学习1本理论书籍,每本理论书籍的学习写出教训心得或学习体会,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交流。

  2、每月的第三周为理论集中学习的时间。

  3、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问题,课随时查找理论做为支撑,把相关案例及理论整理后可在教师教研版块中展示出来,供大家共享。

  4、每位教师每期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活动,并说明推荐原因。

  

  1、培训活动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与青年教师的培养相结合;规定每单周五下午为全体教师的业务学习间。

  2、内容力求做到全面、丰富、翔实。具体有知识课程的培训、教材培训、教科研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

  3、形式力求多样化:具体有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反思教学、参与讨论等研讨形式,在培训效果上体现了"新、活、实"三个字。内容新---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教学方式和新型的师生关系:方法活---采用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形式;效果实备课时到想到、教学中要做到、课后要反思到。

  4、培训教师要认真做好培训记录,把培训内容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内化理论,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

幼儿园教学反思5

  幼儿园小班安全用电器教案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的:

  1、通过阅读幼儿用书,知道家用电器工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能根据教师的提问从安全角度思考回答问题。

  活动准备:

  1、各种常用的家用电器图片。

  2、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出示电器的图片引出活动。

  2、幼儿观看挂图尝试自己讲述图中的内容,了解电器工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1)观察第一幅图,知道工作中的电风扇很危险,不能随便触碰。

  教师:①请小朋友看第一幅图,图中的人在干什么?

  ②电风扇工作时会有危险吗?为什么?

  ③电风扇的插头拔下来,电风扇就怎么样了?

  教师小结:妈妈告诉小朋友,工作中的电风扇很危险,不能碰她们。

  2)观察第二幅图,知道不能趴在洗衣机边上,否则会发生危险。

  教师:①洗衣机在干什么?这位小朋友想干什么?

  ②这是妈妈会对小朋友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妈妈告诉小朋友洗衣机工作的时候,不能趴在洗衣机边上,因为这样容易发生危险。妈妈为什么这么说?趴在洗衣机边上,会发生什么危险?

  3)观察第三幅图,知道工作汇总的电熨斗很烫,不能随便碰触。

  教师:①妈妈在干什么?

  ②妈妈用电熨斗熨衣服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教师小结:妈妈告诉我们,工作中的`电熨斗很烫,不能用手碰。

  3、幼儿阅读家用电器图,了解其他家用电器工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教师:(1)涂上还有那些家用电器?他们有什么用?

  (2)这些电器在工作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3)小朋友家里还有那些电器?说一说他们的安全注意事项。

幼儿园教学反思6

  家是幸福的港湾,这一主题《甜蜜的家》。我们围绕孩子们熟悉的家人,追寻温馨的味道,一起谈起最爱的家人和家人最喜欢的事情,增进了小班小朋友爱家爱家人的情感,本次活动从最爱的家切入,用三种图形来填补家中地板的空缺,并进一步用不同形状的食物来完成游戏,来源于日常生活,经验于游戏活动。让他们跟喜欢观察、探索,了解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

  一开始,我以谈话形式引出主题,接着用游戏“填补地板”从而激发了他们观察和探索的兴趣,紧接着在活动中通过和图形宝宝玩游戏的方法让幼儿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并能在具体的操作中感知和说出这三种图形的特征。不仅达到了教学目标,而且也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给幼儿创造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的理念。

  引导幼儿在自主探索、交流中共同发现图形宝宝。用组合图案说明图形的不同:“瞧!这新房子漂亮吗?谁知道这座房子是有哪几种图形拼起来的呢?请你们仔细看看,房顶是什么形状的?你怎么知道是三角形的?三角形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尖尖的角。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的特征。圆形没有角……在活动中主要是给幼儿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引导幼儿在认识图形宝宝的同时,也训练了幼儿的点数能力。游戏:老师说名称,幼儿拿图形;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幼儿的学习更为主动、生动。

  在紧紧张张的几天筹备中,反复的修改中,这节课上完了,可是也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在课中的几个环节中最大突出的就是语言的不完整,例如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候,我问的问题的不完整导致孩子说话的不完整性,这个我以后要需要注意,还有我没有好好地把握时间,导入的时间有点长,在说的过程中还可以让同伴分享了他的发现和获得知识的满足感,但孩子们对于知识的掌握还是很好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给孩子更多的自由空间,合理规划,让孩子更自主的时间。

幼儿园教学反思7

  《蘑菇房子》讲述的是小兔子发现草地上一只小蘑菇,看到蘑菇很小,就不忍心采摘,耐心等待蘑菇一天一天的长大,直到最后,蘑菇长到像房子那么大,也没有采摘蘑菇,而是高兴的把它作为房子,住在里面。这个故事富有重复性的语言,简练、形象的比喻,深深地吸引孩子。所以,很适合小班语言课。同时,作为蘑菇,小朋友也非常喜欢,作为艺术类绘画活动也可以。

  当我拿到美珊老师给我教案的时候,我感受到的是一节语言活动。在故事之后,是绘画活动。看到美珊老师的活动过程设计很有逻辑,前后递进很好,只有目标设计的不够合理,还是仿照网上设计,有传统的.通过什么,幼儿学到什么,而没有做好更改。

  当我听完美珊老师的课后,感觉她的声音、教态、教具准备等都很好,而且能认真对待此次活动,注意到个别孩子的反应,及时给予应答。但是,也发现出了问题。问题一:教具虽然形象逼真,但是做的太小。问题二:此次活动讲完故事以后,孩子直接进入绘画蘑菇。这时候,孩子既没有理解故事内容,也没有感受到小兔子因为等待而获得更大的收获。当然,孩子在绘画蘑菇的时候,也没有太大的兴趣。小班孩子绘画,除了用彩笔画轮廓,最好的涂色丰富,就是用油画棒。而美珊老师忽略了此点。

幼儿园教学反思8

  我很喜欢自己班的孩子,因为他们的思维很活跃,第一个环节,寻找小猫脸上的正方形有几个,这只是一个引子,也是训练孩子的扩散性思维,孩子有很明显的争论,不过这个争论打开了孩子的思维方式,为他们后面的学习铺垫了基础。

  在下面的认识正方体环节中,我让孩子观察正方形与正方体盒子的不同来正确认识正方体,孩子们竟然能够从各个方面去分析和比较,比如他们发现了正方形是平面的,正方体盒子是立体的;正方形只有一个面,正方体却又六个面,而且一样大;正方形只有四条边,正方体却有12条边;正方形只有四个角,正方体却有8个角;在发现的过程中,我让孩子自己来动手操作记录它们的不同,孩子的动手操作很重要,因为他们只有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才能获得知识,这些正方体特征的获得与总结恰恰是孩子自己总结出来的,而且比我教师原先预设的要丰富的多。

  最有趣的是最后的数正方体,我的图片提供由易到难,在数遮挡部分的正方体时,孩子就明显有了争议,没关系,我让孩子尝试用桌子上的小正方体摆出图形,然后再数,有过自己的操作,孩子一下子就理解了遮挡部分的'正方形去哪里了的原因,解决了孩子的空间问题,孩子的兴趣越来越高,到最后一张图形时,由8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大正方体到底有几个时,很多孩子都一口同声地说是8个,也有个别的孩子说9个,其实图上的正方体是有8个小正方形合起来的大正方形,我觉得对于大班上学期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我就把最后一幅图片做为了活动延伸,让孩子在活动后,再去探索。

幼儿园教学反思9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我事先让每个孩子带了两支春笋。在活动中,我让孩子们由外及里开始观察笋,看看、摸摸、比比,孩子感受到了毛笋和雷笋的不同:粗细不一、长短不一,连笋壳也不一样。接下来,我通过“里面会不会也不一样呢?”这个问题,让孩子们有继续探究的愿望。于是,孩子们开始剥笋,这是孩子们都没有体验过的活动,于是有孩子就遇到困难了:这个笋壳怎么剥?我将笋放在实物展示台上,让孩子仔细观察了下笋壳的走向,让孩子自己发现剥笋的方法,经过孩子自己的探索之后,大部分孩子都能自己剥笋了,除了个别两三个孩子的动作发展不是很好的,还需要帮忙。在剥完笋之后,孩子们发现笋都有一节一节的,我将笋竖着切开,孩子们惊讶地发现里面怎么像楼梯一样,也有孩子说像格子。在收拾整理的`时候,我们还进行了插笋壳的游戏,既让孩子将笋壳进行了整理,也让孩子进行了想象,创作了作品,孩子们也体验到了成就感。

  整个活动在老师的提示下,孩子们参与的兴趣很高,倾听得也很认真,还能发现问题,希望得到老师的技术帮助。我想,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是真正让孩子们学习的活动!

幼儿园教学反思10

  《手指歌》是一首比较形象有趣的儿歌。边念边进行手指表演可能孩子们会更容易接受。所以在教学时,我先用简单的“轱辘轱辘”手部游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接着让幼儿尝试着变变小手,看小手能变出什么来;然后我再根据儿歌内容变变,让幼儿猜猜我的手变成了什么,在干什么?最后让幼儿伸出自己的小手一起来做一做,做一个动作学念一首儿歌,显然孩子们对这种方式非常乐易接受,个个开心地念着、学着、做着……很是投入!

  理论分析:

  幼儿的儿歌教学也可采用以下的一些方法,可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1、采用游戏形式对幼儿进行儿歌教学。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有不少儿歌的内容是描述幼儿游戏活动的,对此类儿歌,我常采取先做游戏后教学的方法,按照儿歌描述的内容,先组织幼儿游玩,在游玩中幼儿一边动作一边观察,充分体验愉快的情趣,为学习儿歌打下基础。

  2、运用故事法对幼儿进行儿歌教学。根据儿歌的内容可以看出有些儿歌是叙事性的,由于受字数和句式的局限,叙事的跳跃是儿歌的`特点之一。这时教师选择一些恰当的关连词或过渡句把儿歌内容串连起来,根据儿歌要求,适当增添有关的生动有趣的情节,来增加儿歌的容量,为幼儿展开想象更好地理解记忆儿歌提供帮助。

幼儿园教学反思11

  我通过前几天的国培,见识了西安甚至国际的典范幼儿园,看到许多新鲜美好的幼儿教育环境和教学过程。我回校后,在昨天的一堂活动课上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幸福。

  这堂课我的内容是来自《爸爸去哪儿》,前几天我和孩子在家看了一期新西兰之旅的期中爸爸们玩的萝卜蹲比赛,我引用转换,变成我们幼儿的'游戏。

  第一轮,选出5个孩子站在大家面前,叫他们都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以名字为代号开始游戏,让每个小朋友先自己说自己名字蹲三遍,第二圈开始自由发挥和挑战,看谁能把谁比下去,玩得很开心。

  第二轮,选另外5人站在大家面前,我依次抱一下给起个水果名字,比如苹果,香蕉,葡萄,芒果,橘子。让他们进行新的比赛,这次小朋友们有了更熟练的游戏过程,比的激烈,这说明小朋友们从中学到了些东西,学到了比赛的技巧,反应速度的提高,语言表达的提高,注意力的提高,竞争意识的增强。

  再来一轮,选了5个小朋友,而且本班的班主任老师也加入其中,更加激烈有趣,以颜色为代号,有个女孩最后和她们的班主任老师比赛了5分钟,最终才实在累的说错了。

  我要说的是,通过这个游戏活动,我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堂内容,是让孩子在游戏中长本领,长智慧。其实这些都是因为我培训学习知道的大方方向,教学纲要,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启发我朝着正确方向走。而且回来后我和孩子的游戏活动丰富多彩,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很开心。这就是我的收获。这就是我的教学反思。以后会更加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创新。

幼儿园教学反思12

  虽说京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但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也很少接触。所以孩子们对于京剧不太了解,更不用说是京剧中的各个角色。基于孩子们的这种状态,我在上课前的前一天,利用餐后活动的时间先请孩子们欣赏了一段京剧。孩子们看到京剧中的打扮和表演都比较喜欢。让孩子在看看、听听、说说中感受京剧的韵味,并萌发孩子们对中国京剧的喜爱。有了课前的准备和了解,让孩子对京剧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为第二天的美术活动《京剧脸谱》的创作做了很好的铺垫。

  为了让本次美术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我把本次活动目标定位:1、欣赏并认识典型的京剧花脸脸谱,初步了解脸谱颜色代表的意义。2、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3、萌发对中国京剧的喜爱。

  在活动开展中,我采用了层层递进的方法,一步步让孩子感受和体会到京剧脸谱的艺术气息。先是在欣赏京剧脸谱的邮票中让他们认识典型的几个人物。如包公(黑脸)、张飞(红脸)奸臣(白脸)等的脸谱特征。在感受和体验中孩子们总结了一个京剧脸谱的特征,颜色都很鲜艳,而且里面的图案都是对称的`。

  孩子们在看看、听听、讨论中也总结出了自己的小小经验,我把这个难题抛给孩子,让孩子们自己去想想办法,怎样体现对称画法。孩子们也开始动脑经,想办法。最终都认为还是学习以前做手工的对称剪法,把整个脸谱对折,然后在中心线上画鼻子,这样一来可以以鼻子为中心开始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孩子们了解了作画的技巧和方法后,让孩子自己设计不同的图案。从孩子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对京剧脸谱的特征已经了解了,也会通过自己对京剧中的人物特点有了独到的见解。唯一不足的是,有些孩子把画面中的图案设计太小了,导致不够满。还有孩子在色彩的选择上不够鲜明。

  在评价环节我采用了幼儿评价和教师评价两个方面,这样一来不但让孩子说出自己的作画感受也让孩子看到别人的优缺点。还让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投放到了区域中,让孩子们可以试着学做各种京剧脸谱,还可以放到表演区中进行各任务的扮演。

幼儿园教学反思13

  师德师风教育作为我园的一项重要工作,长期以来一直常抓不懈。我园重视师德建设,提出"八个打造"即倡导每一位教职工在学习上(政治、政策等)、思想上(树立一心四服务思想、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工作上(树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开拓创新的精神)、业务上(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儿童发展观,深刻领会《纲要》精神,勇于开拓创新,努力提高各项业务水平)、奉献上(弘扬奉献精神)、作风上(树立健康的心态和人格)、职业道德上、执行规章制度上等八个方面打造自己,不断完善自我,提高师德修养和政治思想觉悟。同时,组织大家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十不准》、《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文明用语》等等,近期,还学习了盘龙区教育局关于师德师风的文件精神,并开展了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通过学习,我体会颇深。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幼儿教师是幼儿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她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为人师表。教师素质重在师德,教师职业道德充分体现了教师特有的职业思想、职业情操。教师要做好幼儿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新世纪人才的关键。教育是事业,是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还要有新时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观念,要有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作为一名教师是无尚光荣的,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是不能担当培养人才、造就人才重任的。在当代,教师只有从根本上掌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较大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师德修养,树立较强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形势和新任务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想成为新世纪的优秀教师,除了学识渊博、教学得法之外,还应有更高的'追求,这就是以育人为理想,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为己任。这是没有功利目的的,而是完全出于对社会、对幼儿一生负责的责任感。能承担如此重任,首先在于教师自己做人的层次要较高,要做有德之人、有为之人。

  热爱幼儿,尊重、理解幼儿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全体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幼儿。对幼儿严慈相济,做幼儿良师益友。保护幼儿安全,关心幼儿健康,维护幼儿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是教师正确处理与自己直接服务对象幼儿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幼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幼儿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幼儿的感情基础,幼儿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育爱,作为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要求教师精心热爱幼儿,又包括要求教师精心教育幼儿。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具有十分强烈的质量意识,要真正在培养幼儿高尚情操、塑造幼儿美好心灵方面下功夫。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幼儿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出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获得丰硕的育人之果。热爱幼儿,是教师全部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没有对幼儿的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成功的教育。这种爱,是不能以血缘关系和个人好恶为转移的,教师应当把它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幼儿。爱是打开心扉的钥匙。要把真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幼儿,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幼儿,要让每一个幼儿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的琼浆,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强和自信。幼儿很善于观察与思考,对你的一言一行,他们都在观察并做出相应的评价和反应。

幼儿园教学反思14

  在主题活动里,我们通过音乐、美术等各种艺术形态来表现,我们用“圆”、“轮子”、“滚动”等等关键词组织活动,从而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通过这一主题活动的开展,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了常见车辆的不同外形和功用,体验了车辆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同时结合数概念,体验不同数量车轮的不同功用。

  为了丰富孩子们的游戏环境,让主题融入到环境中,我们利用废旧纸箱为孩子们制作了一辆公共汽车,让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了解了交通规则,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在益智区,设计了立体停车场,我们将一一对应的概念融入其中,而且养成了孩子们玩好玩具应该物归原处的好习惯。另外,我们根据幼儿不同的能力差异设计了小动物乘火车的游戏,锻炼了幼儿排序的能力。在探索区中,孩子们拿着从家里带来的小车,在不同坡度的车道上开小车,感受速度的不同。在阅读区增设了小汽车方面的图书,供孩子自由阅读。建构区里我们在地面铺设了印有马路的毯子,并且提供了许多实物小汽车及自制小汽车,供孩子们自由选择玩耍。玩耍之后要求将车子回停车场,让幼儿在摆摆放放的操作过程中,了解各种车子名称及特征,练习分类停放。

  小班孩子对运动着的物体很感兴趣,尤其是开动着的汽车、摩托车等,令他们着迷,吸引着他们去观察、去发现。特别是轱辘轱辘的车轮子,成为孩子有趣“吸引物”,于是学习的注意力也就自然地集中在轮子上。于是我们设计了车轮滚画的活动,通过车轮滚画,观察色彩和花纹的变化,体验玩色和大面积作画的乐趣。在活动“轮子歌”中,首先通过轮子的数量及种类,引出孩子的已有经验,并在其中包含的数的概念。当孩子们掌握了基本车辆的轮子数量时,又引导孩子们去观察车轮的排列方式,并尝试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而且是数个孩子一起合作表达。孩子们在不断的尝试中,增强了空间意识,同时也获得了大家在一起做游戏的愉悦的情感体验。另外,在美工活动“拼搭小汽车”的活动中,幼儿自己给小车安装所有配件。如:车窗、车轮等。这不但锻炼了动手操作的能力,还丰富了幼儿对车子组成的经验。

  随着活动的展开,孩子们对于各种各样的车的种类和用途的车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汽车展览会”,“各种各样的车”,“会唱歌的车”等。幼儿通过外出参观、实地观察、观看录象等活动,对汽车的名称和功能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尤其对警车、救护车等有特殊用途的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开展的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设计了很多有关交通规则的体育游戏,如:“开小车”“小拖车”的活动。练习听信号变幻动作。锻炼幼儿灵活的闪躲能力。也让孩子们学习如何保护自己的方法。

  主题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在进行该主题活动中,实物照片与模型玩具是必备的教具与学具,孩子们通过与父母一起收集各种图片资料,一起玩弄各种车辆、火车、飞机、轮船的模型与玩具,使他们逐渐认识、了解了各种交通工具的'用途与特征。家长们积极配合,收集到了许多种类的交通工具的图片与模型,我们把它们布置在了探索区,让幼儿不仅仅能看到,更能摸到和感受到这些有趣的交通工具对我们生活的帮助。

  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很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他们虽然不太会表演,或不能投入的表演,但从孩子们欣喜的眼中可以看出他们喜欢这些内容的活动乐于去尝试去体验。孩子们从各自初步尝试制作各种交通工具,到能有意识的进行小组合作式制作,学习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动手能力与人际关系智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但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一是孩子们的实际生活经验少,在游戏活动中,不会表演,不能放开大胆的表演,总是觉得这种模仿表演很可笑,不能投入其中。这与我们在开展其它类教学活动中这一方面涉及较少有很大关系,幼儿缺乏此类的经验。二是在制作活动中幼儿独立完成作品的能力有限,在活动中缺少耐心,及探索精神。当遇到困难时急于求助于他人,且放弃了自己探索的机会。三是幼儿的空间智能没有很好的发展,主要原因是在我们涉及的活动中关于绘画、创作的内容极少,幼儿们没有机会去练习和提高。

  针对该主题活动中的不足之处,我们会在今后的主题活动中进行有计划的改进和完善,使幼儿在各种主题活动中,各项智能都能得到均衡发展。

幼儿园教学反思15

  活动内容

  《乌鸦喝水》取材于故事,并以故事贯穿始终,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活动开始,故事导入引导幼儿思考,瓶子里的水很少,瓶口又很小,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乌鸦才喝到水呢?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出示石子、蘑菇丁、海绵,请小朋友猜一猜,试一试,哪种材料能使瓶子里的水升到瓶口,让乌鸦喝到水呢?从而引出第一次操作。接下来,出示三种颜色的乌鸦,引出三只不同水量的瓶子,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三只有水的瓶子里放进石子后,它们都可以喝到水呢?并进行第二次操作。最后,出示沙子,让幼儿进行第三次操作,讨论:为什么水量少的瓶子里放入沙子,水就升到瓶口了?整个活动环节清晰,层层递进,幼儿始终保持着热情,一直在主动探索,没有消极等待的现象。活动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幼儿在活动中学会了合作和互相交流。活动材料是瓶子、石子、沙子、游戏时的蘑菇丁、海绵,取自于生活,具有可操作性,幼儿玩得也很开心。

  但是,活动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1.活动材料要精确。第一环节中的活动材料,蘑菇丁、海绵及石子要同样大小,同样数量,便于比较。瓶子可以再大些,石子、沙子要筛选。漏斗要大些,便于操作。

  2.教师提问要精准。第一次操作后的提问:“请小朋友说说,你们发现哪种材料使瓶子里的水升到瓶口了?其它的`材料为什么不能使水面上升呢?”改为:“你认为哪种材料最合适,为什么?”会更恰当。让幼儿自己比较后出结论:虽然这三种材料都能使水面上升,但是蘑菇丁、海绵都浮在水面上,堆积在瓶子上面,乌鸦喝不到水,所以石子最好。

  3.集体记录表的表格要简单些,幼儿的标记要小些记录效果会更好。

  《乌鸦喝水》学习目标

  认识“乌、鸦”等11个生字,会写“可、石”等8个字。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读感悟“乌鸦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能用“慢慢”说句子,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乌鸦喝水》读后感

  我看过许多童话,如:《龟兔赛跑》、《狼来了》《乌鸦喝水》等,其中印象最深的那篇童话是是《乌鸦喝水》这篇。

  这篇童话的大概内容是:一只乌鸦在夏季非常口渴,到处喝水,可怎么也找不到,突然,它发现离水井不远处有个大水罐,里面有一些水。它高兴极了,准备痛痛快快地喝水,可水罐太深,罐口又长,乌鸦觉得吧水罐推倒,就能喝到水了,可是推了半天,水罐纹丝不动。它一气之下想用小石头把水罐砸烂,谁知小石头“扑通”一声就落进了水罐里,乌鸦飞下去一看,水罐没有烂。可乌鸦发现水平面一下上升了,乌鸦高兴地大叫起来,它赶紧用嘴衔起一块大石头,又用爪子抓住了一块大石头飞到水罐上空,把两块石头同时投进水罐中,水又升高了一些,但是仍然喝不到。乌鸦怀着希望,一次又一次地把石块运来,投进了水罐中。随着石块一块一块地投入,罐里的水也一点一点地慢慢上升,终于,水罐里的水溢出罐了。乌鸦站在水罐旁边,美美地喝了起来,多么舒服、多么痛快啊!

  这篇童话让我明白了:碰到困难,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不可蛮干。智慧往往胜过力气。

【幼儿园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幼儿园教学反思08-06

幼儿园数学教学反思10-01

【精】幼儿园教学反思06-13

【荐】幼儿园教学反思06-13

幼儿园教学反思【推荐】06-13

幼儿园教学反思【热门】06-13

幼儿园教学反思【荐】06-14

【推荐】幼儿园教学反思06-14

【热门】幼儿园教学反思06-13

【热】幼儿园教学反思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