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应用文>教学反思>《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11 11:23:5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推荐)《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去年的树》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

  《去年的树》这篇课文是一个优美动人的童话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

  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分角色朗读,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非常必要的。我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 文本之间的一个对话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因此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体会每一个角色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初始,我就逐步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小鸟和大树的对话,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大树时的焦急与艰辛。用小鸟的三个问句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链,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一步一 步的深化情感。这样,渐渐的,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育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既然是一篇童话故事,寓意是个重点。我设计补空的形式去呈现问题:

  如果我是大树,我会对四处寻找我的朋友鸟儿说……

  如果我是小姑娘,我会对带给我光明的大树说……

  如果我是鸟儿,我会对伐木工人说……

  这样一个说话训练,学生自由选择,在交流中读出了小鸟的信守诺言、珍惜友情,读出了大树的自我牺牲、无私奉献,读出了对伐木人乱砍树木的愤慨,读出了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感悟……这些多元解读,价值取向积极健康,都值得称赞。这样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还在路上。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2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7册的课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小鸟和树、树根、大门、小女孩这四组对话告诉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本文是以诚信为主题,但是对四年级学生的现有思维水平来说,他们一拿到课本不一定就能够捕捉诚信这个主题。诚信、奉献、环保三个主题的.多元体会又会造成“人文性的厚度”不够的缺憾。小鸟的执着追寻,对诺言的尊重,传递给我们多少感到:这是一只多么重情义的小鸟啊!所以我以诚信(友情)主题的体会为主,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在设计本课时,我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去年的树》是侧重于人文性的课文。因此,为了体现这一点,我运用了动画《去年的树》,目的是让学生深深体会诚信,友情。在课堂中我试图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重点,让学生带着忧伤,带着对大树的同情深深的去体会,去感悟。因为方法到位,大胆放手,课堂基本达到了自己想要的那种境界。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3

  《去年的树》是一篇拟人化的童话,儿童化的语言和形式,非常利于学生接受和学习。文章讲述了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可第二年春天鸟儿回来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面对着朋友的生命点燃的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因此语言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在本课教学时重点抓住对话的朗读来进行,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在话语中感受人物的心情,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言为心声”。

  教学时,先让学生小组分角色朗读,体会不同角色说话的语气。我再来范读课文,让学生体会我在读文时与自己读时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学生体会出我读的有感情,读不同的角色时的语气不同。接着我出示文中四处对话分别来读,再让学生听听从我的语气当中听出了什么样的情感。学生感受到第一次树与鸟的对话要读出依依惜别之情;后面三次对话,鸟儿在寻找树,要用询问的语气,还要读出它非常焦急的心情,读树根的话时,要读出同情、伤感的语气,门先生的话要读得比较平淡,小姑娘的声音要稚嫩一些。在体会出人物的情感后,接下来让学生再次分角色朗读、表演。学生朗读的效果一次比一次好,充分的朗读后,更有助于学生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生认识到文中的鸟儿是一只非常信守承诺的鸟,并且还有不少同学反思了自己的行为,认识到自己在生活中存在不讲信用的行为,并下决心改正自己的错误。

  阅读教学时读得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充分的品读中学生会产生不同的阅读体会。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还是应该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4

  【情景说明】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描写的是关于鸟儿和树深厚友谊的童话故事。全文语言朴实无华,通过四次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因此,教学中,我努力体现以读为本,力图先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想象童话角色的心理,继而能够在读中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并且通过多角度、多形式的朗读,让学生逐步体会文本所蕴含的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人文精神。

  【教学过程】

  〖片断一

  师:小鸟儿和树是多年的好朋友。课文中多次出现了好朋友这个词,请你找一找,做上记号并读一读。

  指名读有关好朋友的句子。

  师:让我们再来读书,看看哪些地方能具体体会到它们是好朋友,请你把让你感动的地方画下来,再放声反复读几遍。

  (生自读)。

  师:谁愿意把你的感动与大家一起分享?

  (生读第3~5自然段。)

  师:听他的朗读,你感觉到这对好朋友在分别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1:我感觉到它们都特别不想让对方走。

  生2:我觉得大树的心情此时虽有些失落,但它也很期待小鸟再给它唱歌的那一刻的到来。

  师:假如你就是那棵大树,你能以第一称的方式来读出你当时的心情吗?

  生2:我试试吧!

  (略思考了一下。)

  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鸟儿就要离开我,飞到南方去了,我的心里好失落。走之前,我对小鸟说:再见了,小鸟!明年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好吗?

  鸟儿说:好,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说完就向南方飞去了。目送着小鸟离开,我是多么希望能早日再见到他啊!

  〖教学反思

  诺瓦利思说:人的心灵──有着比内心世界及其要求更高的东西。这就是自我感觉、兴奋的感觉性。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后,让他们自主选择受感动的地方来读一读,说一说。这一自主选择,满足了个性和阅读的需要,这样不仅调动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而且还为创意性朗读打下基础。在学生说出不同于别人的感受时,教师顺势引导他试着换一种人称表达方式来朗读。通过创意性的朗读,学生对大树与小鸟分别时的心情体会更深了,对他们友情的认识更进一步了,而这些都为挖掘文本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做了铺垫。

  〖片断二

  师:天天给树唱歌,说明它们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你有这样的好朋友吗?

  生:有。

  师:有这样的好朋友,你感觉怎么样?

  生1:我感觉很快乐。

  生2:我感觉很幸福。

  师:请你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读这几句话吧!

  (生读。)

  师:我们都能感受到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在向我们传递,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吧!

  (生齐读。)

  〖教学反思

  在朗读指导中,教师切忌把自己对文本的感悟生硬地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机械的模仿读,这样的朗读指导是十分空洞,苍白无力的。课文都是来自于生活,只有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使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相应的生活场景,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才能在感情上与作者达到共鸣,再让他们把此时的心情读出来,才会有一种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效果。

  〖片断三

  四人小组分角色演读小鸟与树根、大门、小姑娘的对话。

  师:刚才这组同学的表演,你觉得谁演得比较好?或是哪个角色你能演得比他们更好。

  生:有一个角色我能演得比她更好。

  (读树根的话)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呢?

  生1:我觉得树根也是树的一部分,它们也是朋友,所以语气应该是有些伤心的。

  生2:我来演一演大门。

  师:她演得怎么样?

  生3:她演得很好。瞧它那傲慢、冷漠的样子,好像这棵大树跟它没有关系似的。

  生4:大门它瞧不起小鸟的问题,觉得本来就应该把大树拿来做东西。

  生5:它对这种事见得多了,一点都不同情树。

  师:你们说得真好,让我们再来演一演吧!

  〖教学反思

  朗读要让学生动情就应抓住易触动学生情感的地方,要让学生入情入境去体验。教学中,教师通过再现文中的相关情境,利用角色这一触动学生心弦的情感点,让学生亲身经历角色的动作、语言,体验角色的心理活动,强化感受,使学生对文本由近感到真,由真感到亲,从而引起共鸣。学生在共鸣中动情,情动而辞发。此片断通过演读对话,学生从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体验中产生多样的解读,学生多姿多彩的个性也在诵读中得到张扬。

  〖片断四

  师:两个看字似饱含着鸟儿的'千言万语。假如你是这只小鸟儿,你会对树说些什么?

  生1:树啊,真的是你吗?你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生2:我的朋友,我唱的歌你听见了吗?

  生3:大树,永别了,我要走了。我现在已经为你唱歌了,我以后还会寻找别的火柴的踪迹再为你唱歌的。

  师:两个看字流露出鸟儿对树无比的深情与眷念。让我们把这深厚的友情一起歌颂吧!

  (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教学反思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学生面对的文本,存在着大量的意义空白和意义未定性,而这正是学生重新进行建构头脑中第一文本的重要因素,以期待视野或既有的经验对空白结构进行填补,把不确定之域具体化,从而形成二者视野的融合。这时的文本不再是一种权威的象征,而是一种自由填补、解释、建构的框架。因此,好的教学不是引导学生去看文本里有些什么,而是引导学生去思考文本里所没有的东西。此片断中,教师利用文本略去了鸟儿在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这一空白,引导学生自由想象,真性告白,而后再朗读有关段落。学生对文本所蕴含的内涵感悟加深了,朗读也自然是情真意切,水到渠成。而且在这种动态的阅读过程中,学生既遵循文本,又超越了文本,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对话的中心,他们通过对话感悟文本、交流体验,获得新知,而朗读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有效途径。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呢?教学中,我采用了创意性朗读、迁移理解式朗读、角色体验式演读和在想象中朗读等形式,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朗读,与文本亲密接触,层层深入,步步递进,真正做到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品情,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想的自由王国而非教师思想的橱窗。

  语文阅读是最富个性、最具魅力的精神创造,也是最自由、最愉悦、最美好的心灵之旅。让我们共同创造充满阳光与诗意的课堂,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的开心乐园!

  【专家点评】

  翻阅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的课文,每一篇都是充满童真童趣、情感充沛真挚的好文章。有感情地朗读是这些课文需要达成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此案例,作者充分利用文本中角色对话展开情节的表达特点,以对朋友一词的切身感受为情感的激发点,以自主选择读、分角色读、角色移位读、以评促读等多种方式,较好地展现了教师指导感情朗读的过程。

  指导感情朗读要注重一个情字。课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的情感,也是学生情感的发源地。如何在文本中角色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学生的情感之间架一座共鸣的心桥呢?杨老师恰当地选择了好朋友作为情感体验的切入点,朋友一词的亲切感、快乐感、幸福感、需要感、兴奋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学生随后的找一找读一读悟一悟等语文实践活动便有了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态势。教师还用语言创设了朋友话别朝夕相处、形影不离等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唤起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文本中的角色。此时教师再以假如你是那棵大树假如你是这只小鸟的角色移位的方法提出朗读要求,学生自是声情并茂,更具真情,更富情趣,文本的对话也就有了生命的气息。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5

  《去年的树》是部编教材三年级第三单元的课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但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应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这篇童话主要透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之后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在设计本课时,我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透过自读感悟、主角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新课标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就我的理解,有的课文偏重于工具性,有的偏重于人文性。因此,我觉得语文老师要把握好侧重点。而《去年的树》则是侧重于人文性的课文。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抓住文中的几次对话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让学生从朗读中感悟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鸟儿寻找大树时的焦急与艰辛。“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在最后3个自然段的学习中,我提出问题:小鸟深情地注视着油灯的火苗,然后为火苗唱起了去年的那支歌。那是什么歌,你能明白吗?有的学生说:“树啊,我的好朋友,我最后找到你了。”有的学生说:“大树啊,大树,我们是好朋友。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我们之间的友谊天长地久。”……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表达,课堂气氛到达了高潮。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6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义务教育第七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一篇童话故事。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们分别后的第二年春天,小鸟回来只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这篇童话资料虽然较其他童话简短,作者也没有用过多华丽的词藻来修饰它,可是它所蕴含的道理却是深刻的。

  基于这样的解读,根据本文特点,为了简化教学,所以作如上设计:

  1、在本文的设计和教学中,遵循作者的思路,以“小鸟与树的友情”为出发点,也以它为课眼,叶老以往说道:“作者思有路,道路识斯真。”“看整篇文章要看作者的思路。”抓住了文章的思路,就打开了窥视作品奥妙的门户。这堂课都以“小鸟与树的友情”为线索,在上课的过程中牢牢抓住小鸟与树的珍贵友情表此刻哪些地方,在不断地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又一步步地感受鸟儿和树的珍贵友情,这样情感的升华就水到渠成了,而不是单单给学生一个荡气回肠的`友情。这样就极大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真实地做到了让学生自主探究。

  2、抓住情感交流的方式——对话。这篇童话主要经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文章一共有四处对话,分别是鸟和树的对话,鸟和树根的对话,鸟和门先生的对话和鸟和小姑娘的对话,这四次对话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课文所要说明的道理也是从这四次对话中逐步地显现出来。所以学生每谈到一处对话,我都牢牢地把它抓住,进行指导,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学生的朗读也一次次地到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多个主角,感受不一样主角的不一样心理。比如在刚开始鸟与树的对话中,请学生找自我的好朋友读一读,演一演,充分展示出一对好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应对自我的好朋友,学生的情感也较容易出来,这样也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间。打破了以往都是教师点名朗读的惯例。下头其他的主角也是如此,文章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以及应对灯火时的心理描述,从而给师生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仅有让学生充分地去朗读,去感受,去体验,才能真正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3、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方法,这节课我也是十分重视读的,除此之外,我还运用了多种方法。在文章结尾处安排小练笔,让学生写下要对小鸟说的话,一开始我还担心学生会无话可写,没想到学生滔滔不绝,写了很多,有安慰小鸟的,有赞美小鸟的……学生各有各的想法,效果挺不错。

  整堂课下来,失败的地方也有很多,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一部分与一部分之间的连接不够紧密,资料之间的转换有时感觉有些突兀,也许是我上课时过多地研究了自我,而较少地去研究学生,从而使课堂上师与生的交流、互动不够完善。三尺讲台,我涉足的时间还不长,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教学各方面的水平都会得到提高。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7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候,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终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应对这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这篇童话主要经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在读文的过程中我们抓住四次对话。课堂的引入就是经过对第一自然段的创设情境反复诵读,诵读的过程中想象鸟儿和树的友谊之深厚。在想象的过程中思考这个故事为什么没有描述鸟儿和树的外貌,没有描述鸟儿和树的友谊之深。在读每一次对话的过程中回顾鸟儿和树的约定———“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好的,我明年春天必须回来唱歌给你听。”想象鸟儿的每次寻访的心里的紧张,担心,体会鸟儿寻访过程中对话的语气。当鸟儿看着灯火的时候,当鸟儿唱歌给灯火听的时候,它会想什么?

  整堂课在读的过程中给了孩子很多的想象的空间,想象鸟和树的样貌,想象鸟在什么时候给树唱歌,树什么时候听鸟唱歌,鸟儿在一次次寻访树的过程中的焦急,心痛。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一向在担心如果孩子们会不会体会不到他们友情之深厚,故事中透出的无奈,孩子们会不会不明白,那些不写友谊之深厚,不写树之茂盛,鸟可爱,不写鸟儿寻访之急切。浅显的表达,深厚的友谊,浓浓的悲伤。其实一切都是剩余的,在学的过程中孩子们在情境中加上想象的读,感受到了。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8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了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所以部分简单的生字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完成。对于读音较难、字形复杂的生字教师可以单独加以指导,但这并不是教拼音或字形结构,而是对其巩固复习。这虽不是课文教学的主要部分,却是教学的重要部分。本堂课中的生字在字形上都不难,桩和燃可以用形声字的规律记忆,应、厂、音这三个字,大部分学生平时都已经认识了,难是难在应的后鼻音,燃容易和蓝的读音混淆,所以这两个字的读音要重点关注的。

  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表演朗读,我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角色,体会角色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并在这一过程中,用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可是,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这句话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链,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

  语文教学,永远离不开听说读写,永远是在想一想、读一读,读一读、想一想,想一想、写一写这样的`过程中螺旋上升的。整堂课中,读、想、写并不是人为割裂的,读为想打下了基础,而想象写话又能促进更好地读,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课文人文内涵的理解将一步一步加深。对课文结尾这部分的处理,特别是两个看字的想象说话与朗读,也想体现这一点。在充分朗读、想象的基础上,学生最后才能有自己多元的感悟。学生的语言选择是开放的,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调控能力,帮助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并及时记录好的词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素材。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9

  文章在四次的对话中展开了故事的情节,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本课的重点其实就是让学生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有所感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体会鸟儿和树在一起的快乐,为下面学习做一铺垫,也和下文的悲伤形成对比。以便更深体会鸟儿寻找大树的焦急及信守诺言的可贵。在四次对话中,先和学生一起学习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依依不舍,再抓住这四次对话中不同角色的心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鸟儿的'心情,我首先让大家读课文用一个词来形容鸟儿如何去寻找好朋友大树的。最后在处理鸟儿为灯火唱歌时,我设计了背景音乐,自己做了范读后学生体会文中两个“看”蕴藏的含义。接着将“鸟儿”换做“我”让学生读这一部分进一步体会。

  今后应该特别注意的还有几个方面:加强今后板书功底。重视学生平时的朗读训练。(语感、读书姿势方面等)。重视评价语言的丰富和激励作用。平时教学要注意自己语言的精炼、到位,声音的顿挫圆润。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文和思考。第一课时的安排就是初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在不重点的句段上朗读的时间不用过多。并在第二课时开始时要进行导入带领学生再次进入课文,教师只是引导学生,不应说的过多,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分角色朗读部分最佳的方式是个人读,并且在第一课时可以直接进行写字的指导。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0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7册的课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终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应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去年的树》是一篇拟人体童话,它主要经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虽然朋友已逝,可是友情永存,诚信永存……这个让人有些伤感的故事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间。

  文章在四次的对话中展开了故事的情节,在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涵着“信守诺言,珍惜友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深厚的人文精神。本课的重点其实就是让学生对“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方面有所感染。在设计本课时,我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经过自读感悟、主角对话、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我认为语文应当充满人性的光辉,课堂教学是经受真善美的心路历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充分地尊重学生独特的情绪体验,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在语文世界里卓有成效地遨游,让他们的人生因语文课而精彩宜人,深刻和美丽十足!

  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主角的情感,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是十分必要的.我明白,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在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的互动中展开的.而要想读好课文,首先就要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主角,体会每一个主角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中的对话较多,比较适宜学生分主角朗读,我力求经过多种形式的'读,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童话中的主角,体会主角的情感世界,把学生真正带入文本的情境中。在这一过程中,我就逐步引导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用多次换主角的方法来朗读,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这样,渐渐地,学生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之中,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用小鸟的三个问句把这些零散的语言朗读串成一条情感的链,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一步一步的深化情感。

  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在最终3个自然段的学习中,我提出问题:小鸟深情地注视着煤油灯的火苗,然后为火苗唱起了去年的那支歌。那是什么歌,你能明白吗?有的学生说:“大树,我们是好朋友,我很想念你。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我们的友谊永存”有的学生唱起了周华健的“朋友一生一齐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有的唱,课堂气氛到达了高潮。

  课文学到这儿,我想学生必须有很多话想说(想对谁说),就让他们把自我想说的写下来并进行了交流。有对大树说的、有对伐木人说的,引导说出多元、个性化的语言,如环保问题,奉献话题等。

  针对交流的情景,我及时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文中的鸟儿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二是文中的树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在看到问题后,学生的思维一下活跃起来。由于同学们已经对课文的资料了解至深,所以,给出的第一个答案围绕在“热爱朋友,遵守诺言”方面;但对第二个问题给的答案却不够准确。于是,我做了简单的提示:文中的这棵大树,经过几次“磨难”后,鸟儿最终只看到的是煤油灯的灯火。它的不幸就像我们平时点燃的蜡烛一样,燃烧了自我……还没等我的话说完,有几个同学就接上了话茬:“照亮了别人。”听到学生的回答,我欣慰地笑了:他们理解了,也体会了课文所揭示的道理。我的教学目的到达了。因为,我认为教学生做事的前提是应当先教会他们怎样做人。

  当我第一遍读文本时,我觉得这篇作品的主旨在“环保”上:要爱护树木,保护树木,不应当乱加砍伐。但再读几遍后,我认为作为文学作品,这篇童话更为重要的,在于十分生动地叙写并歌颂了人与人之间存在的深厚的爱意、纯真忠诚的友谊。小鸟对着灯火歌唱着,树变成火柴,这是有形的,可是当变成火光,就是无形的,小鸟为什么还要歌唱?小鸟对着不可触摸的,已经飘逝的火光唱歌,明明明白它已经不会回答了。这是尽心,这是牵挂,这是深厚的爱意,这是纯真的友谊,这是对自我的爱负责。”虽然我对文本的解读是到位的,但在在教学中,对引导学生体会小鸟的信守诺言做得不到位,感觉太突兀了,学生还不明白。

  上完课,我觉得学生感受很多,收获很多。“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感悟,是我们教学工作中始终要重视的问题。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1

  一、充分研读与文本对话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与文本的主要对话方式是多样化的有:读、品、悟、议、辩、入。在本课的教学用到的是:读、入。

  1、读:

  自由读、同桌互读、角色演读等方法,真正做到以读启思、以读感悟、以读激情。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启发学生的感觉,比如:鸟与树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鸟寻树时的坚定执着之情、鸟离树时的无限留恋之情。

  2、入:

  这是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课中通过充分挖掘文本中空白,让学生自主深入,入情入境体会文本的情感。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⑴挖掘对话中的`空白:

  文中有四组对话描写,学生在朗读理解的基础上,在对话中加入描写人物语气、内心的词语,丰富人物形象。这个学习过程是一个“读──感──悟──入”的过程,学生交流出来的每一个词语,都凝聚着他们对文本的情感与思维,是实实在在的与文本进行了对话。

  ⑵挖掘内容中的空白:

  文章语言简洁,为读者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如课文尾处鸟儿的两次“看”树,这两次看所包含的情感是一样的吗?她分别会怎么想呢?我让学生转换角色来体验鸟儿当时的心情,让学生感觉自己不是一个读者,而是故事的亲历者,与文本零距离。

  二、读写结合,学以至用

  《新课标》提出了语文教学应该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永远离不开听说读写,永远是在想一想、读一读,写一写这样的过程中螺旋上升的。这节课中,读、想、写并不是分开的,而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在学习完四组对话描写之后让学生进行对话练笔,既是对学习内容的一次反馈检查,又是对文本理解的一次提高。课后,我又围绕文本的内容与主题安排了一次习作练习,既提高学生的想象与习作能力,又体现了教材在语文学习中的引导、示范作用。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2

  《去年的树》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7册的课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树听,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它心里充满了忧伤和惆怅,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告诉我们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在设计本课时,我想体现“以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深化“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但设计毕竟是预设的,一到课堂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课上完了,心情轻松了许多,也静下心来好好的思考了一些问题。

  一、关于文本的多元解读和教学的主导倾向。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育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老师和学生从这个童话中读出了小鸟的信守诺言、珍惜友情,读出了大树的自我牺牲、无私奉献,读出了对伐木人乱砍树木的愤慨,读出了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感悟……这些多元解读,价值取向积极健康,应该说都是可以的。不过我们又要看到,作者写作总有他的主导倾向。一篇课文的教学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对多方面的感受充分展开,所以,我们在对作品多元解读时,还得考虑教学的主导倾向。

  细细品味《去年的树》,一种哀婉动人的心绪会萦绕在我们心头,久久挥之不去。究竟是什么打动了我们的心?《去年的树》是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但它的构思却与众不同:故事刚交待了鸟儿和树的友谊,树就从故事中退出了。作者的叙述主线完全落在了鸟儿身上,让鸟儿信守诺言,去追寻树的踪迹。故事的结局让我们心灵震颤——鸟儿找到的已经不是当年枝叶繁茂的大树,而是朋友的躯体点燃的灯火,尽管这样,鸟儿还是对灯火唱起了歌。这个故事打动我们的不只是鸟儿的信守诺言,而是一种生死不渝的友谊。当友谊超越了生死的界限,就成为感人肺腑的永恒情怀,成为巨大的精神力量。我觉得这是这个童话人文内涵的主导倾向,它有别于其他歌颂友谊的课文,具有独到的教育价值。

  当我第一遍读文本时,我觉得这篇作品的主旨在“环保”上:要爱护树木,保护树木,不应该乱加砍伐。但再读几遍后,我认为作为文学作品,这篇童话更为重要的,在于非常生动地叙写并歌颂了人与人之间存在的深厚的爱意、纯真忠诚的友谊。小鸟对着灯火歌唱着,树变成火柴,这是有形的`,可是当变成火光,就是无形的,小鸟为什么还要歌唱?小鸟对着不可触摸的,已经飘逝的火光唱歌,明明知道它已经不会回答了。这是尽心,这是牵挂,这是深厚的爱意,这是纯真的友谊,这是对自己的爱负责。”虽然我对文本的解读是到位的,但在在教学中,对引导学生体会小鸟的信守诺言做得不到位,感觉太突兀了,学生还不明白。

  二、关于课文的导入。

  教学这样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我原本想精心设计一个开头,把学生导入课文的阅读。所以也到网上查了很多资料,发现有的老师用“鸟儿的日记”导入;有的老师用歌曲导入;有的用多媒体动画;都动了不少脑筋,努力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我认为《去年的树》文字明白晓畅,对四年级的大部分孩子来说,阅读并没有什么障碍,导入就不妨单刀直入地告诉学生我们要读一个鸟和树的故事,让学生尽快接触文本。我觉得如果课文的背景离开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不是太远,课文导入完全可以简单一些,不一定都要创设情境。因为每一个儿童面对一篇适合他阅读的故事,都会有一种阅读期待,希望了解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会有什么有趣的事发生等等。所以本文的导入我用了直接导入的方法。共4页,当前第3页1234

  三、关于课时安排。

  《去年的树》一般教学两课时。我的第一次设计是这样安排的:第一课时除了初读课文和学习字词外,细读课文的前面部分。读到“分别”,着重体会树和鸟儿在一起的快乐。第二课时读余下的部分,感受鸟儿和大树生死不渝的情谊。可是一试教,不得了,我上的第一课时内容太少,课显得很单薄,不充实。于是,我又调整了我的安排,第一课时除了初读课文和学习字词我,基本上把课文读完,第二课时以复述故事和练笔为主。然后又去试教,感觉这样第一课时才充实了许多。

  总之,教无定法,但教学又是有规律的。通过此次活动,我从《去年的树》这一课的设计和教学中悟出了一些新课程阅读教学的方法,对改进自己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3

  《去年的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确立了两个重要教学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初步体会到诚信的可贵。

  在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为了更好地体会每一个主角的情感,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我首先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种种主角,体会每一个主角的思想感情.让学生重点抓住课文中小鸟的三次问话的语气,让学生们体会鸟儿和大树分别时的难分难舍,小鸟寻找时的.焦急与艰辛,越来越明朗。这样,渐渐地,孩子们走近了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把握了读的感情基调。再经过不一样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语言,学生从读中能有所感悟,懂得友情的珍贵。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4

本文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这篇童话情深意浓,带着些许伤感色彩,赞美了高尚、令任荡气回肠的友情。整篇童话的语言朴实无华,全文无一华丽的词句,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略去了鸟儿的大量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在平淡的语言中有一种深挚透明的美。

  第一次读完这篇童话,第一感觉是淡淡的伤感和感动,是因为结局的不完美吗,还是被鸟儿和大树的友情震惊了?但深入地读下去,发现文中所蕴涵的道理很多,学生的理解可能也不太一样,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的学习是多元的,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只要不脱离文本的本意就可以了。所以我确定了一条一元带多元的情感主线: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其它主题作为副线而存在。

  《新课标》中有这么一段话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怎么把这个理念落实到我们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的真诚对话。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我以读促悟。抓住三个主要场景,分别是鸟儿和树告别的场景,鸟儿千辛万苦寻找大树的场景和鸟儿对着灯火给树唱去年唱过的歌的情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感悟文本。那么学生在朗读时,我思考的是教师的评价语。教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更是学生生命潜能的激励者。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对话环境,把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眼神,激发他们内在的生命热情和潜能。如:你们真了不起,第一次与课文接触就有那么大的收获。老师听出了你们心中的那份焦急。咱们一块读好吗?老师深深地被你们的朗读打动了。同学们,你们真是守信多情的孩子呀等等。这些激励的话讲了以后,学生也跟着进入了角色。准备好一百顶高帽子给孩子戴,孩子的心是可以利用的,课堂上充分利用孩子好胜、好表现自信的心理,来创造我们的课堂奇迹。但由于初站讲台,教学经验不足,评价语还是相对匮乏的,对于学生突发的回答,有时候只能是好的,不错,是的这些苍白无力的话语,一时间不能脱口而出,得心应口,所以我觉得,作为新教师,要尽量预设好学生的回答与提问,并想好你的评价语,也就是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长此以往,评价语定会丰富而有激励作用。

  这节课的初衷是读课文时的一种感动,为小鸟和大树之间那份带着淡淡伤感的友情。更为作者为我们设下的那么多的`情感空白。小鸟的那份执着和忠贞,友情和诚信,正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失的东西。我一遍遍地与文本交流对话,一遍遍地在交流中感动着自己。因为我明白,只有先感动了自己,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当我们的学生学会了感动,学会了用眼睛吃东西,用精神来营养自己。那么看到真,会去追求,看到善,会感动,看到美,情感就丰富了,心灵就充实了,趣味就提高了,素养就全面了,人格就健全了。语文学习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就统一了。或许正因为这样,使我犯了一个隐形的错误,自己课堂上说的话太多了,教师引导这个度没把握好,导的太多,使学生的思维跟着我走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是学生思维的自由王国而不是教师思想的橱窗。

  课堂教学的高潮我设计在小鸟面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的歌。这里三个自然段文字很简单,却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这里既是情感的暴发点,更是情动辞发指导学生练笔的训练点。我让学生读,让学生变成小鸟读,学生提问:鸟儿看到灯火为什么还要唱去年唱过的歌?鸟儿为什么两次都盯着灯火看了一会?这两次有什么不同?学生提问,学生解答,教师适当引导。这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最后我还在这里安排了一个练笔的环节,语文课堂应是听说读写相结合的。学生交流后,感慨很多,很出乎我的意外。

  上完课后我思考过:我是以小鸟的两则日记导入的,最后以悬疑结尾,去年的树不存在了,鸟儿明年还会来吗?设计目的是首尾呼应,留给学生思考空间。那么我整个教学是不是可以围绕着这两则日记展开呢?提出大问题:这两则日记表面看似内容相同,那么究竟是不是一样呢?读课文,想想两次写日记的心情。从而导出鸟儿第一次给大树唱歌并告别的对话,第二次对着灯火给大树唱歌并告别。以这两条线展开,由于缺少教学经验,怕围绕着大问题进行教学,自己作为一个引导者的驾驭能力还不够。很想知道按这样的设计进行,自己的教学效果会有怎样的不同呢?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5

  在设计本课时,我有意识渗透“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

  新课标提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在课堂中我试图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朗读作为重点,让学生带着忧伤,带着对小鸟和大树深情的感动深深地去体会,去感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只安排了一课时,在时间上也许太紧,也许是担心冲淡营造的'情境,感觉到自己总是在按照自己的意图引导学生,导致有时候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对话的朗读未能体现由扶到放。“自主”,看来我做得还不够。“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感悟,还将是我继续努力的课题。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1-30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10-07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精选)07-09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优选)07-08

(热)《去年的树》教学反思07-08

(优选)《去年的树》教学反思07-09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推荐】07-10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必备)07-10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精品)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