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简短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简短,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简短1
“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的新知教学环节看起来并不复杂,但是在接触时仍然出乎我的意料,学生的理解和利用总有一些差别。
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对照写出来的比例我给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观察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有什么关系?”学生大部分把几个比例一起观察研究,他们发现更多的是各个数在各项位置的变化情况,而对性质内容的发现比较滞后,也有少数学生举手示意发现了,但这部分学生大部分是课前或课上先看了书上内容(纸上得来终觉浅)。如果只观察其中的一个比例,学生才能容易发现其中的规律,比如性质。所以我再次提醒学生是看每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有什么关系,不是这几个比例一起看。这样学生终于发现一个比例中外项之积等于内项之积,又找其他几个比例验证,从而确定这个规律,总结出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接着通过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让学生形象地看到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就是将比例中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
在应用比例的性质验证自己写的比例成立不成立,使学生明白,验证比例式是否成立,除了求比值、化简比的方法,还可以用求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是否相等的方法。
但是在利用比例解决问题时,出现的困难还是不少。很多学生对于比例的基本性质背诵的很熟练,但对于灵活运用还欠火候。比如根据算式1/3×5/6=5/9×1/2写出比例,有些学生就蒙了。其实从算式中应该想到,这是外项之积等于内项之积的写法,倒回去就可以。但学生看不到想不到,在课堂上解释时仍有些学生糊里糊涂。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简短2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教学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教学时,我努力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放在了首位,所以在备课时,我紧扣这一主题,设计了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全班质疑、分层题组训练的教学过程,通过整节课的教学,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也使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具体如下:一、因为这部分内容含量不大,也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所以我出示了比较详细地自学提示,让学生先自学,后小组交流,我在巡视的过程中,了解到大部分同学在自学进都能解决自学提示中所出示的问题,能基本上达到教师所期望的效果。二、全班交流时,问题主要集中在了第4题,通过了解,大部分小组能很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个别组则有困难。在教学中我采取了全班共同质疑的方法。在全班交流时,平时教学中的'不足就暴露出来。学生在汇报时,不能如讨论时,清楚、明白、准确、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总有种心里明白,嘴里倒不出来的感觉。我觉得这主要是与我平日的训练有关,学生在平时的课堂上,没有良好的发言习惯,教师没有及时给予纠正、引导,也没有给学生提供很多的机会锻炼,以致没有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特别重视的。三、本节课内容的巩固和对学生自学情况的了解则主要放在了练习这一块儿,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做出强调。所以针对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针对每一自学提示都设计了相应的练习,通过在练习中,让学生说概念、说方法、独立说、同桌说、小组说来了解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这样做,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小组长也能充分发挥作用,合理有序地组织本组成员交流或完成练习,这一环节也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也符合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通过教学,我了解到了自己做得比较好的地方,也知道了自己需要努力的地方。我相信自己在以下这些方面会比这次做得更好。具体如下:1、培养学生自学课本方面。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灵活调整自学提示。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方面。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和小组交流的机会。3、在利用课件方面。能根据教学内容来安排自己的课件,不能为了用课件而用课件,使课件能真正起到其作用。4、在教材处理方面。平时多研究教材,努力吃透教材,能根据教材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简短3
“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的新知教学环节并不复杂,针对整个教学过程我想说三个方面,一个是新知教学时的问题,另两个都是对教材中的习题的处理问题。
其一: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教材中有这样的一个问题——“观察前面的四个比例,你有什么发现?”注意句中的用词——前面的四个比例,如果只观察其中的一个比例,学生可能还能容易些发现其中的规律,比如性质。但是四个比例一起观察研究,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看,学生发现更多的就是各个数在各项位置的变化情况,而对性质内容的发现学生比较滞后,也有少数学生举手示意发现了,但是我没有让假扮他们立即作答,原因有二,一是我感觉这部分学生大部分可能是课前或课上先看了书上内容(纸上得来终觉浅),二是举手的人数只有八、九个,面太少了。面对这一情况,首先,我让学生小组内先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或想法(举手的'人稍微多了些——一半人左右),我还是没有全班交流,我继续加以启发“刚才我们把一个比例的四个项分为外项和内项,大家看看这些比例的外项和内项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如果有,可以同桌再交流一下。”在上面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效果很好。
其二:在对教材“练一练”的处理,练一练我没有先练,而是放到了练习十第4题后进行的(基本是整个练习的最后),在学生独立练习作出判断后,我进行了追问:“你是怎样判断给出的4个数能不能组成比例的?”从而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简短】相关文章: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11-06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推荐)07-07
[荐]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07-10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11-18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15篇06-12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反思09-23
《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01-05
《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03-28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