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尊严》教学反思优秀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尊严》教学反思优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尊严》教学反思优秀1
《尊严》是一篇教育性很强的文章,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放在如何通过描写年轻人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表现他这种尊严,以及从杰克逊大叔和他女儿的谈话中体现自尊的可贵。在备这节课时,我的设想是这样的,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尊严的'含义。
本课的不足之处:
1、个人教学风格。自我感觉冷静有余,激情不足。应该精神状态更加饱满、语言更富有感染力一点。
2、教学环节。在课后的拓展延伸上,除了介绍一些有关尊严的名言和小故事,更重要的是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学了本课的体会谈谈自己的感想,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身边有关尊严的事例。而且课堂上还可读写结合,适当设计小练笔。
3、教学细节。虽然说在课堂上尽量给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机会,给予学生朗读的指导。但是当个别学生朗读不够到位,没有感情时,当学生说话语言贫乏,语调平淡时,我因为赶进度而没有充分引导,给学生练习和表现的机会。事后发现自己其实是错过了一个教学契机。这种不用预设的生成,事实上是最好的教育教学机会,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摈弃这些功利的想法,实实在在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教学,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上作重要的因素来考虑。
4、课堂上,教师很重视文章内容理性的分析,而忽视了情感的深度体验,让我们感觉课上得比较“飘逸”,没有“读”到孩子的心灵深处。
5、这节课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了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人物的形象,人物的心理活动就成为了一个空白,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留给我们的空间,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样更能有助于体会人物形象。
《尊严》教学反思优秀2
在讲课中我重点指导学生抓住描写年轻人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引导学生去体会的人格魅力,同时和学生一块儿理解杰克逊大叔赞扬年轻人的话,年轻人身上特有的尊严。从中感受“自尊者自立”的道理。通过读书、讨论交流、语言品味,换位体验,一步步引导学生明白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一个人是十分重要的。
在讲课中,我遵循了这一思路,和学生进行交流,既给了学生发挥的余地,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为他们搭建了一个能够进行发挥想象展现自己思维的舞台。
文章中把哈默和杰克逊大叔两个人的人格魅力通过语言描写出来了,怎样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阅读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而达到佩服他们呢?在课堂上,我让学生就抓住对话中的语言,边读边想象当时他们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让学生把自己就当章中的物去体验,这样学生就会设身处地去想。
例如:年轻人的语言:
1、“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身吗活需要我做吗?”(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呢?)
2、“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他又是怎样想的?)
3、“不,我现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儿,我再吃这些东西!”(他为什么要执意先做活再吃饭,如果是你,你会这样想这样做吗?)
杰克逊大叔的话:
1、“不,我没有身吗会需要您做。”(他当时是怎样想的呢?)
2、“我想起来了,我确实有一些活儿需要您帮忙。不过,等您吃过饭,我再给您派活儿。”(这个时候他为什么又说有活做了呢?)
3、“好了,小伙子您捶得好极了,刚才我的腰还很僵硬,现在舒服极了。”(从这句话中,你认为杰克逊大叔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喜欢他吗?)学生在读中体验,在交流中体会到到了哈默的尊严就是以自己的劳动去换取报酬。而杰克逊大叔的人格魅力就在于他善良、尊重别人,善解人意、赏识他人。
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在自己生活中去搜寻,有没有象哈默这样的人。在学生说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后,我让学生说说在最近看的电视剧《走西口》中,谁和文中的哈默相似,这样学生很快就说出了田青这个年轻人,于是我就和学生讨论起这个人,让他们说说田青是怎样维护自己的尊严的,你是不是很欣赏他,很喜欢他?这样一下子就拉近了课文与学生的距离,使他们更清楚的悟出了什么是尊严,能更深层次体会到“尊严”的真正含义。
《尊严》教学反思优秀3
【1】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语文教学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觉得上完本课有以下几个体会:
1、教学设计、教学环节看似简单,实际上是想让学生通过一个个的小问题去理解独臂乞丐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授课伊始,我通过引导学生找出描写乞丐搬砖前后不一样的句子,揣摩出他发生这么大变化的原因,并通过朗读“揣摩乞丐搬砖时的几次心理变化”。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感情。
2、本课着重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能力,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领悟内容,体验情感,对文中的人与事谈看法、谈感受。运用商讨式、猜测式的各种提问引导学生与文本、与作者对话:如评价独臂乞丐;分析完独臂乞丐和双臂乞丐的形象,让学生说说他们想赞美谁,让学生多说,多发表看法,这对他们理解“尊严”有帮助,为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作有效的铺垫。
3、本课教学,我让学生“找出乞丐搬砖前后不一样的语句”,展开教学。学生找出乞丐在外貌、表情和神态的语句加以对比,在对比中逐步领悟尊严:如“可怜的`独臂乞丐”变成“体面的独臂董事长”是因为找到了自己的尊严;“本来以为搬砖是‘捉弄’他,看见女主人也用一只手示范时,却‘怔往’了”;“本来‘生气’的乞丐却变得‘感激’”等等,这都是因为女主人唤醒他的尊严:他明白了一只手也能干活,只有靠自己的力气养活自己,才能改变命运;“不搬砖的永远只能是乞丐。”(学生语)于是,理解女主人的话:“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以这个为一条线索,加之女主人的话也为一条线索,两条互相映衬,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但是在课上实施的不够好,导致后面十分钟思路有点乱掉,可能学生就没有前30分钟体会的那么深刻。
4、主要存在一下几个不足:
A、课件中出错的字,可以在学生提出时当场改过来,省的一直强调说那个字打错了,浪费了点时间
B、过渡不是很自然,有时感觉有点突兀
C、指导朗读是不错,但是学生读的是否够味,给的评价比较模糊性,“有点味道了”,那到底该怎么读呢?老师最好示范读一读,让学生有个明确的概念说再稍微改进下就可以了,而不宜放到学生课后多读再解决。
《尊严》教学反思优秀4
我十分喜欢《尊严》这篇文章,课文语言朴实,却蕴含着极深的人生哲理,读后令人深思。课文叙述了在一群逃难的人中,有一位年轻人――哈默,他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别人施舍的食物,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还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后来成了杰克逊大叔的女婿,并成为美国的石油大王。故事告诉人们:尊严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只要有了做人的尊严,就有可能拥有财富乃至一切。但对于一个四年级的学生来讲,读了它可能只能悟到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吃自己的劳动赚来的就是尊严。而我们则不一样。课堂上,为了更充分的使孩子们体会到石油大王哈默的高贵品质,我采用了联系上文对比体会的方式。
我先请学生划出描写逃难人们的`语句,这里包括外貌描写及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只有一句,“他们面呈菜色,疲惫不堪”。我引导学生仔细读这句,然后提问:从面呈菜色,疲惫不堪这两个词中读出了什么。学生们,有的说我读出了他们很累;有的说读出了他们很饿;有的说读出了他们缺乏营养,急需食物……我问:从那些语句,你看出他们确实急需食物?孩子们立即找到了后面的动作描写。我说,是啊,他们连一句感谢的话都顾不上说,就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因此课文中用了一个非常确切的词来形容——显然。到这,孩子们对这个词的理解应该说很到位。此时我又节外生枝了一点,如此饱受饥饿的逃难人,此时就在我们眼前,对于我们每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来说,他们的这种行为,我们能理解吗?学生一致认为能。此时,我把话锋一转,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特殊的年轻人,学生读出对年轻人外貌的描写,我写下“脸色苍白,骨瘦如柴”这两个词。请大家注意,年轻人与其他逃难的人一样的缺乏健康,营养,食物。可当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他面前时,他依然拒绝了。此刻引导学生练读两人的对话部分,最有助于体会人物的心情及高尚的品质,所以我让学生之间互相练习。结果,孩子们体会的很深刻。故事中,这个年轻人的形象也深深的印在了孩子们的心中。
由于,这里教学处理得当,后面的那句: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因此上这课时,我立足于“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思想,力图让孩子们进行独立阅读、感悟、理解并从中明白道理。并为他们创设展示的机会,让孩子们能大胆、主动地参与朗读、讨论、交流,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内心真实的情感。在整体感知了课文主要内容后组织孩子们紧紧围绕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三次对话,紧扣他们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谈自己的感受,体会年轻人在怎样的情况下维护自己的尊严。在孩子们谈体会时,发现孩子们仅仅停留在体会这几句话上,这时我适时提醒“他不吃因为还不是很饿吧?”孩子们一听纷纷用“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狼吞虎咽”等来反驳。从而学会联系全文来读书并加深了对哈默自尊的体会。这时,我进一步引导孩子们努力把自己当作哈墨,用自己的心去体会,读出哈墨的自尊。这种联系上文对比体会的方式更充分的让孩子们体会到石油大王哈默的高贵品质。
《尊严》教学反思优秀5
《尊严》是一篇教育性很强的文章,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的尊严,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在教学前,我想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尊严,文章是通过怎样的表达方式和描写来表现哈默的尊严的以及联系生活实际说说。通过教学,感觉前面两个方面还是落实的比较好的,联系生活实际方面做得很失败。
(1)通过学生自己的感悟,体会尊严的含义。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找出描写逃难人的语句细细品读,再让学生找出描写哈默的句子对比着读,在两种对比强烈的语句中,学生们初步体会了尊严的含义,然后梳理出镇长和哈默的'对话以及描写哈默动作的语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尊严的含义,通过以上两方面的铺垫,对理解镇长对女儿讲的话的含义就容易多了,学生们真正理解了尊严的含义。
(2)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会具体传神地表现了哈默的尊严,离不开外貌、动作的描写,动作上一个小小的细节就可以淋漓尽致地展现人物的性格。比如“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通过老师的讲解以及具体的范本研读,学生初步明白了写作的要领。失误之处是结合生活实际方面做得不好,让学生谈谈生活中这方面的例子时,他们没有什么话可以讲,课后我仔细思考其中的原因,发现课堂教学中我一直在教教材,而不是在用教材教,学生被死死地圈在了文本中,让他们一步登上天显然是不可能的。
这节课给我的最大收获:我应该要学生科学地使用教材。
【《尊严》教学反思优秀】相关文章:
尊严教学反思04-23
尊严的教学反思02-17
《尊严》教学反思03-06
尊严四年级教学反思01-08
优秀教学反思11-09
教学反思优秀02-04
鲸教学反思优秀05-27
历史教学优秀反思12-12
【优秀】《燕子》教学反思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