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应用文>教学反思>《我很特别》教学反思

《我很特别》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30 12:38:42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很特别》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很特别》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很特别》教学反思

《我很特别》教学反思1

  本周开始我们进行了主题《不一样的我》,主题的目标是引导幼儿从外形入手、知道自己是区别与任何人的独特个体,形成独立意识,进而尝试用各种方式来表现自己在外形、名字、个性、能力等方面的独特性,借助社会评价来完善自己的角色形象。周一的活动《我很特别》,就是要请孩子们画一张自己的自画像,并且要用漫画的形式夸张地表现自己的特征。

  在之前《不一样的我》这个活动中就我请孩子照照镜子,仔细观察五官,并说说五官、头发等特别之处,再跟同伴比较在外貌上的不同,因此孩子在作画之前还是能做到心里有底的。在活动中我们先欣赏原大班孩子的“大头像”,围绕“特别”进行突破让孩子欣赏,以此让幼儿寻找灵感。

  然后,我和孩子一起讲讲自己特别的地方。刚开始,孩子们讲不出所以来,于是,老师慢慢引导:娃娃的眼睛很漂亮,大大的,睫毛长长的,我一下就记住了;戚潘玙的两颗大门牙不见了:曹汀兰的.牙齿有蛀洞,分得有些开;…在师幼共同描述中孩子找到了自己特别之处:或头发或嘴唇。孩子们这次的作品效果很不错,几乎每个孩子的画面都很丰满,每个人物都是大大地占了画面的主体部位,比他们之前的画有了明显的进步,人人都把自己特别的地方描绘得相当生动:曹汀兰嘴里缺失的两颗门牙;娄寓斐的两条长马尾;戈俊杰胖胖的脸蛋;张鑫皱着眉、瘪着嘴的神情……一幅幅“特别的我”栩栩如生。

  在这个活动中,我觉得每个孩子的画都有他们自己的特色,现在最重要的不是教他们如何画,而是鼓励他们大胆画。他们只有敢画了,才能爱画,才能画得好,所以我们要给孩子信心。当孩子们有了自信,也许你会发现他们每个人都是一名小画家。

《我很特别》教学反思2

  成功之处:

  1、大班幼儿并不擅长画人像,激发兴趣导入很重要。因此,让幼儿照镜子,激发他们的兴趣;

  2、通过欣赏、观察与交流,使幼儿了解自画像的'表现方法;

  3、通过交流与表现,提高幼儿的审美表现力,让幼儿进一步加深对自己的认识;

  4、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让一名幼儿到前面,并让幼儿发现她的特点,我及时给予描绘,还让幼儿来添画,大家找到了自画像的乐趣,对面部特点更加关注,很多幼儿说“原来还可以这样画。”

  改进措施:

  1、幼儿的作画技能方面还需提高;

  2、幼儿的创作也有待于提高;

  3、教师要在教学中还需营造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氛围;

  4、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在认知和技能训练中自然引导幼儿体验美、理解美,培养幼儿应用、创造美的能力。

《我很特别》教学反思3

  在蒙氏教具操作的过程中,幼儿要有一个安静、和谐的环境,同时要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幼儿只有在专注的状态下,才可以真正投入地去探索、学习某个问题或技能。

  记得在开展主题活动“特别的我”,手工区域中,我引导幼儿给女孩画头发,按照我成人的思维,我拿起笔刷刷刷,一会儿就把几十根头发线条画好了。轮到孩子们画画了,他们也学着我的样子,刷刷刷也画上了。结果没有一根线条画的是流畅的。所以,我在教学中的.体会是,教师要有正确的引导。

  在“我很能干”的日常生活区域中,我观察过一位不到3岁的幼儿琪琪,操作日常生活训练区域“倒的工作”(倒豆子)。在她刚刚开始操作时,双手拿起有豆的杯子向另一个空杯中倒豆时,双手还有些抖动,有时还将少量豆子撒到外面。但是,她在操作蒙氏教具的过程中,精神极其专注,以至她反复操作同一教具数遍。在操作最后一遍时,她可以较熟练的将豆子倒到另一个杯中,而且豆子不会撒到外面。后来,我将这一工作变化延伸为倒米的工作,因为此项工作是来源于生活,我们要将它还原于生活,要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同样得到接触与练习。

  因此,我得出结论:幼儿只有在专注的状态下,才可以对某种事情产生浓厚的兴趣,才可以产生主动地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会出现对同一种教具反复操作的现象。在反复操作的同时,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和探究,独立来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也是幼儿逐渐吸收和提高的过程。

  通过以上两个小小的区域活动观察,使我又进一步认识到作为老师首先应有正确的示范,不能以成人的思维代替孩子;其次,在孩子操作时,不要轻易的打断孩子的思维,应该让孩子在自我的反复操作中不断的发现和改善。

《我很特别》教学反思4

  材简解:

  大班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最初阶段,而自我意识正是自信心、自制力、自我评价能力等重要的心理品质形成的基础。世界上的人成千上万,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外貌、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兴趣、爱好等,然而虽然大班的孩子自我意识正在形成,他们还不能清楚地理解"我"就是"我","我"和别人是不一样的。因此,我设计这个课题目的是让孩子通过比较,由外及内地发现自己与同伴外部特征的异同及兴趣爱好的异同,从而了解到每一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

  目标预设:

  1、感受个体的多样性,知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2、积极参与活动,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观察比较自己与同伴外部特征及兴趣爱好的异同,从而充分了解自我,形成自我意识。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重点:

  能通过直观的观察比较,发现自己身上与众不同的特点。

  难点:

  在实践体验中,能区分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并愿意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达出来。

  设计理念:

  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创造条件让幼儿自己参与活动,在活动中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使幼儿能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

  设计思路:

  1、内容源于生活选材主要来自于幼儿生活,老师在平时对幼儿的交流、喜好的关爱中,了解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抓住幼儿所关心的热点,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围绕目标将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使幼儿能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

  2、环节循序渐进活动的环节安排是从外观到思想、情感的层层递进,在理解不一样的外形特征,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动作、不一样的喜好的顺序过程中帮助幼儿整合已有的经验,表达现有的经验,并为获取以后表现个性能力的内部独特性提供了基础,追随幼儿的兴趣,不断创造、探索、感知的平台,不断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教学过程:

  一、不一样的外形特征组织幼儿观察人的外形特征。

  师:我们二楼的多功能厅有一面大镜子可以看到大家上课的样子, 现在我们就到镜子前照一照,看一看,我们每个人有什么不一样?

  二、不一样的声音1、游戏《猜猜我是谁》

  师: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猜猜我是谁,老师请几个小朋友同时藏在屏风的后面,每次都由其中一位小朋友说一句话,小朋友就要猜出他是谁。

  2、每个幼儿说一句不一样的话。

  师:老师要请每个小朋友说一句不一样的话,最好是能把话说得完整又优美,这句话能代表自己的最高水平,又是自己最想说的话,并且老师要把你们说的话录音,大家可要想好一点哟。

  三、不一样的动作1、静态动作师:我们都知道人的的身体有很多部位:比如手、脚、腰、头部,请小朋友分别用手、脚、腰、头做一个与别人不一样的动作,看谁做得最逗人。

  2、动态动作师:刚刚我们做的是静态的动作,现在我们来做一个移动的'动作,比比看谁的办法多、动作美。

  四、不一样的喜好1、说说自己的喜好师:我们小朋友都知道了人不一样的外形特征,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动作,小朋友想想看人还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喜好,或者说最喜欢的事或物。

  (每一位幼儿都为有自己的喜好而骄傲)2、了解老师的喜好师:有谁知道老师的喜好是什么吗?

  教师小结:小朋友都说对了,你们都太了解老师了,其实我们小朋友和小朋友之间,小朋友和大人之间,大人和大人都是不一样的,这说明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征,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特别的个体,是独一无二的。

  活动延伸:

  幼儿与老师互相留影纪念师:一转眼小朋友都快大班毕业了,老师太舍不得你们了,现在老师最大的喜好就是与你们合影,小朋友可以做你最喜欢的表情、动作,老师非常愿意与独一无二的你作纪念。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以游戏“猜猜他是谁”为基本形式,教师通过形象直观性、趣味性的实物投影仪,将幼儿熟悉的小朋友展现在同伴面前,不仅使幼儿从中获取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调动了幼儿观察、比较、联想、判断的积极性,培养了幼儿对隔近友爱的态度。本活动以“独特的我”为主题,开展了幼儿自我认识、评价、对同伴的认识、对同伴的评价活动,增强了幼儿的自我意识,养了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了幼儿良好的人际关系。

《我很特别》教学反思5

  本周的主题是“不一样的我”主要让处于大班的幼儿学会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从而步入小学充满自信地去迎接以学习为主要活动的人生

  新阶段。而本主题就是给每个幼儿提供认识自我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来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幼儿的自制力和自我评价能力,让每个幼儿都成为天空中一颗闪亮的星星。

  《我很特别》虽是周二的教学内容,但我觉得这堂课相当地有趣,有延伸教学的必要,因为从孩子们的交流中我可以感受到,他们虽然知道“我”和“别人”不同,但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特别”,更无“我很棒,我也有好多优点”的意识。因此,利用下午游戏后的时间,我组织了一次“我特别,我能干”的讨论活动。

  所思所悟:

  《我很特别》是从外形入手感知“不一样的我”,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在活动中,我发现到幼儿只是从眼睛、脸型、身高、穿的 服装比较出不一样的地方时,我就让幼儿再次照照大镜子,进行比较,结果这一次,幼儿在交流时,发现了自己和朋友许多不同之处,有的说:“我们的皮肤不一样。”有的说:“我们的说话声音不一样。”有的说:“我们的手不一样,我的大,他的小。”也有的说:“我们的耳朵不一样,我的耳朵大,你的耳朵小。”就这样,统计的结果是自己和好朋友之间有二十多处不一样。当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了平时未曾注意到的某些特征时,他们显得兴奋和好奇,这种学习积极性将成为他们继续探索的动力。在活动中,观察的重点从粗略引向细微,既是对幼儿观察能力更进一步的要求,也有利于幼儿感受个体的多样性。

  在初步了解自己和别人身体特征等不同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自由说说平时最喜欢做的事,让幼儿自己进行对比,这一下,孩子们各自的优点马上突显出来了:有的`能帮爸爸、妈妈到门口的下店里买东西,特别是能点清妈妈给的小钞票,从未错过;有的孩子能说好多的广告词,流利的很;还有的幼儿说自己长大了,每天照顾自己家的小狗,给小狗洗澡……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但对6、7岁的孩子来说,都是非常了不起的,特别是当大家都投来羡慕的眼光时,孩子们心中涌起的是自豪和满足。

  通过这次活动使幼儿对自己和同伴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让我发现了孩子身上更多的闪光点。教学活动让孩子们收获了,更让我收获了!

《我很特别》教学反思6

  每一个“我”,都是一个独特的“我”。每一个“我”,都是唯一的“我”。世界上的“我们”,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我很特别》是本次主题《不一样的我》中的一次大班社会活动。我将本活动的目标定位为:

  1、以自我欣赏的眼光发现自己与众不同的头部特征。

  2、尝试在同伴面前大胆、夸张地介绍自己的特征。

  活动刚开始,我请孩子们讲讲自己长什么样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孩子们似乎无从下手,讲不出来。于是,我给出幼儿活动材料上的三位小朋友图片,请幼儿观察她们特别的地方,幼儿都能较容易的发现,且能与旁边的画像一一对应起来,幼儿的兴趣也比较大。通过图片的引导,我再请幼儿说说自己特别的地方,幼儿就能说出许多了。

  在教师与幼儿的共同讨论中,幼儿都能找到自身的特别之处,例如:奇奇小朋友有一双大耳朵,能听到很远的声音;彩弈小朋友的嘴巴小小的,很好看;俊杰小朋友的鼻子小小的,很可爱;涛涛小朋友的'头发短短的……

  接着,我请幼儿照一照镜子,仔细看一看,找一找自己的头部特点,找到自己最特别的地方,用漫画的形式画出来,幼儿较感兴趣,大部分幼儿能通过漫画进行大胆的表现。

  活动的最后,我让孩子们自由与同伴交流作品中自己最特别的地方,幼儿都能大胆、自由的进行交流。

  活动中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例如:在绘画时,教师应强调将自己的特点画的夸张一些,教师还应多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使他们共同提高。我希望下次活动的时候,能够更有效的抓住活动的重点,引导幼儿更好的表现~!

【《我很特别》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我的教学反思03-18

《我选我》教学反思10-22

我选我教学反思04-17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04-11

我的家教学反思01-03

《我的舞台》教学反思11-27

《我的家乡》教学反思06-12

《我的影子》教学反思04-09

我的信念教学反思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