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8的加法》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8的加法》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8的加法》教学反思1
本堂课的内容并不是很难,因此还可以在课堂中渗透一点其他新知识来为学生以后学习打下根基,就像在这堂课之前认识其他数时带着学生按一定过程来学习,那么这堂课上起来就会很轻松。
这节课直接用主题图导入,让学生通过数的方式知道10的数量,先数出9个小朋友,加上老师就有10个人,为之后9与10比大小打下基础;再用摆小棒来加深学生的10数量的认识,同时还渗透:10根小棒就是10个一,我们把10根小棒捆起来后就知道10个一也就是1个十,为以后学习两位数埋下伏笔;在比较大小时,通过拨珠子来比较数的大小,在计数器上,告诉小朋友们,个位满十了我们就要退回去向前进一位,这样提早让学生了解了两位数的数位,不用要求他们一定记住这个知识点,但是可以保证在以后两位数的认识时,有一部分小朋友回忆起来,我们曾经接触过;但是在数比较大小练习时,出现了一些浪费时间的现象,其实小朋友们都能找出知道正确答案,但是面对问题还不会用最简单的语言来回答,这就证明以前教学这方面的内容时还没有给小朋友最好语言训练,以后还需较强引导练习;在学习10的组成时,通过以前学习,小朋友能够一次完整地说出10的所有的组合,但是在这个环节我没有好好的'给小朋友们自己说的机会,10是组成只用记5个组合就可以了,这是小朋友能够发现的,但是我却提前引导,有部分小朋友可能之前还没有来得及发现这个规律;在组合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看组合把所有于10有关的加减法列出来,之后再练习反馈,让学生加深认识,反馈练习时可以先口算在看图列式,在看图列式时一定要问列什么算式?(加法或减法)列完算式还应问一句为什么是列(加法或减法)算式?让学生回忆加深认识加法减法含义。最后让学生知道怎样写10。
虽然我打破了传统陈旧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同桌合作交流讨论及评价等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时,做得还不够,收放得不够自如,似乎有点担心一年级小朋友没有完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很好地完成某些教学环节,上完这节课后,我觉得很多的担心是不必要的,一个成功的好老师就是要在教学上敢于突破和创新,我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探索,今后我也会努力地朝这个方向去做。
《8的加法》教学反思2
10是一个特殊的数,既是记数的结果,又是记数单位,在计算中以10来进位和退位,也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所以,“10的认识”是认数教学中关键的一课。本节课中,我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一、从动手操作让孩子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10个一是1个十是建立新旧计数单位联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为孩子后续学习所需要的至关重要的.内容。教学时我让孩子数小棒,边数边摆当数到9时停顿以下在摆一个,问孩子:有几根小棒?孩子很容易回答10根,这是马上指导孩子把10根小棒用皮套捆成一捆,让孩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跟着教给孩子10个一是1个十,有了直观的小棒及捆小棒的过程作依托孩子很容易的理解了。而后又用计数器,知道孩子边拨珠边数数,进一步巩固满十进一的十进制关系。
二、通过实际让孩子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学生列举了很多与10有关的例子,如:10个手指、10个脚趾、10个同学站一队、一捆小棒有10根,等通过让学生感受10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数学就在身边。
三、设计利用刻度尺,让学生认识数的顺序,引导学生在直尺上认识数。
让学生知道9和10的顺序是怎样的(9在10的前面,10在9的后面),接着我设计了小朋友喜欢的水果图,让学生说说喜欢吃哪些水果,体会从左数排第几,从右数排第几……。充分调动小朋友的多种感官,形成并强化“10”的表象,理解10的序数意义和基数意义。
四、最后我特意设计了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成功的情境,课件展示,让学生倒数10、9、8……(发射)。
这样不但让学生体现在我们生活中10以内数字应用很广泛,增强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8的加法》教学反思3
这周我进行了《8的加法》教学活动,我认为数学活动要有好的效果,首先教师要有意识地充分挖掘数学内在的魅力,要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寻找适合幼儿特点的内容,引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主动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有目的进行探索。买水果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事,在学习“8的加法”的活动中,我设计了“买水果”的游戏。活动中,我先给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水果”,引导幼儿任意去买两种“水果”,但数量合起来一定要是“8”。操作时幼儿发现:“我买4个梨和4个苹果合起来是8个。”“我买5个香蕉和3个桔子合起来是10个。”“我买了2个桃子和6个苹果合起来是8个。”“我买了7个李子合1个西瓜合起来是8个。”……这样一来,4+4=8、5+3=8、2+6=8、7+1=8等加法算式幼儿一下子就掌握了。通过复习两个部分数之间的互换规律,让幼儿学习3+5=8、6+2=8、1+7=8等加法算式。幼儿在活动中反应很快,大部分幼儿能举一反三,感觉教学过程很轻松愉快。在游戏活动中幼儿通过动手操作、积极动脑,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合体验,也养成了积极探索的好习惯。
在以后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我要多采用游戏的形式,因为幼儿对游戏是最感兴趣的,最能吸引他们,游戏的形式可以使幼儿对数学活动更感兴趣,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爱动脑、动手的好习惯。
《8的加法》教学反思4
10以内的口算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得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又是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的基础,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能正确熟练的计算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并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体会主题图,引出得数是10的加法与减法。
教学时从足球场情境入手,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明确足球比赛一般是按衣服颜色不同分的(蓝队6人、黄队4人),列出对应的算式,同时要求学生用三句话说出每个算式的意思,渗透了加、减法实际问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在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时,引导学生想数的分与合、根据前面的算式想后面算式的结果,既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加、减法的联系,又促进了算法的优化。其次充分利用情境图创设开放的教学空间(3个戴帽子,7个不戴帽子),引导学生再次写算式,让学生说算式的意思,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让学生不断经历把生活情境向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初步培养数学表达能力与问题意识。
2、通过分花片游戏,引出其它得数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
通过主题图的学习,引出一些加法算式与相应的减法算式后,试一试通过分花片写四道算式,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分花片的游戏,既紧密联系教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但教学时,教师应更开放些,引导学生猜想有几种可能,同桌合作分花片验证,并分别列式,学生思维自然引向数的分成,进一步让学生学会有序思考问题。
3、多种形式练习,巩固得数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
在练习的设计上,从考察基本知识的掌握入手,由简到难,由浅入深。如在基本掌握了10的加减法算法的基础上,我安排了找数游戏,抢答游戏,让学生能在活动中巩固新知。在此基础上慢慢增加难度,在此当中设计了喜洋洋的情境,让每位学生都乐于投入,使枯燥的计算也变得生动有趣。有一环节设计开放题:你能说出几道算式(□+□=10),即使差的学生也能说出2、3道,并把得数是10的加法算式都板书在黑板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我给他们提高要求,希望他们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一来激起他们挑战的欲望,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通过观察明确第一个加数每次大1,第二个加数每次小1,得数不变这一规律。之后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说出10-□=□的算式就水到渠成,学生一下子就能全部说出,突出了教学重点,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不足之处:
1、体会主题图,引出得数是10的加法与减法,我注重让学生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没有注重算法。教学时,可隐去主题图,让多位学生说说是如何算出得数。
2、练习的设计虽然注重了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也重视让每一位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我过分注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而忽视了生生之间的交流。练习中,可再增加一些游戏,如猜珠子、填未知加数或减数来进一步巩固10的加减法。
《8的加法》教学反思5
今天上了10以内加减法的复习课,本单元包括四部分内容: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使两个数量同样多;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开火车口算比赛,共设置了12题。其中有个孩子算的比较慢,不是退位减,也不是进位加,明显看出了孩子的口算不过关,但我在口算结束后,没能及时总结,抽出2题让孩子们说算法,再次巩固。
第二个环节,让孩子先观察6道横式,找出哪几题可以只用一步计算,因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都可以进行口算。孩子一眼可观察出有三道式子可以简算。但我请4位孩子板演时,其中有一题可以简算,我却没能及时提出来,这样就没达到刚才观察的这一目的,没有层次感。对于四位孩子的板演,我没有表扬板书比较好的,认真的孩子,就是没有一个评价,激励其他孩子也要这样认真。
第三个环节,是解决实际问题,我出示了2题,一题是连加连减的表格式问题,让孩子说了表格的.意思,但后期没能灌输一种说出数量关系式的思想,我总结的不到位。这个环节,还可以让同桌互相说一说,体现伙伴学习的方式。第2个问题,原有的,借出的,又买来的,我一起呈现了题目的条件。让孩子们设置问题,孩子们只能说出现在有多少筐苹果。事实上我的目的是,再让大家说说还剩多少个?问题设置的不好,应该分两次呈现题目的条件。
再一个就是已知白兔、黑兔和羊的数量,第2个问题:再买几只羊就可以和兔子一样多,很多孩子的第一反应是,既然是添加,那一定是加法了,事实上该是减法,我在呈现这个问题时,没有使问题清晰化,可以再追加一句:这个问法还可以这样说,兔子比羊多几只?这样可以消除好多孩子的顾虑。
这节课,我还有2个题目没能上完,就因为时间没利用好,每个环节都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效果还不明显,重难点不清晰,层次感不强,所以效率不高。同时也没能做到关注目标学生,没达到复习的目的。
【《8的加法》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5以内加法教学反思01-30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06-10
5以内加法的教学反思07-18
连续进位加法教学反思02-10
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02-09
5以内的加法教学反思04-22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01-13
有理数加法教学反思11-03
《多位数加法》教学反思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