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数学教学计划4篇
光阴如水,我们又有了新的学习内容,写一份教学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相信大家又在为写教学计划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计划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有理数进行分类,发展学生的分类意识,体验分类是数学上常用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2.经历从整数和分数扩充到有理数,了解人类对数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了解数的扩充,体会数的扩充对人类发展的作用.
2. 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难点:
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规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两节已经学习了正负数,这为本节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有理数的概念不太容易理解,尤其是有理数的分类,因此一定要严格把握教材要求。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问 题 设 计 师 生 活 动 备注
情
境
创
设 通过上两节课的学习,已将数的范围扩大了,你能写出3个不同类的数吗? 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名学生板演
自
(1)把他们写出的数进行分类:1,2,3,0,-1,-2,-3,5,8,26,29,-0.5,-150.25
…………
(2)我们是否可以把上述数分为两类?如果可以应分为哪两类?
(3)我们所学过的整数(0除外)能否写成分数的形式?上面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我们还可以按其他标准对数进行分类吗?
问题三
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书(π除外)都是有理数。你能对我们学过的数进行合理分类吗?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自己进行分类,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结果,如果不全,可以补充.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先看书,回顾思考得出结论: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 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 :
整数可以看成分母为1的'分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也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如:
5可以写成 ;0.3可以写成 ;0. 可以写成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得出结论: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教师提出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教师在参与讨论时启发学生进行分类,明确分类的基本原则:不重不漏.同时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完善。
如:按整数和分数分;或按正负数分等。但是要注意遗漏0的问题。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入手,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
学生通过概括得出有理数的概念.
关注学生是否能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对有理数进行分类,让学生进一步领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为他们以后更好地学习新知识作准备.同时也能使学生加深对有理数的理解.
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坚决贯彻党的教学工作方针政策,把教学工作作为工作的中心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不断开拓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活跃课堂气氛,灵活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及终生学习的能力为主导,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切实落实《新课标》建党96周年诗歌建党96周年诗歌。
教学目标
结合上学期的工作总结及学生成绩,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查缺补漏,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我班成绩还是差在数学上,所以我要在数学教学中多下些功夫。对于像刘星辰、吴思淼、郭权这样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让他们在学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多做些提高分析能力的综合性强的智力题,来提高他们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对于中下等学生则是要他们理解地掌握基础知识,做到能正确运用,同时把辅导的重点放在这部分学生身上,尤其是一定要消灭不及格现象。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的重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在教学的方法和侧重点上也要及时的进行改进和变动。
1、自身学习。
对于教学经验不足的我,会不断地向身边的老师虚心学习,好的教学经验,好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语言……总之,我会根据《新课标》对我们教学的要求,积极地从外界吸收好经验,充实自己的教育头脑。同时,我还会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学习,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新兴的事物,这样才能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备课。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前提。准备不充实,就无法向课堂要效率,更无法提高质量。本学期我要坚持做到“备全书,捋思路;备一课;抓重点。”在备数学课的.时候要“破难点,求方法;做练习,分层次。”在备语文课时要“备背景,拓视野;先练口,后练笔。”在准备大方向的同时,还要细心地准备好每一个细节,处理好细节才是成功的关键。
3、上课。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核心。要想取得好成绩,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把握好上课的40分钟。首先,要富有激情。良好的情绪准备会激发大脑皮层的活动,会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分析能力。而情绪又是会相互传递的,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表现出足够的活力。然后,在讲课的时候一定要抓住重点、难点,采用最贴近学生而又最明了的语言,既清楚又简洁的表达,突出重点。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反映,对于没有完全理解的学生,没被完全理解的知识点一定要加强巩固,使当堂的知识当堂解决。
4、辅导学生。
我会充分利用早自习和自习时间,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辅导,争取做到不浪费每一次辅导时间。对于个别的重点学生逐个突破。同时辅导还要有耐心,有爱心,要细心,见成效。
5、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积极开展科研活动,认真做好业务学习。
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五年级级部学生情况分析:
略
二、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的理解:
第一单元:完美的图形——圆
重点: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
难点:公式的推导过程。
第二单元:山东假日游——百分数
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及解决简单的百分数的问题。
难点: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第三单元:冰淇淋盒有多大——圆柱和圆锥
重点、难点: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的区别及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第四单元:啤酒生产中的数学——比例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难点: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
第五单元:快乐足球——比例尺
重点:比例尺的意义,根据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难点:按比例将简单的图形放大或缩小。
第六单元:我们长大了——统计
重点:理解众数、中位数的意义,认识扇形统计图。
难点: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描述数据的特征。
三、教学目标要求
数与代数:
1、结合具体情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结合具体实例,理解成数、税率、折扣与利息的意义,能运用百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能根据给出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能运用正、反比例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明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三者的关系;能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回顾整理,能系统的掌握有关整数、分数、小数四则运算,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系统的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通过回顾整理,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计量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改写。
空间与图形:
1、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认识圆;会用工具画圆;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掌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圆柱、圆锥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回顾整理,比较系统的掌握所学几何图形的特征,熟练地计算这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统计与概率:
1、借助具体实例,认识众数、中位数;会求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描述、分析数据,并能作出合理的判断。
2、结合具体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会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3、通过回顾整理,系统掌握统计图表、统计量及可能性等有关知识。
实践与综合运用:
1、在综合应用中,加深对百分数、所学几何形体体积的理解,能运用学过的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
2、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步骤与方法。
数学思考:
1、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比例尽及解比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2、经因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圆柱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中,进一步发展抽象、概括、推理的能力。
3、在探索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计算等数学活动,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4、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描述数据、作出判断,发展统计观念。
解决问题:
1、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用百分数、比例、比例尺等知识解决的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探索圆的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解决总是策略的多样化。
3、能综合运用简单几何形体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4、在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圆柱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类比和猜测等数学活动,学会用猜想、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5、在探索、解决具有一定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情感与态度:
1、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3、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形成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变通性。
5、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
四、教学措施:
(一)认知领域方面
1、认真学习《新课标》和教材、明确对本册教材的各项要求按教学大纲要求,努力迎合课改浪潮,把知识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2、教学中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学时,尽量提一些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暴露学生的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同时也更好地展示学生的才能,独特的个性和创新成果。采用多种合作形式,如:同桌合作、随意合作、小组合作、优帮差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班级体凝聚力。
3、面向全体学生、认真批改作业。发现错误及是订正,注意加强对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努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少学困生,提高优生率。
4、面对教材,我们不应当急于看《教参》《教案》,而应该先独立思考,这样才会有惊喜的发现,才能更好地把握好教材,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处理教材时,必须吃准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新起点,根据教学重点,正确把握导学活动的基点和难点,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与可能,给予个别辅导与帮助。
5、加强口算训练,提高正确率和计算速度,在此基础上加深解答应用题能力训练;增强学生几何观念,搞好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的连接与润滑。
6、认真阅读、研究自主练习题,并合理使用练习题,练习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读题、自悟题、自做题,让练习真正落到实处,切记走过场。
(二)情感领域方面
1、注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好习惯,充分利用实物、图形、图片及现有电教设备,努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
2、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的需要,切忌一刀切,力求每一个学生都有较大发展,特别是后进生多关心和帮助,全身心地爱护他们,用饱满深情的慧眼让他们抬起头。
3、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充分发展学生的特长,通过定期的训、不定期的练,使之形成一定的素质。
4、主动和班主任配合,和家长取得联系,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不断巩固良好的师生关系,继续巩固和发展学校、社会、家庭的密切联系,优化外部育人环境,搞好班风、学风建设,不断提高教育的凝聚力。
(三)动作技能领域方面
1、教师要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易于掌握知识的重难点、关键。千方百计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操作教具、学具和自己制作教具、学具的实际能力;在课堂上,多进行拼、剪、摆等活动,增强学生操作能力。
2、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加强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数学王国中学到有用的数学。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勤动脑、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坚持启发式教学和技能的训练。
数学教学计划 篇4
数学教案: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1.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算理及竖式书写中乘的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笔算时乘的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口算:
2.竖式笔算:
这四道题全班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把4名同学写的打在实物投影上,并让这4个同学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二、进入新课
1.教师出示图:(或演示动画“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例1)”)
(1)请同学看图列出算式:
教师板书:
(2)请同学口算出结果,并且说出算理.
在口算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确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是把两位数分成几十和几,先分别乘以一位数,再把两次乘得的数合起来就是所求的.积.
(3)教师说明:今后我们要学习的乘法题口算可能一时算不出来,那就需要我们用竖式的方法笔算出来.今天我们就以 为例学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4)全班动笔试算(让每个同学在练习本上写竖式)
(5)向同学展示正确算式.
教师边板书边强调写竖式时要把乘数的个位与被乘数的个位对齐.
(6)设疑引思:教师出示提纲学生讨论:
a.计算时,先从哪一位乘起的?接下来乘的顺序是什么?
b.积的个位是6,它表示什么?怎样来的?
c.积的十位是3,它表示什么?怎样来的?
d.积是36,是哪部分合起来的结果?
教师可让学生思考问题时联系图说明.学生可能答出:先算出图右边少的部分,用 (块)也就是用个数2乘3得6.再算出图左边整十的方块数,是用 (块)然后再把两部分乘积加起来.
学生边回答,教师一边在图上画出来或继续演示动画“二、三位数乘一位数(例1)”)
三、并板书:
(7)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中间过程可以简化,直接写成:
(8)再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计算时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
(9)反馈练习:
2.教学例2
(1)教师出示
提问:被乘数是几位数?乘的顺序是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全班试做.
(2)让一学生到黑板边板书边叙述乘的过程.(演示动画“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例2)”)
(3)反馈练习
3.比较例1和例2的异同点(采取学生先讨论,最后交流达成共识)
相同点:算理与算法相同,都是从个位乘起.而且都是不进位的乘法.
不同点:例2比例1被乘数的位数多,例1被乘数是两位,例2被乘数是三位.
4.验算的方法.
师:如何检查做的对不对呢?
生:可以再乘一遍.
师:我们要养成随时验算的好习惯,无论题目要不要求验算,都要在草稿上重新乘一遍,看看两次结果是否一样,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正确率,又培养了我们做事认真负责的品质.
5.反馈练习:
四、巩固练习
1.计算并验算
(1)一个因数是233,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多少?
(2)342乘2,积是多少?
(3)3乘331,积是多少?
2.笔算下面各题:
3.应用题:
动物园有一只东北虎重213千克.一头野牛的体重是东北虎的3倍,这头野牛有多重?
板书设计
例1 计算 例2
教案点评:
讲解例题从直观图入手,说出口算过程,在进一步巩固算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探索出写竖式的正确过程,注意让学生明确算理.教学例2时重点放在用乘数乘被乘数的首位数字时,积写在什么位置上,所采用的教法是放手与重点指导相结合的方法.
【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数学的教学计划08-28
数学教学计划08-29
数学教学计划09-28
数学教学计划[精选]05-22
新课标数学教学计划05-27
职高数学教学计划05-29
关于数学的教学计划06-05
数学集合教学计划12-17
有关数学教学计划10-12
数学必修教学计划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