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应用文>教学计划>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2025-01-22 15:20:31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关于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工作计划三篇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工作计划3篇,欢迎大家分享。

关于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工作计划三篇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1

  1、以“规范、责任、细化”为基础,一如既往的做好预习案,积极参与集体备课,集体教研,发挥集体的智慧,取长补短,整体提高。及时做好每次预习提纲和当堂检测的质量分析,并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整改措施。多学习,多钻研,多听课,力争在大幅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发挥好教学生力军的作用。

  2、使听课、评课常态化。认真学习教研组内公开课老师的课,并多进行组内相互听课,每周至少一次进行听课评课,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也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3、本学期仍然要放慢进度,教学内容方面,只安排完成必修二。由于大部分学生仍然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仍然没有很好的养成,又没有分文理科,学生仍然需要应付九门课程,所以综合各方面情况,仍以放慢进度为宜,至于后续课程的'按时、保质完成,再觅良策。

  4、为了达成目标和计划,本学期要真正做到降低难度,减少内容,加强训练,反复记忆,尤其在课堂上,要真正落实先学后教、精讲多练的原则。要提高上课和作业的效率。

  5、在学生管理上,一如既往的管细、管严,尤其关键学生、关键时段的管理。深入教室,深入学生,增加亲和力,多找学生谈心,从多方面给学生以鼓励和帮助。要在课上和课后都有一个较完整的反馈机制。比如上课即时进行反馈性的练习。作业有问题的学生要与之交流,从中了解问题所在,以便及时改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经常沟通。有必要时候要进行家访。

  6.尽量多做实验,多让学生做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其感性认识,加深理解;

  7、根据上学期各班成绩情况,1、2班争取保持现有名次,力争优秀率,及格率再有提高,关注后进生培养,争取整体进步。

  8、本学期计划多读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多读多写,写好心得体会,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水平。

  9、结合教育局“星火计划”,做好教学科研工作,认真学习“有效教学”的理论,在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引下,结合学校情况、学生情况,以课堂为主阵地,积极参与各种教研活动,争取做到“每月一课、每周一课,努力推出更多的精品课,积极参与教学反思,教有所思,思有所得。

  10、积极参与课标研究和高考研究工作,多渠道获得有关信息,积极研究课标、研究高考,正确把握教学方向,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本领。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2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为人教版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5节,在整个必修课程中,该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是非常必要的。加速度是运动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物理量,是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的桥梁。由于加速度概念和其他物理知识联系性强,涉及面广,特别是在分析、解决跟动力学相关的实际问题中经常涉及,因此对加速度的理解和掌握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本章后续模块的进一步学习,而且还影响以后选修模块的学习和掌握,所以本节内容是本章知识的重点之一。本节的关键是促进学生对加速度概念的形成和理解

  学情分析

  前面学习了速度的概念,学生学习了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用类比方法迁移到加速度的概念学习中来,这给学习加速度这一概念降低了台阶,但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很难认清速度、速度的变化、速度变化快慢的区别,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与加速度有关的现象不多,这更给学生形成和理解加速度的科学概念带来了难度

  设计思想

  教师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运用科学思维,萌发并提炼出科学问题,使教学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用探究的方法,感受一遍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顺序进行探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引入加速度的概念。然后从公式和图像两个方面加以理解,通过对生活中和实验中加速度和速度概念分析对比,加深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流程

  学生主观感受──提出问题──发散类比──拓展探究──交流合作──分析论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加速度的意义,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能用公式a=△v/△t进行定量计算。

  2.知道加速度与速度的区别和联系,会根据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判断物体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

  3.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将生活中的实际上升到物理概念的过程,理解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如何描述运动。通过事例,引出生活中物体运动的速度存在加速和减速的现实,提出为了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引入了加速度概念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得出加速度。

  3.教学中从速度一时间图像的角度看物体的加速度,主要引导学生看倾斜直线的“陡度”(即斜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用数据求加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励其探索的精神。

  2.领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中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解加速度概念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培养学生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培养合作交流的思想,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勇于发表自己的主张,勇于放弃自己的错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加速度的概念建立。

  2.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它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

  教学难点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树立变化率的思想。

  2.区分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

  3.利用图像来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带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及木板等.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引入

  [演示]让小车分别在倾角较小的斜面和倾角较大的斜面上滚动。

  [提问]小车两次各做什么运动?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得出]小车两次都是做速度越来越快的直线运动,但后一次速度改变得快。

  [小结]物体的速度改变是有快慢之分的

  [引导]实际上速度改变的快慢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那么,同学们能否举一些例子出来,进行说明。

  [实例]

  1.运动的客车进站时,如果车的速度改变太快,立即变成0,会出现什么情况?

  2.百米赛

  跑时,发令枪一响,运动员希望自己在短时间内速度改变是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

  3.火车出站时,速度逐渐较大,经过一段时间后风驰电掣;而一扣枪的扳机,子弹“啪”的'一声已不见踪影,这说明什么?

  4.人们在玩过山车、蹦极时,体验到的刺激是速度带来的吗?

  [小结]以上实验,以及生活中现象都说明速度的改变是有快慢之分的,为了描述物体运动中速度变化的快慢,人们引入了加速度的概念。那么,如何定量地比较物体速度的变化快慢呢?

  新课教学

  [讨论与交流]

  A.在校运动会上,张三同学百米赛起跑阶段,由静止开始在1.0s内速度增加到8m/s

  B.电动车由静止开始在3.0s内速度增加到8m/s(约29km/h)

  C.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3.0s内速度增加到12m/s(约43km/h)

  D.摩托车以12m/s的恒定速度行驶了3.0s

  为了能更加清楚对以上情况对比,请你将以上数据填入下表。

  初始速度v0/m·s-1

  经过时间Δt/s

  末速度v/m·s-1

  A.百米起跑

  B.电动车起动

  C.摩托车起动

  D.行驶的摩托车

  仔细分析表

  格中的数据思考下列问题:

  (1)能否用速度的大小v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说明你的理由。

  (2)能否用速度的变化量Δv(=v-v0)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说明你的理由。

  (3)你认为如何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思考后同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意见。

  一、加速度

  1.定义: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2.定义式:a=△v/△t=(v-v0)/△t

  v0──开始时刻物体的速度

  v—─经过一段时间t时的速度

  3.国际单位:m/s2或m·s-2,读作米每二次方秒。

  [练习]

  下面请两个同学把表格中的A、B的加速度算出来,下面的同学计算C、D的加速度,要有过程。

  (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借此学生可熟悉公式、单位,教师也可从巡视中发现错误,并引出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点评]进行规范,并给出正确答案,大小分别为:8m/s2 2.7m/s2 4m/s2 0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8m/s2表示什么样的意思? 师生共同分析,结合定义,得出物理意义;并让学生说出其它数值的含义。

  4.物理意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其数值越大,表示速度改变越快。

  [提问]加速度是矢量还是标量呢?为什么?方向如何规定?

  [讨论后小结]速度是矢量,速度的变化量Δv也是矢量,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也是矢量,所以a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同。

  [提问]那么计算时,如何体现加速度的方向?

  [典型例题]在一次事故中,小车以10m/s的速度向一面墙撞过去,碰撞时间为0.1s。

  (1)如果墙不牢固,墙被撞倒后的一瞬间,车仍以3m/s向前冲去,求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

  (2)如果墙很牢固,车与它碰撞后的一瞬间,以5m/s的速度被弹回来,求这一碰撞过程中的加速度?

  [学生回答后给出正解]

  解:以小车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v1=10m/s,因为末速度与开始运动的方向相反,且速度为矢量,∴v2=-5m/s,则Δv=-15 m/s。∴a=(-15)/(0.1)m/s2=-150m/s2。即此时加速度大小为150 m/s2,负号表示a方向与车开始运动的方向相反。

  (学生在了解加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以后,以此来检测对公式是否真正理解;另外,同时通过该题让学生见识一下矢量如何计算,培养用正、负号表示方向的习惯。)

  5.加速度的方向: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改变量的方向相同

  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减速直线运动与速度方向相反。

  [阅读课本强调]

  (1)引导学生阅读书本,知道加速度也分为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

  (2)引导学生阅读P27页表格上所列的加速度,对其中一些数值进行分析,一定要结合物理意义及方向来巩固以上内容。

  [阅读体会]课件展示阅读材料,让学生认真阅读并体会计算加速度。

  材料一:高级跑车:克莱斯勒ME412

  0──100 km/h加速时间2.9 s

  发动机:V12双顶凸轮轴48气门4Turbo

  排量:6.000c.c.

  最大马力:850bhp/5750rpm

  车重:1310 kg

  极速:400 km/h以上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篇3

  1.指导思想

  交流教学经验、传承教学智慧、提升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成长

  2.工作原则:实效性、共享性、研讨性、互补性、创造性

  3.工作要点:

  a、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b、开展推门听课,相互听课制度,相互取长补短;

  c、落实教学常规要求;并进行每2周1次单元考试;

  d、每学期八次集体备课,把握集体备课基本流程:(1)确定主备人——个人研讨;(2)集体商讨——说课、切磋、完善、确定最佳方案;(3)达成共识,确定教案;(4)个人反思——根据个人执教情况,认真思考,深刻反思、交流、再完善。

  e、有效开展公开课、示范课,指定主评,并每人评课交流;

  f、积极学习新课程理论知识,适应新课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工作计划11-14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06-21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01-25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5篇01-15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工作计划6篇(优)11-29

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计划[汇总6篇]07-05

第二学期物理教学的工作计划12-19

第一学期物理教学工作计划09-29

物理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02-07

物理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