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应用文>教学计划>数学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2-11-10 16:58:25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数学教学计划(15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计划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数学教学计划(15篇)

数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继续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课堂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二班共有学生47名,从整体看,优等生能要求上进,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养成了主动阅读的好习惯,并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发展也比较全面。后进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自觉做好上课准备,不能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课下阅读时间少,课外积累欠缺。在本学期对他们需要多一些关注与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和大家一起快乐学习,共同进步。

  三、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0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6篇。综合学习活动六次,生字表包括要求会认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六个专题。他们分别是:走进春天,观察、发现、研究,爱,童年生活,哲理智慧,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每个专题都非常贴近儿童生活,蕴涵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较高的教育价值,体现着时代赋予的时代的特点。

  要求识字329个,会写字231个。要求认识的字和会写的字在精读课文后标出。每个综合学习都由几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

  栏目:“我的采蜜集”“读读背背”“口语交际”“我的小笔头”“漫步书林”。

  四、教学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学习革命领袖、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受到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会写329个字,会认231个字,累计识字3000多个。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描红。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段)。练习复述课文。

  10.初步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数据。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11.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12.讲述故事努力做到具体生动,用语言打动他人;讲述见闻努力做到清楚明白,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3.结合语文学习,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五、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1、加强写字教学的指导,指导学生练好钢笔字。

  2、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3、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它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六、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抓住重点与距离捷克文内容和表达的情感的能力;

  2、如何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学生习作的能力也是一个难点;

  3、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钢笔字的习惯。

  七、教学措施

  1、严格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注意把握教材之间的联系,把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3、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资源。

  4、注重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及写话能力的培养。

数学教学计划2

  《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提出,要让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教好这部分知识,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

  细致地审题,弄明白题意,是准确解答应用题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教学中可先让学生根据解题要求找出题中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构建起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确定数量关系。为了便于分析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审题时可要求学生边读题边思考,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条件和问题或用线段图把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表示出来。

  为了培养儿童细致审题的习惯,我常把一些容易混淆的题目同时出现,让学生分析计算。例如:①图书室的科技书与故事书共3000册,科技书的册数是故事书的2/3,有科技书多少册?

  ②图书室有故事书3000册,科技书册数是故事书的2/3,有科技书多少册?

  题①中3000册为共有数,题②中3000册是一种的,因此计算方法不相同。经常进行此类练习,就容易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二、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常用的推理方法。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习惯于模仿教师和例题的解答方法,机械地去完成。因此,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推理方法,帮助学生明确解题思路至关重要。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常用的分析方法。

  所谓分析法,就是从应用题中欲求的问题出发进行分析,首先考虑,为了解题需要哪些条件,而这些条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直到未知条件都能在题目中找到为止。例如:甲车一次运煤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运50千克,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

  指导学生口述,要求两车一次共运煤多少千克?根据题意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甲车运的和乙车运的)?题中列出的条件哪个是已知的(甲车运的),哪个是未知的(乙车运的),应先求什么(乙车运的300+50=350)?然后再求什么(两车一共用煤多少千克,300+350=650)?

  综合法是从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出发,通过分析推导出题中要求的问题。如上例,引导学生这样想:知道甲车运煤300千克,乙车比甲车多用50千克,可以求出乙车运煤重量(300+50=350),有了这个条件就能求出两车一共运煤多少千克?(300+350=650)。通过上面题的两种解法可以看出,不论是用分析法还是用综合法,都要把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结合起来考虑,所求问题是思考方向,已知条件是解题的依据。

  三、对易混淆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

  对一些有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应用题可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例如: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学生往往容易混淆。一是他们分不清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二是分不清计算时需不需要加括号。因此,可安排下列一组题进行对比教学。

  ①果园里有梨树120棵,苹果树占梨树的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②果园里有梨树120棵,占苹果树的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③果园里有梨树120棵,苹果树比梨树少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④果园里有梨树120棵,比苹果树少1/3,有苹果树多少棵?

  ⑤果园里有梨树120棵,苹果树比梨树多1/3,有苹果棵多少棵?

  ⑥果园里有梨树120棵,比苹果树多1/3,有苹果树多少棵?

  两数相比较,以后面的数为标准数,前面的数为比较数,即与谁相比谁为标准数(通常设标准数为1)。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几之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两类应用题的相同点是:都知道比较数占标准数的几分之几;不同点是:前者是已知标准数求比较数,后者是已知比较数求标准数。题①、③、⑤都是苹果树与梨树相比较,梨树的棵数为标准数,苹果树的棵数为比较数,梨树的棵数已经知道,因此,它们属于前类用乘法。题②、④、⑥都是梨树与苹果树相比较,苹果树的棵数为标准数,梨树的棵树为比较数,苹果树的棵数为标准数,梨树的棵数为比较数,苹果树的棵数题目中都不知道,因此,它属于后类用除法。题①、②中比较数占标准数的几分之几已经知道,计算时不用“括号”,题③、④、⑤、⑥中比较数占标准数的几分之几不知道,需由1加几分之几和1减几分之几求得,因此计算时需加“括号”。

  四、让学生理解典型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在教学中还应将重点放在数量关系的理解之上:

  1、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如: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工效、时间、工作总量等,这些数量之间的各种关系,并要求能熟练地加以运用,让学生根据这样数量关系对应用题加以归类,导出行程、工程等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学生在解题中,抓住题中的关键点(俗称中间问题)。例如:某人驾车5小时行300千米,照这样计算,从甲地到乙地有240千米,此人驾车几小时可以到达?此题在教学中就要注意让学生抓住不变量(速度),要抓住不变量就必须充分理解,照这样计算的含义就是速度不变,从而找到解题的关键。这样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在解题中要用到两个数量关系式,并将之正确运用,就需要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五、要引导学生自编应用题。

  让学生了解应用题的结构,重视自编应用题的教学,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低年级进行简单应用题教学时,就让学生了解一道应用题总题由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两部分组成,因此,可进行填空练习。

  如:(1)学校举行运动会有女运动员153人,男运动员比女运动员多37人,________?(补问题)

  (2)学校举行运动会,有女运动员153人,________,一共有多少人?(补合适条件)

  在高年级要引导学生自编应用题,通过自编,使学生认识和掌握各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如:

  1、按指定算式编题:如按算式240×1/3=?编一道应用题。

  2、把一种应用题改编成另一种形式的应用题:如我班有45名学生,女生占2/5,女生有多少人?把它改编成一道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3、指定题目类型编题,如编道反比例应用题。

  指导学生自编应用题,应让学生结合实际,编写他们自己所熟悉的事物。

  以上是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一些浅显认识,在实际教学中,不论何种类型的应用题要注意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以让学生在今后漫长的学习生涯中能自觉地去掌握更多、更广的数学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较为坚实的学习基础。

数学教学计划3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位置)

  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单元教学要求: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各一课时

  NO:1

  教学内容:上 下(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动物分房图若干;四只动物头像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

  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

  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

  4、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

  5、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感受“上、下“

  二、创设情境,理解上下,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1、创设情境(1),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A:深秋,大地丰收了,小兔子忙着收萝卜,准备回家过冬呢!(CAI)显示:可爱的小鸟正忙着摘果子呢!(CAI)显示

  B:看它们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创设情境(2),初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说得好,小松鼠也想来听一听(CAI)显示

  B:观察:你还能用“上”或者“下”来说说它们现在的位置吗?先跟你的同伴说说看

  C:再观察小松鼠的位置:说“小松鼠在上面”对吗?

  “小松鼠在下面“对吗?,那怎样才能完整地用上和下来说小松鼠的位置呢?

  小结:看来,比的参照物不同,小松鼠的上下位置也不同。

  3、创设情境(3),进一步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A:大家都说对了,小松鼠和小鸟高兴得在树枝了蹦上蹦下(CAI)显示,松鼠和小鸟交换了位置

  B:现在,你又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比一比,谁问得好,谁答得好。

  小结:看来,位置变,上下关系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促进情感体验

  1、摆一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听口令摆一摆

  先摆数学书,再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笔盒放的数学书的上面,并说说,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2)同桌合作摆一摆,说一说

  2、找一找。在生活中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1)全体起立,从教室中,你能发现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2)你也在教室里,你还能用上下来说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吗?

  四、分层活动,巩固理解、增强应用意识

  1、出示北师大教材的第58页的练一练图,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2、出示北师大教材的第59页的第3题。让学生自由的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3、确定位置,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小红住在小英楼上,

  小英住在小兰的楼上。

  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NO:2

  教学内容:前 后 (第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把原来排在第二位的同学,依次往后进行调换,换三次,最后一次换到了队伍的末尾。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引导学生“( )同学在( )同学前面,在( )同学后面,”“( )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二、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有了前面的情境设计做铺垫,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因此新课知识,应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来掌握。)

  2、老师出示电脑:小动物赛跑

  电脑演示:小鹿、小狐狸、小白兔,小蜗牛参加赛跑,起跑后不久,他们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学生看电脑观察小动物的位置变化)

  (暂停演示)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蜗牛跑第几?

  问:如果比赛继续进行,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目的:启发学生的法语异思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再次体验到前后顺序具有相对性)

  3、看书:第2页上面的图:让学生看图答

  三、练习巩固、启发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的答案)

  2、第2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然后全班集体订正。

  3、游戏:

  (1)请一名学生扮演司机,老师扮演售票员,5名学生扮演站牌(手持站牌站在教室5个不同的地方),其余学生扮演等车的乘客(可任意选择站起来牌),在教室里进行坐车游戏。

  师出示其中一个站牌,请学生说说站起来牌的意义。

  师:各位乘客,欢迎您坐我们的公共汽车,本车的起点站起来是“火车站”,终点站是“动物园”,有上车的乘客请上车。

  师:你想到什么地方去?到你要去的地方,有多少站?

  每到一站,老师都报出站不同,学生自由地上下车,但要求说出自己坐多少站?(答案不唯一)

  (2)请同学们看,现在老师是前面朝你们站着,那么黑板在老师的哪一面?老师在黑板的哪一面?你们在老师的哪一面?(与一名学生合作),他在我的哪一面?(前面)换位置后再问:现在呢?(后面)师生同时向左转后再问:现在呢?(后面)

  师:对,请同学们记住:面朝的方向就是———

  生:前

  师:背对的方向则是————

  生:后

  师:前与后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四、家庭游戏、知识巩固

  (1)回家后,帮你的玩具排排队(可以是布娃娃,也可以是不同形状的积木),并向家里人说说他们的前面顺序

  (2)向家长说说,做课间操时,排在前面和后而的分别是谁?

  NO:3

  教学内容:左 右(第3页)

  教学要求:

  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教学难点:“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计算机课件 笔 橡皮 尺子 文具盒 小刀

  教学过程:

  一、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小朋友们,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手和右手

  师:看看你举起的这只手,是你的————右手?

  再看看你的另一只手,是你的————左手?

  师: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或左手)做哪些事?

  (学生自由发言)

  师: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多锻炼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变越聪明。

  2、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自由回答)

  3、小游戏 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4、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的“左”和“右”还有许许多多,今天我们就来确定一下“左”和“右”

  (板书课题:左 右)

  师: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

  字下边是个“口”字。

  二、玩学具,理解左边和右边

  1、摆一摆

  师:同桌合作,像电脑上一样的顺序摆放好事先准备好的学习用品。

  (计算机演示:按顺序摆好:铅笔 橡皮 尺子 文具盒 小刀五样学具)

  师:大家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2、数一数

  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点着学具来数,数好后请学生回答,从而完成电脑中的填空题)

  从右数橡皮是第--------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个

  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

  3、说一说

  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呢?

  (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出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2)说出尺子的左边或右边各有哪二样学具?

  (计算机演示印证)

  5、相怎么摆就怎么摆,然后同桌互说

  三、体验“相对”,加强理解

  1、找一找 (计算机演示图意)

  2、师:星期天,小江想到小明家去玩,可他只记得小明家住在三楼的左边,你们能告诉他小明家住几号房吗?(展开讨论,计算机学示结果)

  2、想一想

  师: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老师举起右手),请问: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

  师:(老师把右手放下)请小朋友把右手举起来再判定一下老师举起的是不是右手。(老师又举起右手)学生讨论

  老师举着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师: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练习:老师和学生一同举左手体验。

  四、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说一说:你相邻的同桌都有谁?

  问:相邻是什么意思?

  面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背对黑板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侧转身再说说你相邻的同学有谁?

  师:每转一次前、后、左、右的人都发生了变化,但相邻的同学总是这几个。

  2、用电脑演示同学们上下楼梯的情景

  问: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学生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试着走一走,体会一下)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以走路的人为标准。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行,有秩序地走,不会相撞,保证安全。

  3、摆一摆

  老师说,学生摆

  把本子放在书的下面

  把尺子放在书的左面

  把铅笔放在书的右面

  4、出示北师大教材的第61页的第5题

  师:停车场上的汽车们跟小朋友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计算机出示图)汽车们告诉大家:从右数大客车是第5辆,猜一猜一共有几辆车?

  讨论: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还有不同的相法吗?

  点击电脑:出现7辆车

  五、总结

  我们学习了什么?(左右)对!是表示方向的左和右。

  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分清左和右,特别是行走时,人注意靠右走。

  NO:4

  教学内容:位置 (第5页)

  教学要求:

  1、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定物体的位置。

  2、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3、培养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根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语言去描述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挂图 投影 课件 座次卡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初步感知位置

  1、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咱们班今天来了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可想和你们交朋友呢(出示动物卡片)你想跟哪个动物交朋友,你就对它介绍一下你的位置,它好过去找你

  2、小朋友自我介绍,并拿到动物卡。

  二、创设游戏活动,进一步感知位置

  1、找座位游戏

  师:每个小动物背后都有一个小秘密,打开看一看(动物卡背后有新座位号)

  师:先用你的眼睛找一找你的新座位在哪里,与你的同伴说一说(学生互相说一说)

  师:在行动之前,你想提醒小伙伴们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互相谦让。

  学生按卡找座位

  2、介绍方法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这么快找到座位的?

  (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在小动物的帮助下,找到了新座位,而且有的同学很乐于助人,看来同学们对前后左右掌握得较好,刚才你们的找座位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位置”

  板书课题:位置

  3、介绍新位置

  师:你们都有了新的座位,周围有了新的学习伙伴,现在请你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位置,然后请小朋友起来说给大家听一听。(多说一些)

  4、点名游戏

  师:现在我们再做一个点名游戏,先看老师怎么做?

  第6组第3个站起来!

  第2组第1个拍拍手!

  ××在哪里?

  第3组第4个是谁?

  师:谁愿意像老师这样发令做裁判?

  5、进一步探究位置相互间的关系

  师: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同学的位置都是不一样的,左右两个同学的座位与你有什么关系?前后两个同学的位置又与你有什么关系呢?

  指名小组汇报

  生:左右同学和我是同一排,前后的同学和我是同一组。

  三、练习反馈

  1、教师谈话:在日常生活中,对号入座的机会的很多,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今天我们就到电影院去看看

  (1)课件出示第8页的第4题

  师:让我们好好看看电影院的座号有什么特点?

  生:左边是双数,右边是单数,越往两边号就越大。

  (2)师:那第一位小女孩拿着9排12号,不知道应该坐哪呢?谁来帮帮他,上讲台指出。

  师:你们是怎样找到这个座位的?(生口答)

  看书:把剩下的小朋友找见座位连线

  (3)全班汇报,学生说,教师课件演示。

  小结:我们都给小朋友找到了座位,你瞧他们多高兴呀!小蚂蚁又给我们出了道难题!

  2、挂图了示第8页的第5题图

  (1)情景导入

  师:有这么多好吃的,小蚂蚁都爱吃,但它最爱吃苹果,我们帮它想一想,小蚂蚁怎样走能吃掉苹果?

  (2)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为么多办法,它太感谢你们了,下面请你们帮助它完成第8页的第5题吧。

  3、同学们帮助小朋友找到了座位,帮助小蚂蚁找到了好吃的,小兵、小明也想考考我们!

  完成书中的第6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师:同学们学习很认真,解决了许多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现在就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一做大胆取喜欢的游戏,“听反话”

  要求:(1)同座位的,一个说一个做。

  (2)一个同学说,全班做

  (3)一个同学做,全班同学说。

数学教学计划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理解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中蕴含的数学原理,并能根据这些原理进行算法分析;

  ⑵ 基本能根据算法语句与程序框图的知识设计完整的程序框图并写出算法程序.

  2、过程与方法

  在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的学习过程中对比我们常见的约分求公因式的方法,比较它们在算法上的区别,并从程序的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严谨,领会数学算法与计算机处理的结合方式,初步掌握把数学算法转化成计算机语言的一般步骤.

  3、情感与价值观

  ⑴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

  ⑵ 在学习古代数学家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中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利用算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理性的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难点:把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的方法转换成程序框图与程序语言.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研究一个实际问题的算法,主要从哪几方面展开?

  算法步骤、程序框图和编写程序三方面展开.

  2.在程序框图中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有哪几种?

  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3.在程序设计中基本的算法语句有哪几种?

  输入语句、输出语句、赋值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

  4.思考1:18与30的最大公约数是多少?你是怎样得到的?

  5. 思考2:对于8251与6105这两个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多少?你是怎样得到的?

  由于它们公有的质因数较大,利用上述方法求最大公约数就比较困难.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可以较简单的找出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呢?

  (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 辗转相除法

  思考3:注意到8251=6105×1+2146,那么8251与6105这两个数的公约数和6105与2146的公约数有什么关系?

  我们发现6105=2146×2+1813,同理,6105与2146的公约数和2146与1813的公约数相等.

  思考4:重复上述操作,你能得到8251与6105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吗?

  6105=2146×2+1813

  2146=1813×1+333

  1813=333×5+148

  333=148×2+37

  148=37×4+0

  以上我们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就是辗转相除法,也叫欧几里德算法,它是由欧几里德在公元前300年左右首先提出的.

  利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用较大的数m除以较小的数n得到一个商 和一个余数 ;

  第二步:若 =0,则n为m,n的最大公约数;若 ≠0,则用除数n除以余数 得到一个商 和一个余数 ;

  第三步:若 =0,则 为m,n的最大公约数;若 ≠0,则用除数 除以余数 得到一个商 和一个余数 ;

  ……

  依次计算直至 =0,此时所得到的 即为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思考5:你能把辗转相除法编成一个计算机程序吗?

  第一步,给定两个正整数m,n(m>n).

  第二步,计算m除以n所得的余数r.

  第三步,m=n,n=r.

  第四步,若r=0,则m,n的最大公约数等于m;否则,返回第二步.

  INPUT m,n

  DO

  r=m MOD n

  m=n

  n=r

  LOOP UNTIL r=0

  PRINT m

  END

数学教学计划5

  本学期我担任初一(4)、(7)两个班的数学教学,由于学生刚由小学升入初中,好多的习惯还不规范,导致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为了能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本学期学情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知识的综合性也较强,教材为学生动手操作,归纳猜想提供了可能。观察、思考、实验、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等,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因此对每一章的教学都要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求老师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学第一周我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中发现少部分学生基础还可以,而大部分学生基础和能力比较差。所以一定要想方设法,鼓励他们增强信心,改变现状。在扎实基础上提高他们解题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二、教学计划:

  (一)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心理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要求“独立自主”,但学生环境的更换并不等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对学习道路上的困难估计不足。鉴于这些心理特征,教师必须十分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目的地时时地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要想办法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离开数学知识将无法进行。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直接兴趣,数学第一章内容的正确把握能较好地做到这些。

  (二)努力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1)在教师这方面,首先做到要通读教材,驾奴教材,认真备课,认真备学生,认真备教法,对所讲知识的每一环节的过渡都要精心设计。给学生出示的问题也要有层次,有梯度,哪些是独立完成的,哪些是小组合作完成的,知识的达标程度教师更要掌握。同时作业也要分层次进行,使优生吃饱,差生吃好。

  (2)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初一的数学是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的精神,在教学中着重对学生进行上述几方面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潜能全部挖掘出来。

  (三)加强对学生学法指导

  进入中学,有些学生纵然很努力,成绩依旧上不去,这说明中学阶段学习方法问题已成为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知识的内存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逐步提高分析、判断、综合、归纳的解题能力,我要求学生养成先复习,后做作业的好习惯。课后注意及时复习巩固以及经常复习巩固,能使学过的知识达到永久记忆,遗忘缓慢。

  三、加强集体备课:

  与本组的其他教师加强集体备课,突显集体的优势,作到进度统一。

数学教学计划6

  20xx年转眼来临,本学年既有新任务要完成还有复习更要兼顾,因此事非常重要的一个学期,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探索有效教学新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紧紧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教学,针对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研究,收集试卷,精选习题,建立题库,努力把握中考方向,积极探索高效的复习途径,力求达到减负、加压、增效的目的,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力求中考取得好成绩。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学情分析:

  本学年我带九年级三、四两个班,学生上学期成绩很不理想,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有部分学生成绩下滑很明显,学习习惯较差。做事慢慢腾腾,有几个学生应该考优生的学生都没有考到优生,如梁磊、刘子玉、刘婕、陈晓、麻乃芹等,这些也许是老师督导不到位,也有少数学生自制能力较差,对自己要求不严,甚至自暴自弃。这些都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耐心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新内容只剩两章:解直角三角形和投影。

  三、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重视课后反思,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

  (2)上好课: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上好每一个45分钟,提高45分钟的效率,让每一位同学都听的懂,对部分基础较差者要循序渐进,以选用的例题的难易程度不同,使每个学生能“吃”饱、“吃”好。

  (3)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4)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5)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6)及时指导、纠错:争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争取一切时间,紧紧抓住初三阶段的每分每秒。课后反馈。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7)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8)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9)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

  (10)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四、严格按照教学进度,有序的进行教学工作。

  用心去做,从细节去做,尽自己追大的努力,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好初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五、强化复习指导。

  分二阶段复习:

  (一)第一阶段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

  1、重视课本,系统复习。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所以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

  2、按知识板块组织复习。把知识进行归类,将全初中数学知识分为十一讲:

  第一讲数与式。

  第二讲方程与不等式。

  第三讲函数。

  第四讲统计与概率。

  第五讲基本图形。

  第六讲图形与变换。

  第七讲角、相交线和平行线。

  第八讲三角形。

  第九讲四边形。

  第十讲三角函数学。

  第十一讲圆。

  复习中由教师提出每个讲节的复习提要,指导学生按“提要”复习,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具体情况把遗忘了知识重温一遍,边复习边作知识归类,加深记忆,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并注意分析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3、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基础知识即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学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运用。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图形与x轴交点之间的关系,是中考常常涉及的内容,在复习时,应从整体上理解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把握教材,达到熟练地将这两部分知识相互转化。又如一元二次方程与几何知识的联系的题目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应掌握其基本解法。

  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换元法,判别式法等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方法。在复习时应对每一种方法的内涵,它所适应的题型,包括解题步骤都应熟练掌握。

  4、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如函数的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

  (二)第二阶段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和网络,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以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和网络为主,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提高能力。

  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使学生能把各个讲节中的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个阶段的例题和练习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是越难越好,要让学生可接受,这样才能既激发学生解难求进的学习欲望,又使学生从解决较难问题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前进的信心,产生更强的求知欲。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一阶段尤其要精心设计每一节复习课,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初中总复习的内容多,复习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疑难,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复习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各个学生对教材内容掌握的程度又各有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复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复习,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查漏补缺,做知识归类、解题方法归类,在形成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除了复习形式要多样,题型要新颖,能引起学生复习的兴趣外,还要精心设计复习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复习效益

  六、不断钻研业务,提高业务能力及水平。

  积极参加业务学习,看书、看报,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使之更好的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努力,掌握新的技能、技巧,不断努力,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努力使教学更开拓,方法更灵活,手段更先进。

数学教学计划7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百分数(2)、圆柱与圆锥、比例、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解决关于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4、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5、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6、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7、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6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还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数学有很大困难。在新的学期里,端正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在集体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3、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4、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5、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

  五、课时安排

  线上教学

  一、负数(线上教学3课时)

  二、百分数(二)(线上教学5课时)

  三、圆柱与圆锥(线上教学9课时)

  1.圆柱(6课时)2.圆锥(4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

  正式开学:

  前三单元复习(4.20---4.26)

  四、比例(14课时)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4.27---4.30)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4课时(5.6------5.9)

  3.比例的应用----5课时(5.11---5.15)

  整理和复习1课时自行车里的数学1课时

  五、数学广角(3课时)(5.18---5.22)

  六、整理和复习(30课时)

  1.数与代数---10课时(5.25—6.5)

  2.空间与图形--10课时(6.8---6.19)

  3.统计与概率--4课时(6.22----6.28)

  4.数学思考---5课时(6.29—7.3)

  5.综合与实践--5课时(7.6---7.10)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开学前已进行了线上教学(前三单元),开学后针对学生掌握情况先展开线上线下衔接教学,然后再进行后续教学,机动时间一个周左右。)

数学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数学教研组继续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以上研究课为载体,围绕“自主互助、诱导探究八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以形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名师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为根本,加大教学研讨力度,坚持科学育人,扎实有序地开展数学教科研工作。使我校的教育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二、工作目标:

  加强学习新课程标准,形成独自的教学行为。围绕“自主互助、诱导探究八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自我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探索新颖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强化教研过程,培养名师。鼓励教师留心收集优秀的教学案例,养成反思习惯,积极开展课题的研究和论文的撰写工作,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同时还为教师积极搭设展现自我的舞台,倡导“科学、严谨”的教学风气,做好差生的转变过程,提高优等生的解题能力,力争在质量检测中考出好成绩。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学习《新课标》。

  思想是行为的指导者,有咋样的思想就有咋样的教学行为。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行为。组织科组老师继续认真学习新课标,用课标的要求来指导我们的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继续坚持每周三的业务活动,采用理论学习、座谈交流、网络研讨、集体备课研讨、专题辅导、课题活动、校本研究、上研讨课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研活动,对教师参加业务活动时的到会情况和参与情况严格按照《教师教研活动量化细则》进行量化考核,并记于教师个人教研积分,作为教师教研先进个人的评选依据之一。

  3、教研活动工作。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数学科组内所有老师每人至少上一节校内研讨课,为使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互助互益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教学研讨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

  4、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教学案例与反思,积极投稿,争取一年内有一篇论文获奖,从而提高我校教师的知名度。

  5、积极开展围绕“自主互助、诱导探究八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这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做到人人参与,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

  6、继续认真组织落实数学组的两个教研课题的研究工作,使其向纵深发展,发挥辐射作用。把课题研究作为我们数学教研组的一个亮点,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从“研究型”向“专家型”转化。

  7、严把作业质量关,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对于作业的设计、布置、批改,力求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练、精批、精讲”和“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严格控制作业量及作业时间,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调动学习积极性。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细致、规范,不允许错批、漏批、学生代批的现象发生。对学困生的作业要尽量做到面批面改,及时辅导,以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8、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充分利用小组的作用,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优等生的解题能力,力争在质量检测中考出好成绩。

数学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随着数学本身的巨大变化,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应用范围上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对现代社会大量复杂的信息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而简单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帮助人们收集、整理和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允许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有所进步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

  通过对义务教育七年级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学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获取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知识,了解并注意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学会把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几何定理的探究推理过程,学会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

  2、具有数学研究和运算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3、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提高环保意识。

  4、逐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学术分析

  这学期我在七年级(3)班和(4)班当数学老师,这两个班一共118名学生。七年级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不是很好,需要提高、培养和加强。同时,本学期还将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运用语言推理和演示几何问题,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其次,做好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堂记笔记的习惯,让学生及时复习,总结以往课堂知识的好习惯,表扬和鼓励学生阅读与数学相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深化知识。在学习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式测试答案。

  七年级学生在小学数树中往往保持着思维定势,思维狭隘,行动迟缓,不利于后续学习。所以要注意引导学生思维。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写作中往往会出现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所以在写作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学生记忆方法好不好,关系到学习成绩。由于七年级学生处于逻辑思维初级阶段,机械记忆成分较多,理解记忆成分较少,不能满足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因此,要注意对学生记忆方法的指导。

  四、教材分析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由四章组成:

  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例,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实际问题中会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含义,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倒数和绝对值的含义,会发现有理数的倒数和绝对值(绝对值符号不含字母),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穿过

  第二章:代数表达式的加减;

  1、经历用字母表示数字的过程;

  2、会进行代数表达式加减运算,并能说明计算;

  3、让学生在探索代数表达式加减算法的活动中,通过相互合作交流,进一步探索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4、了解数学在解题过程中的价值,增强“用数学”的信心。

  第三章:一维线性方程;

  1、在经历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方程”的过程后,是描述现实世界的有效途径。数学模型,了解一维线性方程及其相关概念,明白从公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和总结方程的性质,我们可以用它们来探索一维线性方程的解;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逐步将方程转化为_=a的形式),熟悉解一维线性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维线性方程的解法,了解解法中包含的归约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已知的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置未知数,列出方程来表示问题中的等价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路;

  5、通过探索实际问题与一维线性方程的关系,可以进一步了解利用一维线性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对图形的初步认识;

  1、通过大量的例子,体验、感受和理解基于生活中事物的几何图形,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体、棱锥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等)的基本特征。),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数学教学计划10

  一、学情分析

  从九年级上册期末检测的情况来看,我教的这个毕业班的数学成绩较前期略有上升,合格率、优秀率均完成开学初制定的教学目标,但人均分未能达到预期的分数。因为是毕业班,绝大部分学生都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但是也有小部分学生因为基础差、成绩差,完全是抱着自我放弃的心态,过着混日子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一部分成绩处于中等偏下的学生,造成两极分化的现象较前期要严重很多,直接后果就是人均分下降。

  但是值得肯定的是,本届毕业班的目标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对于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能够积极主动地想办法予以解决,或合作探究、或组队前来提问。尤其是处于分数线上下的学生特别刻苦,能自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课余时间去钻研数学问题,多做多练。这对于九年级下册新课结束后的中考复习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结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潜心钻研教材、钻研考标,收集本地最新的中考动态和中考数学有关信息、把握中考数学命题的趋势。

  教学过程中坚持做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特别是新课结束后的复习教学,既要注重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更要注重提升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加强对学生解题、做题能力的训练,重视对学生思维发散的培养。使整个复习都围绕学生的中考进行,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式,会画二次函数的图象,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能利用习题或实际问题中给出的条件运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能将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为二次函数问题并加以解决。通过探究,掌握圆的各种特点和性质,能运用圆的性质和判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理解抽样调查的意义,能借助抽样调查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对调查结果进行处理。

  过程方法目标:重点发展学生的图形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能力。通过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建模。

  态度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既要培养树立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又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钻研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班级教学目标:优秀10人,及格30人,人平分60分(全班共49人),完成学校交给的中考目标培养任务。

  四、教材分析

  1、新授内容分析

  第二十七章:二次函数

  本章通过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导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进而学习画二次函数图象,并通过图象探究二次函数的性质,掌握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和最值,并学会抽象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利用二次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章重点是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难点是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二十八章:圆

  本章由认识圆引出圆有关的概念,进而探究圆的有关性质,包括圆的对称性、垂径定理、圆周角的有关性质。在此基础上再探究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包括点、直线和圆三者与圆的位置关系,并重点探究切线的性质和判定及应用,最后学习圆中有关的计算,包括弧长、扇形面积和圆锥的有关计算。本章内容多、概念多、性质多,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重点抓住垂径定理、圆周角的性质和切线的判定与性质。难点是灵活运用垂径定理、圆周角的性质和切线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圆中的计算,特别是圆锥的有关计算。

  第二十九章:几何的回顾

  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几何证明的方法、步骤,理解几何证明的必要性,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体会几何证明过程的每一步都要有根有据。同时了解反证法的含义及证明思路。本章教学的重点是教会学生规范书写几何证明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几何图形,分析几何图形中的角、线段及图形本身具有的特殊性质、关系,理清思路,从而完成证明过程。难点是做到规范而完整的书写几何证明的过程。

  第三十章:样本与总体

  本章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收集和处理数据的全过程,体会数据在决策中的作用,从而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使学生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问的问题,掌握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与方法,认识到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能做到对简单问题的数据收集、分析和运用。

  2、复习内容分析

  本学期除了要完成新授内容,还要进行中考总复习,关于这部分内容将单独制定相关的复习计划,本文就不列出来了。

  五、教学措施

  1、课前对教材进行认真细致的阅读,针对新课标的要求选取合适的教学素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设计方案。

  2、授课过程中既要传授数学知识,同时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3、写好课后总结和阅卷笔记,认真分析每节课的成败得失,并从中汲取经验,反思教训。

  4、加强对学生的课后辅导,并建立学生数学学习档案,以便分析学生的特点,在辅导过程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5、举行单元测试和阶段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或者个人指导。

  6、关于中考数学复习将另行制定复习计划,相关内容本文就不列出来了。

  六、课时安排

  请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课时计划。

数学教学计划11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5、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四、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五、教学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教学。注重基础知识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实物、教具或者实际实例,正确地理解所讲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的含义防止死记硬背。

  2、注重培养计算能力。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练习有计划地安排,在防止学生负担过重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安排练习。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鼓励学生动手多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4、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赶上来。

  六、教学进度

  周 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1

  9月5日--9月11日

  一、认识更大的数

  2

  9月12日--9月18日

  一、认识更大的数

  3

  9月19日--9月25日

  一、认识更大的数

  4

  9月26日-10月2日

  二、线与角

  5

  10月3日-10月9日

  国庆节

  6

  10月10日-10月16日

  二、线与角

  7

  10月17日-10月23日

  三、乘法

  8

  10月24日-10月30日

  三、乘法、整理与复习(一)

  9

  10月31日-11月6日

  四、图形的变换

  10

  11月7日-11月13日

  期中复习、考试

  11

  11月14日-11月20日

  五、除法

  12

  11月21日--11月27日

  五、除法

  13

  11月28日-12月4日

  五、除法

  14

  12月5日--12月11日

  五、除法

  15

  12月12日--12月18日

  六、方向与位置

  16

  12月19日--12月24日

  七、生活中的负数

  17

  12月25日--12月31日

  整理与复习(二)

  18

  元月1日----元月7日

  八、统计

  19

  元月8日----元月14日

  总复习

  20

  元月15日---元月21日

  期末总复习

  21

  元月22日-元月28日

  期末考试

数学教学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以课改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指导,依据学校工作计划,加强学习,坚持以德育为核心,以教学为中心、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班和2班的数学,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基本上适应了初中数学的学习,学生在数学上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对图形及图形间的关系有了初步认识,但还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高度,另外学生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学生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因此本学期在此方面应当加强!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学习的章节:有《整式的运算》、《平行线与相交线》、《生活中的数据》、《概率》、《三角形》、《变量之间的关系》、《生活中的轴对称》、各章教学内容概述如下:

  《整式的运算》:整式是代数的基础性概念,代数式的运算(包括整式运算)属于代数的基本功,是解决问题和进行推理的需要,也构成进一步学习的基础、重点是探索整式运算的运算法则,理解整式运算的算理,推导乘法公式、难点是灵活运用整式运算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正确地运用乘法公式、

  《平行线与相交线》: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即所谓的三线八角问题和对平行线的讨论是平面几何中重要的议题,也是基础性的内容,有很大的教育价值、平行线的条件和平行线的特征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

  《生活中的数据》:包括数和数据的表示两部分内容、在数的讨论中,使学生认识很小的单位分数(百万分之一)和有效数字的概念,体会其意义和作用、重点是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据,能按要求取近似数,能读懂统计图并能从中获取信息、难点是用生活中的事例感受和表述百万分之一的大小,培养数感和建立统计观念,正确掌握近似数、有效数字的特点及数位的关系;对数据信息的处理、加工的能力、

  《概率》:在七年级上册感受了可能性有大有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刻画可能性的大小,因而十分自然地给出了概率的概念,重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简单概率模型、难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理解现实世界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

  《三角形》:教材提供许多活动,给学生充分的实践和探索的空间,使他们通过探索和交流发现一些与三角形有关的结论,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重点是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的分类、难点是能进行简单的说理、

  《变量之间的关系》:把变量之间的关系列为单独一章,这是在学习了代数式求值和探索规律等地方渗透了变化的思想基础上引入的,为进一步学习函数概念进行铺垫、重点是在具体情景中从表格关系式、图像中获取信息找出自变量、因变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难点是通过观察和思考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正确把对变量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和对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生活中的轴对称》:实际上是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讨论,并通过轴对称图形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可以看成反射变换,也是一种几何变换、事实上,平移和旋转可以经过两次反射变换得到,因此它更基本、重点是研究轴对称及轴对称的基本性质、难点是从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抽象出轴对称的过程、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四、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是社会对青少年所需求的;

  2、要让学生知道这是自己终身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

  3、教学要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爱数学,自主的学教学;

  4、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总之,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的乐趣、

  4、在课堂教学中将严抓课堂纪律使学生形成自学遵守纪律的习惯,要求他们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作业认真完成、给时间让学生讨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5、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6、要扭转学生的厌学现象、利用晚自习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在平时的课堂中多给予提问,给后进生树立信心、对优生要严格要求,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抑制他们产生骄傲情绪、

  7、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

  8、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利用课余时间多接触学生,及时与学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9、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训练考点、热点,强化记忆,形成能力,提高成绩、

  10、改进教学方法,用多媒体,实物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11、精讲多练,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注重旧知识的复习,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在练习、测试中巩固提高,减少遗忘、

  12、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13、加强培优补中促差生的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特别要多鼓励后进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14、坚持因材施教原则,逐步实施分层教学,向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力求使中下生吃得上,中等生吃得下,优生吃得饱,即课堂练习、作业及要求等进行分层、

  六、教学进度

  第一周:第一章(14节)

  第二周:第一章节

  第三周:第一章(89节、及复习)

  第四周:第二章

  第五周:第三章

  第六周:第四章

  第七周:第五章(13节)

  第八周:复习

  第九周:

  第十周:迎接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总结其中考试,第五章(4节)

  第十二周:第五章(58节,复习)

  第十三周:第六章

  第十四周:第七章(5、6节)及总复习

  第十五周:总复习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迎接期末考试

数学教学计划13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圆柱和圆锥”、“正比例和反比例”和“总复习”三部分。“总复习”包括4个单元。

  (一)圆柱和圆锥:包括“面的旋转”“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4个课题。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包括“变化的量”“正比例”“画一画”“反比例”“观察与探究”“图形的放缩”“比例尺”7个课题。

  (三)总复习 :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度班级学生有46人,其中男生有27人,女生有19人。从总体上看,学生都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上课能专心听讲,认真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发言,提出不同的看法,绝大多数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部分同学在学业上还是存在一些困难,例如:有些题目反反复复的跟他讲解,他仍不明白或过后仍犯同样的错误。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会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掌握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学会使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懂得将图形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平面图的比例尺。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周密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

  3、通过对生活中与体育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包括算式与方程在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通过对生活中与科技相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扩展数学视野,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5、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简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6、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进一步明确各种计量单位的应用范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名数的简单换算。

  7、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掌握一些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对统计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并且能够计算求平均数问题。

  9、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解答所学的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措施:

  1、进一步培养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3、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4、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5、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加强口算练习,学会解答比较简单的整数、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逐步提高学生四则计算的能力。

  8、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9、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10、能掌握单位间的进率,能够正确进行名数的换算。

  五、教学课时安排:

  (一)圆柱和圆锥 13课时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 14课时

  总复习 31课时

  数与代数 20课时

  空间与图形 8课时

  统计与概率 2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 1课时

  一、全册教材分析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材下册在原有基础上稍有变动,新增选择统计图的内容,删去众数和中位数。前移转化的策略,增设选择策略解决问题,合理整合 “综合与实践” 部分的内容。此外,教材还前移了实验教材中《百分数的应用》,安排在六年级上册;增设了 “探索规律”的活动——《面积的变化》。本册教材把教学内容编排成七个单元,前六个单元教学新知识,第七单元是总复习,教学的新知识仍然有四个领域的内容。

  “数与代数”领域:一共安排了3个单元,包括《解决问题的策略》、《比例》和《正比例和反比例》。

  《解决问题的策略》该单元没有安排新的策略,只是应用前面教材教学的策略,解决稍复杂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策略在解决新颖问题、复杂问题时的作用,体会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方法多样、策略灵活,体会各种策略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比例》该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的意义与性质。两个内容分别属于两个知识领域,前者是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后者是数与代数的内容。该单元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的意义与性质结合起来教学,是因为这两个内容能够互相利用、互相支持。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这个相当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图形的放大或缩小联系起来,就有了具体的含义,图形的放大、缩小有助于学生形成比例的概念。该单元还增设了 “探索规律”的活动——《面积的变化》,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平面图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

  《正比例和反比例》该单元在比和比例,以及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编排。通过两个数量保持商一定或者积一定的变化,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让学生在建立正比例和反比例概念的同时,受到函数思想的熏陶,为第三学段的数学教学打基础。与过去教材相比,该单元不要求应用正比例、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图形与几何”领域:教材安排了2个单元,《圆柱和圆锥》和《确定位置》。

  《圆柱和圆锥》是在圆的知识与长方体、正方体知识的基础上编排的,圆柱和圆锥都是平面与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该单元主要是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及计算方法,探索并应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扩大学生认识几何形体的范围,丰富对形体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培养转化能力和推理能力。

  《确定位置》该单元教学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确定位置的教学很早就开始了,但那些表示和描述只是指出了物体的大致位置,不够准确。该单元继续教学确定位置,把方向和距离结合起来,准确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为第三学段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统计与概率” 领域:教材安排了1个单元《扇形统计图》。

  该单元是在统计表以及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编排的。扇形统计图不仅表示各个部分数量的多少,而且侧重于用同一个圆里的大大小小的扇形,表示各个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各个部分数量分别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教学扇形统计图,要使学生认识它的特点,了解它的用处,体会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的不同,体会根据数据内容合理选择统计图的必要性,不要求制作扇形统计图。

  “综合与实践” 领域:这部分的内容进行了精心筛选与重新整合。全册共安排了三次活动,分别是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安排的《大树有多高》,以及在《总复习》单元安排的《制订旅游计划》和《绘制平面图》。其中,《大树有多高》由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移来,主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比例等有关知识解决问题;《制订旅游计划》由实验教材中的《旅游费用的预算》改编而成,主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 ”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部分的知识,解决旅游行程规划、旅游费用预算等问题;《绘制平面图》是新编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和计算,绘制简单的平面图。

  此外,第七单元是总复习, 该单元全面、系统地复习小学阶段教学的数学知识,既是全册教材的一个重要单元,也是全套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单元的教学,将圆满完成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任务,并为第三学段的数学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总复习的教学内容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可能性”“综合与实践”四部分编排。

  二、全册教材重难点分析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

  2.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

  3.使学生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计算。

  4.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6.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单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让学生认识这些内容的概念,学会应用这些概念、方法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2.使学生会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

  3.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三、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数学基础很差,两级分化严重,有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不是很好,所以从整体来看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因此在今后教学中,一定要很抓基础,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注意提优补差,努力提高班级整体水平。

  四、教学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①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②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

  ③初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④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过程中,学会用转化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方法,从而有效地觯决问题。

  ⑤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⑥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方面

  本学期教学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交流、反思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数学,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重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三)解决问题方面

  能应用“转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反思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②在探索和理解百分数的计算方法,比例的基本性质,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公式等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③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以及参与“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五、教学措施

  1.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找课堂要质量。

  2.教学相长,多阅读与教学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多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

  3.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

  4.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习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学困生。

数学教学计划14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的五(1)班有学生57人。学生学习状况:优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能要求上进,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养成了主动提问题的好习惯,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课堂中喜欢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发展比较全面。后进生存在的问题一是基础不够扎实,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

  另外,在学习习惯和方法上还有待改进,在本学期将在这些方面对学生多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争取学习成绩和学习素养都能有所提高。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各自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数学教学计划15

  第一课时:数的意义,读法和写法 总第 课时

  复习内容

  自然数、整数、分数和小数的概念;整数、小数的十嫩单位和数位顺序和读写法(课本第79—82页的上半页“做一做”)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使同学系统地掌握自然数、整数、分数和小数的意义。

  2.使同学熟练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和整数、小数数位顺序表;并能正确地、熟练地读、写整数与小数。

  复习过程

  一、复习数的意义

  1.自然数、零、整数。

  (1)什么叫做自然数?自然数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2)零表示什么?它是什么数?

  小结: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l,2,3…叫做自然数。“一”是自然数的基本单位,而其余的十、百、干、万等是辅助单位。一个物体也没有就用“0”来表示。0也是一个数,但0不是自然数。0和一切自然数都是整数。可用以下的图解来说明整数的范围:

  整数

  2.分数与小数。

  (1)什么叫做分数?分数单位是什么?

  [把单位“l”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2)什么叫做小数?小数与分数有什么关系?

  [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如:0.1、0.5、0.01、0.153等都是小数。小数实际上是分母是l0、100、l000、…的分数,只是写法与整数基本上相同。]

  (3)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两个自然数相除,不能整除的时候,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除号相当于分数线。即:被除数÷除数=

  因为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母不能是零。

  分数与除法虽有密切关系,但也有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有运算符号:而分数是一种数。]

  (4)什么是有限小数?无限小数?什么叫循环小数?它们的关系怎样?

  [例如:0.7、6.018、10.05等,这些小数的小数局部的位数是有限的,所以是有限小数。

  一个小数,从小数局部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时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例如,0.66…、8.133…、3.14242…都是循环小数,它们还可以分别写作0.6和8.13和3.142。循环小数的小数局部的位数是无限的,所以是无限小数。]它们之间关系如下:

  ①按小数局部分。

  ②依照整数局部分

  整数局部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纯小数比l小。

  整数局部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带小数比1大。

  小数

  3.整数和小数数值顺序表

  幻灯或投影仪出示课本(80页)待填空的数值顺序表。然后提问以下几个问题。(教师边提问,边填空。)

  (1)整数从个位到千亿位分哪几级?

  (2)每一级包括哪些数位?

  (3)每一个数位的计数单位是什么?相邻的计数单位呢?

  (4)整数局部与小数局部用什么来分界?

  (5)小数局部的各个数位和计数单位是什么?

  (6)相邻的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完成数位顺序表后提问:什么叫数位?数位和位数相同吗?

  [各个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数位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同一个数在不同的数位上值就不同。位数是指一个自然数所占数位的个数。]

  4.百分数与成数

  (1)什么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叫做什么?

  (2)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关系?

  (3)百分数与成数有什么关系?

  (4)“折扣”的含义是什么?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用百分号“%”来表示。百分数有时也定义为分母是100的分数,但百分数与分数是有区别:分数既可表示具体的量,如 千克,又可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然而百分数它只能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所以是个不名数。

  成数是农业上常用的名词,实际上指分母是十的分数,几成绩是十分之几。例如:四成绩是十分之四,改写成百分数就是40%。

  折扣是商业用语,打折扣表示按成数减少;例如:某商品打七折,即按原价的七成(70%)出售。]

  练习:完成课本第79页与第81页的“做一做”

  二、复习数的读法和写法

  1.读出下面答数(先由同学读出各数,后讲评小结)

  (1)1060008000(读作:十亿六千万八干)

  (2)52000803100(读作:五百二十亿零八十万三千一百)

  (3)40030500800l(读作:四千零三亿零五百万八千零一)

  (4)0.006 (读作:零点零零六)

  (5)80.105 (读作:八十点一零五)

  (6)206.318 (读作:二百零六点三一八)

  小结: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要在后面加上“亿”或“万”。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他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小数的读法是先读整数局部,它与整数读法相同,整数局部是0的,就读作零;再读小数局部,小数点读作“点”,小数局部通常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2.写出下面各数(先由同学写出各数后讲评、小结)

  (1)九十万三干 (写作:903000)

  (2)二十亿五千万零八十(写作:2050000080)

  (3)一百零二亿四千零五万零九(写作:10240050009)

  (4)零点二零三 (写作:0.203)

  (5)二十点零零五 (写作:20.005)

  (6)一百零七点三八(写作:107.38)

  小结:整数的写法是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数值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值上写0。小数的写法是整数局部依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假如整数局部是零的,就写作0,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小数局部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3.分数应该怎样渎、怎样写?(由同学口答,然后练习读写)]

  (1)读出下面各数

  ① (读作:十七分之三)

  ②16 (读作:十六又五十分之九)

  (2)写出下面各数

  ①三十又十二分之五(写作:30 )

  ②百分之一百二十三(写作: 或123%)

  三、巩固练习

  1.阅读课本第79——82页上半页。

  2.练习课本第82页上面的“做一做”。

  3.练习十八的第1题。

  四、课内外作业

  1.练习十八的第2题第(1)小题。

  2.练习十八的第3题第(1)小题。

【数学教学计划(15篇)】相关文章:

数学教育教学计划11-08

数学教学计划15篇11-04

中班数学教学计划11-04

初一数学教学计划11-08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5篇)11-05

数学老师学期教学计划11-04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5篇11-03

高二数学教学计划 15篇11-08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1-07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