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欧姆定律的教学计划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欧姆定律的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欧姆定律的教学计划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欧姆定律,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自己找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2)通过图象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利用图象分析,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验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2)结合欧姆的故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活动探究。
2、欧姆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教学难点】
探究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活动中实验方案的设计及评估
【教学器材】
每组配:额定电压为1.5V的干电池3节、导线若干、开关(1个),电流表和电压表(各1个),滑动变阻器(1个)、电阻3个(5Ω、10Ω、20Ω)
【课前准备】
1、观察一些电器上的铬牌。
2、复习电流电压和电阻,进一步熟悉它们的定义、单位和测量工具。
3、上网查找有关欧姆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阶段
与时间分配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说明
引入新课
活动一 改变小灯泡的亮度
给你一个小灯泡(额定电压3.8V),三个阻值不同的电阻,干电池3节,开关一个,导线若干,怎样让小灯泡发出不同亮度的光来。
发现并提出问题:灯泡的亮度为什么会改变?(留言版)
分组汇报:你是通过什么样的办法改变了灯泡的亮度?(留言版)
注意:学生可以在网页的求助站中寻找帮助
学生回答:更换电池或改变电路中的电阻。
问:这说明了什么?(留言版)
分析各种现象引导学生知道改变电池的电压。
和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发现问题
让学生成为发现者而不是观察者
电路设计
完成活动“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猜想与假设】1电路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2电路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有什么关系?(留言版)
【实验设计】
怎样来研究电压和电阻对电流的影响?应用什么方法?如何控制变量?(留言版)
(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要控制电阻不变)
(要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要控制电压不变)
(活动1)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设计电路1:
设计电路2
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讨论热烈,想出了两种改变电流大小的方法
进一步培养
学生在实验中控制变量的意识,
教学阶段
与时间分配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说明
完成实验“电流与电阻的变化”
【操作与记录】
1为了更好地完成实验,请学生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阻值 最大 处。
(3)注意认清和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的 正负 接线柱和量程,用试触的方法选择合适的量程。
(4)闭合开关前检查电路,确认电路无误后方可进行实验。
2.按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
实验次数 R=10Ω
U/V I/A
1
2
3
3.评估及讨论:
根据实验的结论讨论评价方案的优劣。(留言版)
〖思考〗在电路2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改变电阻两端电压大小及保护电路)
学生点击网页上的动画,在留言板上概括结论。
4.实验结论:
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活动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设计电路1
学生回答并思考
学生实验、观察、思考,得出结论。并举例说明。
可通过串联电路中的分压原理来解释。
有的学生会设计图1,但要求学生用已有的电路来完成实验,这时电池的内阻分压可以不讲。在这里我们仅从华东变阻器保护电路这一作用来评价 方案的优劣 教师先不评价哪一种方案更好,而是放手让学生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知道通过实验总结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
要求学生从实践中培养分析、探索和判断能力,深刻领会实验的科学性、合理性、严密性。
教学阶段
与时间分配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说明
学习用图像处理数据
介绍欧姆 设计电路2
[讨论] 选折一个较好的方案来做实验。
〖思考〗在电路2中滑动变阻的作用是什么?(控制在不同的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1设计实验表格
2,并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填入表2
实验次数 U=2V
R/Ω I/A
结论: 。
【分析与论证】
〖思考〗1在实验中,电流与电压并不严格成正比,电流与电阻并不严格成反比,为什么?
(因为实验中有误差)
2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电阻发热、测量次数少、电表读数、电流表外接等)
[学科整合]物理中的物理
在如下坐标中将表1中数据表达出来
同学们!能将上述两个结论结合起来,就得到欧姆定律
介绍欧姆生平
二、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表达式:I=U/R
U:导体两端的电压,单位:V,R:导体的电阻,单位:Ω,I:导体中的电流,单位:A
要求学生从实验中找出造成误差的原因,并说出怎样来减小误差。
可将书上的图像要学生描好后用实物投影仪。可多查阅几个学生。
学生解答
用图像进行实验数据处理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让学生去发现图像中的信息,培养学生用图像分析、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欧姆的故事,增强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科学、献身科学的学习热情。
教学阶段
与时间分配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说明
反馈练习
小结布置作业
欧姆定律的几点说明:
1同时性:导体的电压和电流是同一时刻的。
2同体性:电压和电流是同一段导体的电压和电流
例:根据欧姆定律I=U/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阻大的导体通过的电流一定小
B 电压大的导体通过的电流一定大
C 当电压一定时,电阻大的导体中通过的电流一定小
D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中通过的电流成反比。
【小结】怎样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怎样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欧姆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留言版)
【作业】资源与评价 强调在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时,各物理量一定要写单位,不能物理化.
【板书设计】
第一节 欧姆定律
一、 活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提出问题
2猜想和假设
3设计实验
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控制电阻不变。
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控制电压不变。
4进行实验
5得出结论;
二、 欧姆定律
三、 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I=U/R
希望上文提供的人教版高二物理欧姆定律教学计划相关内容能够对大家有帮助,感谢大家的阅读。
欧姆定律的教学计划2
一、教材分析
《欧姆定律》的内容,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高中阶段《物理》安排这节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再次增加感性认识;体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即通过实验来探索物理规律);学习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的两种常用方法――列表对比法和图象法;再次领会定义物理量的一种常用方法――比值法。这就决定了《欧姆定律》教学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教学不全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实验结论及定律的内容,重点在于要让学生知道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在得出结论时用了什么样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和物理变量的,从而让学生沿着科学家发现物理定律的历史足迹体会科学家的思维方法。
《欧姆定律》的内容在全章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是重要的,它一方面起到复习初中知识的作用,另一方面为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奠定了基础。《欧姆定律》实验中分析实验数据的两种基本方法,也将在后续课程中多次应用。因此也可以说,《欧姆定律》是后续课程的知识准备阶段。
通过《欧姆定律》的学习,要让学生记住欧姆定律的内容及适用范围;理解电阻的`概念及定义方法;学会分析实验数据的两种基本方法;掌握欧姆定律并灵活运用。《欧姆定律》内容的重点是进行演示实验和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这是教学的核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欧姆定律》教学的难点是电阻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尽管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在电场一章中已经接触过,但学生由于缺乏较多的感性认识,对此还是比较生疏。从数学上的恒定比值到理解其物理意义并进而认识其代表一个新的物理量,还是存在着不小的思维台阶和思维难度。对于电阻的定义式和欧姆定律表达式,从数学角度看只不过略有变形,但它们却具有完全不同的物理意义。有些学生常将两种表达式相混,对公式中哪个是常量哪个是变量分辨不清,要注意提醒和纠正。
二、关于教法和学法
《欧姆定律》教学采用以演示实验为主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教师边演示、边提问,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材难点处适当放慢节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教师可给予恰当的思维点拨,必要时可进行大面积课堂提问,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这样既有利于化解难点,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通过《欧姆定律》的学习,要使学生领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领会怎样提出研究课题,怎样进行实验设计,怎样合理选用实验器材,怎样进行实际操作,怎样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及通过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和物理规律。同时要让学生知道,物理规律必须经过实验的检验,不能任意外推,从而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对教学过程的构想
为了达成上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一些主要教学环节,有以下构想:
1、在引入新课提出课题后,启发学生思考: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什么(不一定让学生回答)?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方法论教育,也为过渡到演示实验起了承上启下作用。
2、对演示实验所需器材及电路的设计可先启发学生思考回答。这样既巩固了他们的实验知识,也调动他们尽早投入积极参与。
3、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可请两位学生上台协助,同时让其余同学注意观察,也可调动全体学生都来参与,积极进行观察和思考。
4、在用列表对比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后,提出下面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为了更直观地显示物理规律,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目的是更加突出方法,使学生对分析实验数据的两种最常用的基本方法有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到此应该达到本节课的第一次高潮,通过提问和画图象使学生的学习情绪转向高涨。
5、在得出电阻概念时,要引导学生从分析实验数据入手来理解电压与电流比值的物理意义。此时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结论,而应给予充分的时间,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并给予适当的思维点拨。此处节奏应放慢,可提问请学生回答或展开讨论,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课堂气氛掀起第二次高潮,也使学生对电阻的概念是如何建立的有深刻的印象。
6、在得出实验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欧姆定律,这实际上是认识上的又一次升华。要注意阐述实验结论的普遍性,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先行,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重申时语气要加重,不能轻描淡写。要随即强调欧姆定律是实验定律,必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不能任意外推。
7、为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可自编若干概念题、辨析题进行反馈练习,达到巩固之目的。然后结合课本练习题,熟悉欧姆定律的应用,但占时不宜过长,以免冲淡前面主题。
四、授课过程中几点注意事项
1、注意在实验演示前对仪表的量程、分度和读数规则进行介绍。
2、注意正确规范地进行演示操作,数据不能虚假拼凑。
3、注意演示实验的可视度。可预先制作电路板,演示时注意位置要加高。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投影仪将电表表盘投影在墙上,使全体学生都能清晰地看见。
4、定义电阻及欧姆定律时,要注意层次清楚,避免节奏混乱。可把电阻的概念及定义在归纳实验结论时提出,而欧姆定律在归纳完实验结论后。这样学生就不易将二者混淆。
5、所编反馈练习题应重点放在概念辨析和方法训练上,不能把套公式计算作为重点。
6、注意调控课堂节奏,避免单调枯燥。
欧姆定律的教学计划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实验探究得到的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得出欧姆定律。
2.理解欧姆定律,记住欧姆定律的公式,并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压及电流的规律,利用欧姆定律得到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根据实验探究得到欧姆定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2.通过利用欧姆定律的计算,学会解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欧姆定律的应用,使学生学会由旧知识向新问题的转化,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科学家发明和发现的过程,学习科学家探求真理的伟大精神和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和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热情。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欧姆定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一定还记得我们在上节课中的探究实验,各组的探究结论,可以再讲讲吗?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阻越大,电流越小。电流和电阻的乘积等于电压,电压除以电阻等于电流。
二、进行新课
1.欧姆定律
综合同学们的探究实验,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结论就是电流跟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得出。
板书: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这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19世纪初经过大量的实验而归纳得出的。为了纪念他,把这个定律叫做欧姆定律。
用公式表示I=U/R式中:I——电流——安培(A)
U——电压——伏特(V)
R——电阻——欧姆(Ω)
欧姆定律公式中的单位有什么要求呢?电阻的单位必须用“欧姆”,电压的单位必须用“伏特”,由公式得出的'电流单位一定是“安培”。如果给出的单位不是欧姆、伏特和安培,一定要先换算成要求的单位才可以应用公式。
有同学可能会想,原来欧姆定律这么简单啊,我一节课的实验,就发现了欧姆定律。真的像你想得那样简单吗? 介绍欧姆和欧姆定律的建立,可以利用教参中参考资料的内容。
知道了欧姆和欧姆定律的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感想吗?
不畏困难地探求科学真理是一切伟大科学家的共同追求,人类一切文明进步的成果都是与科学家的发现和发明分不开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良好环境和学习条件,努力学习,用同学们的努力去推动人类的进步。
2.欧姆定律的应用
接着我们看欧姆定律能解决什么问题。
例题1.根据题意,教师板书示范解电学题的一般规则:
(1)根据题意画出电路图。
(2)在电路图上标明已知量的符号、数值、未知量的符号。
(3)利用欧姆定律求解。
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画出图,标出量、写出数,训练学生基本的技能。教师板演利用欧姆定律求解,讲明解题的规范性,然后要求学生在笔记本上做此题。
【欧姆定律的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欧姆定律》教学反思04-22
线上教学计划01-10
有关教学计划01-12
高中教学计划01-12
社团教学计划01-04
数学的教学计划01-04
春季教学计划01-05
经典诵读教学计划01-07
化学教学计划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