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应用文>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

学期教学计划

时间:2020-11-01 17:01:30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精华】学期教学计划汇总五篇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不如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个教学计划吧。那么教学计划怎么写才能体现你的真正价值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期教学计划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学期教学计划汇总五篇

学期教学计划 篇1

  一、新课程标准要求

  1、《品德与社会》的内容标准由6个主题构成,即:我在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的家乡(社区)、我是中国人、走近世界。这种主题式框架是各国设计综合课时常采用的,也被称为“同心圆扩大”的框架。

  2、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多样的教学活动,既将学生的经验作为学习的基础,同时也将形成新的经验作为学习的目标。

  3、按照综合主题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为体现课程的综合性,有机整合各门课程内容的构建思路,内容标准的各部分和各条均不是按照学科体系和知识点呈现的。每一条标准中,都尽可能地体现出知识学习,情感态度和行为能力养成融为一体的课程理念。

  4、倡导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的意义。只有根据具体的学生背景、区域、学校特点和条件,将多种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5、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思想。为了更好地体现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内容标准基本上采用了主体表述的方式,并以行为化的表述呈现。

  二、教材设计思路

  1、以儿童与自我、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展开,每一个人都在与自我、自然和社会的互动中谋求成长和发展,自我、自然和社会在每一个人身上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密不可分的三对关系。其核心是儿童,侧重与儿童发展的课程设计则关注儿童的身心特征,设计出的课程符合儿童发展的基本规律,充分贯彻了儿童设计课程的理念。

  2、品德与社会课程所设计的健康安全地生活,积极愉快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品德与社会是集思品教育、社会教育、生活教育和科学教育于一身的课程,这四种教育需要在本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中有明确而具体的反映。健康安全地生活侧重反映了生活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侧重反映了社会教育和品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侧重地反映了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三、教学理念及建议

  (一)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充实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五)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鼓励教师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教学活动设计

  我在成长:

  1、开展“把各种有趣的一分钟记录下来,说说自己的感想”等活动。设计自己的学习时间表。

  2、结合实例,举行把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收入自己的锦囊的活动。

  3、试着每天把自己的新发现记下来。

  4、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

  我与家庭:

  1、观察和体会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劳,选择一些自己可以承担的家务劳动,坚持去做。

  2、学会认识安全标志,保护自己。

  3、模拟情境,和同学、老师一起演习生活中遇到过危险时应该怎样自护自救。看谁反应快,办法多。

  4、建立自己的安全卡。

  我与同学:

  1、为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和最喜欢的朋友设计小卡片,向他表达你的情谊。

  2、可以讲述同学们互相关心的事例和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针对同学中常出现的磨擦和冲突,设置情景,讨论解决的办法。

  3、把你和朋友之间难忘的事情记录下来,把你们的纪念物收藏起来,让友情的芳香留在你们的记忆里。

  我的家乡:

  1、想办法解开这些谜,找到这些“看不见的手”,了解他们是怎样工作的。

  2、帮助铅笔和米粒找到“妈妈”,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说说找妈妈的感想。

  3、家乡的打工者带着技术、资金回来了,与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打算,试着说说你的想法。给在外地打工的亲人写一封信。

  4、采访身边的打工者,写下自己的采访记录。

  5、寻找身边的做出了一定成绩的人物,了解他们的事迹,自己制作一张“状元榜”。

  我与社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了解各民族的饮食习惯和特色食品。

  2、选择你喜欢的可行的方式收集资料,了解各民族的服饰特点。

  3、了解一些民族的传统节日、特别的庆祝方式和来历,把收集的资料与大家一起交流。

  五、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一)评价方式:

  本课程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

  (二)本课程倡导的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2、描述性评语。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3、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4、学生互评。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5、作品评价。将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产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交流,师生共同进行评析。

  6、个案分析。教师针对某一学生学习的特殊状况进行跟踪评价,它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和个别化教学。

学期教学计划 篇2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化学是一门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本期担任九年级1、2班的化学教学任务,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二、教材分析

  九年级的化学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其中上册为本期的教学内容,它由七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将学生带入化学的殿堂,从而很自然地接受这门新的课程,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首先从学生最熟悉的物质空气着手,研究了空气的组成,学习了空气中与人生命息息相关的一种气体——氧气,并探究了氧气的实验与工业制法。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从水的组成,导入到微观世界,了解了分子和原子,为使书本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又对水的净化与水资源的保护进行了分析。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单元抽象地向学生介绍了物质的微观构成,使学生学会去理解物质是怎样构成的,为今后的探究打下基础。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这一单元让学生懂得物质不生不灭的道理,学会写化学方程式,并初步引入了化学计算。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碳元素组成的一些物质着手,对形成物质最多的一种元素进行学习,并探究了二氧化碳的制取。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从燃烧的现象开始,去探究燃烧的条件,同时得出灭火的方法。让学生从身边去发现化学知识,了解燃料的种类以及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总体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四、教学具体目标

  通过一学期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5.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6.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五、具体措施

  (1 )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节约药品。

  (2)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3)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二周(9.1~9.9)绪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三周(9.10~9.16):走进化学实验室(参观化学实验室,怎样进行化学实验,怎样设计实验)、单元测试。

  第四周(9.17~9.23):空气、氧气。

  第五周(9.24~9.30):制取氧气,单元测试。

  第六周(10.1~10.7):水的组成、分子和原子、水的净化。

  第七周(10.8~10.14):保护水资源、最轻的气体、单元测试。

  第八周(10.15~10.21):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

  第九周(10.22~10.28):化学式与化合价、单元测试。

  第十周(10.29~11.4):期中复习及考试、试卷分析

  第十一周(11.5~11.11):机动

  第十二周(11.12~11.18):质量守恒定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第十三周(11.19~11.2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单元测试。

  第十四周(11.26~11.2):金刚石、石墨和C60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第十五周(12.3~12.9):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单元测试。

  第十六周(12.10~12.16):燃烧和灭火。

  第十七周(12.17~12.23):燃料和热量、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第十八周(12.24~12.30):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单元测试。

  第十九周(12.31~1.6)

  第二十周(1.7~1.13):期末复习和考试。

学期教学计划 篇3

  一、学生基本情况:

  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整个年级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了,我所教的八(2)班成绩在年级排名来说相对较差。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比较多的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德育因素,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十一章 平移与旋转

  本章是在轴对称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是图形的一种变换。无论是轴对称、平移还是旋转,其本质是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发生变化,这种图形的变换是全等变换,它是相对于今后要学的相似变换和其它变换来说的。这里的知识,是在九年级将要学习的三角形全等的基础与核心,通过平移、翻折、旋转、构造中心对称图形,会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更好的认识图形间的本质关系,提升学生思维,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节约学生学习知识的时间。本章的重点是弄清平移、旋转、中心对称图形的意义,决定因素和特征,会按要求作图,体会全等变换的思想,教学中让学生反复体会平移、旋转、中心对称图形的运动,让学生在头脑中“画”出运动的情形,认识变换的本质和它们的内在联系,在变换中探索新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学习运用变换的手段和思想解决几何计算和证明,欣赏和设计精美的图案。通过本章的学习,体会一个重要的哲学观点:对称,在这里尽管它是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还应该把它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感受数学的和谐与美,提高审美情趣。

  第十二章 平行四边形

  本章的学习是运用中心对称、轴对称的知识去探索平行四边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判定、性质、图形中数量、位置关系,本章的学习即是对前面知识的运用与升华,也承担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在本章中,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特征、性质,是后续内容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特征、性质的基础,它们涉及四边形的各元素,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共同具有的,因此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成为本章教学的重点,这里学好,后续知识的教学就势如破竹,迎刃而解了。难点是弄清各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之间,以及它们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和它们的应用。本章的学习要承担起培养和提升学生逻辑思维、逻辑推理能力的重任,体会化归的数学思想,掌握梯形中有关辅助线的添加方法,弄清各种辅助线的作用。

  第十三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相等的数量关系外,更有大量的不等关系,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认识相等的数量关系(等式、方程、方程组)的基础上来认识的不等关系(包括不等式、不等式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所举实例贴近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章的重点是不等式的性质、解集、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组的解集、不等式组解法及其应用,其难点是不等式的应用。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法

  这些内容是在研究了有理数的运算,整式的加减等知识上的继续学习。本章的重点是幂的运算性质、乘法公式、因式分解,这些内容是进一步研究分式、方程、函数、代数式的化简,求值及其他数学内容的基础,因此无论花多大的代价,得把本章学好。这一章学好了,将为学生的今后学习铺平道路,也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赢得大量的时间。本章的难点是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方法的灵活应用及他们的逆应用。

  第十五章 频率与机会

  本章的知识是在“sect;5.3可能还是确定”,“sect;10.4机会的均等与不等”的知识的传承与深化,都是介绍“概率”的初步知识。重点是理解随机事件的频率值可以对机会进行客观估计,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记录数据,进行数据整理。难点是实验前对机会的估计,对大量实验数据的记录、整理、分析和总结,实验方案的合理确定和设计,使学生认识到偶然中的必然,无序中的规律。

  三、本期教学任务:

  通过本期的学习,要使学生认识平移、旋转、和中心对称的决定因素和本质,并用它来解决相关问题,设计图案。掌握平行四边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概念、判定和性质,体会化归的数学思想,培养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掌握幂的运算性质,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的基础知识及相关方法,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性质、解法、解集的概念及其它相关概念,体会并理解随机事件的频率值,可以对机会进行客观估计,体会偶然中的必然,这是在知识与技能上。在情感与态度上,通过本期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认识现实生活中图形间的数量关系,能够设计精美的图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在民主、和谐、合作、探究、有序、分享发现快乐,感受学习的快乐。在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对知识的探究,经历发现知识,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道路上坎坎坷坷,达到深刻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达到“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的境界,在经历这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使所有学生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尽可能接近其发展的最大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辩证唯物主义的熏陶,提高学生素质。

  四、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指导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的民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9、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10、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五、全期教学进度安排:

  章节 课时教学起止时间

  第十一章 平移与旋转13第一周二~第四周三

  sect;11.1平移3第一周二~第二周四

  sect;11.2旋转3第二周五~第三周二

  sect;11.3中心对称4第三周三~第四周一

  复习小结与检测3第四周一~第四周三

  第十二章 平行四边形19第四周四~第九周一

  sect;12.1平行四边形5第四周四~第五周三

  sect;12.2几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6第五周四~第七周四

  sect;12.3梯形4第七周五~第八周三

  复习小结与检测4第八周三~第九周一

  第十三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15第九周二~第十二周一

  sect;13.1认识不等式2第九周三~第九周四

  sect;13.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4第九周五~第十周三

  sect;13.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6第十周四~第十一周四

  复习小结与检测3第十一周五~第十二周二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除20第十二周三~第十六周一

  sect;14.1幂的运算4第十二周三~第十三周一

  sect;14.2整式的乘法3第十三周二~第十三周四

  sect;14.3乘法公式5第十三周五~第十四周四

  sect;14.4因式分解5第十四周五~第十五周四

  复习小结与检测3第十五周五~第十六周一

  第十五章 频率与机会11第十六周二~第十八周二

  sect;15.1在实验中寻找规律3第十六周二~第十六周四

  sect;15.2用频率估计机会的大小3第十六周五~第十七周二

  sect;15.3模拟实验3第十七周三~第十七周五

  复习小结与检测2第十八周一~第十八周二

  期末总复习第十八三~期末结束

学期教学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世纪精神为指针,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永年二实八年级5~8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2个课时。班级学生经过七年级的地理学习,已经掌握和了解了基本的自然地理与世界区域地理的知识,上学年教学要求基本达到。

  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新教材。

  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学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给了地理学科应有的地位。

  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怀有浓厚的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三、本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四章12节: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讲述了我国辽阔的疆域和众多的人口与民族。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通过具体实例讲述了中国壮丽的山河与优越的气候条件。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分析了我国资源分布特点,并具体说明了我国的土地与水资源状况。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介绍了我国的交通业和工农业发展的现状。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的地理概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四、本学期教学目的要求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地理概况,加强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思想目标:使学生真切的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从知识中感受祖国的伟大和美好;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和良好的人地观。

  3、教学效果:争取使学生优良率达到%以上,及格率达到%以上,并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地理素质和能力。

  五、完成本期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

  1、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2、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4、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5、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7、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教学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8、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总之,新的学期开始,一定要把教学工作做到实处,使教学成绩再上一个新台阶。

学期教学计划 篇5

  一、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上学期本班共有学生60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36人,学生都来自农村,他们的课外作业完成的习惯不够理想,学生的书写状况有很多不理想,上课主动听讲、积极大胆发言的个性养成的不够好。少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从学生的思维能力看,思维的主动性不突出,逻辑能力很差,发散能力不理想。

  学习困难的学生有部分,他们的特点是: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或者说根本就听不懂上课内容,缺乏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要因地制宜,老师对他们个别辅导,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的问题专供他们回答,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使后进赶先进,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及统计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和约分。

  2.掌握因数与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援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五、教学措施

  1、教研专区全新登场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 教育论文 日常工作

  2、认真学习新课改精神,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把握教材的内容,吃透教材的前后联系,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做到对学生基础摸清,好、中、差生做到心中有数,更好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优生优培,做好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

  3、不断学习业务理论,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直观教学,通过教具、挂图、投影仪等教学辅助手段,使学生从实物中认识并掌握数学概念知识。

  4、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继续关注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好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

  5、继续深入开展“小班化教育在农村的实验与研究”,使学生在等高、等爱、等距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6、制作必要的数学教具,为有效地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而准备。

  7、认真写好每节课后的反思。

【【精华】学期教学计划汇总五篇】相关文章:

1.【精华】学期教学计划汇总8篇

2.【精华】学期教学计划汇总八篇

3.【精华】学期教学计划汇总7篇

4.【精华】学期教学计划汇总10篇

5.【精华】学期教学计划汇总九篇

6.【精华】学期教学计划汇总六篇

7.【精华】学期教学计划汇总9篇

8.【精华】学期教学计划音乐汇总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