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记叙文>中考记叙文

中考记叙文

时间:2022-11-20 16:00:41 记叙文 我要投稿

中考记叙文汇编15篇

  相信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尤其是在作文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记叙文,记叙文是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如何写记叙文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考记叙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考记叙文汇编15篇

中考记叙文1

  走过人生的第一个拐角

  进入初中,我遇见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个拐角——青春叛逆期。这个拐角应该算是我人生启程中最大的敌人了吧。它就像人生中的黑夜,让许多孩子都感到迷茫、无助,也让我一度迷失人生的方向。但那次的邂逅,又让我重拾我那迷失了的人生方向。

  自从上了初中以后,我发现整个世界都像变了似的,再也不是我小时候脑海中天真无邪的世界了。我发现每个人都有无数张面孔,每个人都带着面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即使是你最好的朋友也不过如此,前一刻还在你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而后一刻立即缩回,让你掉入万丈深渊。我渐渐地学会伪装,学会把真实的自己藏得很深很深,不想让别人了解自己。因此我总结了一条人生誓言:人不会伪装,那么只会受伤!

  一次,我去公园里散心,整理整理最近的心绪。我坐在草坪上,无意中听见了一个小男孩与他妈妈的对话。“妈妈,我想快点长大!”“为什么呢?”“因为长大了我就可以长高,长高后我就离天空更近啦!”“呵呵,但不是长高了就长大了哦。真正的长大意味着你能分辨是非,会担负责任,面对诱惑能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怕挫折,能知错就改,敢于面对现实。这样,你还想长大吗?!”“想,长大是我的梦想。”小男孩肯定地回答。

  当这一对母子走后,我躺在草坪上,认真回想小男孩和他妈妈的对话,不由望着蓝天感叹道:“是啊,曾经我也是那么想长大,想离天空更近些,但当我长大后,发现天空已不再像小时候那样蓝时,我开始去认识这个新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我学着分辨是非,学着承担责任,学着面对现实……但我为什么要伪装自己呢?”

  突然间,我好像醒悟了,明白了是童年的梦想让我们一步步走向社会,而又是现实的社会使我们学会了怎样为人处事。我终于知道原来不是世界变了,而是我的心态变了。

  人迟早要长大,迟早要面对现实,迟早要认识到现实的残酷和人心的虚伪。但能认识到这些意味着自己已经渐渐地成熟了。我望着湛蓝的天空发自内心地笑了,我已经知道怎么看待这个世界了,因为我已经渐渐地长大了……

  现在的我以一个善良、乐观、成熟、坚强的角色出现在社会群体之中。而这一切都要感谢那一次短暂的邂逅,是它让我了解了真正的自己,摆正了自己的人生态度。走过那一个拐角,我又积累了一条人生经验。

中考记叙文2

  一、一种体裁

  只写记叙文,好好把记叙文复习好。

  二、两个原则

  1、真实才能动情。真正能打动读者的,还是那些你亲身经历有真情实感的身边小事;

  2、妙语才能煽情。只有风趣幽默,生动活泼的语言才能让读者眼前一亮,读之使人不断点头默叹。

  三、三字要求

  1、稳:

  写好事,力求能够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把事情交代清楚,开头结尾注意点题,结尾处要点明中心,稳定的发挥好自己的写作水平。特别是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不要强求自己必须写出“惊世之作”来,考试作文能够发挥自己80%的写作水平就很了不起了。

  2、细:

  不要像电视剧情介绍那样的简单叙述,中间要加入环境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能力好的同学再来些远近相衬、动静相映、侧面烘托、环境渲染、五觉描写,使文章细腻、动人。

  3、精:

  对于一般的同学来说,“精”体现在:(1)选择自己最拿手的内容;(2)写出自己最好的字;(3)采用自己最顺手的结构(总分结构或顺叙方式),力求发挥好自己的水平。

  对于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来说,“精”应体现在:(1)选择较有新意的、又是自己有把握写好的内容;(2)有漂亮的书写;(3)精心的安排好开头和结尾,适当的采用倒叙、衬托、联想、象征、描写、抒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渲染气氛、借景抒情、托物喻志、以物喻人的方法方式结构文章;(4)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特别是运用比喻、反复、排比、反问等手法,恰当的运用成语、引用格言名句,增添文采。

  四、四个流程

  1、审清题意:千万注意,题意审不好,来个文不对题,哪就……应该先花2-3分钟看看作文题,然后在开始答基础知识题目。

  2、立好中心:至少指导自己想说什么,是喜欢、是厌恶?是感动、是反对?是快乐,是痛苦?是哲理、是深情?是赞扬、是批评?…………用一句话把它写在草稿纸上。

  3、选好材料:符合题目要求的、自己最熟悉的、能够写好的事。

  4、写好提纲:(1)用一句话写出中心内容和主题;(2)分清开头、中间、结尾各写什么?(3)打好开头、结尾的细稿,以及每段的开头句。

  接下来就是在试卷里写作文啦,要力求一气呵成,只要提纲和开头、结尾、段落开头的稿子打得好,一气呵成事不难做到的,思路顺畅了20分钟就可以把作文写好。

  五、五项技巧

  1、有一个灵活的头脑:造句法、筛选法、换题法。

  2、有一张可爱的脸蛋:书写要工整,自己的字能够写多好就必须写多好,不得使用涂改液,不得随意修改,特别是开头、结尾和段落的开头句,不能修改。

  20xx中考语文:做题加分方法

  一、基础知识题

  信语感,多比较这一块包括语音、字形、词语运用、标点符号、病句辨析等。做这一块题的基本原则是信语感,多比较。我们已经作了充足的准备,我们已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我们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所以我们应付该相信自己看到这题时的直觉。其次,一定要克服还没有看完整道题就急于选出答案的习惯,因为语文题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

  二、科技文阅读

  抓信息,会比照科技文不是考察我们对这个知识的掌握,不是考察了解这个内容多少。它考察的是我们的语文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快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义和作者写作思路,做题时把每一个选项返回文章,认真比照原文就可以。

  三、文言文阅读

  联系课文,联系上下文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一定是在课本中出现过的,考察的意义和用法也一定是常用的。因此,平常复习要着重课本中的文言文的复习,做题时也一定要联系课本做判断。其次,文言文一般考察的是人物传记类的文章,这类文章故事性强,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上下文来推测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四、文言文翻译

  直译句子,一字不漏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信、达、雅”,这里的“信”就是忠实原文,就是直译;而“达”就是要通顺,符合语法。所以,翻译文言文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字字有着落”,一字一字地翻译,不能只管大意。

  20xx中考语文:考前基本的复习方法

  由于考试的时间集中,考试的知识点较多,考前复习必须有一个合理的计划和安排。应明确重点,分清主次,

  尽可能安排得细一点,包括复习科目、内容及时间。力争做到在固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复习科目和内容。不打折扣,以确保计划的全面落实。

  需要强化记忆的内容宜安排在早晨和晚上;

  文言文:实词虚词的含义,重点句式的翻译积累;

  古诗:篇目默写及理解性默写;掌握古诗主题及诗人写作背景

  名著:重点篇目重要情节的概括;

  文学常识:课内重要作家作品

  在个人每天的生物钟的“高峰期”安排重点的复习内容;

  记叙文:高分题型、易失分题型的练习;词句理解题;人物形象赏析题;景物描写赏析;文段作用题;语言赏析题;启示类试题;期末考试中出现的新题型

  说明文:文章整体思路把握的练习;重点信息提炼;引用的作用(首段的作用);材料链接题

  议论文:中心论点的判断;中心论点如何提出的;论证过程(整篇文章或某段);引用的作用(或首段的作用)

  写作:大作文

  记叙文满分作文精读,技巧的提炼

  议论文体满分作文精读,技巧的提炼

  积累热点素材,关注社会热点:环境类、礼让、仁爱社会人文关怀类、读书等陶冶性情类类文章的阅读及各城区期末考试作文题目的练习

  情境写作:校园消息、通知、感谢信(话)、推荐信、请假条、留言条;针对某一生活情境提出建议类在自己情绪和精力的“低谷”安排次要的复习内容或安排娱乐与休息。

  语基练习:

  修辞作用题、语言得体、标题练习、8种常考病句

  语句衔接、语境综合题、字谜题、对联题、书法题、及字词成语的书写及应用

  可列出个时间表。合理分配复习时间,避免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

  推荐阅读:

  20xx年记叙文开头的写作技巧

  20xx中考作文:几大得分写作技巧

  20xx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要点

中考记叙文3

  一、中考关于记叙文阅读的要求

  阅读几种常见的记叙文,能理清文章的思路,划分文章段落,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分析关键性词句,指出文章的主要写作方法,理解记叙性语言具体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

  二、记叙文阅读复习要点

  1、具备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能较熟练地利用课内学到的知识分析课外语段或短语

  2、弄清记叙的六个要素

  3、明确记叙的顺序和人称

  4、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材料的主次与详略,过渡与照应,线索、层次)

  5、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

  6、能结合语境理解和辨析一些关键字词,重点语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7、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某些相似之处的段落或文章进行比较

  三、记叙文基础知识

  (一)记叙文的特点

  1、概念: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

  内容的文章。

  2、分类:

  A、按样式分:通讯、回忆录、游记、新闻、参观访问记、民间故事。

  B、记叙内容分:写人、叙事、写景、状物。

  (二)记叙的要素和人称

  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A、时间:一般用时间词表示;也有的间接表示事件的发生时间。

  B、地点:单一地点,事件在一处发生;还有的事件随情节发展而转换。

  C、人物: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分。

  主要人物往往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次要人物帮助形成完整

  的情节,并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

  D、起因:指引发事件的原因,一般在开头,也有在后头(倒叙)

  E、经过:指事件发展的过程,复杂事件的经过往往包含若干阶段,可先概括再综合。

  F、结果:指事件的结尾,一般也用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它是事件的一部分。如以抒情议论结尾的不能当作结果。

  记叙的人称:

  A、第一人称:以我、我们的身份叙述。我是其中的一个人物,

  文章记叙的人和事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想,容易使读者产生真实而亲切的感觉。文中如有心理活动描写必定是我的,其他人物的心理活动只能是我猜测的,不可直接描写他人的心理活动。

  B、第二人称: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中,出于直接抒情

  的需要。但记叙文通篇一般不采用第二人称。

  C、第三人称:指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把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

  经过告诉读者。文中每人物都有自己的名字或称谓,没有我这个代词。其好处在于人物事件的展开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便于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文章主题,文中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都可描写。

  (三)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指记叙文材料安排方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记叙的材料按时间推移、地点转移和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方法。

  用顺叙写的文章、层次、段落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可从时间

  推移、程序推进、空间转换等标志着手,理清思路。

  2、倒叙:先把事件的结果写出,或先把后发生的事(或是某个突出的片断或结局)叙述,然后再按事情的发生发展记叙,最后落到结果,

  使首尾呼应。其注意点:

  ①开头一般先写结果,或是由眼前的事物引起回忆;

  ②开始追述时,文章一般要用一两句话表明以下要追述以往的事;

  ③追述部分仍按时间顺序写。

  插叙:在顺叙过程中插入与中心思想有关的事件。

  分析插叙要把握两点:一是转入插叙的过渡句。二是由插叙转到顺叙的过渡句,它们衔接要自然、完美。阅读时要注意插叙前后的过渡性文字。

  插叙的作用是对主要情节或人物描写起补充、衬托的作用。

  (四)记叙的中心与材料

  1、记叙的中心:就是作者凭借记人写景,给景状物告诉读者,自己对生活

  的看法。

  2、中心的把握:

  (1)、内容:一是文章所表现的主要内容,二是作者的感受、文章的意义。

  (2)、方法:

  抓具体材料:写人为主的,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从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意义入手;叙事为主的,通过事件的起因、经过与结果进行归纳,从把握文章通过叙写的事件所要说明的道理入手;写景状物为主的,要根据所描写景物的特征,把握文章通过写景状物抒发的感情进行分析归纳。

  抓文章题目

  抓开头结尾

  抓议论抒情语句

  记叙的材料(内容):就是根据需要围绕中心在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所叙述的生活内容。材料必须为中心服务。

  抓记叙的要素:如:写人为主的材料主要有:①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②人物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表现③人物间的相互关系④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记事为主的材料主要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②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③场面、细节描写④作者对事件的态度。写景状物为主的材料有:①景物特征②景物与人的关系③景物描写中包含的思想感情④作者对景物的态度感情

  抓关键性词句

  (五)记叙的详略

  确定记叙的详略标准应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详写:就是具体细致地记叙描写,使文章中心突出,形象生动感人。一般说来,与中心关系密切,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要详写。

  略写:是简洁地介绍某一问题或某些情况,使主体全貌清晰,文章结构完整,叙事脉络清楚。略写的材料,一般是与中心关系不太的,起辅助、补充、突出中心的作用。

  (六)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另外还用到议论,说明和抒情。

  1、记叙:交代事件,把人物和事件介绍给读者,写出人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情况。可分为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其作用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

  2、描写: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用一些修辞方法对人物,事件和景物加以具体形象的描绘,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避免了单纯记叙的平淡枯燥。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其作用可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

  3、说明:补充记叙文中需要交代的事情。

  4、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进直接对叙述内容发表见解、判断、表明态度,或从个别事物中说明它的普遍意义,使读者加深理解。

  5、抒情:作者在记叙基础上抒发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

  (七)记叙文的写作特色

  选材剪栽、详略搭配、结构安排、表达方式及语言运用。

  (八)记叙文的语言特征:

  ①具体生动、形象鲜明②合乎语法规律和逻辑顺序,并适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以及反问、疑问等句式,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中考记叙文4

  每次看到捡拾垃圾的老人家,我都会想:一个瓶子才多少钱啊,为何要费力捡它呢?年龄都这么大了,在家养老多好啊!

  有一天,我像平常一样玩滑板车,牛奶喝完后,随手把奶瓶扔到了马路上。刚清扫过的马路上,那只牛奶瓶看上去那样扎眼,好像是咧着嘴说我不文明。没走多远,我又调回头,计划把牛奶瓶捡到垃圾桶里。然而到了扔牛奶瓶的地方,瓶子居然不见了。好奇怪的事,仅仅十几秒内,牛奶瓶自己长脚了不成?不经意间,我看到了一个穿着十分朴素的,大约只有6、七岁的孩子,我想是那个孩子子拿走了。

  于是,我停下车,问那个小孩道:“请问你有没看见我刚才扔的瓶子?”孩子的手偷偷地向右缩了一缩,随后怯怯地小声回答:“你想要回那个瓶子吗?”不,我并没如此想,我只不过对瓶子无故消失,感到不解。”我立刻回答说。

  那个孩子缓缓的从背后拿出了瓶子,并用一种近乎乞求的眼神看着我说:“哥哥,我、我只不过想…我没想到你会回来。”

  听着孩子吞吞吐吐的话语,我的心里顿时非常不是滋味,看着他手中的瓶子,我对他产生了一种亲近感。耳边传来孩子的话:“我的爷爷身体不好,父母又离婚了,他们都不要我了,我只有和爷爷相依为命。爷爷天天都要照顾我,还要外出捡垃圾卖钱供我上学,所以看到这个瓶子,我就自然想起了我的爷爷,我也想尽一份力,来减轻他的负担他。”

  稚嫩的童音清脆好听,我的双眼却酸胀起来,目送着他远去。小孩的话语在我脑海中久久回荡。我了解了,我过去的想法是多么无知,这世上还有多少人喝不起牛奶,生活艰难,我却嘲笑他们,炫耀我这份优越者的骄傲。

  杨绛先生说过:幸运者该对不幸者怀有愧怍。是的,幸运者有责任和义务去关爱那些不幸运的人。走过才了解,我是一个幸运者;走过才了解,我之前的狭隘;走过才了解,生活困难。人与人之间互相扶持,才会让这世界布满绿荫。

中考记叙文5

  四个流程(保住基本分)

  1. 审清题意:千万注意,题意审不好,来个文不对题,哪就……应该先花2-3分钟看看作文题,然后在开始答基础知识题目。

  2. 立好中心:至少指导自己想说什么,是喜欢、是厌恶?是感动、是反对?是快乐、是痛苦?是哲理、是深情?是赞扬、是批评?…………用一句话把它写在草稿纸上。

  3. 选好材料:符合题目要求的、自己最熟悉的、能够写好的事。

  4. 写好提纲:

  ① 用一句话写出中心内容和主题;

  ② 分清开头、中间、结尾各写什么;

  ③ 打好开头、结尾的细稿,以及每段的开头句。

  接下来就是在试卷里写作文啦,要力求一气呵成,只要提纲和开头、结尾、段落开头的稿子打得好,一气呵成事不难做到的,思路顺畅了,20分钟就可以把作文写好。

  五项技巧(赢得感情分)

  1. 有一个灵活的头脑:造句法、筛选法、换题法。

  2. 有一张可爱的脸蛋:书写要工整,自己的字能够写多好就必须写多好,不得使用涂改液,不得随意修改,特别是开头、结尾和段落的开头句,不能修改。

  3. 有一双闪亮的眼睛:好的文题等于成功了一半。

  4. 有一身漂亮的衣装:

  ① 一个最拿手的题材(适合自己);② 一个好故事(好布料);③ 一个好结构(好设计);④ 一口流畅、优美的语言(好花纹、好色彩)。

  5. 有几件精美的饰品:

  ① 倒叙、描写、引用开头(好发型);② 结尾:议论反问式、含蓄余味式、赞美抒情式、哲理深思式、名言点睛式、联想做梦式、决心号召式(名鞋);③ 名言名句名作的恰好点缀(钻石哟);④ 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如梦的纱巾)。

  六个大忌(莫丢冤枉分)

  一忌潦草涂改:书写要端正,千万别连文题都改,只改明显的错别字,将错就错,能够不改的就不改。

  二忌过短过长:字数一定要足,字数不足,写得再好也很难及格;字数不能太多,不要超出试卷中的作文纸,万般无奈之下,也只能在2行以内。

  三忌开头议论:还不如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开头的好,能来点环境描写,就先来点描写。

  四忌分段太少:4-6段为好,千万别少于3段。

  五忌文不对题:不说也指导会有什么后果。

  六忌选材太俗:别总是玩呀、救落水儿童呀、猫啊狗啊…

中考记叙文6

  定义: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一)体味修辞类语句的作用

  1、明确所用修辞手法。

  考纲中明确考查六种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可以利用口诀进行记忆

  “二比二问一拟夸”。

  2、归纳答题模式。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结合句子)

  拟人:生动地写现了……(结合句子)

  排比:增强了……的语气语势,表现了……(结合句子)

  夸张: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结合句子)

  反问:增强了……的语气,强调了……(结合句子)

  设问:强调了……,引起思考。(结合句子)

  注:以上列举的这些,只是我们常规的一些“帽子”,任何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不论是前

  面的“帽子”,还是后面所要表达的内容,都要结合具体的文本,切不可死板硬套。

  3、解题步骤

  修辞手法+ 帽子 + 对象特征 + 作者的情感(情感是关键)

  (二)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1)理解词语的本义;

  (2)看该词在句子中的表达对象;

  (3)对表达对象做必要的提炼(联系语言环境提炼意义指向概括词);

  (4)再看该词表达得怎么样?(起什么作用);

  (5)整合梳理答案语言,使表达简洁准确;

  (6)把答案代入原文,看语句是否通顺。

  2、词语在语境中的作用

  看该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是否生动或准确表现了句子内容(对该词语表现的内容要提炼意义指向概括词,否则,答题语言不简洁)。

  (三)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1、主要题型

  (1)以辨析为方式的选择题。要求学生能仔细辨析句子的细微差别,作出恰当的选择。

  (2)以表述为方式的解说题。要求学生在透彻理解的基础上,能准确地解说句子的含义。

  (3)以赏析为方式的评价题。要求学生能把握词语和句子的呈现特点,对其表达效果作出恰当的评价。

  2、解题思路

  理解句子含义,要联系上下文

  理解句子深层含义,要联系作品的背景。

  理解句子深层含义,要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

  评析句子内容,要联系文章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和思想,思考作者在句子中想要告诉读者哪些信息。

  (四)句段作用

  1、句子或段落在结构方面的作用有:

  (1)总领全文、引起下文。此类句子在文章(段落)的第一句话或前面。

  (2)为下文作铺垫。此类句子在文章的前面或中间。

  (3)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此类句子在文章的中间。

  (4)总结上文。此类句子在文章或段落的后面。

  (5)照应。此类句子允许在文章的任何位置。

  2、句子或段落在内容方面作用有:

  开篇点题、点明中心、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深化主题等。

中考记叙文7

  今天,是星期六,我又紧张又兴奋,因为我要去香港地质公园游玩。

  经过30分钟的车程,我们一家和爸爸的朋友们集合。在导游的带领下,旅行团一行200多人走向码头。船来了,我们一个又一个上了船。所有人都上了船以后,一声巨大、刺耳的声音刺入我们的耳朵,我们吓了一跳,原来是引擎启动的声音。我们坐在下层的后面,船开动了有两分钟,我渐渐地闻到了一股废气的气味。我转头一看,是船在放黑气。我想,这样不是在破坏地球吗?这些人也真是的,明知破坏,还这样一直排放废气,要我是法官,就要他们每人种一千棵树,当做是跟地球妈妈说对不起。

  这时,我看见同行的一个哥哥正在目不转睛地玩崭新的一部PSP游戏机。我被吸引了,问可不可以一起玩。小哥哥爽快地答应了。我们轮流玩着游戏,玩得很过瘾。一眨眼,两个小时过去了,我们到达了一个安静的小渔村。那里有一排排的'老房子,茂密的百年榕树,还有卖美味小吃的档口。

  休息了一会儿,我们精神百倍地随着旅游团一起到了香港地质公园。地质公园是一片长长的海滩,那里的岩石经过长年累月的风吹雨打,海浪冲刷,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形状,岁月给岩石烙上了不同的印记。

  海滩上有一堆堆的小石块,我们扔起了“轻功水上漂”。开始,我一扔,石头咕咚一声掉进了海里。接着,我慢慢地掌握技巧,一下子将石片扔出,连漂四下。我高兴至极。哥哥有点嫉妒,他扔了好几次,也没比过我。

  后来,我们到了大岩石区。高大而陡峭岩石,没有挡住我攀登的脚步。我勇敢地登上一个又一个岩石。我们在那拍照留念。随后我们到了浅滩,那里有许多小岩石围成的小水坑。水坑里有一些漂亮的贝壳和小鱼。我在那些水坑里跳来跳去,玩得不亦乐乎。可是,一不留神,我脚一滑,落到水坑里,大家都捧腹大笑,我也开心地笑了。

  在似火的晚霞映衬下,我们返航了。今天,我很快乐,因为我捡到了一把快乐的钥匙。

中考记叙文8

  今天我别出心裁,想要自己掌勺,便去征得妈妈的同意,结果如我所愿,可站在一旁的外婆不同意,嫌我年龄小,不让我独自一人去买菜烧饭。我不服气,问了妈妈一些关于买菜的问题,然后撅着嘴,骑上自行车去菜市场了。

  到了那里,我随便买了三个晶莹剔透的小西红柿。正要离开菜场的时候,我看见有买黄瓜的,便上前问价,他说:“这黄瓜一元一斤。”我随便挑了三根,一称,2元钱,我付了钱就回家了。刚到家,外婆就用她那“苍老”的秤称过目,这时我才知道被骗了。

  我兴奋地拎着西红柿、蛋和黄瓜跑进厨房,脑子里回忆起以前父母做西红柿炒蛋的步骤。我先洗好西红柿,再用菜刀把它五马分尸,搅拌好鸡蛋,点燃煤气灶,然后把搅

  拌好的蛋放进入锅里。爸爸看着不顺眼,一直在旁边唠叨:“放盐、加水、把蛋翻个身??”我对他说:“你别烦了,再烦你来烧。”他无言以对,便走开了。“糟糕,忘了放油,蛋焦了!”我马上拎起一桶油,拼命往锅里倒??最后放入西红柿,那西红柿的水一个劲儿往我手上溅,痛得我连铲子都扔了。我这才知道父母平日里烧菜的辛苦。这道菜烧好后,我在上面铺了点黄瓜片,用来掩盖那些油。

  “开饭了!”我刚说完,外婆和父母便不约而同从房间里走出来,第一口就尝了我烧的那道色彩缤纷的菜,可他们的表情和动作告诉我这道菜并不怎么样:外婆呛个不停,拼命喝水;父亲脸色发青,龙颜大怒;妈妈直往嘴里塞饭,忍气吞声。最后,他们异口同声:太难吃了!我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心想以后一定要按父母的提示做菜,这样才能做出美味可口的佳肴。这一次经历使我深深懂得: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这样才能尽善尽美。

中考记叙文9

  一、记事的文章

  1、要把记叙六要素交代清楚,记事要完整。

  2、要确立一个线索,或以时空为线索,或以人物为线索,或以某物为线索,或以情感的变化为线索。

  3、要明确写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你想通过这件事表达哪些情感,揭示什么意义。、中心要集中统一,不要出现多中心的毛病。

  4、选材要新鲜真实,有时代气息,有生活气息,不要写别人都写烂了的事,也不要胡编乱造。最好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能感动自己,感动别人。

  5、注意详略得当,与中心关系紧密的事要浓墨重彩的详写,与中心关系不紧的略写,与中心无关的事不写。

  6、不要只有叙述性的语言,要有生动的描写,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要有点明主旨的抒情议论句,、要注意多次点题。

  7、内容一定要饱满,不要太单薄。

  8、叙事文章不要平铺直叙,故事情节要一波三折,有曲折之美。要会设置悬念,要出人意料,要会运用倒叙插叙,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要会运用对比法、抑扬法等。

  9、要结构完整,层次清晰。

  10、可运用书信体、日记体、片断组合体、小小说等一些体裁。

  11、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12、学会运用小标题。小标题运用的主要方式有:

  ①日记标题式,以日记连缀的方式成文;

  ②字母标题式,以A、B、C、D等若干段连缀成文;

  ③单词标题式,以诸如春、夏、秋、冬,喜、怒、哀、乐等单词统领的段连缀成文;

  ④数码标题式,以(一)、(二)、(三)、(四)等数字标明段落;

  ⑤引用语录式,以诗词或散文中的句子作为几个小故事的小标题;

  ⑥概述情节式,在段首运用诸如“序幕”、“发展”、“高潮”、“尾声”之类的词语;

  ⑦概括内容式,如“她来了”、“她哭了”、“她笑了”之类;

  ⑧留出空行式,即各段之间自然空一行,若干段并列,显得格外醒目。

  二、写人的文章

  1、一定要写出人物的个性,不要千人一面,千人一腔。

  2、写人的文章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品质。选择一些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这是一个最重要的方法,这些典型事例一定要特别,有个性,与众不同。

  3、人物形象一定要饱满,有血有肉,不要干瘪乏味,不要只见筋骨不见血肉。要想人物饱满有个性,就一定要有生动细致的细节描写,包括人物的动作、神情、外貌、服饰、心理等方面的细节描写,要学会描写人物的眼睛。这些描写一定要能突出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4、要学会用侧面描写,通过他人的眼光或评论来写人物。

  5、要学会用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

  6、要有酣畅的抒情,要有精辟的议论,

  7、用词要贴切生动,句式要灵活多样,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要有表现力。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联系:记事记叙文一定会涉及到写人,写人记叙文中的人物的性格和品质一定会通过具体的事来体现。

  记事记叙文与写人记叙文的区别:记事记叙文以记事为主,写人不是目的,一般是把某一件事情写清楚写生动并揭示事情的意义;写人记叙文以描写人物为主,重在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一般会通过多件事情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

  同学们平时写记叙文时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1、如何使记叙文立意高远;

  2、如何在记叙文布局谋篇上创新;

  3、如何使记叙文情节曲折;

  4、如何使记叙文内容充实;

  5、如何使记叙文文采飞扬。

  三、记叙文写作的十种技巧

  巧设悬念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一线串珠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一条线。

  记叙文的线索主要有实物、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以及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无论采取哪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同样能反映深刻的主题。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穿插流动

  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内容,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这种用在谋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动。穿插流动的手法,是插叙的一种特殊用法。如吴伯萧的《难老泉》和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前者记叙山西晋祠难老泉的景物时,不时穿插文史资料、传说故事;后者描写内蒙风光和古迹时,插入文献和历史事实。这些插入,不仅能使文章的内容丰富,而且增加可读性。玉安忆的《雨,沙沙沙》记叙一位姑娘在雨夜没搭上末班车而走回家,一路上思绪流动,文章就多次插入这位姑娘心灵深处的意识活动,反映了姑娘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篇文章也是运用了这种手法。、当然,一篇文章中的穿插也不宜大多,过多的穿插也会影响文章本身的连贯性。

  粗笔勾勒

  粗笔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几笔重点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征。采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可以对人物的身材、体型、衣着、容貌、神情、姿态、风度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作简要的勾勒。

  运用粗笔勾勒法描写人物肖像要抓住人物的最主要的特征,用朴实的文字简略地写出来,不宜用过多的形容词、过多的比喻。其次要简练传神,通过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的大致形象。

  曲径通幽

  杨朔的散文《荔枝蜜》意在由蜜蜂而赞颂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并表达自己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意愿。但文章并没有直接道出这一主题,而是通过展示作者对蜜蜂思想感情的变化,曲折有致地表达了主题。作者开头写自己对蜜蜂在感情上“疙疙瘩瘩”,接着写自己因吃了荔枝蜜而“想去看蜜蜂”,然后又写了蜜蜂的辛勤劳动与养蜂人的介绍。文章结尾写作者做梦“变成一只小蜜蜂”。由此可见,“曲径通幽”是指一种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而是曲折委婉地逐步显现主题的谋篇手法。

  运用“曲径通幽”法,要注意两点:

  (一)“曲径”是手段,“通幽”是目的,手段要为目的服务。

  (二)行文的曲折应适当有度,不要为曲折而曲折。

  烘托艺术

  烘托艺术原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是指渲染某一部分,衬托出另一主要部分来。把这种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构思中来,就是从侧面通过描绘某件事、景或人的方法来衬托出主要人或事物,又称“衬托法”。衬托,也叫映衬。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意思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如“红花还须绿叶扶”。有了陪衬的事物,被陪衬的事物才会显得突出,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说明。

  1、衬托,可分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主要事物。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用冷风寒水来衬托壮士此行的悲壮。又如“蓝天衬着矗立的巨大雪峰”,用蓝天衬雪峰,使雪峰更高大

  反衬,就是利用同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如上例中的蓝天的蓝,来衬托雪峰的白,使雪峰更洁白。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有声衬无声。

  2、运用衬托要爱憎分明,要宾主分明,陪衬事物与被陪衬事物,要让人一看便清楚,不能喧宾夺主。

  3、衬托和对比的区别: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它与反衬有些相似,但不同。对比,意在比,突出的对象是双方的,对立两事物无主宾之分。

  衬托,意在衬,两事物有主宾之分,突出的是主要一方。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前句是对比,后句是反衬。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指在适当的时候以一二句议论,点明事物、人物、景物的意义之所在,或揭示作品主题,醒人之耳目,给人以启迪。点睛之处可以是在篇中,也可在篇末。

  铺垫蓄势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陶铸《松树的风格》前几段的大量文字浓墨重彩地描绘松树的形象,赞美它“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又用杨柳、桃李同松树作对比,补充说明松树“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直到第九段作者才笔锋一转,点明题旨说:“我每次看到松树,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就联想到共产主义风格。”原来此篇前面对松树的描绘和赞美是铺垫蓄势,后面对共产主义风格的赞美才是全文的主旨。这篇文章正因为有了前面形象感人的铺垫,后面入题也才显得格外坚实有力。杜牧的《阿房宫赋》第一段极力描绘阿房宫规模的宏伟和建筑的壮丽;第二段极力渲染阿房宫中美女之多和珍宝之富;第三段夹叙夹议,论述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大营宫室,招致国家迅速覆亡、宫室一旦毁灭的必然结果;最后第四段作者以“呜呼”领起,发出深沉的议论慨叹,指出秦统治者要能爱天下之民,国家就不会败亡,表明秦之灭亡乃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这篇赋,前两段的描绘渲染,是为后两段的议论铺垫蓄势,描绘渲染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则揭示主题,突出文旨,这正是铺垫蓄势的用意所在。

  运用铺垫手法须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写好铺叙的那一部分,只有将这部分写充分了,才能有效地蓄积气势。二是运用铺垫要自然,如果为铺垫而铺垫,过多地堆砌,反会暴露出人为的痕迹,那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前后照应

  前后照应法可以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又突出内容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照应一般有以下几种:

  1、内容和标题相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常常是内容安排多处和题目照应,或在恰当的地方直接、间接地点明题意。如《背影》,文中多次描写“背影”,既与标题“背影”相照应,又进一步点明题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2、行文中间照应。这种照应方法就是在文章前面写事,后面行文交代前面所写事的结果,使内容相互补充,层层深入。

  3、结尾与开头照应法。在文章的结尾处对开头交代的事情作必要的提及,使文章首尾一致,成为有机的整体。如《白杨礼赞》一文,开头和结尾照应,不但使文章结构显得非常完整,而且使作者的赞美之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镜头剪辑

  镜头指影视所拍摄的一系列画面。镜头剪辑用于写作,指选取一组生动的画面来表现主题。此类文章是将所写的人物按照或故事、或画面、或片段、有序地写下来,其间的每一部分都可单独成文,组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篇章。这种又被人们称为“冰糖葫芦式”结构,由于其形式新颖,巧妙精致而受到好评。

  卒章显志

  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时空交织

  在记叙一件较复杂的事情时,在同一时间段中,先叙甲地的情况,再叙乙地的情况,转而再写甲地的人事,这就是“时空交织”的文章构制方法。它有利于结构紧凑,文字简练。早年有一篇著名的通讯,题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说的是平陆县六十一个民工突然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作者先写民工中毒后的场面,接着写卫生部接到紧急求援电报,再写平陆医院抢救经过,转而又写北京有关医药商店调运紧急药品的情况,如此轮流反复交织的叙说,构成了一曲动人心弦的凯歌。当然,采用这种方法有一定难度。

  有时,在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中,作者运用插叙、补叙等手法,也可构成“时空交织”的感觉,我们把这种谋篇方法也纳入“时空交织”中。

  一波三折

  记叙性文章要避免平铺直叙,记流水账,如能写得波澜起伏,就能引人入胜,耐看。

  俄国作家柯罗连科的写景小品《火光》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但从字面上看,数百字的短文,由作者的感受引发了一波三折的景物变化,黑夜泛舟,火光又明又亮,好像就在眼前,这是开头展示的基本景象;船夫不以为然,认为还远着呢,兴起一波;自己从不相信到信服,又兴起一波;由“非常遥远”到“毕竟就在前头”,重要的是“必须加劲划桨”再兴一波

  “一波三折”,“波折”要入情入理,让读者产生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方能做到引人入胜。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非但不能吸引读者,还会适得其反。

  欲扬先抑

  “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的两种布局方法。杨朔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美德。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前文的“抑”,反衬了后文的“扬”。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中考记叙文10

  [概念阐释]:

  线索,指事情可寻的端绪,路径,或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脉络等。在写作中,用一根线把事件按一定顺序连起来,让这些材料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根“线”就是叙事的线索,即究竟按什么顺序来叙述。

  [阅读指导]:

  线索是在文章中起连贯作用的。如果有了好的材料,再加上有使之连贯的线索,那么文章就成为一串美丽的珍珠。在一篇文章里,事物发展的过程或作者所表述的思路,常常成为贯串始终的一条线索。读文章,抓住了线索,就容易掌握段落结构,领会中心思想。写作文时,抓住了线索,就容易做到围绕中心,组织材料,使文章中心明确,条理井然,显得内容集中,脉络清晰。

  [几类线索]:

  1.以事情发展顺序为线索,就是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的顺序,如《落地的红枣也不能吃》。就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线索来写的。

  2.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就是把事情发展过程中比较明显的时间写出来,并叙述在此时间内发生的内容。

  3.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作线索,以写景、参观访问过程为内容的文章一般用地点变化顺序作线索,叙述时要写清每个地点上的事情。

  4.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

  5.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中心事件在文章中起主干作用,围绕它来写一些相关的事

  6.以事物特点的几个方面为线索。

  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只有一条线索,有的文章是双线并行甚至是三条线索展开的。如《少年闰土》这篇文章,明线是在写闰土的特点,暗线写出了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解题方法]:

  ①首先了解文章的体裁和内容,是写人叙事写景的记叙文,还是抒情散文,表现手法是不是借物喻人,借物抒情。

  ②注意文章的标题,有的文章的标题直接揭示文章的线索,特别是标题是物的。

  ③有时文章中的某个词或某个事物从头至尾反复出现。

  ④有时候用议论或抒情来显示线索。

  ⑤有的文章同时具备两条线索,明线和暗线

中考记叙文11

  我是20xx届的艺考生,时隔一年,如今想来一切仍历历在目。

  以为会永远铭刻心中的记忆,在打开了今天的话匣子后发现有些东西已经被这一年时间悄然抹除了,更换的新手机甚至让我在互联网上都遍寻不到,唯一庆幸的是还保留着当时的便利本。

  寥寥几十页纸,记录了一个艺考生厚重的拼搏历程。

  “20xx年2月10日,傍晚六点,结束了年前的所有考试。”

  最后一场是海师的笔试,我照例早早的写完故事和影评,举手,交卷。拐过一道弯来到朋友的考室门口等她。等的时间有些长,被屏蔽仪覆盖的教学楼丝毫信号都没有,我握着手机,无聊的解锁,又关闭,然后放空自己。

  她在铃响之后才踏着铃声冲出来,有气无力的冲我笑了笑。我的面部肌肉控制功能在两个小时的静默后有些失灵,没有在那几秒钟回她一个微笑。许是看到我木然又冷漠的表情,她有些尴尬,拎起包走在了前面,我慢慢悠悠的跟在其后。

  人很多,拥挤且吵闹,我俩逐渐拉开了距离。在走出教学楼后,我感觉浑身的精气神都被抽空了,人在一瞬间被疲惫攻陷,只机械的重复脚步动作。于是,我不想追,她不想等,我的视线范围终于没有了她的背影。

  我还在放空自己。

  脚步不停,总算还是走到了她爸爸的车前,我努力的扯出微笑问好,想把死机的自己调试成正常状态。车内一片安静,只偶尔叔叔询问几句,回答过后又是心照不宣的安静。

  天色擦黑,沿江的路看不见满城的繁华夜景,只有路旁一排排枯枝飞速的在眼前闪过。

  脑子突然变得很乱,思绪不知怎么飞到了成绩上,一个个让人害怕的设想在脑中滚动上演,连耳边轻柔的音乐都那样聒噪,难以忍受。由浅入深的头痛让我忍不住撑着头按压太阳穴,返程的路好像格外的长。

  直到车窗外路灯杆子上的大红灯笼就这样毫无预兆的撞进视线内。并排两个,一路延伸,跟随这笔直的大路一起。我才恍惚想起,要过年了。

  于是一程悲喜,都像时间一样,四散在这路上,空气中。过后不可寻。

中考记叙文12

  别踩疼了雪

  ⑴我和女儿在焦急地等待一场雪的降临。

  ⑵雪,只在女儿的童话和梦境里飘过。我一直这样认为:没有触摸过雪花的女孩,永远也做不了高贵的公主。我领她到雪的故乡来,就是要让她看看雪是怎样把人间装扮成宫殿,把人装扮成天使的。

  ⑶带女儿来北方,就是为了让她看雪。因为我无法为她描述雪的样子,而她又是那么渴望看到它。

  ⑷雪开始零星地飘起来,我和女儿激动得手舞足蹈!

  ⑸它多美啊,轻盈、飘逸、纯洁,让人爱不释手。

  ⑹女儿伸开手掌,发现我们的手掌虽可以接住雪花,但雪花却无法随我们的爱意长时间停留。它只亭亭玉立了那么一会儿,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⑺但女儿并没有收拢她的手掌,她依然执著地积攒着手中的白色花瓣。雪渐渐大了些,女儿小心翼翼地捧着她的雪花,她说把它带回去,在妈妈的坟墓旁边堆一个大大的雪人。

  ⑻女儿的话触动了我。原来,女儿一直嚷嚷着要来北方看雪,真正的目的还是为了她的妈妈。

  ⑼我不忍提醒她,我们永远也无法将雪花运到南方去。我总是提醒自己:孩子的心灵是最纯洁的一片雪地,在他们心灵上经过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再小心,不要弄脏了孩子的世界,不要踩疼了他们的梦想。

  ⑽女儿没有见过她的妈妈,在她出生的那一刻,她的妈妈便因为难产离开了我们。仿佛一切都有预感一样,在妻子的日记里,我看到了她写给自己未出生的孩子的信。她说:即使有一天她离开了人世,她的魂魄依然围绕在孩子的身边,春天就是她早上第一缕吻着孩子脸颊的阳光,夏天她就是那大树底下的阴凉,秋天她就会变成一朵朵云彩,冬天的时候她就会变成雪花……

  ⑾每当女儿问我她的妈妈在哪里的时候,我就会对她说,你妈妈离开这个世界了,但她爱我们。春天的晨光,夏天的绿荫,秋天的云朵,冬天的雪花,这些都是你妈妈变的,她一刻也没离开我们。女儿记住了我的话。在春天,总是太阳刚一露头就醒了,她说妈妈在唤她起床了;夏天,她总是习惯把书桌搬到那棵大树底下去做作业;在秋天,她总是趴在窗台上,托腮凝望天上的云。我知道,她那颗小小的心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母亲。

  ⑿可在冬天的时候她找不到与母亲的联系了,因为南方没有雪。

  ⒀这就是她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啊!

  ⒁雪花在天空舞蹈!

  ⒂天空阴暗得仿佛是大地,大地晶莹得仿佛是天空。

  ⒃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

  ⒄第二天清晨,女儿轻轻推开门,小心翼翼地踩出了一行小脚印,她对我说:“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⒅那一刻,我看到的世界全都是洁白的,包括人的心灵。

  (选自《今日教育》)

  19、阅读全文,说说女儿为什么要到北方去看雪?(4分)

  20、品味语言。

  ①分别品味第⑼段和第⒄段划横线句子加点的词“踩疼”不同的表达效果。(4分)

中考记叙文13

  挫折是生活中的绊脚石,会妨碍着你前进的道路;挫折是一场突入其来的暴风雨,令你措手不及;挫折是一瓶打翻了的酱油,五味杂陈;挫折是一壶烈酒,灼烧着你的心窝。

  然而,即使挫折是一匹难以战胜的猛兽,大家也要鼓起勇气去战胜它。处在初中三年级这个关键时刻的大家,站在生活的1、个转折点,总会面临很多挑战:考试成绩的不如意、爸爸妈妈的责骂与老师的批评、朋友之间的不愉快……特别是大家正面临着中考,大多数人都在挫折中迷失了方向,一蹶不振,离开了学校和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去往外面的世界谋生。

  我,在非常长一段时间里都陷入了挫折中。那时候的我,由于理科成绩不理想,感觉我们的弱势学科非常难再有所提高便暗自灰心。在教室里仿佛只不过一副躯壳而心却飞往了外面的大城市。当时班上一部分成绩比较差的同学都背上了书包离开了学校,看见他们那副如释重负的表情令我一个人羡慕不已,觉得离开学校可真好。可以不需要听写,不需要做试题,不需要每天上课,也不需要早起……于是我在上课时无精打采,满脑子都想着离开学校能不被束缚,能过神仙般快活的日子。

  那样的日子刚开始是非常惬意的,可是慢慢地感觉自己像是在学校混时间,既对不起父亲每周给的生活费也对不起老师一次次的悉心教会。面临我们的挫折却任由自己陷进来而没想过如何才能让自己从挫折中站起来,自己放弃了自己。人都要有目的,怎能被他人左右?怎能被挫折dadao?在“闲”和“勤”面前,我宁可选择“勤”,吃苦耐劳,踏踏实实地走好所面临的每一步,渡过每一场难关。在中考这个转折点前,我会不气馁!不逃避!目前的努力,是为了将来自己能过上好的生活。我应该做一个敢于面对挫折的智者,在经历挫折后奋力爬起。那些随便就被挫折打败的人,在将来的日常面对大大小小的挫折时,难道不会第三陷入挫折吗?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愿鼓起勇气,坚强地面对挫折这匹难以战胜的猛兽!要坚信,每一段路都是一种领悟。

中考记叙文14

  教学目标:

  1、明确记叙文阅读中考考点,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2、掌握基本答题原则和记叙文相关知识点。

  3、掌握记叙文解题方法、答题格式和一些常用语。

  教学重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关键词句含义及作用是训练重点。

  教学难点:

  判断各种表现手法、写作技巧及分析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聚集

  1、记叙线索、顺序、详略。

  2、理清文章思路,概述内容。

  3、理清题旨及文章主旨。

  4、揣摩理解关键语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作用。

  5、分析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

  6、景物描写的作用。

  7、通过各种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8、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

  9、结合内容进行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疑。

  二、答题技巧及原则

  1、四大意识:

  整体意识、对应意识、原文意识、要点意识

  2、六大步骤:

  整体感知--审清题意--回扣原文--上下联系--分析综合--组织表达

  3、答题原则:

  一定要有原文意识(答案在原文中一定有根据)

  4、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

  (1)学会摘关键词

  (2)学会摘关键句

  (3)要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把内容概括出来

  三、知识清单

  (一)、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即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中心。

  (三)、记叙线索及作用:

  1、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有机体。

  2、充当线索的一般有: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作者的见闻等。

  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4、找线索一般要注意:标题、开头、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短语或句子。

  (四)、记叙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当事人身份叙述,写来真实、亲切自然、。

  2、第二人称:像在和读者进行对话,亲切自然,便于抒发感情。

  3、第三人称: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凡客观世界乃至人物内心所想的一切都能进行叙述。

  (五)、表达方式:

  1、记叙:主要交代事实,把人物和事件概括介绍给读者并写出人物活动、发展、变化的过程,20xx中考《中考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

  2、描写:指在叙述过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以及环境进行描写,给人以鲜明、生动的印象。

  3、说明:记叙的一种补充,它解释记叙文中需要加以说明的部分。

  4、议论: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上直接发表作者的见解,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5、抒情:在记叙的基础上上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发作者的感情。

  (六)、常见的修辞手法:

  1、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拟人:运用拟人,使…具有了人的特点(或灵性、情感等),生动形象,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感受到作者的强烈情感,从而引起共鸣。

  3、排比: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式。

  作用:运用排比,加强语势,强调了…内容,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或感情强烈)。

  4、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一组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意思相近的修辞方式。

  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内容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

  5、对比:将…和…对比,突出了…。

  6、设问:设问是自问自答。

  作用: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

  用在标题处,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体现文章…中心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要结合内容写具体);

  7、反问:作用: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要结合内容写具体)

  8、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作用: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或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或态度),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

  9、借代: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作用:可以引起人的联想,使表达具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10、反复:起强调作用。(…反复,强调了…)

  (七)、描写的类型及作用:

  1、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2、环境描写:

  (1)、社会环境描写:从狭义上说,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处所、背景、氛围等;而从广义上说,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2)、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自然景物进行的描写。

  其作用主要有:

  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背景;

  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

  展示人物的性格;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注意不要堆砌其作用,应结合具体文章内容去分析。

  3、描写的角度:

  (1)、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它主要是指对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行动及对事件、环境、气氛的直接描绘。

  (2)、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八)、记叙文常用的表现手法:

  对比、衬托、铺垫、伏笔与照应、过渡、象征、欲扬先抑、讽刺、联想和想象等。

  (九)、语言特色: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炼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亲切自然,口语化热情奔放幽默讽刺冷峻辛辣

  四、解题技巧或常用语

  (一)、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和特殊作用:

  1、首先,联系主旨、作者意图思考。

  2、其次,不能局限于语句本身,要上牵下连,从周围语言环境中找答案,或开篇点题,扣住题目,或巧妙过渡,承上启下,或前呼后应,铺垫照应,或总结全文,点明题旨。

  3、对语句所涉及的对象,背景和相关情形有所了解。

  (二)、开放性试题:

  1、要针对话题,选取适当角度,具体阐述,避免空泛,谈的内容要从原文生发,要中心明确,要表现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

  2、要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语言简明扼要。

  (三)、记叙文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感染力。

  (四)、赏析语言角度:

  1、修辞。(最常用的角度)

  2、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如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画龙点睛等)。

  3、语言风格。

  4、从遣词造句传神巧妙角度。

  5、从蕴含哲理、给自己的启示角度。

  6、从作者描写角度(听、视、味、嗅、触觉,色彩搭配,动静结合等)。

  7、四字成语、引用古诗文、化用诗句(突出特点,增强趣味性、生动性,更有文学色彩)。

  8、从表现手法角度(如对比、欲扬先抑、衬托等)。

  (五)、为文章拟标题:

  根据文章的线索或中心,或用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核心事物、作者情感作为题目。

中考记叙文15

  阅读《囚绿记》(节选)一文,回答17-21题。(16分)

  ①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

  ②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③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④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⑤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⑥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17.选文以作者对长春藤的感情变化线索安排行文: →观绿→ ,表现了作者对“绿”的酷爱之情。(2分)

  18.在作者眼里,绿枝条有着怎样的特点?写出其中两点并举例说明。(4分)

  19.选文第④段对于“绿”在我案前生长,“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请结合选文说说你对“生的欢喜”一词的理解,并说说“绿”还可以用来象征什么?(3分)

【中考记叙文汇编15篇】相关文章:

中考记叙文10-12

中考满分记叙文11-14

中考记叙文:我11-06

初中考试记叙文11-15

中考记叙文(15篇)11-04

中考记叙文15篇10-12

学生记叙文(汇编15篇)11-19

高中记叙文(汇编15篇)11-18

除夕记叙文(汇编15篇)11-15

元旦记叙文(汇编15篇)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