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记叙文>一件事的作文

一件事的作文

时间:2024-09-27 17:25:32 记叙文 我要投稿

一件事的作文经典(3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件事的作文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件事的作文经典(3篇)

一件事的作文 篇1

  有一天老师布置我们回家写一篇作文。我回到家,不到半小时就写完了作文,大概地检查了一遍,就舒舒服服地看着电视,吃着零食。

  爸爸下班回来,一进门就大声说:“祥祥,家庭作业完成了没有?让我看看。”“当然完成了。”我一边看着电视一边得意地答道。“今天怎么这么快?”爸爸问。“当然完成啦!你检查吧”我大声说。

  于是爸爸认认真真地看起了我的作文,大约看了五分钟,脸色由温和转为严厉,语重心长地说:“祥祥,你来看看你的作文。”我低着头,小心翼翼地走了过去,心想:又要挨批评,真倒霉呀!爸爸阴沉着脸说:“你看看,你写错了多少个字啊,这段就有六个错别字!”我不以为然,嘀咕道:“只不过是错了六个字,要这么大惊小怪嘛,我们班还有比我错得更多的'呢?”爸爸放低声音,平静地对我说:“你这样想是不对的,不要和别人比缺点,要和优秀生比,比谁更优秀。做人做事应该谦虚,有错必须改,让自己的缺点少一些,让自己的优点一天比一天多啊。”

  听到这儿,我的脸一下子红了,默默地回到自己的书房认认真真地修改起作文……

一件事的作文 篇2

  转眼间,国庆假期已过好长时间了。回忆假期的星星点点,犹如梦般闪过。但最难忘,最闪耀的一件事还是参观孙文龙纪念馆。

  那是十月四日,我怀着激动而又兴奋的心情和一家人到孙文龙纪念馆去参观。不到一小时,我们就来到了孙文龙的家乡——孤堆底村。一下车,只见红墙碧瓦的纪念馆在郁郁葱葱的松树衬托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走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孙文龙的塑像,只见他炯炯有神的目光望着远方,好像在一直牵挂着家乡的人们。看着塑像,我对孙文龙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我迈步走上二楼,二楼是中国清官纪念馆,哇!墙的四周从左往右都是自古到今的中国清官,好多好多,有:诸葛亮、白居易、柳宗元等,其中就有这里的主人公一孙文龙。在介绍中我看到孙文龙被称为“蚕桑专家”、“水利专家”、“农业专家”、“粪娄专家”,他为什么有这些称呼呢?我带着疑惑到展览馆观看后才明白了这些称呼的由来。原来孙文龙在担任阳城县县委书记时,他亲自带着百姓上山挖坑栽植桑树,让各家各户养蚕发财致富,使阳城成为山西首富;当时,阳城在没水的条件下,他不畏严寒酷暑亲自查阅资料,翻山越岭到山区找水源,带领乡亲们挖渠建池,和百姓同吃同住,同搬石头。开展20xx多项农田水利工程。解决了阳城十年九旱的状况;孙文龙下乡总爱挎个粪篓,拾满就倒到农民的粪堆上。刚开始,人们当洋相看,时间一长都知道他不是在装。孙文龙说:“要让群众办的事,我们干部必须先干,粪篓是干部和群众联系的'桥梁。”他外甥女进厂招工,孙文龙坚持拒绝,结果他的姐姐气的要和他断决关系。他好不容易考上了清华大学,但他看到别人比他更需要这一指标,他毫不犹豫地让给了别人,他的这些事迹足以让他有这些称号。

  从展览馆出来,我们走在千米碑林之间,一道道题词都是人们对他一生最高的评价。清正廉洁是他的公仆精神,求真务实是他的科学精神,勇于创新是他的改革精神,为人民服务是他的奉献精神。他的这些精神是永恒的,这些精神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游览孙文龙纪念馆,是我国庆假期里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它让我永生难忘。

一件事的作文 篇3

  每天上学时,我都会路过一个包子铺,名叫:“老台门包子铺”,每天买包子的人都很多。

  每天早上,“老台门”的前面总是排起长长的队伍,有时人多了需要等待三、四十分钟。人们也不急,就静静地在门口等待。

  有一次,我在“老台门”买包子。去的.时候就已经七点多了,人很多。人们有秩序地在门口排队,售卖窗口处不断冒出蒸汽。热气可真熏脸啊!不一会儿,我的头上就冒出了汗珠。

  终于,我排了三十分钟的队伍之后,买了一袋子的包子。回到家,我拿起一个包子就啃,嗯,真好吃!难怪那么多人买。包子馅是胡萝卜和肉的馅。由于有胡萝卜,包子的咸味中掺杂着丝丝甜味,这种独特的口味我还是第一次吃到啊!

  品尝了之后,我终于知道这家包子铺为什么那么多人了。现在,我也经常去他们家买包子吃。

【一件事的作文】相关文章:

一件事的作文08-20

一件事的作文08-20

一件事的作文08-21

一件事的作文08-21

一件事的作文08-21

一件事的作文08-21

一件事的作文08-21

一件事的作文08-21

一件事的作文08-21

一件事的作文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