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最难一件事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难一件事作文4篇,欢迎大家分享。
最难一件事作文 篇1
缤纷寒假,丰富多彩,许多事随着记忆的河流渐渐淡去。而有一件事,在我的脑海里却永远也抹不去,这件事……
今年,我们家添了一口人,也就是我的小弟弟,因为他太小了,过年的时候,大人给他的压岁钱都归我所有了!不不不,我想说的'是,替他保管,嘿嘿……
过年,我和爸爸妈妈去姥姥家,在路上,我坐在车里想:哈哈!姥姥家有好多大人呢?我的压岁钱要来一个大丰收喽!正美美的想着呢?车就开到了姥姥家门口。
到了姥姥家,我甜甜的叫了一声“姥姥”那和蔼可亲的姥姥便笑眯眯的给了我10张发着紫色光芒的钞票了!
收着姥姥给的压岁钱,我又开始找姥爷、大姨、二姨、三姨、四姨、舅舅和妗妗要压岁钱了。不一会儿,我用我的小甜嘴给他们每人要了50元。
压岁钱到手后,我便美滋滋的坐在一个安静的小树林里一张张数起钱来了。50、100、200……总共400元呢?我高兴地不得了。呵呵……如果加上我小弟的呢?哈哈,我就有800元了,我一定要全部塞到我的钱罐小肥猪肚肚里,攒下来!
我心想:如果一年800,这样计算的话,到初中毕业,就有4000元了。但是,我也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不乱花钱,以后我的书本费、学杂费之类的,我要用自己的钱交!
缤纷寒假发生了许多开心的事情,有的已经从记忆里慢慢消失了,唯独这件事,直到今天仍然记在我的脑海里!
最难一件事作文 篇2
有一天,妈妈出去买生活用品,让我一个人在家写作业。我写完作业,就打开电视机看,一会儿后我觉得肚子有点饿了,妈妈又不在家,于是我决定尝试做一次饭。
我拿了差不多2斤米,用水淘了两遍,倒到电饭锅里,加了适量自来水,插上电源,按下开关。饭就基本搞掂了。
接下来我就开始做菜,我从柜子里拿出两只西红柿和两个鸡蛋,把西红柿切成一片一片的,点着煤气,倒了点油锅里,锅里顿时炸开了花,我把鸡蛋打到锅里,毛手毛脚的炒了几下,倒入西红柿后又炒了几下,放了些许盐和味精,再炒一会后盛到盘子里。
哇!一份色香味俱全的西红柿炒鸡蛋就完成啦!
正在我欣喜若狂的时候,妈妈回来了,她看了我做的.饭菜,尝了一口说:“真好吃!”
我也尝了一口,哇,真的很好吃!
妈妈又说:“儿子,以后饭菜都是你做好不好?”
我高兴的说:“行,以后我只要有时间,饭菜由我来做。”
妈妈连声夸我长大了,大家说,我长大了吗?
最难一件事作文 篇3
我最难忘得一件事是过生日那天,我请了好多同学,还让爸爸做了一桌丰盛的菜,那一天大约有14个同学,我们一起举杯庆祝,一起欢歌笑语,一起分享快乐的时光。
我下午回到家里,回想中午的生日聚会真是难忘。晚上我对妈妈说:“妈妈,今天是您的`苦日,俗话说孩子的生日,娘的苦日,您辛苦了!”就在这时,快递来了,原来是妈妈给我买的生日礼物。啊!这是我最喜欢的活力板,妈妈真是太好了!我心想:等到我妈妈过生日的时候我要给她买一双鞋。
这一次过生日,我要感谢爸爸妈妈,是他们把我养大,现在我十岁了,还不能报答你们,等我长大一定要好好报答你们。
最难一件事作文 篇4
今天,爸爸、妈妈都上班去了,我没有去爷爷、奶奶家,一个人在家写寒假作业。
妈妈临出门的时候特意叮嘱我:要是有人敲门,问清楚是谁了再开。上午刚过十点,我在里屋听见一阵急促地敲门声。走到门口,我没有急着开门,心想 :是谁敲得这么急呢?如果是熟人,有急事一定会先打电话的。正在这时,敲门声又响了起来,我忍不住大声问:“是谁呀?咋不说话?”门外的人说话了:“小孩,你家有人吗?收电费的。”我听完门外的回答,心想:我家的电费都是妈妈去楼下物业公司交,收电费的阿姨从没主动上楼收过电费,门外的人一定不是好人!想到这儿,我接着又问:“收电费的,你说说我家户主的名字叫啥?”门外顿时没有了声音。过了一小会儿,我听见有下楼的脚步声,忙跑到客厅的窗户前往外看:从楼洞里走出来一个三四十岁模样的'男人,身材偏瘦、两只手插在裤子口袋里,低着头飞快地走了。
中午,爸爸、妈妈下班回到家,我把上午的事情告诉了他们,爸爸、妈妈都夸我是个聪明的孩子!
听爸爸妈妈说,一些不法分子趁快过年的时候出来偷东西、干坏事,前两天我家楼上就有一家盗倒了,丢了许多值钱的物品。我想:同学们如果遇到这种事千万不要慌张,一定要沉着冷静,用聪明智慧来对付坏人!
这件事情真是让我印象深刻呀!
【最难一件事作文】相关文章:
最难一件事作文[精选]08-20
最难一件事作文(经典)12-30
最难一件事作文【精选】01-13
[经典]最难一件事作文01-23
【经典】最难一件事作文01-05
最难一件事作文[经典]08-08
最难一件事作文(经典)08-15
最难一件事作文(精选)01-07
(精选)最难一件事作文10-31
(经典)最难一件事作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