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的作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件事的作文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件事的作文 篇1
在生活里,我多多少少都不免经历过一些事,有些事早已被我淡忘,但那件事却令我永生难忘!
记得那是三年级的时候,我被选上去当广播员,开始我觉得很新奇,就极为认真的去做,可久了,也熟悉了,就开始显得有些漫不经心了。因此那怕,每次都很好的完成,但也难免会犯错。
那次,我得到的是一片较长的稿子,一位处于比较靠后的位置,所以我也没怎么去认真的读稿子,对这也不甚在意。到了的星期五下午第三节我和其他人都陆陆续续到了广播室。不久,就轮到了我。哎!开始没多久,我就到遭到了老师的提醒不要读的'太快!我听了,就点了点头,可......哎,心里没底啊!重新开始后,有一段时间的平安无事,风平浪静。可这才过不久,我就又犯了一个跟不应该犯的错误读稿时读得不熟!虽然老师没说什么,但我依然紧张不已,因为我知道:这只是现在不说而已罢了。果然,在活动总结老师主要讲了我和另外几个同学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当时心里有些不情愿,但心里还是服气的,而且这些不情愿也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消散。
这件事令我记忆犹新。这件事犹如一个警钟,在我做事不耐烦的时候,警告我:办事认真,不马虎去对待。
一件事的作文 篇2
我曾经被一件事所感动,正是因为这件事,让我从此不再生硬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我知道无论他们做什么,背后或许总会藏有一个美好而又动人的故事。
那是在放暑假时,我到外婆家度假。外婆家的房子格外地宽敞。外公和外婆也格外开恩,居然将一间大卧室让给我住。于是,这间卧室便成了我这个假期的天地。
在卧室窗户底下,是一片绿油油的草坪;在对面的楼房,有一扇窗户,比我窗户稍低一点。但是,晴朗的天,那扇窗户却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黑色绒布窗帘,我感到很奇怪。
当我晚上开灯做作业时,却被很大的电视声骚扰。我朝窗户一听,是对面那扇窗户里传来的。我心里被这电视声吵得很烦,作业也做不成,觉也睡不安稳。但是,我自我安慰道:慢慢就会适应的。
几天以后,我竟然不大在意那特别大的电视声了。但有一天晚上,因为作文内容想不出来,那声音就变得特别地刺耳。我终于忍不住,朝对面窗户大声吼了起来。对面窗帘随之拉开了。我一眼瞥见屋内:一个老人正躺在轮椅上看电视,一位美丽的.姑娘站在窗口前,朝我做着抱歉的手势。接着,那老人也转过脸来。“啊?!”我一声惊叫,赶紧跑到了外婆的屋里。那是一张多么可怕而又丑陋的脸啊,就好象恐怖电影里的可怕镜头一样。我被吓的不敢自己睡了,这一晚只好和外婆睡在一起。
第二天,我出去玩儿回来,外婆对我说:“对面楼上有一位姑娘来向我们道歉,说她父亲特别喜欢看电视,但耳背的很厉害。所以她希望我们体谅老人的难处。还说她父亲已经瘫痪多年,最近又检查出得了癌症,已是晚期。所以她想让父亲最后这一段时光过得快乐一些。哎,多孝顺的女儿呀!”外婆一边说着一边感叹着。我这时也想起了昨晚的那张可怕的脸与美丽的脸,心里感觉沉甸甸的。
有一天,我听见对面屋内似乎有哭声,我并没有在意,因为暑假就快要结束了,我必须集中精力,做完剩下的所有作业。临上学前的最后一天,我向对面窗户看了看,发现对面的窗帘已经拉开了,屋内整齐清洁,只见那位老人的放大照片挂在墙上,桌子上摆着一瓶白色的绢花……
暑假结束了,那位善良孝顺姑娘的美丽形象,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脑海里……
一件事的作文 篇3
放寒假了。有一天,爸爸要去渭南办事,就带我去。
爸爸到哪儿开会,我却在那里玩,离我很近的地方有一辆崭新的自行车,我就上去抓它玩,一不小心把自行车的链条瓦弄下来了,我装弄了半天,怎么也装不上去,就在这时我看见有一位叔叔向放自行车的.地方走了过来,心理很着急,赶快把链条瓦胡乱的挂在上面,悄悄地躲在一边,看着叔叔推车子,他推着车子,可能是发现车子推不动……就在这时,有一位小朋友来到车子前,哪个叔叔一把抓住小男孩说:“是不是你刚才把我的车子弄坏了”小男孩委屈的说:“不是我”。“那你在这里干什么呢”?“放假了,我和爸爸来这里一起上班”,小男孩眼睛里流着泪可怜的说。我见叔叔凶凶的样子,也不敢去承认错误,只见那位叔叔蹲下来按了半天也没按上去,嘴里自
言自语的说;“哎!也不谁家孩子这么捣蛋,看样子,只好让自行车骑着我回家了”。说着说着就抬着自行车走了。
我望着叔叔的背影,忽然,一股愧疚的感情向我袭来,我觉的自己是多么渺小啊!但是我还是没勇气去诚认错误,每当想起这件事,我都非常后悔。
【一件事的作文】相关文章:
一件事作文02-09
一件事的作文02-09
一件事的作文02-09
一件事的作文02-10
一件事的作文02-11
一件事的作文02-11
一件事的作文02-11
一件事的作文02-11
一件事的作文02-11
一件事的作文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