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作文6篇(通用)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记叙文的作文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记叙文的作文 篇1
一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1、常见的:对比、象征、衬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讽刺夸张
2、较常见的:侧面烘托、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二、 区分比较
写作手法是一种统称,包括:“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结构手法”等。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对偶排比 反问 设问等。
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伏笔照应 铺垫悬念 承上启下 首尾呼应 顺叙 倒叙 插叙等
三常见表现手法的定义
1 对比:在文章的主体结构或主要内容中,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即为对比的手法。
如鲁迅的《故乡》中将二十年前后的家乡变化进行对比。
2 象征:此方法指,文章借用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来暗示特定的事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或者说,借用某一特定的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抽象的思想感情,使之形象化,使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注意:象征体和被象征体之间要有共性。
如冰心的《谈生命》用东流的春水、小树这些具体可感的物,来暗示生命的历程是苦乐相伴、而生命的本质是在于生当奋斗不息,生命的规律又是始于微小、继而成长、最终消亡的,表达了作者自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告诉人们应该让自己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多彩。
再如高尔基的《海燕》,在暴风雨即将来临时刻,作家笔下的海燕就表达了抽象的思想感情,即热烈赞扬了俄国大革命前夕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而海鸥呀、海鸭企鹅呀则象征了那些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3.欲扬先抑【先抑后扬】:这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扬”褒扬、抬高;“抑”按下、贬低。作者欲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义处落笔。
例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先写阿长长相的丑陋、没文化、爱絮絮叨叨、睡姿的难看、脑子里还有很多古怪的规矩以及害死我的隐鼠等来表现我对她的讨厌憎恶之情;这些都是为了后文赞扬阿长,表达作者对他无限敬爱之情埋下的伏笔,也使阿长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感表达更加充沛。
4.讽刺夸张:夸张是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讽刺是人们针对社会生活中不合理的、错误的或者腐朽的人或事,用讥讽、嘲笑的手法,突出其矛盾的所在,以达到贬斥、否定、批判的目的。
如吴敬梓的《范进中举》用夸张让范进喜极而疯,将科举对人们的毒害这一事实放大,就具有了强烈的讽刺意味。
5.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就借自己简陋的居所来表达自己安贫乐道、追求高尚品德的志趣。
6借景抒情【或者借物抒情】: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来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如朱自清的《春》,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7衬托:文章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相反、有差别的事物作陪村,这种“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就是衬托。用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叫正衬,用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叫反衬。
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用菊花来正衬,用牡丹来反衬,突出莲的高洁。
附: 区分 :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借助于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作者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喜、怒、哀、乐、愁、怨、憎、惧,但是这些情绪不能看成是一种思想。
托物言志: 通过对客观物的描写,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此“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铺垫: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得基础性描写。例如,鲁迅在《孔乙己》中写道:“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文中这里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暗示当时天气已经很冷了(秋风越来越凉,初冬,靠着火,穿棉袄),为下文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作了铺垫。
四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
对比:
a.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本质;
b.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c.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象征:
a.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
b.表达了~~~~的感情;
c.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加含蓄深刻;
d.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欲扬先抑:
a.显示一种变化的节奏美,使文章情节曲折动人,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 为表情达意蓄势,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感表达更加充沛;
c.造成鲜明对比,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d.如果在文章最后面出现“扬”,还可以起到卒章显志的作用。
夸张讽刺:
a.夸张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b.讽刺可以使语言辛辣幽默,加强文章深刻性和批判性。
衬托:
a.可以突出主体事物的特点,
b.强调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c.增强语气,d.使意义明显。
总之 “加强 突出 显示 增强”等等
五考查“表现手法”的常见题型
1、表现手法的直接判断及其作用的分析阐述。常见题型为:“本文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2、对象征意义的揭示。常见题型为:“某事物的象征意义是什么?”解答时既要联系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相同点,还要联系文章的主题进行分析。
3、在文章写作特色赏析和句段的赏析中,也往往联系到表现手法。
记叙文的作文 篇2
爷爷个子不算高,身体瘦瘦的,稀疏的头发全白了,岁月在他的额头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他平时话不多,也很严肃。但他对我却非常的慈和,经常看到他张开掉了牙的嘴巴“呵呵”的'笑。
爷爷小时候家里穷,才读到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由于他的学愿未了,他便把希望寄托在我爸爸和我的身上,他认为只有知识才能改变贫穷。由于妈妈工作忙,奶奶身体不好,自从我上学以来,爷爷便每天起早贪黑。早晨先煮好饭,再叫我起床,起来后就叫我读语文或英语。下午来接我回家后又要赶紧煮饭,晚饭后有时陪我散散步,教我一些做人的道理或者问问我班上的情况。睡觉前还要帮我检查作业。爷爷常跟我说:“孩子呀,爷爷小时候没有读到书,现在和你一起读书,咱们来个比赛,看谁学得好。”我暗暗的和爷爷较着劲,每当我比赢的得时候,爷爷便摸摸他那稀疏的白发说:“爷爷老了。不过比赛还在进行当中,我还有赢的机会哟”
记得有一次我流鼻血了,不能去上学。爷爷心急如焚说:“怎样才能不让你落下功课呢?对,有了。先问一问同学老师布置了一些什么作业,然后我们再根椐作业把功课看一遍。”那天爷爷当了我的老师。
有时候,我有的题目做不出来去问他,他便故作嘲笑的对我说:“哎哟,你这个聪明鬼也有不做的题目呀!”我当时哭笑不得,没办法只好自己看书,不一会儿仿佛有一种智慧飞进我的头脑中,让我突然有了灵感,一下子把问题解决了,爷爷目瞪口呆,我得意洋洋的笑了。
不幸的是,爷爷得了肺气肿,这让我很伤心,心里暗暗的道:爷爷,您放心,我决不辜负您的期望,希望您能快快的好起来。
我要感谢爷爷,是他,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知识的种子;是他,让我蹒跚学步的路上坚定步伐;是他,让我一次又一次的从挫折中振作起来。此时我的耳边回荡着这首歌:“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记叙文的作文 篇3
亲情,是一曲小调,轻轻哼唱,便能拨动心弦;亲情,是一挂藤萝,轻轻依偎,便能扶你长大;亲情是一串钥匙,轻轻转动,便能打开心房。亲情,就在眉眼顾盼间,浅浅的微笑里,暖暖的眼神里……
我觉得,亲情是一道爱的加法算式。每天,都是妈妈呵护我、爱我。
早饭+汗水=亲情
每天,我一起床,就能闻到那一股股饭菜的香味,那股香味,迫使我起了床,我来到饭桌前,大口大口的吃了起来,我时不时的抬起头,只见妈妈头上那豆大的汗珠,正在妈妈的头上滚动流淌,好像时不时就会滴落下来,而妈妈只不停地微笑说:“儿子,快吃,快吃!”我不禁想:妈妈天天那么辛苦,我只知道依偎,亲情就是妈妈不求言谢的汗水。
唠叨+不耐烦=亲情
每次,我要出发去学校,妈妈总是时不时地唠叨我,“书包带了没,语文书带了没,数学书带了没……”不停地说来说去。那天非常热,妈妈又不停地唠叨,我非常不耐烦,对妈妈的语重心长充耳不闻,就直接去了学校。我到了学校,只见班长来收作业,我一看才知道忘带了,心里不由地想:妈妈,对不起!
责备+泪水=亲情
那天,我只考了85分,我非常难过,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忐忑不安,我希望这条路永远也走不完,永远也到不了家。回到家里,妈妈一看我的试卷,立刻抬起手,不分青红皂白地打了我一巴掌,我“哇!”一下哭了起来,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颗一颗往下掉。,但是,当晚妈妈又耐心帮我辅导,鼓励我,我知道,妈妈是爱我的。
亲情是一股涓涓细流,给我的心田带来甜甜的滋润;亲情是一缕柔柔的阳光,让冰冻的心灵无声融化。妈妈,我爱您!
记叙文的作文 篇4
生病通常都是人们讨厌、躲开的一件事,可如果有一个人正享受着生病的乐趣,岂不是不可思议?且听我娓娓道来……
生病是每个人成长中必经的一件事,上次运动会,由于我受凉又刚刚跑完四百米,头晕的发烧就说来便来了,让我无精打采了一下午。说真的,当时嘴里苦涩涩的,头晕的想睡觉,身体异常冷,恨不得抱个被子放在班上,可有全身无力……挨,生病可真不好受,害得我午饭都没吃!但还是有不少老师、同学仍然十分关心我,问这问那,以及下午的迎面接力还能不能跑,多少让我有点欣慰。生病是不好受,可也有值得享受的.乐趣:每生一次病,身体的抵抗力又会增强一部分;生病使人成长的见证,既可锻炼你的身体,又可学会坚强;生病可以体现出你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比如:有没有少喝水、运动后有没有脱衣服、在家有没有赤脚行走之类的。让你病好时可以改正自身的毛病,从而起到“知错就改”的作用。
有一次在暑假时我发烧了,原因我自己都没好意思告诉父母——啃多了没调料包、没营养的油炸食品方便面,而且之后还狂喝冰水!对此行为我感到十分后悔,也恨自己为什么不节制一下。结果第二天我便发烧了,一早起来便头昏、头晕、头痛、胃痛、胃酸、胃胀,到后来便咳嗽不断。之后,我居然听老爸的吃了一根冷饮消暑!害我胃病又犯,只好求医吃药、每天还不可吃零食(口味本来就不好)!可后来,看百科全书才知道:当人体生病时,淋巴细胞会再生形成淋巴系统,当淋巴系统有能力将病菌感出身体时,淋巴系统会增强免疫力,只要保持好习惯,就不会再生病!看到这里我不禁欢呼雀跃:“哦,本人有强大了一点!”第三天,病居然好了!回想一下:生病也没什么大不了了,不就是一块磨难石吗?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嘛!
同学们,生病虽然很痛苦,但也有值得体验的乐趣。不过,千万不要因此而让自己生病哦!
记叙文的作文 篇5
腊八节是进入农历12月的第一个节日,也可以说是春节的先导,它起源甚早,有些节俗今天已经成为文化化石,有些则依然流传着。
腊八节的名称是建立在“腊月”这个称谓的基础上的,那么,农历的十二月为什么要叫腊月呢?腊是一种古老的岁末祭祀仪式,也叫蜡,而实际上,腊与蜡还是有所区别的。腊就是“猎”,猎取百兽来祀先,而蜡则是“索”,是聚集万物来敬神。“腊祀先祖,蜡报百神,同日而异祭也。”
古时腊日的习俗除祀神祭祖之外,还有“傩”。傩是一种驱逐疫鬼的仪式,我曾经在江西婺源看过民间傩舞表演,十分震撼。史料中记载,表演者一般头戴面具装成金刚、力士、方相等,持刀执钺,众人击鼓呼噪,以逐除厉鬼、疫病,这也叫做腊鼓驱疫,传说能保小孩平安健康。后来在民间转换了形式,变成吃炒豆、炒麦等,无论豆、麦,要炒熟炒爆,然后让小孩吃一些,叫“咬鬼”。
现在知道这些习俗的人已经很少了,对于腊八节,大多数人知道的就是要吃腊八粥。民间传说,腊八粥也叫“防风粥”,喝了这粥可以御寒。至于腊八粥的起源,一般认为源自佛教,所以也叫“佛粥”。关于腊八粥的配料、制作、食法的谈论很多,而最详尽的.是清人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中的描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棒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等以作点染。切不可用莲子、扁豆、薏米、桂圆,用则伤味。每至腊月初七,则剥果涤器,终夜经营,至天明时则粥熟矣。除祀先供佛外,分馈亲友,不得过午。
而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地方做的腊八粥,无论食材或制作工序,都是百无禁忌,随意搭配,这些就是所谓的现代改良版了。
记叙文的作文 篇6
倔强不等于执着。——题记
她是倔强的因为她是孤儿,同学们都嘲笑她“没人要好可怜”,她是带着这句话长大的。她没有孤立自己,而是在别人说后挥起了她的拳头,她学过跆拳道,同学们都倒下了。只有老师说她是好孩子,因为她爱学习。
她一直都这样,遇到我也如此。
听完她的故事我先是吃惊然后是疑问。因为一般的小孩是承受不住这样大的压力,况且她的成绩那么好。我多次和她说话她都不理我,她没有多说只是警告我离她远点否则后果自负。我想帮她真的想,我告诉全班的同学说,她是很可怜的不要再说她了。同学们反而说,问我是不是她的.亲戚,这么大发慈悲。我无语,因为她不承认我是她的朋友。这件事引起了不小的骚动,她知道了,我没想到她会把我堵在门口要揍我。我大声对她喊,不要再倔强了接受我吧当你的朋友。只要你多笑些,不打同学,对同学们好,他们都会接受你的。她倔强的而且坚定的说:不!
我被她打倒在地。我在想她可能也希望被人疼,被人爱,但她倔强就是不接受别人。我还在想她就是那种叫“马嘉”的鱼,生性倔强不喜欢转弯,哪怕误入罗网之中也不停止。直到被活活卡死,她也会的。
后来她的倔强惹怒了一群不良少年打到住院。
倔强真的不等于执着,再执着的人在危险时刻也会转弯,倔强的“鱼”也比不上执着的人,倔强的后果不堪设想。
倔强的鱼们你们该转弯了。
【记叙文的作文】相关文章:
记叙文作文12-09
记叙文作文12-09
记叙文作文12-09
记叙文作文12-09
记叙文作文12-09
记叙文作文12-10
记叙文作文12-10
记叙文作文12-11
记叙文作文12-12
记叙文作文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