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作文汇总【6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记叙文作文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记叙文作文 篇1
我知道非常多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在这些节日里,我最喜欢的是有着浓浓的喜庆气氛的元宵节。
元宵节是每年的阴历元月15日,那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今年的元宵节,我们部*为了让元宵节的气氛更热烈一些,特别将许多的烟花,分别放在了部*大楼前的.红旗台周围,准备在晚上燃放,让人们去观赏。那一天的晚上,我与妹妹一起,也带着几个元宵,边说边笑地去看烟花。
我们刚到观看烟花的观看点,烟花就开始燃放了。我们一边看着天上美丽的烟花,一边吃着元宵,享受着夜里看烟花的感觉。夜里的烟花真得非常美呀,五彩缤纷,有的是绿色,有的是蓝色,还有一种奇特的烟花,爆炸后发出了吱吱的声音,像一枚刚刚被砸碎的白宝石一样,在月光的照射下闪着点点白光,美丽极了……。烟花在天上霹雳啪啦的放着,我们坐在地上,指着天上一朵又一朵美丽的烟花,又说又笑,整个院子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不一会,美丽的烟花就非常快放完了,我们也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今天的夜晚 真是一个快乐的元宵之夜,今天是一个快乐的元宵节!
记叙文作文 篇2
傍晚的时候夕阳透过玻璃窗,映入偌大的教室中,排排整齐的蓝色的在暖黄的阳光中格外醒目。
我捧着手中的文件夹,缓缓地走进教室。伴着门前那一抹落日夕阳,一步一步挪到座位前,而后一下子落在座位上。
“来来来!同学们到前面来取卷子!”一个响亮的声音从讲台边响起,本就空旷的教室更是为她洪亮的声音增添了几分色彩。
她本不是我本班的老师,而是三班的数学老师。从前我与她不过只是进出数学办公室时有过几面之缘,没有什么印象,直到我有一次路过三班门口,看到她上课时那“威武”的情景,才在我心中记得了这个“厉害”的老师。如今她做了我提高班的老师,我的心中总会不由得生出一丝敬佩。
听到了老师的“召唤,”同学们纷纷起身拿卷。我不情愿地走到前面取了一张密密麻麻的卷子,而后回座倚在墙边,随手翻开黑压压写满了形形色色符号的草是本,投入到这场无声的战争中。
夕阳悄无声息地溜走,窗外只留得黑夜中的'点点路灯依然亮着。
三十多个人的教室中,却是那样寂静,只听得笔尖划过纸面的“唰唰”声。
许是一天的学习已让同学们疲惫不堪,虽仍不懈地算着,大脑却似被什么绊住了一般,无一人算出正确结果。
老师在教室中不断巡视着,似在找些什么,却终无果,只是无奈又有些失落地叹了口气。
“来!同学们,看黑板!”那熟悉的声音再次从讲台前传来。
等待同学们都停下了手中的笔,老师便开始讲起了这道让同学们绞尽脑汁的难题。
我靠在墙边,时而转几下手中的中性笔,望着黑板上那隐隐约约的函数图像,忆起一天中发生的事情,不禁有些走神。
“某某某!看黑板!”忽然,一个响亮的声音将我从幻想中拉了回来,我以为是在叫我,猛然抬起头,却发现老师正带着怒火望向教的另一边,“我现在讲的是大家都不会的题,你怎么能溜号呢?坐在教室里不听课,愣神发呆,就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浪费青春!”
一串串气场强大的排比句充分地体现出了老师的愤怒,回荡在偌大的教室中,也回荡在我的闹中,久久不能散去。
霎时间,教室中出现了一阵前所未有的安静。
我埋下头盯着试卷,不敢望向老师眼中的怒火,只觉得脸上似有火在烧一般。
半晌后,讲台前的一个声音打破了这份寂静,只不过,这次的声音平静了许多,“那个……你们别紧张,我就是这么个急性子……”老师说着,手中还不断折弄着卷子,“你们累,我知道,我也心疼你们,但我作为老师也得提醒你们呀……”老师的声音愈来愈小,“我作为你们一天的老师就得尽一天我老师的责任……”
是啊,作为老师的责任……
漆黑的夜,教室中却仍然灯光明亮。讲台前的那个人持着粉笔,不住地勾画着,勾画着那另人费解的习题,勾画着学生们求知的路途,勾画她作为老师的责任。
记叙文作文 篇3
冬日的一天早晨,当妈妈拉开窗帘的时候,我看了一眼窗外,洁白的雪花悄然无息地飘着,轻轻地落下。多美啊!像鹅毛,像柳絮,像杨花……飘飘撒撒着,把大地万物装扮成银装素裹的世界。当我出了家门,走在上学的路上,看见环卫工人们正在扫雪,看着大块大块的雪块被他们铲起,轻松地推到路旁,我想:扫雪肯定也不难。
到了学校,操场已经被白雪厚厚地覆盖着。突然学校广播通知。第二节下课后扫雪。我既高兴又紧张,因为这将是我长大以来第一次扫雪。
转眼间到了第二节下课。老师让我们男生去工具室拿了一些“武器”,然后我们就兴冲冲地下楼了。
一到操场,我就模仿环卫工人扫雪的样子,一推、一铲、一扔,我一看,地面上的雪并没有减少。我又试了一遍,还是没铲动。这时我想:怎么回事呢?环卫工人们就是这么铲的呀!我一回忆,对了,他们是用巧劲铲的,而我却是光凭铁铲的重量往前推,当然推不动了。我这么一想,便使起巧劲干了起来。果然不错,一大块粘在地面上的雪块被我铲了起来。,我反复试了几次,都很奏效。老师见我干得有窍门,把我叫了过去,说:“你的方法不错,你教教同学们。”于是我每个同学都教了一遍,他们很快掌握了方法,都能清理的很快了。我们干得热火朝天,很是高兴。
干了很长时间,我们一看才消灭了60%的`“敌人”,而大家却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有的已经坐在了地上,满头大汗。这时我想:不行,我要坚持。我对几个还能挺得住的同学说:“咱们只要坚持住,就是胜利。”又过了大约半个小时,只剩下15%的“敌人”了,而我们只剩下不到五个人的“兵力”。但是,最后我们几个人一鼓作气,“拿下了敌人的阵地”。
劳动是光荣的,劳动是快乐的,在劳动中我付出了辛苦和汗水,也收获了快乐。更重要的是,在劳动中开动了我的脑筋,磨练了我的意志,让我在劳动中茁壮成长。
记叙文作文 篇4
一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1、常见的:对比、象征、衬托、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讽刺夸张
2、较常见的:侧面烘托、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二、 区分比较
写作手法是一种统称,包括:“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结构手法”等。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抒情、描写。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对偶排比 反问 设问等。
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伏笔照应 铺垫悬念 承上启下 首尾呼应 顺叙 倒叙 插叙等
三常见表现手法的定义
1 对比:在文章的主体结构或主要内容中,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即为对比的手法。
如鲁迅的《故乡》中将二十年前后的家乡变化进行对比。
2 象征:此方法指,文章借用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来暗示特定的事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或者说,借用某一特定的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抽象的思想感情,使之形象化,使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注意:象征体和被象征体之间要有共性。
如冰心的《谈生命》用东流的春水、小树这些具体可感的物,来暗示生命的历程是苦乐相伴、而生命的本质是在于生当奋斗不息,生命的规律又是始于微小、继而成长、最终消亡的,表达了作者自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告诉人们应该让自己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多彩。
再如高尔基的《海燕》,在暴风雨即将来临时刻,作家笔下的海燕就表达了抽象的思想感情,即热烈赞扬了俄国大革命前夕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而海鸥呀、海鸭企鹅呀则象征了那些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
3.欲扬先抑【先抑后扬】:这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扬”褒扬、抬高;“抑”按下、贬低。作者欲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义处落笔。
例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先写阿长长相的丑陋、没文化、爱絮絮叨叨、睡姿的难看、脑子里还有很多古怪的规矩以及害死我的隐鼠等来表现我对她的`讨厌憎恶之情;这些都是为了后文赞扬阿长,表达作者对他无限敬爱之情埋下的伏笔,也使阿长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感表达更加充沛。
4.讽刺夸张:夸张是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讽刺是人们针对社会生活中不合理的、错误的或者腐朽的人或事,用讥讽、嘲笑的手法,突出其矛盾的所在,以达到贬斥、否定、批判的目的。
如吴敬梓的《范进中举》用夸张让范进喜极而疯,将科举对人们的毒害这一事实放大,就具有了强烈的讽刺意味。
5.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就借自己简陋的居所来表达自己安贫乐道、追求高尚品德的志趣。
6借景抒情【或者借物抒情】: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来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如朱自清的《春》,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7衬托:文章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相反、有差别的事物作陪村,这种“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就是衬托。用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叫正衬,用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叫反衬。
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用菊花来正衬,用牡丹来反衬,突出莲的高洁。
附: 区分 :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借助于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作者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喜、怒、哀、乐、愁、怨、憎、惧,但是这些情绪不能看成是一种思想。
托物言志: 通过对客观物的描写,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此“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铺垫: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得基础性描写。例如,鲁迅在《孔乙己》中写道:“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文中这里通过自然环境的描写,暗示当时天气已经很冷了(秋风越来越凉,初冬,靠着火,穿棉袄),为下文写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作了铺垫。
四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
对比:
a.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本质;
b.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c.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象征:
a.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
b.表达了~~~~的感情;
c.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加含蓄深刻;
d.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欲扬先抑:
a.显示一种变化的节奏美,使文章情节曲折动人,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 为表情达意蓄势,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情感表达更加充沛;
c.造成鲜明对比,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d.如果在文章最后面出现“扬”,还可以起到卒章显志的作用。
夸张讽刺:
a.夸张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b.讽刺可以使语言辛辣幽默,加强文章深刻性和批判性。
衬托:
a.可以突出主体事物的特点,
b.强调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c.增强语气,d.使意义明显。
总之 “加强 突出 显示 增强”等等
五考查“表现手法”的常见题型
1、表现手法的直接判断及其作用的分析阐述。常见题型为:“本文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2、对象征意义的揭示。常见题型为:“某事物的象征意义是什么?”解答时既要联系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相同点,还要联系文章的主题进行分析。
3、在文章写作特色赏析和句段的赏析中,也往往联系到表现手法。
记叙文作文 篇5
我的奶奶家在田园,每次有机会,我就会去奶奶家,因为在田园里,有许多的趣事。
这不,周末,我又来到了奶奶家,我没迫不及待地把东西放进屋里。我们每人拿起一把小铲,急匆匆的跑去挖红薯了。一来到地里我就把红薯藤拔掉,我用劲将铁铲斜插入土里,再使劲把土里的红薯往外掘。或许是劲太大,或许是插错了位置,那可怜的红薯被挖出来时已经断成两截,我气得直挠头。随后,我又发现了一个露在外面的红薯藤。
这次有了经验,我就小心翼翼地把铁铲插了进去,先挖掉一层土,露出了一块小红薯,然后再来一铲子,把它挖了出来。我一得意又想再挖一个,就又一把插进去,用尽力气猛的一下向上掀,红薯就像土行孙从土里飞了出来。我拿铲子接住了飞起来的红薯,把我的.劳动成果递给了爸爸。
这就是我去奶奶家的原因,在这里有许许多多的田园趣事,我喜欢这里,喜欢这里带给我的快乐。
记叙文作文 篇6
小时候,亲情是颗糖果,甜在我嘴上,暖在你心里;长大后,亲情是一条长长的电话线,我在这头,你在那头;后来啊,亲情是一个沉沉的背,背着爱的沉淀在人生路上自信的前行。
忘不了你在半夜突然将我推醒,惶急地说:“迟到了。”忘不了清晨在昏暗的灯光下你做早餐的身影,忘不了过马路时你牵着我的手一松一紧,更忘不了出门前你的叮嘱:“注意安全。”
你总记得我的生日,而我却常常忘记你的生日,不,不是忘记,是不曾知道。每次问起你的生日,你只是笑而不答,等真正到了你生日那天,我才知道,努力让自己牢记却永远都忘记,因为太仓促。
每一次,去买菜,你总要带上我,问我想吃哪些,我却用一句“随便”来应付。开饭了,你总爱往我碗里夹菜,但我却都不爱吃。勉强吃完后,你又夹了些许。我说:“够了。”声音中带些责备,你惶恐地缩回手,将菜放进自己的碗里。
我并不想这样做,总是觉得妈妈的`行为多此一举:难道我没有手吗?难道做了十几年饭菜,还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喜欢吃什么吗?
直到现在我才明白那是爱的一种方式。
我读懂了亲情,就像星星看懂了真正的眼睛;我读懂了亲情,就像尘埃依恋着不灭的恒星;我读懂了亲情,它就是泪水滴落在我的脸庞。
亲情是荒寂冷漠中的绿洲,当你干渴时,看一眼便已满目生辉。
亲情是黑夜中的北极星,曾经我们向目标追逐而忽视它的存在,直到有一天我们不辨方向,微微抬头,一束柔光指引我们前进。
亲情是一道港湾,放任我们一次又一次触礁后任意驻入。在她的世界里没有风浪,我们稍作停留,便可再次扬帆远航……
【记叙文作文】相关文章:
记叙文的作文12-11
记叙文作文10-18
记叙文作文10-20
记叙文作文10-09
记叙文作文10-09
记叙文作文10-10
记叙文作文10-10
记叙文作文11-20
记叙文作文11-21
记叙文作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