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记叙文作文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记叙文作文 篇1
在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发生一些不愉快,不顺心的事,其实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对这些事情的态度。
我曾经读过一篇叫〈〈一杯水〉〉的.文章:一位叫麦克的美国人自从失业后,心情糟透了,为了排除心中的痛苦,他找到镇上的牧师,寻找解脱的方式。牧师听完麦克的诉说,把他带进了一个古旧的小屋,屋里唯一的一张桌子上放着一杯水。牧师微笑着说:“你看这杯水它已经放在这里很久了,几乎每天都有灰尘落在里面,但它依然澄澈透明。你知道为什么吗?”麦克认真思索,好像要看穿这杯水,思索良久,他恍然大悟地说:“我懂了,所有灰尘都沉到杯底了。”
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我们需要经历很多事,但有些事可以忘记;有些事想忘记却很难。既然不能忘记,那就记住它们吧,让它们沉淀在心里,成为永远的记忆。并用宽容的心慢慢的接受它们,让它们沉淀下来,这样你就会拥有美好的未来,你的心灵也会因为这些记忆而变得更加纯洁.充实。然而,做一个会沉淀自己的人很难,因为我们往往会为了一点点小事而垂头丧气,而怨恨在心,甚至勾心斗角。我在生活中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了一次考试失利
,我会难过两三个月;为了和同学的一次争吵而和对方绝交;为了一次不愉快的经历,而整天愁眉苦脸……现在社会上,能沉淀自己的人越来越少了,我想这与现在社会的激烈竞争有着直接的关系吧……
但无论怎样,我们都要学会坦然面对生活,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记叙文作文 篇2
人生难免经历挫折,经历磨炼。若想享受成功的阳光就必须接受磨炼的风雨洗礼,没有一条通向成功的康庄大道,唯有经历失败和磨炼,才能向成功更进一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爱迪生不怕挫折,只认为每一次失败都是向成功更进一步多次的实验多次的失败,夜以继日,星光睡了未见他入眠,最终发明了灯泡,照亮了这个原本黑暗的世界,也见证了他自己的辉煌。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曾国藩小时候是一个连他父亲都不得不承认的笨小孩,他曾经在数九寒天的腊月用一整晚的时间都没有背下一片《岳阳楼记》。但是,又有多少人回去想一想,有几个孩子会有这样的毅力能在腊月通宵读书。经过几十年的寒窗苦读,终于成为了中国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一位大儒,功高盖主,却又善始善终。他正是凭着这种不怕挫折的精神,留名青史,在那个黑暗的朝代用自己的一生洗刷出一片清湾。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戚继光在幼年时,父亲因不堪朝廷官员的排挤,毅然辞官。他也不得不世袭了家族的四品官职,父亲再为,最终成为了中期间清正廉洁,家中没钱请马车送他上学,于是他在家中发奋自学,靠着那朝廷少有的俸禄艰难度日,在三十岁时,靠自己的`努力组建戚家军,成为了让倭寇闻风丧胆的大民一代名将,给那个时代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果花儿害怕挫折,哪来的群芳斗艳;如果树木害怕挫折,哪来的郁郁森林。失败乃成功之母,彩虹固然美丽,但那是世界在经历风雨洗礼后散发的光芒,经历挫折吧,做生活的强者!
记叙文作文 篇3
如果把开头比作“爆竹”,那么结尾就有如“撞钟”。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结尾除了要服务于的内容和中心外,还得受“开头”的制约,这样说来,结尾就更难写了。人们称好的的结尾为“豹尾”,从中考作文来看,虽然不一定要求篇篇的结尾都是“豹尾”,但也要求结尾简练、生动、恰到好处。一般说来,同学们的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有:①画蛇添足。即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哆嗦几句,把无需交待的人物下落一一交待,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②空喊口号。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内容无关的口喊,这种结尾大煞主题。③拖泥带水。结尾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收尾,冲突了的主题。
下面介绍几种作文结尾方法:
1、祝愿法
的结尾,表达作者的祝愿、愿望,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的结尾:“愿母亲在地下安息!”就是这样。
2、评议法
记叙文结尾,篇末往往有个简短的评议或评述。例如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就有这样的结尾: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潮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3、扣题法
的结句与标题呼应相扣,例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的结尾,就用了这样手法。请看: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象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4、道具法
始终贯穿着某一件事物,并以这件事物作为故事的终结。例如江耀辉的《红军鞋》:
“幸好除了子弹打的那个洞以外,别处还没有破,我赶忙把它脱下来,磕掉泥巴,又挂在腰上。”这个结尾就以贯穿始终的红军鞋作为故事的终结。
5、终结法
的结尾,把故事的终结交代给读者,以此来作为故事的结尾。如罗广斌、刘德彬、杨益京三人写的《挺进报》的结尾就是这样:
“革命同志以无比的机智战胜了敌人,保全了党组织。”这个结尾就交代了故事的终结。
6、直抒胸臆法
结尾,作者毫不掩饰地把自己的希望和内心感情直接写出来。如碧野的《天山景物记》就是这样结尾的:
“朋友,天山的丰美景物何止这些,天山绵延几千里,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奇丽的美景,你要我说可真说不完。如果哪一天你有豪情去游天山,临行前别忘了通知我一声,也许我能给你当一个不很出色的向导。不过当向导在我只是一个漂亮的借口,其实我私心里很想找个机会去重游天山。”这个结尾就表达了作者的希望。
7、烘托法
结尾把环境气氛加以烘托,给人更强烈更深刻的印象。如杨沫的《坚强的战士》就是这样结尾的:
声音开始是林红一个人的,以后变成几个人的,再以后变成几十个、几百个人的了。这口号声越来越洪大,越壮烈,越激昂,好象整个宇宙充满了这高亢的呼声。
8、推测法
结尾时,对文中所写的人和物想作个交代,但又没有确凿根据,或者就是为了制造一种悬念,于是就用了推测法。例如《孔乙己》的结尾: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句子的“大约”二字即说明是推测了。
9、对比法
结尾时,把人物或事件的几个方面进行对比,使之更加鲜明突出。例如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的结尾:
“你的忠实的朋友——从前是个正派人,可是现在成了伪证犯、小偷、盗尸犯、酒疯子、舞弊分子诡讹诈专家的马克·吐温。”
10、绘景法
以描写景物作为结尾。如杜鹏程的《夜走灵官峡》:风,更猛了。雪,更大了。
11、时空法
结尾处点明时间或地点。如《海市》:那真实的海市并非别处,就是庙岛群岛。
12、怀念法
结尾处表达出深厚的怀念之情,给人们留下不尽之思。如方纪的《挥手之间》就在结尾处表达了这种感情:
十几年来,延安机场上送行的情景常常出现在眼前:主席站在飞机舱口,用坚定的目光望着送行的人群,用宽大的手掌握住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慢慢举起,举起,然后用力一挥,停在空中在他面前,无数的战士正朝着他所指的方向奋勇前进。
13、意外法
结尾,使人感到出乎意料。如莫泊桑的《项链》:
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14、总结法
结尾处把全文内容作个总结,有的还把全文的中心思想归纳出来。如马识途的《我们打了一个大胜仗——四川抗洪救灾记事》的结尾:
四川的.党政军民,在这次抗洪救灾向自然作斗争的总体战中,为了抢救国家物资和人民的生命财产,他们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充分发挥了人定胜天的无比威力,打了一个大胜仗!
15、呼吁法
结尾,向读者发出呼吁。如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
16、照应法
结尾时,为了使前后呼应,中心明确,线索清楚,结构紧凑,常常要对前文加以照应。照应题目,照应开头,照应线索,照应主人公。如戈果理的《泼留希金》。结尾时就照应了主人公:
现在站在乞乞科夫面前的,就是这样的人!
《变色龙》的结尾就照应了开头:
“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17、特写法
在结尾处,把文中所写的人物用“特写镜头”描写出来。如《草地晚餐》的结尾:
夕阳把草原映得更加光辉灿烂。总司令那稳健的身躯,犹如一株青松,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更加巍然高大。
回眸一笑百媚生——结尾技巧
1、自然收束
不论哪种文体的,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突出含义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方法为“自然收束法”。它完全避免了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实无华,应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
一般来讲,自然结尾法有如下几种主要的表达形式:
(1)叙述式。写人记事结束,也随之结束。
(2)描绘式。在写人记事作品中,以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的描述来收束全文。
(3)说明式。在说明文中,事物被说清楚了,也就结束。
2、呼应篇首主要有以下四种:
第一,复现式呼应。开头的抒情、议论、人物描写、场景设置、说明要点等等,在结尾重复一次,首尾相比,语句略有不同。由于开头结尾对同一内容反复强调,使的主旨更加突出,同时使的首尾结构具有一种回环之美。
第二,递进式呼应。的结尾在开头的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基础之上,在遥相呼应的同时,表达出更深一层的含义,以此带动读者认识和情感上的飞跃,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同时深化主题。
第三,虚实式呼应。开头写实,结尾为了深化的中心或者为了突出的意境而进行虚化描述。这种虚实式的结尾经常用于记叙文,能给读者以意境之美。
第四,对举式呼应。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首尾呼应方法,主要用于那些以“引用”手法开头的,即开头引用一种材料,结尾也用一种材料,两段议论首尾并举,共同为的中心服务,并显示出的结构之美。
3、抒情结尾
用抒情的方式收束结尾,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之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
4、发表议论
运用议论,往往能够取得深化作文主题及人物形象、深刻反映社会生活及表达作者情感、增添作品的思考及理性的色彩,赋予读者以警策、鼓舞和力量等等鲜明的表达效果。它们有的气势磅礴,表现作者的胸襟气度;有的细腻柔和,抒发人物的情感;有的则刚直明快,对事物的剖析入木三分,真可谓异彩纷呈,形态万千。
结尾中的议论有如下的表达角度。
一为抒发情感式。或深沉,或奔放;或欢愉,或哀婉;或怀想,或追思,充分的寄托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为总结全文式。这样的议论在总分总结构的中经常使用。它一方面总结全文,一方面又以极精粹的语言,再次强调论题,深化全文主要内容。
记叙文作文 篇4
卢梭说过“每一个正直的人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人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尊严是不因困难而改变的,它需要的是信念。何为尊严?真正的尊严又应该是怎么样的?
项羽战败,于是他在乌江自刎。多少人称赞他的英雄气概,称颂他的硬汉性格。“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在肯定他的同时也有不少人为他叹惜。这样的做法是真正扞卫尊严的表现吗?
真正的英雄应该是能屈能伸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他的尊严受到了侮辱。使得,如果他也像项羽那样一死了之,那么越王最终还是以失败的自刎收场,而不是再度战胜吴王。更不会留下卧薪尝胆的美谈。
越王没有扞卫他的尊严吗?不,他扞卫了。他的忍辱负重,他的忍气吞声是为了实现更大的目标,是为了东山再起。有时候,低下头,忍下那一口气,未尝不是另一种维护尊严的方式。
“珍视思想的人,必然珍视自己的尊严。”苏霍姆林斯基的话道出了思想于尊严的联系。是可忍,孰不可忍,古人有许多的不可忍之事。“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最下腐刑”司马迁在遭受宫刑后,仍勇敢地活了下来。
司马迁的尊严受到了践踏,然而他的隐忍苟活完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他的伟大在于受戮后的顽强。那些将尊严看得比一切都重要的.人不懂什么才是真正的尊严。而只能说是盲目的尊严。
退一步,忍一忍。让思想分析何为真正的尊严,让理智告诉自己该如何扞卫自己的尊严。
“垂下头颅,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是啊,垂下头颅,扬起思想,让信念支持自己,让真正的尊严在心中燃起不屈的火焰。等待终有一天卷土重来!
记叙文作文 篇5
红红的鞭炮响起来,红红的灯笼挂起来,红红的春联贴起来———又是一年新春到!
刚刚半天,我收到的红包就堆成了小山。下午,爸爸说带我去给他的老师吴爷爷拜年。我们带着几袋子的礼品,在乡村的羊肠小道上一脚高一脚低地走着。
城市的繁华与热闹消失殆尽时,终于到了吴爷爷家。呈现在眼前的是一间很矮很小的`砖瓦房,颜色灰暗。爸爸在门口恭恭敬敬地喊了一声“徐老师”,两位老人听声走了出来。他们身材瘦小,瘦骨嶙峋,但精神矍铄。一看到我们,他们核桃一般的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屋里的地面坑坑洼洼,凹凸不平,陈设十分简陋,一张大桌子和两条长板凳而已。唯一引人注目的是墙两侧贴着吴爷爷亲手写的书法作品。纸已发黄,字迹却依然清晰,遒劲有力。我小心翼翼地和爸爸合坐一条板凳。吴奶奶不由分说地把我的口袋塞满了葵花籽。
吴奶奶抚摸着我的头,不停地说:“呀,都这么大了!”我站起身,笑嘻嘻地向两位老人鞠个躬,说:“祝爷爷奶奶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吴奶奶乐道:“乖,真懂事!”说着,从口袋里取出一个红纸包,是压岁钱!我喜滋滋地揣进了口袋。
爸爸和吴爷爷高兴地谈起往事。我啥也没经历过,好奇地听着。爸爸动情地说:“徐老师,您对我的关心我终生难忘。冬天时,别人吃的是从家里带来的冷饭冷菜,而我吃的是师母为我烧的热菜热饭。”“是啊,你在班上最小,家离学校又最远,我们心疼你,应该让你吃好吃饱啊!”吴爷爷满脸慈爱地说。
“徐老师,我还记得你打过我一回呢!”啊?吴爷爷这么厉害?我吃惊地瞪大了双眼。
“那时,班里掀起‘花衫潮’,我逃课去鲁垛买了一件花格子衬衫。您把我关在家里狠狠地打了一顿。这一打,可打醒了我呀!”
“呵呵,不打不成才啊!其实,打着你,我的心也疼呢!”
“徐老师,您现在的退休工资够用吗?”爸爸关心地问。
“有五六百多呢,够了!蔬菜、口粮都是自家种的。”
“您老八十六了,种田吃得消吗?”
“没问题!”徐老师抡了抡胳膊。
“再过六年,等我考上大学,请吴爷爷吴奶奶上城吃酒!”我抢着说。
“一定!一定!”小小的屋里洋溢着暖暖的气息。
天色不早,我和爸爸该走了。望着老人清贫的家,我悄悄地把红包塞在葵花罐底下。
返城路上,我看到麦苗受土壤的孕育已萌出新芽,新春的气息越来越浓了……
记叙文作文 篇6
唐肃宗乾元二年,四十八岁的杜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充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杜甫正由新安县继续西行,投宿于石壕村,恰巧遇到吏卒深夜捉人……
杜甫在向华州进发的路上,时间飞逝,已是暮春。轻风掠过,刮起满天凋零的花瓣……
天快黑了,杜甫到了石壕村,只得借宿于此。这户人家一贫如洗,一盏孤灯摇曳着,在黑暗中闪动……
刚入了夜,屋中的老人连忙翻墙逃走。杜甫还在房间里纳闷,突然,一阵猛烈的踢门声传来,惊醒了一树乌鸦,老妇人连忙出屋开门。
“你怎么这么长时间才开门!”官吏对老妇人大声吼道。“你家的男人呢,出来见我!”
老妇人刚听到这段话,眼泪就如断线珍珠,掉了下来。
她一颤一颤地走进了房屋,拿出一封血书,手颤抖着,打开了这血书。
她的脸抽擅着,拿着血书对官吏哭诉道:“我的`三个儿子,都被你们给招去了啊!我,我大儿子,就在几天前,托人送了封信回来,他,他告诉我,他的弟弟,都被杀死了!我现在都不知道,他还活着吧?”她哭得更伤心了。
杜甫听到这儿,跑到纸窗边,用指悄然在纸窗上戳了一个洞,向外探去。
只见官吏从老妇人手中一把夺过血书,撕了个粉碎,抛至身后,大声吼道:“叫你家里所有人都出来!”
老妇人仿佛挨了当头一棒,眼神空洞,停止了啼哭,喃喃道:“家里再也没有什么男丁了,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小孙子。儿媳妇因为孙子,才没改嫁……”
还没等老妇人说完,官吏再次叫嚣:“让你儿媳妇出来,带她去前方!”
本来儿媳已是醒的,这喊声又把小孙子闹醒了,母子俩便抱在那儿痛哭。
老妇人怎么都不会想到,他们竟会如此惨无人道!她苦苦哀求道:“那,我去吧,她已经没有一套完整的衣裙了。我虽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您,赶快应征,也许我还能为军队做早饭。”
老妇人进屋收拾行李,一件衣裳,几根针,少许线,只有这些。
她看见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衣裙,刚拿起,就放下去了,要留给儿媳啊!
她轻轻地闭上了门,一阵幽风,豆大的火苗,灭了……
夜深了,说话声,没了,但哭啼声,仍徘徊耳旁……
天亮了,凋零的花瓣被夜风吹落,满地都是。告别了老翁,告别了他的儿媳,杜甫上了路。
路上满是花瓣,莫非,这条路,便是那老妇人走过的……
记叙文作文 篇7
我的童年有许许多多的趣事,唯独有一件让我永难忘怀。它如同点缀在童年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只要一想起它就会忍俊不禁地捧腹大笑一番!儿时的我可是我们家有名的小“笑星”。因为呀,我总是不时地做出一些让大人们啼笑皆非的事情来。
有一天清晨,我早早地起了床,趁老爸老妈还在熟睡中,轻轻地推开他们的房门,像个小偷般弯着腰弓着背,蹑手蹑脚地走着猫步来到洗漱台。踮起脚尖,很吃力地找到我早就盯好了的老爸的剃须刀。哈哈!我的小“阴谋”终于成功了!每次我刚拿到它就被老妈无情地夺去了,在我幼小的心里,一直痒痒地,迫切的想要去尝试这个刮胡子的感觉。此时,小小的心脏里像有个小人在里面欢呼雀跃,我兴奋极了!探着小脑袋去照镜子,可脖子长长地往上伸,却怎么也够不着。
怎么办呢?有了!搬来我的小板凳站上面应该够得着了!我再次蹑手蹑脚地弯腰弓背地找着了小凳子,屏气凝神很费力地搬到了镜子前面。轻轻地站上去,像长颈鹿般往镜子上面探着脑袋,可我使足了吃奶的力气往镜子看,还是看不到我的小脸。管他呢!照不到就算了,只要刮到胡子就可以了.我拿起剃须刀学着老爸的样子,撇着上嘴唇慢慢地在上嘴唇刮来刮去。心里得意扬扬地想着:OK!好极了!胡子终于没有了。
一阵阵疼痛从上嘴唇上隐隐蔓延开来,并有着越来越厉害的`趋势。怎么回事呀!只觉得疼痛的地方有东西泉水般源源不断往下流,嘴里感觉到咸咸地。我用手一摸,定睛一看,居然是鲜血。我忍不住哼了一声,可哼了一半,我便强忍住了,我这可是闯祸了,不能哭,要被妈妈知道了要挨骂地。
此时,耳边传来了妈妈的声音,我赶紧扔掉了剃须刀。
“宝贝!怎么啦?”妈妈着急的问。我怕被妈妈发现我的小“阴谋”低着头,强忍着疼痛和泪水想着如何掩盖自己的“罪行”。精明的老妈看看周围和地下,看到凳子和剃须刀便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了。
妈妈来到我面前,看到我手上的鲜血,一边找来棉签止血一边心疼地对我说:“宝贝,你怎么玩危险的东西呢?”我支支吾吾地说:“我,我那个,我学爸爸刮胡子呗!”妈妈“扑哧”一声笑道:“女孩子哪来的胡子哟!”爸爸对我说:"这是男人才用的东西,小朋友是不能用的,不安全,你看吧,刮破了嘴皮,要是留了疤痕以后就不是美女了哦"我眨眨眼,歪着脑袋说:“那我就从今天起不做女生,做男生,长大了天天刮胡子就是了”。老爸老妈不约而同地笑了个人仰马翻。
写到这里,又忍俊不禁地笑了一番。这就是我的童年趣事。
【记叙文作文】相关文章:
记叙文作文12-03
记叙文的作文12-06
记叙文的作文【精选】07-21
(经典)记叙文作文07-21
【精选】记叙文的作文07-21
(经典)记叙文作文07-21
记叙文作文11-30
记叙文作文11-30
记叙文作文12-01
记叙文作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