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记叙文>研学之行,游古蜀之光

研学之行,游古蜀之光

时间:2024-02-15 07:13:09 记叙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研学之行,游古蜀之光

  我们生长在五星红旗之下,长在了温和的春风里,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民族文化来滋养。仰望星空,历史的星光依然璀璨夺目,环绕在成都平原的都江堰,记载着中国史事文化,同是古蜀之光,亦是古国文化中最耀眼的那颗明珠。

  盼望着,盼望着,研学之行到来了。一大早,我们齐聚校园,等待着老师的一声令下,我们的研学之行就此拉开帷幕。一路上我们欢呼雀跃,像放出牢笼的鸟儿,振翅欲飞。大家在教官的指引下,唱着欢快的歌,哼着愉快的調,外面的世界是如此新奇,风里带来些泥土的气息,混着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我们一路向前,首先来到了南桥,南桥下,岷江之水“奔流到海不复回”,浩浩荡荡地奔向远方。继续往前走,我们便可看到神龟池,观望四周,轻柔小溪,悠然神龟,清幽楠木,相映成趣,令人心头一颤。紧接着我们迈过小索桥,经过人字堆,来到第一个观景台。从观景台向下望去,宝瓶口碧绿的江面上荡漾着波纹,像是被太阳晒得不高兴了,皱起了眉头。此时的太阳恋恋不舍地把一点儿余辉洒在水面上,正好照在波纹上,像一片片金色的鱼鳞,却又现出白色的浪花,若是把成都比作是一首歌,那么这整个都江堰便是高山流水,将整个成都平原进行点缀。宝瓶之水更是青色之中带了点蓝色,两岸的崇山峻岭倒映在水中,山上的树木负势而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经过一个弯道处,抬头向上看,丛林之间露出了亭台楼阁,有着一股江南气息。

  离开宝瓶口,我们前往了飞沙堰,那里凉风环绕,吹起我们的衣袂,有的人还拿着一面小红旗,红旗飘飘,举旗同庆都江堰。此时解说员姐姐正在为我们讲解着许多关于都江堰的事:“这都江堰乃是蜀地郡守李冰所建,郡守李冰总结了前人治水的经验,组织岷江两岸人民,修建都江堰。”果然生命脆弱而短暂,但同时它也是美好的,想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般,一个人的力量虽薄弱,但我们创造出来的文明却熠熠生辉。慢慢的,我们来到了鱼嘴,解说员周姐继而又道:“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听着周姐的讲述,我仍在神游,不知不觉中竟已来到了安澜索桥,一上桥,那摇晃的桥身打断了我的思绪,桥下那呼啸而去的江水不禁让人生起一丝寒意。一桥似乎随时要掉下去一样,我每走一步就要试探一下,生怕出了什么差错。

  离别都江堰,我们休息整顿了一天,便继续了我们的研学之旅。研学之行第二站--建川博物馆。进入建川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国老兵手印广场,整个广场都印下了许多老兵鲜红色的手印,从上方俯瞰下来,这个广场就宛如是一个老兵爱国的赤子之心,这清澈的爱只为中国,鲜明而又强烈的情感涌上心头:其实这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罢了。如今的太平盛世都是由曾经一个个战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目光所至皆是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

  紧接着,我们前往了飞虎奇兵馆,川军抗战馆,国防兵器馆等等,但最令我震撼的还是5.12抗震救灾纪念馆和川军抗战馆。来到纪念馆内,大量的图片和地震中的实物,就像是一本本日记,依次展开在我们的面前,各种触目惊心的情景,无不让我们望而生畏。在一个长廊的尽头,有一个钟,这个钟它不仅仅定格了时间,同时它也意味着很多人生命已走到尽头。而另一个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件血色婚纱,这对新人站在了爱情的顶端,嘲笑着死神的无能。在川军抗战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革命先烈的光辉生平,先烈们的牺牲让我们动容,但请您们放心:后继有人前仆后继,山河犹在国泰民安。此时红旗飘飘,灯火万家,同庆盛世中华。

  赴研学之行为美,观研学之景为佳,这次的研学之行如白驹过隙,恍惚之间便已眨眼而过,但它不仅仅是我心中所追寻的光,更是古蜀之光,让我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