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记叙文>一件事的作文

一件事的作文

时间:2024-02-16 09:53:55 记叙文 我要投稿

一件事的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件事的作文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件事的作文

一件事的作文 篇1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像是一打调味料,有酸,有甜,有苦,也有辣。我的成长过程中也充满了不同的“味道”,它们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前年暑假的一天,全家人来到二姨家,二姨提议说:“今天我们吃饺子吧!”大家都一致同意了。

  于是我们开始包饺子了。妈妈对我说:“你也来学包饺子吧!”我嘴上虽然兴奋地说:“好呀,我一直都想学呢!”但心里却不以为然,“有什么大不了的,我肯定比你包的还好。”说着,我就拿起一块饺子皮,一股脑似的放了一大块馅,馅却掉了出来,原来是我放的馅太多,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包好一个,可是放下一看:呀,好难看哟!它无精打采地趴在那儿,中间还张着一个“大嘴巴”呢!我的脸一下子就红了,刚才那股神气劲全没了像泄了气的皮球,真是无地自容。

  妈妈见此情景,怕我太尴尬,忙给我解围:“大家不要见笑,我们的孩子其实并不笨,一教就会,是不是?”我连忙对妈妈说:“妈妈,你来教我吧!”妈妈笑着点了点头。妈妈一边包饺子一边动手对我说:“包饺子要有窍门的,左手托着皮,把馅放在皮上,用左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一起往里一收一捏一个元宝状的`饺子就包好了。”这回我可认真了,仔细看着妈妈的动作,一步一步的学了起来。学完后,妈妈说:“该你了。”我紧张极了,妈妈叫我不要紧张,但是我心里还是忐忑不安,妈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语重心长的对我说:“没关系,包坏了还可以再学嘛,谁一生下来就会呀!”妈妈的这句话使我勇气倍增,我学着妈妈的样子,终于包出了一个半圆的饺子,我脸上笑开了花,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这件事已经过去很久了,但它并没有在我的记忆中尘封,而是在我的心灵深处默默地、无时无刻地提醒我:做什么事都不能自以为是,要谦虚,遇到不懂的事情要请教别人,不能不懂装懂。

一件事的作文 篇2

  我最开心的事是第一次坐飞机。

  那班飞机是从南阳到广州的漫长旅程。换过登机牌以后,我们顺着飞机上垂下来的梯子登上飞机。飞机里面很大,有一百多个座位。我们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并在空姐的提醒下系上了安全带。

  坐下之后,我惊奇地发现,前面的座位后背上有一个竖立的铁板,我小心翼翼地扳下了“铁板”,发现这是一个简易的小桌子,可以在山么吃饭,放东子。不一会,飞机就起飞了。过了一小会,我渐渐看不清窗外雾一样的东西。仔细一看,天呐!全部都是白白的、软软的像棉花糖一样的云!

  好美!变化万千的云时而像吃草的小兔,时而又像奔腾的骏马。我真想把像棉花一样的白云纺成线,织成布,做成衣服,也想听一听小鸟和白云的对话,看一看他们怎么生活,那该多好啊!

  过了一个钟头飞机缓缓降落在广州白云机场。

  下了飞机就外面的空气十分凉爽,我们的飞机旅行结束了。

一件事的作文 篇3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转眼间,寒假已过,但在期间却发生了许多令我难以忘怀的事,它们是如此的精彩,使我的寒假更加绚丽!

  其中,有一件事我至今也记忆犹新。

  记得那是初三的`早上,春节的兴奋还没有离去,我们几个活泼的孩子聚到了一起,就像许久没见面似的,兴奋不已,经一番讨论后,我们决定去体育馆滑冰。

  到了体育馆,看到滑冰场里的人们个个身怀绝技,本领高强,我身上不知从哪冒出了一阵勇气,想要挑战挑战。买了门票,拿了滑冰鞋,我迫不及待地穿上了它。哇,好重啊,就像挂了块石头似的。我试着滑了一下,可它就偏要和我作对,我往前,它偏往后,我往后,它偏往前,一步注意,哎,我滑了一跤,好疼啊。突然,我就如泄了气的皮球,勇气全无,我想打退堂鼓,但哥哥鼓励我说:“不经努力,哪能有收获?不经风雨,哪能见彩虹?”然后,他们便去滑冰了。看着别人哪往来的身影,我的傲气便冲了上来,“我怎能甘于落后,没事,冲吧,我最棒,”说着,我也开始到场地中央练习。“往前,慢点,对,好的,就是这样……”耳边不停传来哥哥们的指导声。虽然我不停的摔跤,但是我很高兴,因为我战胜了困难,在失败中汲取了经验,收获了成功的果实!

  哥哥问:“下次再来,敢吗?”“当然了”,我随声应答到。

  经历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铿锵玫瑰中唱到:风雨彩虹,铿锵玫瑰。那就告诉我们,只有历经风雨的磨练,才能更加坚强,更加勇敢。有些事情,不付出不可能收获,不失败不可能成功。今后,我一定会播种努力,收获成功!

一件事的作文 篇4

  昨天,我们班发生了一件事情。王翔玉同学在上美术课的时候把一粒黄豆放进耳朵里取不出来了!老师赶紧把他送往高新医院,医生拿6厘米长的耳勺掏,耳朵都掏红了,好不容易才掏出来。

  他回来以后,老师给我们做了安全教育。我们对他说:“以后可再也不敢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