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春节的一件事作文10篇(实用)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节的一件事作文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节的一件事作文 篇1
春节每年都有一次,然而这次却令我们难忘。
一月二十四日是妈妈的生日,我们全家就个人决定去金钱豹庆祝春节,同时给妈妈过生日。于是我连着几天都在为妈妈准备礼物,给她一个惊喜。终于等到妈妈的生日了,进了餐厅一坐下,我就拿出礼物总给妈妈。我的礼物是一个小盒子,里面装着100颗幸运星,最底下装着我精心制作的手链儿,还有一张写着“祝妈妈生日快乐”的贺卡。哥哥也拿出礼物,他的礼物是一直康乃馨。妈妈看到这些礼物之后又惊又喜,看到我的盒子里有那么多幸运星,问道:“这一共有多少幸运星呀?”“100颗。”我镇定的'回答道。“100颗!哇!”听到一百这个数字之后妈妈更惊讶了。看到妈妈幸福的表情,我心里也像吃了糖一样甜。
春节的一件事作文 篇2
腊月三十那一天,由于爸爸要在单位值班,所以就由我和妈妈在家打扫卫生、贴对联。
我和妈妈早晨一起床,就一边高兴的听着音乐一边开始打扫卫生。打扫完卫生,我和妈妈就拿着在街上挑选的对联,准备贴对联,这可是我和妈妈挑的一副最漂亮、最有意思而且非常贵的一副对联。
妈妈把她早就准备好的一些稠稠的、粘粘的,好像猪油的东西拿了出来,我帮妈妈把对联放在桌子上摊平按好,妈妈拿着刷子在对联的背面把那些像猪油的东西抹匀,然后把漂亮的对联贴在门口的两边。
啊!贴好对联的'大门顿时显出了过新年、红红火火、喜气洋洋的气氛。经过我家大门的邻居看了我们家门口的对联都禁不住夸道:“你们家的对联真漂亮,在哪买的?一定非常贵吧!”我和妈妈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爷爷、奶奶家吃饺子,在吃饭前爸爸和爷爷把鞭炮挂在葡萄架上,我和妈妈、奶奶一起躲在屋里看着,忽然就听得鞭炮“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一会儿院子里铺满了红色的炮纸。
呵呵,春节可真有意思啊!
春节的一件事作文 篇3
我们高高兴兴地回家了,爷爷出来接我们,而奶奶因身体不好只能坐在沙发上,远远地招呼着我。 看着这个阳光明媚的好天气,我和强哥相约到河里去摸鱼。于是我们以放牛为借口,来到凉爽的河边,当时我心砰砰地跳,生怕摸不着鱼。刚想到这儿,强哥就抓到了2只大鱼,我们高兴得又是蹦又跳。赶紧回家拿些柴火,胡乱地放些调料,就在河边升火烧鱼吃。烧着烧着发现牛不见了,于是我们不得不丢下快要到嘴的美味,赶紧四处找牛。回来时鱼已经烧焦了,浑身黑乎乎的,还冒着青烟。我们迟疑地望了一下对方,好象很失望的样子,可几乎同时又各自快速抢到了自己满意的'那一条,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是那么地香。 这件事直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
春节的一件事作文 篇4
“过年喽,过年喽……”,伴随着弟弟兴奋的叫喊声,新年的帷幕终于在我们的翘首期盼中拉开了。终于过年了,我们好像一匹匹脱缰的小马驹,尽情地在玩耍。期间的趣事,也是一桩接着一桩,现在回味起来,我还常常忍俊不禁,但是最有趣的要数“吃瓜子长个头了”。
吃过年夜饭,姐姐、我、弟弟拿到压岁钱后,便玩起了“比个字”游戏。结果自然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这下弟弟不干了,又哭又闹。这时,姐姐故作认真地对弟弟说:“乖弟弟,长高是有诀窍的'。你吃10个瓜子,个字就长高1毫米。”“真的?”5岁的弟弟半信半疑地问道。“不信你问三姐?”姐姐说着给我递了个眼色。“当然是真的。”我赶紧一本正经地附和道。弟弟听了,”扑哧“一声笑了,一溜烟地跑到了里屋,拿出一袋瓜子,迫不及待地嗑了起来。弟弟一边嗑一边数:“一、二、三……”过了一会儿,弟弟便央求着我们给他量身高。
我与姐姐装模作样地拿出卷尺给他量了量,异口同声地说:“高了3毫米了!”这下弟弟更带劲了,拼命地嗑起瓜子来。晚上,最爱看动画片的弟弟依旧在忙碌着。妈妈见了,不解地问:“这个好动的小家伙今天怎么不爱看动画片了?”弟弟仰起红扑扑的脸蛋,认真地说道:“姐姐说吃10个瓜子个字就长高1毫米。小妈,我已经吃了124个了,你看我长高了多少?”屋子里的人听了,大家哄堂大笑起来,尤其是妈妈,更是笑得喘不过气来。只是,聪明的弟弟又闹开了。
过年真好,过年真是趣味无穷!
春节的一件事作文 篇5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小朋友和家长开心的日子。小朋友们放烟花,点爆竹;大人们聚在一起喝酒,吃饭;有的一起去游玩,打牌,大家都过得红红火火的。在春节里有件事最让我惊奇。
那件惊奇的事要以小老鼠炸讲起。相信大家看了这句话会不相信:一只小老鼠弹怎么会让人惊奇的呢?哎?先别下结论,看完下面的事情,你就知道这小老鼠炸有多么奇特了。
大年初一,我到楼下去玩,突然看到了我们小区的伟伟哥哥正讨论着什么?一听。哦!原来是伟伟哥哥买了新出产的`小老鼠炸。别人都觉得不好玩,都不想玩,于是伟伟哥哥送给了我。我觉得很新奇,就借了打火机,来到一片空地,点燃了老鼠尾巴的引线,突然,老鼠的眼睛亮了起来,立刻向我们跑了过来。我们都很害怕,生怕跑到自己跟前爆炸。突然引线烧到了小老鼠弹的身上,小老鼠便转了起来,转的时候旁边有一道道银光。接着,只见小老鼠向上一跃,眼球脱离了眼眶,向天空射去,身子随之向下落,只见那眼球射到天空,爆开,五颜六色的烟火就在眼球里散出,那场景壮观极了!
哇!没想到,现在的科技这么发达,竟创出了这么奇特的小老鼠弹,我觉得现在的商家真会发明各种各样的品种。
春节的一件事作文 篇6
新年里有许许多多的事,其中有一件事让我最快乐。
那是一个晴朗的下午,阳光灿烂,天空是蔚蓝的,风轻轻的吹拂,送来暧暧的春意,这真是个放风筝的好天气。所以我和姐姐还有妹妹决定去广场上放风筝。
我和姐姐妹妹拿着风筝来到广场上,哇,好多人在放风筝,他们的风筝多种多样,有的.像老虎,有的像蜻蜓,有的像蝴蝶……而且在空中迎风招展,多漂亮。我恨不得把我的风筝一下子就放到天上去。我开始放风筝了,我跑呀跑呀,风筝终于飞起来了,可是我停下来时,风筝就摇摇晃晃地落下来,我又跑起来,风筝才又飞起来了,而我在广场上跑个不停,风筝飞得越飞越高,可还是没有别人的高.我实在跑不动了,停下来时,风筝又是摇摇晃晃地跌下来,而我却累得满头大汗。我垂头不丧气地问姐姐:“姐姐,为什么我的风筝飞不起来,”姐姐说:“放风筝就是要利用风的力量,要风吹动风筝,所以放的时候要迎着风,这样就省力了,还不需要总跑。”我按照姐姐的话,迎着风放,真的,还没有跑风筝就一下的飞起来了,而且越飞越高,终于可以在天空中飞了,我看着在空中飞翔的风筝,看着它精神抖擞地飘动着它的带子,它飞的样子,我心理别提多高兴,不停地喊:“姐姐妹妹你们看,风筝高不高……”她们乐呵呵地说:“高,高。”我的心也随着风筝在天上飞起来了。高兴地跳,高兴地叫。不久,我跑累了,就让姐姐玩,再接着就是妹妹了。
天渐渐地暗下来了,我不得不把风筝的线收下来,依依不舍的回家去了。这次我心里可高兴了,不仅把风筝放上天空,还让人知道了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多观察,多动脑,去想办法,就一定能办成功。以后,我一定要多做一些户外活动,既能玩得开心,又能健康
春节的一件事作文 篇7
自放了寒假,从每天“噼啪”不停的鞭炮声中,从每天的生活中细节中,我感觉新年正迈着轻快地步伐,一天天向我们走来。
一大早,门铃便响了起来,是谁呀,这么早就敲起门了?我快速打开门才知道是社区的阿姨为我们送春联了,想得还真是周到哦。
我看着红红的春联,又拿起大大的“福”字,上面还画着可爱的小白兔,最搞笑的是“20xx”这几个字上,“0”字上长出了两只长长的兔子耳朵,而“11”就变成了两根带着笑脸的红萝卜。让人们不由自主地想起可爱的小兔,难怪,再过几天就要到兔年了,小兔本来就惹人喜爱,这到了兔年,更成了"宠物"了,自然到处都能看到它的活泼样。
看着红红的春联,感觉兔年正向我们走来!
像平时一样去惠康买来馒头准备吃饭,拿起一个馒头才发现,馒头上都戴上了小红帽——每个馒头上都点了个小红点,小红点还真增添了节日的喜庆。红红的小圆点似乎微笑着告诉我们:过新年了,我也要打扮的漂亮点!
中午爸爸回来,拿了几枝柏枝,大声问妈妈是现在就插门上还是等到贴对联时再插上。查电脑后才知道: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芝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这可是新年的又一个风俗。
小叔从遥远的东北回来了,可因为工作的原因,他要在过年前赶回东北。小叔长得很帅,说话风趣幽默,我很喜欢他。今天小叔带我疯玩了一天,还专门带我去吃了肯德基,又拿出钱给我说是压岁钱,我连忙说还没有过年呢,小叔乐呵呵地说:“压岁钱提前发,你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已经拿上了压岁钱,似乎真的到新年了。
今天和爸爸妈妈一起到超市大采购,我们推了辆小车,饮料、花生、肉、干货……样样都要买些,就这妈妈还说先买这些,过两天看需要什么再来买。
我们买了年糕,爸爸说是象征着年年高升,还买了莲菜、鱼,预示着连年有余。传统的节日原来还有这么多风俗哦。就连妈妈平时不让我多吃的糖和巧克力,妈妈也允许我随便挑,我开心地买了一大推。
哇,过新年的感觉就是不一样耶!
【拓展阅读】
年味儿
一年一度的春节在稀稀拉拉鞭炮声的伴衬下,就这样例行公事般地在人们身边溜走了,甚至没有留下什么令人难以忘怀、值得回味的记忆。
年三十晚间,一大家十五六口人照例围坐在电视机前,嗑着瓜子,吃着水果,看着春晚;而除了89岁高龄的老爸和年长的哥嫂,余下的人手中几乎都拿着一个手机在那里匆匆地发着微信、短信,也多是例行公事般地给领导、同事和亲朋好友们送上一份节日问候和祝福,并回复着手机中那纷至沓来、接续不断的成套拜年话。颇有讽刺味道的是,电视里,歌手郝云正在声情并茂地演绎着那首后来被观众公认为很接地气的他的原创歌曲《群发的我不回》。
当春晚里过年的钟声咚咚敲响时,守在电视机前的晚辈们蜂拥而起,扯大嗓门给老人和长辈拜年,你一句我一句,脱口秀一样,与外面的鞭炮声交织在一处,也难听出个数。接下来是吃饺子,这个年也就算过去了。细细品来,现在的春节,竟真的有那么一点令人索然乏味的感觉。
在我的脑海里,能够搜寻出来的关于春节的美好记忆还要追溯到随爸爸走“五七”到农村插队落户的那几年。那时的国家物质不丰富,多数农村还处于贫穷落后时期,家里有点好东西要留着过年吃,省出点钱也要等到过年花。然而,无论大人还是孩子,人们过年的心劲儿却很足。那时的春节人气旺,乐趣多,从吃的、穿的、玩的、贴的、挂的都会给你很多新鲜感,释放出许多“年”的味道。
——杀年猪
在农村,几乎家家都养猪。而大多数村民杀了猪,只留下猪下水和很少一点肉,大部分猪肉要拿到集市上卖掉,换来钱办点年货,其余的要贴补来年一家人的生活。
入乡随俗,我家每年春天也要去集市抓一头小猪羔,平时的刷锅泔水再加些糠皮野菜什么的,到春节前也养得一百二三十斤重。由于爸爸是挣工资的,所以我家养猪基本上是杀了自家吃。杀猪在农村是地地道道的手艺活,开始的两年,都是请村里专业的杀猪师傅来。一头猪杀下来,从剃毛到灌血肠,常常要小半天时间,给你拾掇的利利索索,而杀猪的报酬则是那一圈猪血脖肉,大约也有六七斤重。从第三年开始,爸爸就试着自己杀猪了。
杀猪非同小可,一家杀猪全村人都知道,因为猪与其他牲畜不同,从捆绑开始,它就在圈里左冲右窜,捆绑之后更是不停地挣扎嚎叫,声嘶力竭,传的很远。待我和哥哥帮助爸爸费了很大的力气把猪四蹄双双捆上,仰面向上绑在院中央的小炕桌上,均已是满头大汗。之后的过程很顺利,尽管是第一次主刀,但爸爸有前两年搭下手的经历,每个环节都记得很仔细,既是大师傅,又是总指挥,妈妈和我们则给他搭下手,跑前跑后,也还算是忙而不乱,只不过是多用些时间而已,大半天的功夫,用现在的话说:也“搞定了”。妈妈把猪鬃整理好,捆成一小捆,又把猪毛洗干净晾上。这两样东西是可以拿到供销社卖钱的。
那里有个习俗,杀猪当天要做杀猪菜,邻居之间杀猪还要互送杀猪菜。我家切了六七斤猪肉炖了一大锅白肉血肠酸菜,血肠自然是纯淀粉和着猪血灌的,实实惠惠给房东刘大爷家端去了一大盆,自家也放开肚量海吃了一顿。而几天后,刘大爷家杀猪,也回礼样的给我家送了一盆杀猪菜,却很少有几片肉;菜是夏天晾晒的小干白菜,血肠里灌的是荞麦面和猪血。我家知道,他们杀一头猪不容易,肉是不舍得自己吃的,这已经是很奢侈了。
因为杀了猪,过年那些日子,从年三十到初一,还有破五、正月十五,爸爸给我们做了扒肘子、扣肉、拆骨肉、酸菜血肠,炒的菜里面也多了些肉,一年的馋瘾都在那时过了。过完了年,天将暖时,妈妈就把剩下的猪肉烀熟了,一块块放到了大酱缸里。夏秋农忙时,我家有时就会吃到在酱缸里腌咸了的猪肉,切成一片片,在锅里蒸熟,每人火柴盒大一小片,就着大饼子和苞米面粥。这么多年过来,我再也没有吃过那么香的肉。
——穿新衣裳
我家下乡的地方属于老少边穷地区,光山秃岭,土地贫瘠,十年九旱,是地地道道的穷山沟。民以食为天,吃饭是头等大事,穿新衣裳也就摆不上日程了。
那时的农村,即便是上学的孩子们,平时也很难看到有人穿新衣裳。很多家的孩子一年到头就是那身黑棉袄裤,天暖了把里面的棉花拆出来,洗一洗,仍然是那套黑袄裤,可以继续穿。我念高中时住校,一个宿舍炕上住8个人,冬天时,有农村孩子十七八岁了,下面就穿一条棉裤,里面竟然连裤衩也没有,衬衣衬裤就更不用说了。
因此,那时候孩子们盼过年,喜欢过年,除了能够吃上好东西外,很大一个原因是可以穿上一套新衣裳,很多孩子的新衣裳也都是过年时才做的。而大姑娘小媳妇对过年的期盼就更是可想而知的,她们会在赶集时或是去供销社给自己扯上几尺花布,做件花衣裳。过年时拜年或正月十五看秧歌的人群中抢眼撩人的肯定是她们。
记得那时妈妈每逢过年都要给我们哥几人做套新衣裳。我印象中,当时的供销社里,最上档次的布料要数趟绒了,有黑的、蓝的、古铜色的,一般人家是不舍得买的;再者就是斜纹布,也要贵一些。妈妈给我们做衣裳的布料多是黑色和蓝色的平纹布,薄薄的.,相对便宜些。做了新衣裳后,还要给每人做一付新套袖。穿上新衣裳,带上新套袖,衣裳袖子就不会弄脏。那年月,无论城里还是农村,套袖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印记。有了新衣裳,也要盼呀盼的,直盼到年三十晚间,妈妈才会拿出来看着我们一个个穿上。
——撒年糕
农村过年,家家都要撒年糕,蒸黏豆包,烙黏糕饼子,我家也不例外。
说到撒年糕就顺便提一下推碾子。一进腊月,生产队就开始在几个碾坊套上公家的驴,为本队社员排号磨米磨面。各家都会按照队里安排的日期和大致时间,扛着米袋子,端着大笸箩和箩筛,在就近的磨坊排班磨大黄米和小黄米面。毛驴天生就是干活的命,套上夹板,戴上蒙眼儿,饿了喂点草,渴了饮点水,它会在磨坊里一条道走到黑,一磨就是十天半月的。后来大队有了加工厂,磨米磨面只要付一点手工费即可省却了推碾子的劳苦,但很多村民仍是不舍得花那并不算高的加工费。
撒年糕。撒年糕用的面是大黄米磨的。大黄米在五谷中是最黏的一种,农村腊八时煮腊八粥主料也多是用的大黄米。蒸锅是那种家家户户都有的像城里马葫芦盖大小的黑铁锅,锅多大蒸出的年糕就多大。撒年糕时锅叉上放置一个铺着屉布、两边系着耳绳的大蒸帘,先撒上一层煮熟的红豆,才开始往上撒面。撒年糕用的大黄米面是要经过加湿处理的,方法很简单,但把握适度却不容易。在大笸箩中的干面上喷洒适量的水,而后用手反复搓拌,至大黄米面潮湿而不粘连为宜,也就是说要不干不湿,否则撒在锅里都会影响透气,蒸出的年糕会出现一块块干面或是稀囊的感觉。撒年糕是技术活,待水烧开蒸帘上气后,先均匀地撒面,然后哪里上气往哪里撒,有时要两三个人才能忙得过来,这样越撒越厚,随洒随熟,至两寸厚即可,凹处可补面,以使年糕整体薄厚均匀,之后盖上锅盖计时。撒年糕大多烧秸秆和干草,火势文而不硬,锅底受热面大且均匀。大黄米面撒出的年糕蒸熟后呈金黄色,两人手提蒸帘两侧的耳绳,慢慢拎起,一屉年糕就这样出锅了。年糕的吃法也很多,最普通的是用蒸锅馏一馏,蘸糖吃;也可用油煎或馏热了炒吃,还有埋在火盆中烤的。在农村,年糕是诸多黏品中的上品。
还有蒸黏豆包、烙黏火烧。黏豆包和黏火烧用的面是小黄米面,黏度比较大黄米要差一些,有时还搀兑一些玉米面,太黏了很难包得住馅儿。馅儿用的是红小豆,烀熟了用饭勺在瓦盆中揣碎了,加上糖精拌匀。黏豆包和黏火烧的面事前要和好,放在大瓦盆里发酵,待发到有酸味时才可用。因此通常吃的地道的黏豆包和黏火烧都是有一点酸酸的味道。蒸黏豆包、烙黏火烧在农村是比较普遍的,每家都要蒸几锅。
年糕和黏豆包、黏火烧是靠季节储存的。人们通常把蒸好的年糕放在屋外冷却并冻至四五成许,切成长方形一片片,放在缸里冻上,可一直吃到化冻。而黏豆包和黏火烧则要放在用高粱穗杆编扎的盖帘上,待冻实后,储存在外面的缸里。只要不出正月,无论到谁家吃饭都不会少了这几样的。
——放鞭炮
说来并不奇怪,早些年的鞭炮远没有现在的品种多、档次高,但鞭炮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却远比现在多得多。
我印象中,每每过年时,爸妈给买的鞭炮都是不偏不倚,平均分给几个孩子,而爸妈给的那点零花钱也禁不住诱惑的几乎都让我们买了鞭炮。那时放的最多的是小鞭儿,有红的也有绿的,五十响、一百响、二百响、三百响,大多没有包装纸,一排排看起来很诱人的。也有成千上万响的,还有十响一咕咚,但都是大人们三十或初一、初五才会放的。放小鞭儿是孩子们的一大乐趣,成百响的小鞭儿不舍得一起放掉,而是把捆线拆开,啪、啪的,一个一个点着了扔着放。孩子们放鞭也没有固定时间,随时随地,晚间则拎着一个灯笼,玩到哪里放到哪里。遇到谁家成挂放鞭炮,还会像过去穷人家的孩子捡煤核一样跑去争着捡里面没炸响的鞭,从中撅断,露出火药,用火柴点着,拿在手里看着往外嗤嗤喷火,竟是那样的开心。还会买些双响,也叫“二踢脚”,立在地上点着了就跑,远远地看着它砰、啪地由地上响到天上;胆大一点的还会用手拿着放,要的是那种感觉和刺激。那时放鞭似乎很有安全感,不像现在,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不知什么时候弄不好就被自己放的鞭炮崩着。
那时也没有现在这么多大桶小盒、低空高空、缤纷五彩、斑斓四射的花炮。当时的花炮很简单,只有穿天猴儿一种,那算是最先进的了,农村人也管它叫“起花”,拿在手里点燃后,一声日日的哨响,伴随着一道亮光窜到天上,随即便消失在茫茫夜空中。还有手里拿着放的哧花,点着了刺啦刺啦作响,一圈圈的挥舞着,在黑暗中像电焊爆出的火花,四处飞溅着,很是耀眼好看。鞭炮这东西,不论贵贱,只要点着了,听了响,看了景,瞬间的功夫即焰散烟消,因此村里人们也戏称它为“撒手穷”。
——贴春联儿、粘挂签儿、买年画儿
农村过年时家家都要贴春联儿、粘挂签儿。春联儿也叫对联儿、对子。挂签儿又叫“挂钱儿”,是贴在门媚上的一种长方形、下沿剪成齿状的剪纸,五颜六色,上沿贴牢,下面则随风摆动。图案有神仙、玉皇大帝、连年有鱼、吉庆丰收等,也有的在上边剪字的,以福字和喜字为多。挂签儿是和春联儿搭配着贴的,表示一种祝福、吉祥如意,也象征着富裕。
以往过年时,村里各家都要到集上买春联儿贴,自打我家落户后,爸爸每年春节都买些大红纸,义务给村民写春联儿。爸爸年轻时经常写毛笔字,谈不上书法,但却像那手流利的钢笔字一样,秀气大方,自成一体。那几年,村里很多人家,包括生产队里的,甚至生产队牲畜圈的春联儿都是爸爸给写的。
贴年画儿也和春联儿、挂签儿一样,是过年时必不可少的内容。那年月,寓意喜庆吉祥,色彩火爆热烈,构思唯美夸张的年画儿作品很时兴,比较春联儿和挂签儿又上了一个档次,而且每年都会有新颖题材的年画面世。在供销社、集市上,特别是县里的新华书店,年画始终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春节前,洒扫庭除之后,几乎家家户户都要换上少则一两幅多则四五幅的年画,给老旧的房屋和封闭的山村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和现代气息。
总之,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类似的“年”文化、“年”的元素、“年”的味道,无一例外的都是传统民间文化的积淀,包括这里提到的和更多没有提到的,都或多或少承载了人们对“年”的期盼和对幸福的追求,诠释着“年”的厚重内涵,在那个生活困难的年代里,毫无疑问地给人们带来了不尽的乐趣,也是对当时纯真质朴的民间生活的真实写照。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种种的这些曾经给人们带来希望和欢愉的“年味儿”,却正在变得越来越淡,越来越少,有些则已荡然无存。因此也就引发了人们的深思:“年味儿”也在与时俱进,对于“年味儿”也要历史的、客观的分析和评说,否则就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我们应该看到,我们小时过年的很多乐趣是社会不发达和生活贫困的产物。比如孩子们期盼过年能吃好的、可以穿新衣裳,这在现阶段已经不是问题了;如果单就吃穿而言,现在月月可以过年,甚至周周可以过年。即便是在农村,改善生活在大多数家庭也已经不是春节的期盼和兴奋点了。
我们应该看到,我们小时过年的那些能带来乐趣的活动已经被更多的、更新颖的、更刺激的娱乐活动所替代。还是说年青人和孩子们,他们现在的娱乐休闲载体和平台太多了:看电视、看电影、玩游戏、旅游、吃饭、逛街、购物;他们可以在平安夜按照商家的精心策划,蜂拥而至,摩肩接踵,整宿地消磨着自己的时间,消费着自己的积蓄;他们也可以在光棍节守着一台电脑或是拿着一个手机,疯狂式地秒杀,大手大手地花钱;此外还有国外国内的情人节,对他们而言也是具有一定诱惑力的。而春节在他们的眼里除了放那几天假之外,却再也勾不起更多的兴致。
我们应该看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一些传统文化习俗也已经被新的风尚、新的思想所替代或荡涤,“年”的味道早已悄然发生了变化。而现代文明的冲击,网络媒体的发达,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原有的传统邻里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人们居住环境相对独立和封闭,多年邻居老死不相往来已是司空见惯,早年春节的亲戚邻里相聚的热闹场面已成为历史。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中国老百姓自己的节日。20xx年,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胜利而告终,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也看到,由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楹联学会等单位共同发起的“20xx马年春节春联征集活动”反响热烈,短短9个征集日,央视网共征集春联近12万副。正月十五前,中央电视台继去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又推出了为国人瞩目的《中国谜语大会》,吸引了2.3亿观众的收视,而且应广大观众的强烈要求还将于近期重播。这些带有民族性质、国家精神的活动都预示着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新回归。
而对起源于民间,成长于民间,繁荣于民间的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以及由此而生的“年味儿”、年俗,我们又应当怎样去保护传承、发扬光大呢?
春节的一件事作文 篇8
翻开日历,短短二十多天的寒假眨眼之间流逝,行程被安排得细密紧凑,如同一台强而有力的压榨机,挤压着我们少得可怜的时间。苍白中,我不禁怀疑除了睡觉自己还做了什么?时光倒流,在细细密密得夹缝中似乎是有那么一走在空旷的街道上,屋檐上、树枝上那星星点点红色暗示着春节的来临,但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又似乎于此相互矛盾,令我不禁想起记忆中的那片红家家户户得屋檐下挂满了红灯笼,在皎洁的月色下放着噼里啪啦的红鞭炮;小孩子们紧紧攥着手中来之不易的大红包兴奋得一塌糊涂,老婆婆和老公公身穿红色的唐装互相搀扶着欣赏烟火。
相比之下,今年的春节显得有些“寒酸”,可能是被“世界金融危机”打击得一蹶不振,又或许是被胡书记提倡的环保节约所影响。可再怎么说也是中华民族的大节日,大年三十晚的烟花爆竹声照样不绝于耳;家家灯火照样熬过通宵;该收的红包照样一文不少。但怎么说呢,感觉上就是少了过年的感觉。想想看中华传统节日到了今日已经不知是多少个年头了,与其说是庆祝,不如说是一种习惯。
小年夜的晚上,我这样问妈妈:
“为什么总感觉没有过年的气氛?”
“那是因为你长大了,没有压岁钱可以收啦!”
妈妈所说的`或许只是一句玩笑话,却让我恍然大悟。
突然想起不久之前的一句网络用语“过的不是年,是寂寞”,可能它没有多么高的真实程度,但确确实实说到人心坎儿里去了。
不妨想想此刻在福利院里的老人、在外打工的游子的感受,对于他们来说的“年”,相对的他们亲人又会过个怎样的“年”?
总有一天小孩子会长大,中年人会变老,老年人会死去,上苍是很公平的,赐予人们每个年龄段的烦恼,让他们有不同的过年感受,过年其实就是一种排泄烦恼的方式。
春节的一件事作文 篇9
一阵阵鞭炮的响声打破了夜空的寂静,一道道礼花的绽放划破了漆黑的夜空,热闹的春节之夜来到了。
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匆匆吃完年夜饭,然后拿上烟花来到门外。只见空中一朵朵五颜六色的烟花飞升降落,时而如散花,时而如信号飞射,忽明忽暗,五彩缤纷,把夜幕点缀成了鲜花的世界。我看见大家放得这么热闹,便迫不可待地拿出一个“牡丹花”,小心翼翼地点燃导火线。渐渐地,导火线烧着了火花顿时显起神通,一下子就开出一大朵金色的牡丹花。一眨眼,这花呕化作无数朵小花,四处散开,变换莫测。一会儿是红的,就像一群变化多端的蝴蝶在低空飞舞:一会儿是金色像一群群萤火虫在捉迷藏。我大声地喊到:“好看,真好看!”老爸、妈妈看了也哈哈大笑起来。
这时,我又点燃一枝魔术弹。一眨眼,魔术弹冒出的火花“噌噌噌”地飞上了天空,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有的匆匆忙忙地飞走了,真有趣。紧接着,我又点着了“菊花”。菊花盛开了,那“火星”直冲十米高的地方,又洒落下来,变成一朵朵正在开放的白菊,在空中闪耀。快要落地时,这些菊花又变成了一道道白色的闪光,美丽极了。
越玩,我的兴致越高,越玩,花样越多。“孔雀开屏”“宇宙飞船”......一枚枚被我送上了天空。
烟花在天空越来越多,鞭炮声响成一片,人们的欢笑声一阵阵地传来。在这欢乐的声浪中,新春佳节悄悄地来临了。
春节的一件事作文 篇10
今天就是春节了,我要和母亲一起出去放鞭炮。我这就把我看到的和听到的讲给你们听。
一天,我在屋子里翻东西,我看到几盒三响炮。忽然,有了主意。我跑出门对母亲说:“母亲,我找到一些炮,我们去放吧!”“好的,我就来。”母亲回答到。我立马收拾好东西,准备出门了。
到了外面,艳阳高照。我们找到一片空地,放上了鞭炮。正准备放时,我听到一阵噼里啪啦的.炮声。我抬起头眼前有很多小朋友也在放炮。我走过去问:“我可以和你们一起玩吗、”“可以”小朋友们开心地回答着。我立刻放好了炮,母亲走过来把火点上,一下子,好像整个世界都热闹起来,四处都是噼里啪啦的声音。就这样我们来来回回几盒炮很快就放完了,我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小朋友,又和母亲一起向前走着。
走了很久,四处都是炮声和孩子们开心的笑声。我看见,每家每户都从家中走出来,在家门口放炮,还有很多人去买年货,也有一些人在家门口贴对联。对联多种多样,看得我眼花缭乱。
到了晚上,母亲给我买了一个孔明灯。它的灯身是橘色的,外形是圆柱形的。吃完饭后,我和母亲便把灯拿出来,先把燃料固定好,再在燃料的四个小点上火,等热气充足时,手一松,孔明灯就飞上天了。在这一刻,我许下了自己的愿望。我一台头,又看见许多的灯飞上天空。这景象太美了。
我非常喜欢过年!
【春节的一件事作文】相关文章:
春节的一件事作文【经典】07-29
【精选】春节的一件事作文08-11
(经典)春节一件事的作文08-12
【经典】春节一件事的作文08-12
[精选]春节的一件事的作文12-20
春节的一件事的作文【精选】12-14
春节的一件事作文[精选]12-03
(经典)春节的一件事作文08-06
[精选]春节一件事作文08-07
春节一件事作文(精选)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