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作文常用[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记叙文作文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记叙文作文 篇1
“啪、啪……”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爆竹声,我日日盼望的新年到了! 这下可热闹了,原本寂静的小城霎时间变得热闹起来,正在睡梦中的人们听到这爆竹声都知道新年来了。个个都闲不住了,跑到家门口来欢庆!小孩子们睁着朦胧的睡眼,看到这情景一下子活跃起来,加入了这别有深意的仪式。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脸。到处都在放烟花噼里哗啦得,就连很小的'小孩子也拿着烟花放起来。大家都沉浸在这美好的氛围之中,没有人发觉太阳正躲着他们升了起来,大家这才发现自己玩了一整夜!虽然大家十分疲劳了,但还是不愿意回到家中错过这个盛大的时刻,睁着疲倦的双眼庆祝着,直至夕阳西下大家才各自回家休息,但是还是有一些人在这难忘的时刻不舍离去,不久,大街上重新披上了幽静的面纱 啊!这次新年 可真棒!
记叙文作文 篇2
一天早上,朝阳刚刚露出了笑脸,我便与妈妈来到江边晨练。瞧!那水平如镜的江面上,金光闪闪,好像披上一件缀满颗颗金珠的纱衣。江边的人有的在晨练,有的在照相,还有的在欣赏着长江美丽的风景。
我与妈妈在跑步,跑着跑着,突然看到有一个身穿黑色服装的年轻人,手里拿着一个沉甸甸的'垃圾袋,在长江上毫无顾忌地把它扔到长江里让后大摇大摆地离开了。这时在我眼前出现了一个戴着红袖章的人,他是一名清洁工,古铜色的脸庞上镶嵌着浓眉大眼的他飞快地走上前,叫住了那个年轻人,很有礼貌地对他说﹕“你这样做对不对?”年轻人没回答,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那位清洁工叔叔语重心长的说﹕“你知道吗?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离不开它,就像婴儿离不开自己的母亲一样。”年轻人正想分辩时,这时清洁工看到那袋垃圾正在长江中快要散开来漂走了,那位清洁工叔叔便不顾与那为年轻人辨论,三步并二步,走下台阶,要把那袋黑色的垃圾袋捞上来。
只见那位叔叔伸出那双巨大的双手,想要把那袋垃圾给捞上来,可是怎么也够不着那袋垃圾,怎么办了?清洁工叔叔突然往下走了一级台阶,人们都惊叹了,江水没过了他的双腿,这样多么危险啊!大家议论道。可那位清洁工叔叔一点也不在乎,伸出那双巨大的手去捞那袋垃圾,尽管身上湿透完了,但他全然不顾,用了很大很大的力气才把垃圾捞上来。看着被捞上来的垃圾袋,它长叹一声。围观的人都被那位清洁工叔叔感动了都说﹕“他是一个尽职的工人。”看到这里那位年轻人脸红得像一个红彤彤的苹果,灰溜溜地走了。
灿烂的阳关照亮了整个大地,我边走边想﹕美化环境我们需要许许多多像那位清洁工人的人。让我们爱护大自然,更要爱护环境,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从身边做起、从小做起!
记叙文作文 篇3
“朋友啊,朋友,……”我非常喜欢这首歌,也很喜欢我的朋友DD丁若琦。她是一个活泼好学的小女孩,我很喜欢她。
丁若琦长得很秀气。有一双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像黑宝石一样的嵌在她圆圆的小脸上,高高的鼻梁,大大的嘴巴,一笑就露出两颗大大的门牙。丁若琦扎着两个高高的小辫子,跑步的.时候,辫子一跳一跳的,就像小狗的两只大耳朵。
丁若琦还很好学。有一次,她被一道思考题给难住了,她左思又想,可还是做不对。我看见了,对她说:“丁若琦,你如果想不出来,那就去问你妈妈吧,反正李老师又看不见。”她说:“李老师虽然看不到我们问家长,但是,我们不能骗李老师呀。”丁若琦的话,让我想了好长时间。
大家都喜欢有信用的人,我也不例外。比如说丁若琦。记得有一次,我发烧了,那天还下着大雨,我想:丁若琦不会来了吧?正在这时,门铃响了,我开门一看,门口站着满面笑容的丁若琦。我心里一热,又高兴有难过的说:“下着这么大的雨,你怎么还来?”丁若琦却笑了笑,说:“没关系,说好的事情怎么能不作呢!”我听了这句话,低下了头,因为有一次下大雨,我就没有给她送作业。我很喜欢丁若琦,也很佩服她,我希望我也能像她那样,做一个有信用的人。
记叙文作文 篇4
初秋微凉的夜晚,睡意半深半浅。溪畔赶来的风,透过那方净窗送到我的眼前。带来一股淡淡的,甜甜的桂花香,原来是院里的桂花又开了。
每年夏末,开学初的前些个礼拜,我都要到奶奶家待上一阵。也都是踩着花开的点儿来了又去。关于这颗桂花树,听奶奶说是在她十七八岁时,和邻家的.小阿哥一起种下的。他承载了少女情窦初开时多少美丽、善良的愁绪。如今,物是人非,只有这颗娇小的黄桂和奶奶一直守候在这里。每天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淡生活。
清晨,奶奶迈着小步来叫我起床。她不吱声,只是轻轻地掀开窗帘,阳光肆意的撒进屋子,照醒我这个睡梦中的人。这时,奶奶总是带着抹微微的笑,和她那温柔的嗓音对我说:“孩子,醒啦,起来吃饭吧。”我迅速地奔下楼去,奶奶早已为我准备了丰盛的早餐。大碗香浓的燕麦带着白气袅袅的上升,摆在盘中的桂花饼个个有模有样,表面的白芝麻历历在目。咬下一口,桂花和着芝麻的香气和酥软之感溢满了我整个口腔。而奶奶却是坐在一旁满足的看着我吃,时不时地为我抹去嘴角的碎末,时不时地喊我慢点。
忽地,奶奶转过脑袋捂嘴咳嗽起来。其实这些年,奶奶的身子又不如以往,虽不是什么大毛病,可见了还是让人不尽担心。去年,爸爸特地接了奶奶去医院做大检查,同我们住了个几天。可奶奶却是像个孩子似地嚷嚷着说住不惯,住不惯。我们严肃地和她讨论病情,说放心不了、她却倒乐呵着怪气我们来:“你们这样才让我难受呢,我这双手啊,一天不干就收不住,痒得慌啊。“到最后还是耐不了她,将她送回乡下来。塔她高兴的样子如鱼得水一般雀跃。让人看了就是忍不住的摇头笑笑。
饭罢,奶奶要去地里挖点什么来。说是中午要做点什么好的给我吃。她提起锄头,我架起篮子,走在黄土的小路上,婆孙二人,一前一后。田间又送来暖暖的风,带着深深的桂花香。这香传了千里,万里,传到我的心里。
其实,人生不过如此,不要什么荣华富贵,不要什么山珍海味。只要简简单单的生活,就像奶奶的日子一样,就像奶奶的桂花饼一样,平淡却无处不飘着香。望着奶奶娇小的背影,心里由之一颤,不知何时我的港湾也逐渐需要我的肩膀。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素朴的奶奶,在这些淡淡的日子里,是她让生活处处充满了清香。
记叙文作文 篇5
我静静地独自慢步,又走上了这熟悉的道路。路旁的绿树投影在宽广的路上,那座熟悉的小桥又出现在眼前。一位母亲正用自行车带着儿子过桥,身体努力向前……看到这画面,我的思索回到了以前……
十年前也是这条路上,也是一位母亲和儿子,母亲正用自行车送儿子上幼儿园。年轻的母亲把自行车骑得很快。望着路边飞速倒退的树木花草,儿子笑了。笑声被母亲听到了,母亲也笑了。要过桥了,母亲开始放慢了速度,身体一左一右地倾斜着。快到桥顶了,母亲实在没有力气了,只好下车来推,豆大的汗珠一滴滴往下掉。儿子拉起衣襟为母亲擦去汗珠。母亲笑了,抚摸着儿子那温暖的脸宠。“妈妈,累吗?”“不累,一点也不累。”
儿子不明白,妈妈明明流了汗,还说不累。“妈妈真的不累吗?”母亲说:“孩儿,你以后会明白的。”
时间一天天过去,儿子渐渐长大,自已能骑车上小学了。于是,有一天,儿子和母亲又骑上了这座桥,不过,这次是母子骑车并行。他们边骑边说着话。儿子想起了几年前那个令他不解的问题,便问:“妈妈,以前你带着我上桥真的不累吗?”“孩子,你现在还不明白,可以后一定会明白的。”儿子不问了,因为他想也许以后他真的会明白的。
时间匆匆,儿子又长大了,上了中学,学会不少知识,也明白了不少道理。可母亲,却渐渐衰老了,骑车不再那样飞快。终于有一天,母亲病了,没法自个开车去看医生了。儿子正当年轻力壮,把车蹬得飞快,母亲坐在车后不住地说:“让我下来走吧!”“不用,我能行。”儿子回答得很坚定,也很轻松。果然像儿子说的那样,自行车平稳地过了桥。儿子笑了,脸上挂了汗珠。在后面的'路上,母子俩又提到多年前儿子不解的问题。母亲轻轻地问儿子:“现在你明白了吧?”
“妈,我都明白了。”母亲听后,欣慰地点了点头。 这位儿子就是我,而母亲自然就是我妈妈。儿子成长,父母衰老,这样的变化再普通不过了,可此中包含的是一份沉甸甸的亲情……
记叙文作文 篇6
不觉,已至深冬,路上行人每个都是全副武装,恨不得只留下一双眼睛露在外面,每个人身上的羽绒服,棉袄让人看起来像一个个笨拙的肥企鹅。路两边的行道树的叶子落了不少,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在风中瑟瑟发抖。
才五点多,天却已经变得灰暗刺骨的寒风发出一阵阵怪诞的嘶吼。
星期五,已经放假了,学校里只留下几个家住的比较远的,不方便的同学,大家成群结队的去食堂吃饭。平时喧闹拥挤的食堂里,只有寥寥无几的几个人吃着热乎乎的饭菜,小声议论着什么。空荡荡的食堂里只有三三两两的人影与一些飞进来避寒的麻雀。
走出食堂,天阴森森的,风时不时发出声声恐怖的吼叫,那片早已枯黄的草地在风中寂寞的发抖。
伸出手,紧了紧领口,不觉加快了脚步,向教室走去。
诺大的教室里,几人安静地完成作业。在这样的天气里,话语仿佛被冻住了一般,只听见“沙沙”的笔尖与纸之间的摩擦声。
入夜了,漆黑的天幕中,风吹得一颗颗廋小的星瑟瑟发抖。
飞奔着回到寝室,抱着刚灌满开水的塑料瓶钻入被窝里,却没有想象的那么暖。
“我们两个人挤一起睡吧,暖和一些。”不知谁小声提议道。
“好啊!一个人睡,冷!”大家一致赞同,上铺的同学便转到下铺来,两人钻进一个被窝,盖两床被子。
好友从上铺悄悄爬进我的被窝,我自觉地往里面去一些,让出一半床位,与她同睡。
小小的床因她的介入小了许多,可我们都不介意。睡下,我发觉她的脚冷的像铁一样,便将瓶子推过去一些,让她的脚能感到一丝温暖。她伸出手拉住我的手,两人的手拉在一起,手心间传递着温暖。
临床的两位同学,盖着两床被子,两人抱作一团,只露出半个脑袋,靠在一起,相互取暖。
门窗紧闭。门外时不时传来门被风刮的重重关上的声响。窗外,仍听得见呼呼寒风的怒吼,发泄着自己的不满,树上仅存的'一些叶子被刮得哗哗作响,我仿佛看见,树叶在风中不停地摇晃着,唯有树干还坚强地站在凛冽的寒风中与恐怖的寒风的怪叫抵抗着。
被窝里,暖暖的,我们仿佛身处另一个世界。外面的世界无论多恐怖,多寒冷,都与我们无关,我们的世界里,只有简单的温暖,仿佛阳光洒遍全身。
窗外的喧嚣渐渐远离我们,寝室里发出轻轻的呼吸声,身边的人已进入梦乡。这一刻,一切都那么静,仿佛春天的到来,阳光洒满全身,枕边长满青草,鸟儿在枝头唱着歌。
我与她一直拉着手,手心传出一阵阵暖流,从手心一直流向心底,流进全身每一根血管,每一滴血液。
寒冷中,我们手牵着手,相互依偎,相互取暖。
记叙文作文 篇7
搬家的时候,老爸每运完一箱衣服,就得在床沿上坐一下,一言不发地歇。老妈有远视了,细小的东西,她得拿远点,挤着眼看,小扣子,小绳头,都攒着,慢条细理地装进一个素净的小布袋里。
都老了……我叉着腰站在屋中央,悲从中来:青春,终究敌不过生活的,戏要散场,照片要褪色,时间的洪流……
怎么回事?我面对着两摞一模一样的《简明日本语教程》,水蓝色的封面微微打卷儿,我激动得有些颤巍巍地打开扉页,老爸老妈一粗犷一娟秀的署名清晰可辨。
我捧着书,奔进屋里亮给他们看。我能看见他们的眸子“咯噔”一下,那是回忆之门打开的声音。
“当年《排球女将》可真火啊!”老爸伸脚“搓”来他的拖鞋,久别重逢似地摩挲它的底脊。
“小鹿纯子算现在的'‘女神’,当时叫‘大众情人’。”老妈笑着补充道。
几十年前的青春火苗,竟把家里气氛“焐暖和”了,我感叹它的魔力。
一发不可收。那堆旧书像个兔子洞,老爸老妈的青春洪水一般从那洞口里涌出,堵都堵不住。
爸爸的《山乡巨变》、《活动变人形》,妈妈的池莉、王安忆、陈丹燕,书里夹着手绘的藏书票。
“找到了!”老爸捧着一本巴掌大泛黄的“工作日志”,就好像捧着一只轻盈的、易碎的、振翅欲飞的蝴蝶。
是一本手抄诗集,是青春的幻梦。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他那声音雄厚,我估计全楼道都听得见。
那是多么动人的一幕:光河里,旧书里的碎屑逆着光纷飞。高考满分作文老爸不知疲倦地,一首一首地读着朦胧诗,像演讲的青年。老妈蜷着腿,抱膝,目不转睛地盯着老爸,像听吉他的姑娘。
他们的赘肉和皱纹,都被光影模糊,我只看见两双清澈闪亮的眸子。这陃室束缚不了他们,这凌乱的鸡毛蒜皮束缚不了他们,门口探头邻居惊奇的目光束缚不了他们。
他们心中的火还没熄,他们从未被生活磨平。
如果时光不能倒流,那么这一幕只能证明青春万岁,青春不朽。
老爸大口喘着气,坐回床沿上歇息,他的老式衬衫彻底汗湿。
他的眼中分明有泪。
记叙文作文 篇8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越来越多的考生开始选择写记叙文。在高考阅卷现场,阅卷老师尤其赏识质朴自然、情真意切的记叙文。遗憾的是,多数考生的记叙文却走人低幼化、虚假化的歧途。那么,如何才能写出真实、自然的好文章呢?
一、觅得精米,再现生活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写作来说,“米”就是作文的材料,选材是写作的第一步,这一步非常关键。近年来考场记叙文选材上出现“假”、“大”、“空”、“俗”的问题。这些问题暴露出高中生对周围的生活缺乏敏感之心,不善于思考,认识肤浅,思想冷漠,缺少发现真善美的眼光,认识生活的情意心智偏低。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有:
第一,有些学生认为记叙文就是虚构的,可以胡编乱造、随心所欲地编写故事。动辄故事新编、故事新说,肆意编造科幻、武侠、爱情故事。结果是漏洞百出、粗俗不堪。当然,写作时可以驰骋想象,但想象不能天马行空,要有一定的依托。如《夸父追日》、《赤兔之死》这样的高考满分作文都是立足于古典名著,而且有一定的思想底蕴,通过精心选材,以富有个性的故事取得成功的。
第二,将影视杂志上看到的故事作为写作的内容。自己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事,单靠路听途说和只言片语的模糊印象,哪能写出有一定真实感和深度的文章?不辨菽麦的城里孩子怎么能写好乡村生活的辛酸和趣味,偏僻山区的`孩子哪能写出对时尚的真实感悟,生活富足的孩子怎能体会贫困地区孩子求学的艰辛?
第三,将少年时就写过的浅幼的生活内容再次搬上作文。写父爱母爱的文章,离不开下雨天妈妈送伞,深夜了爸爸背着去医院的情节。写老师的文章无非就是深夜了老师还在批作业。这些浅幼、陈旧的材料,给人味同嚼蜡的感觉,不能引起读者丝毫的阅读兴趣,阅卷老师也会感觉到你生活阅历太单调,思想太浅薄。
第四,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随意马虎,不符合人物的身份。如有学生在作文中写没有上过学的奶奶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面对困境,你能越挫越勇,你成熟了。”目不识丁的奶奶说出如此文绉绉的话,很显然失真了。
何永康教授说:“请高中作文教育回到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的大地,多写高中生自己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这是解决无好材料可写的最有效的途径,所以,要多选择那些耳闻目睹的真实可信的材料。当然,强调真实并不等于将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一成不变地搬入作文之中,对生活中真实的事件、细节、环境、人物特征可以进行合情合理地组合、改造,即艺术加工,使材料典型而不乏真实感。这样的材料才是一份精米,用精米煮出的饭才能散发着生活的香味。
二、刻画细节,以显真实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细节就是这个“微”。细节描写是指具体细腻地描写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或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或景物片段等。在记叙文写作中运用细节描写法,可以使记叙更细腻、生动、感人、深刻。一篇记叙文不能缺乏细节描写。“文似看山不喜平”。如果一篇文章只是平铺直叙地把情节写清楚,缺少细致的描绘,那么文章就如一杯白开水,平淡乏味。何永康教授说:“如果你的生活中只有‘青菜’、‘萝卜’,那么你一定要设法放一点‘生活的味精’——生动的、感人的细节描写,否则,一锅‘青菜萝卜汤’,谁喝了都乏味。”
细节是文章的生命和精髓,它用特写镜头把细微之处,如一句话语、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放大,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高晓声《陈焕生进城》这篇小说中的一段细节描写:
“陈奂生不由自主地立刻在被窝里缩成一团,他知道自己身上(特别是脚)不大干净,生怕弄脏了被子……随即悄悄起身,悄悄穿好了衣服,不敢弄出一点声音来,好像做了偷儿,被人发现就会抓住似的。他下了床,把鞋子拎在手里,光着脚跑出去;又眷顾着那两张大皮椅,走近去摸一摸,轻轻捺了捺,知道里边有弹簧,却不敢坐,怕压瘪了弹不饱。然后才真的悄悄开门,走出去了。”
这段文字通过一系列的传神的细节,生动地刻画出改革开放初期一个老实巴交,没有见过世面的农民,突然来到招待所的手足无措的情景,显得真实极了。
细节描写必须典型真实,不能随意瞎编或夸大,闭门造车凭空编造的细节势必破绽百出。真实的细节必须通过细心的观察来获取,它必须符合生活常理,只有这样才真实可信,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三、胸盈真意,抒发真情
法国哲学家、文学家狄德罗说:“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与生命:好文章应将真挚的感情融入字里行间的描写之中,靠那份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取悦、折服读者。真挚的感情来源于生活的真实。现实生活中,有时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甚至一个普通的但常常会被人忽视的瞬间,常常让人感觉到或沉重或激动的滋味。抓住它,叙述出前因后果,描绘出它令你情感起伏的具体细节,就有了真正发自肺腑的真情实感,让自己感动了,也一定能撼他人心魄,甚至让作品富有永久的生命力:考生不带着真情去写,如何能感染、震撼读者?
抒情讲究的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份自然,所以在润色文字时要把握好一个度,过犹不及,过分了了会显得不自然、矫情。理性的思考也很重要,它可增加文章的真情实感和拓展意蕴的厚度。生活就如一杯浓茶,要仔细品尝,才能体会到苦中带甜、醇中带香的滋味。感悟生活,贵在体验,也贵在思考。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只有进行了理性的思考,才能感悟得更深。记叙文也可以适当地有点议论,有点思考,让理性净化激情,让哲理铭记真情。如杨绛的《老王》文末:“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这段议论,可以看出作为一个有社会良知的高级知识分子的杨绛面对老王的死,顿然了悟:自己和老王的交往,显得不公平:自己对老王是用“钱”来回报,而老王对自己却是“心”的付出。这于她而言无疑是一种揪心的痛。“几年过去了”之后,杨绛剖析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知识分子精神的自省,又何尝不是一种精神品质的自我提升呢?由此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
综上所述,真实是记叙文的生命,只有源自生活的情真意切的记叙文才能人阅卷老师的法眼,赢得高分。
【记叙文作文】相关文章:
记叙文作文02-10
记叙文作文02-15
记叙文作文02-17
记叙文作文02-18
记叙文作文02-18
记叙文作文02-20
记叙文作文02-20
记叙文作文02-20
记叙文作文02-20
记叙文作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