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记叙文>记叙文作文

记叙文作文

时间:2025-02-17 08:17:53 记叙文 我要投稿

【热门】记叙文作文合集九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叙文作文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记叙文作文合集九篇

记叙文作文 篇1

  “今天我来做晚饭。”我突然兴致大发,平日里都是妈妈做,今天我抢着干这份活。

  “好,看小萝卜头能做出什么来。”爸妈笑着,欣然答应了。

  我不服气地哼了一声,穿上围裙,进厨房开始“闭门造车”,我安排的菜谱是“青椒炒蛋”“小米稀饭”,稀饭很快就准备好了,我开始剥青椒,握着柄和青椒身用力一击,青椒瓤就出来了,这时,妈妈进来对我说:“剥青椒时可别摸眼,尽量避免接触椒瓤。”我沉浸在自我创作的海洋里,大海的浪声巨大无比,我哪还听得清妈妈的叮咛?为了使我的菜更加完美,洗青椒时,我还特别用心地把瓤里残留的籽儿搓干净了。

  “剁剁剁”葱姜蒜切好了,“咵咵咵”鸡蛋打碎了,放油热锅,依次放入菜品,油盐酱醋在我的指挥下,把美味悄然渗进菜种,正炒得开心,不知怎的',手指却隐隐作痛,我想:应该是油烟的灼热吧。

  很快,我的劳动成果被端上了桌,可手指却如火在燃烧,猛烈的痛着,冲凉水,攥冰块儿通通没用,禁不住问妈妈:“洗完青椒后手会痛吗?”

  “当然啦,我不都叮嘱过你了吗。”

  “那你有痛过吗”

  “当然啦,做了这么多年饭了,哪还没痛过几次呢?这还不是特别辣的青椒呢。”

  听了这话,我想起妈妈无数次做的饭,买菜。择菜。洗菜,没一样做的不认真,从不因疲累而懈怠过;又想起她无数次剥青椒,忍着火燎般的疼痛也不提只字片语,我是一个多么粗心大意的女儿呢?

  这一天,我的心和手一样痛,这种痛无法用语言来比喻,因为爱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记叙文作文 篇2

  一、自然收束,总结全文

  记叙文在主体部分详尽叙述之后,结尾往往只需简单小结点题即可收束,而不必拖泥带水。如20xx年高考一四川考生作文《溯源》一文的结尾:“生命、哲理、爱,它们就好像三个最美好的点,彼此生死相依,永生风雨同舟。是它们,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美好的世界,五色斑斓的面。面上是一幅‘清明上河图’,而面下,则是我们的人生的每个阶段,以及每一个人生。”这个结尾,在前文关于生命、哲理和爱三个方面的叙述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加以小结,点明了题意,升华了主旨。

  二、富有感染力的抒情

  在结尾抒情,往往可以进一步打动或感染读者,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如20xx年高考一天津卷考生的作文《我生活的世界》一文的结尾:“通过我的亲人、朋友,我的世界才会有那么多的颜色,才会变得五彩缤纷。纯洁的白,热情的红,暖暖的黄,清澈的蓝……每一种颜色在我的小世界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小角落。

  ‘爱是什么颜色?’

  ‘爱没有固定的颜色,每一种颜色中都饱含亲人对你的爱。’”这个结尾,通过饱含深情的抒情语言,表达了一个盲人对色彩和爱的真实体验,感悟深,情感浓。

  三、引经据典,余味无穷

  记叙文的写作不像议论文的写作,在主体部分往往无法引经据典。但是却可以在结尾适当引用。这样,既可以展示自己的创作才华,也可以收到余音绕梁的表达效果。如20xx年高考一山东考生的作文《光明与阴影构成美丽的花》一文的结尾:“忽然想起张炜说的话:‘真正的作家天生应该是个水手。这使我们想到了写出《白鲸》的麦尔维尔,还有搏击在密西西比河上的马克·吐温,他们都有过水手生涯,一生都在生活的激流中搏斗。长长的流浪,无边的海洋或漫漫的大河,水声,涛涌,遇险与生还。’人生的美丽永远在光明与阴影中交融,难分难解。”这个结尾,作者引用张炜如诗的语言,既暗含了比较的因素,也巧妙而自然地点明了文章的主题,让读者久久回味。

  四、充满哲理,发人深思

  在文章的结尾,如果适当地立足主题,加几句充满哲理的语句,就会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如20xx年高考一辽宁考生的作文《幸福是过出来的,不是比出来的》一文的结尾:“俗话说得好,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如果把自己幸福的标准建立在与别人的比较上,你的`生活中只会充满缺憾和不满足。因为永远会有人比你好,当你和之前比较的人齐头并进了,就会不自觉地跟过得更好的人比,这是残忍的无底洞。智慧的女人,应该知道自己要什么,生活的标准和幸福的定义来自自身对人生的参悟,只要满足了自己的所需,就是快乐的,这样的幸福才是简单真实的。”这个结尾,作者用充满哲理的语言点明了题意,深化了主题。这样的结尾,既增加了文章的深度,又能够引起读者的深思。

  五、呼应开头,点明主题

  按照行文的规律,有始有终,首尾呼应往往符合一般读者的阅读习惯,也会给阅卷者感觉考生思维的缜密。如20xx年高考一江苏考生的作文《绿色生活》一文:(开头:此刻,在我所坐考场的窗外,正有几树青葱的绿叶,一团一团,茂盛盎然。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错落成或深绿或浅绿的绿湖,在微风下,荡起绿色的涟漪。)(结尾)“我期待着我所向往的绿色生活,那一天,所有的人都可以发自内心地对别人笑,世界,真正和平。窗外,绿叶摇晃,似乎在为我加油,鼓掌。”这个结尾,写到了窗外的绿叶,这与开头遥相呼应,体现作者谋篇布局的精巧。

  文无定法。古人早有“文贵变”之说,并有“一集之中篇篇变,一篇之中段段变,一段之中

  句变,神变、气变、音节变、字句变”的高标准。文章结尾千变万化,方法不一,各显其能,各尽其妙。宋朝沈义父《乐府指迷》中强调“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考生在写记叙文时,结尾必须要放开,要“长留余味”,要响亮,像唐朝白居易《金针诗格》中说“落句欲似高山放石,一去不回”。考生写文章时也要注意用“回顾之笔,兜裹全篇”,从而达到首尾一体。

记叙文作文 篇3

  今天,我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了朱自清的散文名篇之一《匆匆》这一篇文章。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将这篇文章读了许多遍,读完后,让我受益匪浅。

  这篇文章的开头就写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错,不管是燕子去了,杨柳枯了,还是桃花谢了,可它们还是会再来,再青,再开,而我们的时间确实一去不复返的,可为什么我们的时间会一去不复返呢?朱自清在文中写道:“是有人偷了它们罢,那是谁?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们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河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现在正好是春天,是一年之际中最美好的时光,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大好时光,不能在洗手的时候,时间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时间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时间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伸出手遮腕时,时间又从着腕的手边过去——我们应该和时间赛跑,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做一些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事。

  时间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它是不等人的,他是公平的,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得到的时间都是24小时,谁也别想多得到一分钟。只有珍惜时间的人,时间才会善待他,浪费时间的人,到头来将一事无成,什么也做不好。

  让我们大家都来和时间赛跑,珍惜眼前的一分一秒,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不要让时间从你的眼皮底下悄悄地溜走。只有学会和时间赛跑,珍惜一分一秒,你才会得到回报。让我们记住一句名言:“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句名言,是我们一生的伴侣。

记叙文作文 篇4

  天还不太亮,我们便到了千佛山的脚下。同学们满脸轻松,写满兴奋,都迫不及待的开始爬山。放眼四周,黎明将始,四周并不明亮,欢声笑语中伴着蝉鸣鸟叫,我们启程了。

  爬了一会,同学们的额头开始微微冒汗,能轻微的听到鼻子的喘气声。我开始注意到一旁的石栏,慢慢的向石栏靠近,手情不自禁地扶了过去,嘴里越来越干,这时想起书包里的水杯,拿起水杯,“咕咚咕咚”地喝了下去,此刻喝下去的水,滋润着我那颗干瘪的心。大家的脚步也放缓了,同学们的说话声也越来越小,因为每说一句,都会消耗体能。这时,听到老师说:“同学们,我们休息一下。”

  终于休息了,坐下,侧身看得身边的这颗枣树。粗壮的根须钻出来地表,粗糙的树干挺立着。大概在三分之一处,有了许多枝干,纵横杂乱。还有一根粗壮的枝干横漫到路边。翠绿的'叶子簇在一起,好像一个大凉棚。色如翡翠的枣和树叶,透过其只能看到星星点点的天。瞧,那树枝横斜在路上,上面数不胜数的果子,是在炫耀自己的果子之多?不,等到秋日到来,一定用它那酸甜的果子,慰劳山上的路人,在静静欣赏这棵树时,同学们的心渐渐平静下来,汗也慢慢消失了,疲劳也消除了,起身继续前行。

  大概又走了二十分钟,消去的疲劳有再一次的袭来。我的腿已经开始发抖。我突然有了一种想法:好累啊,不想爬了,好想回家。身边好多同学都大口喘着气,哗哗流着汗,很多同学嘴上说着不爬了,但还是扶着石栏慢慢的站了起来,这一个个艰难前行的身影,给了我一丝力量。

  又走了十分钟左右,随着楼梯越来越陡峭,疲劳加上害怕。身上背的的东西恨不得都扔掉,仿佛有千斤重。腿上似乎绑了沙袋。耳边传来刺耳的蝉鸣,似乎扯着嗓子在给我们加油,再加把劲,爬!

  终于到了山顶,凉风习习,风吹过我们的发梢,把我们的疲惫都吹走了。此时此刻向远处看,想到了杜甫的一句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高楼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同学们的脸上也露出来轻松的笑容。太阳突破重重雾霭,升了起来,济南,这个老城,在太阳的光辉中醒来。而我的心也随着初升的太阳被唤醒了。

记叙文作文 篇5

  童年象一首欢快的歌,回忆童年,一件件童年趣事让人捧腹,一个个童年伙伴让人怀念,我记忆最深的四个小伙伴就是我家的四条小金鱼。

  它们是在我9岁时妈妈给我买回来的,算一算,它们已经在我家生活了1年多了。

  它们刚来到我们家时,对我还很陌生,每次我给它们喂食时,只要一看到我的身影,它们就在鱼缸里慌乱的游来游去,当我撒下鱼食时,它们就游的.更快了,东躲西藏,肯本不敢吃,只有等我走开后,才偷偷吃一点。

  每次换水也是,只要我把手一伸进鱼缸,它们就像炸了锅一样,该跑的跑,该跳的跳,甚至,那条最大的鱼,都想来啊呜一口咬掉我的手!我对它们,一点办法都没有,每次都得请妈妈出马,我们母女俩一块,动用“武力”才能将它们“捉拿归案”。

  从那以后,我下定决心,要和小金鱼们培养感情。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先去鱼缸边和4个小家伙们打声招呼,然后再细心的给它们喂食、换水,看到它们慢慢不再那么怕我,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我的努力没有白费,现在的它们已经把我当做最好的朋友,只要一看见我,就惊喜地的竖起身子,一条条尾巴摆的像花一样,每次我撒下鱼食,们的小嘴就快速的一张一合,瞬间就会传来吧嗒吧嗒吃食的声音。

  现在换水也是,不用我打招呼,每次只要我把手伸进鱼缸里,它们就乖巧地靠扰过来,任凭我抚摸它们光溜溜的小身子。每当这时,我心中都会涌出一股股幸福的暧流,我望着小金鱼们,它们也开心的望着我,我感觉到一个人或动物,能这样全心全意的爱着你,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幸福。

  不经意间抬起头,鱼缸里的四个小家伙又在冲我摇头摆尾了,好象在说:“小主人,来陪我们玩吧。”谢谢你们,我最好的童年伙伴,是你们的陪伴让我的童年生活变得更加幸福快乐,也是你们教会了我用爱去关怀身边的每一个生物,你们的存在成为了我生命中最美好的童年经历。

记叙文作文 篇6

  春日的上午,课间时间,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捧着一大把包装精美的玫瑰花,来到我们这个简陋的农民工子女学校办公室。他径直走到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身旁说:“老师,送你花。”那位年轻的女老师,惊讶地抬起头,看着面前的小男孩,脸通地红了。她仿佛不敢相信似的问小男孩:“是送给我的吗?”小男孩童稚的声音有如温暖的阳光开放在沉寂的办公室:“是送给你的!”说这话时,小男孩一脸灿烂的笑。“为什么要送给老师花?”年轻的女老师有些莫名其妙,因为三八妇女节也早已过了呀。“不为什么,就是想送给你。”小男孩子仍一脸天真的笑容。

  办公室的'老师们都笑了起来。小男孩有些不好意思了,不明白老师们为什么会笑。

  一个女老师逗他:“那你为什么不送花给我呢?我也想要啊!”

  “可以呀”,小男孩认真地说,“我捡了好多呢?”说完小男孩“咚咚”地跑了出去。

  原来是捡的啊!我拿过那把花仔细观看,每朵花都用两层华丽的玻璃纸包裹着,透过玻璃纸,里面的绿叶有些微微泛黄。也许是花店过剩的,也许是情侣们丢弃的,但仍不失其鲜艳,多么美丽的花啊!

  果然,不一会儿小男孩又抱来一大捧鲜红的玫瑰花,他在每个老师的办公桌上放两朵。我们把它插在红墨水瓶里,顿时,办公桌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一丛丛玫瑰,高高地竖立着,给单调的办公室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每个老师的脸上都像花儿一样绽放,特别是女老师们几乎是争着抢着把小男孩剩余的花插到自己的“花瓶”里,快乐像春天的阳光在每个人心里洋溢……

  那些鲜红的玫瑰花在办公室里放了两个星期,大家都舍不得扔。那些日子我们办公室里的每个人都被快乐包围着。原来,有时候,美丽和快乐也能捡拾而来——只要你能像小男孩那样珍惜她,像老师们那样接受她。

记叙文作文 篇7

  暑假,我徜徉于书海,沐浴书香。埃·奥·卜劳恩的《父与子》令我爱不释手。这是一本漫画书,作者用幽默的笔调,勾勒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讲述着父与子之间的一个个故事。说是故事,其实都是些很不起眼的生活小事。看这本书时,我感受到了快乐,也感悟到了父与子之间浓浓的爱。

  书中有很多体现父爱子的故事。比如儿子想扔玩石子,可路边石子没了,看着儿子没玩尽兴,晚上,父亲用手推车运来了一大堆石子让儿子第二天去玩;再比如儿子被抢劫犯撞倒,父亲竟然不顾生命安危冲过去打了那个抢劫犯……这些都深深地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书中的父亲真是令人敬佩,他用自己的行动为自己的孩子撑起了一片天。

  记得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把我们环绕,这个人就是——父亲。”

  我的父亲也一样给了我许多的`爱,只是我没有好好感悟。因为父亲是个不善于表达的人,平时他很少用鲜亮的语言夸赞我,而更多的是不入耳的严厉的训斥。比起妈妈的温柔的鼓励,我认为妈妈更爱我,我感觉与爸爸总是有些距离。直到上学期发生的那件事,我转变了自己的看法。那次爸爸带我去图书馆,图书馆的门口的路面有许多小石子,爸爸的电瓶车在转弯的时候打滑了,加上原来速度比较快,电瓶车摔倒了,爸爸原本可以提前跳离车子的,但为了电瓶车上的我不受伤,他坚持坐在车上,想稳住车子,但结果他被狠狠地摔在地上,摔得一下子起不来,他的脸、手、脚都摔破了……而我却安然无恙。父亲看我没事,一声不吭地爬起来,送我到图书馆。我知道沉默的背后藏着一双深爱我的眼睛。我的父亲也像书中的父亲那样深深地爱着我。

  《父与子》这本书中让我深受启发的是《秘密制作圣诞礼物》这个小故事。它主要讲了圣诞节前几天,儿子趁晚上爸爸不在,偷偷做起了给爸爸的圣诞礼物。而爸爸趁儿子睡觉时,也偷偷做了儿子的圣诞礼物。等到圣诞节到了的时候,父亲给了儿子礼物,儿子也给了父亲礼物,他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节日。从这个故事中,我体会到了书中父亲和儿子之间发自内心的爱,这份真情流露是最珍贵的。看了书后,我也学着书中儿子的样子,在今年的感恩节前夕,课外偷偷学着用纸折了一个手镯和一枚戒指。我打算把手镯送给妈妈,戒指送给爸爸。感恩节那天,当我把礼物送出去的时候,妈妈激动地亲了我,说:“谢谢儿子,我的儿子长大了。”而爸爸严肃的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惊喜:“嗯,谢谢儿子!”看到爸爸妈妈开心的样子,我也很开心,心想:以后要多带给父母惊喜,多交流我与父母的真情。

  母爱温柔,父爱无边。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他不求回报;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以后的生活中,我会更用心地体会这份沉沉的爱。

记叙文作文 篇8

  人生短暂,只有学会了战胜困难,才算是学会了生存。人生有太多第一次,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第一次学走路,第一次学溜冰,第一次……。不管经历怎样的第一次,它都会使你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很小的时候我看到妈妈天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觉得很好玩,也很想试一试。在7岁的时候,我第一次学骑自行车。现在想起来,开始的时候真是困难重重,不过学会了后,我觉得还是很简单的。

  记得刚刚学骑自行车的'时候,妈妈帮助我扶着自行车的车尾,我就用力地踩,自行车就往前开了。前面几遍我对自行车控制得不好,身体不能很好地控制平衡,免不了要摔跤。 当时踏板一踩,车头就会往左或者往右倒,一不小心就摔个底朝天。我一边摸着摔疼的部位一边说:“好疼啊!原来自行车根本就不好学,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我妈妈教我教得累了,就叫爸爸来教我骑自行车。爸爸教了我一个秘诀,就是自行车往哪边倒就朝哪边开,身体的姿势要求自然。我就按爸爸说的去做,还真管用。我继续骑起来,蹬、跑、拐弯,我似乎找到了感觉。在爸爸的鼓励和帮助下,我慢慢地对自行车能够操纵自如了。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自行车,不管在人多的地方还人少的地方,路宽还是路窄,对我来说都是小菜一碟。

  经过许多的第一次,我明白:“只要努力去做,有恒心有毅力,一般事情都会成功。但如果不尝试做第一次,则会失去很多学习锻炼的机会,自己也不会得到提高。”

  所以,我们必需要从小就有坚强的毅力与不怕困难的精神,这样才可以长大之后更好地为祖国母亲效力。同学们,让我们尝试做更多的第一次吧!

记叙文作文 篇9

  三月的微信朋友圈,到处流传着几张关于黄金风铃木的图片。图中的花簇一片金黄,一朵朵花倒挂着像一个个风铃,很是招人喜爱。可显然几张图片根本满足不了我的欲望,我一边上网查着黄金风铃木的花期,一边筹划着周末出游亲自拥抱一场盛大的花事。

  科技日益进步,为人们认知自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轻点鼠标,便可查花木属性,打开电视,便可知雨雪阴晴。科技向人们传递着“足不出户知天下”的理念,却让奔走在快节奏生活中的劳碌众生以为凭此便可尽得自然。他们以为冰冷玻璃背后的几个符号、几张图片便是自然的全部,甚至有人妄想从中可收获古人常说的能润泽心灵的自然甘霖。殊不知,这种浅尝辄止、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只能让他们看到“黄花”就认为是油菜花,听到黄花梨木只会想到砍了赚一笔,见到木棉花只会捡回家煮一锅去湿汤。对自然只知皮毛,不曾深入体会,注定他们也无法获得自然的恩赐,所以他们的心灵依旧贫瘠与干涸。

  自然不是困在玻璃柜中失去生气的标本,它是鲜活的,立体的,有声有色、甚至有语言有情感的。而这些,必须走出去,投进自然的怀抱才能体会得到。你可以在电脑上搜索出很多关于“长江”的解释词条,却无法感受到亲临长江时的心境壮阔,也无法体会江水翻滚着诠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时间意义;你可以躲在石屎森林中打开电视看着一派田园风光,却无法感受到身临田园的心旷神怡,也无法收获山水煞费苦心安排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转黄鹂”的一刻明净安谧;你可以通过手机玩着虚拟的种菜游戏,却无法感受到亲手收割庄稼的'丰收喜悦,也无法真正领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真谛。

  感知自然,就如同做一道写景诗的鉴赏题。只知道答题术语还不够,还需要对诗歌意境正确且深入的领悟。答题术语的获得很简单,翻翻教科书就能掌握,这就像通过科技途径去认知自然。这种途径能帮助我们更好组织答案,却不能助我们拿到满分,它充其量只是“知”,并未做到“感”。必须要领悟到诗歌的意境才是抓住了诗歌的灵魂,这如同要真正理解自然就要对自然做一番深入的感悟。而要做到这一“感”字,必须走进自然,与自然共呼吸、同对话,让清澈的流水流进我们的血液,让芬芳的花香盈满我们的衣袖,让飘落的落叶漾开心湖的涟漪。只有把“感”与“知”结合起来,通过“感”促进“知”,通过“知”更好做到“感”,才能真正解读自然,才能使“自然”二字鲜活起来,才能使自然滋润我们心灵的同时发自内心地守护自然。这是感知自然的圆满答案,也是感知自然的最终归宿。

  我感激科技让我认识了美丽的黄金风铃木。通过微信把图片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知晓这份美丽。然后明年三月让我们相约去看黄金风铃木吧,徜徉在金黄的海洋中,跟随一个个“风铃”一同起舞。那时你会发现,你不是玻璃屏外的看客,而是其中曼妙的一朵。

【记叙文作文】相关文章:

记叙文的作文12-11

记叙文作文10-18

记叙文作文10-20

记叙文作文10-09

记叙文作文10-09

记叙文作文10-10

记叙文作文10-10

记叙文作文11-20

记叙文作文11-21

记叙文作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