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石壕吏改写成记叙文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实用]石壕吏记叙文15篇
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特别是作文中不可忽视的记叙文,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那么问题来了,记叙文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石壕吏记叙文,欢迎大家分享。
石壕吏记叙文1
夜的墨色悄悄渲染了天空,天边的一轮红日也照常落下,石壕吏村本应是炊烟袅袅的上空,现在却干净得像深潭的静水,毫无波澜。远处,隐隐传来一阵马蹄声,渐浓暮色中慢慢能瞧出一个人影了。他就是正赶往华州上任的杜甫。
逐渐放慢速度的杜甫,望着天边隐去的最后一点余辉,心想:天色已黑,路途还很遥远。这样风尘仆仆赶路,既累又不安全,倒不如歇一宿,明日再赶路也不迟。碰巧,前面有座村庄。杜甫飞身下马,趁着天上的一牙弯月挤出的一丝亮光,向石壕村村头的一户人家走去。
来到门前,杜甫轻叩木门。这时,低矮的木门“吱呀”一声,打开了,却仅仅露出一丝小缝。透过缝隙,杜甫看到一双惶恐不安的眼睛,眼底带着血丝,镶嵌在一张皱纹密布的面孔上。原来是一位老妇人。
老妇人莫名地颤抖一下,“吱”一声就要把门给关上。杜甫赶紧上前,行了一礼,柔声说道:“老人家,不要惊慌。我只是一位风尘中的赶路人,想在此歇上一晚,能求得一碗薄粥即可。”老妇人愣了一会,慢慢地打开门,引杜甫进门。杜甫赶忙道谢,然后栓马在一旁的树上,随老妇人进门。
夜深了,墨色更浓,没有一丝亮光,连原来的一牙弯月也被乌云遮蔽,四周一片黑暗,安静得很。这种黑暗而寂静的感觉压得人喘不过气。突然,伴随着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村头出现一片火光。
和衣而睡的老妇人,急忙一边起身,一边摇醒身边熟睡的白发老翁,用手指了指后院,老翁朝老妇人看了一眼,然后翻出窗户,快步走到后墙,翻越而去。木门外,几个差吏怒骂不停,使劲用刀柄捶打木门。老妇人踉踉跄跄地赶到门边,打开门。火把的亮光照耀着差吏凶狠残暴的脸和老妇人惊慌失措的苍老容颜。冲在前面的差吏,手握刀柄,凶狠地呵道:“国家战事紧急,你家男丁在哪?赶快叫出来,给我快点!”另一个手拿火把地胖差吏附和说:“如果你不听劝告,违抗指令,隐藏男丁,就不要怪我们不客气了。”
老妇人听到这里,泪如雨下,成串的泪水沿着黑瘦干瘪的脸颊流下,湿透了深褐色的衣襟。她悲痛地哭诉道:“苍天啊,我们一介贫民,如何敢违抗官府指令,任何时候,我们都是听候差遣的。我的三个儿子都早早去服役,参加把守邺城的战斗了。前面虽然收到一封家书,但却不是报平安的,是“亡命书”啊。我的两个……两个儿子,都已经死在战场上了,另外一个儿子还不知道会怎样。我的心悲痛欲绝,早已不知在哪里了。只能说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说到后面,老妇人已经悲伤得说不出话了,扶着门,支撑着摇摇欲坠的身体。
差役们听得不耐烦了,又重重敲了敲手中刀柄,说:“老家伙,不要再哭哭啼啼了,还有什么人,都给我叫出来,不然,我们进去搜了。”老妇人连忙松开扶着木门的手,连连向官差们作揖,哭着说:“官爷啊,我们家真的没什么男丁了,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小孙子。我的儿媳啊,因为孙子还没改嫁,但身上连一套完整的衣裙都没有,连出门都没办法了啊。”
老妇人说完这些,深深叹了几口气,有气无力地说:“我虽然年纪大,没什么力气,但请允许我连夜跟你们回去,赶快到河阳,有可能还可以为军队做做早饭,尽我最后一丝力气……”
已经接近子夜了,窗外的火光退却,说话的声音也渐渐消失了,但杜甫的耳畔好像还能听到低低的断断续续的呜咽声。
在断断续续的呜咽声中,天色忽然就亮了。杜甫急忙起身,准备告别,但打开房门看到的只是一位白发苍苍,双眼红肿不堪,低头不语的老翁。杜甫走上前去,握了握老翁的枯瘦的手,然后行礼告别,翻身上马,策马而去。
留下的只是渐渐隐在浓雾中的老翁瘦削僵硬的身影和木木睁着的双眼……
石壕吏记叙文2
傍晚,风呼啸着,我焦急地寻找着今晚歇脚的地方。前面出现了个村庄,村口旁边的石碑早已破烂不堪,但依稀能看得清写的是石壕村。我挨家挨户地敲着门。这是最后一户人家了。敲了好多下。“吱呀!”破烂的木门被打开了,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人。我说明来意后,老妇人将我迎进了屋并给我安排了张床,让我睡下,并叮嘱我,夜里无论听到什么响声,发生什么是,都莫要声张。我虽不明所以,却照做了。
半夜,我被狗叫声吵醒了。“快!你来搜这房子!”外边传来一个人的声音。“哐,哐,哐……”好像是那个人用脚踹着门。“把你家男人交出来!”有人吼道。“快跑。”还有一个极其微小的声音夹杂在其中。应该是老妇人在叫老翁逃跑吧!我从那破烂的窗户往外看时,我依稀看见老翁跑得跌跌撞撞,险些摔倒,好不容易翻过了后院那堵墙。老妇人看老翁翻过墙后,才战战兢兢地来到门边。才把锁放下,门就被踢开了。我披上上衣,想要去制止那些残暴的官吏。正要出去,突然想起老妇人的话。原来如此。罢!罢!我如今又能把那官吏如何?
我紧皱眉头听那官吏凶神恶煞地谩骂着老妇人,老妇人跪在地上,哭得满脸都是泪!看那官吏吼得多么凶狠啊!老妇人哭的多么凄惨啊!我无奈地摇摇头,这是为官该做的吗?唉!
叹息中,我听见老妇人向官吏求情道:“我的三个儿子都在邺城防守,小儿子让日捎信回来。告诉我另外两个儿子都死了,活着的日苟且偷生,死的人永远死了。”
看的出那官吏十分生气,怒吼道:“你的儿子死了关我什么事,快把你的男人交出来,老子好回去交差!”说罢,便要硬闯进来。老妇人忙抱住官吏的脚,哭泣道:“大人,我家真没有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所以孩子母亲才没有去应征。而且她进进出出都没有件像样的'衣裳。”她哽咽道:“老妇我虽年老体衰,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服役,我还能够替你们做饭。”“走,走就你事多,耽误老子时间。”官吏吼道。并推着老妇人的脊背离去了。
外面终究恢复了平静,大约一个时辰后,我从来看见老翁缓缓的走进了屋子。她们的儿媳告知老翁她婆婆被抓走了。顿时听见有人低声的哭泣。我彻夜无眠。第二天我只能同老翁告别了。这样的年头何时能了?
石壕吏记叙文3
安史之乱时期,有一个傍晚,杜甫正准备在石壕村借宿一宿,而这时他正巧碰上官吏黑夜来抓人,(杜甫借宿在一对老夫妇家),老妇人非常聪明,他让老翁先离开,老翁虽然舍不得,但是也迫于无奈,翻墙离开了!
这时官吏敲门敲的更响了,老妇人不得不把门打开了,“怎么这么磨蹭啊!!!”凶神恶煞般的官吏大吼道!“赶快把你家的男人交出来,官府要征兵了!”老妇道苦道:“官大老爷!我家有三个儿子,全去邺城防守了,一个儿子刚捎回书信,说另外两个儿子全部战死沙场了。”官吏又问道:“那你们家还有可以作战的男丁没?快交出来!”老妇人说:“没有了,只有一个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孙子,他的母亲才没有出来,但她出出进进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哟。”官吏也不管那麽多了,说道:“我不管那些事,反正你家必须有一个人去从军。”老妇人说道:“没办法了,只好请你们把我带去从军吧,赶快去河阳服役,还能给你们预备早饭。”
夜深了说话声音没有了,杜甫隐隐约约听到有人在啜泣,大概是老翁和他的儿媳了。到了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杜甫只能和老翁道别了(老妇人已经被抓去服役了)。杜甫在路上看到官吏们抓人的一幕幕,和战场满地的白骨,不禁心惊胆颤……
石壕吏记叙文4
时间:公元759年春,一天傍晚
地点:石壕村的一户农家
人物:吏甲、吏乙、老妇人、老头子、小孩、杜甫
(安史之乱爆发后,官府四处征兵。杜甫从洛阳回华州,途经石壕村,天色已晚,一位老人家热情地接待了他……整个村庄静悄悄的,隐隐地传来几声犬吠。萧瑟的秋风呼呼地吹着这些弱不禁风的茅屋,似乎要吞没整个房子……
吏甲、吏乙提着长剑和军棍,向茅屋奔来。)吏甲(举起右拳头用力地敲门)开门,快开门!人都死哪儿去了?
老妇人(脸色突变,惊慌起身)老头子!快,快从后院逃出去!
老头子(惊慌失措,拔腿向后院跑了两步又停下)那,那我走了啊!老婆子,你可要多加小心啊!
杜甫(平静地起身)老人家莫慌,我来应付。
老妇人(无奈地抬起头)不,还是我去吧!无论发生什么事,你都不要出来。
吏甲、吏乙(粗暴地用剑鞘和军棍敲打着门)快开门!快开门!再不开就踹门了!
老妇人(望着老头儿远去的`背影,颤巍巍地打开了门)请问二位官爷,这么晚了有何贵干?
吏甲(满脸怒气,一把抓住老妇人的衣领,扬了扬手中的长剑)少啰唆!快把家中的壮丁交出来!否则……哼!
老妇人(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滚落下来)官爷,我家是有三个儿子,可前几天,他们都被抓去服役了,大儿子刚捎信回来,说我二儿子和小儿子都已战死沙场……呜呜……呜呜……
吏乙(不以为然,一把推开老妇人)少废话!难道你家中没有别的男人了吗?叫他们都出来!
老妇人(边抹眼泪边哭诉)官爷,我家老头子听到儿子去世的消息后旧病复发,茶不思、饭不吃,他也离我而去了……呜呜……
小孩“哇哇……”
吏甲(揪起老妇人的衣领,把她推倒在地)好啊!你个死老太婆,好大的胆子,你不是说家中无人吗?那刚才是什么声音?
老妇人(跪在地上,抱着吏甲的腿)官爷,我家就剩一个小孙子了,可他还在吃奶啊!呜呜……
吏甲(凶神恶煞,怒视着老妇人)少来这套!要是每家都这样,那国家怎么打仗!你家无论如何也要去一个!你孙子在吃奶,那就是你还有儿媳,叫你儿媳跟我们走!
老妇人(双手护住大门,撕心裂肺地哭喊着)啊!官爷,万万不可啊!我的儿媳进进出出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怎么好意思让她出来……儿媳走了,我的小孙子可怎么活啊!
吏乙(踢开老妇人,恶狠狠地吼着)走,进去抓人!
老妇人(跪着,磕头哀求道)官爷,若……若实在不行,那……就让我去吧!虽然我年老力衰,但我还可以为将士们做饭。官爷,求求你们了……
吏甲、吏乙(交头接耳了一阵,轻蔑地瞥了老妇人一眼)那走吧!快点!
(天亮了,落叶纷飞,那间破屋里传出阵阵哭泣声,杜甫告别刚逃回来的老人家,继续赶路。停在树上的乌鸦也凄厉地叫着……)
石壕吏记叙文5
这一天杜甫不幸被贬职,前往河阳。路途中,天色渐晚,无奈之下,只好投宿在石壕村的一户人家。
这时,月亮已经来到了天空的正上方。杜甫也已经准备入睡了。突然,村内鸡飞狗叫,火光冲天,把沉入梦境中杜甫给惊醒了,隐隐约约,他听到这样一段对话:
“老头子,看这行情一定是又来捉人充兵了,你出去暂且避避风吧!”
“好的,你千万要保护好自己和我可爱的孙子,多保重!”
“没问题,这些都交给我吧,剩下的我处理,你快走!”
随后,那位老翁小心翼翼地翻墙逃走了。忽然,一阵捶门声与唾骂声随之响起,无奈之下,妇人只好开门,“迎接”官爷。只听到那位士兵骂道:“给我听好了,把家里男的给我交出来,违例者斩!”
老妇人哭着说道:“官爷,我家原本有三个儿子,不久前被你们抓去邺城守卫边疆。如今大儿子回信道,其他儿子已战死沙场,只剩他一个人身处异乡,而我们家老头子就是因为看到了回信,气一上来没,有挺住,也走了!”
这时,屋里的小婴儿,听到外面吵闹的.声音,哭闹起来。“哎?你个臭老婆子,怎么还有声音?快说,难不成你想做第一个死的?”“哎呀,官爷您是有所不知呀,屋里是儿媳妇在帮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喂奶!”
“如若实在不行,您若不嫌弃我,虽然老了,可以跟你走,好歹还可以给你们做饭。”
月亮渐渐下沉,村子也静下来了。杜甫再次上路时只剩老翁与他告别了。
石壕吏记叙文6
在公元758年的一天,已经四十八岁的杜甫,由左拾遗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他离开洛阳,石壕,夜宿晓行,风尘仆仆,赶往华州任所。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题记
一天晚上杜甫来到了一位老翁家借宿,这时突然响起了沉重的脚步声——有两位官吏为“安史之乱”来抓壮丁。听到这步声,不得了了,老翁急忙翻墙逃走,并派老妇出门“迎接”官吏的到来!
官吏大声傲慢无礼的呵斥!老妇低声诉说着他的'苦衷!
老妇上前走了几一步,对官吏说:“您们已经从我家抓走三个壮丁去防御敌人了,而且刚刚有一个儿子捎了一封家书,家书中说道“有两个儿子已经战死了,不能再抓了,请您高抬贵手放过我们家吧!”我每天以泪洗面,苟且活着,但是我那两个儿子却永远也回不来了。这时,两个官吏听到了房间里有啼哭声,便呵斥道:“这不是有人么!快交人出来”老妇急忙回答:“家里已经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小孙子呀。我们家很穷很穷,连一件没有补丁的衣服都没有,请您高抬贵手放过我们家吧!”可恶的官吏可不会这么善罢甘休,官吏变本加厉的捉弄老妇……这时老妇又说:“我虽然没有力气,不能去打仗,但是我可以为士兵准备早餐。所以,两位官吏爷,请您把我带走吧!”官吏一听这话,连忙把老妇带走了……
过了一会,老翁回来了,杜甫给他讲了事情的经过后,老翁嚎啕大哭……
第二天杜甫走了,他只向老翁一个人告了别……
石壕吏记叙文7
傍晚时分,我投宿到石壕吏村一户老妇人家。家里虽然很简陋,但却很干净,屋顶和墙壁早已裂开了缝。床上睡着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老妇人为我端来了一碗清水,叫我慢慢喝,不要呛住了,虽然,只是一句很普通的话,却让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父亲早已年迈,但在这个时候,做儿子的,虽然不在她身边想到这,我不禁伤感落泪。
老妇人坐在我身边,向我诉说自己一家人以前虽然穷,但一家人都平平安安,什么难关都闯过了,可现在,现在话没说完,老妇人便哭起来了。岁月的艰辛,早已在她面上留下道道痕迹,头上布满了银发,抬头纹和眼角纹都很重,她那两道淡淡的眉毛下面,一双眼睛里布满了血丝,一双长满了硬邦邦的手上早已干燥的裂在了道道干沟,衣服早已褪了色,打了许多补丁。这时,从里面走出来一位老头儿,想毕就是这位老妇人的丈夫了。
夜晚,屋外传来阵阵叫喊声你家剩几口人,这与我们无关,反正,这男的我们是带走的了。识趣的就赶紧放手,否则--!接着是一群小孩和老人,妇女的`哭泣声、叫喊声。老妇人和老头儿听到这一动静,都显得很紧张,两位老人相互对望了一眼,接着,老头儿便爬墙逃走。老妇人坐在椅子上,想起自己镇静下来,却怎么也不能冷静下来,茶杯在她手中抖动着,水流了出来,老妇人站起来想去拿布来擦掉流出来的水,却差点摔了一跤。老妇人坐回到椅子上,两手紧紧的握在一起,放在胸前,像是在祈祷,寂静的小屋传来了敲门声,老妇人像触了电似的,把头抬了起来,转向门口的地方。喃喃地说:来了,来了,又来了,差役又来抓人了。又传来敲门声:开门!开门!老妇人扶着拐杖踉踉跄跄的去开门。 怎么这么久才开门,想累死爷们呀?!不、不,小的不敢,不敢。只是,只是,身体不太舒服,走路不快;望着这两位大爷多多原谅。差役噪叫的声音多么凶横!老妇人哭哭啼啼的声音又多么叫人伤心。
(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有)三个儿子都去防守邺城了。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最近刚刚战死。(像我们这样)活下来的人都只是苟且偷生,死掉的人就永远没有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孙子在,她的母亲没有离去,但她出入都没有完整的衣服。(我)老妇人尽管年老力衰,但也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然后)赶快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赶得上)准备早饭。 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似乎听到有人低声在哭。(诗人)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了。那老妇人已经被那差役抓去了服役。
石壕吏记叙文8
夕阳西下,火红的霞光透过稀薄的云层灼烧着干旱的土地。
我独自行走在这条扭曲蜿蜒的小路上。路旁是一大片一大片龟裂的荒芜田地。废弃的农具被胡乱地堆放在田间,一阵裹挟着傍晚沉闷空气的风刮过,卷起一层浮土。我一步又一步机械地走着,心却又飘飘摇摇,想到别处去了。
邺郡一战,近在咫尺的胜利仿若黄粱一梦。梦醒时分,我大唐朝的军队兵败如山倒,无数战士喋血沙场。郭子仪大将等人,退守河阳,却开始四处抽丁。百姓不得安生,处处在上演着生离死别。
驻足,遥望王都,血红的江山风雨飘摇。苦苦寻找欲知苦难源头,也仅终得一声叹息罢。
在小路的尽头,一株枯木浅浅地挨着一块风蚀的石碑,其上凿刻着三个大字——石壕村。夕阳下沉着,似一只挥着鞭子的手,驱赶着行人的脚步。
我想,这就是我今晚的住处了。
这一方小小的村落拥挤着低矮的土房,不高的石制院墙分割出一条条瘦小的土路。围墙内探出细瘦干枯的树枝,如同从地府中探出手来的索命冤魂,在无声地呐喊着。我攥紧了隐藏在宽大衣袖下的手,强忍着心里近乎喷薄而出的怒意,却也在心里平添了一丝悲凉。这样的废土似的村落,我自洛阳一路走来,却是见得多了。
我借住在一栋矮小破旧的土房里,一位身形佝偻的老妇颤巍巍地拉开了门。尘土如瀑布般倾泻而下,遮掩了老妇的脸。待到灰尘散去,我才对上了那一双眼睛——那是怎样的一双眼睛啊!深陷在皱巴巴的眼眶里,血红的眼白如刚哭过般含着浑浊的泪。恐惧、悲痛、无奈和绝望满占着那本应充斥着幸福的瞳孔。在听明来意后,老妇才慢吞吞将我让进屋。
乌鸦在屋外的树杈上嘶哑地叫着,今晚必定是个不眠夜。
夜幕降临,这小小的村落被死一般的寂静笼罩着,令人窒息。如同一块不曾清洗过的帆布,蒙在每个人的心上。破烂的糊窗纸外传来了一阵由远及近的马蹄声,咚,咚……那位自我来时起便一声不吭的老翁如同被火烫了一下,“唰”地站起,轻轻地挪到后门,接着,如风一般地冲了出去,越过低矮的院墙消失在了远处的高草丛中。老妇扶着炕沿费力地弓着佝偻的身躯从炕上站起,颤抖着双手走向门口。一直嘚嘚不停的马蹄声最终停在了小屋的'门口。我的心不由得紧紧缩起,冷汗冒了一身。
官靴击在泥地上发出沉闷的声响,锁链甲互相撞击却似死神催命的铃声。伴随着一阵尘土飞扬,小屋的门被军官踹落在地,而老妇却代替了门,死死地挡在了门框上。一旁安睡在母亲怀里的婴儿开始啼哭,声音尖利刺耳。一张小脸憋得紫红,枯瘦的小手紧紧地攥着母亲的衣袖。而他那衣不蔽体的母亲,却死死地将他的脑袋摁在自己怀里,紧紧地抱着他,生怕被人抢了去。
门前传来重物落地的“扑通”声,伴随着官兵恼羞成怒的咒骂声和老妇近乎绝望的抽泣声,老妇低低的恳求声传入我的耳朵:二子当死,一子充兵,家中唯余儿媳和孙子,可怜可怜她一家,只求以她自己代替家人。我的心一抽一抽地痛,一腔悲情夹杂着怒火全留在了肚里。
天将微明,粉红的朝霞洒在空荡的院落里。院中景色未变,反观屋内却已是另一番光景。归来的老翁一言不发地盯着地面,抱婴的母亲肩膀一抽一抽地,似是在压抑着自己的悲恸。
我走出小屋,仰头望向这一望无际的阴暗天空,狠狠地挥出一拳,耳边又回响起那被镌刻在心灵深处的哀嚎,那些声音或年轻,或苍老,却都满含着战乱时代底层人民的血与泪。
曾经辉煌的王朝已是末日残阳,即使终抵不过陨落,那火一般的余晖,灼烧的却是天下无辜的百姓苍生。
奈何!奈何?
石壕吏记叙文9
又是一个深秋的晚上,我借宿在石壕村一户人家。家里虽然很简陋,但很干净,屋顶和墙壁早已裂开了缝。床上睡着一个脸色焦黄,啼哭不止的婴儿,老妇人为我端来了一碗清水,让我慢慢喝,老妇人坐在我身边,向我诉说自己一家人以前虽然穷,但一家人都平平安安,什么难关都闯过了,可现在,现在……老妇人用衣袖擦拭着眼泪。岁月的艰辛,早已在她面上留下道道痕迹,头顶充满了银发,额头的皱纹和和眼角的皱纹都很重,她那两道淡淡的眉毛下面,一双眼睛充满了血丝,一双长满了老茧的手上早已干燥的裂开了道道血口,衣服早已褪了色,打了许多补丁。这时,从里面走出来一位老头儿,想毕就是这位老妇人的丈夫了。
我赶了一天的路有些疲劳,便早早的睡下了。
半夜时分,一阵杂乱的脚步声,把我从模模糊糊的睡梦中惊醒。这么晚了,会是什么人呢?一会儿,就听到咚咚咚的砸门声,还传出来粗暴的吼声:“快开门,快开门!官老爷来了。”不用说,又是官吏来着人服兵役的。这时只听老妇人小声说:“你快走,从后边墙上跳过去。”老头紧张的说:“你可要小心啊,照顾好自己!”便慌忙的从后墙逃走。
老妇人去开了门,同时传来官吏粗暴的吼声:“你家男人呢?快叫出来。”老妇人哭诉道:“我三个儿子都被征去防守邺城了。前两天,小儿子捎信回来说,他的两个哥哥刚刚战死,他也是苟且活着,而他的两个哥哥就永远完结了。说不定哪一天他也……”老妇人的'哭诉令人心碎。官吏吏打断老妇人的话:“那你丈夫呢?他去哪了?”我的丈夫……他…早已不在人世了。
“那你家里还有什么人?”“现在家里再也没有一个人。”话还没说完,婴儿“哇哇”的哭声响了起来。官吏抓到了把柄,喝斥道:“老东西,竟敢撒谎!家里还有什么人,如实招来!”老妇人不得已,这才说:“家里确实没有什么人了,只有个吃奶的小孙孙,还有我的儿媳妇,也就是他的母亲因为有了这个小孙子,我儿媳妇才没有离去。但她出入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我尽管年老力衰,但是哀求你们让我跟你们去,赶紧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预备早饭。
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有人在低声哭泣。我天亮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头儿离别了。那老妇人已经被那差役抓去服役。
石壕吏记叙文10
在唐代安史之乱中的一天早晨,东方刚露出鱼肚白,晨雾笼罩着整个大地,四周茫茫,石壕村死一样的沉寂。这时,杜甫就要启程赶路了,他紧紧握着外逃一夜刚刚跑回来老汉的双手,黯然告别。他走啊走,一路上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景象,使他想起昨晚的情形……
当夜幕降临后,匆匆赶路的杜甫,投宿到一个百姓家。深夜,杜甫刚刚安歇,就被一阵敲门声惊醒了,接着就是粗暴的叫喊声。老汉一听是抓壮丁的,便翻墙逃跑了,老婆婆去开门。
“男人呢,快交出来!”差使喊着,他怒目横眉,在火把的'照耀下,恰似一群魔鬼。老婆婆哭诉道:“我的三个儿子都到邺城防守去了,前两天,大儿子捎信回来说,他的两个弟弟已经战死沙场了,死的人长眠在地下,生的人还能活几天呢?”听到这里,差吏暴跳如雷地吼着“家里还有谁?”老婆婆痛哭道:“家里再没有男人了,只有个吃奶的孙子,就因为他太小,他母亲才没改嫁。但她连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怎么好出来见人呢?”“那也不行!”说着,差吏就要进屋捉人,。老婆婆央求道:“求求你呀,留下她吧,你们实在要人,我随你们去好了,我虽年老体衰,可是连夜赶到南阳,还可以做早饭呢?”“那就快走!”差吏恶狠狠地喝道……
夜更深了,大地又是死一样的沉寂,只隐隐约约地听到断断续续的啜泣声……
杜甫深思着,他向前走去……
石壕吏记叙文11
傍晚,我到了一家小屋中,我进了五指间房屋,虽然有些破旧,但除了墙壁和天花板里面还是十分干净的。
老妇人拿出了一些东西,放在了桌子上说道:“年轻人呀,你这是要去哪呀?来给你一点东西吃,千万别嫌弃,这是我们家最好的东西了。”我一看最好的东西竟然是一个红薯,我一会儿抬头看看老妇人,一会儿看看红薯,心里有一股说不出的心酸。
我望着老妇人,说:“我要去一个县中做一个很小的官。哦,对了,我很感谢您给我吃的。”“不谢不谢!我没能招待好你,我才不对呢。”老妇人强挤出一点儿笑容说。我端详着老妇人,她脸上有一些皱纹,眼中有一丝些红血丝,还噙着一些泪水。嘴唇干裂了,衣服也是破破烂烂的。
夜深人静了,我在隔壁躺下了,突然听到了一声犬吠声,霎时间,全村的狗都叫了起来,我抬头向天空望去,不知何时来了一些愁云,让天空更加灰暗了。这时外面传来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哀求声,咆哮声,犬吠声……宁静的村子瞬间喧闹起来了。
隔壁老妇人着急的对老翁说:“老头子!官吏们又来捉人了!你赶快躲躲吧!”老翁急忙说道:“不行呀,我走了你怎么办呀?”老妇人急切的说道:“我没事,他们只抓男的,你还是赶快走。”“好吧,你自己保重。”说着,老翁翻过墙逃走了。
老翁刚走,就听见“哐,哐,哐”几声。老夫要忙喊道:“来喽!来喽!”老妇人还没到,门就被“咣当”一声踹开了。
官吏喊道:“征人,每家出一个。”老妇人战战兢兢的走了过来,对官吏说:“我家没有人了,我有三个孩子都已经被抓走了……”“你们家就没有人了吗?”官吏叫道:“我那三个孩子呀,一个写了书信回来,另外两个呀。呜呜呜……都……战死在了沙场上了……”
只见官吏愣了一下,又看见老妇人哭哭啼啼,欲言又止的样子,说:“还有什么话要说?”“我呀,真是一天不如一天了,我能活一天是一天呀!可怜我死去的孩子,我再也见不到他们了!”
突然,一声婴儿的啼叫声响遍了整个屋子,官吏们警觉的说:“还有其他人吗?”“你也听到了,他只是一个婴儿啊!”“没人喂养他吗?把他的'母亲交给我!”“我那儿媳妇非常可怜了,他的儿子刚生下来就没了父亲,这倒好,现在也没了妈,这娃儿该怎么活儿?媳妇已经完好的衣服都没有,怎么能够敢见你呢?”老妇人伤心的说。
“君命不可违抗!”官兵咬着牙说,“好吧,那我就随你们去吧,我呀,虽然老了,但还可以为你们做做饭!”老妇人叹息道。
凌晨了,官吏们走了,村子里安静了下来,可我还是睡不着,我好像还能听见夜里的哭泣声。
天亮了,我早早醒来准备赶路,可是我只能与那泣不成声的老翁告别了。
石壕吏记叙文12
夜幕降临,车马劳累一天的诗人,投宿至石壕村的老妇人家。家中墙断屋裂,屋中却依然干净整洁。
老妇人衣衫破旧,银发满头,眼里还布满血丝,手上的老茧,岁月无情地在她身上留下了许多伤痕。虽然自身贫困,却给杜甫最好的食物——红薯,有气无力地对杜甫说:“官爷,您先吃点垫垫肚子吧,我们这也没啥好吃的能款待您。”“行,没事。”
天空阴沉沉的,不时飘来几朵愁云。村边的狗传来阵阵的犬叫声,嘈杂的声音打破了小村的宁静。诗人从梦境中惊醒过来,官吏那凶恶的喊叫声响遍全村。
老妇人与老翁在墙角说话:“老头子,你快走吧,他们要来抓人啦。”“老伴,我走了之后你可怎么办呀?”“没事,他们不会抓我的,快点!”老翁怀着念念不舍的心情,翻墙而走。
这时,凶恶的官吏们也找到老妇人家了。“咚咚咚,有没有人啊,快点出来,要不我们就杀光你们全家!”老妇人看着老翁远去,这才整理整理破旧的衣衫,快步走向门去。
“咣!”门被踹开了,官吏指着老妇人怒喊道:“你能不能快点啊?把快把你家男的`叫出来,否则我们就要进屋搜了。”老妇人呜咽着说:“官爷,我的三个孩子都送去驻守边疆了。前几天一个孩子给……给我……我捎信,两个孩子都……都……都死了。呜……呜……”官吏似乎心灵有所触动,温和了一点对老妇人说:“我们也没有办法呀!军令如山,唉!”“死去的人不能复生啊!我……我活一天就算一天吧!”“那你们家老头子呢?他也行!”“官爷,您有所不知,我家老头子因听闻两个孩子都去世了,前两天就走了,我怎么这么命苦呢?”
屋里那嗷嗷待哺的婴儿似乎受了惊吓,便嚎啕大哭起来。关丽又变得凶恶起来,恶狠狠地盯着老妇人喊道:“你不说没人的吗?怎么会有婴儿的叫声呢?”“官爷啊!您有所不知,我这刚出生的孙子正在喝奶呢,我这儿媳妇因为没有完整的衣服,所以才没来见您。”“噢!那你把你的儿媳妇交出来,让她跟我们走。”“不行啊,他一走我这孙子就得死这一下子就是两条人命啊,要不您带我走吧!我虽然老了,但还可以给你们做饭。”“行!”
夜深人静了,老妇人被带走了。离别的伤痛化作哭声渐行渐远。儿媳那低沉压抑的哭声石壕村的上空回荡。
第二天,诗人收拾好行李只与老翁告别。
石壕吏记叙文13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寒冷的北风似乎要把整个人吞没掉。
这是战乱的岁月。暮色笼罩着一个边远僻静的村落——石壕村。诗人杜甫从洛阳向华州赶路。这一天,天色已经昏暗,诗人错过了旅店,只好投宿在石壕村。
房东是一对年迈的老人,还有他们的寡媳和尚未断奶的小孙子。他们衣着破旧,面黄肌瘦。
一天的劳累奔波,诗人和衣而卧,很快就进入了梦乡。约莫二更时分,一阵犬吠,村中突然纷乱起来,粗暴的叫喊声、急促的打门声……越来越近了。诗人被惊醒了,借着惨淡的月光向外窥看,原来差吏又来抓壮丁了。房东一家吓得心惊胆战。老翁慌忙披上一件破褂,匆匆爬过屋后的一堵断墙,向村外逃去。老妇人战战兢兢,颤抖着去开门。
“砰——”的一声,门还没有开,就被差吏一脚踹开,只听道差吏粗野地吼道:“你家男人呢?你家还要再征派一个男子去当兵。把人交出来!”老妇人苦苦哀求道:“长官,我家有三个儿子都去戍守邺城了。最近一个儿子写了封信回来说,两个兄弟都战死了。哎,我担心他的幸免也难保全啊!官爷,可怜可怜我这个老婆子吧……屋里实在没有人了!”
“哇——”孩子的啼哭声突然响起来了。
“你还说没人!这孩子哪儿来的'!他的父母呢?你敢欺骗官府!”差吏吆喝着,挥动皮鞭往里闯。
老妇人眼看哀求无用,哽咽着说:“我的媳妇失去了丈夫,带着还在吃奶的孩子艰难度日,连一件穿得出去的衣服也没有了。孤儿寡母,可怎么过啊?你们实在要人,就把我这个老婆子拉去顶差吧,我随你们去,也许还来得及赶到军队烧早饭。”
差吏们骂骂咧咧地把老妇人带出了院子。在惨淡的月光下,老妇人回头望望自己破旧的茅屋,掩面而去。孩子的啼哭声一阵阵传来,令人肝肠寸断。
夜深了,窗外万籁俱寂,说话的声音没有了,似乎听到有人低声在哭,这哭声在旷野上飘荡……
诗人一夜无眠,他的耳边仿佛仍然回响着老妇人凄惨的哭诉声。天蒙蒙亮,诗人收拾好衣服和悄然回家的老翁告别。面对这令人心碎的现实,诗人还能用什么样的话语安慰这痛苦万分的老人,只能长叹一声,放了几两碎银在老人的身边,然后离开。他的身影慢慢消失在萧索的村路上。
石壕吏记叙文14
傍晚,我孤身一人来到石壕村,为躲避官兵的追捕,一路风尘为伴,四处逃窜,心中甚是担忧妻儿过得如何。
我十分的饥饿,走路跌跌绊绊。看到一户人家夜已经深了,便想寻处住所。我轻轻敲了敲门,一位老夫人指拿着一只蜡烛前来开门。
他见我已疲惫不堪,便立即把我请进屋里,端来一个红薯说:“请您不要嫌弃,这已经是我们最好的粮食了!”我十分感激的说道:“当然不嫌弃,很感谢你的红薯。”
我立即吃了起来,看见她和她的老伴生活十分艰苦。老妇人脸色蜡黄满脸的皱纹,头发已经白了,衣服上都是补丁,眼角还清晰可见的泪痕,眼中布满了红血丝,行动都很困难,他的老伴脸色苍白,说话都没了力气。屋中更是破烂不堪,墙上都是裂缝,屋内空间十分狭小,窗户也是给人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夫妻二人睡在薄薄的布单上,盖的被子也是很薄,两人冻的瑟瑟发抖。
远处闪烁着火光,军队浩浩荡荡的向这边走来。门外都是犬吠,他们又来抓壮丁了!外面吵闹不断,才叫声哭啼声,他们打破了之前的宁静。夫妻两人立刻立刻起身,紧张地把我藏在了草堆里。
只听老妇人对老伴说:“老头子,你快跑呀,再不走就来不及了,你的身子这么弱,到战场上能熬多久?”老伴担心地说:“不行,要走咱们一起走,我这么能丢下你一个人?”“没事的,他们只抓男的,不抓女的你就放心吧”老妇人说道。老伴只好费力的爬出窗外。
“咣!”只听门一下子就被一脚踹开,老妇人一脸惊恐的回过头来。他们大声喊着:“赶紧把所有的男丁给我交出来!”老夫人听到脸上又多了几分忧愁。
她含泪说:“我家的`三个儿子都被抓到了前线去打仗,大儿子还捎信回来了,二儿子和三儿子战死沙场,现在家中只剩下我刚出生的孙子还有我那可怜的儿媳妇。如果你连他们都要带走,我就真的无依无靠了。”说说老夫人的眼泪,一个接一个的落下,官兵们似乎被感动了,但仍然铁着心说:“我们自身难保,这是我们的任务,我饶了你,那谁来找我们,我不管,你们必须要出一个人!”老妇人说:“如果你们不嫌弃我跟你们走吧,还能给前线的战士们做做早餐。”官兵们同意了。军吏们抓走了老妇人了。
官兵们走后,我与老妇人的老伴告了别。他一脸的悲伤,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石壕吏记叙文15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寒冷的北风似乎要把整个人吞没掉。 我无精打采地骑在我那匹瘦马上,经过了一天的颠簸,终于到石壕村了。我想:今天就在这里住下吧。
我最终在一户人家的门口轻轻地敲了敲门,只听见门里出现了一阵骚乱,忽然,有一个老头翻过了墙,向南跑去。过了一会儿,一个老妇人才慢吞吞地打开了门。我向她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她把刚刚逃走的老头叫了回来,并热情的招待了我。 进了她家的大门,我忽然发现我的选择是错误的,因为这家不是一般的穷,用来招待客人的不过是一些几乎没有多少米的稀饭,何况他们平时还舍不得吃这些简单的东西。
他们告诉我,自从唐军的进攻失败以来,这里的许多人都拿起武器,走上了战场。她不希望自己的老头去上战场,因为他年岁已高,怕是有去无回了。
夜晚,一阵嘈杂声惊醒了熟睡中的我,我躺在床上,清晰地听着门外局势地发展。 开始,有一名成年男子的粗暴地喊声:皇上有征兵令,每家出壮丁一名。老头一听立刻逃走了。接着就是一阵敲门声,快,把你们家的男人交出来。
由于我急切地想知道事态地发展,于是透过窗户看门口的动静。
老妇人慌忙地去开门,还没有等她把门打开,就有人一脚把门给踹开了。原来是两名当地的差役。其中一人手拿一把大弯刀,另一人手持一根三尺木棍,个个都是凶神恶煞的样子,像是从地狱来的使者。
快,把你们家里的男人通通交出来。其中一名差役说道。
我有三个儿子,都去镇守邺城了,一个儿子刚刚来信说自己的两个兄弟都战死了。哎!老妇人叹着气,刚想继续说下去,被其中一名差役推倒在地。 少啰嗦,快把男人交出来,一个差役抽出了手里的`弯刀,你这是违抗皇命,是要杀头问罪的。
老妇人慢慢地站起来,说:我的家中已经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一个还在吃奶的孙子,难道你们也要把他抓走吗?因为有这个孙子在,他的母亲才没有离开我们。 你无法使我们相信,我们要进去检查一下,以证实你们家没有男人了。两名差役对待这件事情是十分严肃的,他们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
我们都是穷苦的人家,孩子的母亲都不敢出门,因为家里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怕到时候会让老爷见笑。老妇人的语气变得很无奈。
不行,我们是一定要进去查看的,这是我们的职责。说完,两名差役推开老妇人,想要强行闯入房间。
老妇人无奈地说:这样吧,我虽然年近七旬,但我不觉得自己很衰老,我可以和你们走,尽快到河阳去服役,以表达我的爱国之心,如果来得及,还可以为士兵准备早饭呢!
两名差役发出了奸笑:那好吧,你们家已经没有男人了,但是你替代你们家的男人去从军,实在是精神可嘉,你迟早是会得到战功的!
看到这里,我十分想出去把老妇人拉回来,但是她的儿媳妇拉住了我,示意我现在不要出去。我就这样忍着,眼睁睁地看着老妇人就这样离开了。
那两名差役依旧在挨家挨户地寻找壮丁,直到后半夜,外面的嘈杂声渐渐停止了。但我好象听到了一阵哽咽声,大概是老头回来了吧!
我无法抑制住自己的激动,打开房门,一阵北风吹来,这时我才发现,门口已经有了很厚的积雪,大雪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下的。我走出房门,月亮似乎是孤单地悬挂在天空中,满天的星星不知到哪里去避难了。
天空渐渐亮了,雄鸡站在山上鸣叫,鸡啼声中处处充满了悲伤。我再次骑上我的瘦马,和老头告别,我看出他一夜未眠,眼睛是红肿的。不知是雪花飘进了我的眼睛还是我也感到了悲伤,我的泪水也情不自禁地往外流。我永远记得那一天,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