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应用文>开题报告>化学工程开题报告

化学工程开题报告

时间:2024-11-12 07:01:15 开题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化学工程开题报告

  在现在社会,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化学工程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学工程开题报告

化学工程开题报告1

  摘要:针对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研究和实践,建立了基于化学工程视角的“2121”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即,建设校内和校外“两支”师资队伍、构建“一个”突出实践性与应用性特点的培养方案、打造校内实验平台和校外实践基地“两个”培养平台、建立“一个”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企业实际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

  关键词:化学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

  起步于1991年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至今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输送了大量人才。为了更好地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优化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完善其培养体系,推动硕士研究生教育从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变,20xx年全日制工程硕士开始招生。正是由于全日制工程硕士与在职工程硕士在培养方式、招生等方面有所区别、存在差异,因此,过去对在职工程硕士的培养经验不能完全照搬到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上来,这就要求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但如何创新以及如何真正在具体的培养实践中体现出“创新”,是值得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1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的一种,旨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国内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至今,其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已较为完善,研究也比较深入。其中,对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导师制、论文标准、实践方式等方面。因此,尽管国内外对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积极有益的研究成果。但对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研究则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仍存在不少不足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3]。

  1.1培养目标形同虚设

  培养目标是培养模式中的重要因素,也是理顺整个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过程思路的关键因素。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尽管与对应的工学硕士学位的培养目标有较明确的文字表述差异,但在实际培养过程各环节却与工学硕士学位有极大的重合,并未表现出其培养目标所设定的差异所在,尤其是培养目标在反映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实践性特点方面存在不足。美国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尽管与对应的工学硕士学位的培养目标没有很明确的文字表述差异,但在实际培养过程各环节中,无论是学制、学分、课程设置或是学位论文考核等各方面均表现出明显区别。

  1.2培养过程缺乏实践性

  培养过程是培养模式中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最关键因素。我国高校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在具体培养环节与原有的学术型工学硕士相比没有体现出明显差异,其实践性和应用性在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存在明显不足。如,课程设置缺乏实践性课程,专业实践环节薄弱,指导教师工程实践意识淡薄等等。

  1.3质量评价体系模糊不清

  质量评价是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综合反映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水平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评价体系仍停留在对论文选题类型的探讨之中,至于学位论文考核的其他环节(学位论文的选题及形式、考核方式、评阅答辩等)则仍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2化学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为了解决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培养目标形同虚设、培养过程缺乏实践性、质量评价体系模糊不清等主要问题,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基于化学工程视角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

  2.1建设校内和校外“两支”师资队伍

  为了更好地针对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特点展开教学与培养指导,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通过建设校内和校外“两支”师资队伍,为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每位全日制工程硕士配备两名导师,校内导师为主且主要负责研究生的理论指导,校外导师为辅且主要负责研究生的实践指导,校内外导师各负其责,共同商定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校内师资队伍。校内师资队伍主要来自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学位点硕士导师,具有工科背景,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结构合理。根据学校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每年选聘、培训2~3名校内导师。

  校内导师实行任期考核制度,每三年考核一次,考核合格者方可延续任职资格,考核不合格被取消导师资格。校外师资队伍。根据学校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校外导师每年由化工企业负责组织推荐,被推荐专家应是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学术功底深厚、主持省部级及以上应用研究项目或企业技术革新和改造项目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符合学校有关导师聘任条件,由学校负责认定导师资格,并聘任为全日制工程硕士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合作指导全日制工程硕士。校外导师应严格按照学校学位授予和研究生培养工作等规章制度,履行导师职责。

  2.2构建“一个”突出实践性与应用性特点的培养方案

  为了突出实践性与应用性,化学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遵循“强化基础理论、突出实践与创新、着重综合素质”的原则,培养方案科学、合理。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质、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核心,要符合学校定位,具有学校特色。教学内容强调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论文课题应来源于企业,或有明确的生产技术背景和应用价值,涉及化学工程领域的新产品、新工艺、新过程、新技术、新装备、新软件或新材料的研制、开发、放大、设计与优化。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也可以是某一个大项目中的子项目。论文所涉及的课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论文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与一定的创新性。

  2.3打造校内实验平台和校外实践基地“两个”培养平台

  为了更好地实施校企联合培养机制,践行突出实践性与应用性特点的培养方案,通过打造校内实验平台和校外实践基地“两个”培养平台,形成有利于全日制工程硕士自我学习、工程实践、创新应用的`环境和条件。校内实验平台。主要包括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基础课(化学)示范实验室、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湖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等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是全日制工程硕士创新应用能力培养的主要场所[4-5]。

  校外实践基地。主要包括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6-7]、湖南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8]、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化学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联合培养基地等校外实践基地,是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场所。2.4完善“一个”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企业实际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为了培养和提升化学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通过实践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工程实践采取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方式等,完善“一个”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企业实际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9]。

  实践课程设置。为了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实践课程主要有专业实践A(集中实践)、专业实践B(分段实践)。实践课程由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其中专业实践A以校内导师为主,专业实践B以校外导师为主。实践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基本实施了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自主学习与现场实习相结合“三结合”实践教学方法。

  逐步实施了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相结合、工程实践与创新训练相结合、工程创新与科技创新相结合“三结合”实践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校企优质教学资源,开展现场演示、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等多元化的教学活动,积极开展项目式、案例式、体验式等实践教学改革。工程实践基本要求。工程实践是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工程硕士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工程实践,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工程硕士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

  通过工程实践,使工程硕士熟悉本领域中的项目规划、产品研制、设备设计、工程强化、环境保护等某一或多个环节中的工程知识,并撰写总结报告。通过工程硕士在工程实践中的态度、表现、过程、实践内容和总结报告质量,对其工程实践课程成绩进行整体评价。工程实践采取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方式。在双导师指导下,工程硕士通过在企业参加工程实践活动,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发现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工程实践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由校外导师、校内导师和企业相关技术人员组成的考核小组给出。

  3结语

  针对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研究和实践,建立了基于化学工程视角的“2121”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即,建设校内和校外“两支”师资队伍、构建“一个”突出实践性与应用性特点的培养方案、打造校内实验平台和校外实践基地“两个”培养平台、建立“一个”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企业实际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该研究将为化学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依据,为其他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借鉴,为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实践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必文,胡良斌.构筑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平台提升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J].科技视界,20xx(4):47.

  [2]茅艳雯.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材料工程硕士的视角[D].上海:上交通大学,20xx.

  [3]柴松波.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xx.

  [4]申少华,周虎,李国斌,等.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现有基础与建设思路研究[J].广州化工,20xx,42(21):204-205.

  [5]申少华,李爱玲,李国斌,等.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运行管理研究[J].广东化工,20xx,41(21):227-228.

  [6]申少华,彭青松,刘爱华,等.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工作现状及建设思路研究[J].广东化工,20xx,41(18):191-192.

  [7]申少华,周虎,曾坚贤,等.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xx(2):148-149.

  [8]刘国清,申少华,黄念东,等.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工程实践教育研究[J].广州化工,20xx,43(6):176-177.

  [9]申少华,高文华,胡忠于,等.与专业相结合的研究生社会实践研究[J].广州化工,20xx,43(4):224-225.

化学工程开题报告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都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中小学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然而,用心观察仍可发现,某些"新课堂"仍明显带有师生剧本化的表演,不少冠以"活动式""研究性"等新型名称的课堂教学在本质上仍沿用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这样教师和学生都为表演很委屈,一堂课下来累也累了,但是却没有真正领悟什么,该记住的知识都没记住,甚是苦恼。

  2、如果能真正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联系才得到沟通,学习的`兴趣才会得到提高,学习的差异才会被尊重,学习的空间才能得到拓展,学习的潜能才会得到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培养。这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意识就会得到明显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会逐步形成。

  3、高效的教学策略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课题研究和教学能够相长。学生能通过高效课堂真正快乐学习,全面发展,教师也能从辛苦的讲解中解脱出来,师生关系也会进一步融洽,双方有更多的兴趣研究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共同进步。

  因此,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我们深思!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方案,培养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让学生能协调好学习各方面的因素。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准备阶段XX.4—XX.5

  (1)搞好宣传工作,加强理论学习。对相关材料进行搜集整理,认真分析当前化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策略奠定基石。

  (2)落实成员分工。

  (二)实施阶段XX.5—XX.11

  (1)对化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进行反馈和总结,并做详细记录。并将积累的典型案例在课题小组讨论会上进行讨论。共同研究实施方案。

  (2)课题组人员交流意见,整合资源,做阶段性总结和后阶段实施计划。此过程能加强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构建能力,以便形成研究性材料。

  (三)总结阶段XX.12—XX.1

  全面总结,完成论文,按期结题。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课题研究方案

  2、课题组主研人员课题研究的相关论文

  3、"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报告

  4、把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从而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推进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化学工程开题报告3

  一.课题名称:《如何指导学生记化学方程式》

  二.课题组的成员及任务分工

  主持人:×××

  承担任务:课题申报、组织、指导开展研究及结题

  成员:××× ×××

  承担任务:实践指导学生记化学方程式的不同方法、收集案例及进行数据统计

  成员:××× ××× ×××

  承担任务:实践指导学生记化学方程式的不同方法、收集案例及整理博克专栏

  三.课题的选定

  近几年来,学生的化学学科成绩呈下降趋势,学习化学的兴趣不高,普遍感到化学难学,要记的东西太多,特别是记不住化学方程式或不懂如何去记。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的`特殊语言,是物质化学性质的体现,记住了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前提,况且,在高考的答题卷上有将近百分之五十是要用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去答题的,因此,如何指导学生记住化学方程式是提高化学学科成绩的基本保证,所以我们将此作为一个课题,目的是想通过研究和实践,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方式,让学生能比较轻松地记 住化学方程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成绩能够有效上升,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四.本课题将要研究的问题

  1、详细了解学生记不住化学方程式的原因。

  2、从原因着手去研究记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3、从学生的角度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何种方法去记最快最有效。 微型课题研究计划及研究策略

  五.准备阶段

  1、申报课题,制定研究计划。

  2、召开课题组会议,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

  3、调查现高一、高二年级的学生记不住化学方程式的原因。负责设计问卷调查,小组成员共同完成调查及进行方法研究。)

  六.实施阶段

  1、课题组教师按课题方案进行研究。

  (1)、以杜文发老师为带头人进行课题教学实践。

  (2)、以三位老师任教班级作为实验班级进行平行实验,依据课题组研究的记化学方程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实践,对参与实践的学生个案进行记录,最后通过成绩测试,将实验班与其他班级进行横向对比,利用所得成绩分析获得对比数据,以此总结出记化学方程式的最适合方法,从而获得课题研究结论。

  微型课题研究计划及研究策略

  1、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交流获得的调查情况及进行对策研究,填写《微型课题研究实施情况记录表》,并将研究进展情况发布在博克专栏。

  2、建立多个学生案例跟踪档案,比较不同个案进行优化选择最适合学生记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3、课题组成员写课题研究总结 。

  微型课题研究计划及研究策略

  七.结题阶段

  1、资料汇总并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结题报告。

  2、将所有研究纸质材料及电子文档归纳整理并申请结题。

  八.成果展望

  1、通过调查学生记不住化学方程式的情况,剖析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鉴采用更好的方式、方法或思维去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通过研究,能更加深刻去体会“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能更加提高学习的效果。

  3、通过研究,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形成教学经验,撰写总结,完成研究报告。

【化学工程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开题报告07-02

开题报告教师评语-开题报告07-09

开题报告评语04-16

开题报告的写法03-19

综述开题报告03-15

博士开题报告06-07

开题报告优秀06-08

课题开题报告01-29

音乐开题报告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