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游记日记范文汇总六篇
一天即将过去了,相信你会领悟到不少东西,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写一篇日记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日记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游记日记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游记日记 篇1
下午,风和日丽。妈妈就带着我去了宣城的风车园。我们买好了票,跨进风车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长长的风车走廊。
长廊里系着许多绳子,每根绳子上都挂着小风车。五颜六色,让我眼花缭乱。风车走廊的两边,有许多风车,组成了风车小花坛。地上插着无数的小风车,一个个风车像长出来的巨型花朵。风一吹,这巨型花朵还会一个劲的转动!
风车园里面有很多人,小孩子们拿着风车,在“风车花”丛中玩耍着。他们的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脸。
我最喜欢的'是一个稻草小屋子,我可以进去,里面可以容下三四个小朋友。这稻草屋是先用铁丝做成小房子的形状,再在外面铺上一层稻草,组成了这样的小屋子。
参观完毕,我们得走了,走在长廊上,一阵风吹来,一串串风车在摇晃,好像是在和我挥手再见呢!
游记日记 篇2
清明节的三天假期,我们一家人去了西安旅游。
周五晚,我们乘坐高铁从郑州火车站出发,两个多小时就到了西安;郑州到西安可是将近600公里的路程吖,感谢科技的发展,让生活如此便捷!
到了西安,我们跟随旅行社参加了西安的一日游,游了西安最著名的五个景点,骊山、华清池、秦始皇陵、秦皇地宫、兵马俑。
周六早上九点左右我们来到了第一个景点——骊山。我们坐着索道上了山,坐在索道上,能看到骊山的全景,下面绿树成荫,满上鲜花盛开,景色十分宜人。到了山顶上,首先看到了烽火台,烽火台就是烽火戏诸侯的地方。我们往上下走,看到了一颗夫妻树,他是唐玄宗和杨贵妃共同载的一棵树,白居易《长恨歌》中“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就是说的这颗连理枝树。这里还是著名的.“西安事变”的发生地,蒋介*不仅不抗日还打内战,两名抗日名将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就在骊山活捉了蒋介*,于是国共两党就开始了共同抗日。
接着,我们来到了华清池,这里有很好的温泉,素有天下“第一泉'的美称。这是一个著名的皇家园林,也是当年杨贵妃和唐玄宗娱乐洗浴的地方。这的环境美不胜收,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强盛的王朝,因为唐玄宗宠爱杨贵妃,致使唐朝腐败没落。
之后,我们又到了秦始皇陵和秦皇地宫,这里是秦始皇的墓地,有很多秦朝历史的介绍,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统一了中国,统一了文字、统一了货币、统一车轮、统一了制度,修建了万里长城,他是个伟大的皇帝,但是太残暴,导游说,为他修建皇陵的72万人全部被活埋在了坟墓里,他的坟墓有78个故宫那么大,有两个半澳门那么大。
最后,我们来到了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观的兵马俑,兵马俑的建筑十分雄伟,它是1979年10月1日开放的,站在庄严队伍的前面,我感到所有的士兵都在呼吸,强大的秦朝军*正在前进!
今天的旅程结束了,坐在大巴车上,那雄伟的阵势仿佛又浮现在我眼前!
游记日记 篇3
今天,我们去了湖北的大洪山,大洪山是国家四A级景区,那里绿树环绕,鸟语花香。
下了车,我们坐着观光车来到了大慈恩寺,大慈恩寺有五层,很高大,前四层没有什么东西,顶层很大,和周围的山顶连在一起,上面有好几座寺,有观音寺,如来佛寺等等,里面的雕像金光闪闪,高大无比,寺里还烧着香,有几根香特别大,宽有十厘米,长有二米。
转了好大一会儿,我们来到了有名的千年银杏树下,千年银杏树实在太大了,旁边的小棵根本无法和它相提并论,光树干就很大,几十个人手拉手才能把它围起来,树冠更是大,树干密密麻麻,长度都在八米左右,树叶更是不用说了,大约有几千万片,密度非常高,在树冠下看,看不到一丝阳光,只能看见那黄绿色小小的扇形叶子,最夸张的.是树冠的大小,在它的下面可以住几百个人,连巨大的榕树也要甘拜下风。
大洪山果然是佛教胜地,它真美丽。
游记日记 篇4
五一放假第一天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去西市城的“君昂童子军乐园”玩。这是一个锻炼我们体能、意志、耐力和勇气的乐园,有绝地逢生、青蛙跳板、树屋等很多项目。
经过很久的排队,终于轮到我体验了。教练员将保险带系在我的腰间,给我戴上一顶黄色的安全帽,并嘱咐我说:“要注意安全,不要走错道!”
尽管我信心十足,走上一层,开始闯关。但我还是有点害怕,于是我壮着胆子走了上去。第一关是由木板和绳索组成的“悬空小桥”。我开始走上去,双手紧抓着头顶的保险带,一直不敢松开,慢慢抬起脚,腿抖着向前艰难地的挪动,脚下的桥左右晃动着,我感觉我的心都要跳出来了,好不容易走到中间休息的平台,我赶紧就跳了过去,心里松了口气,我还装作镇定的样子给一旁的'爸爸招了招手。然后我继续前进,来到了一个用圆木和绳索连起来的“缅甸桥”,这和上一座桥大有不同,需要侧着身子横着走,很快就过了这一关。
第三个项目是我最拿手的“梅花桩”,只不过这是“悬空版本”的,走上去虽然也是摇摇晃晃,但是我按照地上走梅花桩的方法,左右手脚交替前行,没一会就过了这一关。紧接着的一关是这里面最简单的一个,它就是“结组独木桥”,我踩着绳结一两步就走了过去。后面的“青蛙跳板”、“吊桩”……我都顺利的通过了。
一层的项目顺利通过后,我爬上攀梯,来到了第二层,原来攀梯就是二层的第一关,看来二层比一层还简单。第二关之字木桥我也顺利地通过了。到了第三关,竟然在一面悬空的墙,脚下什么可以踩的东西都没有,墙上只有一些绳索和碗口大小的块状抓手,我站在那里等了很久,还是想不出来怎么过去,教练员让我先蹲下,然后把我的保险带往前一晃,我鼓足勇气往前一跃,我整个身子都悬在了空中,我不由自主地登了几下脚,发现脚下什么也没有,好像悠悠球一样悬在空中,我两手拉着墙上的绳索,使劲向前拉,换了好几次后,才接近休息台,我使出了吃奶的劲,向前一荡,就抓住了休息台的栏杆,终于过去了,过来一看才知道这一关的名字叫“绝壁逢生”,怪不得这么害怕。接着,要系好保险带,不然后面的关卡是不会顺利的通过的。下面的“秋千桥”、“小心翼翼”……也都顺利的通过了,最终我完成了闯关任务。
今天下午真是好玩、紧张、快乐又充实。让我体会到了,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这样才能胜利。通过体验既磨炼我的意志,又锻炼我的体质,真是快乐的一个下午呀!
游记日记 篇5
在从老家拜年回去的路上,爸爸说要带我们去刚修建好的英武大道好好游览一番。路上,我一直很纳闷,心想:“去看路干什么?路有什么好看的呢。无非就是大一些,宽一些,或小的区别嘛!”
可当车停下来,爸爸叫我们下车,眼前的景象一入眼帘:气势雄伟的中国结大红门矗立在干净宽阔的马路中间,门两旁的红色大柱子,中间插着一块大红色的圆盘让整个画面都变得和谐壮丽起来。远远的看着,就像一个巨大的天平称。圆盘中间,用一朵朵镂空的小花组成一面古典的红色扇子,扇子上有一块大匾,上面用楷体写着“兴化”两个字。大门后面是一块红红绿绿的田地。喔!这真是艺术的精华!我们满怀着激动的心情过去找好了角度,拍了很多照片。拍完了照片,又继续向前走,期待着前面还有什么更特别的地方等着我们!
随后,我们不仅见到了一条扬帆起航的“兴化号”大船。船里种着无数朵各种各样的花儿;还有由无数条银色的鱼组成的钢铁大银鱼;沉稳,大气的“迎宾石”;一扇扇的“鲤鱼跃龙门”......而让我最感兴趣的是一只竹条编成的'竹篓,两旁趴着两只十分逼真,具有我们兴化特色的大闸蟹,远远看去,就像满篓子的螃蟹多得往外爬出来似的。简直把我们兴化的特色表现的淋漓尽致!
欣赏着整个一路上的景物建筑,也深深的让我为之震撼!感叹兴化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感叹兴化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年初一,阴了一天以后的傍晚,天空中居然露出若隐若现的太阳,照在路边的河面上,波光粼粼,轻舟荡漾,将路上的建筑物映衬得格外靓丽。我们一家人依依不舍地上了车......
这次的旅途虽然短暂,但却让我充分领略了我们水乡特色的美,和我们兴化人民的智慧。真让我很难忘!
游记日记 篇6
今天,艳阳高照,骄阳似火,我们一家三口来到苏州博物馆参观。此时此刻的博物馆的门口人山人海,宽阔的走道被男女老少挤得水泄不通,我们好不容易才挤了进去。走进博物馆的霎那间,我便被悠久历史文化的'古老气息所陶醉。
苏州博物馆里的文物是各种各样,应有尽有,陶器、玉器、春秋青铜器……各种文物千姿百态,玲珑剔透,元气淋漓,我的眼睛好似吸盘,吸在文物上纹丝不动。此时的我宛如一条小鱼,在历史的海洋里遨游,如饥如渴地吸吮着文化的乳汁。
在这么多琳琅满目、眼花缭乱的文物中,最令我看了心旷神怡、难以忘怀的就是“五代秘色瓷莲花碗”与“象牙雕八仙”。
五代秘色瓷莲花碗出土于1957年,是苏州博物馆三件国宝级文物之一。它造型精致,端庄有姿,恰似一朵盛开的莲花,高雅出尘。这件文物有一个神奇之处:从上往下看,感觉碗里有水,那水波光粼粼,清澈见底,可倒过来一瞧,却什么也没滴下来。这件碗瓷胎呈灰白色,细腻致密,呈现出玉一般的韵致,美不胜收,引得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参观。
象牙雕八仙出土于民国,它小巧精致,把八位神仙刻画得栩栩如生。仔细端详,他们千姿百态、神态各异,有的手摇蒲扇,光着肚皮,好像在说:“这天热得本仙都快中暑了,who help me?”有的捧着果篮若有所思,好像在想:“这筐美味可口的水果,我该给谁呢?”有的头顶金冠,拿着元宝,好像在炫耀:“我是百万富翁,有钱我就任性,哈哈!”走近他们身边,你似乎还能听到他们轻细的呼吸声呢!
快乐的时光总是结束得那么快,那么突然,我依依不舍地向博物馆告别。这次苏州博物馆游览令我收获多多,快乐多多。苏州博物馆,有时间我还会来拜访的,等我哟!
【游记日记】相关文章:
游记的日记08-01
国庆游记日记10-30
【精选】游记日记6篇03-25
【精品】游记日记4篇03-07
有关游记日记三篇03-27
【实用】游记日记三篇05-03
【精品】游记日记三篇03-16
【必备】游记日记4篇03-22
【精华】游记日记4篇03-04
游记日记集锦7篇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