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日记>游记日记

游记日记

时间:2024-12-23 04:27:08 日记 我要投稿

关于游记日记范文锦集七篇

  一天的时间眼看就要结束了,这一天里,大家身边一定有一些有趣的见闻吧,是时候用心地写一篇日记了。那么日记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游记日记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游记日记范文锦集七篇

游记日记 篇1

  当我第二次有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时,我又被它的美彻底感染了。

  一进大门,我立刻就闻到了花香。远处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小黄花和小紫花混合在一起的花的世界。瞧,不远处那棵迎春花正在开放,我跑到它的身边,抚摸一下花瓣,感觉到了清晨露水的清凉。

  穿过点点闪烁着艳丽的花丛,我又闻的了绿的气味。郁郁葱葱的.一排排不知名的树木,在风中轻轻摆动着枝叶。地上是一丛丛娇滴滴的小草,它们在春风中兴奋地生长着。我可以确定的告诉你:泥土确实有清香!我躺在软软的草地上,一阵阵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

  走过那使人恋恋不舍的树林,我终于听到了我最想听到的“哗哗”声。小溪!多么令人陶醉的名字啊!凉爽的小溪,凉爽得让沾过它的指尖感到神奇;迷人的小溪,迷人得让我想再多停留片刻;清澈的小溪,清澈得能使我看见溪中的小鱼;倔强的小溪,倔强地激起了朵朵水花,像盛开了无数朵白莲。

  夕阳落山了,西方的天空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该回家了,好舍不得啊。我真希望能化成一轮明月,永远守望着祖国的大好河山。

游记日记 篇2

  五月初一日余束装寄逆旅主人符心华寓,兰溪人。乃南抵普安北门外,东向循城行。

  先是驼骑议定自关岭至交水,至是余欲往丹霞,彼不能待,计程退价。余仓卒收行李,其物仍为夫盗去。穷途之中,屡遭拐窃,其何堪乎!复随溪南转过东门,又循而抵南门,有石梁跨溪上。越其南,水从西崖向南谷,路从东坡上南岭,西眺水抵南谷,崖环壑绝,遂注洞南入。

  时急于丹霞,不及西下,二里,竟南上岭,从岭上行。又二里,逾岭转而西,其两旁山腋,多下坠之穴,盖其地当水洞东南,其下中空旁透,下坠处,皆透穴之通明者也。又西南一里,路右一峡下迸,有岩西南向,其上甚穹,乃下探之。东门有侧窦如结龛,门内洼下而中平,无甚奇幻。遂复上南行,又一里,逾岭脊,遂西南渐下,行坡峡间。一里,过石亭垒址,其南路分两岐:由东南者,为新、安二所、黄草坝之径;由西南者,则向丹霞而南通乐民所道也。遂从西南下。

  从岭峡中平下者二里,东顾峡坑坠处,有水透崖南出,余疑为水洞所泄之水,而其势颇小,上流似不雄壮。

  从其西,遂西南坠坑而下。一里,抵壑中,则有溪汪然自西而东注,小石梁跨其上。曰南板桥。以别于北大道之三板桥也。其下水西自石洞出,即承水洞之下流,至是而复透山腹也。水从桥东,又合南峡一溪,东向而去,东北合软桥下流,出北板桥而东与盘江合。其南峡之溪,则自大水塘南山岚洞来。二溪一北一南,皆透石洞而出,亦奇矣。越南板桥南一里,溯南来溪入南峡,转而西行峡中。又二里,则有坝南北横截溪上,其流涌坝下注,阔七、八丈,深丈余,绝似白水河上流之瀑,但彼出天然,而此则人堰者也。坝北崖有石飞架路旁,若鷁水鸟首掉虚,而其石分窍连枝,玲珑上透,嵌空凑合,亦突崖之一奇也。又西三里,路缘北崖而上,西越之而下,共半里,山回水转,其水又自南向北而来者,其先东西之峡甚束,至是峡之成南北者渐宽。又循溪西崖南向行,一里,南逾一突嘴,则其南峡开而盘成大坞,南望有石梁横跨溪上。

  半里,度石梁而东,遂东南上坡,始与南来之溪别。东上半里,过一村,又东半里,转而南稍下,共半里,逾小溪而上,过赵官屯,遂由屯村北畔东南入坞。二里,复七岭,一里,转峡处有水飞坠山腰。

  循山嘴又西转而南半里,随峡东入又半里,峡中有水自东峡出,即飞瀑之上流也。小石梁跨峡而南,石碑剥落,即丹霞山《建桥记》文也。

  由桥南西向盘岭,为大水塘之道,遂由桥东向溯水而入。

  其下峡中箐树蒙密,水伏流于下,惟见深绿一道,迤逦谷底。

  又东半里,内坞复开,中环为田,而水流其间。路循山南转,半里,入竹树间,有一家倚山隈wēi弯曲处结庐,下瞰壑中平畴而栖,余以为非登山道矣。忽一人出,呼余由其前,稍转而东,且导余东南登岭,乃下耕坞中去。及余跻半里,复西入樵径,其人自坞中更高呼“稍东”,遂得正道。其处四山回合,东北皆石山突兀,而余所登西南土山,则松阴寂历,松无挺拔之势,而偃仆盘曲,虽小亦然。遂藉松阴,以手掬所携饭抟tuán饭团而食,觉食淡之味更长也。既而循坡南上者半里,又入峡西上者一里,又南逾坳脊间半里。其坳两旁石峰,东西涌起,而坳中则下陷成井,灌木丛翳其间,杳不可窥。

  已循东峰之南,又转而东南,盘岭半里,其两旁石峰,又南北涌起,而峡中又下陷成洼。又稍转东北,路成两岐,一由北逾峡,一由东上峰。余不知所从,乃从东向而上者,其两旁石峰,复南北涌起。半里陟其间,渐南转,又半里,南向跻其坳,则两旁石峰,又东西涌起。越脊南,始见西南一峰特耸,形如天柱,而有殿宇冠其上。乃西南下洼间,半里,复南上冈脊。回望所越之脊,有小洞一规,其门南向;其西有石峰如展旗,其东冈之上,复起乱峰如涌髻,而南冈则环脊而西,遂矗然起丹霞之柱焉;其中回洼下陷,底平如镜,已展土为田,第无滴水,不堪插莳。由冈西向跻级登峰,级缘峰西石崖,其上甚峻;已而崖间悬树密荫,无复西日之烁。

  直跻半里,始及山门。其门西北向,而四周笼罩山顶。时僧方种豆垄坂间,门闭莫入。

  久之,一徒自下至,号照尘。

  启门入余,遂以香积供。

  既而其师影修至,遂憩余阁中,而饮以茶蔬。

  影修又不昧之徒也,时不昧募缘安南,影修留余久驻,且言其师在,必不容余去,以余乃其师之同乡也。余谢其意,许为暂留一日。

  初二日甚晴霁。余徙倚四面,凭窗远眺,与影修相指点。其北近山稍伏,其下为赵官屯,渐远为普安城,极远而一峰危突者,八纳也。

  相去已百里。其南稍下,而横脊拥其后,为山岚洞;极远而遥峰隐隔者,乐民所之南,与亦佐县为界者也。其西坠峡而下,为大水塘,坞中自南而北,山岚洞之水,北出南板桥者也,隔溪则巨峰排列,亦自南而北,所谓睡寺山矣;山西即亦资孔大道,而岭障不可见。其东仅为度脊,上堆盘髻之峰;稍远则骈岫丛沓,迤逦东北去,为免场营方顶山之脉者也。山东南为归顺土司。普安龙土司之属,与粤西土司同名。越其东南,为新、安二所、黄草坝诸处,与泗城接界矣。是日余草记阁中。影修屡设茶,供以鸡矼zōng草名菜、櫐lěi鱼腥草浆花、藤如婆婆针线,断其叶蒂,辄有白浆溢出。花蕊每一、二十茎成一丛。茎细如发,长半寸。缀花悬蒂间,花色如淡桃花。连丛采之。黄连头,皆山蔬之有风味者也。

  初三日饭后辞影修。影修送余以茶酱,粤西无酱。贵州间有之而甚贵,以盐少故。而是山始有酱食。遂下山。十里,北过赵官屯,十里,东北过南板桥,七里,抵普安演武场。由其西横岭西度,一里,望三一溪北来,有崖当其南,知洞在是矣。

  遂下,则洞门北向迎溪,前有巨石坊,题“碧云洞天”,始知是洞之名碧云也。

  土人以此为水洞,以其上有佛者为干洞。洞前一巨石界立门中,门分为二,路由东下,水由西入。入洞之中,则扩然无间,水循洞西,路循洞东,分道同趋,南向十余丈,渐昏黑矣。忽转而东,水循洞北,路循洞南,其东遂穹然大辟,遥望其内,光影陆离,波响腾沸,而行处犹暗暗也。盖其洞可入处已分三层,其外入之门为一层,则明而较低;其内辟之奥为一层,则明而弥峻;当内外转接处为一层,则暗而中坼,稍束如门,高穹如桥,耸豁不如内层,低垂不如外层,而独界其中,内外回眺,双明炯然。然从暗中仰瞩其顶,又有一圆穴上透,其上亦光明开辟,若楼阁中函,恨无由腾空而上也。东行暗中者五六丈而出,则堂户宏崇,若阿房、未央,四围既拓,而峻发弥甚;水从东南隅下捣奥穴而去,光从西北隅上透空明而入;其内突水之石,皆如踞狮泛凫,附壁之崖,俱作垂旂qí旗矗柱。盖内奥之四隅,西南为转入之桥门,西北为上透之明穴,东南为入水之深窍;而独东北回环迥邃,深处亦有穴高悬,其前有眢窟下坠,黑暗莫窥其底,其上有侧石环之,若井栏然,岂造物者恐人暗中失足耶?由窟左循崖而南,有一石脊,自洞顶附壁直垂而下,痕隆起壁间者仅五六寸,而鳞甲宛然,或巨或细,是为悬龙脊,俨有神物浮动之势。其下西临流侧,石畦每每,是为十八龙田。由窟右循崖而东,有一石痕,亦自洞顶附壁直垂而下,细纹薄影,是为蛇退皮,果若遗蜕粘附之形。其西攀隙而上,则明窗所悬也。其窗高悬二十丈,峻壁峭立,而多侧痕错锷。缘之上跻,则其门扩然,亦北向而出,纵横各三丈余,外临危坡,上倚峭壁,即在水洞之东,但上下悬绝耳。

  门内正对矗立之柱,柱之西南,即桥门中透之上层也。

  余既跻明窗,旋下观悬龙、蛇蜕,仍由蛩góng水边大石桥下出,饭于洞门石上。

  石乃所镌诗碑,游人取以为台,以供饮馔。其诗乃张涣、沈思充者,诗不甚佳,而涣字极遒qiú强劲活可爱。

  镌碑欲垂久远,而为供饮之具,将磨漶huàn模糊的辩识不保矣,亟出纸笔录之。

  仍入内洞,欲一登蛩桥上层,而崖壁悬峭,三上三却。再后,仍登明窗东南,援矗柱之腋,透出柱南,平视蛩桥之背,甚坦而近,但悬壁无痕,上下俱绝攀践,咫尺难度。于是复下而出洞。日已下舂,因解衣浴洞口溪石间。半截夙垢,以胜流浣濯之,甚快也!既而拂拭登途,忽闻崖上歌笑声,疑洞中何忽有人,回瞩之,乃明窗外东崖峭绝处,似有人影冉冉。余曰:“此山灵招我,不可失也。”先是,余闻水洞之上有梵龛,及至,索之无有。从明窗外东眺,层崖危耸,心异之,亦不见有攀缘之迹。及出水洞觅路,旁有小径,隐现伏草间,又似上跻明窗者,以为此间乃断崖绝磴耳,不意闻声发閟,亟回杖上跻。

  始向明窗之下,旋转而东,拾级数十层,复跻危崖之根,则裂窍成门。其门亦北向,内高二丈余,深亦如之;左有旁穴前透,多裂隙垂棂,僧以石窒之为室;右有峭峡后坼,上颇氤氲盘结,而峻不可登。洞中有金仙三像,一僧栖其间,故游者携樽酹léi刻有云雷纹的酒杯就酌于此。

  非其声,余将芒芒返城,不复知水洞之外,复有此洞矣。酌者仆从甚都漂亮,想必王翰林子弟,余远眺而过之。下山,循溪溯流二里,有大道,即南门桥。遂从南门入,蹑山坡北行。城中荒敝甚,茅舍离离散乱,不复成行;东下为州署,门廨无一完者。皆安酋叛时,城破鞠为丘莽,至今未复也。出北门,还抵逆旅。是晚觅夫不得,遂卧。按君是早返辕矣。

  初四日觅夫不得,候于逆旅。稍散步北寺,惟有空楼层阁,而寂无人焉,乃构而未就者。还,闷闷而卧。

  初五日仍不得夫。平明微雨,既止,而云油然四布。

  是日为端午,市多鬻蒲艾者。雄黄为此中所出,然亦不见巨块。市有肉而无鱼。余兀坐逆旅,囊中钱尽,不能沽浊醪láo解愁,回想昔年雉山之乐,已分霄壤。

  初六日夜雨达旦。

  夫仍不得。

  既午,遇金重甫者,麻城人也,贾而儒,索观余诸公手卷。为余遍觅夫,竟无至者。

  初七日囊钱日罄,而夫不可得,日复一日,不免闷闷,是早,金重甫言将往荆州,余作书寄式围叔。下午,彼以酒资奉,虽甚鲜而意自可歆欣喜。

  初八日候夫虽有至者,而恶主代为掯kèn索价刁难价,力阻以去。

  下午得骑,亦重价定之,无可奈何也。

  余所遇恶人,如衡阳劫盗,狗场拐徒,并此寓窃钱去者,共三番矣。此寓所窃,初疑为骑夫,后乃知为符主也。人之无良如此!夫劫盗、拐徒无论,如南宁梁冲宇、宝檀僧,并此人,俱有害人之心。余以万里一身,脱其虎口,亦幸矣!

  初九日平明,以行李付骑,别金重甫乃行。

  是早,云气浓郁。

  从普安北门外第一溪桥北,循西峡入,过税司前,渐转西南,皆溯小溪西岸行。西山崇隆,小瀑屡屡从山巅悬注。

  南五里,始西南登坡,是为云南坡。初二里稍夷,又一里半甚峻,过一脊而西,复上坳,共一里,为马鞍岭。越而西,遂循岭西向西南行,于是升降在岭头,盘折皆西南,俱不甚高深。五里,稍降坞中,为坳子哨。

  先是每处有打哨之苦,此为第一哨。

  今才奉宪禁,并于一处,过无问者。又南越一坳,大雨淋漓。

  仍前,升降大峰之西,冒雨又十五里而至海子铺。

  山坞稍开,颇大,中有水塘,即所谓海子也。有小城在其南,是为中火铺。普安二十二哨,俱于此并取哨钱,过者苦焉。

  先各哨分取,今并取于此。

  哨目止勒索驼马担夫,见余辈亦不甚阻挠,余乃入城,饭于肆。复出南门,南向登山。五里,遇驼马方牧于山坡,雨复大至,余乃先行。升降高下,俱依东大山而南,两旁多眢yuān干枯的井井坠坑,不辨水从何出。又五里为大河铺,有水自铺东平泻坡陀下,漫流峡中,路随之而南。天乃大霁,忽云破峰露,见西南有山甚高,土人称为黑山。

  云气笼罩,时露一班,直上与天齐。望而趋五里,大河之水,已渐坠深堑,似从西北坼峡去。

  路东南缘岭透峡东下,则山环坞合间,中洼为塘,水满其中,而四面皆高,不知出处。又东透坳下,坞间又复洼而成塘,与前虽有高下,而潴水莫泄同之。又东缘南峰而转,越其东,则东坞大开,深盘远错,千塍环壑于下。度其地在丹霞山南、山岚洞西南,余谓壑底水即北透山岚者。征之土人,云:“西峰下有入水洞,水坠穴去,不知所出。”从西峰稍下,共五里,是为何郎铺。越铺南,又上岭,仍依东岭行,回望云笼高峰,已在西北,时出时没,兴云酿雨,皆其所为。

  虽山中雨候不齐,而众山若惟瞻其马首者。

  循东岭南下峡中,有溪自南而来,溯之行其东岸。

  共五里,路忽由水渡西岸,而暴雨涨流,深涌莫能越。方欲解衣赴之,忽东山之上有呼者,戒莫渡,招余东上岭行。余从之,遂从莽棘中上东岭。已得微道,随之南二里,得北来大道,果从东岭上降者。盖涉溪者乃西道,从岭者乃东道,水涸则从西,水涨则从东也。西流之中,有一线深坑,涸时横板以渡,兹涨没无影,非其人遥呼,几不免冯píng徒步过河之险矣。从东岭下一里,则大道西濒溪,道中水漫数寸,仍揭而溯之。一里,有石梁跨溪上。其溪自南抵东山之麓,至是横折而西,从梁下抵西山之麓,乃转北去。盖其源发于西南火烧铺西分水岭,按《志》,分水岭在普安西南百二十里,即此。北流经此,又北抵黑山、何郎之南,不知所泄,即土人亦莫能悉也。石梁西麓,有穴纷骈纵横如“亦”字,故名其地曰亦字孔,今讹为亦资孔,乃土音之溷也。

  梁南半里,即为亦字孔驿,有城倚西山下,而水绕其东焉。

  比至,雷雨大作。宿于西门内周铺。

  注释

  翻译

  五月初一日我捆好行装寄放在旅店主人符心华的寓所中,〔符心华是兰溪人。〕于是往南来到普安城北门外,向东沿着城墙走。〔在此之前,与马帮商定从关岭到交水,到这里后我想前往丹霞山去,他们不能等,计算了旅程退了余款。我仓粹之间收拾行李,其中的物品仍然被马夫偷去了。走投无路之间,屡次遭到拐骗偷窃,那怎么经受得起啊门再顺着溪流向南转过东门,又沿溪流抵达南门,有石桥跨在溪上。过到桥南,溪水从西边山崖流向南面的山谷中,路从东面的山坡上到南边的山岭,往西远眺,溪水流到南面的山谷后,山崖环抱,壑谷断绝,水流便往南注入洞中。此时急于去丹霞山,来不及向西下去。二里,竟自往南上岭,在岭上前行。又行二里,越过岭转向西走,岭两旁的山侧,有很多下陷的洞穴,大概此地正当水洞的东南方,山腹之下中间是空的,四通八达,下陷之处,都是通有洞穴透进光亮的地方了。又往西南行一里,路右向下迸裂开一条峡谷,有个岩洞朝向西南方,洞口上部隆起很高,于是下峡去探察此洞。东边的洞口有个侧洞,好像建造的佛完,洞口以内下洼但洞中平坦,没有什么奇特变幻之处。于是再上山往南行,又是一里,越过岭脊,就向西南逐渐下坡,行走在山坡与峡谷之间。一里,路过一处石块垒砌的石亭的废址,在它南边路分为两条岔道:由东南方向去的,是去新、安二所和黄草坝的小径;由西南去的,就是通向丹霞山而后向南通往乐民所的道路了。于是从西南方下走。在山岭峡谷中平缓下走了二里路,向东回头看峡坑下坠之处,有股水流穿透山崖往南流出,我怀疑是水洞中外泄的水,可水势很小,上游似乎不怎么雄壮。从水流的西侧,就往西南向坑谷中下走。一里,来到壑谷中,就有条溪水浩浩荡荡自西往东流注,小石桥跨在溪上,叫做南板桥。〔以区别于北边大道上的三板桥。〕桥下的流水自西边的石洞中流出,立即连接水洞的下游,到这里便又穿透山腹流出来。溪水从桥东流去,又会合南面山峡中的溪流,向东而去,在东北方汇入软桥下游之水,流出北板桥后往东与盘江合流。那条南面峡中流来的溪流,就是自大水塘南边山岚洞流来的。两条溪流一北一南,都是透过石洞流出来的,也算奇特了。越过南板桥往南行一里,溯南来的溪流走入南面的山峡,转向西行走在峡中。又行二里,就有座水坝呈南北向横截在溪上,水流涌过堤坝下泻,宽七八丈,深一丈多,极似白水河上游的瀑布,但那一处是天然形成的,而此处却是人工建水坝形成的了。水坝北边的山崖上有块岩石飞架在路旁,好像凌空的船头,而且这块岩石分出许多孔洞,如树枝相连,玲珑剔透,上部露出亮光,凑聚在一起镶嵌在空中,也是突出的悬崖中的奇观了。又向西三里,路沿着北面的山崖往上走,向西越过山崖下行,共有半里,山回水转,那条溪水又自南向北而来,流来此之前东西向的峡谷十分狭窄,流到这里呈南北向的峡谷渐渐宽了起来。又顺着溪流西面的山崖向南行,一里,往南越过一个突出来的山嘴,就见它南面的山峡开阔起来回绕成大山坞,往南望去有座石桥横跨在溪上。半里,过了石桥往东走,于是向东南上坡,这才与南来的溪流分开。往东上坡半里,路过一个村庄,又向东半里,转向南略略下行,共半里路,越过小溪往上走,经过越官屯,便由赵官屯村北侧旁往东南进入坞中。二里,再上岭,一里,山峡转折处有水流飞坠到山腰。沿着山嘴又由西转向南行半里,顺着峡谷往东进去又走半里,峡中有水流自东方峡谷中流出,这就是飞流瀑布的上游了。小石桥跨过峡谷往南去,有块已剥落的石碑,就是丹霞山《建桥记》的碑文了。

  从桥南向西盘绕于山岭之上,是到大水塘的路,于是由桥头向东溯溪水入山。路下方峡中警深树密,溪水伏流于下,唯见一道深绿色,道巡于谷底。又往东半里,山内山坞重又开阔起来,环绕着坞中垦为农田,而水流在田间流淌。路顺着山势往南转,半里,步入竹丛树林之间,有一家人靠着山弯建了房屋,下瞰着壑谷中平坦的田野居住,我以为这不是登山的路了。忽然间有一人出门来,呼唤我到他屋前,稍稍转向东,并且引导我往东南登岭,这才下到坞中耕地去了。待我上登了半里时,又向西走上了打柴的小径,那个人从坞中又高声呼叫“稍偏东一点”,终于找到了正道。此处四面群山合拢围绕着,东北面都是突兀的石山,则我所登的西南面的土山,却松荫寂静。松树没有挺拔的气势,却树干堰仆,盘绕屈曲,虽小树也这样。于是借着松树树荫,用手捧着随身带来的饭,团成饭团子吃,觉得吃淡饭更有滋味。随即顺着山坡往南上走半里,又进峡向西上走一里,又往南翻越在山坳山脊间半里。这个山坳两旁的石峰,在东西两面耸起,但山坳中却下陷成深井,灌木成丛密蔽其间,杳然不可窥测。不久沿着东峰的南侧,又转向东南,盘绕在岭上半里,山岭两旁的石峰,又在南北两面耸起,而峡中又下陷成洼地。又稍稍转向东北,路分成两条岔道,一条由北边穿过山峡,一条由东面上登山峰。我不知从哪里走,只好从向东而上的那条路走,路两旁的石峰,又一次在南北两面耸起。半里路都跋涉在山峰之间,渐渐向南转,又走半里,向南登上山坳,就见两旁的石峰,又在东西两面耸起。越到山脊南面,这才见到西南方一座山峰独自耸立,形状如同擎天柱,可峰顶上有殿宇。于是向西南下到洼地间,半里,再往南登上冈脊。回头望翻越过的山脊,有个圆圆的小洞,洞口向南;脊西有石峰如迎风招展的族旗,它东边的山冈之上,又耸起乱峰,如高盘的发髻,而南面的山冈则山脊环绕着往西而去,于是巍然耸起柱子般的丹霞山;其中下陷成环形的洼地,底部平展如镜,已经翻土成田,但只是没有一滴水,木能插秧。由冈头向西沿石阶登峰,石阶沿着峰西侧的石崖走,上去的路非常陡峻;不久崖壁间悬垂着的密树荫蔽,不再有西下烈日照射的灼热了。一直上登半里,这才来到山门。寺门朝向西北方,而四周笼罩在山顶之上。此时僧人正在山坡上的土垄间种豆,大门关着无法进去。很久之后,一个徒弟自下面到来,〔法号叫照尘。〕开门让我进去,便拿出寺中的饭食供作晚餐。不久他的师傅影修到来了,就让我在阁中歇息,并拿来茶水蔬果给我饮用。影修又是不昧的徒弟了,当时不昧到安南卫去化缘,影修挽留我多住些时间,并且说,如果他师傅在,必定不会容许我离开,因为我是他师傅的同乡。我谢过他的好意,答应为此暂留一天。初二日十分晴朗。我不时徘徊在楼阁的四面,凭窗远眺,与影修互相指点景色。山北边近处的山微微起伏,山下是赵官屯,渐渐远去是普安城,极远处有一座山峰高高突起的地方,是八纳山。〔相距已有百里。〕山南面稍下去,有一道横向的山脊围在它后边,那是山岚洞;极远处有山峰隐约出现,是乐民所的南边,是与亦佐县交界之处。山西面深坠入峡中去的,是大水塘,坞中自南往北的,是山岚洞之水,往北流到南板桥的溪流;隔着溪流就有巨大的山峰排列,也是自南往北,就是所谓的睡寺山了;山西边就是通往亦资孔的大道,可被山岭拦住了不能看见。山东面仅是延伸而过的山脊,脊上堆着一座似盘状发髻的山峰;稍远处就是并列的山峦重重叠叠,透邀向东而去,是兔场营方顶山的山脉了。山东南方是归顺土司。〔普安龙土司的`下属,与粤西的土司名称相同。〕越过它的东南,是新、安二所和黄草坝各地,与洒城奸l交界。这一天我在楼阁中起草笔记。影修多次摆设了茶点等候着,拿来鸡萝菌、蔚浆花〔藤如婆婆们使用的针线,折断它的叶蒂,就有白色的浆液溢出。花蕊每一二十根成一簇,蕊丝细如头发,长有半寸。花朵连缀悬挂于叶蒂之间,花色如淡桃花。成丛采摘。〕和黄莲头供餐,都是山菜中有风味的。

  初三日饭后辞别了影修,影修拿茶酱送给我。〔粤西没有酱。贵州境内有酱但却非常昂贵,是由于缺少食盐的缘故。而到了此山才开始有了酱吃。〕于是下山,十里,往北路过赵官屯,十里,向东北过了南板桥,七里,到达普安卫的演武场。由演武场西边往西横越山岭,一里,望见三一溪由北流来,有山崖位于溪南,心知洞在这里了。于是走下去,就见洞口向北迎着溪流,洞前有座巨大的石牌坊,题着“碧云洞天”,这才知道此洞的名字叫碧云了。〔当地人把此洞称为水洞,把它上面有佛像的洞称为干洞。〕有一块巨石立在洞口中央,把洞口一分为二,路由东面一侧下去,水由西边一侧流进去。进到洞中,却空荡荡没有阻隔,水顺洞的西侧流,路沿洞的东侧走,分道趋向同一方向,向南走十多丈,渐渐昏黑下来。忽然转向东,水顺着洞的北侧流,路沿着洞的南侧走,洞的东面竟然弯隆而起十分宽阔,遥望洞内,光影陆离,波涛之声沸腾,但行走之处仍然是暗暗的。大体上此洞从可以进入之处已分为三层:那由外面进来的洞口为一层,明亮却较低矮;洞内空阔的深处为一层,明亮而且愈加高大;在内外转接之处为一层,黑暗而且中间裂开,略略束紧如像门洞,高高隆起好似桥洞,高耸开阔之处不如内层,低矮下垂不如外层,但独自隔在其中,从内外两层回头眺望,两头望去都光辉明亮。然而从黑暗中抬头注视洞顶,又有一个圆圆的洞穴通往上面,那上边也很光明开阔,如像是楼阁包藏在其中,恨不能腾空而上了。向东在黑暗中行走了五六丈便出来,就见厅堂门户宏伟高大,好像阿房宫、未央宫,四周既已开阔,而高峻之处愈甚;水流从东南隅往下冲捣深穴而去,亮光从西北隅顶上透过明亮的虚空射入;洞内突出水面的岩石,都好像是盘踞着的雄狮、浮水的野鸭,附着在洞壁上的石崖,全如下垂的旗子、矗立的柱子的模样。大略洞内深处的四个角落,西南方是转进来的桥洞,西北面是上透亮光的洞穴,东南边是水流进去的深穴;而唯独东北方回环深邃,深处也有洞穴高悬着,它前边有个干枯的窟窿深陷下去,黑暗得不能窥见洞底,窟窿上面有侧立的岩石环绕着它,好像井栏一样,难道是造物主担心人在黑暗中失足跌下去吗?由窟窿左边沿着石崖往南走,有一条石脊,自洞顶顺着洞壁一直垂下来,那条石痕在壁上隆起之处仅有五六寸,可鳞甲宛然,有的巨大有的细小,这就是悬龙脊,俨然有神龙浮动的气势。它的下方西面临水处的侧边,农田状的岩石一片片,这是十八龙田。由窟窿右边沿着石崖往东走,有一条石痕,也是自洞顺着洞壁一直垂下来,鳞纹细小,身影薄薄的,这是蛇蜕皮,果然好似蟒蛇蜕皮后粘附着的形态。从它西边攀着裂缝上登,就到了明亮的天窗高悬之处。那天窗高悬在二十丈高的地方,高峻的洞壁峭立,但侧面有很多锋刃状的石痕错落其间。沿着这些石痕上登,就见那洞口宽阔,也是向北出去,纵横各有三丈多,外面下临险坡,上面紧依峭壁,就在水洞的东边,只是上下高悬路绝罢了。洞口内正对着矗立的石柱,石柱的西南,就是桥洞中通的上层了。我登上明亮的天窗后,随即下去观览了悬龙脊和蛇蜕皮,仍由拱桥下出来,在洞口的石板上吃饭。石板是镌刻着诗文的石碑,游人用来作桌子,以便陈放酒食。碑上的诗是张涣、沈思充所题,诗不怎么好,不过张涣的字写得极为遒劲活泼可爱。刻碑是想要流传久远,却用来作为供饮酒的器具,将要磨损漫愿保不住了,急忙拿出纸笔抄录了诗文。仍旧进入内洞,想要登到上层的拱桥上去一次,可崖壁悬峻陡峭,三度上登三次退下来。再后来,仍登到明亮天窗的东南方,攀援到矗立石柱的侧面,钻到石柱南边,在水平方向上看见拱桥的背部,十分平坦而且很近,但高悬的石壁上没有石痕,上上下下都绝无攀附践踏之处,咫尺之间难以飞度。于是又下来出洞。已是日落之时,于是脱了衣服在洞口的溪石之间沐浴。半年来的积垢,用清澈的溪流来洗涤净,十分痛快呀!不久擦拭干净上路,忽然听到山崖上有欢歌笑语之声,疑惑洞中怎么突然有了人,回头注视洞中,原来是那明亮天窗外东面山崖上的悬崖绝壁处,似乎有人影影绰绰。我说:“这是山中神灵在招唤我,不可失去机会。”这以前,我听说水洞之上有佛完,到来之时,四处搜寻佛完又没有。从明亮天窗外向东眺望,层层山崖高耸,对此心里面很奇怪,也不见有可攀缘的痕迹。到出了水洞找路时,旁边有小径,隐约出现在倒伏的草丛间,又似乎是上登明亮天窗的路,以为这里是悬崖石瞪断绝了,意想不到能听见人声。发现了这个隐秘的去处,连忙掉转手杖上登。开始时向着明亮天窗之下走,随即转向东,沿台阶上了数十层,再次登到危崖的根部,就见洞穴裂成门。洞口也是向北,里面高二丈多,深处也如此;左边有旁洞通到前方,有很多裂缝和下垂的窗棍状的石片,僧人用石块把它堵塞起来作为屋子;右边有陡峭的峡谷在后面裂开,顶上盘绕着氮氯的烟气,可太陡峻不能登上去。洞中有如来佛的三尊塑像,一个和尚住在洞中,先前见到的那些游人带着酒蹲在此处饮酒。不是他们的声音,我将茫茫然返回城里,不再会知道水洞之外,还有此洞了。饮酒人的随从仆人都十分漂亮,想必是王翰林的子弟,我远远望到他们便走过去了。下山后,沿着溪水逆流走二里,有大道,就是南门桥。于是从南门入城,踏着山坡往北行。城中十分荒凉破旧,茅屋散乱,不再成行;往东下去是州衙门,门庭官衙无一完好之处。这都是安邦彦贼首叛乱时,城被攻破,长成荒丘丛莽,至今未能恢复的缘故。出了北门,回到旅店。这天晚上未能找到脚夫,便睡了。〔这天早上巡按大人踏上归途。〕

  初四日找不到脚夫,在旅店中等候。到北寺中去稍微散散步,唯有空楼层阁,寂静无人,这是尚未建成的寺院。回来,心情闷闷地躺下。

  初五日仍然找不到脚夫。天明时下起小雨,雨停之后,浓云四布。这天是端午节,市场上卖营蒲艾叶的人很多。雄黄是这一带出产的东西,然而也不见有大块的。集市中有肉却无鱼。我端坐在旅店中,口袋中的钱完了,不能买浊酒解愁,回想起去年在雏山时的欢乐,已是天地之别。

  初六日夜间下雨通宵达旦。脚夫仍然找不到。中午之后,遇上了金重甫,他是麻城人,既是商人又是读书人,索取我带着的诸公的书画手卷观赏,替我四处寻找脚夫,竟然没有愿来的人。初七日袋中钱一天天告罄,可脚夫找不到,日复一日,不免闷闷不乐。这天早上,金重甫讲到将要前往荆州,我写了封信寄给式围叔。下午,他拿了些酒钱来奉送,虽然很少,但心里自然感到很欣喜。

  初八日坐等脚夫。虽然有来的人,但是可恶的店主代为抬价刁难,〔店主就是符心华,我的钱就是被他偷去的。〕竭力阻挠以致离开了。下午找到了坐骑,也是重金议定的,无可奈何呀!〔我所遇到的坏人,如衡阳抢劫的强盗,狗场堡拐骗的歹徒,加上此处寓所中把钱偷去的人,一共是三次了。在此寓所偷窃的人,起初怀疑是马夫,后来才知道是符店主。人没有天良竟然如此!抢劫的强盗、拐骗的歹徒暂且不论,如像南宁的梁仲宇、宝檀和尚,加上此人,全都有害人之心。我以在万里之外的孑然一身,能逃脱他的虎口,也是万幸了!

  初九日黎明,把行李交付给马夫,告别金重甫便动身了。这天早上,云气浓郁。从普安城北门外溪流上第一座桥的北面,沿着西面的山峡进去,路过税司门前,渐渐转向西南,都是在小溪西岸逆水行走。西边的山高峻弯隆,小瀑布屡屡从山顶悬空下注。往南行五里,开始向西南登坡,这是云南坡。起初的二里路稍微平缓些,又一里半+分陡峻,越过一条山脊往西行,再登上山坳,共一里,是马鞍岭。越到岭西,就沿着岭西向西南行,于是在岭头上上下下,曲曲折折都是向西南行,都不怎么高不怎么深。五里,渐次降到坞中,是坳子哨。〔这以前每处都有哨所检查的麻烦,此处是头一个哨所。今天刚才接到禁令,各地哨卡撤销,合并于一处,这里无人查问。〕又向南越过一个山坳,忽然大雨傍沱,仍旧前行。在一座大山峰的西面上上下下,冒雨又走了十五里才来到海子铺。山坞渐渐开阔起来,很大,坞中有水塘,就是所谓的海子了。有座小城在水塘南边,这是中火铺。普安卫的二十二个哨所,都在此一并收取过哨所税费,过路的人痛苦不堪。〔先前各哨所分别收取,现在合并在此收取。〕哨所的头目只勒索马帮挑夫,见到我们这帮人也不怎么阻挠,我便进了城,在饭馆中吃了饭。再走出南门,向南登山。五里,遇上马帮正在山坡上放牧,大雨再次来临,我便先走了。上上下下,高高低低,都是靠着东面的大山往南行,两旁有许多枯井陷坑,分辨不出水从哪里流出去。又走五里是大河铺,有水流自铺东平缓地泻到山坡下,四处漫溢流到峡中,路随着水流往南走。这时天空大晴,忽然云破峰露,见到西南方有座山十分高,〔当地人称为黑山。〕被云气笼罩着,此时露出一些,笔直上耸与天一般高。望着此山赶了五里地,大河之水,已渐渐坠入深堑中去,似乎是从西北方裂开峡谷流去。路往东南沿着山岭穿过山峡向东下走,就见在群山环绕山坞合拢之间,中央下洼成水塘,水贮满塘中,但四面地势都高,不知水从何处流出去。又往东穿过山坳下行,山坞间又再次下洼成水塘,与前边那个水塘虽有高低的区别,可积水无处外泄与前者相同。又向东绕着南面的山峰转,绕到它的东边,就见东面的山坞十分开阔,盘绕到深处,在远方错落有致,千百块田滕环绕于下方的壑谷。估计此地在丹霞山南边、山岚洞的西南,我认为壑底的水流就是往北穿流过山岚洞的河水。向当地人验证这个看法,回答说:“西峰下有个进水的洞,水坠入洞穴中流去,不知从何处流出。”从西峰渐渐下走,共五里,这是何郎铺。越过铺南,又上岭,仍然靠着东岭走。回头望云雾笼罩的高峰,已在西北方,时出时没,兴云作雨,都是此峰酿成的,虽然山中降雨的气象条件不一致,可是群山就像对它唯命是从的样子。沿着东岭往南下到峡中,有溪水自南流来,溯流在溪水东岸行走。共行五里,路忽然由水中渡到西岸,可暴雨后水流高涨,水深浪涌不能越过去。正打算脱衣赴水,忽然东山之上有人呼叫,告诉不要渡水,招唤我向东上岭走。我听从他的话,就从草莽荆棘中登上东岭。不久找到小道,顺着小道往南行二里,遇到北边来的大道,果然是从东岭上下降的路。原来涉溪过去的路是西道,从岭上走的路是东道,溪水干涸时就从西道走,水涨时便从东道走。西道溪流之中,有一条深坑,干涸时横放木板走过去,此时水涨木板漂没得无影无踪了,不是那个人远远呼叫,几乎免不了徒步涉水过河的危险了。从东岭下行一里,就有条大道,西侧濒临溪流,道上的水淹了几寸深,仍需提衣逆流而行。一里,有座石桥跨在溪上。这条溪水从西南方流抵东山山麓,流到这里横着折向西,从桥下流到西山山麓,于是转向北流去。大概它发源于西南方火烧铺西面的分水岭,〔根据志书,分水岭在普安城西南一百二十里,就是指此。〕往北流经此地,又向北流抵黑山、何郎的南面,不知泄往何处,就是本地人也不能详知了。石桥西边的山麓上,有些孔洞纷杂并列,纵横排列,如个“亦”字,故而把此地起名叫亦字孔,今天错读成亦资孔,是土话的方音混淆了。桥南半里处,就是亦字孔骚,有城紧靠在西山下,而溪水绕到城东。及到城下时,雷雨大作。住宿在西门内的周家店铺中。

游记日记 篇3

  “大喜若悲,大辩若讷”,形容的就是我现在的吧!一直不敢动笔记录这次旅游,因为怕的玷污了九寨沟的美,触犯那的神灵,可是还是忍不住想用自己拙劣之笔勾勒自己心中的九寨沟。

  喜欢把手伸出窗外,让风从指间轻轻擦过,感受那丝丝凉意;伏在车窗,任由头发被露打湿,然后闭上眼睛聆听自然的窃语;心中用白色的蜡笔为这美景描画了一份底板,让每个四季为它着色。

  之交的九寨沟,融合了春夏之美,我们可以从山上那富有多彩颜色的树叶感受到这季节的交替。悠远湛蓝而不失碧净的晴空,白雾缭绕而若隐若现的山,直爽自由而无所顾忌的阳光,九寨沟就卧躺在这轻松、自由、和谐的氛围中,掩映在整片苍翠欲滴的浓荫中。不小心掉下的落叶调皮地在湖光流韵间泛舟游玩,它们是这里唯一的泛舟者,也是唯一能与这水、这山亲密接触的游客。我们这群骄傲自大的人类游客,得不到这份殊荣,只能眼睁睁看着它们欢快的遨游在这青山绿水中,听着它们那得意的划船声。远处,山上树丛间冒出的白雾,让我觉得自己腾云驾雾般驰骋。

  “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我对九寨里各个海子最深刻的感受。如果黄龙是一位脱俗的,那么九寨就是位沉静优雅的少妇,那碧蓝而又深邃得难以捉摸的海子(镜海、熊猫海、箭竹海、五花海等等),无疑是九寨明眸善睐、顾盼生情的销魂美目。每位游客都情不自禁地为这些“美目”神迷痴情,面对此景,我不敢轻易说出一个“爱”字,因为怕自己身上的俗世味玷污了它的美,怕自己那份俗气亵渎了神灵。当然,除了它的颜色外,九寨海子那水的清澈度,也会让你不断惊叹,甚至结目瞠舌,站在栈道上,我们仍可以看见那一尾尾欢畅遨游的鱼儿,还有那海底的层层钙化物质。微风不小心吹拂海面,海面上那层层波纹扰动着海底的钙化物质,你若能静心寻找察看,可看见清澈水里那块小小的浑浊。从车窗玻璃目不转睛地凝视九寨,放眼各个海子,既是一种又是一种失落,感觉它是通向仙境无形的门,而凡人却无法靠近。那山坡上绿的有层次的树,那西施浣纱般轻柔又不失大气的云,那比孔雀的翠屏更变幻莫测的宝蓝的海水……如镜中花水中月,如此虚幻,又这般真实。这是九寨沟独有的精彩和绚烂,是无法用文字和形容的美。

  九寨那一片芦苇海在阳光下的映射下,分外夺目,荡荡芦苇,一片青绿,微风徐来,绿浪起伏,掀起层层絮潮,使人心旷神怡,让人忍不住想自由奔跑在那片芦苇中,伸手触摸那鹅绒绒的`芦花,抑或躺在芦苇群中,仰望蓝天。芦苇海最奇特的是在芦苇海中间有一条飘逸的水带,蜿蜒穿行于芦苇海中,把芦苇海平分成两半。经导游介绍,这条水带有着美玉一般的光泽与色泽,所以被称为玉带河。传说这条美丽的玉带河是由九寨沟女山神沃诺色嫫的腰带所变幻而成的。

  一直深爱蒲公英,因为深信它是希望的象征,的代言。九寨沟里的蒲公英饱满厚实,白色花瓣层次分明,风一吹,蒲公英迎风而起,承载着希望飞向蓝天,人那黑色的背影只能作为陪衬,感叹生命的顽强。红桦的红树皮,枯枝干交错的横倒在各个海子中,枯干上又长出绿色的小树苗,撞击着石头激起无数浪花的溪水,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颜色组成的花,让我不得不感慨九寨沟里面生命的激情,是他们让九寨成为了幻的。

  风中飘动旌幡,山脚下分布着错落有致的白墙绿瓦房、极具民族特色的红色画符门、脸颊黝红的人们,是的,这里是藏族部落。靠近这里,自己不觉要整理下自己的杂念,怕亵渎了这里的神灵,怕他们看穿自己的心事,怕因为自己心中不干净的邪念而被神灵惩罚。在九寨这“仙境”的入口处,淳朴善良的藏族儿女守望着风云日月,依傍着灵山圣水,夙兴寐,诠释着仙境中温馨而的藏家,劳作生息,演绎俗世里浪漫而出尘的天堂部落。在莽莽古蕃故地,于悠悠白水河畔,任随时光轮回,天堂部落总是纤尘不染,逸韵流转。想想都市里那浮躁的生活,我除了羡慕就是恨呀!

  蓝的刺眼的天空,白的透明的云,被云环绕的雪山,在这我有云清风淡的天空,有自然的香气,所有的、无奈、彷徨,都在这慢慢坠落,我想这才是旅游的目的,不是吃吃喝喝喝玩玩,而是把自己融入自然,沉淀自己的心境,忘掉都市的浮躁,我想再浑浊的心都会在这被过滤,纵使俗念难了,九寨也可于一瞬间让你顿悟,用一颗平静的心去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用一份单调的心情去感受这份美。

游记日记 篇4

  我们今天去抚仙湖。它距昆明70多公里。一大早舅爷就开车带我们出发了,经过一个小时的路程,我们到达了抚仙湖。

  一到抚仙湖,我和爸爸就震撼了! 好大在湖啊,仿佛大海一般,放眼望去,波光粼粼, 水天一色,一眼看不到头,分不清哪里是湖,那里是天了。 舅爷告诉我们,湖面积有216.6平方公里,湖水平均深度有95.2米,最深处有158.9米,相当于12个滇池的水量,6倍的洱海水量。抚仙湖水质是我国水质最好的天然湖泊之一。水下十米处都能看的清清楚楚。我听了吐了吐舌头,我们从来没看到这么清的的湖!舅爷还告诉我们,抚仙湖的名字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深居天宫的玉皇大帝,一日步出宫门,远眺人间,发现一颗状如葫芦的明珠,美丽至极。玉皇大帝看了非常喜欢,急传二位神仙立即下凡,描摹这人间美景,带回天宫,装点天堂。

  二位神仙急忙腾云驾雾,飘落在明珠东南方向。走近一看,美景展现在眼前,远山近水,风光怡人!二位神仙只顾观看,竟忘了画画,忘了归期。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他们定定地站在那里,陶醉在美景之中。久而久之,两位神仙变成了两座石峰。看,在抚仙湖的东南方,果真叠立着两座好象搭手抚肩、俯视湖面的`石人山。据说,这就二位神仙变成的,抚仙湖之名便由此而来。

  舅爷还告诉我们,如果游泳游到离岸边远的地方湖水可以直接饮水,俗称:天然矿泉水。

  来到湖边后,我迫不急待地脱了鞋,下到湖水里淌水,湖水非常清凉,站在水中感到非常地舒服。不远处有个游乐场,爸爸招呼我去玩水球。我在水球里奋力的跑啊跑,在里面来回的翻滚,水球外面的浪花击着水球啪、啪的响。我还跟另外一个玩水球的小朋友比赛。最后,我在水球里面玩累了,而且里面有一点闷,我结束了玩水球。玩完后,舅爷带着我们去一个叫波息湾的景点。听说,这里有个海军试验基地。我在这里快乐的淌着水,不时在水里跳几下,溅起的水花,把我的小腿洗了个干净。一位叔叔在水里打水漂,我也跟着学,最后学会了。

  到走的时候了,我又仔细看了看美丽的抚仙湖,心中说到再见了, 抚仙湖,希望我有一天我能再来看你。

游记日记 篇5

  今天中午,表姐来我家玩。无聊之极,表姐建议去海边玩,我连声叫好。

  来到海边,我迅速脱下鞋,双脚猛往海水里跳,顿时,水花溅起,有些海水溅到我的脸上。我伸出舌头舔了舔嘴边,咸咸的。表姐见了我这副摸样,哭笑不得。可我却没生气。我朝她做了个鬼脸,大喊:“你也下来试试嘛!”“好!”说完,表姐飞奔向我跑来。

  这时,我看到不远处有一只“怪物”。它的嘴巴像海鸥,羽毛黑黄相间。咦,那是什么?我连忙叫表姐来看。嘿,那只“怪物”在原地游泳呢!我四处搜索,原来,它的脚被绑住了。表姐用一块小石头扔中了它,它把头伸下水里。还真怪。“也许是鹈鹕吧。”表姐自言自语。“不可能!跟本不像!”我立马打断她的.话。表姐点点头。“别管它了,我们玩我们的。”

  表姐和我换了一个地方。表姐拣起一块石头打起水漂来,而我呢,在海里捉起鱼来。这鱼可聪明了,我一伸手,它们就跑得无影无踪,弄得我不仅没有捉到鱼,还弄湿了身子。表姐笑得更开心了。

  不知不觉,我们玩了一个下午,尽管我的身子湿了,但我还是很开心。

  你也加入吗?下个星期,我和表姐还去呢!

游记日记 篇6

  所有美好的感觉,始于一把扇子。

  这把扇子正面绘古镇风貌,小桥流水,渔船贾市,反面行书写就一些关于江南六大古镇的文字,虽然有点遗憾它与木渎古镇无关,但携带在手,还是感觉文艺气息满满的。

  折开扇子,踏着水乡的青石板,走在光影斑驳的树荫下,慢慢挥动扇子,觉得这午后格外惬意,即使艳阳高照,亦别有一番风味,值得人去细品这河畔的风采。

  穿过长长的街道后,失去树荫的遮蔽,才觉得天气原来有别人所说的那么热。

  顶着炎日,沿着蜿蜒的山道,登灵岩山,访灵岩古寺。还好我有扇子,边摇边爬山,惬意悠闲。

  来苏州原本想去太湖看看,无奈行程紧凑,已经没时间专门去看太湖,值得欣慰的是,在灵岩山上可以远眺太湖。灵岩山上观太湖的地点,绝佳之处莫过于灵岩古寺的大门,古寺在山顶,开门即可远眺太湖,站在门内,不禁想起“窗含万岭千秋雪”,意境虽不同,意思却是一样的。

  灵岩古寺门票只要一块钱,从来没交过这么少的门票,思忖一番,觉得寺庙真是好奇特,它可以占据一座山峰,而俗世中,为了一尺容身之地都要花费好多工夫。

  在苏州,观林园本是平常事,访古寺也是平常事,登山也是平常事,但是登山访古寺,并且还看到了园林,就不是平常事了。园林是没法和留园拙政园之流比,但山上的假山,湖水,亭台从哪来,其中费的力气,不知有多少。

  第一次见山上的古寺,不禁好奇生活于其中是什么感觉,路遇和尚,问他在山上修行感觉如何,他说,和在平地上一样的。在出家人的眼里,环境如何都一样。而我则为这句话大为扫兴,这么好的地方,感觉哪能一样?

  走累了,便挑一个凉快的亭子坐一下,恰好有一对操吴语的夫妇在,向他们学了一句吴语。问他们,苏州不是美女多吗?为什么我来这里都没看到?

  他们答道,外来人太多,苏州本地人很少,在街上你是看不到苏州女孩子的,要到学校里才能看到。大学都不行,要到高中去才行,十七八岁的`女孩子,是最好看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苏州人不爱张扬,苏州女孩子和别的地方的真是不一样,非常的小家碧玉,很怕羞。虽然穿的衣服差不多,但一眼就可以认出苏州女孩子来,整个神态气质都不一样的。

  说得我好心动,以前只觉得苏州女子性情温婉,只是一个传言罢了,想不到竟是真的,好想看一眼真正的苏州女子长啥样,他们说韩雪就是苏州本土的女子,果然与其他地方的女子有些不同。

  出了灵岩古寺,往上走一段距离便抵达峰顶,远眺,太湖更为清晰辽阔,而周围的楼房也清晰可见,空气质量挺不错的,跟云雾缭绕的白云山顶比起来,天壤之别。

  峰顶只有几块大石头,其中两块写着“西”、“琴台”,应该是西施琴台,其中的典故我不太清楚,不过我想,如果能坐在峰顶抚琴,感觉一定很好吧!

游记日记 篇7

  我早就想去动物园玩了。星期天上午,爸爸带我步行去西山公园玩,一进西山公园,我就迫不及待地沿着石梯往上冲向动物园。

  “哇噢,秃头孔雀!”尽管它不漂亮,我还是兴奋地大叫。“幸好还有尾羽,不然怎么能看出来是孔雀?”“雌孔雀就是这样的!”爸爸凑过来给我解说,“雄的才漂亮,你看那边……”我回过头,朝爸爸指的方向看去:“哦,真的很漂亮呢!”我一边念叨着,一边就被雄孔雀金光闪闪的羽毛吸引着走了过去。在孔雀旁边,一只鸡身上好像披满了星星点点的珍珠,“怪不得它叫珍珠鸡呢……”我喃喃地说。“看,鸵鸟!”爸爸也激动地直拍我的`肩膀。“哇,脖子好长哟!简直就是这里的‘大哥大’!”望着这只有趣的鸵鸟,我转头问爸爸,“它干吗啄自己的羽毛?它为什么只长两个脚趾?”“自己思考哦,我的‘问题儿童’乖宝宝!”

  我们还去看了超可爱的小熊猫。但我怎么感觉小熊猫越看越像浣熊呢?我得回去查一查资料。

  游览了动物园,我认识了许多动物,有了很多收获,也有了很多问题。爸爸都说我是“问题儿童”了,嘿嘿!我一定得想办法搞明白这些问题!

【游记日记】相关文章:

游记的日记08-01

国庆游记日记10-30

【精选】游记日记6篇03-25

游记日记集锦7篇02-27

【精华】游记日记4篇03-04

【推荐】游记日记三篇03-21

有关游记日记三篇03-27

精选游记日记集合五篇03-31

【必备】游记日记4篇03-22

精选游记日记汇总9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