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日记(精华)
很快一天又过去了,相信大家都有不少体会吧,想必是时候写一篇日记了。好的日记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过年日记9篇,欢迎大家分享。
过年日记 篇1
每当北风渐劲,天气渐冷,麦苗刚披上一层初冬的淡霜时,儿时的我们便越发高兴起来,因为随着冬天的来临,春节就不会太遥远了,快过年了!春节是一年当中最为重要的节日!
在送灶的前几天,村民组长便挨家挨户的散发二斤白糖和二斤煤油的计划供给票,尽管80年代中期农村已安装好了照明电,但随时会出现毫无预兆的停电,所以这个计划供给是珍贵的也是必须的,家中大人将这两张票小心翼翼的收好,待购置年货时将这两样物品一同捎回来。农村的庄户人家有个习惯,要趁交冬数九的年前给庄稼施一遍腊肥,所以进了腊月门之后,家中大人们便忙碌起来,购置年货的任务就落在当时不满十岁的我的身上。说是年货可能十分的夸张,除了村民组长发来的国家计划的煤油、白糖外,无非是一打火柴、一袋味精、酱油香醋、几条大糕、几张红纸或者更奢侈的几挂鞭炮而已。寒假中的某日,吃过早饭后我和邻居家的哥哥便一同赶往离家三里路程的供销社门市部,那时每个乡镇有中心供销社,在人口较为集中的村队设有门市部,离家较近的是闫尖门市部(即大慈寺所在地),这里早早的便聚集了很多乡邻,人们欢声笑语,因为这个计划供给的煤油和白糖一定会给今年的春节增色不少。
买回的红纸主要是用来写春联的,按照前门、中门、大门的要求,将红纸裁好,并用铅笔在背面做好标识,以便书写时确认写上什么内容。我将这些基础工作做好后,父亲便抽空书写春联,每写好一副,祖父便会和我们一一讲解所要表达的意思。腊月二十三是家里送灶的日子,也是新年的序幕,下午奶奶便开始张罗好三两个小菜,最主要的是做好糯米饭,一家人晚饭后,将火叉等物品从灶膛拿走,便在锅灶边送灶神,期望他老人家能上天言好事。
过了腊月二十五,人们更加忙碌起来,主要是忙于蒸包子(农村习惯说馒头),这是迎新年的重要环节,一般一个村民组只有少数的几家有蒸笼,所以蒸笼都是相互穿插借着使用的,上一家还在用的时候,下一家便在高高兴兴的等候了。送灶之后特别是蒸馒头的时侯,大人小孩的说话用语便要拘束起来,尽量要说些吉利的话,只要我们一不留意说出了粗俗的话,祖父便虔诚的说:童言妇语,一概无忌。因为今年馒头做的好不好,似乎预示着新的一年光景如何!所以这事丝毫马虎不得,随着第一笼可口可人的包子出炉,全家人的心情甭提多高兴了。厨房里热气腾腾,暖和和的,大人们赶快利用暖和的厨房为我们洗个热水澡,如果错过了蒸笼这一天,想要洗个热水澡非得等到来年阳春三月不可。
除夕当天刚过了凌晨12点,就开始听到稀稀拉拉的鞭炮声了,那是每家每户祭拜土地公公的配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本方土地公公保佑本地方人,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天祖父母早早的就起床了,将先前腌制好的咸鸡、咸鸭等拿出来准备年夜饭,在厨房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喷香的排骨味道了,这一天我是舍不得离开厨房的,趁奶奶做菜的时候好尝个鲜,奶奶说是为我“解解砧板馋”。母亲忙着里里外外的卫生,父亲忙着贴春联。简单的午餐之后,最为庄重的事宜便是在家里祭拜先人,摆好香案,呈上饭菜之后,按照先后顺序,祖父第一个恭恭敬敬、目不斜视的在堂前行跪拜大礼,然后依次是父亲、我和弟弟,最后才轮到祖母和母亲,这里可能带有些重男轻女的封建遗毒吧!祭拜之后,全家人便开始吃年夜饭了。祖父边吃边讲有关过年的传说:有一种叫做“年”的怪兽会危害人类,但是他惧怕响声也怕看到红色……我想这就是过年燃放鞭炮和贴春联的原因吧!我和弟弟听的入神,以至于不愿睡觉。
年夜饭吃过之后,家人便开始做汤圆,主要是用于除夕之夜守岁时的夜宵和年初一大早祭拜天地。收拾妥当之后,一定要赶在除夕晚上十二点前举行接灶神仪式,具体要求和送灶神相当,家人虔诚的.盼望灶神爷能够下界保平安。父亲趁大家还没有完全睡熟的时候,在每个人的床头或者枕头下面放上大糕和压岁钱,这样一觉醒来就能够看到,预示着步步登高、出门见财。
年初一,天还没有完全亮,父亲便起床祭拜天地了,在堂屋的八仙桌上呈上五碗元宵,先面向门外跪拜后,再面向自家的中堂,对着天地国亲师跪拜。祭拜天地结束后,父亲先到祖父母的房间给二老拜年,并请二老起床一起吃早饭,听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我和弟弟早就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如不是昨晚祖父一一交代:一定要等祭拜天地后,小孩和妇女才能起床见天地,不然的话两个小孩岂肯窝在被窝里!早饭之后,左右邻居就开始互相走动,互祝新年快乐,然后结伴到村里的一户林姓人家看电视,那时村子里近40户人家,只有他家有1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男女主人将事先准备好的大糕给来看电视的乡邻一人发上几片,图个新年吉利吧!
一晃就到年初五了,这也是比较讲究的小年----财神节,每家每户也会在家里祭拜财神,然后将印有财神老爷画像的红底图片贴在中堂附近或灶神边上,乡邻见面互相恭喜发财,当然更期待自家发财。先前用于祭拜先人的豆腐煮鱼,因为还没有舍得吃,财神节当天祖母会重新回锅煮一下,一是因为这道菜意味着富贵有余,其次因为年十三举行上灯(有的地方称为时灯)仪式时还要用上。
喜庆祥和的日子总觉得非常短暂,一眨眼的功夫,就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了,也有的地方称为灯节,当时村里少有的两户人家购置到了豪华的交通工具----自行车,节日当天他们骑自行车到离家30里路的县城看灯,晚上回来时,家里已聚集了很多邻居,主要是想分享一下城里更为浓厚的节日喜庆氛围,从城里回来的人绘声绘色的描述着看到的一切,脸上露出的灿烂笑容足以证明当天的收获非常喜人。什么时候我家才能买得起自行车?什么时候我才能骑上自行车风风光光的去城里看灯呢?。
节日的余庆还没有完全散去,池塘边的柳树已吐露出一些新芽,迎面吹来的风似乎柔和了许多,新学期已经开始了,还是静下心来好好学习,用好的成绩迎接下一个春节的到来吧!
过年日记 篇2
记得每逢过节过年,家里总会准备一些烟花,吃完年夜饭后去楼下放个尽兴。
放烟花就要有烟花,爸爸有个朋友,专门卖烟花。当听到要去叔叔那里买烟花时,我高兴地简直要蹦出天花板,穿好衣服就赶紧上了车。
去的路上我兴奋极了,就算路程需要一、两个小时,我也兴奋地停不下来。两个小时简直过的飞快,一眨眼就到了。看见了叔叔的烟花店后,我立马下了车,连大衣都来不及穿。妈妈急得在后面喊:“快来把大衣穿上!”
极不情愿地穿上大衣后,我奔向烟花店,“叔叔好。”我说,叔叔满脸笑着回答:“你好!”
满柜子的烟花,颜色各异,形状各异,品种也各异,有绿色,黄色,红色;有方形的,圆形的,锥形的;还有摔炮,鞭炮,以及刺炮。看的我眼花缭乱,头晕转向。
最终,我还是选了我最爱的摔炮、刺炮,还有一些新奇,之前没有玩过的。妈妈选了每年都要买的“孔雀开屏”,买的鞭炮有整整两大袋子,看着这些,我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等呀等呀,终于等到了大年三十,在吃完一顿快乐的年夜饭之后,我,也怀着一个快乐的心情下了楼。
还是老规矩,先放鞭炮,爸爸点着了鞭炮,快速地跑到了一边,紧接着,那鞭炮也劈里啪啦地响了起来,那声音仿佛要把耳朵震裂,一阵犹如虎啸一般的鞭炮终于过去了,可我的心还是沉浸在刚刚的'声音之中。“呼呼——”我的心终于平静下来了,接着拿起我的摔炮,使劲往地上一摔,啊!真是太爽啦!再抓上一把,一摔,仿佛一年的忧愁都统统摔光了……
今年,因为种种原因,青岛禁止放鞭炮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很伤心。我转念一想,以大局为重嘛!曾经放鞭炮的情景已经深深刻在了我的心里,我永远不会忘记那记忆中的烟花!
过年日记 篇3
新年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大扫除、办年货、贴春联,对于我来说过年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和好朋友一起放鞭炮。昨天我和爷爷一起去买了许多鞭炮。刚吃完晚饭,我就迫不及待的拿出鞭炮,找来哥哥,来到屋前的空地上开始放鞭炮了。我首先挑了“降落伞”,把它平放在地上,哥哥过来把导火线点燃了,我就们像是机灵的兔子一样跑开了。只听“砰”一声,火星冲得高高的,然后一把小降落伞从上面飘落下来。接下来我拿出一个个的`小烟火,一朵朵美丽的火花盛开,有的像是星星,有的像是花朵,还有的像是金柳……五颜六色,千姿百态,可美丽了!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不一会儿,一箱子的鞭炮被我们放完了,但是我们玩得开心极了。
过年日记 篇4
我的春节过得非常有意义和有趣。
春节那天正好是个大晴天,我们那儿的人非常多村子里的人很多大约有一千多人,许许多多的汽车穿行在大马路上这是从远方的城市里回家过年的,鞭炮声随时可以听见,挨家挨户的大门上都贴着崭新的对联,奶奶给我们准备了许许多多的鞭炮,大家都在屋子里包饺子,煮饺子,一盘又一盘,有素的也有肉的,各式各样,大人为了让我们吃还特意包了一些盒子,还有小包子,小孩子则在外面放鞭炮,霹雳啪啦的鞭炮声,哈哈的'欢笑声,给春节增添了许多的生机,我们和大人一起去串门,我和弟弟则坐在家里看电视,大人们坐在家里包饺子,太阳在中午被蓝天挂得高高的,我和爸爸在院子里放炮玩儿找了很多工具,都被鞭炮炸飞了,而且飞得高高的很多很多的炮不知不觉的就被我和爸爸放完了,只剩下一串绳子和一个空空如也的红袋子了。还有那种大炮我们小孩儿不敢放,爸爸在一根绳子上点着后就赶紧往远处跑怕被炸伤了自己,只见在放炮的地方闪出一道火光然后伴随着轰的一声火光没有了,只留下一些烟雾又很快散开来,就像没有发生过似的,爸爸又一连放了好几个,效果都一样,欢乐的校舍欢乐的笑声迎来了静寂的黑夜,谁知外面轰轰轰的响,我扭头向外面一看原来外面放起了美丽的烟花,五颜六色,一簇簇飞上黑夜的天空,把天空照亮了一些。,过了一会儿天空不在热闹了变得寂静无声了,我一看才知道原来外面已经不再放那美丽的烟花,我以为烟花表演结束了,慢慢的烟花表演又开始了。
春节真是一个快乐祥和的日子呀。
过年日记 篇5
春节临近,每年这个时候总是要进行大扫除,而今年我突然有个奇思妙想,就是想在春节大扫除期间给爸爸妈妈来个惊喜。
刚刚吃过晚饭,我们趁着妈妈还没回来,就赶快行动起来。爸爸分配工作,让我和姐姐去檫兰花,接到任务之后我立马行动起来。我拿了一块半干半湿的抹布,来到兰花跟前,轻轻地捏住一支叶子,用抹布小心地抚去叶子上厚厚的一层灰,檫到叶子底部的时候,就比较麻烦了。由于抹布太厚,总是伸不进去,我绞尽脑汁地想办法,最后我决定牺牲我的手,我将食指慢慢地插入密密麻麻的叶子中,紧紧抓住叶子,用手缓缓地抹去积累了一阵子的灰尘,终于在我的认真努力下,一支叶子恢复了它本来的'翠绿,在这花盆中显得分外夺目。
接着我用同样的方法,檫了第二根,第三根……终于在我的不懈努力下,两盆亮丽的兰花诞生了。我想象着妈妈看到这花后的惊喜。
就在这时,响起了熟悉的脚步声,是妈妈回来了。此时,我的心情无比激动。妈妈一进门就发现了那变得鲜亮耀眼的兰花,当知道这是我们的一片心意时,妈妈会心地笑了。
春节大扫除是个快乐的劳动!
过年日记 篇6
话说的好,新年新气象,所以每年我们家家都要进行大扫除,已表示对新年的渴望,今年我亲自干起了新年大扫除。
中午我家热闹起来,只听见刷子刷地声,流水声,擦玻璃的`”吱吱”声……我刚开始就十分认真,在地上一遍一遍的刷,我这一刷那一刷可连一点污点都没除去,这时我不高兴了,问爷爷:爷爷为什么地刷不干净呢?因为你用力太小说着就给我示范只见污点少了不少,我立马从罢工线上用心了,我用力的刷呀刷,这下污点果然少了一大半,我那来水,弯下腰一群污水终于回家了。可我又发现了我的新困难___在地上以久住的口香糖”住户”。不管用多大力气他们还是久久不愿离去我可生气了,突然我脑子里又蹦出了好办法(用小刀)我立刻冲上楼,一下又跑下楼,还是找不到小刀,一问才知道,原来小淘气在抽屉里,我用小刀一下一下。一点一点轻轻的划着,这办法真好!三两下就搞定了,这下口香糖侵略者终于被我一手赶走了哈哈我干完了,只听扑通一声,我被摔了个四脚朝天,原来我这个冒失鬼忘了把肥皂泡沫冲掉了这下我吃到了我一不小心种下的苦果。
做事一定要小心谨慎,不可大意,不可疏忽,古人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应的果,第一次过年大扫除真棒!
过年日记 篇7
我小时候特别喜欢过年。过年时不仅可以穿新衣服,还有压岁钱,可以放爆竹,可以到处去玩耍;还可以吃到很多好吃的东西……
在四川老家,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是准备年货的时节。家家都开始忙着预备过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到处都是万象更新的气象。在大年三十的早上是要吃火锅的,所以在前一个晚上,大人们忙着把猪蹄、鸡、鱼事先炖的半生半熟;把青菜、蘑菇、香菜、葱什么的洗干净,好在第二天早上吃火锅的时候把各种蔬菜和半生半熟的猪蹄、鸡等都放在火锅里烧着,等过了一会儿,全家人围坐在火锅旁一边吃“烫火锅”,一边有声有色地聊天,一边互相夹菜,敬酒,那时候全家都过得十分快乐美好,祥和。
晚上是不能吃饭的,只能吃饺子。饺子里面是要包各种玩意儿的,不能随意包,有的包着硬币,说明来年十分的富裕;有的包着枣,说明吉祥如意……吃完饺子后,几乎每家都要出去“采青”。这个采青不是春游的意思而是去拔别人家的菜、地瓜什么的,就算被主人看见了也不会生气的,因为这是一个习俗,会给主人带来好运、吉祥的。
正月初一的时候,家家都会放下手里的活,男女老少们都穿上新衣,轻轻松松地休息一天,到处去闲逛游玩一番。正月初二到正月十五这个时间里家家都要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
正月十五过后又恢复往常的样子。
过年日记 篇8
过年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过年要做的事可多了,买年货,做年糕,包粽子,晒鱼干,做香肠等。每家每户为过年而忙碌着,最忙要数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啦。
大年三十的下午,我和父亲母亲帮爷爷家里挂起了大红灯笼,贴起了对联和福字,爷爷奶奶在张罗着晚餐。年三十的吃是很讲究的,奶奶准备了满满一桌菜,我们一家人还有太爷爷一起吃年夜饭,我们大家开开心心地边吃边聊。数我最开心啦,今年我的红包特厚,哇噻!爷爷奶奶的红包涨到了六百元,奶奶说,如果明年成绩好,再往上涨。我要多多加油,争取把它涨到一千。吃完年夜饭,接下来就是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真是其乐融融!
大年初一早晨,我在隆隆的'爆竹声醒来。过年啦,烟花四处绽放,烟雾缭绕,满地碎片,给环境造成了污染,希望大家能少放一点。俗话说,年三十的吃,正月初一穿,我穿上母亲给我买来的新衣服、新鞋子,整个人焕然一新,预示着新的一年里有新的收获。
母亲说,过年主要是大家一起吃顿团圆饭,给老人尽一份孝心,给小孩一个期望。今年是牛年,祝大家牛运旺!牛气冲天!明年是我的老虎年,我盼着它早点到来。
【过年日记】相关文章:
初中过年日记集锦,初中过年日记05-13
过年日记(经典)08-20
过年了日记02-07
过年日记(精选)08-08
过年日记【精选】08-06
过年日记(经典)07-24
(经典)过年日记08-17
[经典]过年日记07-28
(精选)过年日记08-03
【精选】过年日记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