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日记(实用)
时间如快马般匆匆,一天又过去了,相信大家这一天里都收获颇丰吧,需要进行好好的总结并且记录在日记里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日记头疼,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成长日记6篇,欢迎大家分享。
成长日记 篇1
妈妈买下了一株异种的樱桃树苗种在门前,我很兴奋,对妈妈说我喜欢它,妈妈便日益照料这株小生命。几年后,这棵樱桃树长大了。在腊月,它打苞了,红红的花苞对着我笑,过不久,它相继开花了,在绿叶的衬托下,樱花显得更艳更雅。花开花落,年复一年。妈妈和我都会看着它打第一个苞,落最后一片叶。
有一年,樱桃树还没有开花。我高兴地拿着期末成绩单回家,告诉妈妈,妈妈笑得合不拢嘴,吃饭时,老往我碗里夹菜。还笑着对我说:“考得好只是过去,一定要好好学习,可不能沉迷于上次的成功之中哟。”之后,我约邻居家的小伙伴来陪我玩,但不知怎么的,我们吵架了,我用很难听的话骂了她。她哭着回去了。妈妈知道这事后,用左手使劲的给我了一个耳光。出于不理解的我在她面前嚎啕大哭。这件事情一直令我耿耿于怀,再也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结果成绩一天天下滑,妈妈焦急万分。
一天,妈妈买了一包钉子和一把小锤,让我每一天都钉一颗在樱桃树的树枝上,直到我成绩恢复。我便一直追问,因为那是我心爱的树儿,是独一无二的。但妈妈并有做出答复。我开始钉起钉子,直到我的成绩恢复。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妈妈带我来到这颗伤痕累累的樱树前,陪我拔下之前我所钉的钉子。数了数,有37颗。妈妈对我说:“你看,之前你做了错事,现在你已改正,但你对别人的伤害正如这留下的伤痕,是一个无法弥补的洞,你骂你的伙伴,即使你去道了歉,但她永远也无法忘记你曾伤害过她。”妈妈的这番话我还记忆犹新。我深深体会到妈妈一直在教育我做一个人,做一个好人。
如今,樱花又在腊月里争先开放,虽然这棵树上有37个小孔,但我觉得它更美了,它的美不仅在于整体,而且在于每一片花瓣的高洁,正如妈妈爱我一样。
成长日记 篇2
每一缕星光都闪烁着如歌的往事,每一个清晨都预示着无限的启迪。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回头望,一路上的点点滴滴,如同沙滩上的脚印,真真实实地刻在心头,时刻提醒着我:我们在成长,在经典的陪同下一起成长。
从很小时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到稍大一些的唐诗宋词,从简单的加减乘除到复杂的混合运算,从中国的经典名著到外国的传世教材……使它们一落上伴随着我的成长,陪着我从幼稚的孩童成长为知识丰富的少年,是它们教会了我为人处事的道理,这些将是我受益终生的精神财富。
在不同的书籍中,我学到的知识也是不同的。从《安徒生童话》中,我读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伊索寓言》中,我读出了人生的哲理;从《水浒传》中,我读出了108位好汉被迫走上梁山的无奈;从《西游记》中,我读出了团结和信任的意义;从《菜根谭》中,我读出了真正的'人生智慧;从《飞鸟集》中,我读出了对自由的不懈追求;从《简·爱》中,我读出了女性的尊严;从《海底两万里》中,我读出了冒险的惊险和刺激;从《骆驼祥子》中,我读出了人民的阶级观念的强大……
然而,最令我喜欢的是长篇小说。比如《爱的教育》,它属日记小说,以1881年到1882年间意大利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讲述了从他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7月份在校内外所见、所闻和所感,其中还包括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许多劝诫性的、富有启发意义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有感染力的每月故事。该书以安利柯的童真眼光来审视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透过这种不染俗尘的眼光,可以辨出意大利中下层人民的面貌:他们生活穷困,性情朴直,充满友爱精神;他们爱国、善良、勇敢、无私;他们看似涉小,实则不凡。即使已历百年,读来依然让人心中漾起一阵阵爱的感动。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小说描写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全篇充满强烈的反压迫、争幸福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罩着离奇、紧张的浪漫气氛。它开始曾被人看做是年青女作家脱离现实的天真幻想,但结合其所描写地区激烈的阶级斗争和英国的社会现象,它不久便被评论界高度肯定,并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至今久演不衰,读后令人感慨万千。
像这样的名著经典有许多,每一部都有其深远的意义,是他们伴随着我不断地成长。品味着每一部经典,我不断地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也在不断地成长。
成长日记 篇3
我喜欢文学,可能多少带有些遗传的因素。年轻时,父亲就是一个执著的文学爱好者,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写些散文、诗歌或通讯报道。听说我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父亲就常常把自己写的那些抒情而优美的小诗感情丰富地念给我听,虽然当时并没有什么“胎教”之说,可我还是被熏陶得有了些文学细胞。稍大一点,父亲就给我讲很多古老的神话故事,甚至文学典故,虽然我并不完全理解其中的意思,但却是在这样的文学氛围中一天天长大。在父亲的影响下,上学后,我一直对语文很感兴趣,常常是毫不费力就可以考个高分,写的作文也经常得到老师的好评,有时上黑板报,有时被老师作为范文当众朗读。小学三年级时,我还写了一首《我不想长大》的小诗,自己寄往《中国儿童报》,虽然最后一直杳无音讯,但也充分表现出我对写作的兴趣。上高中后,我成了学校“红石”文学社的社长,还着手创办了一个叫《红石》的文学刊物,编印学校一些文学爱好者的作品。为了编好刊物,我付出了很多精力,阅读了大量的.写作书籍,参考了很多的文学刊物,还经常与作者交流,讨论,约稿,改稿,为此学习也受到了些影响。后来在妈妈的强烈干预下,我忍痛离开了文学社,专心读书考大学。但这一时期,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
进入大学,有了很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我便开始大量地写东西。先是写信,写给父母、同学和朋友。那时候,每当夜深人静,我便亮一盏床头的台灯,通过纸笔和大家进行海阔天空的交流,所感、所闻、所忆、所悟,都尽情在纸上倾洒。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把所有的快乐都重温一遍,所有的痛苦都释放出来,所有经历过的和想象过的东西都在笔下重新编织,并把自己溶入这美妙的思维空间中,寻找着最合适的字、词、句,甚至标点,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每一个字,每句话我都用心去写,每一封信都是一篇情真意切的小文章。直到现在,父母和朋友仍保留着我当时所有的书信。父亲说,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除了写信,我还开始尝试写小说。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给我提供了无尽的写作素材,大一的下学期,我以我们的大学生活为原型写了一部长达万字的纪实体小说《我们的故事》,大二时,又写了一反映大学生爱情生活的小说《情感写真》,这些小说后来在全系广为传看,引起轰动。现在看来虽然文笔非常稚嫩,却是那么朴实纯真。这些手稿,我至今还保留着,因为这里记录着我青春岁月里的梦想与美好的追求。
后来,我考入了同济大学“记者团”成为一名正式的学生记者。记者团每周都邀请一些知名作家和教授来给我们讲课,从那时起我开始接受正规而系统的专业写作训练。编辑老师让我担任副刊的学生编辑,这让我的文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挥,一有时间,我就专心地写一些自己喜欢的散文或随笔,没有了命题的束缚,没有时间的限制,我的写作兴趣空前的高涨,几乎每期都有文章见报。那段日子成了我记忆中最快乐、最难忘的时光。记者团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优秀而出色,每个人都有精彩的故事,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魅力,每个人都是催人奋进的榜样和坐标,我在这样一个一流的集体中,时时读着他们、感悟着、丰富着、收获着……
工作以后,生活更加忙碌,更加丰富多彩。恋爱了,结婚了,有孩子了,我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从懵懂走向睿智。每一个阶段,都经历了许多故事,都有很多感动和难忘,我认真地用纸笔记录下自己生活中平平淡淡却又真实的点点滴滴,作为一种永远美好的回忆珍藏在心中。我想,多年以后,当我再次阅读这些文字时,我仍然可以体会到一种成长中的快乐与感动,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其实,对于我来说,写作就是另一种倾述和释放。正是因为快乐,我才愿意写下去,正是因为喜欢,我才这么执著地坚持着。
我想,我会永远伴着写作一起成长。
成长日记 篇4
刚刚买来的水仙花,白白胖胖的,像个圆溜溜的小肉球。它穿着一身偏棕色的“外衣”,上面镶着一块块白色的色块,好不时尚。现在,因为已入冬,刚买来的`水仙花上就已经长出大约3厘米的翠绿色的小嫩芽,它们有的两个依偎在一起,有的三四个成群独霸一方,还有的“节外生枝”,独自一个冒出嫩芽。这些嫩芽小巧玲珑,呈椭圆形,它们翠绿翠绿的,像一颗颗珍贵的翡翠,衬在这水仙花上面,就像是给这水仙花做了美甲,还有更小的芽呢!它们刚刚从棕色的“外衣”探出头来,约2~3毫米长,像几个顽皮的孩子,透过窗户好奇地看向世界呢!
成长日记 篇5
听别人说豆子放到水里也会生根发芽。为了证明这个实验我也泡了一些豆子。
第一天
我拿来一个碗盛了一点水,然后把豆子放了进去。过了一会儿。我来到厨房一看,我大吃一惊,它的皮怎么皱了起来,我把它拿起来一看,哦!原来它要脱皮了。
第二天
今天,我给它换水的时候发现它的根已经长了出来,再看看别的豆子还是像害羞的小姑娘,躲在里面不敢出来。于是我就将那个长了根的豆子埋进土里去了。
第三天
今天我来看了看我埋进土里的那颗豆子,咦!我惊奇的发现一颗白白嫩嫩的豆芽已经拔地而起,在豆芽的顶端还长有一对均匀对称的豆芽。于是我就端来一点水顺势倒下去,这时,我发现对称的叶子已经不再对称了,它已经开发了。
第四天
今天,我来到它们旁边,发现它长的胖乎乎的.,高高的,都变成了一个豆芽了,两旁的豆子都掉了,只剩下豆叶和根了。
泡豆子这个实验真有趣。让我了解了豆子到豆芽的生长过程。使我受益匪浅。
成长日记 篇6
从小长到大父母亲都教育了我们一些事情。今天我就说一说我的几件事吧!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的邵老师派我和沈嘉林、崔树睿一块儿去参加国际象棋比赛。一开始,我兴致勃勃地跟别的同学下了一盘,结果我胜利了。等打到第二场的时候,我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因为我碰见了以前跟我下国际象棋时曾胜过我的对手——三年级四班的柴云棋。这场比赛我还是以失败告终。可是,下一场的.对手是我同班同学崔树睿,最后,我以我的智慧胜过了他。
【成长日记】相关文章:
成长的日记03-16
[经典]成长日记08-05
【经典】成长日记10-16
成长日记【经典】08-21
【精选】成长日记10-08
成长日记[精选]08-04
成长日记(精选)08-18
成长日记(精选)11-21
(经典)成长日记11-02
成长日记(经典)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