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日记>《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

时间:2024-08-16 17:28:54 日记 我要投稿

(热)《安妮日记》读后感

  一天即将过去了,我相信大家都是有收获的,这时候,最关键的日记怎么能落下。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安妮日记》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热)《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1

  上个学期,我得到了期盼已久的书——《安妮日记》。好书真是百读不厌,我已经读了七八遍了,每一回我都读出了不同的道理。这不,到了暑假,我又忍不住把它拿出来,过过“书瘾”。

  《安妮日记》是犹太女孩安妮所作,讲述了安妮一家在德国人的迫害下,躲进了安妮父亲的秘书为他们准备的藏身之处。这使我不由自主地一次又一次拿起它,去看安妮是怎样学会成长的,去看安妮是怎样在这样的情况下保持乐观的心态的。看到后来,我把自己代入安妮这个角色,我发现自己竟然有那么多缺点。

  我无法在这样阴霾的环境下仍然保持乐观的心态;我无法在犯错后真正认识错误并改正;我也无法在犯错后反省。当我从角色中脱离出来的`时候,我发现我就像一个被宠上天的小公主,只要稍不如意就大发雷霆,化身为一颗满是负面情绪的种子。而安妮,则像一个能照亮众生、温暖人心的太阳,像一颗充满了快乐能量的种子。不满的种子开出不满的花,快乐的种子开出快乐的花。如果心里全是不满的花,那这个人该会变得多可怕呀!我们应该像安妮学习,她原本也是一个快乐的小公主,却在快乐的巅峰跌入谷底,但她仍然慢慢往上爬,虽然不能像以前一样是个小公主了,但她照样生活得有滋有味。那我们不是更应该每天都快乐,遇到事情能体谅别人吗?

  尽管安妮被抓,结果令人遗憾,但她的日记,会把她的快乐永远传递下去!读《安妮日记》,我感受到了快乐的力量!

《安妮日记》读后感2

  《安妮日记》是德国德籍作者安妮弗兰克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同时,对于藏匿且充满恐怖的25个月的密室生活的记录,也使这本《安妮日记》成为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安妮日记的最后一则,所标的日期是1944年8月1日。战争结束,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集中营幸存者)决定完成女儿的宿愿,将日记出版问世。

  这本书从一个少女的角度记录了二战给犹太人的.生活和心灵带来的毁灭性破坏。日记中既有担心被发现的多次惊恐,又有日常生活中的欢乐温馨。安妮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密室中每个成员的鲜明性格,使他们活生生地浮现在读者眼前。而结尾又是戛然而止,一切欢乐、争吵都埋葬在发配往集中营的路上。少女童趣的世界和那残酷的现实的碰撞让每个看完书的人都会陷入沉思。所以,这是一本特别的、深入的、记录二战的书籍,值得我们反复阅读与思考。

《安妮日记》读后感3

  《安妮日记》这本书是以日记的形式记载的,本书的主人公叫安妮,她是一个只有十三岁的犹太人,1933年纳粹上台以后,特别憎恨犹太人,虽然这些犹太人对德国做出了很多贡献,但是,1942年的时候,还是大规模的逮捕犹太人,安妮为了躲避犹太人的绞杀,躲到了父亲小公司地下的库房,于是《安妮日记》就是记载了这个秘密小屋里的故事。我想这样一本书的读后感肯定会令人感叹……

  读完《安妮日记》,给我最深的感触就是伤感,在文章开始看的时候,只是感觉纳粹的残暴,看到安妮一家在库房生活的时候,心里有一种怜悯,随着这个避难所人数的增加,就会从心里感觉他们生活的艰辛,他们白天不敢出门,有时候库房还没有灯,男男女女在那样小的一个密闭空间,不仅生活不方便,而且他们所受的痛苦和折磨可想而知,因为他们还得提心吊胆的过日子,只是为了活着。但是尽管如此,安妮并没有放弃生的希望,每一次都能自我鼓励,振奋起来,这也是我读《安妮日记》最敬佩的地方。

  有人说《安妮日记》给人不一样的感触,是啊,在如今经济发达的社会,一个13岁的`孩童还什么都不懂,不仅有父母的疼爱,而且基本上要什么有什么,可是现在的孩子还是不知道满足,跟安妮相比,现在的孩子是多么的幸福啊,我们赶上了好时代,因此我们就应该好好的珍惜,现在的我们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有优美的环境,我们应该学会知足常乐,这就是我读《安妮日记》的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4

  从13 直到1944年8月1日,日记才被父亲精心挑选的最美丽的日记留在这一天,没有任何预兆。.15岁生日后不久,安妮梦想成为一名记者和作家,但由于希特勒发动的一场可怕的世界战争,她死于集中营.

  《安妮日记》是安妮死前两年和家人朋友藏在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记录。作为一个犹太小女孩,她的日记透露了与家人的冲突,对爱情的好奇,以及在种族歧视和战争迫害下害怕的密室生活。

  看完《安妮日记》,你会很高兴安妮的成熟、勇气和智慧。另一方面,心理更不舒服。不舒服的是,在那个黑暗的25个月里,生物炭化只源于愚蠢的欲望扩张和种族优越。

  安妮的日记后来被安妮家的.一名仆人发现,并在战争结束后转交给了她的父亲——大屠杀中唯一幸存的成员。

  安妮写道:我要活下去,死后继续活下去。她确实做到了,即使过了这么多年,人们也没有忘记。说到法西斯和阿姆斯特丹犹太人,我们能想到的是安妮。对法西斯犯罪的珍贵证据,是人们不忘过去,牢记历史的重要信息。平凡而真实的历史记录足以引起人们的震撼和共鸣。即使在过去的许多年里,种族问题引发的战争仍但更多的安妮也存在于世界的角落。只希望当这些美好的生活还活着,这些充满梦想的安妮还活着的时候,战争能早早停止。

《安妮日记》读后感5

  暑假闲余,我和妈妈去书店买书。无意中看到了一本书名叫《安妮日记》的书。翻看了几页之后。我就发现这本书深深的吸引了我。

  《安妮日记》是德国籍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在二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本个人日记。它真实的记录了她与家人,朋友为逃避纳粹的迫害而躲在密室里度过了长达两年的隐蔽生活。就在1944年8月密室被发现,藏匿于密室的人全部被抓捕。1945年,安妮因患伤寒死于纳粹集中营。战争结束后,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决定出版女儿的日记。

  看完整本书,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少女对于自由的向往和渴望。即便每一篇日记都不长.但是这也是她仅存的一点希望源泉吧。比如1944年2月8日,星期二。日记中写到“亲爱的吉蒂,我无法向你表达我的感受,前一分钟我还满心渴望和平安宁,而后一分钟又希望得到一点快乐,我们现在已经几乎忘记怎样笑了——我是说那种停不下来的大笑。”

  我很佩服安妮的勇气和坚强,同时也觉得很惋惜。没有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里。因为我们也不过一般大而已。如果没有那些战争,没有那些歧视,也没有社会的.黑暗。我想安妮也许会能实现自己喜欢的样子。有童年的快乐,幸福的家庭和很多的伙伴。

  或许现在的我们是幸运的,生活在一个强大而又团结的国家。我们更应该乐观、积极、勤奋、好学。长大以后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也要学会有勇气以及乐观的面对自己成长路上的烦恼。

《安妮日记》读后感6

  《安妮日记》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它是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于二战期间藏身密室时,作下的日记,记录了安妮的生活,安妮在密室里度过了25个月,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密室里遇到了知心朋友——彼得.范丹,虽然密室外响着阵阵枪声,但是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一个个无辜的人死去,读到这里,我已经心惊胆战了,战争给人们带来了痛苦、悲伤和恐惧,战争让一个幸福的家庭破裂,战争是残酷的,而人们的坚强却是难以预测的.,安妮没有因为亲人的死亡而丧失勇气,她知道自己时刻面对死亡,但她仍然心存希望,他希望战争早点结束!是啊,这也是每一个人的愿望啊!

  安妮用微笑面对和她在一起的七个犹太人,把悲伤深深地埋在心底,面对困难,她会勇敢的往前冲,这种勇气不正是我需要的吗?

  每次失败后,我就退缩,我没有勇气去面对失败,获得成功就是我的目的,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做一件事必须坚持到底,遇到困难坚强的面对它,你就会成功!爱迪生曾经说过: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是啊!想要通向成功就必须面对失败!

  读完《安妮日记》后,我很惭愧,安妮,这个坚强的小女孩,她只有16岁的生命,她遇到的困难不计其数,而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遇到一点困难,父母就会帮我克服,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事事难料,我要靠自己,勇敢的往前冲!

《安妮日记》读后感7

  最近,我喜欢上了一本叫《安妮日记》的书。书里面讲的是一位活泼可爱的小女生,叫安妮.弗兰克,在德国发生的'故事。安妮在生日时得到了一个漂亮的日记本,从那天起,安妮就开始写日记。本来,安妮在家里生活得好好的,可是安妮一家人是犹太人,犹太人和德国人战斗时,他们输给了德国人,德国人为了把犹太人清除掉,把一位位犹太人送去集中营,安妮一家为了躲避凶狠的德国兵,所以只好搬去安妮爸爸的公司的后屋居住,安妮每天只是在后屋里待着,后屋只有安妮一家四口居住,后来,德国兵抓犹太人越来越激烈了,后屋慢慢地有八个犹太人居住。在后屋里,安妮成长了不少,她不再像以前的那个安妮了,不幸的是,在后屋里也躲避不了凶狠的德国兵,他们无情地把安妮抓走了。

  我真心希望德国兵们不要去抓那些犹太人了,让他们安安心心的生活。这个世界上,不管是贫穷的还是富有的,不管是弱小的还是强大的,都应该和平相处、互相帮助,而不应该互相残杀。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生命,让每个人都快乐地生活。

《安妮日记》读后感8

  《安妮日记》是全球最多人阅读的一本书之一,很多孩子都很喜欢看。一开始这本日记是安妮弗兰克13岁的生日礼物之,安妮非常喜欢这个生日礼物。从收到礼物的第一天起,安妮就开始写日记,除了开头的一部分记录安妮正常的生活,后面的.都是在写安妮躲在屋里渡过孤单的每一天。

  二战爆发后,安宁一家和和四个犹太人躲进了安妮爸爸公司的一间后屋密室。这间密室里非常的阴森,住在里面的人不能打开窗户,也不能说话,如果被人发现就会有生命危险,就这样安妮在这样的环境里躲藏了两年零一个月。

  《安妮的日记》中,安妮记录着她躲在屋里的日常生活。在食物上,她每天只能吃一点点的面包喝一点点的牛奶,在行动上她不能做任何事情,不能玩游戏,不能大声的说笑,说话的声音都要非常的小声,因为他们害怕招来敌人,会给自己和其他人带来危险,所以写日记成了安妮的全部,但是安妮还是没有活到最后。

  二战结束后,唯一的幸存者安妮的爸爸把女儿13岁那年写的日记,整理出来编程一本《安妮日记》出版。

《安妮日记》读后感9

  《安妮的日记》这本书是犹太人安妮十三岁到十六岁的日记,它记载了安妮一家等八在秘密小屋里提心吊胆的生活:

  安妮十三岁生日的那天得到了一本日记本,于是从那时候她就开始写日记。安妮原本有一个欢乐、幸福的童年,可是因为遭到法西斯的迫害,就与家人制造出逃离的假象,躲在了秘密小屋里。在秘密小屋里,安妮不能上学,不能与朋友在一齐玩,不能读书、学习,整天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生活条件也很差。她没有知心的朋友,仅有向“绮帝”(安妮的日记本)倾吐心事。她是个善于锻炼自我的坦率的女孩,她还是一个早熟的女孩,她把当天发生的事情,对身边每一个人的评价,对每一件事情的.看法,发自心里的渴望、愤恨和想法都写在日记本上头。可在她十六岁的那一年,躲在秘密小屋里的八个人最终还是被发现了。躲在秘密小屋的八个人除了法兰克(安妮的父亲)幸存以外,其他人都没能活下。

  安妮以往在日记上写到,她所在的秘密小屋对于其他遭到迫害的犹太人来说这已经是人间天堂,而对与法西斯却是地狱。我能够体会到她对法西斯的愤恨。读完这本书以后,我觉得安妮实在是太可怜了。为什么这么残忍呢?为什么她不能放过小小的安妮呢?我在心里默默地祈祷,祈祷在这个世界上不会再有种族歧视,各民族永远和平友好相处。

《安妮日记》读后感10

  《安妮日记》。这本书其实是作者的日记,后来才印成书的。这本书主要写了二战犹太人大屠杀时期,作者安妮·弗兰克遇难前两年的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书的作者是安妮·弗兰克,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的犹太人女孩,二战犹太人大屠杀中最著名的受害者之一。1999年入选《时代杂志》“20世纪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人”,一颗编号为5535的小行星以她命名。我十分佩服安妮·弗兰克。书中的安妮·弗兰克,两年都没有出过门,甚至在家也不能自由自在的.,在规定的时间里,她不能弄出一点动静来,厕所都不能上!天哪,这简直让人无法想象!现在的我们,只要不能出去玩,就乱发脾气,一点都不体谅父母,即使在家,也是上蹦下窜的,淘气极了。我自愧不如。虽然安妮·弗兰克有时候也会闹别扭,也会耍小脾气,但她身上有很多优点,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让我们一起打开《安妮日记》这本书,一起来了解,安妮·弗兰克这个20世纪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人吧,我相信,你们也会喜欢她的!

《安妮日记》读后感11

  计划每个月看两本书,先从简单点的开始。

  大概花了一个多星期把《安妮日记》看完了,不过只是青少版的,浅显一些。因为年代的特殊,让普普通通的一本日记也赋予了时代的意义。

  记得小时候在嫂子家里看到一本杂志上,有个贝塔斯曼书友会,每个月都会推荐好书。我最喜欢在那些书目里浏览,幻想着那些书拿在手里的感觉。其中就有一本是《安妮日记》。精装版的封面,看起来厚实的书页,都让我无限向往。时隔数年,小时候的愿望总算实现,只不过打了折,看的是薄薄的青少版,而非精装原版。

  安妮是一个年仅15岁的小女生,她从13岁开始记录这本日记。那年犹太人受德国人的排挤,他们全家只能躲在一间阴暗的小阁楼里生活,一呆就是两年多。日记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记录的。读着她的日记,仿佛就能看见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战争的残酷;有时读到她和皮特互相好感的那几篇时,竟觉得十分亲近,也许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的心事都是相似的吧。住在小阁楼的.每个人的性格,都在她的日记中栩栩如生。

  日记是一个值得人敞开心扉去倾诉的好朋友,安妮甚至还给它起了名字。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可以跟它倾诉,生活里的琐事也可以记载。到后来往回翻阅的时候,它的意义便超越了日记本身。

  翻阅和记录本身就是一种十分美好的感觉。

《安妮日记》读后感12

  读完德国作家安妮.弗兰克所著的《安妮日记》后,安妮,从这个比我大几岁的小姐姐身上,我感受到了太多的震撼。

  黑夜里我关掉灯,想象着我的小房间就是安妮曾经躲避德国侵略犹太人所住的房间:“秘密后屋”。在这儿住上二十五个月,那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晚上睡觉会被炮声惊醒,被警察的敲门声给吵醒,还会被小偷杂乱的脚步声吓醒……每天连上完厕所冲水都要胆战心惊。

  安妮虽然也害怕这种恐怖的生活,但她从不曾绝望过。她坚持读书学习,希望将来成为一名记者和作家,盼望着有一天能在一个和平的.世界里施展自己的才能,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渴望美好活下去的安妮,依然是那么坚强,尽管挫折一次次向她进攻,但她毫不退缩。犹太人——最聪明的民族,常常让人嫉妒,所以安妮——这阳光女孩也蒙受不幸,但她依然希望、等待着幸福的到来……

  这时,我才感到我是那么的幸福,从小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被父母呵护着长大,就像温室里的花儿,经不起风吹雨打。

  安妮,一个不曾绝望的女孩,一个永远乐观的女孩,她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不断激励着我们坚强、勇敢、快乐地生活!

《安妮日记》读后感13

  安妮,一个德裔犹太女孩,在学校里有一大帮好朋友,在家里又有父母宠着她。就因为德国对犹太人的屠杀,她和全家人一起躲在密室。在黑暗里写出了《安妮日记》。

  起初,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小女孩,天真,可爱,但又有小女孩的小心事。但是随着内容的深入,我所看见的早已不是一个小女孩在诉说自己的心事,更像是一个成人在理智的思考。

  这些阳光和斗志的文字,很难想像是来自一个十四岁的女孩之手。她思考女性权利的平等,呼吁世界的和平,祈求明天能变得更美好,是那么让人深思。这是个多么有思想,多么优秀的女孩啊!

  安妮的种族是一个十分聪明与勤奋的民族。可遭到法西斯的杀害和欺凌。她渴望有个美好的未来。她为此做了很多准备,每天都读大量的书籍,写这么多的文字,思考这么深刻的问题。她想在战争结束后,能回到学校读书,继续为自己的作家梦,记者梦奋斗。渴望与其她女子不同。可惜她没有坚持到战争结束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是一卷可贵的'历史资料,揭发二战时期的黑暗。

  愿安妮在天堂有自己的快乐,看到世界早已和平。嘴角能有发自内心的微笑。像安妮说的一样:“只要我活着,能沐浴这灿烂的阳光,看到湛蓝的天空,我就无比幸福。”

《安妮日记》读后感14

  《安妮日记》是一篇安妮写的日记,这本书主要写了:安妮。弗兰克一家一开始过着富裕的生活,但XX33年希特勒法西斯政权以后,开始对犹太人进行迫害。奥拓。弗兰克一家为了讨避军队躲在自己公司后的一间小密室里。在安妮圣日那天,她收到了壹本精美的日记本。于是,她开始写日记,把日记本当做自己的`知心朋友,并取名为吉蒂。

  在漫长的两年里,安妮用笔记录了在与世隔绝的密室里的每一天经历,并对抗争,反犹太人主义与父母的关系进行了反思。

  安妮在与世隔绝的密室里度过了花季最重要的时间,没有幸福。块乐和友情,只有日记让她诉说苦闷。

  安妮起笔时XX岁,停笔时XX岁,她对自己的情感。对别人的感觉直言不讳,坦率地表露文字中间。所以我们在日记中还可以看到,她在苦闷中的困惑她与长辈之间的冲突以及对情感的渴望。

  看了安妮日记,不但能了解历史。战争,更能体会到安妮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阅读和学习的人生态度,永远满怀着理想,身处逆境不气馁。不屈服。我们还要学习她善于思考,敢于深刻剖析自己。正视自己缺点,不短提升自己的品格。我希望安妮给我们的宝贵精神伴我们成长!

《安妮日记》读后感15

  《安妮日记》里的小主人公安妮·弗兰克把我深深的感动了,为什么呢?那就跟我来吧!《安妮日记》讲述的是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和人在密室里的真实记录。安妮原来是居住德国的法兰克福,由于有外来人侵犯,她的一家就到了荷兰的`阿姆斯特丹。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13岁的生日,她收到了一份生日礼物——一本精美的日记本,从这时开始她把日记本当成了自己最知心的朋友,并且把它取了个名字——吉。也从这时开始,她用她的笔以一个作家的梦想记录下了在密室生活的点点滴滴,也写下了关于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种种问题。

  他们从1942年7月6日躲进密室,到1944年8月4日,在这漫长的25个月里,安妮也用日记恢复了原来的镇定。虽然她写的每一篇日记非常简短,可是我们可以看出安妮很想恢复自由。

  我想:在密室里那么泛味、苦闷,安妮也面对着种种恐惧、不安,可是她怎样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写日记来消除这些呢?这可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安妮日记》里的日记很简短,但是给人的印象却很深刻,这本书之所以可以选为世界名著,也因为它的真实和朴素,而也是它的真实、朴素,安妮的坚强自信把我给感动了。

【《安妮日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07-10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01-23

《安妮日记》读后感08-25

安妮日记读后感08-25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11-19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11-26

安妮日记读后感10-13

《安妮日记》读后感12-01

安妮日记优秀读后感 11-18

《安妮日记》读后感【热门】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