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考网>考生写作>日记>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

时间:2024-09-30 07:00:16 日记 我要投稿

安妮日记读后感[精华]

  很快一天又过去了,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想,因此我们要写好日记了。快来参考日记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安妮日记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安妮日记读后感[精华]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臧克家的诗句,也是我读完《安妮日记》的第一反应。安妮在密室中的两年日记让人看到了完整的安妮的形象――活泼,开朗,乐观,积极,聪明,好强,她的小心思,她的青春期困惑,她的理想,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跃然纸上,毫无保留,以此改编成剧本也是很容易塑造人物形象的。她死了,但她一直活在我们心中。这就是记日记的好处,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古有“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我始终觉得“立言”应放首位,胜过另两者。普通人很难立大功立大德而被世人记住,从而永垂不朽,但普通人可以立言,哪怕是一句诗,一句话,一篇文,却能流传万世。安妮是个普普通通的一个犹太女孩,但因为她的日记,她的名字被世人铭记,她的形象被后人缅怀;卡夫卡,一个普普通通的保险推销员,却因为他的小说不小心被朋友保存下来,从而卡夫卡这个名字绽放出无限光芒;杜甫,官职低微,四处漂泊,寄人篱下,但因为那些伟大的诗,成就了他的伟大,诗圣美名流芳百世。当然,很多人是以功德留名,但想想如若安妮没能留下日记,她那xx短短生命就如其他遇害的六百万犹太人一样似蝼蚁似草芥,再生动再挣扎的生命也只是人们眼中的一个数字,一个600万分之一的分数。而因为她的日记,我们可以追随着她的文字与她感同受身,脑补着与她一起经历那些日日夜夜,为她惋惜,为她祈祷。安妮很不幸,在解放前2个月被抓紧集中营,最终遇害,但她也很幸运,她的日记没被销毁;之前读过另一本书《活出生命的意义》,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则比安妮幸运很多,在集中营幸存下来迎来了战争的胜利,才有了后面这本书,记录集中营里犹太人的心理状况。

  我也记日记,记了近xx,但多为流水账,比起安妮那细致的场景描写,记录下内心的各种起伏,记录身边人的言行特点,记录自己对战局的思考,这才是她的日记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所在。我也得改改我的日记风格。尽管那些大师的日记也多为流水账类型,如吴宓日记,顾颉刚日记等等,但安妮这个小话痨的日记最吸引人,最可爱,展现了最真实的她。

  我一直有个思考,人活一世,若想不朽,唯有留下两样东西――生物信息和非生物信息。生物信息就是DNA,传统的方法就是生孩子,生一个孩子就留下了1/2的DNA,生的多,留下的就更多更全面,所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有其道理,但自从发现了DNA并有了克隆技术后,留下自己的生物信息不必非得生孩子这般麻烦,留下肉体即可,所以死后“入土为安”也是有道理的,而火葬就彻底消灭了你的生物信息,所以死前最好留下一撮头发,或脚底一块死皮。所谓的“非生物信息”就是你的后天的一切行为,言论,思想,我们的影像,我们的文字,我们在互联网上留下的各种痕迹,各种偏好。留的信息越多,越能还原真实的我们,留的越多,越能提高自己不朽的可能性。英剧《黑镜》第二季的《马上回来》那集和第三季的《San?Junipero》那集提醒了我们,要永生,就要在生前留下更多的痕迹,更多的言行,最好是完整的脑部意识,新出炉的第四季的第一集《卡里斯特号》提醒我们除此以外,留下DNA更能再造真实完整的自己。我也想永生,我也想不朽,那就从保存好自己的一缕头发和认真记日记认真写博客开始吧。

【安妮日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07-10

《安妮日记》读书笔记01-23

《安妮日记》的读后感11-26

《安妮日记》读后感12-01

安妮日记读后感10-13

《安妮的日记》读后感11-19

《安妮日记》心得体会09-07

【推荐】《安妮日记》读后感11-30

《安妮日记》读后感【推荐】12-04

安妮日记优秀读后感 11-18